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9-20 16:20:0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汇总7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提议进行的时期:

  3月

  二、主题由来:

  在我们的四周,四处均是植物,这也从来没有激起过小孩们的关注,尽管小孩们每天接触这一些物品,但是非常少思索些啥问题,因此,想通过這樣的一個主题教学,让小孩们一致来关爱周围的些许物品,一致探究神奇的植物世界,与此同时让小孩们养成一种喜爱观测和察看四周东西的习性,培育小孩较佳的观测和察看习惯,懂得发现些许自然情况,并想通过数种模式、数种方法的学习方式,让孩子清楚更加多的植物知识,去结交更加多的植物伙伴,让小孩真正喜爱植物,喜爱自然界,明白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植物拥有紧密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们将没法生存。

  三、主题的内容与要求:

  1、关爱四周与我们一块儿日常生活的小花小草树木,体会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法离开植物,要爱惜、保护植物。

  2、区分蔬菜的不一样品种,清楚蔬菜的品种越发多。

  3、清楚些许栽培蔬菜的新方式,关心技术在蔬菜培植内的使用。

  4、清楚有一些植物拥有保养健身、治病的作用。

  四、环境创建:

  1、运用时节的特点,将教学中室的一面板用种种田园里的物品装扮成1幅漂亮的图画,让孩子仿佛置身于漂亮的自然界里,进而体会我们的四周四处均是植物,植物带给我们许多的`好处,产生去探究植物的心愿。

  2、教学室内悬挂孩子自个儿制作的树,将教室安排成一片小林子。

  3、开创小小栽培园,让孩子每日去观测和察看一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作些记录。

  4、安排一個“植物的问题”小角落,把孩子发现的植物问题在墙上出示出来,与其余孩子一致一同分享、探讨。

  5、开办设立一個“小药铺”出示种种有保养健身作用的植物。

  五、资源整合:

  1、请爸爸妈妈们带孩子观摩菜市场,清楚蔬菜的类别及食用方式等知识。

  2、培育小孩喜欢吃蔬菜的习性。

  3、请爸爸妈妈们搜集相关植物的知识,并让小孩认知四周熟知的花与树。

  4、带小孩去观摩温室技术,清楚无土培育。

  5、搜集些许保养健身茶与里头的成份组合成的教学材料。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科目:音乐

  活动班级:大班

  活动名称:粘粘粘(第一次)

  活动目标:

  1、体验、表现韵律活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2、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动作。

  3、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4、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观看哑剧表演,理解哑剧内容,感知“粘”的含义。

  1、观看哑剧,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哑剧表演吗?哦!那么今天我来表演一段哑剧,我的动作,告诉你们一件什么事情?猜猜看哦!

  2、提问:(1)这是谁呀?这个老鼠它想去干什么呀?

  (2)这个泡泡糖是一个怎样的感觉?

  (3)然后小老鼠怎么办呢?

  (4)粘在上面怎么办呢?怎么拔呢?请你们用一个词来说说看。

  (5)你们想想看,泡泡糖越粘,小老鼠的力气越大,还是越不粘,力气越大。

  3、那我们一起来试试,这个泡泡糖粘住手的感觉!是个超级粘的泡泡糖哦!

  二、感受音乐,能随音乐合拍地做作。

  1、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强劲有力。

  (1)我刚才表演了一个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了以后想拔起来的事情,我们听听音乐,听了音乐,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故事呢?

  (2)听了音乐,你感觉怎么样?让你想到了什么事?

  (3)小结:感觉这个音乐很重,很有力,就好象我刚才表演的哪个哑剧,小老鼠怎么拔也拔不起来。

  2、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师:那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这个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后怎么拔也拔不起来的样子。

  三、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动作。

  1、师:哎呀!这个口香糖可真是粘呀!那你们想想看,这个超级粘的口香糖还会粘住小老鼠的什么地方呢?

  2、师:你们先试试看。

  3、师:谁来告诉我?

  4、师幼随音乐表演幼儿创编的动作。

  师:你们表演的真棒!想不想听音乐来试试?

  5、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那么你们想不想邀请后面的老师跟我们一起来玩这个被粘住了的游戏呢?那我们一起邀请老师,一起说:“请老师和我们一起玩吧!

  6、结合空间,启发幼儿创造性表演。

  师:这次我要来增加游戏的难度,考考你们的创造性。想想看,小老鼠身体的.哪个地方,哪个部位会粘住这个教室的什么地方?请你们大胆地站起来找个地方试一试,赶快粘好!

  7、泡泡糖这么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那我们平时吃完泡泡糖应该怎么办?谁能想个好办法?

  四、拓展经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1、师:那么这样强劲有力,紧张的音乐,这样用力挣脱的动作,还会让你想到什么事情?

  2、我也来给你们制造一个情境,假装这里是一个沼泽,那个人只要一踩上去就会陷进去,很难很难再爬上来的。现在你们一起掉进陷阱,找找早沼泽地里爬起来的感觉。

  3、小结:虽然我们陷阱了沼泽地里,可是那个顽强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老师们,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很了不起吧,为我们鼓鼓掌。

  教师:大家看了这个活动,很有收获,也有一些想法想和你交流,我们边回顾边探讨,好吗?

  姚:好的。我先说说这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吧。由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喜欢吃口香糖,对口香糖的粘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常常把口香糖粘在衣服上,粘在鞋子上,感觉有趣好玩。于是我就抓住了孩子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音乐活动《粘粘粘》,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与口香糖之间的故事,风趣幽默,充满童趣,音乐节奏明显,听起来强劲有力,也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表演。而因为取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孩子非常感兴趣。幼儿在与音乐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大胆地想象,尽情地自我表达,同时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感受了音乐的情绪。

  这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创编动作感受音乐的情绪,难点是能掌握音乐节奏,跟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以孩子为主体设定了以下目标:1、体验韵律活动的情趣并感受活动的快乐。2、能岁音乐合拍地做动作,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创编动作。3、知道口香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回顾:观看哑剧表演,理解哑剧内容,感知“粘”的含义。

  创设谈话的情境,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哑剧表演吗?哦!那么今天我来表演一段哑剧,我的动作,告诉你们一件什么事情?猜猜看哦!

  幼儿:在穿鞋。

  幼儿:脚被粘住了。

  教师:谁被粘住了。

  幼儿:大象。

  幼儿:小花猫。

  幼儿:小鸡……。

  教师:幼儿想像力很丰富,你在哑剧表演时动作不是太到位,幼儿猜测不出是谁在干什么,是被粘住了。

  姚:是的,我也感觉孩子们不知道谁被粘住了。

  教师:为什么不带个头饰呢?

  姚:当时我想我的表演孩子能猜出来,所以没带头饰。

  教师:你的表演动作让人感觉就像小鸡,下次还应找一位吐泡泡糖的小动物,这样以来能直接感应吐口香糖坏处。

  姚:好的。

  活动回顾:感受音乐,能随音乐合拍地做作。

  创设谈话的情境:我刚才表演了一个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了以后想拔起来的事情,我们听听音乐,听了音乐,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故事呢?

  幼儿:很伤心,很害怕。

  幼儿:好像被泡泡糖给粘住了,很恐惧。

  教师:你听到音乐有什么感觉?

  幼儿:很伤心、很沉重。

  师:让幼儿听音乐时,为什么问会想到什么故事呢?只要问有什么感觉就可以了。

  姚:我当时就想引导幼儿讲出被泡泡糖给粘住了的感觉,可幼儿好像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教师:你的这个没有先让幼儿熟悉音乐的节奏;幼儿跟不上节奏。

  教师:整个活动的环节比较拖拉,幼儿和教师的动作比较简单,教师应熟悉音乐,在哼唱时自己也没有合上节拍。

  教师:教师的语言要简练,提问要有针对性。

  活动回顾:拓展经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创设谈话的情境:

  1、我也来给你们制造一个情境,假装这里是一个沼泽,那个人只要一踩上去就会陷进去,很难很难再爬上来的。现在你们一起掉进陷阱,找找早沼泽地里爬起来的感觉。

  幼儿这时一涌而上,你拉我、我拉你,教师也跳进早沼泽地里作动作。

  教师:我认为这个环节可以去掉,很容易误导幼儿,并且这个环节太乱,教师很难控制。可以引伸到上个环节乱吐泡泡糖的坏处,然后请幼儿谈谈,吃完泡泡糖应该怎么办。

  姚:陷阱了沼泽地里这一环节,我是跟原课程上学的。

  教师:原课程的思路是另外一位教师的思路,你应该有自己的思路,原版套用是不行的,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上一层。

  姚:好的,我回去在从新设计一下吧。

  创设谈话的情境:

  2、小结:虽然我们陷阱了沼泽地里,可是那个顽强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老师们,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很了不起吧,为我们鼓鼓掌。

  教师:在这个环节教师应以“哑剧”情景“乱吐泡泡糖”的不良行为和害处,来引导幼儿说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姚:当时我想根据陷阱了沼泽地里这一环节,进一步让幼儿到自然中去感受。并且当时现场比较混乱,忙于安顿孩子的的情绪,带孩子离开活动室。

  教师:你让幼儿到自然中去感受,我们幼儿园有沼泽地里吗?幼儿根本体验不到,而是让人感觉你只是想尽快结束这个活动。

  姚;我这个环节还是根据原课程上学照搬下来的。

  教师:在第二次课活动时希望你有所新的改进,多加一些自己的设计。

  姚:好的,回去我在认真整理整理。

  姚:这次活动我觉得孩子还是挺感兴趣的,都较好的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较高。这次活动的不足有:第一,因为是年轻教师,所以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老师的教育机智还不够灵活。其次,我觉得语言还不够简练,语气的渲染力,包括表演的渲染力还是不太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次活动中我自己由于经验不足,还有很多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是我的前辈,恳请各位老师多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大家!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黑色食品营养丰富,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喜欢探索新事物的创造性情感特征。

  3、形成幼儿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多样性的高灵活性人格特征。

  二、活动准备

  黑木耳、黑米、黑豆、紫菜、海带、黑芝麻、黑枣及其他食品,并布置一个食品展。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挂图内容如下:

  华华在家吃早餐,妈妈拿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糊和鸡蛋,华华看了看芝麻糊,皱了皱眉头说:"我不吃这黑糊糊的东西,我要吃鸡蛋。"2、老师问:"小朋友,华华不喜欢吃芝麻糊,你们喜欢吃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探索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知道芝麻糊属于黑色食品。

  3、分组讨论:吃过哪些黑色食物?这些黑色食物可以制成什么点心和菜肴?

  4、让幼儿参观食品展,并分别把属于黑色类的食品挑选出来。

  5、引导幼儿互相探讨"我的黑色食品",谈谈自己篮子中黑色食品的名称,看谁说得又对又多。

  6、游戏:学做小厨师。发挥幼儿的独创性,鼓励幼儿把黑色食品配成菜肴。

  7、评选搭配得营养丰富的菜肴。

  四、各领域渗透美术:

  学习创造性地画黑色食品及食品搭配。

  社会:参观农贸市场。

  五、生活中

  渗透鼓励幼儿不挑食、不偏食,黑色食品及其他食品都要吃。

  六、环境中

  渗透在活动室内外粘贴各类黑色食品的图片。

  七、家庭中

  渗透要求家长多带幼儿到超市认识各类黑色食品,在家中多煮黑米粥、紫菜蛋花汤、黑芝麻糊等营养丰富的黑色食品给孩子品尝。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反复感受,了解歌曲性质,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引导学唱的愿望。

  2、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准备:图片四幅、小乐器人手一份

  过程:

  1、幼儿听毕业歌旋律,手执乐器自由进入活动室。

  2、发声曲:再见

  5 3 1 │ 5 3 1 │ 2 4 3 2 │ 1 3 5 │

  (领)小 朋 友 毕 业 了 啦啦 啦 啦 啦 啦 啦

  5 3 1 │ 5 3 1 │ 2 4 3 2 │ 1 ― ― │

  (幼)再 见 了 幼 儿 园 啦啦 啦 啦 啦

  3、感受歌曲旋律

  (1)听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

  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老师,做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老师从心底里舍不得大家离开。三年了,老师看着你们一天天地长大,学会了画画做游戏,学会了唱歌和舞蹈,变的健壮、聪明、勇敢、有礼貌,心理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所以,老师要祝贺你们长大,祝贺你们毕业。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毕业歌》。

  (2)听第二遍音乐。歌曲的名称叫什么?听上去感觉怎样?

  (3)听第三遍前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4)你听到毕业歌里说了什么?

  (5)老师出示图片示范唱。

  (6)听了这首毕业歌,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吗?

  (7)再次欣赏后,幼儿跟教师学唱。

  4、复习《节奏邀请舞》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引导幼儿有兴趣观察云彩的不同变化,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

  2、能大胆尝试仿编诗歌并表现云彩的多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云彩幻灯、棉花、兰色纸、胶水、录音磁带

  过程:一、观察不同的云,激发兴趣

  1、你们知道云在哪里吗?你见到的云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带你们到云彩世界去玩,想去吗?

  3、放幻灯:

  1)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2)喜欢这些云吗?找找你最喜欢的一朵云。为什么喜欢?它象什么?

  二、欣赏诗歌,感受云彩有趣的变化

  1、天上的云彩变来变去,真有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歌,听听看,是谁使云彩发生了变化?

  2、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问:是谁使云彩发生变化了呢?

  3、1)我们再来听听看,风儿让云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倾听录音欣赏)

  2)问:风儿让云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回答)

  4、师生共同念一遍诗歌

  三、创编诗歌

  1、如果你们是风,想把云彩变成什么样子?(幼儿间相互交流)

  2、幼儿仿编诗歌(个别幼儿讲述)

  重点:诗歌的开头和结尾要一样,用“吹呀吹,云彩变成……”的句型来描述云彩的变化。

  四、延伸

  1、幼儿操作:用棉花制作各种各样的云

  2、把自己创作的云编进诗歌里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喜爱文学作品,体验猫变大后发生的趣事。

  2.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像,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图片

  2.已简单了解酵母的作用。

  活动过程

  1.看看越变越大的猫。

  ――幼儿分散自由结伴欣赏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重点观察图中猫的变化。

  ――引导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猫有什么变化?

  ――这是一只面包房里的猫,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大?让我们听听故事吧!

  2.听听面包房里的猫的故事。

  ――倾听故事第l节至第7节。

  ――小猫莫格的家在哪儿?它是怎么变大的?

  ――小猫是怎样越变越大的'?它变得像什么?(帮助幼儿理解莫格在逐步变大)

  ――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小猫变大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莫格越变越大,面包房里都装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们猜它会碰到哪些事呢?

  ――倾听故事后半部分。

  ――洪水来了,是谁救了大家?它是怎样做的?

  ――虽然莫格的变大,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可是,也正因为它的变大才挡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编编有可能发生的故事。

  ――变大的莫格还会遇到哪些事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莫格变大以后发生的事情。

  ――帮助幼儿整理续编的故事情节。(如:提示幼儿小猫变大后还会变小吗?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活动建议

  1.活动后,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区角,让幼儿跟着录音讲讲故事,也可根据自己续编的内容,自制指偶在区角中操作讲述。

  2.活动中,也可让幼儿用肢体(借助身体的伸展)来表现小猫吃完酵母后,越变越大的形体,体验变化的乐趣。

  附故事:面包房里的猫

  胖面包师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床去做面包。他先在面团里放上酵母让面团慢慢胀起来,越变越大,再放到炉子里去烤成面包。

  莫格是胖面包师养的小猫,每天早上都到面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炉子边上打瞌睡。

  这几天,外面总是下大雨,小猫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湿透了。

  胖面包师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干,把酵母放到牛奶里让莫格喝下去。面包师说:“莫格,你受凉了,吃一点酵母就不会感冒了。”莫格喝了有酵母的牛奶,又趴到炉子边上打瞌睡。

  睡着睡着,莫格的身体胀起来,越变越大,越变越大。

  一开始莫格变得像绵羊一样大。

  后来它变得像马一样大。

  再后来莫格变得像河马一样大。

  莫格越变越大,面包房里都装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挡在马路上,汽车开不了,人也走不了。

  面包师只好带着莫格往城外走去。他们走到一个山谷的河边,莫格饿得走不动了。

  面包师回去把面包和面团都拿来给它吃,莫格吃了以后,身体又胀起来,变得像一头大象了。

  莫格变得越大,越能吃,大家都来帮面包师给莫格送吃的东西,莫格还是吃不饱。

  莫格就趴在小河边吃鱼。天下雨,河水越涨越高。突然,山上冲下来洪水。不好!洪水冲到城市里会把面包师和大家的房子都冲塌的。想到这里,莫格一下子就坐到河里去,洪水挡住了。

  面包师跑去告诉大家,赶快躲到山坡上去。

  莫格坐在山谷的河里,挡住了洪水,它的后边变成了一个大湖。

  面包师和大家赶快修水坝。高高的水坝修好后,莫格才从河里出来。

  它趴在山坡上看见面包房和其他的房子都好好的,心里很开心。大家给莫格挂上了奖牌,上面写着:越变越大的莫格,救了我们。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介绍电话的传声原理和功能,了解电话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初步了解电话的发展历史,感受科技发展的迅猛速度,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有关电话发展史和发明电话者的音像和图片资料。

  2、有免提功能的电话机。

  3、录像机、录像带、图片、图文投影仪。

  4、自制传声筒玩具若干套。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引入课题。

  (1)让幼儿自选传声筒玩具,两人一组,进行传话游戏。

  (2)组织幼儿讨论。

  ①师:“小朋友用传声筒时,互相离得很远都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②师:“如果我现在想听听爸爸妈妈的声音,怎么办?”(打电话)

  2、介绍电话的原理和功能。

  (1)教师用免提电话接通某个家长的电话,请幼儿与父母对话,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为什么我们一拨通电话,就可以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爸爸妈妈也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师:“每个电话都连着两根线,一头连着话筒,一头连着听筒,我们说话的声音变成电流通过电话线传送到对方的听筒,他就听到我们的声音;对方说话的'时候,声音也变成电流通过电话线传到我们的听筒,我们就听到他的声音。”

  师:“是谁帮了电话的忙?”(电流)

  3、电话的用途。

  启发幼儿说出电话的功能(及时传递信息、方便快速等)。

  (1)观看录像资料(资料包括古时候点烽火,传送战争消息,信鸽送信,骑马送信等)。

  (2)观看图片资料(故事《贝尔,我听到了》)。

  (3)小结:电话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活动延伸:

  收集资料:请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电话的图片或实物。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5-13

大班教案05-14

大班教案05-06

大班教案05-06

大班教案05-07

大班教案05-07

大班教案04-19

大班教案04-21

大班教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