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水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教案 篇1
[复习]
1.什么是水的离子积?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2.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如何变化?
[新授]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H+和OH-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 。在中性溶液中,c(H+)与c(OH-) ,都是 ;在酸性溶液里不是没有OH-,而是其中的c(H+) c(OH-);在碱性溶液中,c(OH-)
c(H+)。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
中性溶液:c(H+) c(OH-)
酸性溶液:c(H+) c(OH-),
碱性溶液:c(OH-) c(H+),
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弱。
2.pH
(1)引入pH的原因
(2)pH的含义
(3)pH的计算式
如,纯水的c(H+)=1×10-7 mol?L-1,纯水的pH
1×10-2 mol?L-1HCl溶液中,c(H+)= ,pH为
1×10-2 mol?L-1NaOH溶液中,
(4)pH的使用范围
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常温时,中性溶液中c(H+)= ,pH
酸性溶液中c(H+)= ,pH
碱性溶液中c(H+)= ,pH
溶液的酸性越强,其pH ;溶液的碱性越强,其pH 。c(H+)、pH与溶酸碱性的关系如下图:
[思考] 填写下表:(条件:25℃)
溶液的酸碱性c(H+)c(OH-)c(H+)与c(OH-)比较c(H+)?c(OH-)
酸 性
中 性
碱 性
[练习]
1.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是[ ]
A.等于7 B.小于7 C.大于7 D.无法确定
2.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 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 [ ]
A.相同 B. HCl多 C. CH3COOH多 D.无法比较
3. pH=3的某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为 [ ]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工具运的水量是不同的,探索哪个工具运的水最多,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2. 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在运水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
材料准备
透明的杯子(上面贴有一段一段的即时贴),海绵,吸管,网状小盆,小勺子,水,大盆子
指导要点
1.了解不同工具的用法。
2.在实验中发现海绵的吸水性与其他工具不同。
实施步骤
1.提醒幼儿在游戏前将袖子卷起,注意不要弄湿袖子。
2.介绍每种工具的用法以及玩法
3.每个幼儿拿一种材料将大盆子里的水用海绵、吸管等工具运到透明的.杯子中。
3.规定运送的次数,每个幼儿用一种工具一起运5次水,放在一起比一比谁运的水最多。若5次看不出运水的多少,那再进行新的一轮,再运5次水。
4.引导幼儿发现海绵的吸水性,知道与其他工具不同。
5.将透明杯子里的水倒入大盆子中,与边上的幼儿交换工具,再进行一次游戏。
6.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
反思分析
玩水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游戏项目,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这个区域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由于小班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我让孩子们数好5次然后比一比,但是有很少的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大部分孩子都只顾自己玩水,没有去发现运水过程中不同工具运水量的不同,但是有些孩子还是能够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净化。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
(2)· 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 ,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2)· 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
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 中代用品;
1、 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趣导入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 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
海水呢?井水呢?自来水呢?
小结: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
在某些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
思考回答:属于混合物
讨论分析河水、矿泉矿泉水等的的组成成分
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小组交流组织讨论了解原理
同学们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化学教案《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请到过自来水厂的同学介绍自来水厂的净水设备(看图)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学生介绍自来水厂的净化设备、净水的过程。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
2、其中过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活动探究锻炼技能学会方法
让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水的净化过程和过滤操作的要点
1、 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
2、 制作过滤器
3、 过滤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操作要点。
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
思考
加入明矾后静置,现象如何?
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
可以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寻找代用品
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经过上述净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较澄清了,但这水是纯净物吗?
出示热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软水的概念。
硬水和软水如何来区分呢?请你们设计方案
小结:检验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不易产生泡沫 的硬水。
思考水中的杂质,有没有去除干净;
思考 :水垢形成的原因,了解硬水和软水的特点。
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各种方案,如可以把水煮沸,洗衣服看泡沫多少等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出示图片了解硬水的危害。
有什么办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呢?
观看图片对硬水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考虑并回答:生活中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刚才所用的软水是蒸馏水,它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蒸馏是重要的实验操作,它不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杂质
通过实验来制取蒸馏水
小结: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了解蒸馏是净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操作
学会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方法
水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的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其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欣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个性的创造性审美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言文,因此对游记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应该再加深对游记的理解,学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身处北京,没有去过江南水乡,现有的认识水平不够理想,在欣赏景物时抓不住景物景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促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习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写作方法。
2、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赵丽宏
仲春——雨雾朦胧——水墨画
周庄、冬天——冰雪消融——版画
春夜——盛大节日——梦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新课情境导入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句话都非常熟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在江苏苏州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小镇,它四面环水,因其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历代免受战乱,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古朴神秘的江南水乡的水乡的风貌,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
现在就让我们乘着一叶小舟,摇着木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也许你就会获得很美的享受。
看图片,考眼力
看图片,挑出不属于周庄的一幅,并说明理由。欣赏周庄的图片
一.整体感知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到底周庄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的印象呢?下面来学习课文。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季节里,印象如何?
1)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怎样的天气?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当时的情境?
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文章的题目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周庄水的那份情致,那份水韵的?
2)第二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冬天?用一个词来形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3)第三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用一个词形容这个日子的特点?
这一次带给作者的既不是水墨画,也不是版画,而是什么呢?
小结:刚刚我们在浏览课文时,从找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作者三次游览周庄,每一次带给作者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到底作者是怎样展示它不一样的'感受呢?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接下来我们一具体的来看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在作者描写周庄的语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水墨画的特点?
2.第二次游览周庄,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遇见的是“小雪”?作者为什么刻意强调是“小雪”?
作者从什么角度表现了周庄的“水韵”?
除此之外还选取了怎样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描写周庄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如果说前面两次走入周庄带给作者的是平面的周庄,是妙不可言的周庄,那么作者第三次走入周庄,走入梦境一般的周庄,那感受就更不一般了。
我想想问一问同学们,什么样的情境称为梦境?
3.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能给人带来梦境般的感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盛大”的节日?
这段所写内容很多,但是却很有条理,那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提示:作者怎样游览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人们常说,再美的景色如果少了人的活动的话,好像就缺少了几分生气,那么这段中表现了周庄人怎样的生活呢?
课堂小结:
1.写景方法灵活多样
---移步换景
---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描写
2.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3.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比喻生动、贴切
三.品味赏析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友情提示:
可以从修辞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去品味,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示例: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赏析:
词语运用:“悠然”“不慌不忙”等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恬静与闲适的周庄。
修辞角度:作者将小船划过、木橹搅动的河面比做“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十分形象,既抓住了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的特点,而且显得极其柔美。
春天—仲春
雨天---雨雾笼罩水墨画
冬天版画
春天---夜晚旅游节
盛大梦境
看第一次游览周庄
词语:雨雾笼罩、隐约
飘忽、出没
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斑斑积雪
参差交织、黑白分明
视觉
齐读课文“在阳光下”至本段结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课文第5段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一座拱桥---桥洞---古镇的尽头
(移步换景)空间方位顺序
船娘….
几个当地农民摆弄丝弦
齐读诗歌
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出示问题1及词语
出示问题2及语句、词语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出示杜荀鹤的《宋人游吴》
课堂小结
不错,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周庄水韵》通过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课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
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课后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2.学生是否体会了本文语言的精妙,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学生能否在实际写作中得以恰当的运用。
水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幼儿园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沟,我看见受到污染的河沟水,心理很难受,我就思索要设计一个活动来培养孩子们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河沟水是否受到污染;
2、引导幼儿认知人们处理垃圾的一些坏习惯对河沟水的污染,以培养幼儿良好处理垃圾的习惯;
3、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操,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指导幼儿做环保标志图片
活动准备
清清河沟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看看图片上的河水是什么样的。
同时让幼儿讨论:这幅图画得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河水很清,里面有小鱼在游、 还有小蝌蚪在里面游, 图片上的风景很美丽。
二、 那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看看我们这里的河沟水是怎么样的呢?
组织幼儿到户外河沟去观察河沟水的情况,让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河沟水是什么样的?河沟水又脏又臭、全是垃圾和废弃物、河沟里的水也快干了、河沟里没有了小鱼小虾!
三、 幼儿回到教室:让大家一起讨论怎样保护河沟水?怎样做才不会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1、不往河沟里倒垃圾,和废弃的物品,比如;用过的塑料袋,旧鞋子,旧衣服,不往河沟里倒粪便和腐蚀物。
2、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买东西时,能拒绝不用塑料袋;
四、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提示人们要爱护河沟水
1、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箱做垃圾箱,放在河沟边;
2、让幼儿制作警示牌挂在河沟边;
3、让幼儿绘画——请爱护环境的标志贴在河沟边的墙上。
五、组织幼儿在河沟边去挂警示牌和张贴绘画。
但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讲讲今天的活动,让他们也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很仔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分析了河沟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各种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的方法,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水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游戏的快乐,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2、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游戏、感知水的特性。
3、让孩子养成遇事善于创新思考的好习惯。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游戏材料准备:空瓶子、装满水的瓶子、盖子、磁铁、泡沫、石块、木块、橡皮泥、塑料积木、水车等。
2、在活动区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谜语,看哪个小朋友的小脑筋最灵,转的最快!
谜语:"在小溪里游玩,在池塘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欢笑。"2、提问:孩子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水呀?你见到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3、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水和好多的玩具,请小朋友们做个实验,看看水有哪些变化?(体验玩水的快乐并从中获得发现)老师提出实验要求:a: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发生的变化,b:不浪费水,c:看哪个小朋友的衣服保持的很干净没有弄湿。
4、分3个小组游戏,孩子们自选一组参加。
1组——水的'沉浮:"把许多玩具放在水里,看有什么不同现象?"2组——水的流动:"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3组——水的冲力:水倒在水车上,水车为什么转了?
通过让孩子们亲手实验、观察、讲述让孩子产生实验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及分析,讲述能力等,通过实验引导孩子们说出水的用处,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就能得到创新精神,得到实践能力。我班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以前他们对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过老师教育他们知道了水是宝贵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资源。通过浇水护花行动,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爱护花草树木了。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好玩的水教案06-21
小学水的教案03-25
《水的游戏》教案03-25
水教案范文03-12
水的变化教案03-18
我与水教案02-27
水的性质教案03-01
《神奇的水》教案03-10
冷冷的水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