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08 15:57:45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科学教案集锦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阶段一、蚂蚁在什么地方

  目标:

  认识蚂蚁生活的环境

  过程:

  1、猜想讨论:蚂蚁会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做猜想记录。,

  2、室外寻找蚂蚁洞,引导幼儿记录在记录纸上。

  3、讨论“蚂蚁喜欢在哪些地方跑来跑去,它们在干什么展示自己的寻找结果,一起总结蚂蚁生活的地方,蚂蚁的活动、工作。

  阶段二、猜想蚂蚁吃什么

  目标:

  能用自身的经验进行猜想,大胆提出蚂蚁吃什么的设想。

  准备:

  猜想记录表,验证记录表各一张。;

  1、讨论:人们都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吃什么?

  2、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3、提问:你怎么知道它吃或不吃这些东西呢?与幼儿讨论验证的办法,总结幼儿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所要验证的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去收集材料。

  4、阶段三、蚂蚁吃什么

  目标:

  了解蚂蚁的食性、知道蚂蚁的习惯。

  准备:

  收集的各种食物。如;盐、糖、饼干等

  过程:

  1将幼儿带来的饼干、糖、等食物分别撒在发现的蚂蚁洞旁。

  2、观察哪里的蚂蚁多那里蚂蚁少?哪里没有蚂蚁。

  5、记录蚂蚁喜欢吃的'东西,在猜想图上为它们做行标记,不吃的画上生气的娃娃脸,爱吃的记录笑脸。

  6、观蚂蚁

  目标:认识蚂蚁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和习惯。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独特方式、认识蚂蚁的食性、理解害虫、益虫、的区别,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生活方式,懂得保护益虫,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2

  重点

  月球的表面状况

  难点

  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总是月球的一面”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人类对月球探测的资料

  教学器材:相关图片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被太阳照亮的月面,但你知道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全貌吗?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设问:你知道月球是怎样围着地球转的吗?你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球面貌是否一样?

  活动:一个学生面对面的围着另一个学生转一圈(两个学生都在转)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我们每天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我们在地球上是永远都看不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月球都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月球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月球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月球直径是地球直径的.3/11

  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月球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49

  设问:月球为什么看上去和太阳的大小相似?

  月地距离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大约是日地距离的1/400。

  计算:一架时速为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月球表面

  边展示图片边提问

  设问:①你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这个传说与月貌有什么关系?你知道月球表面明暗的地方是什么吗?

  ②你知道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

  ③登月的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那么笨重的宇航服?他们累吗?他们在月球上说话为什么还有用无线对讲机?

  ④在月球上为什么会发生书P42图2—21中的这些现象?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设问:人类很早就有了遨游太空的遐想,到目前为止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哪个星球?

  交流: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人类登月的情况,你知道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吗?你认为人类发展登月技术有何意义?

  教案点评: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课下查询、收集、有关资料,在课上与同学交流,重在培养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天文学和空间学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泡

  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正是因为我们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我们才能成功地点亮小灯泡。假如老师再给你一个灯泡,你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

  (板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师:请各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实验材料。

  看哪组同学最先成功。

  师:这组同学已经成功地点亮了两个小灯泡,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经验。

  师:你能否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你们的连接方法?

  师:刚才这名同学所画的图就叫电路图,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记录我们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连接方法吗?我们在连接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个建议:

  ⑴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的?有几种连接方法?

  ⑵在电路中安装一个灯泡和两个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师:如果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四、交流汇报、总结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们的电路图。

  师:连接两个灯泡和只连接一个灯泡哪个更亮些?

  师:假如我们将两个灯泡之间的导线去掉一根,灯泡还会亮吗?我们不妨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灯泡都不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师:在一个灯泡仍然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又是怎样连接的?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你能让他们同时亮起来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多少种连接方法?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了,请同学们在课下试试看。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2、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科学知识

  1.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不同季节里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板书:一年四季

  2、展示一年四季变化的图片。提问:说一说下面图片各是什么季节?

  3、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春夏秋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板书一年四季的主要特征。

  二、新授:

  (一)四季对我们的影响——学习合理安排作息

  1、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四季的变化影响着我们人类的活动。请看我们学校各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2、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表。(要将四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综合为一让学生观察)

  3、你发现各个季节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4、你觉得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知道些什么呢?小组里说一说。

  2.PPT出示蜜蜂的四季变化图,总结一年四季蜜蜂在做什么。讨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这样的变化呢?(梅花鹿、雷鸟等)

  3、提问何为动物冬眠?(动物冬眠,是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方法。动物冬眠期间,不吃也不动。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也下降。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也相对减少。)

  4、你知道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吗?

  冬眠的动物:蝙蝠、蛇、刺猬、乌龟等

  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

  加厚自己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乌鸦、麻雀等

  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产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苍蝇和蚊子

  5.PPT出示银杏等植物的四季变化图。体会四季对植物的影响。

  百花齐放的春天、郁郁葱葱的夏季、硕果累累的秋季、万物萧瑟的冬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可真不小,让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更多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秘密吧。

  (三)做一做。

  1、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有:

  猫捉老鼠 青蛙、蛇冬眠 工人工作

  日落而息 鸟吃虫子 大雁南飞 春耕秋收

  2、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状况,一般来讲:百花齐放是( ),快速生长是( ),硕果累累是( ),植物休眠是( )。

  3、连线。

  春季 荷花

  夏季 梅花

  秋季 迎春花

  冬季 菊花

  (四)布置学生课外观察,做好纪录(可图文结合)。

  (五)小结。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咦,瓶宝宝的帽子到哪儿去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找到以后给它戴上去。

  (2)幼儿尝试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这个帽子合适吗?你觉得怎样?再换一个试试)请两位幼儿上来。

  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2、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3、教师唱《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大小。

  (1)师:我的'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大声地唱;瓶宝宝累了,它要小声地唱。(再反复一次)请幼儿一起摇。

  (2)教师唱《大雨小雨》

  师:瓶宝宝还会听着音乐唱呢。教师边唱边摇:下大雨啦,下大雨啦,哗啦哗啦;下小雨啦,下小雨啦,淅沥淅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让瓶宝宝们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唱大雨时(幼儿用力摇);教师唱小雨时(幼儿轻轻摇)。

  小结:瓶宝宝谢谢你们,让它们唱出了好听的歌。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力地摇,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就小。

  师:请把瓶宝宝送回家,让它休息休息。

  4、引导幼儿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师:有许多瓶宝宝听到我们这里很开心,它们也赶来了,它们肚子也饿了,我们去喂它们吃东西吧!

  教师指导幼儿先帮瓶宝宝找到帽子,然后尝试放不一样的物品(豆子、塑料小鱼、木珠、硬币),摇摇听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与个别幼儿交谈。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放不同的东西在瓶子里,声音一样吗?(不一样)5、结束活动。

  师:贝贝班小朋友今天真棒,让我们带着瓶宝宝去告诉宝宝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听一听,好吗?教师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1、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活动中,能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活动中融合了按大小匹配、动手拧瓶盖、对声音的一个积累,涉及的方面较广,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收益很多。

  2、这次的托班的观摩活动,让我看到:托班游戏化活动组织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孩子受益、教师更加受益。

《【推荐】科学教案集锦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4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09

科学教案[精选]09-09

科学教案12-27

科学教案12-24

科学教案12-24

【推荐】科学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科学教案集锦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阶段一、蚂蚁在什么地方

  目标:

  认识蚂蚁生活的环境

  过程:

  1、猜想讨论:蚂蚁会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做猜想记录。,

  2、室外寻找蚂蚁洞,引导幼儿记录在记录纸上。

  3、讨论“蚂蚁喜欢在哪些地方跑来跑去,它们在干什么展示自己的寻找结果,一起总结蚂蚁生活的地方,蚂蚁的活动、工作。

  阶段二、猜想蚂蚁吃什么

  目标:

  能用自身的经验进行猜想,大胆提出蚂蚁吃什么的设想。

  准备:

  猜想记录表,验证记录表各一张。;

  1、讨论:人们都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吃什么?

  2、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3、提问:你怎么知道它吃或不吃这些东西呢?与幼儿讨论验证的办法,总结幼儿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所要验证的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去收集材料。

  4、阶段三、蚂蚁吃什么

  目标:

  了解蚂蚁的食性、知道蚂蚁的习惯。

  准备:

  收集的各种食物。如;盐、糖、饼干等

  过程:

  1将幼儿带来的饼干、糖、等食物分别撒在发现的蚂蚁洞旁。

  2、观察哪里的蚂蚁多那里蚂蚁少?哪里没有蚂蚁。

  5、记录蚂蚁喜欢吃的'东西,在猜想图上为它们做行标记,不吃的画上生气的娃娃脸,爱吃的记录笑脸。

  6、观蚂蚁

  目标:认识蚂蚁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和习惯。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独特方式、认识蚂蚁的食性、理解害虫、益虫、的区别,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生活方式,懂得保护益虫,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2

  重点

  月球的表面状况

  难点

  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总是月球的一面”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人类对月球探测的资料

  教学器材:相关图片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被太阳照亮的月面,但你知道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全貌吗?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设问:你知道月球是怎样围着地球转的吗?你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球面貌是否一样?

  活动:一个学生面对面的围着另一个学生转一圈(两个学生都在转)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我们每天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我们在地球上是永远都看不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月球都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月球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月球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月球直径是地球直径的.3/11

  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月球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49

  设问:月球为什么看上去和太阳的大小相似?

  月地距离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大约是日地距离的1/400。

  计算:一架时速为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月球表面

  边展示图片边提问

  设问:①你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这个传说与月貌有什么关系?你知道月球表面明暗的地方是什么吗?

  ②你知道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

  ③登月的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那么笨重的宇航服?他们累吗?他们在月球上说话为什么还有用无线对讲机?

  ④在月球上为什么会发生书P42图2—21中的这些现象?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设问:人类很早就有了遨游太空的遐想,到目前为止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哪个星球?

  交流: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人类登月的情况,你知道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吗?你认为人类发展登月技术有何意义?

  教案点评: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课下查询、收集、有关资料,在课上与同学交流,重在培养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天文学和空间学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泡

  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正是因为我们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我们才能成功地点亮小灯泡。假如老师再给你一个灯泡,你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

  (板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师:请各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实验材料。

  看哪组同学最先成功。

  师:这组同学已经成功地点亮了两个小灯泡,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经验。

  师:你能否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你们的连接方法?

  师:刚才这名同学所画的图就叫电路图,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记录我们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连接方法吗?我们在连接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个建议:

  ⑴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的?有几种连接方法?

  ⑵在电路中安装一个灯泡和两个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师:如果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四、交流汇报、总结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们的电路图。

  师:连接两个灯泡和只连接一个灯泡哪个更亮些?

  师:假如我们将两个灯泡之间的导线去掉一根,灯泡还会亮吗?我们不妨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灯泡都不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师:在一个灯泡仍然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又是怎样连接的?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你能让他们同时亮起来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多少种连接方法?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了,请同学们在课下试试看。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2、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科学知识

  1.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不同季节里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板书:一年四季

  2、展示一年四季变化的图片。提问:说一说下面图片各是什么季节?

  3、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春夏秋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板书一年四季的主要特征。

  二、新授:

  (一)四季对我们的影响——学习合理安排作息

  1、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四季的变化影响着我们人类的活动。请看我们学校各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2、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表。(要将四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综合为一让学生观察)

  3、你发现各个季节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4、你觉得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知道些什么呢?小组里说一说。

  2.PPT出示蜜蜂的四季变化图,总结一年四季蜜蜂在做什么。讨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这样的变化呢?(梅花鹿、雷鸟等)

  3、提问何为动物冬眠?(动物冬眠,是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方法。动物冬眠期间,不吃也不动。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也下降。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也相对减少。)

  4、你知道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吗?

  冬眠的动物:蝙蝠、蛇、刺猬、乌龟等

  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

  加厚自己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乌鸦、麻雀等

  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产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苍蝇和蚊子

  5.PPT出示银杏等植物的四季变化图。体会四季对植物的影响。

  百花齐放的春天、郁郁葱葱的夏季、硕果累累的秋季、万物萧瑟的冬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可真不小,让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更多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秘密吧。

  (三)做一做。

  1、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有:

  猫捉老鼠 青蛙、蛇冬眠 工人工作

  日落而息 鸟吃虫子 大雁南飞 春耕秋收

  2、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状况,一般来讲:百花齐放是( ),快速生长是( ),硕果累累是( ),植物休眠是( )。

  3、连线。

  春季 荷花

  夏季 梅花

  秋季 迎春花

  冬季 菊花

  (四)布置学生课外观察,做好纪录(可图文结合)。

  (五)小结。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咦,瓶宝宝的帽子到哪儿去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找到以后给它戴上去。

  (2)幼儿尝试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这个帽子合适吗?你觉得怎样?再换一个试试)请两位幼儿上来。

  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2、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3、教师唱《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大小。

  (1)师:我的'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大声地唱;瓶宝宝累了,它要小声地唱。(再反复一次)请幼儿一起摇。

  (2)教师唱《大雨小雨》

  师:瓶宝宝还会听着音乐唱呢。教师边唱边摇:下大雨啦,下大雨啦,哗啦哗啦;下小雨啦,下小雨啦,淅沥淅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让瓶宝宝们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唱大雨时(幼儿用力摇);教师唱小雨时(幼儿轻轻摇)。

  小结:瓶宝宝谢谢你们,让它们唱出了好听的歌。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力地摇,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就小。

  师:请把瓶宝宝送回家,让它休息休息。

  4、引导幼儿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师:有许多瓶宝宝听到我们这里很开心,它们也赶来了,它们肚子也饿了,我们去喂它们吃东西吧!

  教师指导幼儿先帮瓶宝宝找到帽子,然后尝试放不一样的物品(豆子、塑料小鱼、木珠、硬币),摇摇听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与个别幼儿交谈。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放不同的东西在瓶子里,声音一样吗?(不一样)5、结束活动。

  师:贝贝班小朋友今天真棒,让我们带着瓶宝宝去告诉宝宝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听一听,好吗?教师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1、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活动中,能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活动中融合了按大小匹配、动手拧瓶盖、对声音的一个积累,涉及的方面较广,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收益很多。

  2、这次的托班的观摩活动,让我看到:托班游戏化活动组织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孩子受益、教师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