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水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4-08-24 13:02:2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水带给缺水的人们带来的“苦”与“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

  3、领会文本以乐衬苦的表达方式。

  4、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板书:水)

  2、我们已经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有没有读懂课文。老师请你们填一填这段话。

  出示:因为我们那儿缺水,所以,水,成了村子里的东西。村里人说的最多的话是:;因为缺水,所以,雨天我们在雨地里。

  二、提供资源生成问题(生疑)

  1、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那么,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母亲锁上了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2、读了这一节,我们有什么要问的吗?(板书:饿渴)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3、我们首先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

  “饿”腹(肚子)体(身体)肤(皮肤)处于饥饿状态;

  “渴”口干想喝水

  4、谁能说一说母亲为什么这样说。

  5、谁还想读

  6、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妈妈说,“饿”坏了,而不说“渴”坏了。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三、学习释疑弄清疑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读课文时,你又读出了哪些问题?在书的边上打上问号。

  四、点难拨疑练习解难

  好,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又有那些新的问题?(学生汇报)

  (一)第三自然段: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1、“风干”是什么意思?

  靠风吹干,将其中水分去掉,见过“风干”的东西吗?

  出示树叶图:他们有什么区别?

  (第一张:水分充足而饱满;第二张:干燥而发脆)

  2、人被“风干”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3、读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4、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是啊!因为缺水,动物没有了家园,庄稼难以成活;因为缺水人们备受干渴的煎熬。如果有了水……谁来说说如果有了水会怎样?

  有了水小动物可以,有了水禾苗可以,有了水我们就可以。因此,水是带给我们、的希望之泉。

  5、可是打开水窖的钥匙就在母亲腰带上,所以课文说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窑,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课文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①读

  ②你见过狗尾巴草吗?晒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样子?

  出示图片:青翠欲滴干瘪无力

  ③母亲把我们比喻成晒干的`狗尾巴草,是说我们——

  ④读

  2、母亲终于要打开水窖,给我们这些干得嗓门冒烟,全身冒火的狗尾巴草浇水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可以叫,可以做动作)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注意水窖打开了,凉丝丝的水气升腾了,向我们扑了过来,你感受到了吗?什么感受?

  水声水圈空白图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感觉到凉气就已经进入了心脾,全身凉丝丝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2)凉气进入心脾了,我们慢慢地闭上眼睛,享受母亲给我们洗澡。母亲给我们洗澡了,水窖中清凉的水从头顶缓缓地滑了下来,到嘴边了,到颈部了,到胸部了,到膝盖了,到脚板了;麦杆扇的凉风徐徐地吹来了,舒服是吗?可以发出声音。(啊、啊的叫,真舒服,舒服极了,快乐)

  水声水圈空白图

  我们刚才感受到了什么?(毛孔、细胞、肌肤,都在享受水的滋润,身体与水的亲密接触。)

  (3)读

  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并没有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4)谁还想读

  (5)同学们如果我们这样改一下,看看可不可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流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6)谁再来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母爱随着清凉的水流遍我们全身,母爱随着徐徐的风温暖了我们心田,是那样的舒服,那样的愉快。母亲怕我们用水无度……所以

  ①读,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②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母亲的细腻,母亲的“吝惜”;我感受到他们是多么地珍惜水,一点都不愿意浪费水,哪怕是一滴水。)

  ③读这句话

  总结:同学们,缺水给人们带来很多痛苦,仅仅是一股水的气息,一勺四分之一的水,就让他们欢乐无比,可爱的孩子们,可怜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苦了!同学们,此时,读着他们的雨中嬉戏的情形,读着他们享受着地窖水的凉爽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感到怎样?

  来写,这就是“以乐衬苦”的写法。

  其实,在西部,就是现在还有很多人正遭受着缺水的折磨。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情景。

  五、反思教学加深感悟

  1、放西部片子

  2、身体的“饿”还能忍受,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饥饿”,是心灵的“饥饿”,放西部片子,定格在期盼的画面?

  同学们,看,涛涛看着眼前茫茫的沙漠,她在期盼;她看到我们这里的自来水龙头“哗哗”流淌,他她在叹息;看到人们乱砍乱伐,良田变成沙漠,她在呐喊。

  她在期盼什么?她在叹息什么?她又在呐喊什么?

  她在期盼:

  她在叹息:

  她在呐喊:

  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话说一说。

  (是啊,自然同样需要人类的尊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3、现在我们再读课题:水我想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更多的画面,我们的情感会很复杂。我们来读一读

  当你在沙漠中行走,在干渴难奈的情况下看到了水?读:水(渴望)

  由于人类的破坏,洪水泛滥,水咆哮着冲向我们的家园时?读:水(惊恐)

  当我们安详地享受着水带给人类恩惠,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情时?读:水(感谢)

  水是珍贵的,是我们生命不可获缺的资源。(板书:珍贵)

  水——生命之源

  六、引导实践

  同学们为了课文中的孩子,为了短片中的孩子,为了所有严重缺水地区的人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将来又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永远会做些什么?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更深层的思考。

  作业:

  1、原文题目《饿水》,请同学们找一下马朝虎先生的原文读一读。

  2、调查一下我们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写一封节约用水倡议书。

  板书:

  水

  饿渴

  珍贵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水能解渴,应多喝开水。

  2、让幼儿讲述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了解自来水的来源。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的作用

  2、ppt课件:如果没有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

  1、教师拿着水杯喝水。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喝水吗?

  2、请幼儿拿水杯喝水。

  提问:喝完水有什么感觉?我们喝的是什么水?

  二、了解自来水的来源。

  1、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出示自来水净水过程图片,向幼儿介绍自来水的净水过程

  2、江河里的'水我们能直接取出来饮用吗?

  江河里的水不清洁,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厂把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净化、消毒,变成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

  三、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1、ppt课件:水的作用,了解水对人们的作用

  2、ppt课件:我们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饭,没有了水,我们就没有水喝,就会口渴,没有了水我么就不能生活。

  3、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1)教育幼儿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不要随便把水浪费掉。

  (2)水的用处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提示幼儿讲出:

  我们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看到水龙头滴水应马上关起来

  四、活动结束

  1、教育幼儿多喝开水。

  2、水对人体有好处,对人们也有很多用处,所以,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节约用水,好好保护水资源。

  3、记住国家节水标志,以及世界爱水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首先从幼儿的体验入手,让幼儿在锻炼后饮水,感受口渴时喝水的舒适。让幼儿明白白开水才是最健康的饮料。激发幼儿主动饮水的意愿。活动后,大多数幼儿能主动饮水,个别幼儿不能断绝喝饮料,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一、电解水

  1、水通电氢气+氧气

  H2OH2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建立了微观想象

  第二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氢气+氧气→水

  H2O2H2O

  [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线测试]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

  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

  3、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VO2=2: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4、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5、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小结]P73[长话短说]

  [反馈练习]P74[挑战自我]

  [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实验很成功,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及水污染的严重性。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温开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一杯(杯子为透明的)。

  自制幻灯片五张(水可以发电、灌溉农田、灭火、企业乱排乱放污染水、公园里人们随手往河里扔垃圾共五张幻灯片)

  将幼儿分组坐,每组一盒干净的水,脏手绢和幼儿人数相同,肥皂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稳定幼儿情绪,请小朋友听倒水的声音,“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二、基本部分:

  1、了解认识水,让幼儿知道水是流动的,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液体,出示牛奶和水,让小朋友观察颜色。

  师“这是一杯牛奶,小朋友看看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呀?老师这儿还有一杯水,小朋友看看水和牛奶的颜色一样吗?小朋友透过水和杯子还能看到老师的手指呢。这说明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温开水、一杯百醋、一杯白酒)(杯子是透明的)

  师:“小朋友看,这有三杯透明的液体,其中只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办法将水找出来“(启发幼儿闻或尝)

  师:“请小朋友试试能将水拿起来吗?

  (通过此尝试,让幼儿感受水是流动的)(每组都有准备好的一盆水)

  师:“通过我们以上做的小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液体。

  2、讨论水和人类的关系

  师:“小朋友知道水都有什么用呢?(请幼儿自由发言后,看幻灯片)

  (此过程让幼儿懂得水可以灌溉农田,还可以发电、灭火,水的作用可大了,结合幻灯片向幼儿讲述水的作用,再通过幻灯片让幼儿了解有是怎么被污染的如:公园里的小河上一些人乱往河里仍垃圾,一些企业乱排、乱放导致了水污染。)

  3、教育幼儿保护水,节约用水。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吗?(不乱扔垃圾,还要注意节约用水,每次洗过手后,要将水龙头关上,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桌上的水已经被小朋友玩脏了不能喝了(幼儿体验水是流动时玩脏了)

  但是这些水要是白白的倒掉多浪费呀,小朋友想想这些水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可以用来洗脏手绢或给花浇水等等)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初步知道盐溶入水后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鸡蛋浮起来

  2、懂得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操作

  3、初步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贴上标记的烧杯两个,一次性杯子,鸡蛋每人一个;

  2、糖、盐、味精、水、小脸盆毛巾。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鸡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啊 ?是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

  引导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坐表示沉。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杯水中会浮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其实,这杯水有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里面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猜放了什么啊?

  三、讨论解释原因:鸡蛋沉浮的秘密

  1、幼儿以分组的形式,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放了什么?放了几勺?

  2、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1)水中放入盐,慢慢加

  (2)进行搅拌(让盐溶入水中后才能增加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浮力定义:将泡沫板放入水中,用手按下去,与水和泡沫板相抵抗的力)

  (3)放入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

  3、幼儿回答观察结果

  师:刚才老师放了什么东西进去呢?你们看到了吗?

  4、引导幼儿通过味觉器官寻找原因

  请幼儿尝一尝放下去的东西是什么?(盐)

  5、进一步深化问题

  师:加了几勺盐后鸡蛋浮起来了,少加或多加行不行?

  实验结论:盐溶入水中后,水变的越来越浓,就增加了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了

  四、幼儿操作实验

  1、探索鸡蛋的沉浮

  幼儿根据指示,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学会操作

  2、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鸡蛋在其他液体中(如糖水)的沉浮现象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活动前,做了大量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用温水做实验,让盐溶入水中,冷水只能让少量盐溶化

  2、在实验中,生蛋熟蛋都可以,实验结果没有多大影响,但不能使用咸蛋,因为在淡水中也能漂浮

  3、活动第四环节中教师要提供一个篮子,并放入毛巾,以便幼儿放入淡水中的鸡蛋拿出放入篮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认为的东西,以免鸡蛋滚落地上后发生碎裂等情况。

水教案 篇6

  本课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

  弦

  纤

  和(多音字)

  袅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

  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梨

  鞠

  纤

  瓣

  鸟

  裹

  琴

  犁

  掬

  迁

  辩

  袅

  衷

  铃

  辫

  衰

  辨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

  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读。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的设置和回答的过程中,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的与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3、联系生活,节约用水,养成正确的用水习惯。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

  难点: 理解水的浮力作用,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每桌一大盆水、纸杯、封闭的纸盒、铁片、木块、苹果、纸制小船等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 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水的图片,幼儿观察。有大海、小河、下雨、温泉、海啸、洪水、冰川、海难、等

  2、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些图片,不喜欢哪些图片?

  3、要求幼儿自由选择来分类,将图片放入相应的圆圈中

  喜欢

  不喜欢

  4、根据分类提问:你喜欢它的哪方面,为什么?

  幼儿回答:对于幼儿不同观点,教师要尊重,从科学的方面进行解释,

  如:有的`幼儿喜欢海啸,教师应从自然灾害和水力资源两方面谈它的利弊。

  二、提出问题,展开探索

  1、教师讲述:小朋友们从这些图片我们知道水是有力量的,即使它看起来很安静,但它仍然有强大的力量。现在你们面前有一盆水,我们来试试它的力量。

  2、幼儿自由选择测试物品,放在水中进行探索。(提醒幼儿注意有水溅出时,用抹布擦掉)

  教师提问:你发现水的力量了吗?它有多大?

  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

  (幼儿的疑问很多,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发现而不代替幼儿讲述。)

  于此点出“浮力”一词,并归纳定义

  三、针对疑问,进行相对力量的探索

  1、请发现相对特点的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引起多数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找找原因?

  幼儿探索、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因。

  2、引导幼儿归纳:物体大、轻——水的浮力大

  物体小、重——水的浮力小

  物体大小相同 轻的 浮力大

  重的 浮力小

  3、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测试

  四、播放关于全球水资源缺少、恶化的图片

  1、 教师讲述图片来源,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2、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办法

  节约用水,关好水龙头

  不向水里扔垃圾,不向水里倒污水

  用洗手的水冲厕所

  用雨水浇花

  多种树、草

  教学反思

  水是我们常见的液体,幼儿从小就对它感兴趣,玩水成为主要的游戏之一。怎样玩,从玩中学到知识,启发智慧。幼儿《纲要》中提到“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课充分运用幼儿身边最见的水,用试验的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其中容易代替幼儿去解答问题,应坚守幼儿才是探索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向标,在幼儿深陷谜团时给予点拨。

  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于,大胆提问,自由探索的目标很明确,对自己的发现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可能表达不是很准确,但发现的过程足以让幼儿对科学活充满好奇,激发出潜在的探索欲望。由于本课操作居多,课程的条理性要求很高,从观察——体验——总结,发现的过程就是在成长,幼儿的自主讨论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好奇,和幼儿一同去寻找答案。同时将环保意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幼儿,我们的生活因水而有生机,同时因水的缺乏,失去希望。启发幼儿热爱生活,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冷冷的水教案01-08

好玩的水教案06-21

奇妙的水教案01-10

《水的秘密》教案02-17

水的变化的教案02-23

水的净化教案02-26

我与水教案02-27

水的变化教案03-18

神奇的水教案01-27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水带给缺水的人们带来的“苦”与“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

  3、领会文本以乐衬苦的表达方式。

  4、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板书:水)

  2、我们已经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有没有读懂课文。老师请你们填一填这段话。

  出示:因为我们那儿缺水,所以,水,成了村子里的东西。村里人说的最多的话是:;因为缺水,所以,雨天我们在雨地里。

  二、提供资源生成问题(生疑)

  1、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那么,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母亲锁上了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2、读了这一节,我们有什么要问的吗?(板书:饿渴)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3、我们首先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

  “饿”腹(肚子)体(身体)肤(皮肤)处于饥饿状态;

  “渴”口干想喝水

  4、谁能说一说母亲为什么这样说。

  5、谁还想读

  6、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妈妈说,“饿”坏了,而不说“渴”坏了。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三、学习释疑弄清疑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读课文时,你又读出了哪些问题?在书的边上打上问号。

  四、点难拨疑练习解难

  好,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又有那些新的问题?(学生汇报)

  (一)第三自然段: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1、“风干”是什么意思?

  靠风吹干,将其中水分去掉,见过“风干”的东西吗?

  出示树叶图:他们有什么区别?

  (第一张:水分充足而饱满;第二张:干燥而发脆)

  2、人被“风干”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3、读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4、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是啊!因为缺水,动物没有了家园,庄稼难以成活;因为缺水人们备受干渴的煎熬。如果有了水……谁来说说如果有了水会怎样?

  有了水小动物可以,有了水禾苗可以,有了水我们就可以。因此,水是带给我们、的希望之泉。

  5、可是打开水窖的钥匙就在母亲腰带上,所以课文说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窑,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课文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饿”坏了?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①读

  ②你见过狗尾巴草吗?晒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样子?

  出示图片:青翠欲滴干瘪无力

  ③母亲把我们比喻成晒干的`狗尾巴草,是说我们——

  ④读

  2、母亲终于要打开水窖,给我们这些干得嗓门冒烟,全身冒火的狗尾巴草浇水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可以叫,可以做动作)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注意水窖打开了,凉丝丝的水气升腾了,向我们扑了过来,你感受到了吗?什么感受?

  水声水圈空白图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感觉到凉气就已经进入了心脾,全身凉丝丝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2)凉气进入心脾了,我们慢慢地闭上眼睛,享受母亲给我们洗澡。母亲给我们洗澡了,水窖中清凉的水从头顶缓缓地滑了下来,到嘴边了,到颈部了,到胸部了,到膝盖了,到脚板了;麦杆扇的凉风徐徐地吹来了,舒服是吗?可以发出声音。(啊、啊的叫,真舒服,舒服极了,快乐)

  水声水圈空白图

  我们刚才感受到了什么?(毛孔、细胞、肌肤,都在享受水的滋润,身体与水的亲密接触。)

  (3)读

  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并没有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4)谁还想读

  (5)同学们如果我们这样改一下,看看可不可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流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流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6)谁再来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母爱随着清凉的水流遍我们全身,母爱随着徐徐的风温暖了我们心田,是那样的舒服,那样的愉快。母亲怕我们用水无度……所以

  ①读,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②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母亲的细腻,母亲的“吝惜”;我感受到他们是多么地珍惜水,一点都不愿意浪费水,哪怕是一滴水。)

  ③读这句话

  总结:同学们,缺水给人们带来很多痛苦,仅仅是一股水的气息,一勺四分之一的水,就让他们欢乐无比,可爱的孩子们,可怜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苦了!同学们,此时,读着他们的雨中嬉戏的情形,读着他们享受着地窖水的凉爽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感到怎样?

  来写,这就是“以乐衬苦”的写法。

  其实,在西部,就是现在还有很多人正遭受着缺水的折磨。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情景。

  五、反思教学加深感悟

  1、放西部片子

  2、身体的“饿”还能忍受,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饥饿”,是心灵的“饥饿”,放西部片子,定格在期盼的画面?

  同学们,看,涛涛看着眼前茫茫的沙漠,她在期盼;她看到我们这里的自来水龙头“哗哗”流淌,他她在叹息;看到人们乱砍乱伐,良田变成沙漠,她在呐喊。

  她在期盼什么?她在叹息什么?她又在呐喊什么?

  她在期盼:

  她在叹息:

  她在呐喊:

  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话说一说。

  (是啊,自然同样需要人类的尊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3、现在我们再读课题:水我想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更多的画面,我们的情感会很复杂。我们来读一读

  当你在沙漠中行走,在干渴难奈的情况下看到了水?读:水(渴望)

  由于人类的破坏,洪水泛滥,水咆哮着冲向我们的家园时?读:水(惊恐)

  当我们安详地享受着水带给人类恩惠,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情时?读:水(感谢)

  水是珍贵的,是我们生命不可获缺的资源。(板书:珍贵)

  水——生命之源

  六、引导实践

  同学们为了课文中的孩子,为了短片中的孩子,为了所有严重缺水地区的人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将来又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永远会做些什么?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更深层的思考。

  作业:

  1、原文题目《饿水》,请同学们找一下马朝虎先生的原文读一读。

  2、调查一下我们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写一封节约用水倡议书。

  板书:

  水

  饿渴

  珍贵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水能解渴,应多喝开水。

  2、让幼儿讲述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了解自来水的来源。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的作用

  2、ppt课件:如果没有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

  1、教师拿着水杯喝水。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喝水吗?

  2、请幼儿拿水杯喝水。

  提问:喝完水有什么感觉?我们喝的是什么水?

  二、了解自来水的来源。

  1、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出示自来水净水过程图片,向幼儿介绍自来水的净水过程

  2、江河里的'水我们能直接取出来饮用吗?

  江河里的水不清洁,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厂把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净化、消毒,变成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

  三、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1、ppt课件:水的作用,了解水对人们的作用

  2、ppt课件:我们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饭,没有了水,我们就没有水喝,就会口渴,没有了水我么就不能生活。

  3、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1)教育幼儿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不要随便把水浪费掉。

  (2)水的用处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提示幼儿讲出:

  我们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看到水龙头滴水应马上关起来

  四、活动结束

  1、教育幼儿多喝开水。

  2、水对人体有好处,对人们也有很多用处,所以,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节约用水,好好保护水资源。

  3、记住国家节水标志,以及世界爱水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首先从幼儿的体验入手,让幼儿在锻炼后饮水,感受口渴时喝水的舒适。让幼儿明白白开水才是最健康的饮料。激发幼儿主动饮水的意愿。活动后,大多数幼儿能主动饮水,个别幼儿不能断绝喝饮料,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一、电解水

  1、水通电氢气+氧气

  H2OH2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建立了微观想象

  第二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氢气+氧气→水

  H2O2H2O

  [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线测试]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

  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

  3、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VO2=2: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4、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5、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小结]P73[长话短说]

  [反馈练习]P74[挑战自我]

  [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实验很成功,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及水污染的严重性。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温开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一杯(杯子为透明的)。

  自制幻灯片五张(水可以发电、灌溉农田、灭火、企业乱排乱放污染水、公园里人们随手往河里扔垃圾共五张幻灯片)

  将幼儿分组坐,每组一盒干净的水,脏手绢和幼儿人数相同,肥皂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稳定幼儿情绪,请小朋友听倒水的声音,“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二、基本部分:

  1、了解认识水,让幼儿知道水是流动的,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液体,出示牛奶和水,让小朋友观察颜色。

  师“这是一杯牛奶,小朋友看看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呀?老师这儿还有一杯水,小朋友看看水和牛奶的颜色一样吗?小朋友透过水和杯子还能看到老师的手指呢。这说明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温开水、一杯百醋、一杯白酒)(杯子是透明的)

  师:“小朋友看,这有三杯透明的液体,其中只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办法将水找出来“(启发幼儿闻或尝)

  师:“请小朋友试试能将水拿起来吗?

  (通过此尝试,让幼儿感受水是流动的)(每组都有准备好的一盆水)

  师:“通过我们以上做的小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液体。

  2、讨论水和人类的关系

  师:“小朋友知道水都有什么用呢?(请幼儿自由发言后,看幻灯片)

  (此过程让幼儿懂得水可以灌溉农田,还可以发电、灭火,水的作用可大了,结合幻灯片向幼儿讲述水的作用,再通过幻灯片让幼儿了解有是怎么被污染的如:公园里的小河上一些人乱往河里仍垃圾,一些企业乱排、乱放导致了水污染。)

  3、教育幼儿保护水,节约用水。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吗?(不乱扔垃圾,还要注意节约用水,每次洗过手后,要将水龙头关上,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桌上的水已经被小朋友玩脏了不能喝了(幼儿体验水是流动时玩脏了)

  但是这些水要是白白的倒掉多浪费呀,小朋友想想这些水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可以用来洗脏手绢或给花浇水等等)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初步知道盐溶入水后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鸡蛋浮起来

  2、懂得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操作

  3、初步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贴上标记的烧杯两个,一次性杯子,鸡蛋每人一个;

  2、糖、盐、味精、水、小脸盆毛巾。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鸡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啊 ?是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

  引导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坐表示沉。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杯水中会浮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其实,这杯水有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里面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猜放了什么啊?

  三、讨论解释原因:鸡蛋沉浮的秘密

  1、幼儿以分组的形式,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放了什么?放了几勺?

  2、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1)水中放入盐,慢慢加

  (2)进行搅拌(让盐溶入水中后才能增加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浮力定义:将泡沫板放入水中,用手按下去,与水和泡沫板相抵抗的力)

  (3)放入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

  3、幼儿回答观察结果

  师:刚才老师放了什么东西进去呢?你们看到了吗?

  4、引导幼儿通过味觉器官寻找原因

  请幼儿尝一尝放下去的东西是什么?(盐)

  5、进一步深化问题

  师:加了几勺盐后鸡蛋浮起来了,少加或多加行不行?

  实验结论:盐溶入水中后,水变的越来越浓,就增加了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了

  四、幼儿操作实验

  1、探索鸡蛋的沉浮

  幼儿根据指示,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学会操作

  2、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鸡蛋在其他液体中(如糖水)的沉浮现象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活动前,做了大量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用温水做实验,让盐溶入水中,冷水只能让少量盐溶化

  2、在实验中,生蛋熟蛋都可以,实验结果没有多大影响,但不能使用咸蛋,因为在淡水中也能漂浮

  3、活动第四环节中教师要提供一个篮子,并放入毛巾,以便幼儿放入淡水中的鸡蛋拿出放入篮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认为的东西,以免鸡蛋滚落地上后发生碎裂等情况。

水教案 篇6

  本课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

  弦

  纤

  和(多音字)

  袅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

  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梨

  鞠

  纤

  瓣

  鸟

  裹

  琴

  犁

  掬

  迁

  辩

  袅

  衷

  铃

  辫

  衰

  辨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

  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读。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的设置和回答的过程中,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的与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3、联系生活,节约用水,养成正确的用水习惯。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

  难点: 理解水的浮力作用,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每桌一大盆水、纸杯、封闭的纸盒、铁片、木块、苹果、纸制小船等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 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水的图片,幼儿观察。有大海、小河、下雨、温泉、海啸、洪水、冰川、海难、等

  2、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些图片,不喜欢哪些图片?

  3、要求幼儿自由选择来分类,将图片放入相应的圆圈中

  喜欢

  不喜欢

  4、根据分类提问:你喜欢它的哪方面,为什么?

  幼儿回答:对于幼儿不同观点,教师要尊重,从科学的方面进行解释,

  如:有的`幼儿喜欢海啸,教师应从自然灾害和水力资源两方面谈它的利弊。

  二、提出问题,展开探索

  1、教师讲述:小朋友们从这些图片我们知道水是有力量的,即使它看起来很安静,但它仍然有强大的力量。现在你们面前有一盆水,我们来试试它的力量。

  2、幼儿自由选择测试物品,放在水中进行探索。(提醒幼儿注意有水溅出时,用抹布擦掉)

  教师提问:你发现水的力量了吗?它有多大?

  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

  (幼儿的疑问很多,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发现而不代替幼儿讲述。)

  于此点出“浮力”一词,并归纳定义

  三、针对疑问,进行相对力量的探索

  1、请发现相对特点的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引起多数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找找原因?

  幼儿探索、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因。

  2、引导幼儿归纳:物体大、轻——水的浮力大

  物体小、重——水的浮力小

  物体大小相同 轻的 浮力大

  重的 浮力小

  3、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测试

  四、播放关于全球水资源缺少、恶化的图片

  1、 教师讲述图片来源,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2、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办法

  节约用水,关好水龙头

  不向水里扔垃圾,不向水里倒污水

  用洗手的水冲厕所

  用雨水浇花

  多种树、草

  教学反思

  水是我们常见的液体,幼儿从小就对它感兴趣,玩水成为主要的游戏之一。怎样玩,从玩中学到知识,启发智慧。幼儿《纲要》中提到“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课充分运用幼儿身边最见的水,用试验的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其中容易代替幼儿去解答问题,应坚守幼儿才是探索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向标,在幼儿深陷谜团时给予点拨。

  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于,大胆提问,自由探索的目标很明确,对自己的发现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可能表达不是很准确,但发现的过程足以让幼儿对科学活充满好奇,激发出潜在的探索欲望。由于本课操作居多,课程的条理性要求很高,从观察——体验——总结,发现的过程就是在成长,幼儿的自主讨论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好奇,和幼儿一同去寻找答案。同时将环保意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幼儿,我们的生活因水而有生机,同时因水的缺乏,失去希望。启发幼儿热爱生活,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