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8 13:02:3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重难点分析:

  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脉络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父子亲情的故事及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解读课题。

  (一)由灯入题(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解读课题(出示课件)灯祭

  “祭”,祭奠。

  “灯祭”,用灯祭奠过世的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灯祭情景。

  本文以“灯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作者是祭奠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要求: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出示课件)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全班交流并总结,梳理结构层次: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

  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二)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

  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我们就走进这盏灯,体会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出示课件)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

  预设一: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

  (一)(出示课件)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

  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

  (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写做灯的过程。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

  预设二:提灯过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出示课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

  围绕以上段落学生自己勾画,标注,小组讨论: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

  1、(出示课件)“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

  2、(出示课件)“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引导学生理解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

  3、(出示课件)“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教师引导父亲见我吧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的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

  4、(出示课件)“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

  5、(出示课件)“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教师引导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

  6、充分展开以后,再齐读中心段

  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活在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出示课件)

  二、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悲伤的情感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一)(出示课件)填空

  因为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

  (二)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怀念的?

  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三)回归课题,给父亲送一盏灯,来祭奠自己的父亲,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

  (一)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二)文章线索

  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强调母爱的力量,可事实上呀,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只翅膀一样,对我们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其实,父亲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包容着我们。有时候,父爱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

  (一)(出示课件)

  1、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

  2、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

  3、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

  (二)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父爱深情呢?愿意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吗?

  (三)总结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现在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涧的小溪,是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是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之后,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挚的心。我相信,你们读懂自己的父亲,不会太晚!

  五、拓展延伸

  (一)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

  (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比如包书皮、扎风筝、做柳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激趣设疑入课

  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

  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 教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

  生: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师:(竖起大拇指)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练。

  (学生高兴地坐下)

  师:通过再次预习,你们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我不明白十四自然段,爸爸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

  师: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师副板书:表白?)

  生: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了?

  师:(点头表示赞许)你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提问。(板书:神态?)谁还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提问?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第十八自然段,爸爸开始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后来又微笑了呢?

  师:(面露微笑)你读书可真仔细!

  生:文章为什么以“白杨”为题?

  师:(赶紧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学习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写作内容,还要了解他在写法上的特点。(板书:写法?)

  生: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特点)

  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戈壁滩的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板书:环境描写?)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3分30秒

  二、展学评导定教

  师:(手指黑板)你们可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深入地研读课文,大家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师:(商量的语气)我们先来确定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题目是白杨,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白杨的特点。

  师:(环视全班)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我也同意。

  生:(有点害羞)我觉得爸爸的心愿也应该重点了解。

  生:对!我还觉得,如果了解了爸爸的心愿,那后来爸爸的神态变化就应该很好懂了。

  师:(兴奋)太棒了!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我觉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还一定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边说边在“写法”下面打上勾。)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1分30秒

  三、读解感悟明意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独立自学课文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②速读课文13——16自然段,体会爸爸的心愿。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细读析路品语

  师: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你画了哪些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学生举手踊跃)

  生: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的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生: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非常强,生机勃勃。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强不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语文第五册练习7上的最后一题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练习。根据练习上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玩过的玩具、多余的文具用品等在班内举行一次小小的展销会。想到前年学校也举办过类似活动,当时这些孩子只有一年级,活动中笑话百出:送钱、丢钱的有,卖了东西没有要钱或买了东西没拿找钱的也有。这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对我来说心中真没有个底。我犹豫着,该怎么个搞法?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先与学生谈话:你们家里有许多看过的图书、玩过的玩具、多余的文具用品等,扔了可惜,放着又挡手,你们说说怎么处理比较好。答案是多种多样:送给好朋友、募捐、卖掉……“为了把资源重新利用,我建议班内搞一次展销会。”刚说完,班内欢呼声一片。接着让学生回家了解好展销产品质量、特点、功能,标出价格,以便推销。

  为了使展销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就放在中午休息进行。活动前让学生想一想,要使自己带去的东西卖个好价钱,该怎么说?要想到别人那儿买到喜欢的'东西,又该怎么说?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商业用词和广告语选用,如:一流产品、物没价廉、亏本甩卖、实行三包……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交流成果。叶马凌子说,我摆在课桌上的东西没有人来买,就大喊:大甩卖,买一送三!买一送三!一下子吸引了好多同学,一会儿全卖光了……何江舟说,我向李凯买书,他开价3元,我还他3元,他就卖给我了。邰明祥说,他只带了两个玩具(很普通),结果买到了一堆玩具和书,还赚了7元钱。原来他先卖掉一个玩具得了一元钱,用一元钱去买其他同学的东西,再把这样东西以两元钱卖给其他同学,从中他赚到了一元钱,经过几个来回,他的收获最大。听完他的介绍,我大吃一惊,不得不佩服他的“经商”能力。当然,也有学生说:我什么也没有卖掉;我砍价他不肯等等。

  一位教育曾说过,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和社会脱节最厉害的一个阶段。从今天的活动中我感觉到,关键要给予机会,要根据学生实际(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不同的要求)组织引导,经常开展一些适合他们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这样的话,也许脱节的不会最厉害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万、丁、齐、冬、百。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小朋友,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喜欢春天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入春天,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昨天咱们留了一个作业,请把你画眼睛里的春天画下来,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都带来了吗?(抽几份学生的作业在大背头上展示)

  二、欣赏学生作品,引导进入情境

  昨天咱们留了一个预习作业,请你画一幅有关春天的图画,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或是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照片等。这是咱们班一部分同学完成的,咱们来欣赏一下。

  他喜欢的一句话是:

  他喜欢的词语是:

  下面的小朋友把你的画介绍给同位,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儿歌读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三、学习新课:

  (一)引入字词:老师把小朋友喜欢的词语呀都搜集在一起了,想认识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wàn wù fù sū liǔ shù bǎi huā zhēng míng

  万 物 复 苏 柳 树 百 花 争 鸣

  bīng xuě róng huà quán shui dīng dōng yīng gē yàn wuē

  冰 雪 融 化 泉 水 丁 冬 莺 歌 燕 舞

  小朋友们,其中哪些词语你会读了?先小声读一读。再把你认识的读给大家听?

  (二)学生自读:你会读哪些词语就读出来好吗?

  (三)探究认字方法:真了不起,还没学呢,这些词都会读了。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呢?

  家庭中:从书上、电视上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课堂上:看拼音、问同学、请教老师。

  (四)合作学习,自学生字:请小朋友互相帮助,先向你同组的同学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不认识的,请别的小朋友来帮忙。

  (反馈自学情况L下面我请3个小朋友合作来读一读。

  1.一个小朋友读一排(找两组小朋友读)。

  2.把书合上,老师这里的字没标拼音,你会读吗?自己小声音读一读、开火车读。

  3.这些字变成了红色是我们要认读的,谁能读?(去掉个别字)

  万 复 苏 柳 歌 舞 冰 泉 丁 百 争 鸣

  4.出示儿歌:(看来难不倒大家,现在变变位置,看你会读吗?)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五)简单释词:小朋友,有哪些词不懂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百鸟争鸣:(全班每人模仿一种小鸟的叫声。)

  万物复苏:

  1.冬天过去了,又一年春天来到了,请小朋友注意看:

  2.课件或挂图画面:柳树发芽了、小花开放了、黄莺在枝头唱歌、燕子在空中跳舞,冰雪融化了,泉水丁冬丁冬的,所有的花都开了,许多鸟儿在枝头鸣叫。

  3.小朋友们刚才所看到的这就叫复苏。你能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词来说什么叫复苏吗?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苏醒了。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就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六)朗读课文:春天这么美,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巩固练习

  (一)看图读生字

  (二)下面的词语中哪些是描写春天的词语呢?对点头,错摇头

  出示大屏幕:春暖花开、瓜果遍地、百花盛开、春光明媚、秋高气爽

  春风拂面、烈日炎炎、天寒地冻

  (三)出示挂图,让学生把与画面相配的词语贴上。

  五、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万、丁、百

  1.这三个字都有一个长横,长横要稍微鼓一些,第二笔都是从竖中线起笔。

  2.齐字的撇捺要伸展开,撇有锋,捺有脚、

  3.学生在本子上开始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我紧紧围绕课题的“高大”来设计教学过程,“高大”乃全文的主线,顺此下去,穿珠引玉,带动全文。具体做法如下: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作者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了哪些方便?

  2.“高大”体现在皂荚树的哪些方面?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特点

  1.细读课文,提问:

  (1)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干、枝、叶的?突出了皂荚树的什么特点?(高大)

  (2)皂荚树为什么能给人们方便?这由它的`什么决定的?(特点)

  2.点明顺序,细细品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着重写了皂荚树哪些部分?(叶子和果实)

  3.借板书理清思路。

  三、析文明理,归纳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高大”重点写了皂荚树的什么?(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方便)

  2.质疑问难。

  “高大”这里如何理解,是否仅指皂荚树的外表形象?(干、枝、叶)教师点拨、引导:“高大”不仅是说皂荚树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令人敬仰、赞美。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为什么“我的心里,好像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颗“种子”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师让学生讨论后归纳。

  4.引申激励。

  问:我们周围有没有像皂荚树一样的事物?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高大的皂荚树》的写法,赞美一样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并说清为什么要赞美它。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评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园地一和园地二时,我们和灵灵姐姐共同学习,共同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

  师:灵灵姐姐知道一年(2)班的小朋友特爱学习,因此,她非常喜欢和大家学习。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瞧,今天谁又来了?

  生:(齐喊)灵灵姐姐!

  师:(摆动图像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你们好!

  生:(兴奋,七嘴巴舌地喊)灵灵姐姐好!

  师:(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真有礼貌。今天,我又想和大伙结伴到识字乐园去找识字的方法,你们欢迎我吗?

  生:(笑眯眯,有的拍着小手)欢迎!

  二、解决生字的读音

  师:请小朋友与灵灵姐姐一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语文园地三识字乐园里的字,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师边说边贴上写着识字乐园的纸条)

  (生有的自己读,有的与小伙伴一起读,有的开火车读,有的读,小伙伴做小老师检查读音)

  师:请小朋友再把识字乐园里的字读读,这一次读的要求和刚才的不同,要求边读边动动小脑袋瓜,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边读边想)

  师:谁愿意把园地里的字宝宝读给大家听,让小伙伴、灵灵姐姐称赞你是个勇敢的孩子。

  (生踊跃举手,师请生。)

  师:其他小朋友也有学习任务,别人读的时候要留心听,等一会儿才好帮助小伙伴。

  师:你想读哪一行的字宝宝?

  生:我想读全部的字宝宝。

  (生大声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张皓曦小朋友读得很大声,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是他把赶走的赶字读成ɡàn了。

  师:别人读,你仔细听,还热心帮助同学,你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生:老师,我有补充,皓曦还把口袋的袋读错了。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还敢补充自己的意见。

  生:第三大组有四小组,应该一小组一小组读,皓曦却分开两行来读。

  师:请你来读这一大组。

  (生读)

  师:这些小朋友多用心听啊!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得了发现,用自己的发现帮助小伙伴。

  师:我也有新的发现。你们看,对于小朋友的建议,皓曦听得多认真啊!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相信他能读得准确。

  生:(皓曦小朋友)老师,我还想再读一次。

  (皓曦小朋友认真地读。)

  师:这次皓曦小朋友读得准吗?(生齐答读准了)虚心认真的孩子学知识学得多快呀!

  师:还有谁想读?呵,这么多小手都争着,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我们玩个接龙游戏吧!哪一大组愿意做龙头?

  (第三大组举手人数最多,老师请该组做龙头,生一组一组接着读。)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听,灵灵姐姐在说啥?小朋友,我在识字时又有了新的发现,你们呢?

  生:(七嘴八舌)我也有新发现。

  师:在四人小组中,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学习伙伴,一会儿,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发现。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哪一大组先说?

  生:我们小组发现了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因为把取加上走字旁就是兴趣的趣,兴趣的趣去掉走字旁就是取字。

  生:我发现了把口袋的袋去掉衣是现代的代。

  生:我还发现把禾和少合起来就是秒针的秒。

  师: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合一合。

  (师在三大组字前面贴上写着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纸条。)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小朋友,你们的发现和我的一样。你们通过自己去学习,去发现,成了学习上的小主人,灵灵姐姐替你们高兴。以后,不管在堂上认字还是课外识字,用上这些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快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四、巩固识字

  师:请你们选自己喜欢的生字宝宝组词或说一句话。

  (生纷纷举手,有的还一个字组成几个词。)

  师:刚刚灵灵姐姐这么夸奖你们,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考考大家,能接受它的挑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调皮的字宝宝把拼音帽子脱了,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生:记得!

  (小组长以小组喜欢的方式组织组员认读字卡,谁发错音,大家帮助。)

  (教师把字卡的顺序打乱让生认读。)

  师:陈老师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和会认字的小朋友交朋友。(出示带有生字的词卡)谁能勇敢出来带小朋友读你喜欢的词,小动物就会跑到你的身边。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读七嘴八舌

  (其他的学生跟着读。)

  师:这位小朋友的记性真好,清楚地记得嘴是平舌音。

  师:你们瞧,捷南小朋友也勇敢地把小手举起来了。

  (该生的小手半举着,看样子有点胆怯,在老师的邀请下,他勇敢地走出来带读,美滋滋地领走了一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四、以阅读拓展识字量

  师:陈老师知道小朋友特别爱课外书。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儿歌、童话故事、古诗、让小朋友读读,用你的发现去认识更多的字。读完后,把苹果树上会认的绿苹果涂成红色,看看哪组的苹果树上的红苹果最多。

  (生在小组合作中读课外资料。)

  教《语文园地三》课后反思

  建设六马路小学陈素玲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来自主探究识字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的凝聚力,我把座位摆成小秧田式,以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同时也培养小组长领导、组织的能力。小组长根据组员提出的方式来组织组员进行识字活动、互相讨论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去寻找、探究识字的方法,再用自己的发现去认识课外更多的字。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改变了传统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状况,学生学的开心、主动,学习热情高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识字热情,创设灵灵姐姐做孩子的学习伙伴,并贯穿整堂课,与孩子们一起到识字乐园去寻找识字的方法,使孩子们感到亲切,更乐于识字。

  能树立大语文观,我不把眼光只局限在孩子仅认本课中要求会认的字,印发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发现通过阅读文章认识更多的字,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从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可惜时间把握不准,若能在下课前对学生的课外识字进行反馈,将更激发课外阅读、识字的兴趣。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通过儿童的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春天是怎样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准备:

  冬春交替的季节风景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来听一首歌,看谁能听出歌中唱的是什么季节。

  放录音《春天在哪里》这首个好听吗?你喜欢春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唱春天的儿歌《梦已被染绿》

  二、听录音,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以前已经认识的字。

  2、放录音。

  3、谁愿意再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人一段。)

  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想一想,从哪里发现了春天?

  4、小组内互相学习读课文。

  5、比赛:看哪个组学得最快最好。

  6、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7、你还从哪里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三、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梦 残 融 嘱 咐 茸 咱 散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

  四、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2、你认为这个字怎样写好?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在自己的本子上写。

  五、师生沟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变化。学完课文你还了解到哪些?说个大家听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二、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11页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二类生字,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认识诗歌的“阶梯式”结构方式。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3、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本诗及理解诗中“我”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照片……)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阶梯式”结构方式。

  解词:曝光: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

  软片:(照相用的)胶片。

  黝黑:黑,黑暗。注意黝字读音“yǒu”。

  2、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生字,学习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海浪的声音)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谁愿意说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海的诗歌。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练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读准诗中每个生字的读音,学习一类生字,认读二类生字,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四、感悟诗的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五、巩固练习,指导背诵诗歌。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1、检查背诵情况。

  2、指导书写“鼓”字。其他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位置来书写。

  3、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描写海的文章或诗歌、佳句读一读,以扩展学生对海的认识。

  4、教师有目的的提供一些书籍,如《海的女儿》、《海上日出》等。

  布置作业:写生字,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这道题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喜欢哪一句话,就可以去抄哪句话,如果想要把整首诗都抄下来,也可以)

  二、读一读。

  (这道题的目的在于积累词语,所以只要会读即可)

  奔腾、深沉、呼吸、坚毅、海浪

  三、写一写。

  (这道题中的字都是学过的一类字,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这些词语)

  鼓起、录音机、肌肉、软片、无穷无尽。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教案语文03-05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1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05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19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12-1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重难点分析:

  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脉络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父子亲情的故事及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解读课题。

  (一)由灯入题(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解读课题(出示课件)灯祭

  “祭”,祭奠。

  “灯祭”,用灯祭奠过世的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灯祭情景。

  本文以“灯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作者是祭奠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要求: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出示课件)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全班交流并总结,梳理结构层次: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

  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二)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

  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我们就走进这盏灯,体会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出示课件)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

  预设一: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

  (一)(出示课件)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

  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

  (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写做灯的过程。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

  预设二:提灯过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出示课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

  围绕以上段落学生自己勾画,标注,小组讨论: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

  1、(出示课件)“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

  2、(出示课件)“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引导学生理解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

  3、(出示课件)“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教师引导父亲见我吧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的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

  4、(出示课件)“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

  5、(出示课件)“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教师引导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

  6、充分展开以后,再齐读中心段

  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活在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出示课件)

  二、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悲伤的情感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一)(出示课件)填空

  因为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

  (二)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怀念的?

  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三)回归课题,给父亲送一盏灯,来祭奠自己的父亲,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

  (一)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二)文章线索

  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强调母爱的力量,可事实上呀,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只翅膀一样,对我们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其实,父亲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包容着我们。有时候,父爱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

  (一)(出示课件)

  1、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

  2、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

  3、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

  (二)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父爱深情呢?愿意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吗?

  (三)总结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现在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涧的小溪,是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是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之后,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挚的心。我相信,你们读懂自己的父亲,不会太晚!

  五、拓展延伸

  (一)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

  (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比如包书皮、扎风筝、做柳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激趣设疑入课

  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

  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 教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

  生: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师:(竖起大拇指)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练。

  (学生高兴地坐下)

  师:通过再次预习,你们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我不明白十四自然段,爸爸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

  师: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师副板书:表白?)

  生: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了?

  师:(点头表示赞许)你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提问。(板书:神态?)谁还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提问?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第十八自然段,爸爸开始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后来又微笑了呢?

  师:(面露微笑)你读书可真仔细!

  生:文章为什么以“白杨”为题?

  师:(赶紧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学习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写作内容,还要了解他在写法上的特点。(板书:写法?)

  生: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特点)

  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戈壁滩的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板书:环境描写?)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3分30秒

  二、展学评导定教

  师:(手指黑板)你们可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深入地研读课文,大家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师:(商量的语气)我们先来确定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题目是白杨,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白杨的特点。

  师:(环视全班)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我也同意。

  生:(有点害羞)我觉得爸爸的心愿也应该重点了解。

  生:对!我还觉得,如果了解了爸爸的心愿,那后来爸爸的神态变化就应该很好懂了。

  师:(兴奋)太棒了!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我觉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还一定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边说边在“写法”下面打上勾。)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1分30秒

  三、读解感悟明意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独立自学课文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②速读课文13——16自然段,体会爸爸的心愿。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细读析路品语

  师: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你画了哪些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学生举手踊跃)

  生: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的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生: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非常强,生机勃勃。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强不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语文第五册练习7上的最后一题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练习。根据练习上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玩过的玩具、多余的文具用品等在班内举行一次小小的展销会。想到前年学校也举办过类似活动,当时这些孩子只有一年级,活动中笑话百出:送钱、丢钱的有,卖了东西没有要钱或买了东西没拿找钱的也有。这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对我来说心中真没有个底。我犹豫着,该怎么个搞法?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先与学生谈话:你们家里有许多看过的图书、玩过的玩具、多余的文具用品等,扔了可惜,放着又挡手,你们说说怎么处理比较好。答案是多种多样:送给好朋友、募捐、卖掉……“为了把资源重新利用,我建议班内搞一次展销会。”刚说完,班内欢呼声一片。接着让学生回家了解好展销产品质量、特点、功能,标出价格,以便推销。

  为了使展销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就放在中午休息进行。活动前让学生想一想,要使自己带去的东西卖个好价钱,该怎么说?要想到别人那儿买到喜欢的'东西,又该怎么说?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商业用词和广告语选用,如:一流产品、物没价廉、亏本甩卖、实行三包……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交流成果。叶马凌子说,我摆在课桌上的东西没有人来买,就大喊:大甩卖,买一送三!买一送三!一下子吸引了好多同学,一会儿全卖光了……何江舟说,我向李凯买书,他开价3元,我还他3元,他就卖给我了。邰明祥说,他只带了两个玩具(很普通),结果买到了一堆玩具和书,还赚了7元钱。原来他先卖掉一个玩具得了一元钱,用一元钱去买其他同学的东西,再把这样东西以两元钱卖给其他同学,从中他赚到了一元钱,经过几个来回,他的收获最大。听完他的介绍,我大吃一惊,不得不佩服他的“经商”能力。当然,也有学生说:我什么也没有卖掉;我砍价他不肯等等。

  一位教育曾说过,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和社会脱节最厉害的一个阶段。从今天的活动中我感觉到,关键要给予机会,要根据学生实际(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不同的要求)组织引导,经常开展一些适合他们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这样的话,也许脱节的不会最厉害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万、丁、齐、冬、百。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小朋友,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喜欢春天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入春天,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昨天咱们留了一个作业,请把你画眼睛里的春天画下来,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都带来了吗?(抽几份学生的作业在大背头上展示)

  二、欣赏学生作品,引导进入情境

  昨天咱们留了一个预习作业,请你画一幅有关春天的图画,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或是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照片等。这是咱们班一部分同学完成的,咱们来欣赏一下。

  他喜欢的一句话是:

  他喜欢的词语是:

  下面的小朋友把你的画介绍给同位,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儿歌读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三、学习新课:

  (一)引入字词:老师把小朋友喜欢的词语呀都搜集在一起了,想认识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wàn wù fù sū liǔ shù bǎi huā zhēng míng

  万 物 复 苏 柳 树 百 花 争 鸣

  bīng xuě róng huà quán shui dīng dōng yīng gē yàn wuē

  冰 雪 融 化 泉 水 丁 冬 莺 歌 燕 舞

  小朋友们,其中哪些词语你会读了?先小声读一读。再把你认识的读给大家听?

  (二)学生自读:你会读哪些词语就读出来好吗?

  (三)探究认字方法:真了不起,还没学呢,这些词都会读了。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呢?

  家庭中:从书上、电视上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课堂上:看拼音、问同学、请教老师。

  (四)合作学习,自学生字:请小朋友互相帮助,先向你同组的同学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不认识的,请别的小朋友来帮忙。

  (反馈自学情况L下面我请3个小朋友合作来读一读。

  1.一个小朋友读一排(找两组小朋友读)。

  2.把书合上,老师这里的字没标拼音,你会读吗?自己小声音读一读、开火车读。

  3.这些字变成了红色是我们要认读的,谁能读?(去掉个别字)

  万 复 苏 柳 歌 舞 冰 泉 丁 百 争 鸣

  4.出示儿歌:(看来难不倒大家,现在变变位置,看你会读吗?)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五)简单释词:小朋友,有哪些词不懂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百鸟争鸣:(全班每人模仿一种小鸟的叫声。)

  万物复苏:

  1.冬天过去了,又一年春天来到了,请小朋友注意看:

  2.课件或挂图画面:柳树发芽了、小花开放了、黄莺在枝头唱歌、燕子在空中跳舞,冰雪融化了,泉水丁冬丁冬的,所有的花都开了,许多鸟儿在枝头鸣叫。

  3.小朋友们刚才所看到的这就叫复苏。你能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词来说什么叫复苏吗?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苏醒了。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就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六)朗读课文:春天这么美,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巩固练习

  (一)看图读生字

  (二)下面的词语中哪些是描写春天的词语呢?对点头,错摇头

  出示大屏幕:春暖花开、瓜果遍地、百花盛开、春光明媚、秋高气爽

  春风拂面、烈日炎炎、天寒地冻

  (三)出示挂图,让学生把与画面相配的词语贴上。

  五、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万、丁、百

  1.这三个字都有一个长横,长横要稍微鼓一些,第二笔都是从竖中线起笔。

  2.齐字的撇捺要伸展开,撇有锋,捺有脚、

  3.学生在本子上开始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我紧紧围绕课题的“高大”来设计教学过程,“高大”乃全文的主线,顺此下去,穿珠引玉,带动全文。具体做法如下: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作者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了哪些方便?

  2.“高大”体现在皂荚树的哪些方面?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特点

  1.细读课文,提问:

  (1)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干、枝、叶的?突出了皂荚树的什么特点?(高大)

  (2)皂荚树为什么能给人们方便?这由它的`什么决定的?(特点)

  2.点明顺序,细细品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着重写了皂荚树哪些部分?(叶子和果实)

  3.借板书理清思路。

  三、析文明理,归纳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高大”重点写了皂荚树的什么?(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方便)

  2.质疑问难。

  “高大”这里如何理解,是否仅指皂荚树的外表形象?(干、枝、叶)教师点拨、引导:“高大”不仅是说皂荚树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令人敬仰、赞美。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为什么“我的心里,好像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颗“种子”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师让学生讨论后归纳。

  4.引申激励。

  问:我们周围有没有像皂荚树一样的事物?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高大的皂荚树》的写法,赞美一样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并说清为什么要赞美它。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评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园地一和园地二时,我们和灵灵姐姐共同学习,共同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

  师:灵灵姐姐知道一年(2)班的小朋友特爱学习,因此,她非常喜欢和大家学习。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瞧,今天谁又来了?

  生:(齐喊)灵灵姐姐!

  师:(摆动图像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你们好!

  生:(兴奋,七嘴巴舌地喊)灵灵姐姐好!

  师:(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真有礼貌。今天,我又想和大伙结伴到识字乐园去找识字的方法,你们欢迎我吗?

  生:(笑眯眯,有的拍着小手)欢迎!

  二、解决生字的读音

  师:请小朋友与灵灵姐姐一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语文园地三识字乐园里的字,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师边说边贴上写着识字乐园的纸条)

  (生有的自己读,有的与小伙伴一起读,有的开火车读,有的读,小伙伴做小老师检查读音)

  师:请小朋友再把识字乐园里的字读读,这一次读的要求和刚才的不同,要求边读边动动小脑袋瓜,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边读边想)

  师:谁愿意把园地里的字宝宝读给大家听,让小伙伴、灵灵姐姐称赞你是个勇敢的孩子。

  (生踊跃举手,师请生。)

  师:其他小朋友也有学习任务,别人读的时候要留心听,等一会儿才好帮助小伙伴。

  师:你想读哪一行的字宝宝?

  生:我想读全部的字宝宝。

  (生大声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张皓曦小朋友读得很大声,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是他把赶走的赶字读成ɡàn了。

  师:别人读,你仔细听,还热心帮助同学,你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生:老师,我有补充,皓曦还把口袋的袋读错了。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还敢补充自己的意见。

  生:第三大组有四小组,应该一小组一小组读,皓曦却分开两行来读。

  师:请你来读这一大组。

  (生读)

  师:这些小朋友多用心听啊!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得了发现,用自己的发现帮助小伙伴。

  师:我也有新的发现。你们看,对于小朋友的建议,皓曦听得多认真啊!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相信他能读得准确。

  生:(皓曦小朋友)老师,我还想再读一次。

  (皓曦小朋友认真地读。)

  师:这次皓曦小朋友读得准吗?(生齐答读准了)虚心认真的孩子学知识学得多快呀!

  师:还有谁想读?呵,这么多小手都争着,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我们玩个接龙游戏吧!哪一大组愿意做龙头?

  (第三大组举手人数最多,老师请该组做龙头,生一组一组接着读。)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听,灵灵姐姐在说啥?小朋友,我在识字时又有了新的发现,你们呢?

  生:(七嘴八舌)我也有新发现。

  师:在四人小组中,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学习伙伴,一会儿,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发现。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哪一大组先说?

  生:我们小组发现了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因为把取加上走字旁就是兴趣的趣,兴趣的趣去掉走字旁就是取字。

  生:我发现了把口袋的袋去掉衣是现代的代。

  生:我还发现把禾和少合起来就是秒针的秒。

  师: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合一合。

  (师在三大组字前面贴上写着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纸条。)

  师:(把灵灵姐姐图像套在手上)小朋友,你们的发现和我的一样。你们通过自己去学习,去发现,成了学习上的小主人,灵灵姐姐替你们高兴。以后,不管在堂上认字还是课外识字,用上这些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快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四、巩固识字

  师:请你们选自己喜欢的生字宝宝组词或说一句话。

  (生纷纷举手,有的还一个字组成几个词。)

  师:刚刚灵灵姐姐这么夸奖你们,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考考大家,能接受它的挑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调皮的字宝宝把拼音帽子脱了,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生:记得!

  (小组长以小组喜欢的方式组织组员认读字卡,谁发错音,大家帮助。)

  (教师把字卡的顺序打乱让生认读。)

  师:陈老师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和会认字的小朋友交朋友。(出示带有生字的词卡)谁能勇敢出来带小朋友读你喜欢的词,小动物就会跑到你的身边。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读七嘴八舌

  (其他的学生跟着读。)

  师:这位小朋友的记性真好,清楚地记得嘴是平舌音。

  师:你们瞧,捷南小朋友也勇敢地把小手举起来了。

  (该生的小手半举着,看样子有点胆怯,在老师的邀请下,他勇敢地走出来带读,美滋滋地领走了一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四、以阅读拓展识字量

  师:陈老师知道小朋友特别爱课外书。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儿歌、童话故事、古诗、让小朋友读读,用你的发现去认识更多的字。读完后,把苹果树上会认的绿苹果涂成红色,看看哪组的苹果树上的红苹果最多。

  (生在小组合作中读课外资料。)

  教《语文园地三》课后反思

  建设六马路小学陈素玲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来自主探究识字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的凝聚力,我把座位摆成小秧田式,以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同时也培养小组长领导、组织的能力。小组长根据组员提出的方式来组织组员进行识字活动、互相讨论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去寻找、探究识字的方法,再用自己的发现去认识课外更多的字。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改变了传统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状况,学生学的开心、主动,学习热情高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识字热情,创设灵灵姐姐做孩子的学习伙伴,并贯穿整堂课,与孩子们一起到识字乐园去寻找识字的方法,使孩子们感到亲切,更乐于识字。

  能树立大语文观,我不把眼光只局限在孩子仅认本课中要求会认的字,印发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发现通过阅读文章认识更多的字,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从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可惜时间把握不准,若能在下课前对学生的课外识字进行反馈,将更激发课外阅读、识字的兴趣。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通过儿童的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春天是怎样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准备:

  冬春交替的季节风景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来听一首歌,看谁能听出歌中唱的是什么季节。

  放录音《春天在哪里》这首个好听吗?你喜欢春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唱春天的儿歌《梦已被染绿》

  二、听录音,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以前已经认识的字。

  2、放录音。

  3、谁愿意再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人一段。)

  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想一想,从哪里发现了春天?

  4、小组内互相学习读课文。

  5、比赛:看哪个组学得最快最好。

  6、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7、你还从哪里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三、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梦 残 融 嘱 咐 茸 咱 散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

  四、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2、你认为这个字怎样写好?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在自己的本子上写。

  五、师生沟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变化。学完课文你还了解到哪些?说个大家听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二、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11页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二类生字,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认识诗歌的“阶梯式”结构方式。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3、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本诗及理解诗中“我”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照片……)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阶梯式”结构方式。

  解词:曝光: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

  软片:(照相用的)胶片。

  黝黑:黑,黑暗。注意黝字读音“yǒu”。

  2、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生字,学习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海浪的声音)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谁愿意说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海的诗歌。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练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读准诗中每个生字的读音,学习一类生字,认读二类生字,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四、感悟诗的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五、巩固练习,指导背诵诗歌。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1、检查背诵情况。

  2、指导书写“鼓”字。其他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位置来书写。

  3、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描写海的文章或诗歌、佳句读一读,以扩展学生对海的认识。

  4、教师有目的的提供一些书籍,如《海的女儿》、《海上日出》等。

  布置作业:写生字,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这道题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喜欢哪一句话,就可以去抄哪句话,如果想要把整首诗都抄下来,也可以)

  二、读一读。

  (这道题的目的在于积累词语,所以只要会读即可)

  奔腾、深沉、呼吸、坚毅、海浪

  三、写一写。

  (这道题中的字都是学过的一类字,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这些词语)

  鼓起、录音机、肌肉、软片、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