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桥教案

桥教案

时间:2024-07-02 05:34:5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雷锋从小乐于帮助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向雷锋学习。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

  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

  5、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

  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

  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

  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

  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

  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

  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

  6、认读带读字:

  léi hòu màn

  雷锋 时候 漫过

  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

  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检查生字新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口头回答)

  过()雨()去()又()

  时()两()云()有()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句。提问: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课文中“小时候”是什么意思?

  2、雷锋他们要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二句话。

  讨论:①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②“漫过”是什么意思?打开幻灯,看图理解“漫过”的意思。

桥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七彩桥

  教学目标

  1. 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 通过看图、读文了解彩虹有七种颜色。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彩虹有七种颜色,朗读课文。

  教学措施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

  1至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雨过天情,彩虹出现的录象带或课件。

  学生:彩色笔和图画纸。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己一边看图,一边读文。

  2. 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学习字词。

  3. 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二、引导读中体会

  1. 全班讨论: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2. 自己再读课文,对照图认一认七种颜色。

  3. 请小朋友把写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生字卡,贴在对应的'颜色下,再读一读词语。

  4. 请学生试读课文,大家评议。

  5. 齐读课文,理解“赤”、“绘”的意思。用“……和……”说一句话。

  6. 分小组比赛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

  7. 学了课文,你知道七彩桥是什么吗?

  8. 请根据自己读课文后体会,拿出纸笔画一幅画,然后在班上交流评比。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请小老师来教读生字,大家评议、纠正。

  2. 看卡片读生字,口头组词语。

  3. 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游戏:请甲生上台,背向黑板,教师任指一词,甲生便开始猜“是不是……”其余学生回答“不是……”甲生猜对了,其余学生拍手答“对对对,请回答!”

  4. 指导书写,适时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七彩桥

  彩虹的图片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收集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2)看图体会,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潜水桥?(引导学生从桥的'特点,从桥上可以看到什么来回答)

  (3)再读、感受潜水桥的神奇。

  2.学习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1)朗读课文五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

  (4)多媒体课件演示塑料桥使用的过程、方法。(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放)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

  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巩固识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二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找朋友(圆圈里的字和方框里的哪些是好朋友)

  2.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各种桥可以说是分门别类,风格各异,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桥?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板书课题:32.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兰兰过了什么样的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习情况。

  (2)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师:让我们先过潜水桥。

  1.请大家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座桥与我们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读,像兰兰那样过这座桥,体会过桥的感受。

  (二)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时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1.学生汇报后,引导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2)用玻璃砖制造(3)像一座长长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把潜水桥比作是长长的房子?(揣摩潜水桥长、高大、结实的特点)。

  潜水桥还像什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见解)

  2.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书中兰兰的过桥感受,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

  师:这座“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梁、程、波、架、特、砖、各、带、坐、座

  1.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兰、各、坐、座、带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和兰兰一同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塑料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过“潜水桥”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

  (2)说出过桥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这座桥的特点,师总结板报书:轻巧、充气、便于携带。

  (2)说出走在上面的感受。

  4.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三、学习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划、采、薄、巧、稳、急

  1.指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急”。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走过不同的桥,有障碍的,“S”形的等,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勇敢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小蚂蚁胸饰

  2、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凳子,“S”形的平衡木

  3、两筐皮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

  T:我是勇敢的小蚂蚁,我们是勤劳的小蚂蚁,那我们来做做运动吧!

  (师幼一起听音乐做热身操)

  二、基本部分

  1、搭桥

  T:小蚂蚁们看,前面有一条小河,那我们怎么过去呢?

  T:好,今天我们就用小凳子来搭两座桥,请第一排的小蚂蚁来搬这边的椅子,请第二排的`小蚂蚁来搬那边的椅子,记住小椅子要一个接一个得排起来,好,我们开始搭桥吧!(两组小朋友自己搭桥)

  2、试过桥

  T:小蚂蚁真能干,两座小桥搭好了,小蚂蚁想不想来试一试,走一走呀?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走得稳?(幼儿集体试过桥,走一遍)

  T:小蚂蚁都试着走过了桥,那你是怎么走的稳的?(请个别幼儿来试试自己是怎么走的)引导幼儿两手张开,平举,保持身体平衡

  T:那怎么走得神气点呢?张老师来走走好不好

  (教师示范:要求脚要踩稳,手要张开平举,保持身体平衡,眼睛看脚下,挺胸)

  T:那我们在来试试,要走得又稳有神气!(幼儿集体过桥)

  3、过油障碍的桥

  T:看,我们的桥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桥你能过去吗?(请个别幼儿来走一走)

  T:她是怎么过的?是跨过去的,我们来学一学跨的动作

  T:小蚂蚁想不想过这样的桥,那我们开始吧!

  (幼儿集体过有障碍的桥)

  4、过“S”形的桥

  T:看,又有两座桥了,你们会过吗?

  (幼儿过“S”形的桥,要求要走得稳)

  三、游戏:小蚂蚁搬粮食

  T:小蚂蚁过桥的本领学会了,现在啊,就要到河对岸去搬粮食了,要走过椅子小桥,从筐里拿一个球,再从“S“桥上走回来,回来后就做在球上休息,挺清楚了吗?

  幼儿开始游戏,教师在旁保护并提醒幼儿要走得稳。

  四、结束部分:放松运动

  幼儿与教师一起做在球上坐放松活动。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审美技巧,启发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明白说明的多样性,应尝试不同的说明语言说明结构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二导入新课学习

  投影显示以下语句

  1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

  2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俗语

  3桥,多么美!------吴冠中

  桥,简单实用,无处不在。桥,姿态万千,各具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们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桥之美》

  三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相关图片,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些桥美在何处?

  四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指定学生读一读自己所画的相关语句,师生一起修正,并投影显示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我之爱桥,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学生讨论作者评判桥是否美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如下

  桥-------环境对比烘托变化和谐

  2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主要集中在那些段落?按课文顺序一一标出。

  教师投影显示相关内容及图片。

  芦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湖面上的长桥西南山区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里的桥崇山峻岭间的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线上的直线桥

  五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选择两个例子,运用作者的观点,讨论分析这些桥究竟美在何处?要求学生结合文章中作者的阐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做评价。并总结板书。

  六能力迁移,拓展延伸

  1再次展示与桥相关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座桥,运用作者的审美观点重新评价它们,并模仿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备交流。

  2请学生观看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说说它们是否具有独到的美。

  七布置作业

  1 以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写一则语文练笔。

  2预习思考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桥 ----------- 环境{对比烘托点==面 线-----面柔与刚急流与宁静等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语文练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正确对待自己的外在形象。

  二对比阅读本文与《中国石拱桥》的异同。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同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异语言风格不同,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中》文语言平实,准确简洁。

  结合练习二,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堂练习------发放讲义,学生当堂完成。

  三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桥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

桥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设计特色]

  融合课内外信息,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

  [教学流程]

  一、 交流歇后语,导入新课。

  歇后语导入: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说说歇后语吧。(略)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卢沟桥的狮子很多)(板书:多)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石桥,曾被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能读懂马可·波罗这句话的意思吗?

  二、 品读课文、启发想象。

  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怎么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说说读课文后的感受。

  (一)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有意思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2. 略读“大小不一”的段落。

  (1) 卢沟桥的'狮子怎么大小不一?请你用朗读告诉大家。

  (2) 自由读描写狮子“形状不一”的句子。

  3. 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教师指导朗读。

  (1) 狮子会怎么长吼?它吼起来多么威武、神气。读得再有力一些。

  (2) 这是一只文静的狮子。找个文静的女孩来读。

  (3) 偎依在妈妈怀里时是什么感觉?让你的朗读唤起我们大家的美好回忆。多幸福的小狮子。轻一点,你会吵醒它的。

  (4) 你有过调皮的时候吗?妈妈怎么对付你?

  (5) 读着读着,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狮子是有人性的,让我们连起来读这段话。

  4. 小结。在和平的岁月里,狮子们尽情地嬉戏,玩耍,正享受着天伦之乐呢。

  (二)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 欣赏画面。配画外音:可爱的狮子,美丽的石桥,在柔和的月色里如诗如画,想去欣赏一下吗?

  2. 在这么美丽祥和气氛中,还有些狮子会在干什么呢?你能帮作者再想下去吗?

  填空:有的狮子( ),好像( )。

  3. 这些千姿百态的狮子,为这座古老的石桥增添了无穷无尽的生趣,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三、 了解历史,渲染气氛。

  (一) 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 读课文最后一段。

  2. 跟朋友交流自己查找的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

  3. 通过互相交流信息,请说说最令你气愤的是什么?你最感到欣慰的又是什么?

  4. 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录像资料。看录像。(战士们士气高涨、同仇敌忾。)

  5. 理解“挑衅”。你理解什么叫挑衅了吗?日寇就是这样故意找借口挑起了战争。

  (二) 联系情境,改写课文。

  1. 看录像:枪林弹雨中的狮子。(你觉得这时这些狮子还有快乐吗?还有幸福吗?失去了快乐和幸福的狮子,它们都在干什么?)

  2. 让我们联系当时的情境来改写或补写课文好吗?拿出作业纸,任选一句写。

  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朝着远方长吼,好像( )。

  有的低着头,好像( )。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

  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 )。

  有的( ),好像( )。

  3. 交流:学生怀着悲愤的心情连起来读自己改写的课文。

  4. 小结: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无理挑衅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亲耳听到了这震惊全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它们是最好的见证人啊。

  四、 总结全文,升华延伸。

  1. 学完课文,你对马可·波罗的这句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有什么新的体会?

  小结: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更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深情地赞美它——“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把最好的感受读出来,把独一无二的感受读出来。)

  2. 学完了课文,老师写下了这么几句话,和大家交流我的感受,愿意读一读吗?

  卢沟桥,是一页永远展开的历史,

  一页凝固的历史,

  一页光荣的历史,

  一页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历史。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画自己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学生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思考: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

  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

  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iii.

  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

  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集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6-01

《桥》教案07-10

《桥》的教案02-24

桥的教案03-10

《桥》优秀教案03-14

有关桥的教案03-13

《象鼻桥》教案03-29

桥教案模板03-26

奇怪的桥教案01-11

大班桥的教案01-20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雷锋从小乐于帮助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向雷锋学习。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

  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

  5、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

  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

  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

  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

  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

  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

  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

  6、认读带读字:

  léi hòu màn

  雷锋 时候 漫过

  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

  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检查生字新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口头回答)

  过()雨()去()又()

  时()两()云()有()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句。提问: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课文中“小时候”是什么意思?

  2、雷锋他们要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二句话。

  讨论:①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②“漫过”是什么意思?打开幻灯,看图理解“漫过”的意思。

桥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七彩桥

  教学目标

  1. 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 通过看图、读文了解彩虹有七种颜色。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彩虹有七种颜色,朗读课文。

  教学措施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

  1至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雨过天情,彩虹出现的录象带或课件。

  学生:彩色笔和图画纸。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自己一边看图,一边读文。

  2. 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学习字词。

  3. 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二、引导读中体会

  1. 全班讨论: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2. 自己再读课文,对照图认一认七种颜色。

  3. 请小朋友把写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生字卡,贴在对应的'颜色下,再读一读词语。

  4. 请学生试读课文,大家评议。

  5. 齐读课文,理解“赤”、“绘”的意思。用“……和……”说一句话。

  6. 分小组比赛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

  7. 学了课文,你知道七彩桥是什么吗?

  8. 请根据自己读课文后体会,拿出纸笔画一幅画,然后在班上交流评比。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请小老师来教读生字,大家评议、纠正。

  2. 看卡片读生字,口头组词语。

  3. 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游戏:请甲生上台,背向黑板,教师任指一词,甲生便开始猜“是不是……”其余学生回答“不是……”甲生猜对了,其余学生拍手答“对对对,请回答!”

  4. 指导书写,适时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七彩桥

  彩虹的图片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收集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2)看图体会,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潜水桥?(引导学生从桥的'特点,从桥上可以看到什么来回答)

  (3)再读、感受潜水桥的神奇。

  2.学习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1)朗读课文五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

  (4)多媒体课件演示塑料桥使用的过程、方法。(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放)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

  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巩固识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二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找朋友(圆圈里的字和方框里的哪些是好朋友)

  2.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各种桥可以说是分门别类,风格各异,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桥?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板书课题:32.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兰兰过了什么样的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习情况。

  (2)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师:让我们先过潜水桥。

  1.请大家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座桥与我们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读,像兰兰那样过这座桥,体会过桥的感受。

  (二)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时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1.学生汇报后,引导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2)用玻璃砖制造(3)像一座长长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把潜水桥比作是长长的房子?(揣摩潜水桥长、高大、结实的特点)。

  潜水桥还像什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见解)

  2.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书中兰兰的过桥感受,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

  师:这座“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梁、程、波、架、特、砖、各、带、坐、座

  1.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兰、各、坐、座、带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和兰兰一同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塑料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过“潜水桥”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

  (2)说出过桥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这座桥的特点,师总结板报书:轻巧、充气、便于携带。

  (2)说出走在上面的感受。

  4.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三、学习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划、采、薄、巧、稳、急

  1.指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急”。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走过不同的桥,有障碍的,“S”形的等,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勇敢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小蚂蚁胸饰

  2、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凳子,“S”形的平衡木

  3、两筐皮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

  T:我是勇敢的小蚂蚁,我们是勤劳的小蚂蚁,那我们来做做运动吧!

  (师幼一起听音乐做热身操)

  二、基本部分

  1、搭桥

  T:小蚂蚁们看,前面有一条小河,那我们怎么过去呢?

  T:好,今天我们就用小凳子来搭两座桥,请第一排的小蚂蚁来搬这边的椅子,请第二排的`小蚂蚁来搬那边的椅子,记住小椅子要一个接一个得排起来,好,我们开始搭桥吧!(两组小朋友自己搭桥)

  2、试过桥

  T:小蚂蚁真能干,两座小桥搭好了,小蚂蚁想不想来试一试,走一走呀?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走得稳?(幼儿集体试过桥,走一遍)

  T:小蚂蚁都试着走过了桥,那你是怎么走的稳的?(请个别幼儿来试试自己是怎么走的)引导幼儿两手张开,平举,保持身体平衡

  T:那怎么走得神气点呢?张老师来走走好不好

  (教师示范:要求脚要踩稳,手要张开平举,保持身体平衡,眼睛看脚下,挺胸)

  T:那我们在来试试,要走得又稳有神气!(幼儿集体过桥)

  3、过油障碍的桥

  T:看,我们的桥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桥你能过去吗?(请个别幼儿来走一走)

  T:她是怎么过的?是跨过去的,我们来学一学跨的动作

  T:小蚂蚁想不想过这样的桥,那我们开始吧!

  (幼儿集体过有障碍的桥)

  4、过“S”形的桥

  T:看,又有两座桥了,你们会过吗?

  (幼儿过“S”形的桥,要求要走得稳)

  三、游戏:小蚂蚁搬粮食

  T:小蚂蚁过桥的本领学会了,现在啊,就要到河对岸去搬粮食了,要走过椅子小桥,从筐里拿一个球,再从“S“桥上走回来,回来后就做在球上休息,挺清楚了吗?

  幼儿开始游戏,教师在旁保护并提醒幼儿要走得稳。

  四、结束部分:放松运动

  幼儿与教师一起做在球上坐放松活动。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审美技巧,启发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明白说明的多样性,应尝试不同的说明语言说明结构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二导入新课学习

  投影显示以下语句

  1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

  2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俗语

  3桥,多么美!------吴冠中

  桥,简单实用,无处不在。桥,姿态万千,各具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们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桥之美》

  三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相关图片,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些桥美在何处?

  四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指定学生读一读自己所画的相关语句,师生一起修正,并投影显示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我之爱桥,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学生讨论作者评判桥是否美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如下

  桥-------环境对比烘托变化和谐

  2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主要集中在那些段落?按课文顺序一一标出。

  教师投影显示相关内容及图片。

  芦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湖面上的长桥西南山区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里的桥崇山峻岭间的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线上的直线桥

  五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选择两个例子,运用作者的观点,讨论分析这些桥究竟美在何处?要求学生结合文章中作者的阐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做评价。并总结板书。

  六能力迁移,拓展延伸

  1再次展示与桥相关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座桥,运用作者的审美观点重新评价它们,并模仿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备交流。

  2请学生观看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说说它们是否具有独到的美。

  七布置作业

  1 以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写一则语文练笔。

  2预习思考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桥 ----------- 环境{对比烘托点==面 线-----面柔与刚急流与宁静等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语文练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正确对待自己的外在形象。

  二对比阅读本文与《中国石拱桥》的异同。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同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异语言风格不同,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中》文语言平实,准确简洁。

  结合练习二,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堂练习------发放讲义,学生当堂完成。

  三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桥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

桥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设计特色]

  融合课内外信息,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

  [教学流程]

  一、 交流歇后语,导入新课。

  歇后语导入: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说说歇后语吧。(略)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卢沟桥的狮子很多)(板书:多)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石桥,曾被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能读懂马可·波罗这句话的意思吗?

  二、 品读课文、启发想象。

  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怎么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说说读课文后的感受。

  (一)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有意思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2. 略读“大小不一”的段落。

  (1) 卢沟桥的'狮子怎么大小不一?请你用朗读告诉大家。

  (2) 自由读描写狮子“形状不一”的句子。

  3. 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教师指导朗读。

  (1) 狮子会怎么长吼?它吼起来多么威武、神气。读得再有力一些。

  (2) 这是一只文静的狮子。找个文静的女孩来读。

  (3) 偎依在妈妈怀里时是什么感觉?让你的朗读唤起我们大家的美好回忆。多幸福的小狮子。轻一点,你会吵醒它的。

  (4) 你有过调皮的时候吗?妈妈怎么对付你?

  (5) 读着读着,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狮子是有人性的,让我们连起来读这段话。

  4. 小结。在和平的岁月里,狮子们尽情地嬉戏,玩耍,正享受着天伦之乐呢。

  (二)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 欣赏画面。配画外音:可爱的狮子,美丽的石桥,在柔和的月色里如诗如画,想去欣赏一下吗?

  2. 在这么美丽祥和气氛中,还有些狮子会在干什么呢?你能帮作者再想下去吗?

  填空:有的狮子( ),好像( )。

  3. 这些千姿百态的狮子,为这座古老的石桥增添了无穷无尽的生趣,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三、 了解历史,渲染气氛。

  (一) 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 读课文最后一段。

  2. 跟朋友交流自己查找的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

  3. 通过互相交流信息,请说说最令你气愤的是什么?你最感到欣慰的又是什么?

  4. 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录像资料。看录像。(战士们士气高涨、同仇敌忾。)

  5. 理解“挑衅”。你理解什么叫挑衅了吗?日寇就是这样故意找借口挑起了战争。

  (二) 联系情境,改写课文。

  1. 看录像:枪林弹雨中的狮子。(你觉得这时这些狮子还有快乐吗?还有幸福吗?失去了快乐和幸福的狮子,它们都在干什么?)

  2. 让我们联系当时的情境来改写或补写课文好吗?拿出作业纸,任选一句写。

  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朝着远方长吼,好像( )。

  有的低着头,好像( )。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

  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 )。

  有的( ),好像( )。

  3. 交流:学生怀着悲愤的心情连起来读自己改写的课文。

  4. 小结: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无理挑衅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亲耳听到了这震惊全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它们是最好的见证人啊。

  四、 总结全文,升华延伸。

  1. 学完课文,你对马可·波罗的这句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有什么新的体会?

  小结: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更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深情地赞美它——“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把最好的感受读出来,把独一无二的感受读出来。)

  2. 学完了课文,老师写下了这么几句话,和大家交流我的感受,愿意读一读吗?

  卢沟桥,是一页永远展开的历史,

  一页凝固的历史,

  一页光荣的历史,

  一页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历史。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画自己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学生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思考: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

  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

  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iii.

  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

  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