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关于翠鸟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翠鸟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翠鸟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知识梳理
1、词语积累:
翠鸟 苇秆 腹部 衬衫 透亮 又尖又长 清脆 一眨眼 泡泡 逃脱 饲养 渔翁 石壁 打消 念头
2、优美句子: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
设计理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就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就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就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就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习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清脆、饲养”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启发法
学习方法
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 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快乐导入(用时:5分钟)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片)
介绍: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
2.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读课题。
2.思考:
(1)翠鸟就是什么样子的?
(2)翠鸟就是怎样捉鱼的?
(3)翠鸟的家在哪里?
翠鸟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3 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介绍翠鸟、导言入课
投影学习目标投影学习方法
学生质疑
据疑板书导学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投影翠鸟外形图VCD 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投影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VCD 翠鸟捉鱼时动作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习题2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 →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结束
《翠鸟》教学设计简介
《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翠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秆、绣”等11个生字,会写“翠、秆”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了解翠鸟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小解说员”牌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朋友,想认识它们吗?(依次出示:燕子、猫头鹰、天鹅、老鹰、孔雀……)
谁认识,老师就把它送给谁,让你和它交上好朋友。
你们认识的鸟真多!看得出,你们都是爱鸟的好小朋友。
2、你们看,谁又飞来了?(示课件:翠鸟飞来。)对,它就是以翠鸟。(课件打出:翠鸟)谁能读好它的名字?(生认读,正音。)
3、让俺们一起来写一写“翠”字吧。(师在黑板上写,同学跟着书空。)
4、你们写这个字时,发现了什么?(“翠”字上面是个不带钩的羽字头。)
5、你们愿意和翠鸟交朋友吗? 完成板书:翠鸟 那俺们先要了解翠鸟。好,俺们一起来看《新动物世界》。本期《新动物世界》要介绍的就是翠鸟。
二、再设情境,解说课文
1、(播放课件:《新动物世界》片头,播放到翠鸟图片时停止下来。)
2、师(故作惊讶)咦,怎么没了?到底要介绍翠鸟的什么?
别心急,解说词就在咱们书上。赶紧读读课文吧,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再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3、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正音。)
4、读得真棒!同学们对翠鸟了解了多少呢?
出示填空:
翠鸟喜欢停在________,它长得________;以翠鸟叫声________,爱________;翠鸟捕鱼的动作________,住在________。)
谁会填?先自由说一说,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指名说。)
5、看来同学们对翠鸟有了些了解。好,现在俺们来听解说员的介绍:
放录音: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它长得可真漂亮;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迅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
6、听了这样的解说,你们满意吗?哪里不满意?(对,翠鸟的样子怎么漂亮,捕鱼的动作怎么迅速还没介绍清楚。)板书:样子 动作
7、那老师提议,俺们小朋友自身来当解说员,为《新动物世界》翠鸟专辑配上解说词怎么样?
那赶紧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练一练,(示“小小解说员”牌)看谁能成为本期翠鸟专辑的特约解说员。
8、读了课文,你们最想介绍翠鸟的什么?以下步骤据同学的回答相机进行:
▲ 如生介绍“样子”:
⑴ 指名一生介绍。
⑵ 他介绍得怎么样?(同学评议)
⑶ (将“小小解说员”牌挂在介绍得好的同学身上。)俺郑重宣布,你成为了翠鸟专辑的第一名解说员,恭喜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介绍的?
⑷ 还有谁来介绍翠鸟的样子?指名介绍,评议。奖励“小小解说员”牌,师:又一名“小小解说员”诞生了!请你说说自身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师配合同学的发言,利用课件依次打出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图片,待同学介绍完,一只完整的可爱的'翠鸟便出现出来。)据生介绍相机出示词语、图片: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咖啡色。
现在知道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吗?(从下到上)
师:听你这么一介绍,这只翠鸟更显活泼可爱了。看来,你确实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小解说员”,还有谁能介绍好? 好,那全班一起来介绍。(师配合同学的介绍依次出示翠鸟分解图片。)
⑸ 能不能变个顺序,从上到下地介绍?指名说。
⑹ 翠鸟长得这么漂亮,想把它的样子留在脑海里吗?那快背一背第一段吧。
自由背,齐背。给背得好的同学发“小小解说员”牌。
▲ 如生介绍“动作”:
⑴ 指名一生介绍。
⑵ 结合同学的介绍,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朗读:
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出示课件:翠鸟叼鱼动态图)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呀,翠鸟真是动作神速。谁能通过朗读让人感觉到翠鸟动作神速?指名读,齐读。
②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解说词,示句子: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飞。和书上的相比,你更喜欢哪句解说词?为什么?
好,那谁再来读读书上的解说词?(提示:“轻轻”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你读得真好确实让人感觉翠鸟动作又快又轻。相机奖励“小小解说员”牌。
9、同学们介绍得棒极了!看来,你们已经和翠鸟真正交上了朋友,都是小小解说员。好,让俺们一起来为《新动物世界》翠鸟专辑配上解说词吧!(播放课件,同学朗读字幕,配上解说词。)
【作业】
制作一张翠鸟的知识卡片。
翠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完成填空练习: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二、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翠鸟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四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知识梳理
1、词语积累:
翠鸟 苇秆 腹部 衬衫 透亮 又尖又长 清脆 一眨眼 泡泡 逃脱 饲养 渔翁 石壁 打消 念头
2、优美句子: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
设计理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
1.会认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习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清脆、饲养”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启发法
学习方法: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 卡片
学生活动
一、快乐导入(用时:5分钟)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片)
介绍: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但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
2.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读课题。
2.思考:
(1)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2)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3)翠鸟的家在哪里?
二、自学字词,理清脉络(用时:十五分钟)
1.教师总结学生所写内容,引出:课文是怎样来描写翠鸟的呢?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字词。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寻求帮助。重点指导读音:“赤”“衬”“衫”是翘舌音。
3.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并进行自主评价。
(1)学生交流“腹”和“泛”的写法。
(2)临摹“翠”与“翁”,“秆”与“透”。
4.小组内展示生字、评价哪个字写得规范或者哪部分写得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与自己所写内容进行对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2.小组合作依次汇报讨论怎样识记生字。
3.学生交流、总结生字的写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写。
根据同桌的建议分别再写一写。
4.小组长组织评价,谁的字写得既准确又美观。
三、熟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十分钟)
1.教师指名读文。
(1)点名读文。
(2)汇报:你对翠鸟有了哪些理解?
(3)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启发归纳概括:作者写了翠鸟的哪几个方面?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的感情。
1.(1)几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识记内容。
(2)学生集体交流获得的内容。(如:它的颜色鲜艳,能快速地捕获到小鱼)
(3)学生自主概括文章内容。(如:全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以及要保护翠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四、品读课文,探究发现(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点名读第1自然段,在头脑中勾勒翠鸟的外形,都介绍了它哪几部分?
(2)再自由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有什么发现?
(3)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发现所得。教师相机指导: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对比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第2~5句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教师总结总分式写法。指出我们的习作中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
2.(1)相机指导朗读。翠鸟美丽的外形惹人喜爱,读出喜爱之情,心情要高兴。
(2)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1.学生合作、交流。
(1)一生读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勾勒形象。(汇报内容:爪子——羽毛——眼睛——嘴。)
(2)自由读文,自主发现。
(3)师生互动预设。(如,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其中描写羽毛部分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比喻句的写法:比如“头巾”“外表”等,使语言生动形象,使翠鸟人性化。抓住“颜色鲜艳”的中心句。)
(4)学生感受这种写法,并尝试写一段话。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写法,读出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观察法、情境法、读中感悟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用时:8分钟)
1.复习字词。(出示习题)
2.回顾第1自然段。
1.完成习题。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
二、乐中探究,乐中交流(用时:22分钟)
1.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从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突出翠鸟是捕鱼能手。边读边画。
(2)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深入思考:翠鸟的外貌特点和动作特点之间的关系,结合语句来说。
3.读第4、5自然段,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的变化。
4.启发思考渔翁的话蕴含什么道理?
5.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及不舍的感情。
1.(1)学生画词和句子。
(2)结合语句汇报。(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2.小组内交流,汇报。
3.联系上下文,汇报人物情感的变化。
(从“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们的脸有些发红”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变化:喜爱翠鸟——想占为己有——让翠鸟回归自然。)
4.思考老渔翁的话。(真心喜爱翠鸟,就是给它自由。)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三、乐中提升(用时:10分钟)
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
翠鸟教案 篇6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翠鸟》教案。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翠鸟》教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翠鸟教案 篇7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顺序:关于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颜色;关于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教法建议
(1)课前准备。准备的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搜集及鸟类有关的资料。
(2)借助投影,直观地了解记忆的外形特点,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填动词练习,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设计“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理清的外形与高超的捕鱼本领的关系。
(5)在学习“外形”、“动作”、“捉鱼”这三部分内容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6)通过设计“课外延伸,自找答案”这一步骤,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丰富知识、积累知识的目的。
词语解释
苇秆:本课指芦苇的茎。
鲜艳:鲜明美丽。[例句]王萍穿了一件色彩鲜艳的连衣裙。
小巧玲珑:形容器物形体小而精巧细致。
灵活:敏捷,不呆板。
锐利:尖锐而锋利。本课指感觉敏锐。
荡漾:水波起伏微动的样子。[例句]湖面上荡漾着细细的波纹。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清脆:清楚悦耳。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锐利——尖锐 失望——灰心 灵活——灵敏
愿望——心愿 陡峭——陡立 清脆——响亮
反义词: 失望——希望 喜欢——厌恶 陡峭——平坦
背景知识
普通全长15厘米左右,体重21一30克。生活于溪流、湖泊、江河、鱼塘。食物为鱼、虾、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单独或成对活动,长时间站立于近水处的树枝或岩石上耐心观察,发现小鱼浮至水面,俯冲到水面用尖嘴将鱼捕获,飞到树上或岩石上吞食。在沙堤或泥崖挖掘隧道式洞穴,在其中产卵,喂养幼鸟。因独特的捕食方式,俗称“打鱼郎”。
句段赏析
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析 “一动不动”点出了的特点。“注视着”说明它看得非常专心。这句话写出了机警地等待着小鱼。
2.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析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在一刹那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捉鱼迅速、敏捷的特点。
课后题解
2. (1)第二个句子写得好。第二个句子用了“贴着”“疾”这两个词,就把飞得低,飞得快的特点写出来了,也就表现出灵活、敏捷的活动特点。
(2)第二个句子写得好。第二个句子用“蹬开”写出了发现小鱼后反应迅速,动作干脆,而“离开”就没有这个意思。“像箭一样”这种打比方的说法很形象地写出了“很快地”快到了什么程度。
难句解析
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一动不动”点出了的特点。“注视着”说明它看得非常专心。这句话写出了机警地等待着小鱼的情景。
2.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在一刹那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3.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话就的头部、背部、腹部分别讲述羽毛颜色鲜艳美丽,并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流露出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4.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这句话表明了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了。这里一是讲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它停得急而轻。
课文结构
本文按由“外形”到“活动”,再到“住处”这样的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的外形特点。
第二段(第2、3自然段):概括介绍了的活动特点。
第三段(第4自然段):介绍了的住处和作者对的喜爱。
写作特点
1.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描写更加传神。
2.在叙述中处处流露出对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
二、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自学。
(1)投影出示阅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运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找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方法揭示: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分节指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②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方法提示: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待讲课文时再充分交流。让学生重点谈谈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③启发学生质疑问题。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l)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的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
①理解第1句。
指读,启发学生说出:通过读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板书:小爪:鲜红)然后齐读第一句话。
②理解2-5句。
A指读。
B启发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羽毛鲜艳的?并理解“鲜艳”的意思。(板书:羽毛:鲜艳)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C投影出示文字及外形的彩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齐读投影片上的文字。
D教师提示:作者在写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启发学生说出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③理解第6句。
A指读,启发学生说出这句话写了的什么?(板书:眼睛: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B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板书:小巧玲珑)
C齐读第6句。
(3)小结。
①启发学生说出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板书:外形)
②启发学生说出对外形的看法。(板书:美)
③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抓住特点,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4)指导背诵。
3.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第一自然段
l.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投影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2.小组交流。
3.师生议答。
(1)投影出示:作者是怎样描写活动的`?
①学生读出描写活动的语句。(即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并找出相关的动词。)
②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准确恰当。
A让学生演示“贴”的动作,理解“贴”的意思,进而体会飞行的低,动作轻盈。
B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疾飞”、“一眨眼”的意思,通过“疾飞”“轻轻地停”这组动作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飞行得很快,动作轻盈。
(板书:疾飞)
③放有叫声与轻音乐的录音,投影出示停在苇秆上的特写图。学生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2)投影出示: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捕鱼的?
①指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明确作者写捕鱼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过程来写的。
②理解1、2句(捕鱼前)。
A通过“悄悄地”“露”“吹”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小鱼的机灵。
B通过“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写小鱼机灵,意在突出更机灵,目光特别税利。
③理解第3句(捕鱼时)。
A投影出示句子:
B找出捕鱼时的动词。(板书:蹬……飞……叼……贴……)
C引导学生通过对“蹬”、“飞”、“叼”、“坝”、“飞”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捕鱼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
D出示捕鱼的彩图,让学生描述捕鱼时的情景。
E齐读这句话。
④理解第4句话(捕鱼后)。
A指读第4句,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摇晃”、“荡漾”的意思。(板书:苇秆……摇晃 水波……荡漾)
B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早已叼着小鱼飞得无影无踪了。捕鱼就在这眨眼之间,就更衬托出捉鱼的迅速敏捷。)(板书:动作敏捷)
(3)投影出示:捕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了解捕鱼的本领和外形之间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
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
(①我们想捉一只来饲养。②在渔翁告诉我们飞很远来这里,是想和我们做朋友。③我们听了感到惭愧。)
2.教师小结
是啊!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的歌声、色彩、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而且许多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才对。
3.我们为什么希望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四、质疑问难
五、识记字形 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抄写生字并进行扩词练习。
六、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七、布置作业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第14课,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大自然中除了文中所描绘的外,还有许许多多种鸟,请同学们交流收集的有关鸟类知识的资料或图片、照片等等。可以“我喜欢的鸟“为题在课上交流,下面资料供参考。
青海湖有一座鸟岛,它位于湖的西北部。长近500米,宽约150米,近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黑硕鹤、鸬鹚等10多种候鸟,成群结队返回故乡,数量达10万只。它们衔草运枝,搬土叼泥,搭窝建巢,产蛋育雏,忙忙碌碌。一登上鸟岛,各式各样的鸟巢密密麻麻,五光十色的鸟蛋满地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群鸟翩翩飞翔,遮天蔽日,甚为壮观,可谓天下一奇。现在鸟岛已设立自然保护区。
2.如果家里有养鸟的同学,请你留心观察它的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以及在饲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叙下来。附《爷爷的鸟》《我和麻雀的故事》
3.在充分读书,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想象,给“捉鱼”这部分制作几张动画片。
自制动画片:
4.创办一期墙报:可以有有关鸟类的知识,图片,保护鸟的倡议,自作画等。
【翠鸟教案】相关文章:
翠鸟的教案02-04
《翠鸟》的教案02-27
《翠鸟》教案01-19
《翠鸟》 教案03-06
《翠鸟》 教案范文04-02
翠鸟教案优秀09-18
《翠鸟》精品教案04-01
翠鸟教案模板04-18
《翠鸟》教案精选15篇03-06
《翠鸟》教案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