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4-11-13 07:44: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1、古木深深,绿荫如盖是惠荫园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荫、秋果、冬阳的景观效果布置;山顶轩外曾有一棵盘根错节、势若虬龙的大紫藤树,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萝,覆盖在屋子四周。春来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悬垂着的紫色缨络……

  以以上段落的内容为蓝本,结合所学自己编写几道题目。

  2、给以下四幅图各起个好听的名字,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幅写上一段美文。(蕉窗听雨、晚意金秋、苏园冬韵、深院幽庭)

  3、我们一初中就是极富吴文化韵味和苏园风格的姑苏名校,课后各小组结合学校的园林资源写个调查报告,介绍惠荫花园一初中。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以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 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一点不假,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在20xx年8月3日,老师就到过苏州,游览了苏州园林中的留园和狮子林两座园林,至今难以忘怀。

  二、请学生欣赏苏州园林景色的图片

  提出问题: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由学生写后到展示台展示并读出来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四、苏州园林简介(苏州主要有哪些园林)

  五、播放课文朗读mp3

  六、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七、合作学习(打印印发给学生)

  1、 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对苏州园林进行介绍?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吗?

  3、 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讲究每个角落的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即色彩美)

  4、 你认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八、讨论探究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上面的问题吧!

  九、全文总结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苏州园林,源远流长,闻名全国,誉满世界,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十、探究拓展

  十一、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写一写自己学校的小花园,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00字左右。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

  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

  读完课文,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

  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

  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和启示:苏州园林是一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五、互动式精析片段

  1、学到说明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使用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表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十大说明方法,有的我们比较陌生,但有的我们似曾相识。我们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入手,你能从文中找出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吗?同桌间相互找找看。

  2、说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说明文语言的个性特点

  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的事物,现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性,你能告诉我吗?——生动性

  除此之外呢?说明文语言还会表现出其他的什么特点?请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子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生动

  六、课堂小结

  古老的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虽落成在昔日,却凝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美。而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精炼之笔又将这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今天,我们同样打开了一把古色古香的“说明文”之扇,对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领会并运用。

  七、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结合本课你学习说明文的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一个片段,来介绍美丽庐中校园中的一景。要求: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若干种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精品】《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07-26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02-24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设计04-02

精选《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03-22

【推荐】《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4篇04-10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合集9篇04-12

关于《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八篇04-11

实用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04-11

关于《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4篇04-11

有关《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五篇04-11

【精品】《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

  1、古木深深,绿荫如盖是惠荫园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荫、秋果、冬阳的景观效果布置;山顶轩外曾有一棵盘根错节、势若虬龙的大紫藤树,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萝,覆盖在屋子四周。春来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悬垂着的紫色缨络……

  以以上段落的内容为蓝本,结合所学自己编写几道题目。

  2、给以下四幅图各起个好听的名字,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幅写上一段美文。(蕉窗听雨、晚意金秋、苏园冬韵、深院幽庭)

  3、我们一初中就是极富吴文化韵味和苏园风格的姑苏名校,课后各小组结合学校的园林资源写个调查报告,介绍惠荫花园一初中。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以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 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一点不假,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在20xx年8月3日,老师就到过苏州,游览了苏州园林中的留园和狮子林两座园林,至今难以忘怀。

  二、请学生欣赏苏州园林景色的图片

  提出问题: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由学生写后到展示台展示并读出来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四、苏州园林简介(苏州主要有哪些园林)

  五、播放课文朗读mp3

  六、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七、合作学习(打印印发给学生)

  1、 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对苏州园林进行介绍?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吗?

  3、 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讲究每个角落的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即色彩美)

  4、 你认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八、讨论探究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上面的问题吧!

  九、全文总结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苏州园林,源远流长,闻名全国,誉满世界,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十、探究拓展

  十一、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写一写自己学校的小花园,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00字左右。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

  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

  读完课文,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

  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

  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和启示:苏州园林是一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五、互动式精析片段

  1、学到说明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使用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表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十大说明方法,有的我们比较陌生,但有的我们似曾相识。我们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入手,你能从文中找出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吗?同桌间相互找找看。

  2、说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说明文语言的个性特点

  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的事物,现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性,你能告诉我吗?——生动性

  除此之外呢?说明文语言还会表现出其他的什么特点?请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子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生动

  六、课堂小结

  古老的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虽落成在昔日,却凝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美。而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精炼之笔又将这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今天,我们同样打开了一把古色古香的“说明文”之扇,对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领会并运用。

  七、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结合本课你学习说明文的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一个片段,来介绍美丽庐中校园中的一景。要求: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若干种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