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电池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用途。
2、通过实验掌握安装电池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表一份、电池课件、手电筒和电池若干、电动玩具.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师:今天我们这有许多的电动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师:你打开开关的时候,玩具会怎样?(会动----)
为什么电动玩具会说话会动?(玩具里面装有电池)
二、认识电池外形特征。
1、师:后面的桌上还有小电筒,请你把电池取下来,看看电池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操作)
2、教师演示电池的课件,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师:小电筒里有几节电池?电池是什么样子的?
3、认识电池标志。
师:我这还有两个标志,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弹簧和电池,指认正负级)
三、通过小电筒实验掌握电池的.安装方法。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级,可是怎么安装才能让电筒亮起来呢?
2、通过幻灯演示,知道几种安装方法。
师:这有几种安装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安装行不行。(教师逐一出示安装方法图示,引导幼儿记录猜想结果。)
3、幼儿实验操作。
4、统计幼儿操作结果。
小结:装电池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向,不能装反,都是负极对准弹簧。
四、了解电池的用途。
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用到电池?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的电池,下次我们再一起玩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活动准备:
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
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幼儿分组介绍
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幼儿交流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
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
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活动反思: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天气,而孩子们了解的就是晴、雨、雪的天气,我们可以借助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天气的种类,了解每种天气的基本特征,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示不同的天气。下面我将从活动设计、组织与孩子的发展角度来反思本次活动。
1、再次看活动设计。本活动的选材很有趣,也很有价值。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常见的几种天气预报的标记,他们开始对天气更加关注了。另外用动作表示天气与背脊上的天气预报环节,都是用动作表演天气预报,组织下来觉得这两个环节可以并在一起。我觉得可以直接让孩子创编天气动作,表演完后,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游戏,一个幼儿说天气,其他幼儿做动作,而最后的环节没必要在活动中,显得太多,可以日常活动中玩。
2、看活动的'组织。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很感性其,个别孩子对天气预报的标记都认识。另外,在创编天气动作的时候,晴天、大风、雨天的天气,孩子们的动作几乎一致,让我很惊奇,只有下雪天的动作创编比较多。于是在游戏时为了尊重孩子的意见,雪天时我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效果不错。
3、看孩子的发展。通过本活动我看到许多孩子都积极参加活动,创编动作时,也充分发挥了想象,满足孩子的表现欲,特别是当孩子创编出一个动作,老师肯定的语言给了他们自信,活动中一些胆小的孩子也能跟着大家表演起来,最后一个环节,同伴之间的合作增进了友谊。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3、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爱鸟、保护鸟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如啄木鸟、喜鹊与树林,珍珠鸟、画眉与游人,鸽子与信件,鹌鹑与蛋。
3、麻雀、喜鹊、大雁、鸵鸟、孔雀、蜂鸟、鹦鹉的图片。
4、制作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录音机、小鸟叫的磁带。
活动建议
一、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二、观察鸟类图片,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如: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得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请幼儿说一说: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
4、出示鸵鸟、蜂鸟等图片,让幼儿认识鸟的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鸟、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鹫、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鹕、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三、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名称: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系列活动——《小树成长日记》 活动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孩子成长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延续性,孩子们会分别进入宝宝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学习阶段。我认为从中班开始老师就可以尝试着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地种植、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等延续性的学习活动了。我现在所带的这个班是我从小班一直带上来的,所以我对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相对比较了解,所以在上学期,也就是孩子们进入中班下学期的时候,我们班级的三位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围绕 3月12号植树节组织了一系列地科学种植活动,在激发孩子们爱林、造林情感的同时,通过各种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等教育手段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森林功能的认识,学会相关的森林保护以及记录知识。上学期种植活动后。孩子们一直都很关注小树宝宝的生长情况;用绘画的形式也做过一些相关的观察记录活动,情况良好。所以本学期在计划中我也制定了一些延续性地观察记录学习计划,想让孩子学会用数字和简单的文字符号进行记录,并能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分享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小树成长日记》。我们引导孩子领悟和感受一些种植与观察的经验,并在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一些不同要求的观察日记的记录,学会连续观察一件事情,学会观察,记录,比较和分享交流记录结果,探究事物和现象的简单规律,更便于孩子们对事物和现象比较科学的认识。 活动目的:
1、通过看一看、记一记、说一说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3月12日植树节的认识了解,明白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用阿拉伯数字和设计符号记录下小树生长的过程,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观察记录情况。
3、通过记录明白任何植物生命的成长和人类的成长一样,都是需要时间的;鼓励幼儿在以后的认养活动中大胆地设计出更多的记录小树成长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孩子们有过种植小树核对小树进行认养的经验,在园区内认识自己种植的小树并进行过相关观察记录。
2、课前整理好中班时期种植小树以及做过得小树记录表,制作成课件《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3、设计好小树成长日记表。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
幼儿有序地欣赏课件《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师生共同回忆中班时期孩子们种植以及曾经记录的片段,激发孩子们迫切就想知道自己种植小树现在成长的状况。进一步巩固幼儿对3月12日植树节的认识了解,明白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提问:
①视频中,我们是什么时候种植的小树?那我们为什么要种小树呀?进一步巩固幼儿
对3月12日植树节的认识,懂得爱林造林爱护大自然是每天都可以进行的环保活动。 ②谁还记得自己种植小树的标记是什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找到自己认养小树的标记。
2、 教师用对比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今天记录的方法-----阿拉伯数字记录法和简单文字符
号记录法。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我为小树所做的事情是需要自己设计符号表示的,我的身高是老师帮助孩子测量的。
二、有序的组织幼儿到园区植物园找到自己种植的小树进行观察测量。
三、组织幼儿回教室进行记录。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其他的记录方法,被选中的设计做为下阶
段成长日记的表格。 四、孩子们相互分享交流。
懂得植物的生命成长过程和人的生命一样,需要时间,需要关注,所以我们要更加学会一些保护小树的方法。 五、延续活动:
1、记录表是记录的孩子们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发现更多的记录方法,能大胆有效促进孩子们科学发现的积极性!
2、继续引导幼儿照料自己的小树,增强孩子们对周围生命的责任感,继续定期做好更加详细地跟踪观察记录。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懂得要节约用水。
2. 通过讨论面对的具体问题,发展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在户外进行玩沙、玩泥的活动,或是在室内进行颜色游戏。
2. 将活动室的.水闸关闭。
活动过程
1. 要洗手,却没有水怎么办?在幼儿等待、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让幼儿体会没有水给我们带来的不便,进而引发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与讨论。
2. 洗手后, 与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
3. 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用途,老师总结:水对我们日常生活很重要,没有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引导幼儿懂得要珍惜用水。
4. 老师利用假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
如果吃午点前没有水洗手怎么办?
如果没有水洗衣服怎么办?
如果没有水浇花怎么办?
5.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
活动评价
1. 能说出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2. 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建议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讨论节约用水的问题上,一定要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要具体。如:洗手不玩水、关紧水龙头等。
与家庭合作,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能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巩固,在家园一致的努力下,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生活中事物大小变化的有趣现象。
2、引导幼儿在韵律活动中运用身体动作不表现大小的变化现象,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关注身边各种变化的现象,以及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天线宝宝玩偶四个,大小标记图;电视机,自制录像(玉米制成爆米花的过程)
2、皮球、气球(瘪、充足气各一个),玉米、爆米花,米、饭,干豆子、浸胖的豆子。
活动过程:
1、以天线宝宝来和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游戏,引出变化的现象。
①师:“叮叮要和我们玩什么呢?”出示瘪气球和皮球。
并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充气后的气球和皮球,边演唱歌曲边引出。
让幼儿说猜猜是怎么变大的?并示范吹气球。让幼儿了解球充气会膨胀变大。
②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球由小到大的变化,并配以歌曲。
2、“迪西”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游戏?
①出示玉米,看这是什么?它能变成什么呀?让幼儿来猜猜看。
“看看,迪西会把玉米变成什么?”边唱歌曲边出示爆米花。让幼儿猜猜玉米是怎么变成爆米花的。再看录像。了解玉米加热后会膨胀变大,成爆米花。
②跟着演唱歌曲,并说说还有什么也会加热后变大?(如:米可以做成饭)米粒也变大了。
3、“啦啦“给我们带来了它的`发现。豆子放了水中浸泡会怎样? 让孩子们说说,干豆子放入水中浸泡会变大的,还会发芽成为小豆芽。 同上以歌曲形式让幼儿来演示。
4、“小波”他和我们做游戏了。
①出示大、小标记让幼儿说说上面是什么。如: → ,是让幼儿用动作表示由小变大。想想什么东西会由小变大的,并唱唱。
反之 → ,是由大变小。如气球皮球漏气了会由大变小。
②幼儿游戏,边唱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5、结束,天线宝宝要回宝宝乐园了,我们和他们再见吧。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自己周围去找找,还有什么是由小变大的,等下次“天线宝宝”来我们班做游戏时,我们告诉他们。
活动反思:
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课题:夏天的雷雨 课时:一节课
班级:中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
设计思路:
夏天到了,雷雨天气很常见,遭雷电伤害的事情也常有发生,且让幼儿从小就认识雷电、学会如何防雷电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由于雷电的理论性较强,而幼儿的理性思考水平较低,便选择以故事导入,并将这个故事作为该科学活动的背景,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围绕雷电是什么、怎么形成、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并以幼儿喜欢的形象小红帽、小猴子、等来引出这些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交流,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更愿意参加活动。幼儿在学习了如何防雷电伤害之后,观看动画,进行情景模拟小游戏,来强化活动的第4环节,让孩子快乐的掌握知识。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到打雷是夏季的自然现象,并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及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能力及遇到雷雨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音频《打雷了、闪电了》、视频《雷电形成》
2、课件
3、卡片(小红帽、小兔子、小猴子、大树、电线杆、铁架、巨石) 经验准备:
1、在生活中幼儿遇到过雷雨天气,见到过雷电。
三、重难点
重点:雷电的伤害及其防护
解决办法:幼儿讨论、图片展示、情景模拟
难点: 雷电的形成。
解决:观看视频、故事说明法
四、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放映第一张ppt)【今天小红帽想要邀请小兔子、小猴子去外婆家做客。刚走出家门,突然传来了雷雨闪电的声音(音频《打雷了、闪电了》),红帽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害怕,就急忙的跑回家躲了起来(放映第二张ppt)。小朋友们能帮帮小红帽、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吗?(下雨了、打雷了、闪电了)】
2、幼儿交流: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什么时候出现?
【小红帽他们很疑惑:什么是打雷呢?闪电是什么样呢?他们什么时候出现呢,是现在这个季节吗?(小朋友发言) 并请小朋友模仿雷的声音】
教师小结:【听了小朋友的话,小红帽点了点头,很高兴得对
它的朋友们说:我们刚刚听见的轰隆轰隆声就是雷声,天上那条白色的、带有很刺眼光芒的线就是闪电,雷声和闪电在夏天很常见。所以我们大家都不要害怕了。】
3、让幼儿想一想、并交流自己的经验:雷电是怎样产生。
【①小猴子问道:雷电是怎么产生的?他这一问题难倒了小红帽他们。小朋友们能告诉他们答案吗?(小朋友发言)②小红帽听了小朋友们的回答后还是不明白,于是他们决定呼叫米老鼠博士,“嘟嘟嘟”,电话通了,小红帽问到:米博士,雷电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来看看米老鼠博士的回答(观看视频《雷电形成》)。】
教师小结:【(放映第三张ppt)天气变热了,小水滴觉得大地妈妈很热,所以他就到天空阿姨那里乘凉。 越来越多的'小水滴都到了天空阿姨家,天空阿姨家已经住不下了,所以一些小水滴不小心就被挤了出去,从天空阿姨家掉了下去。 就在小水滴回大地妈妈家时,他们撞上了来天空阿姨家的小水滴,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和很强的光。” (故事)】
4、雷电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图片展示的行为。
【一个小时候后,雨停了,小红帽和他的朋友又出发了,并顺利的到达了外婆家(过渡)。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遇到过雷电吗?(有)当你们遇到雷电时,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遇到雷电时是怎么做的呢?(看课件)他的做法对吗?错误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么做?
图一:安装避雷针。(向幼儿简单介绍避雷针及富兰克林,鼓励幼儿向他学习)
图二:闪电了,小明在玩电脑。
图三:打雷闪电了,小明在室外打手机。
图四:下雨闪电了,小明在大树下躲雨。
图五:打雷闪电了,小明在家打电话。
教师小结:如何防雷电。(课件展示)
室内:
地势低洼的地方蹲下、远离树木输电线、不要使用移动电话、 不要将在空旷的场地上扛铁质工具
尽快离开水面。
室内:
关好门窗、远离金属器具、拔下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5、游戏:情景模拟
游戏规则:三名幼儿扮演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四名幼儿扮演道路上的大树、电线杆、铁架、大石头。教师旁白给出情景,当听到雷声后幼儿选择躲避的地方。
活动前:选择三名幼儿戴上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的头饰,再选择四名幼儿戴上大树、电线杆、铁架、巨石的头饰。
活动中:教师旁白:小红帽邀请小兔子、小猴子去外婆家做客。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了雷雨闪电的声音(音频《打雷了、闪电了》)。小红帽他们该怎么做?扮演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的三名幼儿听到雷声选择躲避处。
活动后:教师就幼儿的选择做出简单评价。(可再重复活动一次后再评价)
6、活动结束
【让小朋友在下一次打雷闪电时和父母认真观察观察。教师宣布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大家分享水果,体验分享到快乐。
2、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3、能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法,感知水果的多种多样。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常见的水果,参观水果超市,找一找各种水果。
2、物质准备:
1)多种多样的水果PPT,盘子,一次性手套
(2)准备一个“水果魔箱”,里面放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3)收集各种各样的水果。
(4)盘子,一次性手套,水果刀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入水果王国。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水果王国的国王,水果王国里有许多水果宝宝,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呀!瞧,它们都躲起来了,它们在和我们玩游戏呢。
二、幼儿认识水果,了解其典型特征
1.看图猜水果宝宝
师:今天水果宝宝还要和小朋友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他们只露出了一点点的小脸蛋,请你们猜猜它们都是谁?
2.猜中以后出示水果实物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感知水果的特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看看藏起来的水果宝宝在不在里面好吗,我们一起呼喊它“XX,XX”快出来。
幼儿:XX,XX快出来
水果从宝箱里滚出来,师:哇,XX宝宝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XX宝宝吧。
(1)看水果,知道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师:XX宝宝叫什么名字?
XX宝宝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XX宝宝长的什么样?
(2)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表皮特征。
师: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水果宝宝的表皮怎么样?水果宝宝的下面有什么?
(3)切开水果,了解水果的内部特征。
师:把水果宝宝切开,看看水果宝宝里面有什么?
(4)尝水果,了解水果的味道。
师:请小朋友互相尝一尝,水果宝宝的果肉是什么味道?
小结:我们在水果王国里认识了苹果宝宝、梨宝宝、桔子宝宝、香蕉宝宝。苹果宝宝长得圆圆的,有的红,有的青,表皮很光滑,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梨宝宝上边小下边大,表皮上有小黑点,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桔子宝宝是扁圆形的,表皮粗糙,果肉是一瓣一瓣的里面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有营养;香蕉宝宝长得象弯弯的月亮,果皮是黄色的,果肉又香又甜。
三、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快来看,这里还有许多漂亮的水果宝宝的照片呢!都有些什么水果呢?(苹果、梨、桔子、香蕉、草莓、西瓜、樱桃、葡萄、芒果、桃、荔枝、……)
小结: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的、椭圆的、长的、扁的;有各种颜色,红的、黄的'、橘红的、紫的、绿的;还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又甜又酸的、又甜又苦的。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体更健康,所以我们要每天吃水果。
四,欣赏水果拼盘
师:各种各样的水果宝宝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美丽的水果拼盘,让我们看看水果拼盘里都有哪些水果宝宝吧。
请幼儿说说水果拼盘由哪些水果拼成
五、制作水果拼盘。
师: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切好了的水果,我们也把水果们变成美丽的拼盘吧,现在请宝贝们带上手套,制作水果拼盘吧
六、分享水果拼盘
师:宝贝们的水果拼盘做的真漂亮,现在就请宝宝们邀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水果拼盘吧,吃之前请你们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你的拼盘是用什么水果组合成的。
七、活动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设计背景: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幼儿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幼儿了解、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代表不同的意义",那么钟面上的数字就是表示时间早晚的;《指南》中还指出"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那么时钟上的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就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活动目标:
1.认识整点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引导幼儿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3.知道时间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懂得爱惜时间。
活动准备:
时钟若干、课件;兔子、乌龟、花小图片若干;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名称和用途。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时间不忘记(时钟)。
2、(课件一)师:对,你们真棒,是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数字)数字是多少到多少?他们是怎样排列的?(从右向左顺着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数字几?最下面的是数字几?12和6是不是相对应?右面的数字是几?和3对应的是数字几?这个短的针叫什么?(时针)这个长的针叫什么?(分针)
二、认识整点钟。(课件二)
1、师:今天小兔和乌龟要来一场赛跑比赛,想看吗?
师:看,小兔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它们在终点站好,终点在数字几上?(12)比赛开始:
(课件)小兔从终点12开始,从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2跑到1上),乌龟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树的距离)。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从哪儿跑到哪儿?(从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树的距离。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乌龟又从哪儿跑到哪儿(从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么发现吗?(每次小兔跑一圈,乌龟都跑一格)。对,当小兔跑一圈时,乌龟都跑一格,这就是一小时,也就是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这就是1小时。
三、学习记录时间。(课件三)怎样将小兔和乌龟赛跑的时间进行记录?我们再来看一遍。(记录时间)整点钟是怎样记录的?小结:整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四、玩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时钟的认识。
师:今天小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种,我们来和这些钟做游戏,好吗?现在你的钟是几点?(11点),好,我想走到12点钟,怎么走?将分针从右向左顺着走一圈,时针怎么样?(时针走到12上了),你有什么发现?(时针和分针都在12上),对,时针和分针重合了,都在12上,这是几点?好,再走,我想走到1点钟,怎么走?(是不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了一小时);好,现在我想走到3点钟,怎么走?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要走两圈,时针才能走到3上);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走到几点?我们大家一起走走看。
五、幼儿游戏,介绍游戏玩法,体验对整点钟的认识。
师介绍游戏玩法:刚才是小兔和乌龟玩赛跑游戏,它们想邀请我们也来玩一玩。看这是为我们准备的钟面,我们先要将数字摆好,一起说说怎样摆?篓子里有兔子和乌龟的图片,贴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员,由裁判员发出指令(说几点钟),兔子和乌龟要一起走。(先请一组小朋友来玩一下)(幼儿游戏)
六、了解时钟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整点钟,知道钟面上有1到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我们学习和认识了时钟,那时钟有什么用呢?
(课件四:图)这是明明一日生活图,看看明明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幼儿自由表述)你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呢?
小结:时间很重要,他会提醒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能做到吗?
活动反思: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时钟的认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本节活动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幼儿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分针走几圈时针就走几格就是几小时。同样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会时间的记录方法,幼儿学得很轻松,也很感兴趣。只是在游戏环节中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我尝试让幼儿自己摆钟面上的数字和分针、时针,然后再游戏,所以游戏的时间比较长,这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安排活动的时间?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科学的活动教案05-31
科学活动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