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猫教案

猫教案

时间:2024-08-18 08:58: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猫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猫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猫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猫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a)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惩戒(ch?ng) 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 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 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

  “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

  “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

  你将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

  对待一切生命吧!

猫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课时准备]

  第一课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6.比较读

  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比较读

  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

  一、讲读课文。

  第一段,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__ 贪玩 __ 尽职

  古怪 __ 温柔可亲 __ 一声不响

  __ 怕 __ 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

  淘气

  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猫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一次游戏的过程。

  2、能连贯地,有顺序地说说这次游戏的过程。

  3、学习用“先……接着……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猜谜语:身子胖,尾巴短,黑耳朵,黑眼圈,走路摇摇又摆摆,爱吃竹笋和竹叶。(板书:熊猫)

  2、出示熊猫图:看,这就是熊猫。

  (1)你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熊猫?(板书:可爱 可惜没嘴巴)

  (2)具体说说熊猫可爱的样子。

  二、揭示课题:

  1、没有嘴巴多可惜呀,小朋友,你们说怎么办呢?

  对,这节说话训练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给熊猫贴嘴巴。(板书)

  2、明确要求:在游戏中,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观察最仔细,说话最有条理,声音响亮。

  三、说清游戏准备过程:

  1、谁愿意来给熊猫贴嘴巴?

  2、老师要给贴的同学加点难度,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板书:拿 蒙、拿、递、领)

  3、出示句式:用上“先……接着……最后……”来有条理地说说老师的动作。

  4、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游戏的准备工作,请他来给熊猫贴嘴巴。

  四、说清游戏经过:

  1、小黑板出示观察思考题。要求仔细观察贴的过程,边看边想。

  (小黑板)观察思考:

  (1)他是怎样给熊猫贴嘴巴的?

  (2)在贴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3)结果怎样?

  2、游戏。

  3、讨论说话:

  (1)请说说蒙上眼睛的感觉。

  (2)说说他是怎样贴的?(板书:走、摸、移、贴)

  具体说说怎样走的?怎样贴的?贴好了,他又怎样做?

  (3)在贴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板书:静静看 轻轻笑 大笑)

  (4)看到这张歪嘴巴,大家大笑起来,大家笑得可不一样,说说大家是怎样笑的?

  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5)你瞧,熊猫歪着嘴,似乎在说什么呢?

  (6)连起来说说贴嘴巴的经过。(板书:经过)

  提示:说时,要把那人的动作与同学们的表情结合起来说。

  4、讨论:怎样才能贴正?

  5、再请一位同学来给熊猫贴嘴巴,大家一起来帮他。

  6、说说:

  (1)他是怎样贴的?

  (2)看到他贴正了,大家怎样做?熊猫好象在说什么?

  7、想想:他为什么能贴正?

  (是呀,别看这么简单的游戏,也要动脑筋才能贴好呢!)

  五、连贯说话:

  1、小结:我们先说了为什么要给熊猫贴嘴巴,也就是这件事的起因(板书:起因)

  再说游戏的准备,重点讲了游戏的经过,最后讲了结果。

  2、自由练说。

  3、指名说话。

  六、课外延伸:

  1、把这个游戏经过说给别人听。

  2、观察妈妈烧饭或洗衣的过程,说一说。

  板书:

  25 给熊猫贴嘴巴(听说训练)

  起因:熊猫可爱 可惜没嘴巴

  准备:拿、蒙、拿、递、领

  (先……接着……最后……)

  经过:走 摸 贴

  静静看 轻轻笑 大笑

  (有的……有的……还有的……)

  结果:更可爱了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的设计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能达到有顺序地介绍游戏经过的目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努力体现有序。

  (1)事情的起因:看图,有条理地观察,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熊猫可爱。

  (2)准备:观察老师的动作,有条理地说说老师的这一连串动作,并指导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做到表达有条理。

  (3)经过:用小黑板出示观察思考题,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在观察同学们的表情时,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帮助说话。

  (4)结果:更可爱。特别是在小结时,整理了整个的说话条理“起因、经过、结果”,为高年级有顺序地写作打下了基础。

  2、为了使学生表达时做到连贯,精心设计了各环节的过渡语,如:“没有嘴巴多可惜呀”等。

  3、贴嘴巴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教师特地设计了“从贴不正到贴正”这么个过程,自然地引出“做任何事都要动脑筋”这个道理。同时,使一部分优秀学生在说话时,也能把这个道理说进去,为高年级作文有中心打基础。

猫教案 篇4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重点做以下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

  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

  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猫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作品,掌握本课13个生字及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 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猫的性格古怪,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完成。

  【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如果你把猫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得圆圆的,看得见极微弱的光。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捕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鼠的踪影。

  猫须也特别有趣。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猫须除了能显耀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如果猫在探鼠洞时,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窝;若胡子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猫的'优点制造了一些新的仪器,微光夜视仪就是其中一种。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任凭 尽职 淘气 贪玩 抓痒 屏息凝视 ......

  暖和 的确 解闷 性格古怪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

  二、忆一忆。

  课文主要写了( )的大猫和( ) 的小猫。

  三、画一画。

  1、 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描写大花

  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2、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3、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用“———”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学习建议: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读课文,完成填空。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它既( )又( ),既( )又( );它高兴时和( )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 )这三个方面。

  2、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并在文中勾划出相关的词、句,说说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3、认真朗读勾划部分,读出喜爱的感觉。

  【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梳理、整合内化

  ↗大猫 性格古怪

  老舍 → 猫

  喜爱 ↘ 小猫 活泼可爱

  【当堂检测】

  我会填:《猫》的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字_____。作者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大花猫________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________,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之情。

  【学习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学习建议:完成课后训练案需要定时训练,时间不超过25分钟。独立完成,不要讨论。

  【达标检测】

  一、用多音字组词。

  bǐng( ) zhé ( ) jiào( )

  屏 折 觉

  Ping ( ) shé ( ) jué( )

  二、仿例写出词语。

  1、例:生气勃勃(ABCC)、_____、_____、_____

  2、例:粗细各异(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

  3、例:无缘无故、无__无__、无__无__

  三、体会句子的感情,在正确说法的括号里打上“√”。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天夜不回家呢?

  1、责备猫贪玩,说明作者很生气。( )

  2、表面上是责备的话,实际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能力提升】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1、 用“--------”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 用“﹏﹏﹏”画出描写猫性格的句子。

  【小结拓展】

  请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题目自定。

猫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与

  1、自主,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认识其生存状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对熊猫的感性认识。让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二、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突破: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因为它的珍稀,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又因为它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所以它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的身份,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人类恣意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珍奇动物,已濒临灭绝的地步,像丹顶鹤、朱?、大熊猫等。因此,对于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些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

猫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情简析】

  猫这种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比较熟悉。通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让孩子们感受真实、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感受生活。

  【策略方法】

  朗读感悟,想象描绘,比较体验,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动画片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课件出示几幅有关猫的动画片)

  你发现了什么?

  2、引入新课:

  据我所知,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与这种小动物是朋友,看到你的朋友会想到哪些画面?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家也养了一只猫,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师:老舍先生家的猫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三、品词品句,感悟探究

  1、了解猫性格的'古怪:

  过渡:

  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知道了这么多内容,这些都是写猫的什么?

  (性格)

  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 向全班同学朗读汇报,教师指导,并重点理解词语:

  无忧无虑,屏息凝视。

  ⑶ 体会猫性格的古怪:

  师:看,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话想说?

  (引导学生观察出这些词相互矛盾)

  师:文中是怎么把这些词连起来的,仔细读读哪些词语出现了两次,把它勾出来。

  (说它的确可是)

  师: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课件出示:

  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_______,可是______。

  2、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过渡:

  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去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你能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呢?拿起笔来勾画勾画吧

  ⑴ 生自由朗读,找句子。

  ⑵ 生汇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① 把猫的脚印说成是小梅花:

  比较读: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 猫的叫声:

  让学生听猫的叫声,引导学生想像猫可能在说什么,从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 理解蹭字:

  引导想像这里的猫像是个撒娇的小孩子,这一蹭能蹭出什么?

  ④ 小猫淘气的样子:

  从课前搜集资料知道老舍是个爱花的之人,小猫这样淘气,主人为什么不责打它?你感觉像什么?

  ⑤ 猫捉老鼠时:

  选词填空:

  专心 耐心 决心

  屏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小结:

  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是因为他是个热爱生活,又善于观察的人。

  四、拓展

  仿写练习:

  你们是不是也想尝试来写一写你的朋友?

  课件出示友情提示:

  1、可以按照____的性格实在 ______,_______。

  2、可以从板书词语中选择两到三个词语写出你对猫的印象。

  记得要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啊!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像猫这样惹人喜爱的小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猫教案 篇8

  一、课题分析

  《猫虎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教材音乐第四册《兽王》中的一个教学主题,教材内容取材于一则民间传说故事,刻画了一只聪明狡黠的猫的形象,幽默诙谐,极富童趣,迎合了低年级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天性,突出了趣味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表现本课主题。

  3、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猫虎歌》,并有感情地进行表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结束句的节奏掌握。

  2、通过多种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多种形式编创表现猫和虎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媒体展示大森林场景,小动物们在林中嬉戏。教师用语言描绘画面场景。

  2、提问:谁是森林之王?(媒体出示老虎画面)

  3、用多种方式表现老虎的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你能唱唱关于老虎的歌吗?

  (2)教师提出要求:用声音、动作或打击乐器模仿老虎的神态和表情。

  (通过模仿老虎的神态和表情这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老虎是强大的这一概念,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4、表现小猫的形象。

  师:有一种动物和老虎长的很像,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出小猫)

  师:你能用声音、动作或打击乐器模仿小猫的神态和表情。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关于小猫和老虎的故事。(媒体展示猫和老虎的图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已经学到手,就神气活现专门欺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弄得小动物们都很害怕,此时老虎就更加威风凛凛了。这时候狡猾的狐狸给老虎出了个主意说:大王大王,你如果能吃掉猫,那你可就“天下第一”了,老虎一想:哎!这可是好主意啊!第二天,森林里的动物们正在森林里玩的热闹,一声大吼,吓得小动物们都瑟瑟发抖,一个个都逃走了。猫没料到老虎会来吃它,当老虎要扑向“师傅”的瞬间,但猫却没有被老虎吃掉,你们想:猫师傅用了什么好办法智斗老虎的呢?

  (提示:师要边说边表现出猫的聪明和老虎的神气活现,威风凛凛的形象)

  (通过老师讲故事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会下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2、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示:在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发散的多种思维,进行巧妙的评价,并能把这种思维很好的收集回来)[如猫师傅留下一招“爬树”的本领没有教给老虎,猫儿灵巧地爬上了树,老虎的野心没有得逞等等]

  (二)、寓教于乐

  设疑导入,学唱歌曲

  师:过渡语:哇,大家都很能干!帮猫师傅想了好多办法!这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范唱《猫虎歌》,学生聆听感受。

  (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带着疑问学习歌曲。)

  2、师生讨论歌词内容。

  方法一,说:"狮子豹子都是猫,把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A、学生模仿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的样子。

  B、指名学生边演边读歌词,"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C、老师按节奏范读"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D、集体按节奏朗读该句歌词。要求有犹豫,疑惑的口气

  方法二、我是你的师傅"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师:过渡语: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乘老虎发愣的时候,小猫迅速爬上了大树,大声地问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A、指名学生学一学小猫说"森林之王你服不服!"这句话的语气。

  B、师生评议得出结论:神气、得意。

  C、学生按节奏齐读该句歌词

  D、启发学生想象小猫在高高的树上向树下老虎喊话的情景,让学生掌握"王"字的时值。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猫斗老虎采用的方法,化解和突破了歌词的节奏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用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真是一只聪明机智的小猫,让我们再来把小猫智斗大老虎的过程回味一下,唱一唱并演一演(再次播放范唱录音)。

  (1)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2)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聆听学唱

  (3)生提出在演唱上需要帮助的地方,请会唱该句的学生唱一唱,并做小老师教一教。

  (4)集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5)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全曲

  (7)请两组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其他学生评议。要求掌握两个结束句的节奏难点,以及唱出猫和老虎的语气和神态。

  (8)集体歌表演《猫虎歌》

  (三)、创造表现

  师:过渡语:歌中的小猫遇到老虎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地救了自己,那么小猫再遇到老虎时,它们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分组来编一编,讲一讲,演一演。

  A讲故事

  1、学生分组创编故事

  2、分组讲一讲所编故事,师生随机评议

  B演故事

  师:过渡语,小朋友讲得真精彩,让大家知道了许多发生在猫和老虎之间的故事,你能通过以下形式把你的故事演一演吗?(打击乐器、情境剧、小品、哑剧等)

  3、生自由选择节目形式,分组排练,教师分发锣、鼓、镲、三角铁、碰铃、沙球和自制的打击乐器,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四、完美结课

  同学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猫虎歌》,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幽默风趣诙谐,极富童趣。

  【教学反思】

  《猫虎歌》是一首趣味性很强的歌曲,它是由故事改编的,于是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老虎拜师”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把表情做到位,有时也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在学唱结束后,我让学生上来表演歌曲,以便来巩固。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铺垫,学生们对猫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较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编创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引起感情的升华。但整节课下来也有一定的遗憾,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安排时间较少,拓展和导入部分过多;在对声音要求上没做到细致到位。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猫教案 篇9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设备,钢琴等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剧《猫》了解音乐剧的基本特点,采用手段,起源地等;并且掌握memory在《猫》起到烘托,串联,升华的作用。

  2.以西方音乐剧的文化现象,引发学生对中国音乐剧发展前景的思考。

  3.通过赏析,提问,讨论,演唱等手段,学生能够大胆表达对于音乐剧的想法。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剧《猫》 中的几个视频片段,初步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剧《猫》看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引发学生对中国音乐剧发展前景的理

  性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室播放音乐memory

  2. 带领学生熟悉音乐剧《猫》

  (二) 视听体验(1)

  1. 欣赏音乐剧《猫》---精彩片段

  思考:片段中有那些猫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欣赏音乐剧《猫》---魔术猫和摇滚猫

  思考:(1)你发现了什么?

  (2)魔术猫和摇滚猫分别做了什么?

  3. 学生根据前2段视频片段,试着总结音乐剧的特征

  4.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三) 视听体验(2)

  1. 熟悉音乐剧《猫》中重要音乐《memory》

  (1).教室弹唱《memory》的旋律(片段)

  .学生哼唱《memory》,并熟悉旋律

  2. 欣赏音乐剧《猫》---《memory》(剧中前后4次出现的片段)

  —思考:(1).4次memory的区别在哪里?

  — (2).为什么memory要出现这么多次?

  — (3).memory在整部音乐剧起到什么作用?

  3.音乐与音乐剧的关系:

  音乐在整部音乐剧中起到串联,烘托,对比,升华等作用,音乐往往中整部音乐剧点睛之笔,成败之关键。

  4 . 小趣事:创造memory的背景。

  (四) 课堂讨论:

  1. 思考:(讨论)

  (1) 中国什么时候引进西方的音乐剧?

  (2) 为什么中国引进西方的音乐剧?

  (3) 为什么这么多的音乐剧要改为中文版的?

  2. 引发学生理性思考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前景

  (五) 课堂小结

  1.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要、特技和综艺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它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

  2. 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音乐剧《雪狼湖》,《断桥》,《弘一法师》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音乐剧也会走向世界!

猫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视频:(出示猫图),这是什么?(生:猫)板书(15、猫)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猫的古怪,(投影)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样的猫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2、质疑:说说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

  师: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起看看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学生默读圈画)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投影出示第二段内容)相击点出:

  生:汇报。

  a. 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b.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梅花。

  c. 丰富多腔地叫唤。

  d. 自己解闷。

  e.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什么都怕……遇到蛇也敢斗一斗。

  ②重点品析以下句子:

  师:老师也想读读喜欢的句子,请你们听一听。(投影出示)

  师读:“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碰(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爪印(朵小梅花)。”

  生:(议论纷纷):老师读错了!把“蹭”读成了“碰”把“小梅花”读成了“小爪印”。

  师:哦?“蹭”不就是“碰”“摩擦”的意思,“小梅花”不就指“小爪印”吗?不是都一样!

  生:不一样。

《实用的猫教案模板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猫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猫教案03-30

《猫》的教案02-12

《猫》教案02-21

猫游戏教案03-27

【热】《猫》教案03-30

【精】《猫》教案03-27

老舍《猫》教案08-11

关于猫的教案04-02

猫教案模板05-27

关于《猫》的教案02-21

实用的猫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猫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猫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猫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a)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惩戒(ch?ng) 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 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 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

  “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

  “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

  你将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

  对待一切生命吧!

猫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课时准备]

  第一课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6.比较读

  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比较读

  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

  一、讲读课文。

  第一段,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__ 贪玩 __ 尽职

  古怪 __ 温柔可亲 __ 一声不响

  __ 怕 __ 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

  淘气

  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猫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一次游戏的过程。

  2、能连贯地,有顺序地说说这次游戏的过程。

  3、学习用“先……接着……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猜谜语:身子胖,尾巴短,黑耳朵,黑眼圈,走路摇摇又摆摆,爱吃竹笋和竹叶。(板书:熊猫)

  2、出示熊猫图:看,这就是熊猫。

  (1)你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熊猫?(板书:可爱 可惜没嘴巴)

  (2)具体说说熊猫可爱的样子。

  二、揭示课题:

  1、没有嘴巴多可惜呀,小朋友,你们说怎么办呢?

  对,这节说话训练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给熊猫贴嘴巴。(板书)

  2、明确要求:在游戏中,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观察最仔细,说话最有条理,声音响亮。

  三、说清游戏准备过程:

  1、谁愿意来给熊猫贴嘴巴?

  2、老师要给贴的同学加点难度,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板书:拿 蒙、拿、递、领)

  3、出示句式:用上“先……接着……最后……”来有条理地说说老师的动作。

  4、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游戏的准备工作,请他来给熊猫贴嘴巴。

  四、说清游戏经过:

  1、小黑板出示观察思考题。要求仔细观察贴的过程,边看边想。

  (小黑板)观察思考:

  (1)他是怎样给熊猫贴嘴巴的?

  (2)在贴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3)结果怎样?

  2、游戏。

  3、讨论说话:

  (1)请说说蒙上眼睛的感觉。

  (2)说说他是怎样贴的?(板书:走、摸、移、贴)

  具体说说怎样走的?怎样贴的?贴好了,他又怎样做?

  (3)在贴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板书:静静看 轻轻笑 大笑)

  (4)看到这张歪嘴巴,大家大笑起来,大家笑得可不一样,说说大家是怎样笑的?

  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5)你瞧,熊猫歪着嘴,似乎在说什么呢?

  (6)连起来说说贴嘴巴的经过。(板书:经过)

  提示:说时,要把那人的动作与同学们的表情结合起来说。

  4、讨论:怎样才能贴正?

  5、再请一位同学来给熊猫贴嘴巴,大家一起来帮他。

  6、说说:

  (1)他是怎样贴的?

  (2)看到他贴正了,大家怎样做?熊猫好象在说什么?

  7、想想:他为什么能贴正?

  (是呀,别看这么简单的游戏,也要动脑筋才能贴好呢!)

  五、连贯说话:

  1、小结:我们先说了为什么要给熊猫贴嘴巴,也就是这件事的起因(板书:起因)

  再说游戏的准备,重点讲了游戏的经过,最后讲了结果。

  2、自由练说。

  3、指名说话。

  六、课外延伸:

  1、把这个游戏经过说给别人听。

  2、观察妈妈烧饭或洗衣的过程,说一说。

  板书:

  25 给熊猫贴嘴巴(听说训练)

  起因:熊猫可爱 可惜没嘴巴

  准备:拿、蒙、拿、递、领

  (先……接着……最后……)

  经过:走 摸 贴

  静静看 轻轻笑 大笑

  (有的……有的……还有的……)

  结果:更可爱了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的设计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能达到有顺序地介绍游戏经过的目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努力体现有序。

  (1)事情的起因:看图,有条理地观察,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熊猫可爱。

  (2)准备:观察老师的动作,有条理地说说老师的这一连串动作,并指导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做到表达有条理。

  (3)经过:用小黑板出示观察思考题,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在观察同学们的表情时,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帮助说话。

  (4)结果:更可爱。特别是在小结时,整理了整个的说话条理“起因、经过、结果”,为高年级有顺序地写作打下了基础。

  2、为了使学生表达时做到连贯,精心设计了各环节的过渡语,如:“没有嘴巴多可惜呀”等。

  3、贴嘴巴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教师特地设计了“从贴不正到贴正”这么个过程,自然地引出“做任何事都要动脑筋”这个道理。同时,使一部分优秀学生在说话时,也能把这个道理说进去,为高年级作文有中心打基础。

猫教案 篇4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重点做以下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

  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

  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猫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作品,掌握本课13个生字及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 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猫的性格古怪,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完成。

  【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如果你把猫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得圆圆的,看得见极微弱的光。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捕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鼠的踪影。

  猫须也特别有趣。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猫须除了能显耀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如果猫在探鼠洞时,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窝;若胡子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猫的'优点制造了一些新的仪器,微光夜视仪就是其中一种。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任凭 尽职 淘气 贪玩 抓痒 屏息凝视 ......

  暖和 的确 解闷 性格古怪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

  二、忆一忆。

  课文主要写了( )的大猫和( ) 的小猫。

  三、画一画。

  1、 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描写大花

  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2、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3、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用“———”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学习建议: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读课文,完成填空。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它既( )又( ),既( )又( );它高兴时和( )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 )这三个方面。

  2、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并在文中勾划出相关的词、句,说说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3、认真朗读勾划部分,读出喜爱的感觉。

  【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梳理、整合内化

  ↗大猫 性格古怪

  老舍 → 猫

  喜爱 ↘ 小猫 活泼可爱

  【当堂检测】

  我会填:《猫》的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字_____。作者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大花猫________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________,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之情。

  【学习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学习建议:完成课后训练案需要定时训练,时间不超过25分钟。独立完成,不要讨论。

  【达标检测】

  一、用多音字组词。

  bǐng( ) zhé ( ) jiào( )

  屏 折 觉

  Ping ( ) shé ( ) jué( )

  二、仿例写出词语。

  1、例:生气勃勃(ABCC)、_____、_____、_____

  2、例:粗细各异(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

  3、例:无缘无故、无__无__、无__无__

  三、体会句子的感情,在正确说法的括号里打上“√”。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天夜不回家呢?

  1、责备猫贪玩,说明作者很生气。( )

  2、表面上是责备的话,实际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能力提升】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1、 用“--------”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 用“﹏﹏﹏”画出描写猫性格的句子。

  【小结拓展】

  请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题目自定。

猫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与

  1、自主,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认识其生存状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对熊猫的感性认识。让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二、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突破: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因为它的珍稀,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又因为它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所以它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的身份,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人类恣意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珍奇动物,已濒临灭绝的地步,像丹顶鹤、朱?、大熊猫等。因此,对于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些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

猫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情简析】

  猫这种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比较熟悉。通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让孩子们感受真实、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感受生活。

  【策略方法】

  朗读感悟,想象描绘,比较体验,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动画片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课件出示几幅有关猫的动画片)

  你发现了什么?

  2、引入新课:

  据我所知,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与这种小动物是朋友,看到你的朋友会想到哪些画面?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家也养了一只猫,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师:老舍先生家的猫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三、品词品句,感悟探究

  1、了解猫性格的'古怪:

  过渡:

  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知道了这么多内容,这些都是写猫的什么?

  (性格)

  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 向全班同学朗读汇报,教师指导,并重点理解词语:

  无忧无虑,屏息凝视。

  ⑶ 体会猫性格的古怪:

  师:看,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话想说?

  (引导学生观察出这些词相互矛盾)

  师:文中是怎么把这些词连起来的,仔细读读哪些词语出现了两次,把它勾出来。

  (说它的确可是)

  师: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课件出示:

  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_______,可是______。

  2、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过渡:

  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去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你能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呢?拿起笔来勾画勾画吧

  ⑴ 生自由朗读,找句子。

  ⑵ 生汇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① 把猫的脚印说成是小梅花:

  比较读: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 猫的叫声:

  让学生听猫的叫声,引导学生想像猫可能在说什么,从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 理解蹭字:

  引导想像这里的猫像是个撒娇的小孩子,这一蹭能蹭出什么?

  ④ 小猫淘气的样子:

  从课前搜集资料知道老舍是个爱花的之人,小猫这样淘气,主人为什么不责打它?你感觉像什么?

  ⑤ 猫捉老鼠时:

  选词填空:

  专心 耐心 决心

  屏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小结:

  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是因为他是个热爱生活,又善于观察的人。

  四、拓展

  仿写练习:

  你们是不是也想尝试来写一写你的朋友?

  课件出示友情提示:

  1、可以按照____的性格实在 ______,_______。

  2、可以从板书词语中选择两到三个词语写出你对猫的印象。

  记得要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啊!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像猫这样惹人喜爱的小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猫教案 篇8

  一、课题分析

  《猫虎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教材音乐第四册《兽王》中的一个教学主题,教材内容取材于一则民间传说故事,刻画了一只聪明狡黠的猫的形象,幽默诙谐,极富童趣,迎合了低年级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天性,突出了趣味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表现本课主题。

  3、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猫虎歌》,并有感情地进行表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结束句的节奏掌握。

  2、通过多种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多种形式编创表现猫和虎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媒体展示大森林场景,小动物们在林中嬉戏。教师用语言描绘画面场景。

  2、提问:谁是森林之王?(媒体出示老虎画面)

  3、用多种方式表现老虎的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你能唱唱关于老虎的歌吗?

  (2)教师提出要求:用声音、动作或打击乐器模仿老虎的神态和表情。

  (通过模仿老虎的神态和表情这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老虎是强大的这一概念,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4、表现小猫的形象。

  师:有一种动物和老虎长的很像,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出小猫)

  师:你能用声音、动作或打击乐器模仿小猫的神态和表情。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关于小猫和老虎的故事。(媒体展示猫和老虎的图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已经学到手,就神气活现专门欺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弄得小动物们都很害怕,此时老虎就更加威风凛凛了。这时候狡猾的狐狸给老虎出了个主意说:大王大王,你如果能吃掉猫,那你可就“天下第一”了,老虎一想:哎!这可是好主意啊!第二天,森林里的动物们正在森林里玩的热闹,一声大吼,吓得小动物们都瑟瑟发抖,一个个都逃走了。猫没料到老虎会来吃它,当老虎要扑向“师傅”的瞬间,但猫却没有被老虎吃掉,你们想:猫师傅用了什么好办法智斗老虎的呢?

  (提示:师要边说边表现出猫的聪明和老虎的神气活现,威风凛凛的形象)

  (通过老师讲故事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会下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2、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示:在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发散的多种思维,进行巧妙的评价,并能把这种思维很好的收集回来)[如猫师傅留下一招“爬树”的本领没有教给老虎,猫儿灵巧地爬上了树,老虎的野心没有得逞等等]

  (二)、寓教于乐

  设疑导入,学唱歌曲

  师:过渡语:哇,大家都很能干!帮猫师傅想了好多办法!这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范唱《猫虎歌》,学生聆听感受。

  (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带着疑问学习歌曲。)

  2、师生讨论歌词内容。

  方法一,说:"狮子豹子都是猫,把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A、学生模仿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的样子。

  B、指名学生边演边读歌词,"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C、老师按节奏范读"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D、集体按节奏朗读该句歌词。要求有犹豫,疑惑的口气

  方法二、我是你的师傅"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师:过渡语: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乘老虎发愣的时候,小猫迅速爬上了大树,大声地问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A、指名学生学一学小猫说"森林之王你服不服!"这句话的语气。

  B、师生评议得出结论:神气、得意。

  C、学生按节奏齐读该句歌词

  D、启发学生想象小猫在高高的树上向树下老虎喊话的情景,让学生掌握"王"字的时值。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猫斗老虎采用的方法,化解和突破了歌词的节奏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用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真是一只聪明机智的小猫,让我们再来把小猫智斗大老虎的过程回味一下,唱一唱并演一演(再次播放范唱录音)。

  (1)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2)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聆听学唱

  (3)生提出在演唱上需要帮助的地方,请会唱该句的学生唱一唱,并做小老师教一教。

  (4)集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5)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全曲

  (7)请两组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其他学生评议。要求掌握两个结束句的节奏难点,以及唱出猫和老虎的语气和神态。

  (8)集体歌表演《猫虎歌》

  (三)、创造表现

  师:过渡语:歌中的小猫遇到老虎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地救了自己,那么小猫再遇到老虎时,它们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分组来编一编,讲一讲,演一演。

  A讲故事

  1、学生分组创编故事

  2、分组讲一讲所编故事,师生随机评议

  B演故事

  师:过渡语,小朋友讲得真精彩,让大家知道了许多发生在猫和老虎之间的故事,你能通过以下形式把你的故事演一演吗?(打击乐器、情境剧、小品、哑剧等)

  3、生自由选择节目形式,分组排练,教师分发锣、鼓、镲、三角铁、碰铃、沙球和自制的打击乐器,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四、完美结课

  同学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猫虎歌》,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幽默风趣诙谐,极富童趣。

  【教学反思】

  《猫虎歌》是一首趣味性很强的歌曲,它是由故事改编的,于是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老虎拜师”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把表情做到位,有时也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在学唱结束后,我让学生上来表演歌曲,以便来巩固。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铺垫,学生们对猫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较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编创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引起感情的升华。但整节课下来也有一定的遗憾,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安排时间较少,拓展和导入部分过多;在对声音要求上没做到细致到位。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猫教案 篇9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设备,钢琴等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剧《猫》了解音乐剧的基本特点,采用手段,起源地等;并且掌握memory在《猫》起到烘托,串联,升华的作用。

  2.以西方音乐剧的文化现象,引发学生对中国音乐剧发展前景的思考。

  3.通过赏析,提问,讨论,演唱等手段,学生能够大胆表达对于音乐剧的想法。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剧《猫》 中的几个视频片段,初步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剧《猫》看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引发学生对中国音乐剧发展前景的理

  性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室播放音乐memory

  2. 带领学生熟悉音乐剧《猫》

  (二) 视听体验(1)

  1. 欣赏音乐剧《猫》---精彩片段

  思考:片段中有那些猫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欣赏音乐剧《猫》---魔术猫和摇滚猫

  思考:(1)你发现了什么?

  (2)魔术猫和摇滚猫分别做了什么?

  3. 学生根据前2段视频片段,试着总结音乐剧的特征

  4.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三) 视听体验(2)

  1. 熟悉音乐剧《猫》中重要音乐《memory》

  (1).教室弹唱《memory》的旋律(片段)

  .学生哼唱《memory》,并熟悉旋律

  2. 欣赏音乐剧《猫》---《memory》(剧中前后4次出现的片段)

  —思考:(1).4次memory的区别在哪里?

  — (2).为什么memory要出现这么多次?

  — (3).memory在整部音乐剧起到什么作用?

  3.音乐与音乐剧的关系:

  音乐在整部音乐剧中起到串联,烘托,对比,升华等作用,音乐往往中整部音乐剧点睛之笔,成败之关键。

  4 . 小趣事:创造memory的背景。

  (四) 课堂讨论:

  1. 思考:(讨论)

  (1) 中国什么时候引进西方的音乐剧?

  (2) 为什么中国引进西方的音乐剧?

  (3) 为什么这么多的音乐剧要改为中文版的?

  2. 引发学生理性思考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前景

  (五) 课堂小结

  1.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要、特技和综艺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它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

  2. 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音乐剧《雪狼湖》,《断桥》,《弘一法师》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音乐剧也会走向世界!

猫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视频:(出示猫图),这是什么?(生:猫)板书(15、猫)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猫的古怪,(投影)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样的猫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2、质疑:说说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

  师: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起看看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学生默读圈画)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投影出示第二段内容)相击点出:

  生:汇报。

  a. 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b.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梅花。

  c. 丰富多腔地叫唤。

  d. 自己解闷。

  e.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什么都怕……遇到蛇也敢斗一斗。

  ②重点品析以下句子:

  师:老师也想读读喜欢的句子,请你们听一听。(投影出示)

  师读:“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碰(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爪印(朵小梅花)。”

  生:(议论纷纷):老师读错了!把“蹭”读成了“碰”把“小梅花”读成了“小爪印”。

  师:哦?“蹭”不就是“碰”“摩擦”的意思,“小梅花”不就指“小爪印”吗?不是都一样!

  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