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时间:2024-10-21 13:00:01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集锦六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一、复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10 公开课教案。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长度。

  3、会估量物体长度。

  4、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5、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二、复习重难点

  1、用刻度尺正确量物体长度。

  2、米和厘米的换算。

  3、画规定线段的长度。

  4、认识直角和画直角。

  5、普通角和直角的符号表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若干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设疑激趣

  师:昨天,我看到一篇三年级小朋友的作文,觉得非常好玩,今天带来想念给你们听一听,想不想听呢?

  (生:想)

  星期六的早晨,我和妈妈乘车去新华书店。车开了6厘米的路程,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下车后,我和妈妈往前走了大约10厘米,终于到新华书店。新华书店的书可真多啊!书店四周全是2厘米高的书架。我踮起脚尖比了比,书架比我还高出不少呢!我在书架上选了一本《优秀作文》,这本书有2米长、14厘米宽、2米厚。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是我学习的.好帮手!

  师:听完这位小朋友的作文,我发现有很多人都在笑呢!说说你为什么发笑。

  生:作文里长度单位用错了。

  师:哪些地方错了,你能指出来吗?

  生:......

  师:你打算怎样帮这位小朋友修改下作文

  生:......

  2、复习要点

  师:看来这位小朋友一定是在二年级的时候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知识没学好,所以闹出这么多笑话。

  师:如果他想请你帮他补补课,你还想告诉他哪些关于长度的知识?

  ①长度单位有哪些?

  ②米和厘米的关系是怎样的?

  ③怎样用尺子量物体长度?

  ④你身体哪个部位长度大约是1米?哪个部位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⑤谁可以量出长度?

  3、巩固练习(奖励五角星)

  ⑴测量起点不是零刻度的物体长度

  ⑵填上合适的单位

  ⑶判断哪些是线段,并量出线段长度

  ⑷估长度(一个参照,教案《10 公开课教案》。估其他)

  4、角的初步认识(导入)

  师:看到他们手中的奖品——五角星,你们有没有想起我们不久前学的另外一个知识?

  生:角

  师:你们是说,这个 就是角呢?还是说这里面有角?

  生: 是图形,这里面有角。

  师:那什么是角呢?(角有什么特点?)

  生:1个顶点2条边(2条边不能弯曲)

  分类:(课件)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并说说理由。

  (小组交流)

  (指明汇报)

  分两类:角和不是角(理由:角是由1个顶点两条边组成)(隐去不是角的)将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生:③①⑤

  师: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生:可以先和直角比,再进行排列(可以直接按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排)

  师:③号图这么小,为什么说他最大呢?

  生:2条边叉开的大;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出示1图变化图

  师:这两个角哪个大?(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画画角吧。先画一个直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最后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点评学生画的)特别强调直角符号、一般角的符号

  师:要知道到底是不是直角,可以怎么办?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刚才的5号角谁来帮我验证一下。

  (指名上来摆动作)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再看另一边是否对齐。

  师:用同样的方法检查自己画的直角,错了的修改。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画角,关于角还有什么我们还没讨论到?

  生:数角。

  师:数角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

  生:用铅笔数。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认识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课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分析: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课件动态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了对角的正确认识。]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

  5、师:你们看,下面两个图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又有哪几个角?(书第42页第2题,指给同桌看看,再抽生上来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师参与。)

  (2)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分析:皮亚杰曾经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做活动角。

  (1)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用上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2)展示两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分析: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咱们再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把你们的活动角拿在手上,(师也拿在手上)请变出一个比你们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变大点?你是怎么做的?(请一生示范,把边叉开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再请全班做。咱们继续变,把你们手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把边合拢一点。)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分四人小组讨论。

  (5)抽一组生说。

  (6)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分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一个角)师: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

  三、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

  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两点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均有体现:

  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本课中,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当学生初识角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其次,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要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三角板,师出示准备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对吗?(对)

  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面请小朋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

  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朋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5.刚才小朋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相信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1.课前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2个纸条、1个图钉和橡皮头,猜猜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吗?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3.老师也做了个角,你能变一个比周老师手里的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变一个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2.我们再来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拿出一张彩纸,看看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动手摸一摸。现在我们在纸上剪一刀,看看纸上还留下几个角?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2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3根小棒呢?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摆?请几人上黑板摆,有和黑板上的摆法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上来摆,说说你摆的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

  我们用手摸一摸找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三、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开始,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再拿走一根小棒是什么图形了呢?这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以次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生活找角,并且放大物体从中找角,然后用圆形纸片做角,摸角,从而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叫顶点,平平的叫边,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在教室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出示多媒体,学生观察四个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理由,接着用小棒做角,画角。

  整节课感觉自己比较累,是因为害怕被学生牵着跑,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自己跑,因此老师自己在讲,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有些教学设计中衔接不自然,例如,在脱去角的外衣后应给学生时间观察,这方面我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应该注意课堂生成直接接着再去掉两个角,然后让学生观察剩下的角,也可以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直直的,我讲的时候用的是平平的这里不对。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用圆形纸片折角,但没有注意学生的基础,这个时候学生还没认识到角的特点。让学生找角时,我犯了一个错误,课桌上的不是角它们的定点没有尖尖的,但我不仅说那是角还让它们数数目。用小棒拼角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让他们自己拼角,而是我说要求他们拼,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合程度有关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 (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

  2.成果展示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3.角有大小

  师:(出示几个不同样式的角)这几个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样。你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讨论。(学生会提出复写、折纸、器具去量等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科院张老师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 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 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6—57页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角和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三角板、钟面、活动角、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教师拿出三角板、钟面等向学生指出哪里是它的角。

  2. 请学生指出身边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 根据学生说出的错误的例子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讲授新课

  (1)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让学生跟着教师拿纸对折再对折后提问:“出现了

  一个什么啊?” 让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角。

  2.提问学生如果再把纸对折一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再让学生想

  办法把角再变小一点。

  3.让学生拿出活动角。

  ①让学生操作看能不能把这个角变大变小。

  ②让学生角手触摸角的各部分,并说一说你摸到了什么。

  ③问学生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什么?而这尖尖的,有点

  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么呢?让学生在书本56页找答案。

  4.提问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拿着活动角小组说一说角

  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5.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6.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二条边。

  7.做一做:

  ①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让学生说明原因。

  ②说说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二)掌握画角的方法

  1. 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画的角,后提问学生你会角什么方法进行画角。

  2. 让学生自学书本57页的内容后让学生说出画角方法。

  3. 学生自己根据方法画。

  (三)小结,质疑

  1. 提问学生学会了什么?

  2. 给时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解决学生在课前所出现的问题。

  2. 给学生来一个“看谁是最勇敢、最聪明小孩”的'比赛。规则: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就到课室的周围找角,然后角练习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记下来,当音乐停的时候就马上回到座位,看谁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来指给其它的同学看。

  3. 比较一下下面两个角哪一个角大,哪个角小?角三角板比比看。

  4.操作题: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发给同学们的那张长方形纸有几个角?然

  后随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还剩下几个角?

  5.发展题

  数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四)小结

  尽量多的提问学生本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出本堂课有什么样的感想。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集锦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0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2-06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1-27

《角初步认识》教案03-1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6-27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03

有关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2-02

小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2-21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01-2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04-02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集锦六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一、复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10 公开课教案。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长度。

  3、会估量物体长度。

  4、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5、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二、复习重难点

  1、用刻度尺正确量物体长度。

  2、米和厘米的换算。

  3、画规定线段的长度。

  4、认识直角和画直角。

  5、普通角和直角的符号表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若干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设疑激趣

  师:昨天,我看到一篇三年级小朋友的作文,觉得非常好玩,今天带来想念给你们听一听,想不想听呢?

  (生:想)

  星期六的早晨,我和妈妈乘车去新华书店。车开了6厘米的路程,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下车后,我和妈妈往前走了大约10厘米,终于到新华书店。新华书店的书可真多啊!书店四周全是2厘米高的书架。我踮起脚尖比了比,书架比我还高出不少呢!我在书架上选了一本《优秀作文》,这本书有2米长、14厘米宽、2米厚。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是我学习的.好帮手!

  师:听完这位小朋友的作文,我发现有很多人都在笑呢!说说你为什么发笑。

  生:作文里长度单位用错了。

  师:哪些地方错了,你能指出来吗?

  生:......

  师:你打算怎样帮这位小朋友修改下作文

  生:......

  2、复习要点

  师:看来这位小朋友一定是在二年级的时候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知识没学好,所以闹出这么多笑话。

  师:如果他想请你帮他补补课,你还想告诉他哪些关于长度的知识?

  ①长度单位有哪些?

  ②米和厘米的关系是怎样的?

  ③怎样用尺子量物体长度?

  ④你身体哪个部位长度大约是1米?哪个部位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⑤谁可以量出长度?

  3、巩固练习(奖励五角星)

  ⑴测量起点不是零刻度的物体长度

  ⑵填上合适的单位

  ⑶判断哪些是线段,并量出线段长度

  ⑷估长度(一个参照,教案《10 公开课教案》。估其他)

  4、角的初步认识(导入)

  师:看到他们手中的奖品——五角星,你们有没有想起我们不久前学的另外一个知识?

  生:角

  师:你们是说,这个 就是角呢?还是说这里面有角?

  生: 是图形,这里面有角。

  师:那什么是角呢?(角有什么特点?)

  生:1个顶点2条边(2条边不能弯曲)

  分类:(课件)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并说说理由。

  (小组交流)

  (指明汇报)

  分两类:角和不是角(理由:角是由1个顶点两条边组成)(隐去不是角的)将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生:③①⑤

  师: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生:可以先和直角比,再进行排列(可以直接按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排)

  师:③号图这么小,为什么说他最大呢?

  生:2条边叉开的大;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出示1图变化图

  师:这两个角哪个大?(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画画角吧。先画一个直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最后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点评学生画的)特别强调直角符号、一般角的符号

  师:要知道到底是不是直角,可以怎么办?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刚才的5号角谁来帮我验证一下。

  (指名上来摆动作)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再看另一边是否对齐。

  师:用同样的方法检查自己画的直角,错了的修改。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画角,关于角还有什么我们还没讨论到?

  生:数角。

  师:数角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

  生:用铅笔数。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认识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课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分析: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课件动态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了对角的正确认识。]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

  5、师:你们看,下面两个图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又有哪几个角?(书第42页第2题,指给同桌看看,再抽生上来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师参与。)

  (2)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分析:皮亚杰曾经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做活动角。

  (1)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用上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2)展示两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分析: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咱们再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把你们的活动角拿在手上,(师也拿在手上)请变出一个比你们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变大点?你是怎么做的?(请一生示范,把边叉开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再请全班做。咱们继续变,把你们手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把边合拢一点。)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分四人小组讨论。

  (5)抽一组生说。

  (6)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分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一个角)师: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

  三、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

  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两点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均有体现:

  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本课中,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当学生初识角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其次,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要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三角板,师出示准备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对吗?(对)

  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面请小朋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

  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朋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5.刚才小朋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相信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1.课前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2个纸条、1个图钉和橡皮头,猜猜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吗?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3.老师也做了个角,你能变一个比周老师手里的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变一个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自由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2.我们再来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拿出一张彩纸,看看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动手摸一摸。现在我们在纸上剪一刀,看看纸上还留下几个角?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2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3根小棒呢?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摆?请几人上黑板摆,有和黑板上的摆法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上来摆,说说你摆的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

  我们用手摸一摸找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三、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开始,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再拿走一根小棒是什么图形了呢?这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以次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生活找角,并且放大物体从中找角,然后用圆形纸片做角,摸角,从而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叫顶点,平平的叫边,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在教室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出示多媒体,学生观察四个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理由,接着用小棒做角,画角。

  整节课感觉自己比较累,是因为害怕被学生牵着跑,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自己跑,因此老师自己在讲,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有些教学设计中衔接不自然,例如,在脱去角的外衣后应给学生时间观察,这方面我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应该注意课堂生成直接接着再去掉两个角,然后让学生观察剩下的角,也可以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直直的,我讲的时候用的是平平的这里不对。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用圆形纸片折角,但没有注意学生的基础,这个时候学生还没认识到角的特点。让学生找角时,我犯了一个错误,课桌上的不是角它们的定点没有尖尖的,但我不仅说那是角还让它们数数目。用小棒拼角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让他们自己拼角,而是我说要求他们拼,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合程度有关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 (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

  2.成果展示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3.角有大小

  师:(出示几个不同样式的角)这几个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样。你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讨论。(学生会提出复写、折纸、器具去量等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科院张老师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 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 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6—57页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角和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三角板、钟面、活动角、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教师拿出三角板、钟面等向学生指出哪里是它的角。

  2. 请学生指出身边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 根据学生说出的错误的例子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讲授新课

  (1)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让学生跟着教师拿纸对折再对折后提问:“出现了

  一个什么啊?” 让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角。

  2.提问学生如果再把纸对折一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再让学生想

  办法把角再变小一点。

  3.让学生拿出活动角。

  ①让学生操作看能不能把这个角变大变小。

  ②让学生角手触摸角的各部分,并说一说你摸到了什么。

  ③问学生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什么?而这尖尖的,有点

  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么呢?让学生在书本56页找答案。

  4.提问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拿着活动角小组说一说角

  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5.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6.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二条边。

  7.做一做:

  ①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让学生说明原因。

  ②说说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二)掌握画角的方法

  1. 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画的角,后提问学生你会角什么方法进行画角。

  2. 让学生自学书本57页的内容后让学生说出画角方法。

  3. 学生自己根据方法画。

  (三)小结,质疑

  1. 提问学生学会了什么?

  2. 给时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解决学生在课前所出现的问题。

  2. 给学生来一个“看谁是最勇敢、最聪明小孩”的'比赛。规则: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就到课室的周围找角,然后角练习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记下来,当音乐停的时候就马上回到座位,看谁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来指给其它的同学看。

  3. 比较一下下面两个角哪一个角大,哪个角小?角三角板比比看。

  4.操作题: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发给同学们的那张长方形纸有几个角?然

  后随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还剩下几个角?

  5.发展题

  数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四)小结

  尽量多的提问学生本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出本堂课有什么样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