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15 23:16:2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美术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大班美术教案集锦八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8年奥运会会徽的内涵,感受其艺术美。

  2、 对印感兴趣,尝试设计制作印。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想象设计并制作印。

  难点:能理解奥运会会徽的内涵。

  活动准备

  1、挂图:8年奥运会会徽。

  2、幼儿操作材料:椭圆形纸、红色颜料、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说说8年奥运会会徽。

  1、出示会徽的.“奥运五环”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吗?”“它是什么?看到奥运五环你想到了什么?”“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揭开会徽“8北京”部分)

  2、出示会徽“京”字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它的背景是什么颜色?”

  二、介绍认识印。

  1、教师:“京像什么?”“这个“京”和奥运五环组合在一起,成了什么?”(8年奥运会会徽)。

  2、介绍印。

  (1)教师:“请小朋友猜猜“京”字是怎样做出来?”

  (2)了解印的制作方法。(玉石雕刻而成)

  三、 教师示范印的制作方法。

  教师:“你们想来制作印吗?”“我们没有玉石,那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设计制作”。

  老师讲解示范。

  提出要求:设计不同动作、不同图案的印。

  四、 幼儿操作。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保持画面、桌。

  五、 交流分享。

  幼儿介绍和欣赏自己制作的印章。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在游戏导入的情景下展开活动的。针对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物体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活动中以游戏法,启发联想法,实际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并进行创新。本节课为幼儿创新很好的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用线条对泡泡进行想象装饰添画。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泡泡的数量多少来进行创新思维。

  活动准备

  1.吹泡泡的'玩具,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

  2.图画纸、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现在先把眼睛闭上。老师吹出好多泡泡.让幼儿睁开眼睛观察泡泡。可让幼儿接泡泡,玩泡泡。在游戏中感知泡泡的特征。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有大有小,还有一串串的)。那你们看到泡泡后想到了什么哪?引导孩子大胆想象。

  3.发散思维,让幼儿根据数量进行视觉想象泡泡能变成什么。教师提问:一个泡泡能变成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回答。(扣子﹑太阳﹑西瓜﹑篮球﹑地球仪﹑苹果)。两个泡泡能变成什么?(眼睛﹑眼镜﹑鼻孔﹑葫芦﹑小鸡﹑车轱辘﹑数字8)。很多泡泡能变成什么呢?(毛毛虫﹑奥运五环﹑糖葫芦﹑葡萄﹑荔枝)。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4.我们的小朋友刚才说了泡泡会变成很多有趣的东西。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也来做一副泡泡图画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可以画泡泡变图画,也可以用老师剪好的圆形粘贴添画做图画。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评。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

  活动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以幼儿感兴趣的吹泡泡,玩泡泡的游戏形式导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中,通过游戏﹑启发想象﹑实际操作等形式,让幼儿动手﹑动脑体会创新的过程和快乐。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较好的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活动需要再丰富一些,这样便于幼儿更好的想象和创新。在最后的展评活动中,应尽量照顾到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吹泡泡游戏,观察同伴吹泡泡时的姿态和表情,体验吹泡泡过程带来的快乐。

  2、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和同伴吹泡泡时的情景。

  3、有序转版,细致检查,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j

  活动准备:

  l、幼儿有绘画人物的经验,知道人物的基本结构。

  2、课件:幼儿吹泡泡时的照片多幅。,

  3、8K钳㈣纸一张,8K白板纸两张,复写纸,夹子,笔,剪刀,胶水,胶滚,油墨等。

  活动过程:

  1、播放幼儿吹泡泡时的照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和同伴吹泡泡时的姿态和表情。

  (1)教师:你看到小朋友吹泡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头是怎么样的?手是怎么样的?手里拿着什么?

  (2)教师:小朋友吹泡泡时的姿态有什么不同?有小朋友抓泡泡吗?是怎么抓的?

  (3)教师:吹泡泡时你们高兴吗?从哪单看…来的?

  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画小朋友吹泡泡。你想画和准一起吹泡泡?

  (2)有序转版,均匀印制。

  要点提示:

  1)重点:吹泡泡时的不同姿态以及情绪、情感的表现。

  2)以问题的方式提醒幼儿转版时注意版子的色彩不同。

  3、展评幼儿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幅?他画了什么?小朋友是怎么吹泡泡的?吹泡泡的时候心情怎样?小朋友是怎么表现的?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能有序地剪贴,并巧妙运用间隔、累加的方法丰富版面。尝试制作简单的背景底版(幼儿平时制作的),并将作品中主要人物粘贴在背景的合适位置上。

  ☆区角活动 在教师的帮助下,拓印较大的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尝试练习学画毕加索作品中的侧面头像。

  2.体验彩绘活动的乐趣,并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上收集介绍毕加索的资料和作品、范作。

  2.黑色、红色、黄色、香芋色颜料每桌一份,卡纸人手一份,细排笔、水桶,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欣赏毕加索的作品

  请幼儿欣赏一位外国著名画家的作品。

  二、给幼儿介绍作品作者——毕加索

  向幼儿介绍作品作者:毕加索,他是一位西班牙著名的画家、雕塑家,他的作品主要以画人物为主,特别是人的头像、侧面头像等。

  三、出示范作

  1.出示范作:请幼儿看看老师学画的侧面头像。

  2.老师讲解示范

  师:先用笔蘸黑色颜料,画两个面对面侧面头像的轮廓,接着,画眉毛、眼睛、鼻子、嘴、头发等处。然后,洗笔,分别蘸红、黄、香芋色装饰、点缀侧面头像。

  四、布置与辅导

  1.提醒幼儿:有的地方画得细,要用到侧锋,或者将笔往上提一点;粗的地方用中锋,或者将笔往下压一点。

  2.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练习作画,辅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五、展示

  1.你觉得哪副作品画得好,为什么?

  2.:我们要向画得好的同伴学习,今天大家学画毕加索的侧面头像,以后我们还要学画毕加索的其他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左右对称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装饰鞋子

  2、学习用剪、粘贴、绘画等多种方法设计鞋面,并能将鞋面和鞋底合理组合成拖鞋。

  3、乐意参与制作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卡纸、皱纹纸、镭射纸、剪刀、双面胶、订书机、浆糊、擦手用的小毛巾。

  2、各式拖鞋的图片若干、投影仪、电视机。

  3、教师自制拖鞋一双、示范用的鞋底、鞋面各一件。

  4、油画棒、水彩笔、铅笔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拖鞋。

  2、难点:用对称的手法装饰拖鞋。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做鞋子的兴趣

  1、猜谜语,引出主题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拖鞋图片。提问:除了这些拖鞋你还看到过那些样子的拖鞋?

  3、教师将实物拖鞋打乱,请个别幼儿将打乱的拖鞋匹配好。进一步了解两只鞋的大小、图案、颜色对称的特征。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一双拖鞋的?

  拖鞋为什么要做成左右对称的?

  二、引导幼儿量脚做鞋

  1、出示自制拖鞋,教师示范鞋底的'制作方法先将脚放在卡纸上,描画出鞋底,再用剪刀剪下。提醒幼儿注意要剪的比轮廓线大一些。

  2、示范鞋面的制作方法。根据鞋底的大小画出鞋面并用不同的图案进行装饰。提醒幼儿注意鞋面一定要比鞋底宽,让脚能穿进去。

  3、提问:还能怎样装饰鞋面?

  4、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将鞋面和鞋底固定结实,穿上后不会掉鞋?(用订书机订一订或用双面胶粘牢)

  三、幼儿制作拖鞋,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能力差的幼儿帮助。

  四、展示欣赏幼儿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自制的拖鞋送给客人老师,和老师一起分享成功。

  延伸活动:为家人制作拖鞋。

  附:谜语两洞一样大,左右很对称,双脚伸进去,正好很舒服。

  谜底:(鞋子)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工艺装饰品,帮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马上即将进入夏天,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样式精美的凉拖鞋,我想小朋友一定很感兴趣。于是这次的美术公开教学活动,我设计了手工创作活动。

  为防止束缚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我没有过多的示范,而是在欣赏这个环节下足了功夫: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从各种具有代表性拖鞋图片的选择到课件的制作,还提前设计了两双自己能穿且款式独特的拖鞋。通过大量的欣赏、观察和比较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拖鞋的认知,拓展了想象空间,激发孩子们制作拖鞋的兴趣。为帮助小朋友化解制作拖鞋的难点——鞋面如何合理地粘贴到鞋底上?我帮助小朋友学会利用区分前后脚掌和脚后跟的方法,将鞋面合理地粘贴在鞋底上。

  这次活动从教学到制作,孩子们一直兴趣满满,创作欲望强烈。活动中,孩子们大胆采用绘画、剪贴等多种方式,设计、装饰出了各自与众不同的拖鞋。充分体验了自己制作拖鞋的乐趣,并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然本次教学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同来听课的姐妹们建议我:在指导孩子们画鞋底时,可以将鞋子脱下,用脚而不是用鞋子做模型,这样鞋底会更干净美观;剪鞋底时,可以采用孩子们已经学过的对称的方法来剪,这样既快捷,又不会出现鞋底一顺的情况发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相长,学无止境。为了可爱的孩子们,我将奋力前行。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青花瓷花瓶,感受青花瓷花瓶的美。

  2、运用多种形式装饰青花瓷花瓶,体验创作的快乐。

  3、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不同形状花纹的实物青花瓷花瓶及相应的课件。

  2、白色卡纸剪成的花瓶形状、蓝色水彩笔、蓝色颜料、蓝色蜡光纸,剪刀、蓝印花布、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花瓶实物、图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的美。

  (一)欣赏花瓶,感受花瓶上的图案美、花纹美。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花瓶,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幼儿自由欣赏)

  2、(幼儿坐下后)提问: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儿漂亮?(教师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3、瓶身上有什么?有哪些图案?

  4、瓶颈上有什么?

  5、瓶口上有什么?

  (他喜欢这个花瓶,那你喜欢哪个呢?除了有漂亮的图案,你还看到了什么么图形和线条?)

  (对了,龙代表权威,古时候的人喜欢在瓷器上画上龙和风,表示龙凤吉祥。)

  (这是牡丹花,寓意着富贵。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真漂亮。这些小草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花瓶上可以装饰漂亮的图案、吉祥的花纹,用不同线条进行组合,还可以画出有故事情节的画儿。

  (二)观察花瓶,寻找这些花瓶的共同特征。

  1、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每只花瓶上都有图案、花纹,这些图案、花纹是什么颜色的?

  3、小结:这些花瓶都是白色的底蓝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花瓶。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创造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瓷器。

  二、出示课件,了解青花瓷花瓶的生产过程。

  1、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景德镇去看一看,看看叔叔们是怎么制作青花瓷花瓶的?

  2、瞧,这就是美丽的景德镇,漂亮的青花瓷花瓶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场地上。

  3、青花瓷花瓶制作过程。(如果有幼儿举手就请1位幼儿说一说,哦你是这样认为的,到底是怎样制作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淘炼胎土。工人叔叔先要在瓷土中淘洗出大部分杂质,这样烧成的瓷器才会坚致细腻白润。

  (2)制胚。淘洗好的瓷土制成各种形状的花瓶放置晾干。

  (3)绘画。

  a、提问:叔叔在干什么?

  b、提问:叔叔画出了什么?

  c、等花瓶干燥后,用青花料绘制图案。

  (4)罩釉。把已经画好纹饰的瓷胚外面罩上一层釉水。

  (5)烧制。最后就是将罩釉后的瓷胚经高温烧制,釉下的青花料就呈现出美丽的.蓝色。这样美丽的青花瓷花瓶就制作好了。

  三、讨论创作材料、幼儿创作。

  1、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来设计青花瓷花瓶。

  2、你准备怎样设计你的花瓶呢?(幼儿自由回答)

  3、那你们花瓶上的图案、花纹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对,因为我们的青花瓷花瓶就是白色的底蓝色的花。

  4、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花瓶、记号笔、蜡光纸、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青花瓷花瓶。注意,你的设计要有创意呦!(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设计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送到前面的展台上还可以去参观一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四、展示分享评价作品。

  谈话:瞧,小朋友们设计的花瓶真漂亮!大家快来欣赏呀!(幼儿围绕在老师身旁)

  呀,这只花瓶真特别,是哪位设计师设计的?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花瓶。(邀请2~3位幼儿)

  我们把这些漂亮的花瓶放到教室里,让更多的小伙伴们来观赏吧!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给人的强烈感受是趣味盎然、充满魅力。教师定位于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主动的观察和讨论中,由对花瓶形状的粗浅认识,逐步了解花瓶的结构和变化,感受花瓶的神奇,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主动获取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整个活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1、选择了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这个活动源于幼儿生话,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该活动以花瓶为载体,引导幼儿想象,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找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切入口。

  2、提供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材料。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材料,使幼儿很快掌握作画花瓶的要领,动态层次的花瓶变化,不仅使作品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萌发作画的愿望和兴趣。

  3、设计了一个层次清晰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水到渠成。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讨论、发现、感受、创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快乐,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赏作品使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互相欣赏作品又使幼儿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这无一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幼儿自始至终兴趣浓厚,活动安排从头到尾围绕中心,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了解蓝印花布的主要特征,感受蓝印花布朴素的美。

  2、知道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蓝印花布。

  活动准备:

  教具——蓝印花布场景布置、音乐、学具——毛笔、蓝白颜料、湿毛巾、桌布,伞、扇、篮、杯及蓝印花布的各种剪片(花形、鱼形、圆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围兜、头巾、肚兜、手帕、围巾、手套、裤子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蓝印花布导入:哇,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提问:除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还有很多什么呀?

  看到这么多的蓝印花布,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

  :走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有人感觉宁静、有人感觉素雅、还有人觉得到了淳朴的乡下。

  二、分情景欣赏蓝印花布

  导入:现在,老师请你们在去逛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去挑一个你最喜欢的东西,等会儿来介绍你喜欢它的理由。

  1、幼儿自由选择欣赏蓝印花布,教师随机指导

  2、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物品

  a.染布坊(从颜色简单、图案多、排列方式来引导幼儿)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东西?

  谁来介绍?谁还来补充?还有吗?

  :蓝印花布颜色只有两种,它的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吉祥物,有的是规则排列,有的是不规则排列,这样的蓝印花布素雅宁静又耐看,让人越看越喜欢。

  b.江南布衣阁(从蓝白和红的对比上引导幼儿)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衣服?

  喜欢它的什么?

  :蓝白相配的蓝印花布,素雅大方,配上喜气洋洋的红色,衬托出了蓝印花布古朴典雅的美。

  c.饰品吧(从装饰的方法上及体现特色)提问:谁最喜欢这里的东西?

  告诉我们,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蓝印花布不仅可以做成衣服,还可以做成各种好看又好玩的东西那,受到游客的欢迎,因为它体现的是特色,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三、多形式表现蓝印花布导入:看,在染布坊那里,我们可以设计和制作蓝印花布;在饰品吧里,我们也用蓝印花布装饰各种物品;在江南布衣阁里,你可以选选音乐、秀秀蓝印花布。好了,我们现在就去工作吧!

  1、幼儿自由选择,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指导:江南布衣坊提问:你准备挑选哪一件衣服秀?

  你觉得那一段音乐更适合蓝印花布素雅淳朴的美?

  2、幼儿整体秀a.江南布衣阁(秀给老师与同伴)b.饰品店、染布坊(和客人老师去分享)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活动环节的反思:

  1、首先创设了逛蓝印花布店的情景,让幼儿一开始就走进一个蓝印花布的世界,从而来吸引幼儿的眼球,让他们进入到感知蓝印花布美的情感。在逛逛蓝印花布染布坊、饰品店、江南布衣阁中,让幼儿初步感知蓝印花布的美。为了给孩子营造这样一个美的`氛围,所以在一开始就放江南的古典音乐,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孩子美的享受美的体验,利于下一个活动的开展。

  2、在第二个环节上,通过自己去找自己喜欢的蓝印花布饰品的过程中,在看看、找找、摸摸的亲身体验中,让孩子自己去找寻蓝印花布的美,这是对蓝印花布第二次的欣赏。在幼儿自己说说喜欢的理由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经验的提升。

  3、最后一个环节中,虽然还是让幼儿进行操作,但是改成了多种形式来表现蓝印花布的美。有第一研和第二研中的制作和设计蓝印花布,更有新增加的让幼儿挑选音乐来秀秀蓝印花布的美,还有让幼儿自己用蓝印花布装饰各种东西,这是对蓝印花布的故为今用。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但在合作的过程中由年龄特征影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合作意识的淡薄,在合作中出现矛盾时解决问题能力弱。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结合我班幼儿特点,通过连环画书的制作,引导幼儿分工协作、主动协调,学会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幼儿在互相配合中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合作能力,激发合作兴趣。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故事发展表现故事情节画面,尝试制作连环画图书。

  2. 在小组合作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商、分工,共同完成图书制作。

  3. 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

  1. ppt、记录表、订书机。

  2. 事先熟悉故事内容和连环画知识。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们听过吗?

  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蝌蚪把谁当成自己的妈妈?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子、鱼、乌龟、白鹅,在它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PPt)

  二.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书。

  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下来做成一本书,讲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听。

  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连环画吗?做成一本连环画书,还要有什么?(封面、封底)这些都有了,还要怎么样(装订)

  三.引导幼儿讨论和同伴合作的具体方法。

  1. 讨论画面内容。

  师:这个故事需要画几张画面?每张画表现什么内容?

  2.幼儿商量分工并记录

  师:这么多的画如果我们一个人画会用很长时间,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分组讨论并记录。

  展示记录结果。

  小结:我们在合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协商想出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四.幼儿合作制作连环画书,教师适当指导。

  五.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交流。

  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小结:今天,我们相互合作很快完成了一本连环画书,在生活中许多时候也都需要我们一起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

《关于大班美术教案集锦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 大班美术教案06-19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8-14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7-27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8-18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8-08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7-24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08-04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7-22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7-23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8-18

关于大班美术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大班美术教案集锦八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8年奥运会会徽的内涵,感受其艺术美。

  2、 对印感兴趣,尝试设计制作印。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想象设计并制作印。

  难点:能理解奥运会会徽的内涵。

  活动准备

  1、挂图:8年奥运会会徽。

  2、幼儿操作材料:椭圆形纸、红色颜料、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说说8年奥运会会徽。

  1、出示会徽的.“奥运五环”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吗?”“它是什么?看到奥运五环你想到了什么?”“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揭开会徽“8北京”部分)

  2、出示会徽“京”字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它的背景是什么颜色?”

  二、介绍认识印。

  1、教师:“京像什么?”“这个“京”和奥运五环组合在一起,成了什么?”(8年奥运会会徽)。

  2、介绍印。

  (1)教师:“请小朋友猜猜“京”字是怎样做出来?”

  (2)了解印的制作方法。(玉石雕刻而成)

  三、 教师示范印的制作方法。

  教师:“你们想来制作印吗?”“我们没有玉石,那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设计制作”。

  老师讲解示范。

  提出要求:设计不同动作、不同图案的印。

  四、 幼儿操作。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保持画面、桌。

  五、 交流分享。

  幼儿介绍和欣赏自己制作的印章。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在游戏导入的情景下展开活动的。针对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物体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活动中以游戏法,启发联想法,实际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并进行创新。本节课为幼儿创新很好的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用线条对泡泡进行想象装饰添画。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泡泡的数量多少来进行创新思维。

  活动准备

  1.吹泡泡的'玩具,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

  2.图画纸、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现在先把眼睛闭上。老师吹出好多泡泡.让幼儿睁开眼睛观察泡泡。可让幼儿接泡泡,玩泡泡。在游戏中感知泡泡的特征。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有大有小,还有一串串的)。那你们看到泡泡后想到了什么哪?引导孩子大胆想象。

  3.发散思维,让幼儿根据数量进行视觉想象泡泡能变成什么。教师提问:一个泡泡能变成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回答。(扣子﹑太阳﹑西瓜﹑篮球﹑地球仪﹑苹果)。两个泡泡能变成什么?(眼睛﹑眼镜﹑鼻孔﹑葫芦﹑小鸡﹑车轱辘﹑数字8)。很多泡泡能变成什么呢?(毛毛虫﹑奥运五环﹑糖葫芦﹑葡萄﹑荔枝)。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4.我们的小朋友刚才说了泡泡会变成很多有趣的东西。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也来做一副泡泡图画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可以画泡泡变图画,也可以用老师剪好的圆形粘贴添画做图画。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评。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

  活动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以幼儿感兴趣的吹泡泡,玩泡泡的游戏形式导入,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中,通过游戏﹑启发想象﹑实际操作等形式,让幼儿动手﹑动脑体会创新的过程和快乐。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较好的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活动需要再丰富一些,这样便于幼儿更好的想象和创新。在最后的展评活动中,应尽量照顾到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吹泡泡游戏,观察同伴吹泡泡时的姿态和表情,体验吹泡泡过程带来的快乐。

  2、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和同伴吹泡泡时的情景。

  3、有序转版,细致检查,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j

  活动准备:

  l、幼儿有绘画人物的经验,知道人物的基本结构。

  2、课件:幼儿吹泡泡时的照片多幅。,

  3、8K钳㈣纸一张,8K白板纸两张,复写纸,夹子,笔,剪刀,胶水,胶滚,油墨等。

  活动过程:

  1、播放幼儿吹泡泡时的照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和同伴吹泡泡时的姿态和表情。

  (1)教师:你看到小朋友吹泡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头是怎么样的?手是怎么样的?手里拿着什么?

  (2)教师:小朋友吹泡泡时的姿态有什么不同?有小朋友抓泡泡吗?是怎么抓的?

  (3)教师:吹泡泡时你们高兴吗?从哪单看…来的?

  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画小朋友吹泡泡。你想画和准一起吹泡泡?

  (2)有序转版,均匀印制。

  要点提示:

  1)重点:吹泡泡时的不同姿态以及情绪、情感的表现。

  2)以问题的方式提醒幼儿转版时注意版子的色彩不同。

  3、展评幼儿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幅?他画了什么?小朋友是怎么吹泡泡的?吹泡泡的时候心情怎样?小朋友是怎么表现的?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能有序地剪贴,并巧妙运用间隔、累加的方法丰富版面。尝试制作简单的背景底版(幼儿平时制作的),并将作品中主要人物粘贴在背景的合适位置上。

  ☆区角活动 在教师的帮助下,拓印较大的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尝试练习学画毕加索作品中的侧面头像。

  2.体验彩绘活动的乐趣,并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上收集介绍毕加索的资料和作品、范作。

  2.黑色、红色、黄色、香芋色颜料每桌一份,卡纸人手一份,细排笔、水桶,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欣赏毕加索的作品

  请幼儿欣赏一位外国著名画家的作品。

  二、给幼儿介绍作品作者——毕加索

  向幼儿介绍作品作者:毕加索,他是一位西班牙著名的画家、雕塑家,他的作品主要以画人物为主,特别是人的头像、侧面头像等。

  三、出示范作

  1.出示范作:请幼儿看看老师学画的侧面头像。

  2.老师讲解示范

  师:先用笔蘸黑色颜料,画两个面对面侧面头像的轮廓,接着,画眉毛、眼睛、鼻子、嘴、头发等处。然后,洗笔,分别蘸红、黄、香芋色装饰、点缀侧面头像。

  四、布置与辅导

  1.提醒幼儿:有的地方画得细,要用到侧锋,或者将笔往上提一点;粗的地方用中锋,或者将笔往下压一点。

  2.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练习作画,辅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五、展示

  1.你觉得哪副作品画得好,为什么?

  2.:我们要向画得好的同伴学习,今天大家学画毕加索的侧面头像,以后我们还要学画毕加索的其他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左右对称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装饰鞋子

  2、学习用剪、粘贴、绘画等多种方法设计鞋面,并能将鞋面和鞋底合理组合成拖鞋。

  3、乐意参与制作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卡纸、皱纹纸、镭射纸、剪刀、双面胶、订书机、浆糊、擦手用的小毛巾。

  2、各式拖鞋的图片若干、投影仪、电视机。

  3、教师自制拖鞋一双、示范用的鞋底、鞋面各一件。

  4、油画棒、水彩笔、铅笔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拖鞋。

  2、难点:用对称的手法装饰拖鞋。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做鞋子的兴趣

  1、猜谜语,引出主题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拖鞋图片。提问:除了这些拖鞋你还看到过那些样子的拖鞋?

  3、教师将实物拖鞋打乱,请个别幼儿将打乱的拖鞋匹配好。进一步了解两只鞋的大小、图案、颜色对称的特征。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一双拖鞋的?

  拖鞋为什么要做成左右对称的?

  二、引导幼儿量脚做鞋

  1、出示自制拖鞋,教师示范鞋底的'制作方法先将脚放在卡纸上,描画出鞋底,再用剪刀剪下。提醒幼儿注意要剪的比轮廓线大一些。

  2、示范鞋面的制作方法。根据鞋底的大小画出鞋面并用不同的图案进行装饰。提醒幼儿注意鞋面一定要比鞋底宽,让脚能穿进去。

  3、提问:还能怎样装饰鞋面?

  4、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将鞋面和鞋底固定结实,穿上后不会掉鞋?(用订书机订一订或用双面胶粘牢)

  三、幼儿制作拖鞋,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能力差的幼儿帮助。

  四、展示欣赏幼儿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自制的拖鞋送给客人老师,和老师一起分享成功。

  延伸活动:为家人制作拖鞋。

  附:谜语两洞一样大,左右很对称,双脚伸进去,正好很舒服。

  谜底:(鞋子)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工艺装饰品,帮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马上即将进入夏天,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样式精美的凉拖鞋,我想小朋友一定很感兴趣。于是这次的美术公开教学活动,我设计了手工创作活动。

  为防止束缚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我没有过多的示范,而是在欣赏这个环节下足了功夫: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从各种具有代表性拖鞋图片的选择到课件的制作,还提前设计了两双自己能穿且款式独特的拖鞋。通过大量的欣赏、观察和比较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拖鞋的认知,拓展了想象空间,激发孩子们制作拖鞋的兴趣。为帮助小朋友化解制作拖鞋的难点——鞋面如何合理地粘贴到鞋底上?我帮助小朋友学会利用区分前后脚掌和脚后跟的方法,将鞋面合理地粘贴在鞋底上。

  这次活动从教学到制作,孩子们一直兴趣满满,创作欲望强烈。活动中,孩子们大胆采用绘画、剪贴等多种方式,设计、装饰出了各自与众不同的拖鞋。充分体验了自己制作拖鞋的乐趣,并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然本次教学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同来听课的姐妹们建议我:在指导孩子们画鞋底时,可以将鞋子脱下,用脚而不是用鞋子做模型,这样鞋底会更干净美观;剪鞋底时,可以采用孩子们已经学过的对称的方法来剪,这样既快捷,又不会出现鞋底一顺的情况发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相长,学无止境。为了可爱的孩子们,我将奋力前行。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青花瓷花瓶,感受青花瓷花瓶的美。

  2、运用多种形式装饰青花瓷花瓶,体验创作的快乐。

  3、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不同形状花纹的实物青花瓷花瓶及相应的课件。

  2、白色卡纸剪成的花瓶形状、蓝色水彩笔、蓝色颜料、蓝色蜡光纸,剪刀、蓝印花布、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花瓶实物、图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的美。

  (一)欣赏花瓶,感受花瓶上的图案美、花纹美。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花瓶,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幼儿自由欣赏)

  2、(幼儿坐下后)提问: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儿漂亮?(教师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3、瓶身上有什么?有哪些图案?

  4、瓶颈上有什么?

  5、瓶口上有什么?

  (他喜欢这个花瓶,那你喜欢哪个呢?除了有漂亮的图案,你还看到了什么么图形和线条?)

  (对了,龙代表权威,古时候的人喜欢在瓷器上画上龙和风,表示龙凤吉祥。)

  (这是牡丹花,寓意着富贵。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真漂亮。这些小草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花瓶上可以装饰漂亮的图案、吉祥的花纹,用不同线条进行组合,还可以画出有故事情节的画儿。

  (二)观察花瓶,寻找这些花瓶的共同特征。

  1、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每只花瓶上都有图案、花纹,这些图案、花纹是什么颜色的?

  3、小结:这些花瓶都是白色的底蓝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花瓶。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创造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瓷器。

  二、出示课件,了解青花瓷花瓶的生产过程。

  1、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景德镇去看一看,看看叔叔们是怎么制作青花瓷花瓶的?

  2、瞧,这就是美丽的景德镇,漂亮的青花瓷花瓶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场地上。

  3、青花瓷花瓶制作过程。(如果有幼儿举手就请1位幼儿说一说,哦你是这样认为的,到底是怎样制作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淘炼胎土。工人叔叔先要在瓷土中淘洗出大部分杂质,这样烧成的瓷器才会坚致细腻白润。

  (2)制胚。淘洗好的瓷土制成各种形状的花瓶放置晾干。

  (3)绘画。

  a、提问:叔叔在干什么?

  b、提问:叔叔画出了什么?

  c、等花瓶干燥后,用青花料绘制图案。

  (4)罩釉。把已经画好纹饰的瓷胚外面罩上一层釉水。

  (5)烧制。最后就是将罩釉后的瓷胚经高温烧制,釉下的青花料就呈现出美丽的.蓝色。这样美丽的青花瓷花瓶就制作好了。

  三、讨论创作材料、幼儿创作。

  1、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来设计青花瓷花瓶。

  2、你准备怎样设计你的花瓶呢?(幼儿自由回答)

  3、那你们花瓶上的图案、花纹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结:对,因为我们的青花瓷花瓶就是白色的底蓝色的花。

  4、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花瓶、记号笔、蜡光纸、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青花瓷花瓶。注意,你的设计要有创意呦!(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设计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送到前面的展台上还可以去参观一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四、展示分享评价作品。

  谈话:瞧,小朋友们设计的花瓶真漂亮!大家快来欣赏呀!(幼儿围绕在老师身旁)

  呀,这只花瓶真特别,是哪位设计师设计的?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花瓶。(邀请2~3位幼儿)

  我们把这些漂亮的花瓶放到教室里,让更多的小伙伴们来观赏吧!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给人的强烈感受是趣味盎然、充满魅力。教师定位于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主动的观察和讨论中,由对花瓶形状的粗浅认识,逐步了解花瓶的结构和变化,感受花瓶的神奇,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主动获取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整个活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1、选择了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这个活动源于幼儿生话,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该活动以花瓶为载体,引导幼儿想象,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找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切入口。

  2、提供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材料。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材料,使幼儿很快掌握作画花瓶的要领,动态层次的花瓶变化,不仅使作品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萌发作画的愿望和兴趣。

  3、设计了一个层次清晰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水到渠成。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讨论、发现、感受、创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快乐,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赏作品使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互相欣赏作品又使幼儿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这无一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幼儿自始至终兴趣浓厚,活动安排从头到尾围绕中心,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了解蓝印花布的主要特征,感受蓝印花布朴素的美。

  2、知道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蓝印花布。

  活动准备:

  教具——蓝印花布场景布置、音乐、学具——毛笔、蓝白颜料、湿毛巾、桌布,伞、扇、篮、杯及蓝印花布的各种剪片(花形、鱼形、圆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围兜、头巾、肚兜、手帕、围巾、手套、裤子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蓝印花布导入:哇,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提问:除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还有很多什么呀?

  看到这么多的蓝印花布,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

  :走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有人感觉宁静、有人感觉素雅、还有人觉得到了淳朴的乡下。

  二、分情景欣赏蓝印花布

  导入:现在,老师请你们在去逛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去挑一个你最喜欢的东西,等会儿来介绍你喜欢它的理由。

  1、幼儿自由选择欣赏蓝印花布,教师随机指导

  2、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物品

  a.染布坊(从颜色简单、图案多、排列方式来引导幼儿)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东西?

  谁来介绍?谁还来补充?还有吗?

  :蓝印花布颜色只有两种,它的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吉祥物,有的是规则排列,有的是不规则排列,这样的蓝印花布素雅宁静又耐看,让人越看越喜欢。

  b.江南布衣阁(从蓝白和红的对比上引导幼儿)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衣服?

  喜欢它的什么?

  :蓝白相配的蓝印花布,素雅大方,配上喜气洋洋的红色,衬托出了蓝印花布古朴典雅的美。

  c.饰品吧(从装饰的方法上及体现特色)提问:谁最喜欢这里的东西?

  告诉我们,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蓝印花布不仅可以做成衣服,还可以做成各种好看又好玩的东西那,受到游客的欢迎,因为它体现的是特色,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三、多形式表现蓝印花布导入:看,在染布坊那里,我们可以设计和制作蓝印花布;在饰品吧里,我们也用蓝印花布装饰各种物品;在江南布衣阁里,你可以选选音乐、秀秀蓝印花布。好了,我们现在就去工作吧!

  1、幼儿自由选择,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指导:江南布衣坊提问:你准备挑选哪一件衣服秀?

  你觉得那一段音乐更适合蓝印花布素雅淳朴的美?

  2、幼儿整体秀a.江南布衣阁(秀给老师与同伴)b.饰品店、染布坊(和客人老师去分享)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活动环节的反思:

  1、首先创设了逛蓝印花布店的情景,让幼儿一开始就走进一个蓝印花布的世界,从而来吸引幼儿的眼球,让他们进入到感知蓝印花布美的情感。在逛逛蓝印花布染布坊、饰品店、江南布衣阁中,让幼儿初步感知蓝印花布的美。为了给孩子营造这样一个美的`氛围,所以在一开始就放江南的古典音乐,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孩子美的享受美的体验,利于下一个活动的开展。

  2、在第二个环节上,通过自己去找自己喜欢的蓝印花布饰品的过程中,在看看、找找、摸摸的亲身体验中,让孩子自己去找寻蓝印花布的美,这是对蓝印花布第二次的欣赏。在幼儿自己说说喜欢的理由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经验的提升。

  3、最后一个环节中,虽然还是让幼儿进行操作,但是改成了多种形式来表现蓝印花布的美。有第一研和第二研中的制作和设计蓝印花布,更有新增加的让幼儿挑选音乐来秀秀蓝印花布的美,还有让幼儿自己用蓝印花布装饰各种东西,这是对蓝印花布的故为今用。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但在合作的过程中由年龄特征影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合作意识的淡薄,在合作中出现矛盾时解决问题能力弱。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结合我班幼儿特点,通过连环画书的制作,引导幼儿分工协作、主动协调,学会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幼儿在互相配合中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合作能力,激发合作兴趣。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故事发展表现故事情节画面,尝试制作连环画图书。

  2. 在小组合作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商、分工,共同完成图书制作。

  3. 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

  1. ppt、记录表、订书机。

  2. 事先熟悉故事内容和连环画知识。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们听过吗?

  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蝌蚪把谁当成自己的妈妈?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子、鱼、乌龟、白鹅,在它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PPt)

  二.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书。

  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下来做成一本书,讲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听。

  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连环画吗?做成一本连环画书,还要有什么?(封面、封底)这些都有了,还要怎么样(装订)

  三.引导幼儿讨论和同伴合作的具体方法。

  1. 讨论画面内容。

  师:这个故事需要画几张画面?每张画表现什么内容?

  2.幼儿商量分工并记录

  师:这么多的画如果我们一个人画会用很长时间,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分组讨论并记录。

  展示记录结果。

  小结:我们在合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协商想出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四.幼儿合作制作连环画书,教师适当指导。

  五.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交流。

  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小结:今天,我们相互合作很快完成了一本连环画书,在生活中许多时候也都需要我们一起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