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少年闰土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

时间:2024-09-15 09:12:40 教案 我要投稿

少年闰土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年闰土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闰土教案模板合集6篇

少年闰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媒体】

  1、硬件媒体:

  计算机、录音机。

  2、软件媒体:

  文字、图形、音乐。

  【教学过程】

  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于是我就日日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

  少年闰土

  二、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

  ⑴ 自由读第二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是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 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那些特点?

  2、讨论交流。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的写法。

  三、学习第四段

  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方法:

  ⑴ 勾动词,做动作。

  ⑵ 查阅资料。

  ⑶ 有感情朗读。

  ⑷ 想象画面。

  ⑸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提出问题。

  2、小组学习:

  ⑴ 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 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 你怎么理第14自然段。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意愿,可打乱四件事的叙述顺序。

  (四件事的叙述有详有略,学习时注意体会。)

  ⑴ 动画演示润土捕鸟的经过,再读课文,说说闰土是怎么捕鸟的(找动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闰土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课件演示。

  板书:

  扫、支、撒、拉

  ⑵ 小结:

  闰土就这么轻易把鸟捕到了,从闰土捕鸟前的充分准备,捕到鸟娴熟的动作,我们看出了他的聪明能干,所以捕到的鸟(很多),什么都有,有什么?说明什么?(还有很多)这些你鸟都见过,都能叫得上它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

  ⑶ 请你来当一回捕鸟能手,把有趣的捕鸟经过读一读,只读闰土讲的话,老师给你起头(师读提示语)练习朗读,用自豪的语气强调见识广。

  过度:

  冬天下雪时,闰土知道到海边的沙地上去捕鸟,夏日来临他又会干些什么那?(拾贝壳)闰土见过的贝壳也很多,有红的,绿的。而且他还能根据这些贝壳的形状给它们起来好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见识广)

  4、学习看瓜刺猹:

  ⑴ 听到声响,就知道猹在咬瓜,说明他有经验。捏用的好,捏在手中就灵活,就能随时刺到猹。看到猹,你变刺动作快,不犹豫,说明他勇敢。

  ⑵ 把看瓜刺猹这部分读一读,只读刺猹过程(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接走到了)评改后再读。

  ⑶ 读到这里,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出示第一副动画。请同学随着演示(从天空到地面再到人物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语言将画面予以描述。

  过渡:

  润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得却令人难以忘怀。他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夏天的夜晚闰土有着瓜地刺猹的勇敢经历,那末朝讯来的时候,闰土干什么?(到海边看跳鱼)他看到鱼的什么样?(有着青蛙的两个脚)鱼儿长着脚,真是够希奇够有趣的。

  闰土知道的希奇有趣的事仅仅这四件吗?(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师生对答。

  5、当我知道闰土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有那么广博的见识,他知道那么多新鲜事的时候,我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慨,齐读第16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啊的.语气读出来了,理解吗?我什么心情?

  板书:

  羡慕 佩服

  6、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 出示第16自然段:

  啊!《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们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它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它们都和我们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⑵ 小组讨论、交流:

  ① 我们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富家子弟。)

  ②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再深宅大院,不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视很少。)

  ③ 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四、学习第五段

  过渡:

  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候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度第五段,加以体会(急、躲、拖、松)。

  2、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怎样告别的,在说一说。

  3、以板书为线索总结全文:

  从开始得知闰土要来我家,我就盼望;第一次见面时,我发现闰土可爱、朴实的农家少年,就从心里喜欢她;到以后的接触,我发现他不仅外表可爱,而且是个聪明、能干、勇敢、见识广的少年。这时候我对特的感情又喜欢发展到羡慕、佩服,进而向往她的生活。感情更深了,却要分手,什么感觉?

  4、指名读三、四、五段。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六、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质疑。

  2、谈谈自己在写人文章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七、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特点:

  第四自然段: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它套住了。

  2、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的问题。

  3、抓特点,不流于形式;开阔思路,反映与众不同之处。

  4、同学间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2、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板书设计】

  雪天捕鸟

  少年闰土 夏日拾贝聪明

  月夜刺猹勇敢

  潮汛看鱼见识广

少年闰土教案 篇2

  教案点评

  本课编写了两份教案。教案二是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安排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得比较细致、具体,适合针对一般层次学生的教学。教案一变序安排了教学过程,适合针对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同时与制作的课件完全一致。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 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6、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少年闰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旧宅院图、“看瓜刺猹图”、讲趣事情景图、离别图。

  2.本课相关字词、重点段落字幕。

  3.相关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出示插图,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叙述: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发表看法)

  2.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鲁迅笔下的闰土。(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我们前面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看看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检查生字新词。

  (1)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闰rùn胯kuà匾biǎn獾huān俐lì汛xùn秕bǐ猬wèi

  (2)给下面的词语找正确的解释,连线:

  词语: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

  词义:只知道稀奇如此从来不知道其中无缘无故

  4.理清课文内容。(板书: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

  1.在“回忆”“初识”“相处”“离别”这四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2.集体交流。

  3.这四部分中,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

  4.我们先来学“相处”这一部分。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看你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

  5.学生自由找、画,自读感兴趣的段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6.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喜欢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做补充。说完一件事,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提问。

  (2)教师小结。

少年闰土教案 篇4

  【教材依据】

  《少年闰土》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本册书中的重点课文。

  【设计思想】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学生对这篇文章中闰土讲的事情很感兴趣,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配以感情朗读,理解感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重点的关键。本着这一思想,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及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理解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写景优美,写场面生动,可引导学谈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想象感兴趣的场景。

  【教学重点】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板书:

  健康可爱

  四、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少年闰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引出感叹词“啊”。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

  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

  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

  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

  (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2.引导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找出闰土和“我”的语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学生读小说《故乡》,自主探究原因。

  六、小结全课,升华认识

  师以“啊”作小结。(主要从鲁迅、闰土、学生表现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去说。)

少年闰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认识闰土,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

  3、初步了解他与小少爷之间发生的事。

  4、有感情朗读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少年闰土这个人和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闰土的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上学期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小时候上学的地方,那里──“三味书屋”,这学期我们又通过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他是一个──“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那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位大文学家儿时的好朋友,好吗?

  作为举世闻名的人物,作为一个小少爷,你认为他的朋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引出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不懂的词。

  2、学习生字、新词(大屏幕显示)。

  3、将生字和重点理解的词所在的句子多读两遍。

  三、认识少年闰土

  1、刚才看了图片,也默读了课文,原来鲁迅儿时的好朋友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后,如果我们想深入地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又该读哪儿呢?

  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环境美,月夜静,少年机敏。)

  3、指导朗读:

  颜色词──读得鲜亮。

  4、配乐诵读,感受美景,体会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5、朗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归纳出闰土的相貌。

  四、了解趣事

  1、小少年“我”与闰土因为什么原因见面了?

  2、“我”与闰土在一起时,他告诉了我许多事,请你再次流览课文,然后与小组成员讨论,用简炼的语言归纳出他们都说了那些事?

  3、在这些事中,给小少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4、朗读8~13自然段,找出写刺猹的动词。

  看看这个片段表现了闰土的什么?你觉得他怎样?

  5、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特征。

  五、拓展

  将1~4与8~13结合写出一个新的月夜刺猹的片段。

《少年闰土教案模板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少年闰土教案】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教案04-15

少年闰土教案05-21

《少年闰土》教案01-23

《少年闰土》教案05-18

少年闰土教案03-31

【精】少年闰土教案03-30

人教版少年闰土教案02-20

(推荐)《少年闰土》教案06-10

【热门】少年闰土教案03-30

少年闰土教案【荐】04-02

少年闰土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年闰土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闰土教案模板合集6篇

少年闰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媒体】

  1、硬件媒体:

  计算机、录音机。

  2、软件媒体:

  文字、图形、音乐。

  【教学过程】

  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于是我就日日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

  少年闰土

  二、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

  ⑴ 自由读第二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是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 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那些特点?

  2、讨论交流。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的写法。

  三、学习第四段

  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方法:

  ⑴ 勾动词,做动作。

  ⑵ 查阅资料。

  ⑶ 有感情朗读。

  ⑷ 想象画面。

  ⑸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提出问题。

  2、小组学习:

  ⑴ 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 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 你怎么理第14自然段。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意愿,可打乱四件事的叙述顺序。

  (四件事的叙述有详有略,学习时注意体会。)

  ⑴ 动画演示润土捕鸟的经过,再读课文,说说闰土是怎么捕鸟的(找动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闰土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课件演示。

  板书:

  扫、支、撒、拉

  ⑵ 小结:

  闰土就这么轻易把鸟捕到了,从闰土捕鸟前的充分准备,捕到鸟娴熟的动作,我们看出了他的聪明能干,所以捕到的鸟(很多),什么都有,有什么?说明什么?(还有很多)这些你鸟都见过,都能叫得上它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

  ⑶ 请你来当一回捕鸟能手,把有趣的捕鸟经过读一读,只读闰土讲的话,老师给你起头(师读提示语)练习朗读,用自豪的语气强调见识广。

  过度:

  冬天下雪时,闰土知道到海边的沙地上去捕鸟,夏日来临他又会干些什么那?(拾贝壳)闰土见过的贝壳也很多,有红的,绿的。而且他还能根据这些贝壳的形状给它们起来好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见识广)

  4、学习看瓜刺猹:

  ⑴ 听到声响,就知道猹在咬瓜,说明他有经验。捏用的好,捏在手中就灵活,就能随时刺到猹。看到猹,你变刺动作快,不犹豫,说明他勇敢。

  ⑵ 把看瓜刺猹这部分读一读,只读刺猹过程(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接走到了)评改后再读。

  ⑶ 读到这里,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出示第一副动画。请同学随着演示(从天空到地面再到人物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语言将画面予以描述。

  过渡:

  润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得却令人难以忘怀。他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夏天的夜晚闰土有着瓜地刺猹的勇敢经历,那末朝讯来的时候,闰土干什么?(到海边看跳鱼)他看到鱼的什么样?(有着青蛙的两个脚)鱼儿长着脚,真是够希奇够有趣的。

  闰土知道的希奇有趣的事仅仅这四件吗?(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师生对答。

  5、当我知道闰土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有那么广博的见识,他知道那么多新鲜事的时候,我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慨,齐读第16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啊的.语气读出来了,理解吗?我什么心情?

  板书:

  羡慕 佩服

  6、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 出示第16自然段:

  啊!《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们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它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它们都和我们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⑵ 小组讨论、交流:

  ① 我们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富家子弟。)

  ②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再深宅大院,不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视很少。)

  ③ 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四、学习第五段

  过渡:

  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候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度第五段,加以体会(急、躲、拖、松)。

  2、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怎样告别的,在说一说。

  3、以板书为线索总结全文:

  从开始得知闰土要来我家,我就盼望;第一次见面时,我发现闰土可爱、朴实的农家少年,就从心里喜欢她;到以后的接触,我发现他不仅外表可爱,而且是个聪明、能干、勇敢、见识广的少年。这时候我对特的感情又喜欢发展到羡慕、佩服,进而向往她的生活。感情更深了,却要分手,什么感觉?

  4、指名读三、四、五段。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六、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质疑。

  2、谈谈自己在写人文章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七、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特点:

  第四自然段: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它套住了。

  2、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的问题。

  3、抓特点,不流于形式;开阔思路,反映与众不同之处。

  4、同学间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2、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板书设计】

  雪天捕鸟

  少年闰土 夏日拾贝聪明

  月夜刺猹勇敢

  潮汛看鱼见识广

少年闰土教案 篇2

  教案点评

  本课编写了两份教案。教案二是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安排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得比较细致、具体,适合针对一般层次学生的教学。教案一变序安排了教学过程,适合针对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同时与制作的课件完全一致。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 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6、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少年闰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旧宅院图、“看瓜刺猹图”、讲趣事情景图、离别图。

  2.本课相关字词、重点段落字幕。

  3.相关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出示插图,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叙述: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发表看法)

  2.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鲁迅笔下的闰土。(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我们前面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看看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检查生字新词。

  (1)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闰rùn胯kuà匾biǎn獾huān俐lì汛xùn秕bǐ猬wèi

  (2)给下面的词语找正确的解释,连线:

  词语: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

  词义:只知道稀奇如此从来不知道其中无缘无故

  4.理清课文内容。(板书: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

  1.在“回忆”“初识”“相处”“离别”这四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2.集体交流。

  3.这四部分中,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

  4.我们先来学“相处”这一部分。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看你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

  5.学生自由找、画,自读感兴趣的段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6.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喜欢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做补充。说完一件事,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提问。

  (2)教师小结。

少年闰土教案 篇4

  【教材依据】

  《少年闰土》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本册书中的重点课文。

  【设计思想】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学生对这篇文章中闰土讲的事情很感兴趣,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配以感情朗读,理解感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重点的关键。本着这一思想,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及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理解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写景优美,写场面生动,可引导学谈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想象感兴趣的场景。

  【教学重点】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板书:

  健康可爱

  四、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少年闰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引出感叹词“啊”。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

  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

  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

  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

  (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2.引导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找出闰土和“我”的语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学生读小说《故乡》,自主探究原因。

  六、小结全课,升华认识

  师以“啊”作小结。(主要从鲁迅、闰土、学生表现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去说。)

少年闰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认识闰土,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

  3、初步了解他与小少爷之间发生的事。

  4、有感情朗读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少年闰土这个人和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闰土的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上学期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小时候上学的地方,那里──“三味书屋”,这学期我们又通过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他是一个──“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那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位大文学家儿时的好朋友,好吗?

  作为举世闻名的人物,作为一个小少爷,你认为他的朋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引出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不懂的词。

  2、学习生字、新词(大屏幕显示)。

  3、将生字和重点理解的词所在的句子多读两遍。

  三、认识少年闰土

  1、刚才看了图片,也默读了课文,原来鲁迅儿时的好朋友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后,如果我们想深入地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又该读哪儿呢?

  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环境美,月夜静,少年机敏。)

  3、指导朗读:

  颜色词──读得鲜亮。

  4、配乐诵读,感受美景,体会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5、朗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归纳出闰土的相貌。

  四、了解趣事

  1、小少年“我”与闰土因为什么原因见面了?

  2、“我”与闰土在一起时,他告诉了我许多事,请你再次流览课文,然后与小组成员讨论,用简炼的语言归纳出他们都说了那些事?

  3、在这些事中,给小少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4、朗读8~13自然段,找出写刺猹的动词。

  看看这个片段表现了闰土的什么?你觉得他怎样?

  5、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特征。

  五、拓展

  将1~4与8~13结合写出一个新的月夜刺猹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