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糖、盐、味精若干; 一次性杯子(装有清水); 鸡蛋一人一个;毛巾 ;课件《淹不死人的死海》;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观察物体“沉与浮”的现象
1、感知物体的“沉”和“浮”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 你们看看,老师今天准备很多东西,我请几个小朋友们来帮我把它们放进水里,看看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2、教师小结:对了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浮起来的'。
二、 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那鸡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呢?好,有不一样的答案,那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试试看。
2、幼儿将鸡蛋放入装有水的一次性杯子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幼儿操作,发现实验结果。)
师:刚刚小朋友都试验了,谁能告诉老师,你的鸡蛋放入水中怎么样啦?
师小结:鸡蛋在水里是会沉下去的
3、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现在我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要注意看哦!咦?我的鸡蛋怎么样啦?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个水中会浮起来呢?”
4、尝试(加入)不同的材料观察鸡蛋(在水中)的现象
(1)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老师在水里加了一种神奇宝贝,到底是什么,是盐、是糖还是味精呢?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记住每种颜色杯子只加一种材料,搅拌溶解后再加入鸡蛋,看看到底是哪种材料是神奇宝贝。
实验后讲述:现在请小朋友放下手中的材料,谁能告诉老师,你在水里加什么杯子颜色的材料,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加强巩固:请幼儿将幼儿将鸡蛋按照加的的材料进行分类。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蛋浮起来。
三、(结合课件了解)死海的秘密
1、观看课件,了解死海能使物体漂浮的成因。
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2、看完后提问:死海为什么能让人浮起来啊?
师:死海的盐含量很高,可以让东西浮起来。
四、活动延伸
师:好,今天我们用生的鸡蛋放入加盐的水里会浮起来,那熟的鸡蛋会不会浮起来呢?请小朋友回去后自己试验一下,好不好?明天来告诉老师。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尝试发现冰的基本特征:冷、硬、滑、冰能变成水,并能用语言表达。
2、 激发幼儿探索冰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碗冰,冰若干。每组一盆温水。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吸引幼儿
1、 以变魔术的形式,让幼儿发现冰
师:今天我们来当魔术师,看变出了什么?
二、 让幼儿尝试玩冰,自由表达冰的感觉,激发其探索兴趣。
“你们想不想玩冰?请你们玩一玩,随便怎么玩都可以。”
“你们玩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
幼儿自由玩冰,教师指导。
三、 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感知冰的特点。
“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说说冰是什么样的。”(冰冷的、硬硬的、滑滑的。)“刚才有没有小朋友尝过,冰是什么味道?”
“这些冰都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冰又厚又硬,有的冰薄薄的、透明、容易碎。)
你们把冰放在手心里,能发现什么?(手变湿了,变冷了,手上有水。)“手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请你们把冰放到桌上的`水盆里,仔细看看冰有什么变化。“(冰会慢慢变小,最后化成水。)
四、 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冰很有趣,它冷冷的、硬硬的、滑滑的、透明、容易碎。它还会变成水。你们知道冰是哪里来的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活动结束:
让幼儿回家做结冰实验。
水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利用幼儿喜欢水,对水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水教案 篇4
【考试说明要求】
1.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2. 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 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
水的离子积Kw=
Kw只随温度变化而不随浓度变化,水的电离是 热过程,25℃时,Kw=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温度 ⑵酸、碱
⑶易水解的盐
【思考】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项目
条件 平衡移
动方向 C(H+)
变化 C(OH-)
变化 C(H+)与C(OH-)
大小比较 Kw 溶液
酸碱性
升温
加入少量H2SO4
加入少量NaOH
加入少量Na2CO3
加入少量FeCl3
【例1】纯水在25℃和80℃时的H+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能确定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酸性溶液:C(H+)_____C(OH-),中性溶液:C(H+)__ _C(OH-),碱性溶液:C(H+)_ _C(OH-)
2.(1)pH=_______________,pH大小反映了溶液中__________浓度大小,即反映溶液的_______性强弱。
(2)25℃时,酸性溶液:pH_____,中性溶液:pH_____,碱性溶液:pH_____。
(3)同种溶质的稀溶液:c(酸)越大,酸性越_____,pH越_____;c(碱)越大,碱性越_____,pH越_____。
(4)相同pH的酸(或碱),若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____。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打×)
⑴pH=0的溶液中C(H+)=0 ( )
⑵pH相同盐酸和硫酸分别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两种酸体积比为2∶1 ( )
⑶pH相同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和等量的盐酸时,消耗两种碱体积比为1∶1 ( )
⑷pH=5的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后pH=7 ( )
⑸100℃时纯水的pH=6,则100℃时纯水显酸性 ( )
⑹pH=4.3的硫酸和pH=9.7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近似相等 ( )
3.pH的计算
①已知酸碱浓度求pH ②稀释计算 ③混合计算
【例2】⑴求pH=4的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⑵求pH=12的Ba(OH)2溶液与水以体积比2∶3混合后溶液的pH
⑶常温下,重水离子积常数为1.6×10-15,则0.001mol/LNaOD重水溶液1mL加重水稀释至10L后溶液的pD
⑷求pH=4、pH=6的两种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5时的体积比
⑸求pH=8的强碱溶液100mL和pH=9的强碱溶液3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⑹求0.1mol/LHCl 800mL和0.1mol/LNaOH2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⑺等体积的pH=4的盐酸与醋酸加水稀释到pH=5,加水体积:前者_______后者。
4. pH的测定方法:①pH试纸;②酸碱指示剂;③pH计等。
【注意】使用pH试纸的'方法: 。
【思考】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下列溶液的pH,与实际相比,结果如何变化?
①盐酸溶液 ②乙酸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若原盐酸和乙酸的pH相同,则 产生的误差更大。
【例3】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10-13,则该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其理由是
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L与pH=1的稀硫酸b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水教案 篇5
教案目标:
1、知道水是没有味道的。
2、知道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3、知道要多喝白开水,环境创设每人一杯白开水。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案过程:
1、进行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操场进行体育活动,使幼儿感到口渴,回到教室后稳定情绪,然后开始进行此活动。
①"小朋友,你们在操场活动后,现在有什么感觉,需要什么?"
②给每位幼儿倒满一杯凉开水,让幼儿喝,喝完水后,提问:"水是什么味道的?"
2、知道自来水的来源。
①我们喝的水、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向幼儿介绍自来水的净水过程:"江河里的水不清洁,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厂将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净化、消毒,变成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
3、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①"你们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来水来干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②让幼儿讲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如:我们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饭、洗手、拖地、冲厕,没有了水,我们就没有水喝,就会口渴,没有了水就没办法做饭,没办法拖地,没水冲厕,就会很臭等。
4、让幼儿讲讲应如何节约用水。
"水的用处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5、教育幼儿多喝开水。
"多喝水对人体有好处,我们应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因为饮料含有大量糖份,多喝会影响身体健康,对牙齿也不好。"
总结分享:
请幼儿讲讲还有哪些生物离不开水。
水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运水中感知水的明显特征,知道要节约用水。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能仔细观察各种工具运水的不同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
水盆若干、玩水工具若干、毛巾、玩具小鸭、一段视频
活动过程:
一、运一运
--师:今天啊徐老师请了一位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它是谁?和它打个招呼。
--师:小鸭子最喜欢做什么呀?这里有一个游泳池,小鸭子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运点水。
--师:瞧,这里有许多工具,你们认识吗?这个是什么?
--师:你觉得哪个工具能运水?
--师:请你们去运运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
二、说一说
--师:你刚才用什么工具去运水的?它能运水吗?请把它放到红色的框子里。有没有哪个玩具不能运水?请你把它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师:小朋友认为碗、杯子、瓶子能运水,漏勺和纱网不能运水,为什么啊?
--师: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师:水除了可以让小鸭子洗澡,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师: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三、看一看
--师:这里还有一个小鸭子的动画片,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跟动画片里的小鸭子一样没有水用了,会怎么样?那么以后我们用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明白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水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 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水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设计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而“水”中也蕴藏了许多的知识。“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的字卡、两个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组一份白糖、盐、果珍。
3、人手一条毛巾、半杯水、吸管。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字宝宝“水”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寻找水的秘密。
2、(1)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装有水和米的玻璃缸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第二个秘密:水是会流动的。
第一步:教师用带有小洞的小筐装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
第二步:请幼儿玩玩具,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动。
(3)第三个秘密:有些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请幼儿选择糖、盐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搅拌,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师总结水的三个秘密。
4、教师提问:“水”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水和节约用水。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冷冷的水教案01-08
好玩的水教案06-21
奇妙的水教案01-10
《水的秘密》教案02-17
水的变化的教案02-23
水的净化教案02-26
我与水教案02-27
水的变化教案03-18
神奇的水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