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分数除法教案

分数除法教案

时间:2024-11-06 15:06:00 教案 我要投稿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除法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分数除法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习难点: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一、分一分

  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二、画一画

  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3/4里面有几个1/8?

  画一画: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或“=”。

  4÷1/2〇4×2 4÷1/3〇4×3 4÷1/4〇4×4

  2÷1/3〇2×3 2÷2/3〇2×3/2 3/4÷1/8〇 ×8

  你发现了什么?( )

  四、试一试

  8÷6/7 5/12÷3

  你能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和“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两句画合并成一句话吗?

  ( )

分数除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4、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5、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年一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年一班有多少人?

  (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5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出示例2

  一、

  1、审题。

  2、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4、理解数量关系

  二、

  1、分析、解答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活动三:

  巩固联系:

  1、41页7、8题

  2、41页10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1。

  2.出示第88页的复习题。

  (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

  1.出示例6。

  千克?

  2.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

  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成8份,吃了的占其中的5份。)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口述:

  解 设买来大米x千克。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数量关系相同。)

  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1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4.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 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1)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反馈提问: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91页的第2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91页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由于新旧知识联系很密,因此本节课在教案设计上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和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除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 46+50×[(900-90)÷9]

  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5)分析运算顺序。

  提问:这两个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明运算顺序。全班同学各自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3.变式练习。

  学生可以先讨论怎样计算,再明确顺序进行计算。

  老师说明:一般情况下,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式子里,通常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思维训练

  1.D 2.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1)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

  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

  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例3以吃药片为题材,通过解决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看到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例3下面的'“做一做”是需要用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意义理解,加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联系,加强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2.通过解决问题,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出示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再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可以从问题入手想,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列出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注重直观操作,渗透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直观操作——主要体现在计算方法的理解过程中。在例题教学和习题练习中,关注学困生的情况,需要多次演示,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分数除法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4,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35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

  4=体内水分的重量 5

  4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解决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写出等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

  (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

  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注意解题格式。(将此题在反面按正确格式解答一遍。)

  (5)也可以应用算术方法来解答此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例1第(2)个问题,并思考下列问题,若有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1)要求爸爸体重,需要题目中出现的哪两个条件?

  (2)画出线段示意图,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想一想上一题的线段图和这一

  题的线段图有什么区别?

  (3)写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在反面)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38“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40练习十第1、2、3、5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6、7、8、9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分数除法教案 篇6

  练习目标:

  1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计算:

  ⑴2/1328/943/1035/11522/232

  ⑵3/10223/242617/21518/9713/15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请你想一想,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H这个数的倒数.

  二深入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5/6+2/35/6-2/35/62/35/62/3

  2、

  (让学生计算后分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把你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八第7至8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需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三道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1、33页第5、9题。

  2、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1/4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五、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1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题意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启发: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为什么要列方程解答?

  3、小结解题策略。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1、3、4题。

  板书设计:(略)

分数除法教案 篇8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的是多少?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汇总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数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除法教案01-15

《分数与除法 》教案03-08

分数与除法的教案03-05

分数与除法教案12-15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06-17

关于分数除法的教案03-15

关于分数除法教案03-27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03-03

有关分数除法教案01-01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01-02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除法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分数除法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习难点: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一、分一分

  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二、画一画

  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3/4里面有几个1/8?

  画一画: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或“=”。

  4÷1/2〇4×2 4÷1/3〇4×3 4÷1/4〇4×4

  2÷1/3〇2×3 2÷2/3〇2×3/2 3/4÷1/8〇 ×8

  你发现了什么?( )

  四、试一试

  8÷6/7 5/12÷3

  你能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和“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两句画合并成一句话吗?

  ( )

分数除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4、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5、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年一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年一班有多少人?

  (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5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出示例2

  一、

  1、审题。

  2、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4、理解数量关系

  二、

  1、分析、解答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活动三:

  巩固联系:

  1、41页7、8题

  2、41页10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1。

  2.出示第88页的复习题。

  (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

  1.出示例6。

  千克?

  2.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

  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成8份,吃了的占其中的5份。)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口述:

  解 设买来大米x千克。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数量关系相同。)

  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1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4.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 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1)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反馈提问: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91页的第2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91页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由于新旧知识联系很密,因此本节课在教案设计上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和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除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 46+50×[(900-90)÷9]

  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5)分析运算顺序。

  提问:这两个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明运算顺序。全班同学各自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3.变式练习。

  学生可以先讨论怎样计算,再明确顺序进行计算。

  老师说明:一般情况下,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式子里,通常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思维训练

  1.D 2.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1)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

  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

  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例3以吃药片为题材,通过解决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看到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例3下面的'“做一做”是需要用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意义理解,加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联系,加强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2.通过解决问题,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出示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再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可以从问题入手想,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列出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注重直观操作,渗透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直观操作——主要体现在计算方法的理解过程中。在例题教学和习题练习中,关注学困生的情况,需要多次演示,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分数除法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4,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35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

  4=体内水分的重量 5

  4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1、解决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写出等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

  (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

  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注意解题格式。(将此题在反面按正确格式解答一遍。)

  (5)也可以应用算术方法来解答此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例1第(2)个问题,并思考下列问题,若有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1)要求爸爸体重,需要题目中出现的哪两个条件?

  (2)画出线段示意图,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想一想上一题的线段图和这一

  题的线段图有什么区别?

  (3)写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在反面)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38“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40练习十第1、2、3、5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6、7、8、9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分数除法教案 篇6

  练习目标:

  1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计算:

  ⑴2/1328/943/1035/11522/232

  ⑵3/10223/242617/21518/9713/15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请你想一想,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H这个数的倒数.

  二深入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5/6+2/35/6-2/35/62/35/62/3

  2、

  (让学生计算后分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把你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八第7至8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需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三道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1、33页第5、9题。

  2、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1/4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五、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1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题意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启发: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为什么要列方程解答?

  3、小结解题策略。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1、3、4题。

  板书设计:(略)

分数除法教案 篇8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的是多少?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