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周长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圆的周长》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了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探究新知——运用新知”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三、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经历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5.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六、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七、教学准备:老师:课件、直尺、一元硬币、水桶、易拉罐、纸剪的圆、绳子等。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问: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2、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设计理念】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3、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设计理念】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4、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5、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交流。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设计理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1、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2πr
【设计理念】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3.14 ()
2.选择: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我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我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抓住了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意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测量: 化曲为直法:滚动、拉直
圆周率:(字母π);计算取值:3.14。
公式: 因为c÷d=π 所以c=πd 或c=2πr
圆的周长教案 篇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
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
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馈。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
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倍?
(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
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
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圆的周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⒉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⒈"几何画板"《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⒉揭示课题
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⑵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人人参与,探究新知
(一)教具演示,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教师出示教具:铁丝圆环、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提问:这条曲线就是圆的什么?
(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⒈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铁环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圆片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测出圆片的周长。
⒉用"几何画板"《小球的轨迹》演示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⒊小结:看来,用滚动、绕线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活动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⑴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⑵利用不同长度的小球形成的三个圆,让学生观察思考考:.哪一个圆的周长长?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⒉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⑴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⑵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
(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⑶出示"几何画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演示。
⑷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吗?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直径都是3倍多一些呢?教师演示"几何画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⒊认识圆周率
⑴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⑵介绍π的读写法
⑶指导阅读,了解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三)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⑴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求它的周长?板书:C=πd
请同学们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然后跟测量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⑵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合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
提问:"几何画板"上的小球轨迹形成的圆你会求周长吗?
学生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并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⒈基础性练习:
(1)求下列各圆的周长(几何画板)
r=3厘米 d=4厘米
(2)、我们现在有办法求唐老鸭跑的路程吗?
⒉、判断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
②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圆周率。( )
3、提高练习
在我们校园内有一棵很大的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是怎么学到的?
圆的周长教案 篇4
第一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和扇形统计图,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圆的周长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的过程,理解圆周率。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就感。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圆周率的探索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计算器、多媒体课件、20厘米长的绳子、直尺、硬币、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
教学策略: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点拨与练习
教学程序:
一、激活目标
出示主题图花坛,花坛的周长指什么?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指什么?出示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这个圆的周长指什么?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二、活动建构
1、测量大小不同的四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填表并计算。探究与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借助计算器)
2、介绍圆周率的由来。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周长÷直径,即π=c÷d。“π”的由来: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圆周率的第一个字母,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谈感受。
3、推导出:c=πd或c=2πr
4、计算花坛的周长,解决相关问题。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三、解释应用
一种铲车的前轮半径0.4米,后轮直径1.6米。行驶时,后轮转一周,前轮转几周?
四、反馈测评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绕着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15厘米
A
B
2、小蚂蚁从A点沿着这条曲线爬到B点,大约要爬多远的距离?
3、公园内有一个圆形人工湖,绕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湖边到小岛架一座桥,桥长大约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有什么遗憾?我有什么疑问?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经历成长,创造成功!同学们,再见。
圆的周长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d c=2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xx.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 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圆的周长教案】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案05-27
《圆的周长》教案02-26
《圆的周长》教案06-22
圆的周长教案04-12
圆的周长优秀教案06-19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01-15
圆的周长教案(15篇)01-01
圆的周长教案15篇01-01
圆的周长说课稿09-19
《圆的周长》说课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