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4-09-17 16:20:0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2、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但这掩盖不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古典园林的流光溢彩。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苏州园林》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那别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鉴赏园林美。

  1、同学们初读课文,能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码?

  2、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

  6、板书全文结构。

  四、精读课文,品析语言美。

  合作探究: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生动性和准确性)来体现“苏州园林”的美?

  五、总结:诗歌(听听她的声音)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鉴赏我国园林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

  她的亭台轩榭,布局精美,

  她的假山池沼,配合绝伦。

  她的花草树木,彼此映衬,

  她的近景远景,层次甚蕃。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充满画意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

  六、作业:请以”校园一景“为题,写一篇100左右的小练笔。

  要求:

  1、运用总分的说明顺序;

  2、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生动。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

  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苏州园林(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

  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 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圈划出不会的生字词并解决,或与同桌小声交流讨论。

  时间:4分钟

  轩( )榭( ) 嶙( ) 峋( )丘壑( )镂( )空

  2. 同学们拿出本子默写生字

  3.同桌对调批改,并个别分析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概括内容)

  (一)先学。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大家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读了课文,你认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时间:4分钟

  (二)后教

  1.生朗读课文并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与讨论

  2. 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点拨,其他生举手帮助纠正补充,最后修改并记录。

  3. ppt出示:

  特点: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本文抓住特征,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多方面加以说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及概括层意。

  时间:3分钟

  1 师巡视,个别辅导

  2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与讨论

  3 师点拨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10 ):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课文3—9段,探究这几段文字分别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理一理,想一想,这七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5分钟)

  六、当堂测试

  伴你学》P71 4.5

  七.板书设计

  21 苏州园林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10 ):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3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

  采用比较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子

  〔预习: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文章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

  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实用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07-26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02-24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设计04-02

精选《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03-22

【推荐】《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4篇04-10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合集9篇04-12

关于《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八篇04-11

关于《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4篇04-11

有关《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五篇04-11

实用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2、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但这掩盖不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古典园林的流光溢彩。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苏州园林》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那别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鉴赏园林美。

  1、同学们初读课文,能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码?

  2、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

  6、板书全文结构。

  四、精读课文,品析语言美。

  合作探究: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生动性和准确性)来体现“苏州园林”的美?

  五、总结:诗歌(听听她的声音)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鉴赏我国园林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

  她的亭台轩榭,布局精美,

  她的假山池沼,配合绝伦。

  她的花草树木,彼此映衬,

  她的近景远景,层次甚蕃。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充满画意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

  六、作业:请以”校园一景“为题,写一篇100左右的小练笔。

  要求:

  1、运用总分的说明顺序;

  2、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生动。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

  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苏州园林(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

  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 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圈划出不会的生字词并解决,或与同桌小声交流讨论。

  时间:4分钟

  轩( )榭( ) 嶙( ) 峋( )丘壑( )镂( )空

  2. 同学们拿出本子默写生字

  3.同桌对调批改,并个别分析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概括内容)

  (一)先学。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大家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读了课文,你认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时间:4分钟

  (二)后教

  1.生朗读课文并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与讨论

  2. 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点拨,其他生举手帮助纠正补充,最后修改并记录。

  3. ppt出示:

  特点: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本文抓住特征,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多方面加以说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及概括层意。

  时间:3分钟

  1 师巡视,个别辅导

  2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与讨论

  3 师点拨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10 ):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课文3—9段,探究这几段文字分别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理一理,想一想,这七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5分钟)

  六、当堂测试

  伴你学》P71 4.5

  七.板书设计

  21 苏州园林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10 ):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3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

  采用比较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子

  〔预习: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文章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

  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