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28 06:04:4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对数字和颜色分类感兴趣。

  2.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3. 尝试根据不同色块中白色圆点的数量,放置相同数量和颜色的圆点。

  活动准备:

  1. 幼儿玩过颜色分类游戏。

  2. 材料准备:《边做边学》操作材料,5个不同颜色的圈。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鳄鱼来了》。

  2. 创设意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是森林国王的生日,它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也邀请了好多小动物去参加它的生日会…

  3. 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小老虎,小白兔,大象…)。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呢?它有几只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分好礼物送给国王吧!

  4.游戏互动,看谁反应快。

  师:森林国王还给我们准备了更加好玩的,漂亮的`游戏场地(5种不同颜色的圈圈)。

  a. 教师分组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圈圈并站在圈内。

  b. 请幼儿数出自己所站的圈以及圈内的人数。

  5.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它也想参加国王的生日会,可是它的身体上有一些小秘密…(出示操作图片)。

  a.提问:你看到的小蜗牛它怎么了?它身上的颜色完整吗?应该怎么帮帮它呢?

  b.引导幼儿尝试填充颜色及点数。

  c.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6.点评。

  a.出示幼儿操作好的图片,请幼儿自由点评。

  b. 师:小蜗牛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解决了问题,它想跟着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国王的生日会,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好队形,准备出发吧!(幼儿退场)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和基本组成。

  2、能够完整、连贯地讲诉自己对树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并能讲诉自己对树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树叶(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猜谜语:身体长得壮壮壮的,春天来发芽,脸上皱纹多,冬天不见啦!(大树)

  二、出示PPT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树伯伯的图片,请小朋友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等一下老师会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问题哦!(出示大树的图片)

  2、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树呢?

  3、那树伯伯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三、分解树

  1、那现在老师还有几张图片,小朋友们也要仔细看哦!(出示图片树根)

  师:树根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

  树根的作用?(吸收水分,让树能够长高、长的更壮)

  2、出示图片—树干

  师:这张树干的图片和其他树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粗细、长短)

  3、出示图片—树枝、树叶

  师:大树慢慢的长大了,慢慢的长出了树枝,再慢慢的长出了树叶

  4、秋天到了,大多数的树叶都掉落了下来,那现在我们在来看一下秋天的树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呢?(没有树叶)

  四、游戏活动

  1、小朋友刚才看了大树的图片,那如果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变成(模仿)大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示范)

  2、老师示范并解说脚是树根,直直的身体是树干,手臂是树枝,那我们少了什么呀?(树叶)那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树叶,待会儿给你们贴上。

  3、分别请4组,每组幼儿5人模仿大树,一人当树根和树干,四人当树枝和树叶!(老师为幼儿贴上树叶)我们的大树做好了!请小朋友们慢慢的把树枝长出来,再有树叶,风来了,我们的树叶应该?(幼儿摇摆树枝和树叶)

  4、那现在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下真正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请幼儿依次排队出门观察大树!

  活动反思:

  树木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的贡献巨大,但是幼儿在此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多,对树木的了解不够。如果只是说教性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收效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幼儿清楚了树木对人类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很自然的想到要保护树木,爱护树木,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比单纯地说教要有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活动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 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科学小百科:

  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泥鳅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别滑。黏液可以让它们在泥土和水中减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这种黏液也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所以泥鳅身上的黏液就像软的防身服一样。(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卞娟娟)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2、果树3棵3、苹果8个

  4、梨9个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被乌龟的出现所吸引,产生接纳、喜欢乌龟的情感。

  2、参与关于乌龟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讨论,萌发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实物乌龟一只,铃鼓、碎肉等。

  2、设置简单场景:用积木或纸盒搭成的小路,中间散落几个球。

  活动过程

  1、猜猜谁来了。

  师幼围坐在一起,教师神秘而又欣喜地设问: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谁?

  请出新朋友,亲切地:哦,小小乌龟爬过来了。引导幼儿说一说乌龟长什么样,你最喜欢乌龟的什么。

  2、小小乌龟爬过来。

  乌龟今天真高兴,他爬呀,爬呀,爬过来。看看他是怎么爬过来的?

  乌龟还要爬到小朋友这里去,它是来向你们问好,看看他爬向谁?

  乌龟向哪个方向爬去,就请那一方向的幼儿对乌龟打招呼,如你好,乌龟。我喜欢你,乌龟。想和我做朋友吗?等等。

  可以请幼儿用手去触摸乌龟的身体,说说有什么感觉。

  3、逗乌龟。

  教师手持铃鼓在乌龟上方摇晃,观察乌龟受声音刺激时的反应。

  乌龟喜欢吃什么?请个别幼儿用碎肉来喂乌龟,观察乌龟的进食情况。

  4、参观乌龟的家。

  我们给乌龟造了一个新家,以后我们还要和乌龟做许多游戏。

  请个别幼儿送乌龟到自然区的家,教师和其他幼儿随同参观乌龟的生活环境,离开时亲切道别。

  活动建议

  1、教师尽量以神秘、亲切的口吻引出乌龟朋友,引发幼儿的好奇。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到乌龟的外部特征、爬行状态和生活习性上。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乌龟爬行时头和四肢的样子以及如何绕过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兴趣点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惊喜和兴奋上。

  2、本活动第二环节会因为实际环境的影响而使乌龟产生出种种即时反应,因此教师应设想多种预案,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实施相应的策略。如乌龟爬行时,遇外部刺激会收缩身体或停止不动,教师应引导幼儿控制自己,减少对乌龟的刺激;也可让幼儿对乌龟的现场表现进行猜测:乌龟为啥一动不动呀?头和脚为啥都缩进去了?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大班已进入了《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的后阶段,幼儿常常会流露依依不舍的情感,还讲以后要来看看老师,为了满足幼儿情感需要,结合我班计算水平,我取了“破译电话号码”的教材,设计了这篇幼儿园教案《编译电话号码》,并把提高幼儿加减式题的口算能力寓于活动之中。

  活动目标:

  1.通过破译电话号码活动,提高幼儿进行加减式题口算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愿望和要求。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列式题的表格,记录电话号码的表格,笔

  活动设计:

  一、引起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了解破译的方法。

  1.激发幼儿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

  师:“再过一个月啊,我们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吗?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和我联系呢?”(上网,写信,到幼儿园来,打电话)

  小结:保持联络的方法有很多,打电话是保持联系的一种好办法,因为打电话非常方便也能非常快的找到你要找的人。

  2.破译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师:“那你们知道严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出示表格)其实啊,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藏在这些算数式题中,如果你们能按顺序算出这里的每一道题目得答案,那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被你们破译出来了。”

  请幼儿尝试破译电话号码,并对应写出电话号码。

  提问: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的?编了几道题目?

  小结:原来,8位数的号码就编了8道题目,每个数字对应了一道题目。

  二、设计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1、看教师讲解如何编算式题。

  师:你们真厉害把老师藏在算式题中的.秘密都破译出来了,可是还有其他小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我们都不知道呢我们来一起来做个游戏(给电话号码编算式)

  讲解编题的方法及表格的填写方法:

  先在表格第一格写下你的姓名,再表格内依次写下你家的电话号码。然后给每个号码编一个算式(可以是加法,可以是减法。)并记录在对应的表格内。

  2、幼儿尝试编算式题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作业纸设计成多层次的。)

  幼儿操作,老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对幼儿进一步提出编题要求。(给同一个号码编写多个算式)

  3、幼儿操作完后可以相互检查编题的对错。

  4、讲评:

  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家电话号码编的算式,同一个数字有几种方法?

  三、给老师赠送电话号码

  今天小朋友们非常能干,既破译了老师的电话号码,还学会了给电话号码编算式题,现在老师很想保留你们的电话号码,你们愿意把它送给我吗?

  幼儿赠送电话号码,并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02-24

科学的活动教案05-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对数字和颜色分类感兴趣。

  2.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3. 尝试根据不同色块中白色圆点的数量,放置相同数量和颜色的圆点。

  活动准备:

  1. 幼儿玩过颜色分类游戏。

  2. 材料准备:《边做边学》操作材料,5个不同颜色的圈。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鳄鱼来了》。

  2. 创设意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是森林国王的生日,它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也邀请了好多小动物去参加它的生日会…

  3. 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小老虎,小白兔,大象…)。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呢?它有几只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分好礼物送给国王吧!

  4.游戏互动,看谁反应快。

  师:森林国王还给我们准备了更加好玩的,漂亮的`游戏场地(5种不同颜色的圈圈)。

  a. 教师分组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圈圈并站在圈内。

  b. 请幼儿数出自己所站的圈以及圈内的人数。

  5.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它也想参加国王的生日会,可是它的身体上有一些小秘密…(出示操作图片)。

  a.提问:你看到的小蜗牛它怎么了?它身上的颜色完整吗?应该怎么帮帮它呢?

  b.引导幼儿尝试填充颜色及点数。

  c.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6.点评。

  a.出示幼儿操作好的图片,请幼儿自由点评。

  b. 师:小蜗牛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解决了问题,它想跟着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国王的生日会,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好队形,准备出发吧!(幼儿退场)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和基本组成。

  2、能够完整、连贯地讲诉自己对树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并能讲诉自己对树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树叶(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猜谜语:身体长得壮壮壮的,春天来发芽,脸上皱纹多,冬天不见啦!(大树)

  二、出示PPT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树伯伯的图片,请小朋友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等一下老师会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问题哦!(出示大树的图片)

  2、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树呢?

  3、那树伯伯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三、分解树

  1、那现在老师还有几张图片,小朋友们也要仔细看哦!(出示图片树根)

  师:树根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

  树根的作用?(吸收水分,让树能够长高、长的更壮)

  2、出示图片—树干

  师:这张树干的图片和其他树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粗细、长短)

  3、出示图片—树枝、树叶

  师:大树慢慢的长大了,慢慢的长出了树枝,再慢慢的长出了树叶

  4、秋天到了,大多数的树叶都掉落了下来,那现在我们在来看一下秋天的树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呢?(没有树叶)

  四、游戏活动

  1、小朋友刚才看了大树的图片,那如果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变成(模仿)大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示范)

  2、老师示范并解说脚是树根,直直的身体是树干,手臂是树枝,那我们少了什么呀?(树叶)那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树叶,待会儿给你们贴上。

  3、分别请4组,每组幼儿5人模仿大树,一人当树根和树干,四人当树枝和树叶!(老师为幼儿贴上树叶)我们的大树做好了!请小朋友们慢慢的把树枝长出来,再有树叶,风来了,我们的树叶应该?(幼儿摇摆树枝和树叶)

  4、那现在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下真正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请幼儿依次排队出门观察大树!

  活动反思:

  树木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的贡献巨大,但是幼儿在此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多,对树木的了解不够。如果只是说教性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收效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幼儿清楚了树木对人类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很自然的想到要保护树木,爱护树木,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比单纯地说教要有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活动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 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科学小百科:

  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泥鳅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别滑。黏液可以让它们在泥土和水中减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这种黏液也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所以泥鳅身上的黏液就像软的防身服一样。(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卞娟娟)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2、果树3棵3、苹果8个

  4、梨9个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被乌龟的出现所吸引,产生接纳、喜欢乌龟的情感。

  2、参与关于乌龟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讨论,萌发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实物乌龟一只,铃鼓、碎肉等。

  2、设置简单场景:用积木或纸盒搭成的小路,中间散落几个球。

  活动过程

  1、猜猜谁来了。

  师幼围坐在一起,教师神秘而又欣喜地设问: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谁?

  请出新朋友,亲切地:哦,小小乌龟爬过来了。引导幼儿说一说乌龟长什么样,你最喜欢乌龟的什么。

  2、小小乌龟爬过来。

  乌龟今天真高兴,他爬呀,爬呀,爬过来。看看他是怎么爬过来的?

  乌龟还要爬到小朋友这里去,它是来向你们问好,看看他爬向谁?

  乌龟向哪个方向爬去,就请那一方向的幼儿对乌龟打招呼,如你好,乌龟。我喜欢你,乌龟。想和我做朋友吗?等等。

  可以请幼儿用手去触摸乌龟的身体,说说有什么感觉。

  3、逗乌龟。

  教师手持铃鼓在乌龟上方摇晃,观察乌龟受声音刺激时的反应。

  乌龟喜欢吃什么?请个别幼儿用碎肉来喂乌龟,观察乌龟的进食情况。

  4、参观乌龟的家。

  我们给乌龟造了一个新家,以后我们还要和乌龟做许多游戏。

  请个别幼儿送乌龟到自然区的家,教师和其他幼儿随同参观乌龟的生活环境,离开时亲切道别。

  活动建议

  1、教师尽量以神秘、亲切的口吻引出乌龟朋友,引发幼儿的好奇。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到乌龟的外部特征、爬行状态和生活习性上。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乌龟爬行时头和四肢的样子以及如何绕过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兴趣点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惊喜和兴奋上。

  2、本活动第二环节会因为实际环境的影响而使乌龟产生出种种即时反应,因此教师应设想多种预案,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实施相应的策略。如乌龟爬行时,遇外部刺激会收缩身体或停止不动,教师应引导幼儿控制自己,减少对乌龟的刺激;也可让幼儿对乌龟的现场表现进行猜测:乌龟为啥一动不动呀?头和脚为啥都缩进去了?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大班已进入了《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的后阶段,幼儿常常会流露依依不舍的情感,还讲以后要来看看老师,为了满足幼儿情感需要,结合我班计算水平,我取了“破译电话号码”的教材,设计了这篇幼儿园教案《编译电话号码》,并把提高幼儿加减式题的口算能力寓于活动之中。

  活动目标:

  1.通过破译电话号码活动,提高幼儿进行加减式题口算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愿望和要求。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列式题的表格,记录电话号码的表格,笔

  活动设计:

  一、引起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了解破译的方法。

  1.激发幼儿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

  师:“再过一个月啊,我们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吗?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和我联系呢?”(上网,写信,到幼儿园来,打电话)

  小结:保持联络的方法有很多,打电话是保持联系的一种好办法,因为打电话非常方便也能非常快的找到你要找的人。

  2.破译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师:“那你们知道严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出示表格)其实啊,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藏在这些算数式题中,如果你们能按顺序算出这里的每一道题目得答案,那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被你们破译出来了。”

  请幼儿尝试破译电话号码,并对应写出电话号码。

  提问: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的?编了几道题目?

  小结:原来,8位数的号码就编了8道题目,每个数字对应了一道题目。

  二、设计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1、看教师讲解如何编算式题。

  师:你们真厉害把老师藏在算式题中的.秘密都破译出来了,可是还有其他小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我们都不知道呢我们来一起来做个游戏(给电话号码编算式)

  讲解编题的方法及表格的填写方法:

  先在表格第一格写下你的姓名,再表格内依次写下你家的电话号码。然后给每个号码编一个算式(可以是加法,可以是减法。)并记录在对应的表格内。

  2、幼儿尝试编算式题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作业纸设计成多层次的。)

  幼儿操作,老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对幼儿进一步提出编题要求。(给同一个号码编写多个算式)

  3、幼儿操作完后可以相互检查编题的对错。

  4、讲评:

  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家电话号码编的算式,同一个数字有几种方法?

  三、给老师赠送电话号码

  今天小朋友们非常能干,既破译了老师的电话号码,还学会了给电话号码编算式题,现在老师很想保留你们的电话号码,你们愿意把它送给我吗?

  幼儿赠送电话号码,并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