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10-16 10:51:4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十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向歌曲中的宝宝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2、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

  3、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自己爬起来》。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游戏准备:

  自己爬起来音乐磁带

  游戏过程:

  根据歌词,学做宝宝。跌一跤,身体扭一下。不哭不闹,用手做摸眼泪的动作,然后笑一下,自己爬起来,就站起来,用手拍拍身体,擦一擦。

  教学反思

  在我的教学目标里,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我知道,随着家庭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大多数孩子是在万般宠爱中长大的,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在家的时候,很多孩子摔倒了都是等着家长来扶一把的`,鼓励孩子学会勇敢,学会独立。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但在教学活动中,我总觉得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如果我能让更多的幼儿练习多讲,那就更好了。在我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除了进行德育教育外,还要更重在语言方面的训练。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长短高低特征。

  2、愿意用语言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准备材料:

  小蚂蚁图片、歌曲《小蚂蚁》磁带、蚂蚁头饰

  重点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声音的长短、高低。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讲故事“搬豆”。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故事情节。

  3、小朋友们,他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么?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给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人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就搬到洞里去了。

  4、欣赏歌曲《蚂蚁搬豆》。鼓励幼儿随音乐拍打歌曲节奏。

  5、幼儿与老师一起边拍打节奏边唱歌曲。

  6、歌曲表演结束音乐活动: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

  教学反思:

  大部分幼儿极喜欢表现自己,也能用动作来完成要求。也有个别幼儿胆小,不喜欢回答问题,教师在这时应多鼓励、引导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库乞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乐曲。全曲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四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欢快而又跳跃。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弧线形,四句旋律线看上去像四座山。第二部分是四个向上级进的长音。感觉像人上楼梯。第三部分是一个由人声念出的固定节奏型。节奏为(库库︳库乞乞‖)听上去很有趣很神秘。根据音乐的旋律走向画出图形谱,《上山寻宝》的故事也就随之在脑海诞生了。我想通过一幅画一个故事来诠释一首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化为看得见的音乐。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音乐情绪、理解音乐结构,在故事中发挥想象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舞蹈动作。培养孩子能主动地“从自己内心出发”来进行与音乐的交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乐曲所表现的'三种不同的节奏。

  3.感受音乐节奏游戏的欢乐气氛。

  三、活动准备

  大白纸一张、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热身律动开始(教师一边打鼓和幼儿一起进场,变化不同的节奏入场)

  2.故事引出,初步感受音乐。

  今天朱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寻宝,这个宝藏藏在一个很远很秘密的地方,精灵告诉我们只有拿到两件法宝才能找到地图。

  (二)幼儿倾听音乐,教师随音乐画出“地图”。

  1.师: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分析“地图上有四座个山,然后还有四个楼梯,因为楼梯太高了所以爬起来太吃力,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爬慢一,引导幼儿讲出开门的咒语“库库库乞乞”。

  2.幼儿随着图谱感受音乐。教师一边听音乐,一边指着图谱。让有完赏音乐。

  3.幼儿一边拍手表示音乐第一部分,一边拍腿表示第二部分。

  (三)音乐游戏“骑马寻宝”

  1.根据音乐,创编骑马、走楼梯、念咒语的动作。

  2.带领一同随着音乐跳舞。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没有找到宝藏(回忆、分析音乐与动作之间的联系)

  (四)通过幼儿努力找到宝藏幼儿分享找到宝藏带来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名称:奥尔夫音乐

  活动内容:潜山县九星幼儿园小班教案《奥尔夫音乐》(teddy的发现)

  活动目标:

  1、听辨一种声音的音源;

  2、增强幼儿听辨音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碟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带领幼儿一起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让幼儿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以前都玩过哪些游戏?带领幼儿一起回忆,让幼儿对自己所玩的游戏能够有更深层的认识;

  (2)、我们所玩的游戏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呢?(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来)如:捉迷藏、抢椅子……

  同时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到的这些游戏的玩法也告诉我们,对于能够大胆说出来的小朋友,教师应表示认可,给予鼓励。

  2、对我们刚才回忆到了我们以前所玩的游戏中,捉迷藏,通常我们所玩的过程中,都是一个人藏起来,而另一个人去找,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蒙起来,让他去抓他身边的伙伴。

  3、规则:

  (1)、教师播放出音乐《听》,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

  (2)、教师出示铃鼓,将一名幼儿的眼睛蒙上,其余的幼儿都围在他的周围,教师在不同的位置拍打铃鼓,让蒙眼的幼儿听随声音的方向去抓身边的小朋友,鼓励每位幼儿都参与游戏中去,反复练习,互换游戏角色,感觉其中的乐趣。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民间童谣有兴趣,喜欢用童谣做游戏。

  2、倾听指令,并根据指令作出反应,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书包、花环、颁奖音乐、老猫头饰、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学习童谣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引出儿歌。

  二、游戏一“猫捉老鼠几点了”

  玩法: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最后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符合条件的老鼠要赶快逃到旁边,否则要被猫抓走。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是否逃得对,没有逃的是否有遗漏。

  规则:能听清指令,正确逃跑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要被老猫抓走。

  三、游戏二“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幼儿装扮自己,将自己变成穿着不同的老鼠”

  玩法: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卡片上老鼠的样子,用背心、书包和帽子等装饰物来装扮自己,并记住自己的号码,能用完整语言表述自己是一只怎样的老鼠。玩法同前,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游戏不断进行,教师提出的条件不断变化,并增加难度。如戴帽子穿背心、穿背心不背书包……规则:装扮完请两位好朋友帮助检查自己的'打扮是否与图片吻合;听清条件逃跑正确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

  四、游戏三“根据老鼠号码进行游戏”

  玩法:幼儿知道自己图片上的号码,教师要不断变化要求,并增加难度。如号码比6小、比2大比8小、号码是比6大的双数、不穿背心号码比8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否则也算游戏失败,接受暂停一次游戏的惩罚。

  游戏结束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为胜利者颁奖,评选本次游戏中的“机灵鼠”。

  儿歌:猫捉老鼠几点了?

  猫捉老鼠几点了?

  雨下了吗?

  它长什么样子呀?

  两点了。猫捉老鼠几点了?四点了。

  六点了。天亮了吗?亮了。

  下了。我的花花洋伞呢?被只老鼠偷走了。它是只…”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声音的注意和兴趣。

  2.知道有声和无声,能区分声音的快与慢、强与弱等特性。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各种声音磁带一盘、音乐磁带一盘。

  2.小手鼓一面。

  3.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跟着指挥做

  游戏目的: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灵敏的反应能力。

  游戏做法:孩子和老师一起围坐成一个圆圈。根据老师指挥手势的不同,孩子们变换不同的动作。如老师双手放在地上,幼儿就拍地;老师双手放在膝盖上,幼儿就停止动作;老师在胸前屈臂平抬双手,

  幼儿就拍手等等,动作规则可以自编。

  (二)声音在哪里

  1.通过上面的游戏,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学活动中。这时老师放录音,让幼儿仔细、安静地聆听。录音中放出的是各种声音,如不同动物的叫声、小河流水的声音、打雷下雨的声音、钟表的声音、汽车的声音等。

  倾听后,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模仿。然后,出示与这些声音有关的图片,幼儿听录音时,能迅速指出录音对应的是哪张图片的内容。

  2.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以上声音,生活中还有什么声音?

  3.让幼儿试一试我们身上能发出什么声音?

  4.有声和无声:老师拿一面手鼓,有时击鼓,有时不击,这就是有声和无声。请孩子闭上眼睛,听到鼓发出声音时,就把手举起来,没有鼓声就把手放下。

  5.跟着鼓声做动作。

  (1)首先是非移动式的动作,用手模仿走路,这样能更清楚地听到鼓的`节奏。

  (2)然后起立,围成一圈,让幼儿跟着鼓声走路。快、慢、停结合起来,让孩子尽量配合鼓的节奏走。

  (3)让孩子即兴发挥,可以向前走、向后走、绕圈走、蹲着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节奏就可以。

  注意这时要求孩子们要表现出鼓声的特点:走、停、快、慢、强、弱。让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声音的这些特性(最后可以请孩子当指挥击鼓)。

  6.让幼儿倾听“音乐”。

  听后告诉他们,音乐可以通过各种乐器演奏出来,也可以由人演唱出来,小朋友以后就可以和老师一起,慢慢地熟悉音乐,和音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音乐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幼儿能积极的参与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感应曲式,并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

  【活动重难点】

  重点:特定音效的`听辩与摸索。

  难点:角色扮演活动。

  【解决方法】

  重点:通过各个环节的摸索及律动,在游戏中让幼儿听辩特定音效。

  难点:首先让幼儿理解各个钟的声音,在让幼儿扮演。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幼儿成半圆形坐在老师周围。

  乐器:将所用乐器放在托盘内摆放在小椅子下方。

  【活动筹备】

  道具:CD机、各种钟的图片、伸缩布偶。

  乐器:第一课时不需要任何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时钟有很多种,有一种时钟里面住着一只小鸟每次叫小朋友起床时,就会打开小门探出头来叫

  “咕咕、咕咕”,另一种时钟有装置闹铃……还有一种老爷钟……

  二、感应曲式

  A段:老爷钟及咕咕钟、闹钟。

  B段:感应两个乐句。

  Coda:感应4拍。

  三、听辩“咕咕”声

  1、老师操作伸缩布偶,配合音乐于“咕咕”声时伸出布偶和学生打招呼。

  2、音乐律动

  A段:伸|缩——双手、头或肢体各部位。

  B段:双手左右伸懒腰|展翅左右飞。

  Coda:拍手四次。

  3、两人一组面对面活动同2,coda两人互拍。

  四、听辩“闹钟”声

  1、音乐律动

  A段:抖动手脚感应“闹钟”声。

  B段:上发条一左/右转一转。

  Coda:拍手四次。

  2、两人一组面对面

  A段:抖动手脚感应“闹钟”声。

  B段:互转发条一左/右转一转。

  Coda:互拍手四次。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的年龄大都是3岁左右,对各种动物都不是很了解,对动物的叫声更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他们刚开始动物对动物的了解可能是从电视上,或者是从父母给他们买的动物卡片上来的,这些都不是那么的详细。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唱歌,因此,我设计的科学活动是以一场音乐会的形式,让孩子来参与,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最后设计了一个延伸活动------小动物回家,让小朋友根据叫声来放回动物的卡片,以加深幼儿对动物叫声的印象。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小动物。

  2.学习动物的叫声,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3.让幼儿要爱护小动物。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动物的叫声,把动物的叫声和动物一一对上

  活动准备

  五种动物(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的卡片和彩色头饰个一张。各种动物的叫声的录音。

  几种动物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唱儿歌的形式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1)小朋友听出歌曲里有那些小动物吗?总结:有公鸡.小狗..

  小羊.母鸡.小猪。

  (2)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小朋友想不想让这些小动物来我们教室做客? 教师逐一请出这几种动物。

  (3)教师提问:小朋友认识它们吗?(先让幼儿自己认识一下这几种动物),

  总结:它们就是: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

  2.小动物的叫声很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老师先学,幼儿跟着学一次。

  总结:小朋友学的很好,我们让我们的'动物朋友来给我们表演一下它们是怎样叫得。播放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幼儿学一下公鸡的叫声。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四种动物的叫声。

  3.播放这几种动物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它们的印象。

  (1)小朋友看见电视里有那些小动物吗?总结: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

  (2)公鸡是怎样叫得?幼儿学一下。(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下其它几种动物的叫声。

  4播.放一种动物的视频,让幼儿学习它的叫声。(同样方法把几种动物的叫声和动物一一对上)

  二.游戏:分别找五个小朋友带上五种动物的头饰,各自学习它的叫声。多找几组做。

  结束部分:游戏:小动物回家:播放动物的叫声的录音,对应的出示动物的头饰。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我认为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学习兴趣相当高,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

  2. 整个活动层次分明,请出几种动物的时候,幼儿精力很是集中,保持了很好的学习兴趣。

  3. 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给了幼儿足够的发挥空间。

  4.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学的开心,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我认为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应该多让幼儿自主的学习,比如:出示动物卡片后可以让幼儿先自己学一下动物的叫声。

  2.可以加设一个小游戏:幼儿戴上头饰,教师让她找朋友,教师说,幼儿找其它的动物,这样对幼儿加深的认识动物更好。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临场发挥不行。所以,今后要更加的努力,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多多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尝试运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创造性的装饰与表现。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需装饰的兔子头饰及装饰材料,糨糊、棉签、抹布等若干。(用旅行背包装好)

  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节奏鲜明的劲舞音乐。

  3、事先请一老师扮演兔姐姐。

  4、活动室布置成大森林。

  活动过程:

  1、在《郊游》音乐中师幼出场幼儿随意坐下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幼儿自由做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2、探索创编兔子的动作。

  师讲故事,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师:“让我们都变成小兔,起来跳舞吧。”“小小兔子变变变——”幼儿做出兔子的造型。幼儿创编兔子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兔子舞。师:“我们都已经变成了小兔子,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兔子舞吧!”老师请到的小兔就是领头人,请他到中间表演小兔的动作,其余小兔模仿他的动作。”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师:“刚才X小兔的动作特别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小兔跳舞时笑的特别甜。”幼儿跟着学。

  兔姐姐用跳、蹦基本动作出场。师:“你好,兔姐姐!”兔姐姐:“你好!小兔子们。”师:“兔姐姐,你去哪里呀?”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啊,你们看我正在练习。”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兔姐姐(做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学会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想我这样。还要有节奏,瞧这样。“示范:“前后前前前;1234。”(跳跳跳跳跳拍手拍手拍手拍手)幼儿自由练习。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兔姐姐:“小兔子们跳的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前后前前前;蹦嚓蹦嚓蹦嚓蹦嚓。”(跳跳跳跳跳踢腿并拢踢腿并拢)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再见!”(兔姐姐下)师带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4、引导幼儿大胆运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创造性的装饰。

  师:“小兔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兔姐姐教给我们的动作学会了。啊,我们马上就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对了,刚才兔姐姐对我说,我们去之前还得化化妆,不然就参加不了音乐会。可是怎么化呢?哈!有了。我请我的百宝袋帮帮忙!打开看看,哇,这是什么啊?小兔,可是这个小兔的脸怎么光光的,一点也不好看,我们再看看八宝袋里还有什么?幼儿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装饰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景的快乐。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子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师:终于来到目的地了,瞧,熊熊的篝火都已燃起来了,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的开始吧。”录音机传来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的最棒的木偶兔子,作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有魔力的音乐再次响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共舞。

  师:孩子们,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

  出场。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用自然地声音来演唱歌曲,并且用简单的动作模仿。

  2.愿意听音乐或教师的演唱做小鱼游的动作,学习小碎步。

  3.初步尝试按规则游戏,在于教师教师单独身体接触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情感。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1小鱼游水的图片一张,画面上有不同姿态、向不同方向游动的鱼若干条。

  2幼儿观察并模仿过小鱼游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小鱼游的兴趣。

  1、教师:看!谁来了。

  2、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欢迎小鱼,向小鱼问好

  (二).幼儿跟音乐,学唱歌曲《小鱼游》

  1.教师示范唱。

  2教师边操作小鱼边说歌词。

  3幼儿看小鱼表演熟悉歌词。

  4教师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旋律(小鱼不动)

  师:小鱼游累了,我们让小鱼休息一下。老师把小鱼刚才游的动作编成了一首歌,你们和小鱼一起来听一听。

  5教师弹唱歌曲《小鱼游》,让幼儿跟着节奏拍手,熟悉旋律。

  6幼儿看小鱼表演,跟着教师的旋律一起唱歌曲2-3遍。

  起大声唱

  (三)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小鱼游的动作。

  1、教师:小鱼是怎样游来的呢?谁用动作做一做?

  2、幼儿调动观察积累的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示小鱼游,教师注意反馈幼儿的动作,指导全体幼儿有重点的模仿学习。

  (1)、引导幼儿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

  (2)、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动作,幼儿跟教师边唱《小鱼游》边动作。

  (3)、引导幼儿学习走小碎步。

  (4)、幼儿尝试行进间做小鱼游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脚的动作,强调小鱼游的轻轻的快快的。

  二.幼儿玩游戏“小鱼游”。

  1教师:鱼宝宝今天要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呢?听听与妈妈唱什么。

  2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最后一句歌词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

  (1)教师:唱到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2)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其他幼儿边唱歌曲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点点头,摇摇尾巴,互相问好,励幼儿大胆亲近其他小朋友。

  (3)幼儿继续游戏。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游戏,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别的班的孩当自己的好朋友。

  反思分析:

  今年我第一次带小班,也第一次上小班的音乐课,在平时进行的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是我们老师一遍一遍的唱,要求孩子一遍一遍的跟,当孩子的声音越来越轻的时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唱的重一点!”但是这样经常是没什么效果孩子还特别枯燥,自从《指南》颁布后,我就遵从《指南》精神,以孩子兴趣为主,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过程,把这个音乐活动以游戏形式去呈现,孩子果然兴趣特别高,而且还跟旁边小朋友互动,点点头,摇尾巴啊。玩的特别不错,而且很容易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下课了还有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去外面学小雨游把,唱着歌就出去了,整节课下来效果特别好。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5-20

小班音乐教案01-29

小班音乐教案04-19

小班音乐教案【精选】07-10

小班音乐下雨教案02-23

小班音乐教案【推荐】06-13

小班音乐教案【精】06-12

小班音乐教案【热】06-13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06-13

(实用)小班音乐教案07-08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十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向歌曲中的宝宝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2、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

  3、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自己爬起来》。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游戏准备:

  自己爬起来音乐磁带

  游戏过程:

  根据歌词,学做宝宝。跌一跤,身体扭一下。不哭不闹,用手做摸眼泪的动作,然后笑一下,自己爬起来,就站起来,用手拍拍身体,擦一擦。

  教学反思

  在我的教学目标里,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我知道,随着家庭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大多数孩子是在万般宠爱中长大的,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在家的时候,很多孩子摔倒了都是等着家长来扶一把的`,鼓励孩子学会勇敢,学会独立。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但在教学活动中,我总觉得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如果我能让更多的幼儿练习多讲,那就更好了。在我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除了进行德育教育外,还要更重在语言方面的训练。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长短高低特征。

  2、愿意用语言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准备材料:

  小蚂蚁图片、歌曲《小蚂蚁》磁带、蚂蚁头饰

  重点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声音的长短、高低。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讲故事“搬豆”。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故事情节。

  3、小朋友们,他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么?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给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人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就搬到洞里去了。

  4、欣赏歌曲《蚂蚁搬豆》。鼓励幼儿随音乐拍打歌曲节奏。

  5、幼儿与老师一起边拍打节奏边唱歌曲。

  6、歌曲表演结束音乐活动: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

  教学反思:

  大部分幼儿极喜欢表现自己,也能用动作来完成要求。也有个别幼儿胆小,不喜欢回答问题,教师在这时应多鼓励、引导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库乞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乐曲。全曲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四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欢快而又跳跃。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弧线形,四句旋律线看上去像四座山。第二部分是四个向上级进的长音。感觉像人上楼梯。第三部分是一个由人声念出的固定节奏型。节奏为(库库︳库乞乞‖)听上去很有趣很神秘。根据音乐的旋律走向画出图形谱,《上山寻宝》的故事也就随之在脑海诞生了。我想通过一幅画一个故事来诠释一首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化为看得见的音乐。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音乐情绪、理解音乐结构,在故事中发挥想象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舞蹈动作。培养孩子能主动地“从自己内心出发”来进行与音乐的交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乐曲所表现的'三种不同的节奏。

  3.感受音乐节奏游戏的欢乐气氛。

  三、活动准备

  大白纸一张、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热身律动开始(教师一边打鼓和幼儿一起进场,变化不同的节奏入场)

  2.故事引出,初步感受音乐。

  今天朱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寻宝,这个宝藏藏在一个很远很秘密的地方,精灵告诉我们只有拿到两件法宝才能找到地图。

  (二)幼儿倾听音乐,教师随音乐画出“地图”。

  1.师: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分析“地图上有四座个山,然后还有四个楼梯,因为楼梯太高了所以爬起来太吃力,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爬慢一,引导幼儿讲出开门的咒语“库库库乞乞”。

  2.幼儿随着图谱感受音乐。教师一边听音乐,一边指着图谱。让有完赏音乐。

  3.幼儿一边拍手表示音乐第一部分,一边拍腿表示第二部分。

  (三)音乐游戏“骑马寻宝”

  1.根据音乐,创编骑马、走楼梯、念咒语的动作。

  2.带领一同随着音乐跳舞。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没有找到宝藏(回忆、分析音乐与动作之间的联系)

  (四)通过幼儿努力找到宝藏幼儿分享找到宝藏带来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名称:奥尔夫音乐

  活动内容:潜山县九星幼儿园小班教案《奥尔夫音乐》(teddy的发现)

  活动目标:

  1、听辨一种声音的音源;

  2、增强幼儿听辨音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碟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带领幼儿一起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让幼儿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以前都玩过哪些游戏?带领幼儿一起回忆,让幼儿对自己所玩的游戏能够有更深层的认识;

  (2)、我们所玩的游戏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呢?(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来)如:捉迷藏、抢椅子……

  同时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到的这些游戏的玩法也告诉我们,对于能够大胆说出来的小朋友,教师应表示认可,给予鼓励。

  2、对我们刚才回忆到了我们以前所玩的游戏中,捉迷藏,通常我们所玩的过程中,都是一个人藏起来,而另一个人去找,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蒙起来,让他去抓他身边的伙伴。

  3、规则:

  (1)、教师播放出音乐《听》,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

  (2)、教师出示铃鼓,将一名幼儿的眼睛蒙上,其余的幼儿都围在他的周围,教师在不同的位置拍打铃鼓,让蒙眼的幼儿听随声音的方向去抓身边的小朋友,鼓励每位幼儿都参与游戏中去,反复练习,互换游戏角色,感觉其中的乐趣。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民间童谣有兴趣,喜欢用童谣做游戏。

  2、倾听指令,并根据指令作出反应,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书包、花环、颁奖音乐、老猫头饰、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学习童谣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引出儿歌。

  二、游戏一“猫捉老鼠几点了”

  玩法: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最后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符合条件的老鼠要赶快逃到旁边,否则要被猫抓走。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是否逃得对,没有逃的是否有遗漏。

  规则:能听清指令,正确逃跑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要被老猫抓走。

  三、游戏二“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幼儿装扮自己,将自己变成穿着不同的老鼠”

  玩法: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卡片上老鼠的样子,用背心、书包和帽子等装饰物来装扮自己,并记住自己的号码,能用完整语言表述自己是一只怎样的老鼠。玩法同前,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游戏不断进行,教师提出的条件不断变化,并增加难度。如戴帽子穿背心、穿背心不背书包……规则:装扮完请两位好朋友帮助检查自己的'打扮是否与图片吻合;听清条件逃跑正确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

  四、游戏三“根据老鼠号码进行游戏”

  玩法:幼儿知道自己图片上的号码,教师要不断变化要求,并增加难度。如号码比6小、比2大比8小、号码是比6大的双数、不穿背心号码比8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否则也算游戏失败,接受暂停一次游戏的惩罚。

  游戏结束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为胜利者颁奖,评选本次游戏中的“机灵鼠”。

  儿歌:猫捉老鼠几点了?

  猫捉老鼠几点了?

  雨下了吗?

  它长什么样子呀?

  两点了。猫捉老鼠几点了?四点了。

  六点了。天亮了吗?亮了。

  下了。我的花花洋伞呢?被只老鼠偷走了。它是只…”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声音的注意和兴趣。

  2.知道有声和无声,能区分声音的快与慢、强与弱等特性。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各种声音磁带一盘、音乐磁带一盘。

  2.小手鼓一面。

  3.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跟着指挥做

  游戏目的:集中幼儿注意力,培养灵敏的反应能力。

  游戏做法:孩子和老师一起围坐成一个圆圈。根据老师指挥手势的不同,孩子们变换不同的动作。如老师双手放在地上,幼儿就拍地;老师双手放在膝盖上,幼儿就停止动作;老师在胸前屈臂平抬双手,

  幼儿就拍手等等,动作规则可以自编。

  (二)声音在哪里

  1.通过上面的游戏,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学活动中。这时老师放录音,让幼儿仔细、安静地聆听。录音中放出的是各种声音,如不同动物的叫声、小河流水的声音、打雷下雨的声音、钟表的声音、汽车的声音等。

  倾听后,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模仿。然后,出示与这些声音有关的图片,幼儿听录音时,能迅速指出录音对应的是哪张图片的内容。

  2.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以上声音,生活中还有什么声音?

  3.让幼儿试一试我们身上能发出什么声音?

  4.有声和无声:老师拿一面手鼓,有时击鼓,有时不击,这就是有声和无声。请孩子闭上眼睛,听到鼓发出声音时,就把手举起来,没有鼓声就把手放下。

  5.跟着鼓声做动作。

  (1)首先是非移动式的动作,用手模仿走路,这样能更清楚地听到鼓的`节奏。

  (2)然后起立,围成一圈,让幼儿跟着鼓声走路。快、慢、停结合起来,让孩子尽量配合鼓的节奏走。

  (3)让孩子即兴发挥,可以向前走、向后走、绕圈走、蹲着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节奏就可以。

  注意这时要求孩子们要表现出鼓声的特点:走、停、快、慢、强、弱。让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声音的这些特性(最后可以请孩子当指挥击鼓)。

  6.让幼儿倾听“音乐”。

  听后告诉他们,音乐可以通过各种乐器演奏出来,也可以由人演唱出来,小朋友以后就可以和老师一起,慢慢地熟悉音乐,和音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音乐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幼儿能积极的参与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感应曲式,并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

  【活动重难点】

  重点:特定音效的`听辩与摸索。

  难点:角色扮演活动。

  【解决方法】

  重点:通过各个环节的摸索及律动,在游戏中让幼儿听辩特定音效。

  难点:首先让幼儿理解各个钟的声音,在让幼儿扮演。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幼儿成半圆形坐在老师周围。

  乐器:将所用乐器放在托盘内摆放在小椅子下方。

  【活动筹备】

  道具:CD机、各种钟的图片、伸缩布偶。

  乐器:第一课时不需要任何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时钟有很多种,有一种时钟里面住着一只小鸟每次叫小朋友起床时,就会打开小门探出头来叫

  “咕咕、咕咕”,另一种时钟有装置闹铃……还有一种老爷钟……

  二、感应曲式

  A段:老爷钟及咕咕钟、闹钟。

  B段:感应两个乐句。

  Coda:感应4拍。

  三、听辩“咕咕”声

  1、老师操作伸缩布偶,配合音乐于“咕咕”声时伸出布偶和学生打招呼。

  2、音乐律动

  A段:伸|缩——双手、头或肢体各部位。

  B段:双手左右伸懒腰|展翅左右飞。

  Coda:拍手四次。

  3、两人一组面对面活动同2,coda两人互拍。

  四、听辩“闹钟”声

  1、音乐律动

  A段:抖动手脚感应“闹钟”声。

  B段:上发条一左/右转一转。

  Coda:拍手四次。

  2、两人一组面对面

  A段:抖动手脚感应“闹钟”声。

  B段:互转发条一左/右转一转。

  Coda:互拍手四次。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的年龄大都是3岁左右,对各种动物都不是很了解,对动物的叫声更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他们刚开始动物对动物的了解可能是从电视上,或者是从父母给他们买的动物卡片上来的,这些都不是那么的详细。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唱歌,因此,我设计的科学活动是以一场音乐会的形式,让孩子来参与,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最后设计了一个延伸活动------小动物回家,让小朋友根据叫声来放回动物的卡片,以加深幼儿对动物叫声的印象。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小动物。

  2.学习动物的叫声,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3.让幼儿要爱护小动物。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动物的叫声,把动物的叫声和动物一一对上

  活动准备

  五种动物(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的卡片和彩色头饰个一张。各种动物的叫声的录音。

  几种动物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唱儿歌的形式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1)小朋友听出歌曲里有那些小动物吗?总结:有公鸡.小狗..

  小羊.母鸡.小猪。

  (2)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小朋友想不想让这些小动物来我们教室做客? 教师逐一请出这几种动物。

  (3)教师提问:小朋友认识它们吗?(先让幼儿自己认识一下这几种动物),

  总结:它们就是: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

  2.小动物的叫声很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老师先学,幼儿跟着学一次。

  总结:小朋友学的很好,我们让我们的'动物朋友来给我们表演一下它们是怎样叫得。播放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幼儿学一下公鸡的叫声。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四种动物的叫声。

  3.播放这几种动物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它们的印象。

  (1)小朋友看见电视里有那些小动物吗?总结: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

  (2)公鸡是怎样叫得?幼儿学一下。(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下其它几种动物的叫声。

  4播.放一种动物的视频,让幼儿学习它的叫声。(同样方法把几种动物的叫声和动物一一对上)

  二.游戏:分别找五个小朋友带上五种动物的头饰,各自学习它的叫声。多找几组做。

  结束部分:游戏:小动物回家:播放动物的叫声的录音,对应的出示动物的头饰。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我认为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学习兴趣相当高,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

  2. 整个活动层次分明,请出几种动物的时候,幼儿精力很是集中,保持了很好的学习兴趣。

  3. 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给了幼儿足够的发挥空间。

  4.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学的开心,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我认为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应该多让幼儿自主的学习,比如:出示动物卡片后可以让幼儿先自己学一下动物的叫声。

  2.可以加设一个小游戏:幼儿戴上头饰,教师让她找朋友,教师说,幼儿找其它的动物,这样对幼儿加深的认识动物更好。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临场发挥不行。所以,今后要更加的努力,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多多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尝试运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创造性的装饰与表现。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需装饰的兔子头饰及装饰材料,糨糊、棉签、抹布等若干。(用旅行背包装好)

  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节奏鲜明的劲舞音乐。

  3、事先请一老师扮演兔姐姐。

  4、活动室布置成大森林。

  活动过程:

  1、在《郊游》音乐中师幼出场幼儿随意坐下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幼儿自由做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2、探索创编兔子的动作。

  师讲故事,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师:“让我们都变成小兔,起来跳舞吧。”“小小兔子变变变——”幼儿做出兔子的造型。幼儿创编兔子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兔子舞。师:“我们都已经变成了小兔子,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兔子舞吧!”老师请到的小兔就是领头人,请他到中间表演小兔的动作,其余小兔模仿他的动作。”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师:“刚才X小兔的动作特别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小兔跳舞时笑的特别甜。”幼儿跟着学。

  兔姐姐用跳、蹦基本动作出场。师:“你好,兔姐姐!”兔姐姐:“你好!小兔子们。”师:“兔姐姐,你去哪里呀?”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啊,你们看我正在练习。”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兔姐姐(做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学会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想我这样。还要有节奏,瞧这样。“示范:“前后前前前;1234。”(跳跳跳跳跳拍手拍手拍手拍手)幼儿自由练习。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兔姐姐:“小兔子们跳的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前后前前前;蹦嚓蹦嚓蹦嚓蹦嚓。”(跳跳跳跳跳踢腿并拢踢腿并拢)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再见!”(兔姐姐下)师带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4、引导幼儿大胆运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创造性的装饰。

  师:“小兔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兔姐姐教给我们的动作学会了。啊,我们马上就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对了,刚才兔姐姐对我说,我们去之前还得化化妆,不然就参加不了音乐会。可是怎么化呢?哈!有了。我请我的百宝袋帮帮忙!打开看看,哇,这是什么啊?小兔,可是这个小兔的脸怎么光光的,一点也不好看,我们再看看八宝袋里还有什么?幼儿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装饰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景的快乐。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子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师:终于来到目的地了,瞧,熊熊的篝火都已燃起来了,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的开始吧。”录音机传来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的最棒的木偶兔子,作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有魔力的音乐再次响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共舞。

  师:孩子们,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

  出场。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用自然地声音来演唱歌曲,并且用简单的动作模仿。

  2.愿意听音乐或教师的演唱做小鱼游的动作,学习小碎步。

  3.初步尝试按规则游戏,在于教师教师单独身体接触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情感。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1小鱼游水的图片一张,画面上有不同姿态、向不同方向游动的鱼若干条。

  2幼儿观察并模仿过小鱼游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小鱼游的兴趣。

  1、教师:看!谁来了。

  2、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欢迎小鱼,向小鱼问好

  (二).幼儿跟音乐,学唱歌曲《小鱼游》

  1.教师示范唱。

  2教师边操作小鱼边说歌词。

  3幼儿看小鱼表演熟悉歌词。

  4教师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旋律(小鱼不动)

  师:小鱼游累了,我们让小鱼休息一下。老师把小鱼刚才游的动作编成了一首歌,你们和小鱼一起来听一听。

  5教师弹唱歌曲《小鱼游》,让幼儿跟着节奏拍手,熟悉旋律。

  6幼儿看小鱼表演,跟着教师的旋律一起唱歌曲2-3遍。

  起大声唱

  (三)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小鱼游的动作。

  1、教师:小鱼是怎样游来的呢?谁用动作做一做?

  2、幼儿调动观察积累的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示小鱼游,教师注意反馈幼儿的动作,指导全体幼儿有重点的模仿学习。

  (1)、引导幼儿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

  (2)、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动作,幼儿跟教师边唱《小鱼游》边动作。

  (3)、引导幼儿学习走小碎步。

  (4)、幼儿尝试行进间做小鱼游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脚的动作,强调小鱼游的轻轻的快快的。

  二.幼儿玩游戏“小鱼游”。

  1教师:鱼宝宝今天要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呢?听听与妈妈唱什么。

  2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最后一句歌词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

  (1)教师:唱到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2)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其他幼儿边唱歌曲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点点头,摇摇尾巴,互相问好,励幼儿大胆亲近其他小朋友。

  (3)幼儿继续游戏。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游戏,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别的班的孩当自己的好朋友。

  反思分析:

  今年我第一次带小班,也第一次上小班的音乐课,在平时进行的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是我们老师一遍一遍的唱,要求孩子一遍一遍的跟,当孩子的声音越来越轻的时候,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唱的重一点!”但是这样经常是没什么效果孩子还特别枯燥,自从《指南》颁布后,我就遵从《指南》精神,以孩子兴趣为主,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过程,把这个音乐活动以游戏形式去呈现,孩子果然兴趣特别高,而且还跟旁边小朋友互动,点点头,摇尾巴啊。玩的特别不错,而且很容易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下课了还有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去外面学小雨游把,唱着歌就出去了,整节课下来效果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