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美术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在一次区域游戏中,我发现很多孩子聚集在图书区在讨论着什么:长颈鹿长什么样子?在哪里见过长颈鹿呢?它生活在什么地方?住在什么房子里……看来孩子们对长颈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颈鹿虽然很高大,但是很温顺,他的长脖子也很与众不同。从故事中,孩子们还了解到长颈鹿是一个有爱心、会帮助别人的动物。它的长长的脖子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绘画创造空间。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运用圆与各种线条进行简单的组合,来表现动物的造型,并能初步表现画面不同的背景。所以,根据我班孩子的特点,开展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大、小圆画出长颈鹿的典型特征。
2、尝试以颈部方位变化丰富长颈鹿的动态,想象画出长颈鹿的各种乐于助人的情景。
三、活动准备:
长颈鹿范画、背景图2幅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纸的中央画一个大的椭圆,在纸的一个角画一个小的椭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
师:在草地中央住着一个蛋,在草地角落住着一个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接一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小蛋说:“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也接了一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大蛋说:“大蛋,你好”
师: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
(幼儿猜测)
(二)讨论演示
1、教师示范画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师:“长颈鹿还缺少什么?”(添长颈鹿的眼睛、角等等)
师:“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吗?”
师:“长颈鹿腿是粗的还是细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添画)
2、讨论长颈鹿动态画法
(1)师:长颈鹿还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动物,他会用它的长脖子帮助谁呢?”
(2)教师利用故事的形式,摆出长颈鹿脖子的不同姿态。引导幼儿画各种不同动态的脖子,并出示相应的背景图片。
师:一天,小动物和长颈鹿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可是,草地前有一条小溪,小动物跳不过去,长颈鹿一声不想,立刻把自己的脖子变成了什么?
(转动长颈鹿的脖子成水平变成“桥”)
师:小动物来到草地上,想找个滑梯玩,可是哪里有滑梯呢?长颈鹿一声不想,又变成滑梯,它是怎样变成滑梯的呢?
(把脖子伸向草地转动长颈鹿的脖子成倾斜变成“滑梯”。)
师:长颈鹿肚子饿了,长颈鹿看见树上结着许多大苹果,就把小动物一个个送到树上吃苹果,它是怎样把小动物送上树的?
(把脖子伸向苹果树,长颈鹿的脖子成变成“升降台”)
(三)幼儿创作
1、创作要求
师:长颈鹿为什么会做这么多的好事?(因为他有长脖子)
请那么把长颈鹿做的好事都画出来。
2、教师指导
每位幼儿画一件长颈鹿做的好事,可以结合故事内容,也可大胆想象。
提醒幼儿把长颈鹿的脖子画长,并画出不同的.姿势。
(四)评讲活动
1、请幼儿讲述图画的内容
师:你的长颈鹿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它是怎么做的?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五、活动反思:
一、利用情景,激发兴趣。
我在第一个环节中,设计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来介绍长颈鹿的基本特征,使原本枯燥的演示成了有趣的画谜,把幼儿带入了充满想象的情景之中,使技能成为情景的一个部分。在这个猜测的过程中,幼儿在思考中回忆、总结一些动物明显的特征。幼儿从有长脖子的动物中去找,一下子就发现了长颈鹿。然后得出经验:原来大蛋和小蛋的组合是长颈鹿,于是产生了参与画长颈鹿的愿望,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
我整个教学活动以情景为主线,因为这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许多有助成长的极为关键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经验,还包括情感经验、知觉经验、社会交往经验和美感经验,创设有情景的美术活动环境,有利于从幼儿的特点与需要和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出发,让幼儿主动学习积累各种经验。
二、师生互动,展开讨论。
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必须为幼儿创造主动想、大胆说、自由画的机会,其中师幼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在幼儿美术的创作中,凡是幼儿知道的或可能知道的,就应当尽可能地把幼儿推到台前,来让他们自己开讲。所以,在示范过程中,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例:提问“长颈鹿的头上还少了什么?”“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吗?”“腿是什么样的?”等有变化的问题去引起幼儿思索的兴趣,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参与讨论。
美术活动的讨论是在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我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围绕“好心的长颈鹿会帮助别人干什么?”这一话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通过有兴趣地谈论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问题。同时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美术活动中去,培养幼儿的助人为乐精神。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单色版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单色版画
二、重点:
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三、难点: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1、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白色卡纸剪完,贴到彩色之上,然后涂上色,印成许多份送给同学。
2、让学生讨论这种制作方法,这种先制版再印出图画的方法就叫版画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版画。
(六)展示点评。
(七)知识拓展。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老牛和小牛》、《奔跑的动物》、《泥塑大象》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以各种造型方式,由静到动地表现可爱的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猫咪,更是许多小朋友乐于表现的对象。学习表现猫的各种生活习性、可爱的姿态、警惕勇敢的神情等,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现猫的各种活灵活现的学生作品,有的大胆运用各种涂色方法,有的巧妙利用有色纸,有的表现白天或晚上的猫的神情……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表现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充分欣赏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上猫也一直是画家们乐意描绘的对象。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国画大师潘天寿、黄胄的猫作品,造型简练生动、专注神态毕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课后学生探究用国画方式表现猫埋下了伏笔。
2.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4.欣赏感悟。
(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四、相关资料
1.关于猫的趣味小知识。
猫有230根骨头,比人多24根。猫的听觉比人和狗灵敏。相对身体尺寸而言,猫有比任何哺乳动物都大的眼睛。猫正常的脉搏每分钟大约110至170次之间。猫正常的身体温度大约是39℃。猫的垂直跳跃高度能达到自己身体高度的5倍。猫的鼻纹是惟一的,没有任何两只猫的鼻纹是一样的。猫对女人的反应大于男人,原因是女人声音的频率比男人更高。家猫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大约是55至60公里。猫是最爱睡的哺乳动物,一天中大约有16个小时在睡觉。
2.猫捉老鼠、爱吃鱼的秘密。
猫是捉鼠能手早已家喻户晓,猫爱吃鱼也可谓众所周知。但猫为什么要捕捉老鼠、爱吃鱼,这个秘密就不能说人人皆知了。老鼠这种动物,体内含有一种能提高夜间视力、叫牛黄酸的物质,而一向善于在黑夜活动的猫却没有这种物质,如果猫的体内长期得不到牛黄酸的补充,那么,这只猫就会丧失夜间视觉的能力。猫为了补充“营养”,摄取牛黄酸,保留它夜间活动的习惯,就必须大量捕捉老鼠。科学家经过反复的实验分析,发现鱼肉中也含有大量的牛黄酸,这也是猫爱吃鱼的原因所在。
3.猫的感情。
猫的情绪变化很丰富,虽然猫不能笑,也不能哭,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也能体察到它的喜、怒、哀、乐。高兴时,耳朵扬起,胡须放松,瞳孔没有变化,尾尖抽动。发怒时,两耳直立,向后摆,耳尖向里弯,瞳孔缩小成一条缝,胡须向前竖起。要争斗时,瞳孔放大,两耳平伸,胡须向两边竖起,尾巴拍打地面,前肢伏地,随时准备跃起。要求主人爱抚时,两眼欲闭,尾巴晃动。注意观察猫的情绪变化,对养猫者很重要,以防与猫耍斗时被抓伤,特别是在训练时,能抓住有利时机进行训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美术切入的艺术课,溶音乐、表演、语言表达、绘画、剪贴为一体,以故事相联系,将孩子们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现,在愉快的学习中激发他们心中的真善美,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懂得环保知识。
教学目的:
一、 了解小土粒的作用,学会珍惜泥土,感受拟人化的小土粒的情感,学会用简单的表情表达情绪,传递情感。
二、 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主动学习。
三、 让学生通过绘画、剪贴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小土粒的不同心情,绘制出相应的表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保护美化家园的意识。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表情面具、电风扇、小纸片、范画(一片树林)、双面胶。
学具准备:图画纸、彩色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给大家介绍一位“陌生”的“老朋友”,说它是老朋友是因为我们天天都见到,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少注意到它。(出示一杯土)它是谁?
2.土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了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
3.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小土粒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音乐故事《小土粒的烦恼》,讲述过程中配合不同的故事情节戴上不同的表情面具,播放不同情感的音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土粒的感受。
故事梗概:在一片美丽的树林里,小土粒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自由快乐地生活,每天看着花草跳舞,听着昆虫歌唱。可是,自从伐木工人来了以后,小土粒失去了安静美好的生活,每天听着嘈杂的电锯声,看到树公公痛苦地倒下,动物朋友们都走了,美丽的树林变成了一片荒漠,小土粒再也没法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玩耍休息了,它们被狂风吹得到处流浪,成了没有家的孩子,它多烦恼啊!
2.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同学们思考能为小土粒做什么?(建个新家)
3.你希望小土粒把家安在哪里呢?(树林、田野、河边等)让
我们每个孩子都来当一棵小树,组成一片树林,把小土粒留下来。起立,表演树的姿态。
4.小游戏,给小土粒画表情:
① 出示一盘小纸片代替小土粒,让每个同学都接住它们。
② 播放风声:听,大风又来了。教师利用风扇将纸片吹向学生,
比一比谁先把小土粒接回家。
③ 小土粒到了新家可能有那些想法?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看表情面具,了解不同表情的画法。
④ 请你在小纸片上画出两种不同的表情。
⑤ 请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
⑥ 出示范画(一片树林),将有表情的小土粒贴在上面。
5.表演、绘制可爱的小动物:
① 小土粒在小树林安家后,小草更多了,小树长高了,变成了一片大树林(在范画上贴上大树),许多动物朋友都来了,你知道有哪些吗?
② 你能表演你喜欢的小动物吗?老师要通过你的表演猜出你扮的是什么。放音乐《小松树》,学生表演。
③ 小动物真可爱,你们想不想画一只动物,让它参加在树林里举办的动物狂欢节呢?
④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
⑤ 请学生将画好的动物剪下来,贴在范画上。
三、 课堂小结:
1. 简评学生作业,表扬学生的大胆创作。
2. 你用什么方法来保护小土粒,保护大地妈妈?
3.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小土粒,了解了小土粒,小土粒不再是陌生的朋友,而是熟悉的好朋友了,让我们一起爱护它、保护它、珍惜它,让小土粒有更多更好的家。
四、 教学思路拓展:
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社区的植树绿化活动,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妈妈,观看环保方面的电影、电视和绘画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激发学生做手工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湘版美术教案
2、尝试包扎糖果。
教学准备:
各种糖纸,不同包装的糖果,小片白纸
颜料笔,废纸团或小橡皮,固体胶(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察学具。(同桌相互检查,核对是否带齐东西)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讲老师小时侯发生的.故事:小时侯的最大的乐趣就是集多种花花绿绿的糖纸,洗干净以后,夹在书里,漂亮极了!还可以当书签呢1
2、展示作品范例:现在,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漂亮的糖纸了。揭示课题。
3、欣赏教材p3
4、学生尝试涂色——反馈——涂色应由浅到深。
5、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6、学生交流包扎方法:菱形、圆柱体、球形、椭圆、圆、锥形等十几种形态各异的糖果。
7、让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6人一组经营糖果铺,一组售货,余下6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以锻炼学生大但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8、小结:
就快到教师节了,小朋友们可以再制作一些精美的糖果,把它们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辛勤的老师们。这一举措,可以激起了孩子们再创作的欲望。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掌握对称折剪的方法。
2、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的感受,以及瓶子的`对称造型剪法。
三、教学难点:
剪对称瓶子时,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和外形美观。
四、教学准备:
教师:瓶子、剪刀、纸张
学生:剪刀、纸张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安定情绪,检查用具。
2、导入:让学生欣赏及讲述瓶子的外形和装饰的花纹特点。
3、表现:
(1)请学生在画纸(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上用线描的方法画出瓶子的外形。
(2)提出要注意瓶子的结构,注意瓶子的口、颈、肚、底、耳等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比例。
(3)还可以画出几种不同外形的瓶子吗?(注意要对称及不要太复杂。)
4、新授:
(1)教师示范,拿一张画纸,用对折的办法,剪出一个瓶子来。
(2)看课本范画,讨论瓶子的外形和花纹装饰的方法。
5、游戏:
今天我们班里准备举办一个"瓶子艺术展览",请大家都来当一名瓶子设计师,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特别的瓶子,看看谁的瓶子最受欢迎。
6、表现:
剪一个瓶子,然后画上装饰花纹。
7、展示与评价: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1-30
美术教案02-05
美术教案02-06
美术教案02-03
美术教案02-03
美术教案01-20
美术教案01-19
美术教案01-19
美术教案01-20
美术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