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猫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猫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猫教案 篇1
学习目的:
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的第二或第三部分,探究第二只猫的失踪或是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小猫。从养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只猫?
明确: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明确: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板书)。
3、在作者养猫的经历中,哪一次养猫,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或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三、重点研讨
1、快速找出文中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有关段落。
2、理解作品内容——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引导学生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上去认识猫):
A“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
或:
B“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
3、品味“我”的感情——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体味到 。”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A“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三妹怪隔壁周家的丫头:“他们看见了……”
提问深入:
①周家的丫头代表了怎样的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的人?
②为什么周家丫头的这种人也应该责怪?
③按作者的想法,怎样做才是好人?
B“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或:
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F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
G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那种错误?
(5)补充介绍作者,交代本文写作背景《教学参考用书》P274。
4、感悟作品思想——
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着,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示例: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布置作业:
试着按照课堂分析“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思路来自学“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情形。
猫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结合课文认识生字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读出熊猫妈妈和孩子互相通电话的语气;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和同学分角色玩打电话的游戏。
3、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中国人民的友谊送到世界各地。
教具准备:
媒体、板书纸、生字卡片、电话、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谁?(媒体出示:熊猫图)
多可爱的大熊猫呀!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大熊猫的样子?
2、师:对呀,大熊猫是世界珍稀动物,在我国的数量也非常少,因此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国家曾多次将大熊猫当作珍贵的礼物送到世界各地,让它来传递中国人民的友情。今天,熊猫娃娃们从世界各地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媒体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自读课文,了解谁从哪里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并补充介绍三座城市。
1、请大家把书打开,借助拼音轻声地读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读通后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2、指名开火车分节读课文。读的同学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而听的小朋友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边听边想想是谁从哪里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
3、指名交流思考题后出示板书:
héng bīn
丽 丽 日 本 横 滨
bā lí
明 明 法 国 巴 黎
niǔ yuē
林 林 美 国 纽 约
4、师:日本、法国还有美国都是世界经济大国,而横滨、巴黎、纽约也都是具有不同风格的城市,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三座城市吧!
5、(媒体出示三座城市图片)
师:横滨的樱花非常著名,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远远望去,就好像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又如串串风铃随风飘动,美丽极了,所以横滨有——“樱花之都”的美称。(引读媒体内容)
巴黎是以建筑物著称的,那里有——艾(ài) 非(fēi) 尔(ěr) 铁(tiě) 塔(tǎ),有——巴黎(lí)圣(shèng)母院,有——卢(lú) 浮(fú) 宫(gōng)(引读媒体),它们代表了法国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纽约是美国的重要城市,纽约有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帝(dì) 国大厦(shà),还有——纽约港(gǎng)和自由女神(shén) 像(xiàng)也都是纽约市的标志。(引读媒体)
三、再读课文,了解三个电话内容,练习重点朗读。
1、过渡:熊猫娃娃从世界各地打来电话,它们在电话里说了什么呢?请大家找到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不加字,不漏字,并能按标点停顿。
交流读,随机正音强调“束”、“争”的读音。
2、分组和老师配合读三个电话的内容。
电话铃响,教师——“喂,请讲”;学生——读电话的内容)
3、过渡:通过朗读电话内容我们知道了熊猫作为和平大使来到了——日本横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引读板书),在那里,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2、4、6节)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2、4、6小节,找到熊猫受欢迎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同桌听。
4、小结:是呀,熊猫娃娃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它的心里是多么高兴,多么自豪啊!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熊猫受欢迎的句子,用好听的声音读给全班听。
四、小组合作,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演演打电话。
1、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分角色演一演课文的1~6小节,别忘了打电话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指名两组上来表演。
3、师:我们的国宝熊猫在世界各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熊猫妈妈听完电话,高兴极了。她说——(媒体出示第7节)引读第7节。
4、说话训练:是啊,熊猫娃娃不仅把中国人民的友情送到了——日本横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引读板书)还送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媒体出示:巴西、澳大利亚、夏威夷图)比如——有着“足球之国”美称的巴西;“树袋熊的故乡”澳大利亚;还有享有“度假胜地”之称的美国夏威夷,在那里,熊猫娃娃会受到怎样的欢迎呢?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任意选择一幅图片,学着课文2、4、6小节的样子说一说熊猫娃娃从哪里给妈妈打来了电话?它在电话中会说些什么?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吧。
5、指名看图练习说话。
五、小结:
我们的国宝熊猫带着中国人民的友情出访世界各地,每到一处,无不受到当地人民的夹道欢迎。人们不仅目睹了熊猫出众的表演,更与熊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让我们怀着对熊猫的喜爱之情读好全文。
六、复习巩固,玩玩游戏。
1、师:学完了课文,让我们一起进入游戏单元。
2、游戏一:比比谁的眼力好!
媒体出示:请 讲 滑 演
师:这四个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同是左右结构,两个言字旁,两个三点水)
3、游戏二:读词语,拼拼图。(媒体出示)
4、游戏三:摘苹果。(媒体出示)
七、板书设计:
21 熊猫妈妈听电话
héng bīn
丽 丽 日 本 横 滨
bā lí
明 明 法 国 巴 黎
niǔ yuē
林 林 美 国 纽 约
巴 西
ào lì yà
澳 大 利 亚
wēi yí
美 国 夏 威 夷
猫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可能回答:喜欢澳大利亚的树熊。喜欢南极的企鹅。我喜欢中国的大熊猫。)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其中李明同学特别喜爱大熊猫,那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可能回答:活泼可爱的动物。大熊猫毛色黑白相间。它走路懒洋洋的。它最爱吃竹子。大熊猫会爬树。)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一张大熊猫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教师投影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学生纷纷举手,结合图片谈对大熊猫新的认识)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研析新课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僻字、词作适当标注。(学生阅读课文)
好!请几位同学找找文中有哪些字、词的读音应尤为注意。
(学生可能回答:“憨态可掬”的“憨”。“笨拙”的“拙”。“濒危”的“濒”。“璀璨”二字和“繁衍”的“衍”。)大家听完后,你同意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吗?能否对刚才同学的发言评价一下?(学生发言)
教师评价:这几位同学评价很准确,说明他们不仅听得认真,而且发言很有见解。下面,我们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标题中的“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学生回答:是国宝。)国宝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大熊猫的珍贵。)
很好!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
许多同学都举手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究竟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
(学生回答:课文17小节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对。这位同学一下子找准了17小节,我们一起把17小节来读读,看看大熊猫珍贵的原因何在?
(生齐声朗读后,学生回答)
对,是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
(师边概括边板书)
(二)同学们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这三个特点。
(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点,然后举手)
(学生可能回答:课文第6小节“大熊猫……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可以看出它体态可爱。
课文第4小节“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师: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这节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生动。拟人和排比。“有时……有时……有时……”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经心”“摇摇晃晃”是拟人的动作。)
师:对。这些修辞手法把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还有哪些地方较明显地表现大熊猫的特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课文第15小节,“正因为……只有1000只左右”,这处突出了大熊猫数量稀少。)
刚才同学们所找的语句都是体现大熊猫“珍贵”的特点,除了“珍贵”外,大家还从文中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知识?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划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回答:生: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低,这既是它的习性,也突出它的珍贵。生: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春季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少的山谷……夏季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生: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生:大熊猫成了最可爱的“贵宾”,但它不习惯这种生活。生: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地域十分狭窄……崇山峻岭。生:大熊猫是素食者。生:大熊猫食量很大。)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从各个方面概括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我们再回到题目上,“宝”为什么说是“国宝”,能否换成“宝贝”?
(学生可能回答:生:“国宝”是指中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而“宝贝”一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用。生:我国把大熊猫赠送给了外国友人。生:大熊猫是友好使者。)
师:对。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友好使者。但是由于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偷猎者的人为原因,使我们的“国宝”数量更稀少。下面我请每位同学都来做一回动物世界的保护人,为大熊猫设计一个安全、合理、舒适、快乐的家。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位代表作笔录。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回答:生:我打算建立一个生态圈、,里面种许多竹子,让大熊猫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我要改变大熊猫的饮食居住习惯,让它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生:我要把大熊猫送到太空去,让它作为友好使者访问宇宙。)
师:同学们的设想很有创意,相信若干年后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国宝”大熊猫也一定会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猫教案 篇4
《猫》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猫》,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该单元共选入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
2、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学习严于律己,公正待人接物之性情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难点放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好品质上。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生活非常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复述法: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让学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充分利用课件及音乐创设情景,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最重要的不是交给他们现成的知识,而是教他们去探索发现真理。我认为过程远比结果更有价值,这恰恰体现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3、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正如有的同学说的“生活因小动物而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不一样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小小罗盘,导引学习方向)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学习严于律己,公正待人接物之性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法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三只猫来源、性格、样子、结局相同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呢?
2、文中三只猫着墨不同,作者重点写了哪只猫?这只猫生活怎样?作者怎样描写它的可厌?(来的可怜、活的可怜、去的可怜)
(学生通过读和圈点勾划,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精读文本合作探究揣摩思考:
1、第二只猫丢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领悟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为什么说“我的良心受伤了”?(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它就像针一样,时时刺痛着我的心。)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错误?
(五)、拓展延伸
人难免犯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大伙说一说。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时,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六)、结全文升华感情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只要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睦更加和谐!
附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来的可怜
和谐
平等
活的可怜 酸辛 难过 自责
去的可怜
猫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a)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惩戒(ch?ng) 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 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 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
“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
“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
你将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
对待一切生命吧!
猫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
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猫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地咬字、吐字演唱歌曲《猫虎歌》,并有感情地进行表现。
2、能自信大胆地模仿、表现猫虎形象。通过对歌曲的再创造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表现本课主题。
教学重点:表现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中倚音的唱法和结束句的掌握。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头饰、小粘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跟着音乐拍拍手。
2、 师生问好。
3、 发声练习。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走一走
好不好啊?
生:好。
1、师生一起律动。(播放歌曲《郊游》)
师:大森林可真美啊!你们看,是谁来了?(插入老虎的图片) 生:老虎。
师:老虎是森林之王,谁能来模仿一下老虎的叫声?
生:模仿。
师:老虎是很凶猛的动物,它的出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马上躲了起来。可是就有一个小动物它不怕,它是谁呢?(师插入小猫的图片)
生:小猫。
师:小猫怎样叫呢?
生:喵(加动作模仿)。
师:这么一只可爱瘦小的小猫,怎么会不怕大老虎呢?原来这里有一个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啊?
2、故事导入:(媒体展示大森林场景)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已经学到手,就神气活现专门欺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弄得小动物们都很害怕,老虎想:如果能吃掉猫,那我就是“天下第一”了,猫没料到老虎会来吃它,当老虎要扑向 “师傅”的瞬间,但猫却没有被老虎吃掉,你们知道猫师傅用了什么好办法智斗老虎的吗?
3、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帮猫师傅想了这么多好的办法。那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答案就在那里。
三、 学唱歌曲。
1、 播放范唱《猫虎歌》,学生聆听感受。
师:你找到答案了吗?谁能来说一说,猫师傅用了什么好办法。 生:
2、 复听歌曲。(边听边拍手)
师:你能把你记住的歌词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
3、 师多媒多出示学生说的歌词并加入节奏。
4、 师领学生一起来按节奏读歌词。
5、 出示大歌篇。
6、 学生跟琴学唱歌曲。
7、 解决难点。
(1)、学生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地方。
(2)、教师找会唱的学生当老师,教唱不会的地方。
四、歌曲处理。
师:歌曲我们已经唱会了,从歌曲我们可以看出猫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生:很狡猾。
师:这首歌曲中的小猫摇头摆尾装师傅,还骗老虎说狮子、豹子都是猫,让老虎服服贴贴称臣。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小猫的样子。
生:个别学生模仿。学生一起模仿。
(1)、师伴奏,学生跟琴唱一唱。
师:现在让我们用狡猾的语气和动作来唱一唱表现小猫的.乐句。 (师出示歌词)
(2)、唱老虎的乐句。
师:猫说完后老虎有什么反应呢?
生: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
师:谁能来学一学老虎稀里糊涂的样子?
生:个别学生学一学。(要求有犹豫,疑惑、无耐的口气)
(3)、唱结束句。
师: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乘老虎发愣的时候,小猫迅速爬上了大树,大声地问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A、指名学生学一学小猫说"森林之王你服不服!"这句话的语气。
B、师生评议得出结论:神气、得意。
C、学生唱一唱。
启发学生想象小猫在高高的树上向树下老虎喊话的情景,让学生掌握"王"字的时值。
(4)、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情绪一起来唱一唱猫和老虎的故事吧!
五、歌表演。
1、师放音乐,学生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2、找个别学生到前面表演。(把头饰发给学生)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愉快的四十分钟又结束了,希望同学们把我们今天知道的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唱给你的家人听,好不好啊?
生: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唱着《猫虎歌》走出我们的教室。
猫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幼儿会将圆圈填满画面的空白处,并按同一个方向把颜色填满。幼儿能耐心,细致的进行添画活动。
活动准备
画好小熊猫的绘画纸,蜡笔,吹泡泡的玩具若干,示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蚕参加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吹泡泡的工具,并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我们来一起玩一会儿吧!”幼儿每人拿一个吹泡泡的玩具玩一会儿。
2、幼儿认识吹出的`泡泡,学会用线条来画泡泡。
教师提问,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小朋友,吹出的泡泡好看吗?”“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总结:“泡泡是圆圆的、亮亮的、五彩的。”
教师拿出示范画,讲解示范泡泡的画法。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览作品,体念成功。
教师小结:“小熊猫今天真高兴,小朋友给它画肋许多又大又圆、五颜六色的泡泡。”
延伸活动
做吹泡泡的游戏
【猫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猫教案03-30
《猫》的教案02-12
《猫》教案02-21
猫游戏教案03-27
【热】《猫》教案03-30
【精】《猫》教案03-27
老舍《猫》教案08-11
关于猫的教案04-02
猫教案模板05-27
关于《猫》的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