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啦、梅、用”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生字,认识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在雪的世界里感知生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第四句话(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卡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可爱的动物》(学生可随着音乐声,自由做动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大声地把这篇课文读一遍,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朗读反馈(开列小火车,一人一句)
4、再读课文(现在请再读一遍,会读的读完后请站起来)
5、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
(四)巩固小结,拓展延伸
1 、除了课文中的四种小动物,还会有谁也会来雪地里画画呢?
2 、你能学学课文,也来编一首儿歌吗?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好词好句。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想看其他学科的教案可以留言哦~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共有十行诗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残障儿童学习。儿歌内容描写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儿歌先讲一群小画家来到了雪地里;然后讲这群小画家画的什么画,并称赞小画家的本领大;最后写青蛙在冬天冬眠,没有来到雪地上画画。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8名学生,男生5名,女生3名;其中对于特教三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识字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本课内容非常符合残障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儿歌,轻中度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并能流利的朗读儿歌。
2、通过学习观察四种小动物的脚印,培养学生分辨相似图形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发残障学生的兴趣。
2、用连线、贴图等形式来发展智障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智障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马、小狗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能将不同的脚印图片贴到对应的小动物身后。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种小动物图片、小脚印图片。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在上课之前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播放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画上画的是什么?下雪的时候我们都会玩哪些游戏呢?
生: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学习句子“下雪啦”,注意语气,“啦”轻声,并要读出高兴和喜悦的语气。)
2、师:谁知道在什么季节才会下雪呢?
(二)学习新知
1、师: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雪地里的小画家。(播放视频)
2、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们知道都有谁来到雪地里了吗?(播放课件)学生通过观察说出这四种小动物的名字。(师板贴小动物图片)
师:他们呀可是一群了不起的小画家呢,谁能把这个句子念给大家听一听?轻带中重度学生读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3、师:既然是小画家们来了,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在雪地里都画了什么?(播放课件)讲解四幅画,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种脚印的形状。(在小动物图片后,板贴四种小脚印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说完整的句子。)
4、师:这四位小画家在雪地里玩得可开心了,地上画满了他们的作品,现在我们就来仔细的`观察一下他们的画(播放课件)
并用“……画……”这个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律动放松
师:你们真棒,小画家们非常开心你们能把他们的画分的这么清,他们说请同学们休息一下在来学习吧!
手指操《神奇的手指》。
(四)巩固新知
1、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我们就和小画家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的作品,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准!(播放课件)学生边看图边连线。
2、师:现在我们用学过的知识为小画家们编一首小儿歌,来看大屏幕。
儿歌: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学生填充括号里的词语,并能流利的拍手读儿歌,分组读儿歌。
3、贴图游戏:
师:你们瞧,我这里还有这么多小脚印,我们一起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主人好吗?(学生拿着脚印形状的图片贴到对应的小动物后面,教师及时总结。)
(五)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又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我觉得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素材,在课前需要备的内容很多,但是那毕竟是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有疏忽。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一步步的引出四位小画家;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许多课前所设想未及的事情发生,比如课上有个小男生跑到教室后面去了,还有一名学生自顾自的玩耍不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等等,面对这些个别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我利用“小红花”奖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促进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让他们知道在课堂上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这节课我觉得在课堂上还应再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表达的空间,让他们想其所想,谈其所感受,从而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韵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2.识记8个一类生字,学习“鸟字旁、竹字头”两个部首,会写“甲、鸭”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8个一类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活动软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相机识字
1.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
2.这么多同学都喜欢冬天,那你们可高兴了。冬天已经到了,你们看。
3.(动画出示:雪花纷飞的银色世界)大家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大家在雪地上可以做什么活动?
4.冬天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欢乐,有几个小伙伴也很喜欢冬天。这不,它们也来到了雪地上。
动画出示“小鸡”:你们看这是谁?
动画出示“小狗”:这又是谁?
(生字卡出示“狗”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它是怎么写的`?我们以前也学过带“犭”的字,谁还记得?这些字多是小动物的名字,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认读“狗”字。
动画出示“小鸭”:我想大家一定也认识它吧?
动画出示“小马”:你们看这又是谁呀?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通过朗读理解生字、词。
2、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准备:
1、课件。
2、引导学生课前了解关于动物脚印的形状以及爱冬眠的动物。
五、学习过程:
1、揭示课题
(1)看雪后景色(录像),配上雪后景色描写的短文朗读,给学生语言材料予以积累。
(2)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看看,下雪后,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A.放声朗读、运用拼音、询求帮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难,读通课文。
B.圈出你不了解的地方。
(2)汇报自学情况
自学检查:
A.指名朗读,请其他同学点出他没读准的音。
B.请另一学生帮助纠正读音。
C.怎么的么读轻声,怎是平舌音。
(3)纠音后再次朗读,准备提问。
二、提出问题
1、学生提问,教师板问题,随后进行梳理。
2、师生讨论选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反复朗读。
三、探究问题
1、理解课文部分,根据课堂实际,分板块灵活处理,随机解决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不用颜料和笔呢?
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也会冬眠?
2、根据学生的提问,先请学生小组内讨论。
3、第一个问题通过反复读,引导学生得出哪些画其实指的就是脚印。第2、3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看录像来补充学生的知识。
四、解决问题
感情朗读。(采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边读边表演、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的四种小动物,还会有谁也会来雪地里画画呢?
2、你能学学课文,也来编一首儿歌吗?提示:
-----画-----
-----画-----
-----画-----
3、作品展示。
六、总结
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思考,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竹字头)
2.会认9个生字。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认识竹字头。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笔、竹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围绕着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最后归纳出2个问题:①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②它们都画了什么?
板书:谁?画了什么?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及标出有几句话。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听听小伙伴读音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要求准确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三、认读生字和会认字,读准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4.做音节和汉字找朋友游戏。巩固字音。
四、识记字形,了解字意。
1.学生自己学习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2.四个人为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比比谁记忆字形的方法最好!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叶:左右结构,用学过的数字“十”加上一个口字就是叶,竹叶,树叶,黄叶。
加:左右结构,左边是力字,右边加一个口就是加。或用“十”字,把右边“十”去掉,左边加上“力”字。加法,参加。我喜欢参加学校的舞蹈班。
马:用熟字去掉两笔的方法记忆字形。“鸟”字去掉第一笔撇和第三笔点,再把第二笔“横折钩”改成“磺折”,就是“马”字。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马:
3笔。组词:马车,小马。
用:用学过的熟字“月”记,“月”字加一笔“竖”就是“用”字。不用,用心,用力。
牙: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牙:
。牙齿,上牙、下牙。
竹:用数笔画方法记。竹:
出示“”告诉学生是竹字头,让学生观察“竹”字与“竹字头”有什么不一样?竹子。
笔: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铅笔、笔尖、毛笔。让学生想象毛笔是用什么做成的。(出示毛笔实物)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生字的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中田格内描红。
3.在学生描字的基础上说说重点笔画的位置。
4.在学生说位置的基础上,试着在书上把8个字试着写一遍。教师巡视辅导。
5.学生提出难写的“竹”、“笔”两个字教师范写。
6.学生独立写。
7.进行评改!展示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激发学生字字兴趣。
六、教师小结:
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谁?画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鸡、小狗、小马这四种小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小动物的特点。
2.本课背诵有难度,老师重点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及竹字头。
2.复习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
二、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1.教师出示电脑课件“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冬天到了,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树上、房上全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整个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这天我还邀请来了一些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点击鼠标,电脑屏幕依次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教师接着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学生读课文。
三、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1.在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课件:鼠标点击小鸡,小鸡在雪地里走,脚下留下小鸡的脚印(竹叶):鼠标点击小狗,小狗在雪地上走留下(梅花);小鸭小马在雪地上走留下(枫叶和月牙)这样的脚印。
2.提问: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会画什么呢?请同学看大屏幕说一说。
3.让学生观察大屏幕,理解“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指的是什么?
“竹叶”是竹子上面的叶子,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这里指小鸡的爪子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也说明了小鸡爪子的形状。
“梅花”,冬天开放,梅花是由几个花瓣组成的。这里指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枫叶”是一种枫树的叶子,出示枫叶实物让大家看枫叶的形状。
“月牙”这里是说小马的脚是月牙形状的。
4.出示电脑课件:
(1)出示:四种小动物和一些小动物们的脚印
(2)请同学操作电脑鼠标,把小动物的脚印用鼠标拖动到小动物下。如果摆得不对,脚印还回到原位。
5.学生看大屏幕说说它们会画什么?
四、多种形式朗读,读中感悟。
1.尝试性朗读。
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提示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四个并列的小分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2.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1)下雪啦,下雪听!雪地里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参加?他在洞里睡觉啦!
(2)提问;青蛙为什么大白天在家里睡觉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联系已有知识,支脑筋思考后得知青蛙一到冬天,不吃不喝地睡在洞里叫冬眠。
3.分角色朗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第三、四句。
4.全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动手画画,感知“小画家”的作品。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
小鸡会画(竹叶),小鸭会画(枫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马会画(月牙)
2.不会画的学生可以完成课后练习3连一连,读一读。
六、以“课件”为凭借,指导背诵。
七、延伸扩展:
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样的作品呢?(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带背景的幻灯片。问: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将这幅图的意思给大家说一说。
2。你们说下雪的景色美不美?(美)你们心里高兴吗?小动物心里也很高兴,它们欢蹦乱跳地跑出家门,来到雪地上,都张着嘴巴,好像在说话,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3课。
板书课题:13。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
二、粗读课文,了解大意,识记生字字音
过渡:小画家指的是谁?它们都画了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等我们学完之后就明白了。
(一)初读课文。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儿歌有几行?有几句话?用笔标出来。
(三)回答思考题。(共有8行,6句话)
(四)指名6人,一人读一句。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连贯。
(五)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离开拼音能否记住生字字音。
三、讲读课文
(一)齐读课文。
边读边想:书上哪儿写的是这幅图的意思。(一、二句话)
(二)学习一、二句话。
1。学生读一、二句。
2。教师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3。雪地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书上用了一个词,是哪一个?读第二句。(一群)
4。雪地里来了一群什么?(小画家)
什么叫画家呢?书上的小画家指谁?
(三)学习第三句。
1。学生读第三句,回答问题。
2。教师板书。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3。这些小动物都画了什么?
4。学生说,教师板画。
(四)学习第四句。
1。它们是怎么画的呢?读第四句。
“颜料”是指平时画画时用的颜色。
不用……不用……,那它们用什么画?
2。出示幻片—小鸡画竹叶图,问:①小鸡真的会画竹吗?②竹叶指的是什么?
3。在竹叶旁贴小鸡图片。小鸡的脚印像什么?你们见过真的`竹叶吗?(出示实物竹叶,比较竹叶与小鸡脚印的形状。)
4。小鸡画的画儿这么像竹叶,所以称小鸡是什么?(指课题:小画家)它心里高兴不高兴?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三、第四句。
5。小狗、小鸭、小马画什么?是真的会画吗?这些画指的是什么?叫三个同学上前贴出小鸭、小狗、小马图片。贴片说: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再引导说: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
6。它们画得这么好,所以也叫它们是——为什么叫它们“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什么它们画的不一样?
过渡:小动物都夸自己画的画儿好,只有小狗闭嘴不说话,它想起什么来了?
(五)学习五、六句。
1。读五、六句。
2。你们知道冬天青蛙要干什么?(冬眠)所以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六)齐读课文。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个小画家的脚趾的不同特点及青蛙冬眠的习性。平时我们要注意多观察,这样才能知道更多知识。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归纳
(一)学了这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脚印的样子?
(三)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冬眠?
三、学习生字
(一)指名读生字词。
(二)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谁会记住这些生字。
(四)练习书写生字,每个写两遍。
四、指导课后练习2的填空,先填写,再读一读
五、练习有感情朗读、背诵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相关文章: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优秀12-24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案怎么写04-02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优秀(精)09-21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7篇03-29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06-21
【精华】《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4篇02-03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汇编6篇05-11
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三篇05-24
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4篇04-03
精选《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合集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