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西门豹教案

西门豹教案

时间:2024-08-12 20:34:2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西门豹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门豹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西门豹教案模板5篇

西门豹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㈠、教学内容要求:

  ⒈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教育。

  ⒉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⒊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⒋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㈡、内容组成: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由三大部分组成:⒈了解情况 ⒉惩治恶人 ⒊兴修水利

  ㈢、地位和作用:迷信,是生产力低下,科技欠发达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缺乏认识而进行的错误解释和盲目的崇拜。如今,科技飞速发展,迷信却依旧存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从小树立科学观念,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未来。

  〔学情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学生五年级的`语文学习应该在前四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字、词、句学生自学为主,课文要学会独立阅读,品味语言的同时又要掌握阅读方法,发展思维,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情会表面读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透过这些更好的学习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

  1.搜集图片,让学生置身于邺地的荒芜环境之中,感受当地老百姓的艰难生活。

  2.朗读课文,融入当时的情景,体会主人公的处境。

  3.梳理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自己还看过哪些像西门豹这样的清官及其事迹,学习他们的机智、果敢,为民办事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学习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方法。

西门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名叫西门豹。(板书课题)

  2、西门豹姓西门,(教师同时用彩笔在西门下画横线。)名豹,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官员。

  二、听录音,看录像,总体感悟课文内容

  1、那么,课文中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屏幕动画。

  (教师点击鼠标,放录音,显示录像。)

  2、通过听录音,看录像,你觉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是事?

  (指二、三名学生回答,只要学生答对了大意教师都给以肯定。)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回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下面请你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把你知道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小组的同学帮你解决,若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把它记下来,待回儿,咱全班同学解答好不好?(教师参入其中的一个小组。)

  四、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感悟

  各小组首先产生一名发言人,然后由他(她)向全班同学汇报你小组同学知道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说的时候不能重复同一个问题,教师同时给以准确的肯定及适当的表扬。)

  小组各发言人提出本组同学不明白的问题,首先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若同学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或予以解答。

  教师查缺补漏,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可能漏落下列问题。)

  你觉着西门豹惩治巫婆和管绅的办法怎么样?(非常巧妙。)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下列问题。

  请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个姑娘是不是真的不漂亮 西门豹真的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吗 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巫婆真的能回来吗 那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是个勇于破除迷信,敢于惩治坏人,重视调查研究,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做事讲究方法的人。)

  五、教师小结同时板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板书)可见,这个地方非常贫穷落后。(板书)他并没有坐在高官厚位上指手画脚,他却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走访了一位老大爷。了解到这里贫穷落后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得。然后,他将计就计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板书破除迷信)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最后,他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板书)灌溉了农田,使这里年年获得大丰收。(板书年年获丰收)

  六、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

  【板书设计】

西门豹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节~第九节)

  第二段:(第+节~第+二节)

  第三段:(第+节~第+四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

  地点:邺地;主要人物:西门豹;事情:西门豹调查情况

  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

  (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5.轻声读第九节,思考:

  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为什么不马上惩办恶人,反而说下次河伯娶亲时去送新娘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西门豹做事讲究策略,准备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层下的过渡作用。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段,引人第二段。

  齐读第一段,指名说说段意

  师述: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严惩巫婆和官绅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的第2段。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禁止给河伯娶亲?西门豹想了哪些计策分别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的?用“——”划出有关内容。

  2.“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官绅看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

  提心吊胆,形容+分担心或害怕。文中是指官绅门知道河里哪有什么河伯?投下河去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亲眼目睹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被投下河后的下场,害怕极了。

  3.指名读第十二节,思考,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官绅们的丑态?

  磕头,求饶

  4.轻声读第2段,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出“投入河中”的方法来严惩恶人的?(西门豹巧妙地当众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不仅揭露了他们骗钱害人的阴谋,而且有力地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群众。)

  5.齐读第2段,概括段意。

  三、根据提纲,展开想象复述第2段。

  1.看到西门豹带着卫士也来到漳河边,巫婆、官绅会怎么想?

  2.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分别惩办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的?恶人们当时的丑态是怎样的?

  3. 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后,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时“娶亲”场所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怎样。

  4. 西门豹终于松了口,让官绅们回去,这时老百姓和官绅们会有怎样的不同表现。

  第三教时

  一、指名复述第2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第三段,思考,文中的“从此”指的是什么?

  “从此”是指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以后。

  2.再读第三段,思考,兴修水利与破除迷信有什么联系?出示填空。(填写关联词)

  ()禁绝河伯娶媳妇,()能使老百姓安心地开凿渠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

  3.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习了本文后,你知道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四、练习。

  1.课后练习4: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1)都是阿伯娶媳妇给闹的。(这句话中的“闹”是“造成”的意思。文中指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造成的。)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这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伯娶媳妇的鬼把戏,每次都要捞取大量钱财,骗财害老百姓。)

  (3)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这句中的“闹”是发生的意思。文中是指邺地夏天雨水少,旱灾年年都会发生。)

  2.把词语补写完整,再说说意思。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求饶)。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面如(土色)。脸色难看,形容+分害怕。

  3.写反义词。

  沉(浮)旱(涝)漂亮(丑陋)迎接(送别)稀少(稠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六、课外阅读

西门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用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

  3、理解西门豹的方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交流调查,确定研究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上节课我们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谁来说一说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2、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也这个地方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二、探讨研究,自主合作

  1、读课文,找出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画出来。

  2、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3、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三、呈现学习结果

  1、西门豹的做法巧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2、学生说完后出示课件。

  a.“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送新娘。”

  b.“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c.“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d.“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3、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齐读最后一段。

  四、练习训练思维

  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 )!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 ),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 )。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 )的,他们的鬼把戏( )。

  五、作业小超市

  1.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把课文演一演。

  2.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西门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德育目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简介

  本单元的主题是:(破除迷信),“迷信”是什么意思?

  快速浏览看这单元有哪些课文?

  二、释题

  1、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德育目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完成第一个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分钟)

  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

  词语: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2、交流

  五、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完成第二个目标)

  1、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2、交流:

  六、再读课文,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完成第三个目标)

  1、自学。

  2、交流:

  a、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b、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 “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c、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了解了情况,那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你又怎样评价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西门豹教案】相关文章:

西门豹教案10-03

西门豹教案03-31

《西门豹》教案02-25

《西门豹》教案最新10-28

《西门豹》优秀教案06-25

西门豹治邺教案01-23

《西门豹》的教案设计04-01

《西门豹》教案15篇03-08

【推荐】西门豹教案4篇06-04

西门豹教案汇编八篇06-06

关于西门豹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门豹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西门豹教案模板5篇

西门豹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㈠、教学内容要求:

  ⒈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教育。

  ⒉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⒊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⒋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㈡、内容组成: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由三大部分组成:⒈了解情况 ⒉惩治恶人 ⒊兴修水利

  ㈢、地位和作用:迷信,是生产力低下,科技欠发达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缺乏认识而进行的错误解释和盲目的崇拜。如今,科技飞速发展,迷信却依旧存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从小树立科学观念,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未来。

  〔学情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学生五年级的`语文学习应该在前四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字、词、句学生自学为主,课文要学会独立阅读,品味语言的同时又要掌握阅读方法,发展思维,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情会表面读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透过这些更好的学习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

  1.搜集图片,让学生置身于邺地的荒芜环境之中,感受当地老百姓的艰难生活。

  2.朗读课文,融入当时的情景,体会主人公的处境。

  3.梳理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自己还看过哪些像西门豹这样的清官及其事迹,学习他们的机智、果敢,为民办事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学习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方法。

西门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名叫西门豹。(板书课题)

  2、西门豹姓西门,(教师同时用彩笔在西门下画横线。)名豹,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官员。

  二、听录音,看录像,总体感悟课文内容

  1、那么,课文中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屏幕动画。

  (教师点击鼠标,放录音,显示录像。)

  2、通过听录音,看录像,你觉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是事?

  (指二、三名学生回答,只要学生答对了大意教师都给以肯定。)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回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下面请你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把你知道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小组的同学帮你解决,若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把它记下来,待回儿,咱全班同学解答好不好?(教师参入其中的一个小组。)

  四、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感悟

  各小组首先产生一名发言人,然后由他(她)向全班同学汇报你小组同学知道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说的时候不能重复同一个问题,教师同时给以准确的肯定及适当的表扬。)

  小组各发言人提出本组同学不明白的问题,首先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若同学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或予以解答。

  教师查缺补漏,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可能漏落下列问题。)

  你觉着西门豹惩治巫婆和管绅的办法怎么样?(非常巧妙。)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下列问题。

  请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个姑娘是不是真的不漂亮 西门豹真的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吗 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巫婆真的能回来吗 那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是个勇于破除迷信,敢于惩治坏人,重视调查研究,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做事讲究方法的人。)

  五、教师小结同时板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板书)可见,这个地方非常贫穷落后。(板书)他并没有坐在高官厚位上指手画脚,他却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走访了一位老大爷。了解到这里贫穷落后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得。然后,他将计就计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板书破除迷信)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最后,他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板书)灌溉了农田,使这里年年获得大丰收。(板书年年获丰收)

  六、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

  【板书设计】

西门豹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节~第九节)

  第二段:(第+节~第+二节)

  第三段:(第+节~第+四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

  地点:邺地;主要人物:西门豹;事情:西门豹调查情况

  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

  (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5.轻声读第九节,思考:

  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为什么不马上惩办恶人,反而说下次河伯娶亲时去送新娘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西门豹做事讲究策略,准备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层下的过渡作用。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段,引人第二段。

  齐读第一段,指名说说段意

  师述: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严惩巫婆和官绅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的第2段。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禁止给河伯娶亲?西门豹想了哪些计策分别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的?用“——”划出有关内容。

  2.“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官绅看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

  提心吊胆,形容+分担心或害怕。文中是指官绅门知道河里哪有什么河伯?投下河去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亲眼目睹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被投下河后的下场,害怕极了。

  3.指名读第十二节,思考,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官绅们的丑态?

  磕头,求饶

  4.轻声读第2段,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出“投入河中”的方法来严惩恶人的?(西门豹巧妙地当众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不仅揭露了他们骗钱害人的阴谋,而且有力地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群众。)

  5.齐读第2段,概括段意。

  三、根据提纲,展开想象复述第2段。

  1.看到西门豹带着卫士也来到漳河边,巫婆、官绅会怎么想?

  2.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分别惩办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的?恶人们当时的丑态是怎样的?

  3. 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后,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时“娶亲”场所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怎样。

  4. 西门豹终于松了口,让官绅们回去,这时老百姓和官绅们会有怎样的不同表现。

  第三教时

  一、指名复述第2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第三段,思考,文中的“从此”指的是什么?

  “从此”是指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以后。

  2.再读第三段,思考,兴修水利与破除迷信有什么联系?出示填空。(填写关联词)

  ()禁绝河伯娶媳妇,()能使老百姓安心地开凿渠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

  3.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习了本文后,你知道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四、练习。

  1.课后练习4: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1)都是阿伯娶媳妇给闹的。(这句话中的“闹”是“造成”的意思。文中指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造成的。)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这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伯娶媳妇的鬼把戏,每次都要捞取大量钱财,骗财害老百姓。)

  (3)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这句中的“闹”是发生的意思。文中是指邺地夏天雨水少,旱灾年年都会发生。)

  2.把词语补写完整,再说说意思。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求饶)。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面如(土色)。脸色难看,形容+分害怕。

  3.写反义词。

  沉(浮)旱(涝)漂亮(丑陋)迎接(送别)稀少(稠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六、课外阅读

西门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用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

  3、理解西门豹的方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交流调查,确定研究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上节课我们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谁来说一说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2、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也这个地方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二、探讨研究,自主合作

  1、读课文,找出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画出来。

  2、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3、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三、呈现学习结果

  1、西门豹的做法巧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2、学生说完后出示课件。

  a.“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送新娘。”

  b.“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c.“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d.“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3、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齐读最后一段。

  四、练习训练思维

  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 )!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 ),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 )。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 )的,他们的鬼把戏( )。

  五、作业小超市

  1.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把课文演一演。

  2.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西门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德育目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简介

  本单元的主题是:(破除迷信),“迷信”是什么意思?

  快速浏览看这单元有哪些课文?

  二、释题

  1、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德育目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完成第一个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分钟)

  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

  词语: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2、交流

  五、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完成第二个目标)

  1、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2、交流:

  六、再读课文,找出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完成第三个目标)

  1、自学。

  2、交流:

  a、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b、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 “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c、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了解了情况,那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你又怎样评价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西门豹教案】相关文章:

西门豹教案10-03

西门豹教案03-31

《西门豹》教案02-25

《西门豹》教案最新10-28

《西门豹》优秀教案06-25

西门豹治邺教案01-23

《西门豹》的教案设计04-01

《西门豹》教案15篇03-08

【推荐】西门豹教案4篇06-04

西门豹教案汇编八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