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时间:2024-06-11 14:45:5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三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出示“教育与孩子”,齐读)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

  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

  (一)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提问题。(问题可能为:

  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

  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

  (二)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1.出示: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指生读。正音。齐读。

  2.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四)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成长为一名大作家。)

  三.品读第一部分

  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一到十四)

  师:课文比较长,我们分两部分来学,同学们自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1.这位作者的母亲非常慈祥,父亲非常严厉。生读有关句子。师板书:母亲慈祥赞许父亲严厉批评

  2.巴迪在听了母亲评价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好,可爸爸对他评价后他伤心极了。生读有关语句。

  3.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妈妈评价“精彩极了”,他今后会有自信心,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四.读第二部分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接下来我们读第二部分,会产生哪些问题?

  (生默读第二部分)

  师:好了,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谈自己的疑问。

  1.为什么作者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都是爱?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受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作者为会把爸爸和妈妈的评价比作风?

  师:咱们现在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大家一块儿解决。团结力量大,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好了,我们现在来交流,谁来说,第一个问题。

  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放声读这句话。

  (生练读这句话)

  (指名读句子,齐读)

  五.总结

  同学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2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

  (学生:“糟糕透了”)。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二、新课

  2、过渡:同学们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文的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先读书,教师相机引导),还有什么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吗?(教师相机引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有别于前面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

  ①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②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和”字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连在一起(相机指导朗读课题,读出不同语气)

  ③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三、延伸

  6、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作业

  7、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8、写自己感受到的爱或本文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课的类型】

  新授、讲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设问导课

  1、做“推测过程”的小游戏:

  ⑴ 教师板书:(7、8岁)→(长大后)

  第一首诗:作家。

  ⑵ 一个人7、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长大后成了作家,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⑶ 学生自主说。

  ⑷ 这个人是美国作家巴迪·舒尔伯格,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呢?我们一起到19课中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完课文,指名说作者主要写什么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3、这两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作者7、8岁时,听了这两句话作者分别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一至十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4、指名读句。

  5、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得意扬扬、痛哭

  6、四人小组结合实际讨论:

  为什么对同一件事,父母的评价会截然相反?

  7、指名答。

  8、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说明什么?

  9、引导学生说认识。

  板书:

  不理解

  10、现在呢?我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指名读第16、17自然段,学生独立思考。)

  11、指名答:

  板书:

  体会幸运

  12、齐读最后两段。

  三、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感情范读,深化中心:

  ⑴ 教师范读《爱》:

  小小的童年,我幸运不随意,小小的.童年,我快乐无忧虑,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爱意,留给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⑵ 学生设想:

  假如看到第一首诗时,父母亲的评价一样,都是鼓励的或都是严厉的,结果会怎样?

  (补充课题:和)

  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父母。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出示幻灯片: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自信,但过分自信,容易 ____,所以需要___。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___,所以需要____。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并试着提几个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实用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4-0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4-0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3-0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4-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优秀教案03-0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优选】04-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热)06-27

实用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三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出示“教育与孩子”,齐读)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

  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

  (一)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提问题。(问题可能为:

  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

  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

  (二)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1.出示: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指生读。正音。齐读。

  2.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四)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成长为一名大作家。)

  三.品读第一部分

  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一到十四)

  师:课文比较长,我们分两部分来学,同学们自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1.这位作者的母亲非常慈祥,父亲非常严厉。生读有关句子。师板书:母亲慈祥赞许父亲严厉批评

  2.巴迪在听了母亲评价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好,可爸爸对他评价后他伤心极了。生读有关语句。

  3.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妈妈评价“精彩极了”,他今后会有自信心,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四.读第二部分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接下来我们读第二部分,会产生哪些问题?

  (生默读第二部分)

  师:好了,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谈自己的疑问。

  1.为什么作者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都是爱?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受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作者为会把爸爸和妈妈的评价比作风?

  师:咱们现在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大家一块儿解决。团结力量大,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好了,我们现在来交流,谁来说,第一个问题。

  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放声读这句话。

  (生练读这句话)

  (指名读句子,齐读)

  五.总结

  同学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2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

  (学生:“糟糕透了”)。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二、新课

  2、过渡:同学们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文的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先读书,教师相机引导),还有什么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吗?(教师相机引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有别于前面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

  ①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②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和”字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连在一起(相机指导朗读课题,读出不同语气)

  ③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三、延伸

  6、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作业

  7、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8、写自己感受到的爱或本文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课的类型】

  新授、讲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设问导课

  1、做“推测过程”的小游戏:

  ⑴ 教师板书:(7、8岁)→(长大后)

  第一首诗:作家。

  ⑵ 一个人7、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长大后成了作家,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⑶ 学生自主说。

  ⑷ 这个人是美国作家巴迪·舒尔伯格,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呢?我们一起到19课中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完课文,指名说作者主要写什么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3、这两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作者7、8岁时,听了这两句话作者分别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一至十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4、指名读句。

  5、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得意扬扬、痛哭

  6、四人小组结合实际讨论:

  为什么对同一件事,父母的评价会截然相反?

  7、指名答。

  8、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说明什么?

  9、引导学生说认识。

  板书:

  不理解

  10、现在呢?我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指名读第16、17自然段,学生独立思考。)

  11、指名答:

  板书:

  体会幸运

  12、齐读最后两段。

  三、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感情范读,深化中心:

  ⑴ 教师范读《爱》:

  小小的童年,我幸运不随意,小小的.童年,我快乐无忧虑,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爱意,留给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⑵ 学生设想:

  假如看到第一首诗时,父母亲的评价一样,都是鼓励的或都是严厉的,结果会怎样?

  (补充课题:和)

  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父母。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出示幻灯片: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自信,但过分自信,容易 ____,所以需要___。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___,所以需要____。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并试着提几个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