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猫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猫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猫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减少图标记忆绕口令,喜欢朗诵绕口令。
3.提高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自制教学图片。
2.每人一份《猫和包》的图标(图标后面贴上双面胶)、贴图标的底板。(放在幼儿的座位下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教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逐步提问故书内容:故书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面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摆放图标如、当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教师就将标题图标“猫和包”放在自板上;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还有小猫”。教师就将“小宝”和“小猫”的图标摆出来。以此类推,根据幼儿的回答增加图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绕口令的格式将图标摆放出来。
二、集体欣赏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教师:你知道吗,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念,想不想听一听?
2.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一2遍,并加快速度,使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三、幼儿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引导幼儿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1.教师: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 (根据幼儿的回答把这些图标特别指出来,让幼儿反复念一念,感知这些字词的发音特点)
2.教师小结:绕口令是将一些发音相近的字和词放在一起,帮助大家练习发音。绕口令有节奏感,可以越念越快,十分有趣。
四、引导幼儿借助小图标朗诵、记忆绕口令。
1.请幼儿把椅子下面的图标和贴图标的底板拿出来。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着图标读一读,练一练,注意把那些容易念错的字念准确。
2.鼓励幼儿自己看着小图标朗诵绕口令。教师注意巡回倾听,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幼儿尝试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逐步减少图际记忆绕口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掉两个图标进行练习,然后逐渐去掉多个图标,直到最后鼓励幼儿不使用图标进行练习。
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人节奏练习,如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引导幼儿尝试加快速度朗涌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4.教师:你们回去学一些绕口令,我们再开一个绕口令表演会。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猫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会认“虑、职”等6个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呼呼、响动”等词语。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重点
难点1.学习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
2.体会猫古怪的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猫的喜爱。
教学
课时2课时
1.会认“虑、职”等6个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呼呼、响动”等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用“摘句归纳法”弄清文章结构。
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揭示题目
1.(出示猫的图片)你喜欢图中的小动物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老舍的《猫》。(板书:猫)
2.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用笔在文中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出示多媒体)
无忧无虑贪玩尽职屏息凝视
磨蹭稿纸丰富多腔解闷毒蛇
遭殃花盆生气勃勃枝折花落
(1)读准字音。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蹭、遭”,翘舌音“职”。
②多音字“屏”读bǐng,它还有一个读音píng,可以组词“屏幕”;“折”读shé,它还有一个读音zhé,可以组词“折断”。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虑、遭”的书写)
“虑”:半包围结构。注意“”的撇要写得长一些,下部“心”要写得小一些。
“遭”: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曹”,再写“辶”。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多媒体)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舒畅。
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变化多端:指变化多种多样,令人难以捉摸。
生气勃勃:形容气势旺盛的样子。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三再读课文,弄清顺序
1.轻声读课文。
(1)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猫的?
作者是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两个方面来写猫的。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
2.教师相机指导: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意思。
①“古怪”是什么意思?
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本句指猫的性格很特别、难捉摸。
②第1部分是抓住猫的哪些特点来写猫的古怪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3.强化训练目标。
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二部分: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板书: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
四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如何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2.教学语言不精练,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1.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多媒体。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品味词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第1、2自然段。
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相关语句。?
②朗读交流,用适当的语气朗读。
a.重点理解“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b.比较句子。(出示多媒体)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③课后“小练笔”。
用“说……吧……可是……”写一段话。
学生:说小猫温柔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有时候又那么冷漠,不管怎么叫它,它也一声不出。
④小结:猫集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特点于一身,的确表现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⑤齐读第1、2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①过渡:猫性格古怪的第二点表现是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板书: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②提出学习要求。
a.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③交流朗读。
a.猫的温柔可亲。(出示多媒体)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b.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出示多媒体)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给抓痒。
“蹭”是什么意思?(摩擦)
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读出了什么。(学生读课文)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指名表演)
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么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学生回答)撒娇。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出示句子)(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淘气的猫在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作者非但不生气,反而觉得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这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④教师总结。
作者抓住了猫在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⑤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3)集体学习第4自然段。
作者不仅喜欢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欢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所有表现,还喜欢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4)朗读第5自然段,表现出作者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情感。
2.品味词句,从“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第6自然段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找出来,反复朗读。
(2)交流,讨论。
①词语。
a.更好玩:特别好玩。“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作者对小猫们的喜爱更甚。
b.淘气:顽皮。作者把小猫们当作了孩子。
c.绝不会:嬉闹的小猫们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作者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②句子。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作者通过对动词的巧妙运用,写出小猫们在屋里耍、摔、跌、撞,在院子里摔跤、抱、打的淘气模样,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3.根据板书,说说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你喜欢老舍笔下的猫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更像小孩子,十分可爱。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猫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出示多媒体)
猫真老实。
猫很尽职。
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4.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1:夏丏尊写猫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妻子、孩子对猫的喜爱来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2:周而复写猫,通过直接描写猫的外形、动作、神态的特别之处,特别是几处比喻,让人体会到作家对猫的喜爱。
1.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2.从“词、句、文”三方面来探究课文,能更好地学习语文,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具体事实,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猫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学法指导】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⑸老师引读,感情升华。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总结方法,出示提纲,小组学习:
①初读: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②细读:画出猫的各种动静。
③品读:朗读理解你喜爱的动静。
④赏读:读出喜爱之情。
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从读中理解、感悟。
⑶比较句子: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
⑷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这只猫很淘气;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他的猫……
好,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猫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同样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这段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猫的勇猛、读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猫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猫虎歌》,并有感情地进行表现。
2、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表现本课主题。
3、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结束句的节奏掌握。
2、熟练演唱本课歌曲。
3、通过多种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多种形式编创表现猫和虎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从前有一片美丽的大森林,这片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他们都在干什么呢?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大森林。
2、故事导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已经学到手,就神气活现专门欺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弄得小动物们都很害怕,此时老虎就更加威风凛凛了。老虎想:如果能吃掉猫,那就是“天下第一”了,哎!这可是好主意啊!第二天,森林里的动物们正在森林里玩的热闹,一声大吼,吓得小动物们都瑟瑟发抖,一个个都逃走了。猫没料到老虎会来吃它,当老虎要扑向“师傅”的瞬间,但猫却没有被老虎吃掉,你们想:猫师傅用了什么好办法智斗老虎的呢?
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寓教于乐
师:哇,大家都很能干!帮猫师傅想了好多办法!这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范唱《猫虎歌》,学生聆听感受。
2、师生讨论歌词内容。
"狮子豹子都是猫,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A、学生模仿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的样子。
B、老师按节奏范读"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C、学生边演边读歌词,"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D、集体按节奏朗读该句歌词。要求有犹豫,疑惑的口气
"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师: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乘老虎发愣的时候,小猫迅速爬上了大树,大声地问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A、指名学生学一学小猫说"森林之王你服不服!"这句话的语气。
B、师生评议得出结论:神气、得意。
C、学生按节奏齐读该句歌词
D、启发学生想象小猫在高高的树上向树下老虎喊话的情景,让学生掌握"王"字的时值。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猫斗老虎采用的方法,化解和突破歌词的节奏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用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真是一只聪明机智的小猫,让我们再来把小猫智斗大老虎的过程回味一下,唱一唱并演一演(再次播放范唱录音)。
(1)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请会唱该句的学生唱一唱,并做小老师教一教。
(4)集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5)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全曲
(7)请两组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其他学生评议。要求掌握两个结束句的节奏难点,以及唱出猫和老虎的语气和神态。
(8)集体歌表演《猫虎歌》
三、创造表现
师:过渡语:歌中的小猫遇到老虎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地救了自己,那么小猫遇到老虎之后,它们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分组来编一编,讲一讲,演一演。
A讲故事
1、学生分组创编故事
2、分组讲一讲所编故事,师生随机评议
B演故事
师:过渡语,小朋友讲得真精彩,让大家知道了许多发生在猫和老虎之间的故事,你能通过以下形式把你的故事演一演吗?分组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并为各组学生的表演评分,公布各组得"星"数。
(这一创编活动给了学生自主体验的大量空间,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悦。)
四、完美结课
师:从大家的表演中我们看到了机智的、愚蠢的、狡猾的小猫和老虎的形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猫和老虎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着,小猫和老虎之间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你能讲一讲吗?
唱着歌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猫教案 篇5
猫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a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 ) 惩戒(ch?ng) 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 红绫 (líng )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死亡丢失死亡
4、依据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5、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6、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7、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三、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 ( 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此处穿插题)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猫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为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特设计此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细致地观察画面,充分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学会运用准确、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2.通过看图问答,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鼓励孩子积极地回答问题,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4.学会生字:“猫、鱼”,注意发音正确。
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准确、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正确认读生字:“猫、鱼”。
活动准备
1.馋嘴的猫的挂图。
2.“猫、鱼”的.识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主题。
小朋友,你们家养小猫吗?你喜欢小猫吗?它最喜欢吃什么?
二、 观察画面,了解图意,回答问题。
1. 画面上有什么?
2. 观察左上图,小猫在干什么?
3. 观察右图,扑通一声,小猫怎么了?
4. 观察左下图,小猫抓到鱼没有?鱼跑到哪里去了?
三、 请小朋友讲故事。
多给一些激励性语言,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而乐意在大家前面说话。
四、出示“猫”、“鱼”的识字卡片,教孩子认读。
教读时注意发音正确。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谈话导入、观察了解图意、根据图意讲故事到认识生字,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的特点,也让孩子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学习。
4.本节课教师和孩子的互动做得比较好,孩子能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教师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时间给孩子说话,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
5.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是成功的,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对孩子的评价方式能促使孩子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6.这一课也一点遗憾,游戏化教学手段用得太少,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没有考虑到,如果以后还上这一节课我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猫教案 篇7
目标:
1.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根据数字和图形标志匹配相同数量的几何图形,并能听懂要求进行操作。
3.知道做客的基本礼仪,体验去做客的快乐。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1)与幼儿数量相等的贴有7-10不同数量鱼的盆子。
2)贴有数字图形的手环和一定数量的三种几何图形。
2.课件:去小猫家去做客的`路上风景及遇到的小动物。
3.教具:贴有7-10数字的操作板。
过程:
一、准备去做客。
1.交流做客的礼仪: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猫妈妈家做客,你们说好不好?
师:小朋友老师要问问你去可人家做客要注意什么,能不能直接自己推门一声不吭,招呼不打就进去了?
幼:不能。
师:对,不能这样,那要怎么样呢?
幼:敲门,到招呼……师总结:我们到了客人家呀要先敲门,或者按门铃,进去后还要有礼貌的问好、打招呼。
2.准备礼物:
师:但是这样我觉得还不够,你们说我们这样两手空空的去好不好啊?
幼:不好师:那请小朋友来说说去别人家做客我们可以带什么啊?
幼:……、……师:可以带……、……这些送给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叫它礼物。
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去猫妈妈家,猫妈妈最喜欢什么呀?
幼:鱼师:猫妈妈呀可喜欢吃鱼了,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准备了送给猫妈妈的礼物,那就是猫妈妈喜欢的鱼。
请小朋友轻轻的把准备好的鱼拿起来,然后观察一下你的盆子里有几条鱼,举手告诉我。
请1-2个幼儿说一说你的盘子里有几条鱼。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鱼,我们看看有几条。(师幼共同数)啊,我有7条鱼。
二、去做客的路上。(感知10以内的数量)
1.出发前的准备:
师:现在我们给猫妈妈的礼物也准备好了,我们出发吧,去猫妈妈家吧好不好。去猫妈妈家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好多小动物呢,请你仔细看看他们是谁?
好了,请小朋友站起来,站在小椅子边上,跟我一起出发吧。
2.去的路上:
教师随这画面的变化提不同的问题。(是谁呀,有几个?)8、9的时候与幼儿一起数一数
三、去家里做客。(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猫妈妈家到了,学习做客的礼仪:敲门,你好,欢迎你们。
师:啊,猫妈妈家到了,我们先要怎么样啊,(敲门)猫妈妈把门打开了,我们来和猫妈妈打个招呼吧(猫妈妈你好)
2.给猫妈妈送礼物师:哎呀,你们带了怎么多鱼给我呀,谢谢你们,但是猫妈妈年纪大了,数不清了,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好吗?
帮我把它放到相应的数字下面师:我们来看看怎么放,这快板上有数字7、8、9、10、那你们说7下面贴几条鱼,8下面呢,9下面呢,10下面呢。
我们看看老师这里我们刚才数了是几条,(10条),那我应该贴在数字几下面。
分组贴,一次为7、8、9、10条师:我来帮猫妈妈检查一下对不对。捡几个盆子数一数(8、9、10)
3.猫妈妈也要送礼物给我们。
(1)提出要求:猫妈妈要送手环给我们,不过她还没做好呢,猫妈妈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做出来。做对了猫妈妈就会把手环送给你。
(2)介绍材料:手环上有数字图形标记,请看清楚手环上的数字和图形标记就贴几个相应的几何图形。(视频演示:三角形、长方形)
(3)幼儿操作:指导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要看清楚数字和几何图形。
(4)交流:我做了几个手环,数数有几个什么几何图形。
四、结束。
没做完的幼儿可以在区域游戏时完成。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猫教案 篇8
游戏材料:
不同颜色的彩纸板、纸夹、报纸、45厘米左右的线、硬纸盒。
游戏步骤:
1、在不同颜色的纸板上分别画三种不同大小的鱼,鱼鳞、嘴巴和眼睛。然后剪下来。
2 、给鱼儿们附上分值,最大的鱼是1分,中等大小的鱼是3分,最小的鱼5分。
3、用胶带把纸夹粘在鱼背面,让三种大小的鱼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大鱼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鱼露出的稍微少一点,在小鱼身上最少。所以最小的鱼是最难捉的。
4、把报纸卷起来做一根坚硬的'钓鱼竿,然后用胶带粘贴起来,涂上宝宝喜欢的颜色。
5、将线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纸夹上。然后将纸夹展开,做成一个鱼钩。将线的另外一端粘在钓鱼竿上。
6、把画好的鱼全都放在硬纸盒中,然后宝宝们就可以尽情玩耍、开心地比赛啦。
游戏规则:
参赛的宝宝们充当小猫的角色。宝宝们用钓鱼竿从装着鱼的硬纸盒中将鱼儿钓出然后放入属于自己的盒子里。猫妈妈们负责计分,看看哪个宝宝在五分钟之内得分最好,优胜者将予以奖励。
猫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按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用归并法把文章分成两大段。
第一大段(第1----3自然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三次用“可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的'性格特点。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都凭它的高兴。”一句,一个“可”字,形象地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二大段(第4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样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的淘气。
①“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②“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
③“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写出了小猫的“更可爱”,在于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喜爱之情更深了一步。
二、学习重点:
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易学的方法。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这种文章的段落里都有总起句或中心句。如《猫》,几乎每个自然段开头都有一个总起句。但第2、3自然段总起句只是概括第2、3自然段内容,只有“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样第4自然段总起句的前半部份“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可作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
三、难点分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指的是猫的脚印。因为梅花有五个花瓣,猫有五个脚趾,它的脚印和梅花的形状很相似。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十分喜爱猫,由于喜欢就不会嫌它脏,就不讨厌它,所以把猫的脚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这表达了作家老舍爷爷喜爱猫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猫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对民间童谣有兴趣,喜欢用童谣做游戏。
2、倾听指令,并根据指令作出反应,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书包、花环、颁奖音乐、老猫头饰、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学习童谣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引出儿歌。
二、游戏一“猫捉老鼠几点了”
玩法: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最后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符合条件的老鼠要赶快逃到旁边,否则要被猫抓走。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是否逃得对,没有逃的是否有遗漏。
规则:能听清指令,正确逃跑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要被老猫抓走。
三、游戏二“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幼儿装扮自己,将自己变成穿着不同的老鼠”
玩法: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卡片上老鼠的样子,用背心、书包和帽子等装饰物来装扮自己,并记住自己的号码,能用完整语言表述自己是一只怎样的老鼠。玩法同前,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游戏不断进行,教师提出的条件不断变化,并增加难度。如戴帽子穿背心、穿背心不背书包……规则:装扮完请两位好朋友帮助检查自己的打扮是否与图片吻合;听清条件逃跑正确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
四、游戏三“根据老鼠号码进行游戏”
玩法:幼儿知道自己图片上的号码,教师要不断变化要求,并增加难度。如号码比6小、比2大比8小、号码是比6大的双数、不穿背心号码比8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否则也算游戏失败,接受暂停一次游戏的惩罚。
游戏结束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为胜利者颁奖,评选本次游戏中的“机灵鼠”。
儿歌:猫捉老鼠几点了?
猫捉老鼠几点了?
雨下了吗?
它长什么样子呀?
两点了。猫捉老鼠几点了?四点了。
六点了。天亮了吗?亮了。
下了。我的花花洋伞呢?被只老鼠偷走了。它是只…”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猫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猫教案03-30
《猫》的教案02-12
《猫》教案02-21
猫游戏教案03-27
【热】《猫》教案03-30
【精】《猫》教案03-27
老舍《猫》教案08-11
关于猫的教案04-02
猫教案模板05-27
关于《猫》的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