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母鸡教案

母鸡教案

时间:2024-09-23 02:33:11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母鸡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鸡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母鸡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母鸡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尝试自己看图谱将大母鸡的叫声较有节奏地念诵,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尝试边唱歌曲边表演,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歌曲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以大母鸡的形象,学母鸡的动作律动进场,每人头上绑了一块丝巾。

  二、学习母鸡的不同叫声(难点前置)

  1.大母鸡有什么本领?大母鸡生蛋的时候会怎么叫?出示节奏谱:··● 咯咯嗒

  2.还有怎么叫?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节奏谱:·●·● 咯嗒咯嗒

  3.出示图谱····●:怎么叫,谁来试试看? 咯咯咯咯嗒

  4.将三张图谱连起来叫:··●︱·●·●︱····●︱ 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咯咯嗒

  5.图谱重置后连着叫:····●︱····●︱·●·●︱··●︱ 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听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谱。

  3.教师再次范唱,出示完整的图谱。(跟着伴奏)

  4.教师带领幼儿唱:要用开心的心情。

  5.分角色唱:教师唱歌词,幼儿唱叫声部分。

  6.师幼交换:把高兴的心情加进去。

  7.大母鸡生蛋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把高兴、自豪的感情唱出来,唱得跳跃一点。

  四、幼儿坐在草窝上进行表演唱。

  1.请幼儿每人找一个草窝坐下进行表演唱。

  2.从草窝下面找出大鸡蛋。

  五、教师带领幼儿拿着鸡蛋,在歌曲的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简单评析:

  1.在难点前置有节奏地学念母鸡叫声的'时候,可以加入钢琴,减少难度。

  2.这是一首民歌,民歌中的“呦”要唱的轻一点。

  3.图谱不要太细化,应该要给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借鉴课例的同时,我还明确了歌唱教学活动一定要让幼儿多听,多欣赏,然后再学唱,要让幼儿理解,马春燕老师甚至提出要在教师唱五遍后,幼儿才能开唱。同时,这次两个歌曲教学都是比较常态的,可以直接拿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而且歌唱教学的教学范式也一目了然,值得年轻教师学习。

母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演示。

  2.课前材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

  2.揭题:34.母鸡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

  2.交流。

  (板书)讨厌不讨厌

  (1-----3)(4-----7)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出示)理解词语:

  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

  (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

  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

  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看看前,看看后。()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爱

  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引读课文。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

  (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

  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

母鸡教案 篇3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母鸡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鸡的伟大母爱。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 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article/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母鸡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由慢到快,由神秘到热烈的音乐情绪。

  2、借助图谱、故事展开想象,并用动作、语言表达音乐的变化。

  【活动准备】

  动漫、图谱、头饰。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随音乐进行猜想。

  导语:老师这儿有一首好听的乐曲,请你听一听、想一想,这段音乐中会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听音乐。提问:你想到了什么?

  2、讲故事,再次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1)讲故事,帮助理解音乐。(播放动漫)

  听故事《母鸡和狐狸》。启发语:到底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故事:今天,母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偷偷地跟在了母鸡的后面,只听“啪”的一声,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狐狸好疼啊,可是它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噗咚”一声,狐狸掉进了池塘里。母鸡走上了山坡,狐狸也跟着走上了山坡,一不小心,这只倒霉的狐狸被钉子扎了脚。这时母鸡发现了狐狸,赶紧钻过小篱笆,淌过小水塘回到了家。狐狸在母鸡的家门口,敲呀,敲呀,门怎么也敲不开,气得狐狸直跺脚,最后瘫倒在了地上。

  (2)再次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师:我们再听一次音乐,请你仔细听,并想一想在这首乐曲当中什么地方表现的是母鸡前面走,狐狸悄悄的跟在后面?什么地方表现得是母鸡跑,狐狸追呢?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提问:你认为音乐当中什么地方表现得是母鸡前面跑,狐狸偷偷跟着呢?哪儿表现的是母鸡跑,狐狸追呢?

  (3)听听音乐里面母鸡与狐狸发生的.事情。

  边听音乐,教师边放母鸡与狐狸的卡片,边语言提示。

  3、创编动作

  (1)导语:母鸡在前面走,狐狸偷偷的跟在了后面,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被钉耙打了头)

  狐狸被钉耙打了头是什么样子?学一学。

  第二次,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掉进了池塘里)

  狐狸掉到池塘里又会是什么样子?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表演。

  最后,这只倒霉的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钉子扎了脚)

  钉子扎了脚以后,狐狸是什么样子啊?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2)听音乐表演狐狸遇到的倒霉事情。

  4、完整地表演

  (1)老师当鸡妈妈,幼儿当狐狸,完整地表演一次。

  (2)请几名幼儿当鸡妈妈,其他幼儿当狐狸,完整表演。

母鸡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⑴ 圈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

  ⑵ 认真朗读课文:

  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⑶ 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⑴ 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⑵ 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⑶ 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⑷ 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母鸡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读通读懂课文,进而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认读15个汉字,书写“母”字。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师讲叙:同学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哪几位动物朋友和大家见面呢?(屏幕出现: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手拉手高高兴兴走来,边走边说:“小朋友们好!”)

  2、(播放动画片)师讲叙:小母鸡和它的朋友到底要去干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动画片吧。(把课文插图即小母鸡种稻子的过程制成动画片,这一次播放只配上轻轻的音乐,配上课文朗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个人自读)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标然段的序号。

  2、(小组读)小组长先抽读生字新词,互相正音,再轮读课文。

  3、(检查正音)电脑课件出示一些小动物,根据学生选择的动物,师点击该动物图标即显示一个生字新词,学生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

  4、(指名分段读)指名分段比赛读,学生既听又评。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讲叙:小母鸡请谁一起种稻子?它们愿意吗?为什么?(屏幕出示句式:“小母鸡请一起,说太辛苦,它怕。”个人读文思考,再全班交流。

  2、(第一自然段)具体教法如下:

  ①(引出对话)师讲叙:小母鸡先请谁和它一起种稻子?(小鸭)它是怎样对小鸭说?小鸭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小母鸡和小鸭的对话。)

  ②(指导感情朗读)a、师:当我们要请别人帮忙时,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商量、有礼貌)请大家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小母鸡的问话。(个人读、指名读、齐读)b、师接着引导:小鸭怕弯腰不愿意帮忙,弯腰很辛苦吗?请同学连续做几次弯腰的.动作。C、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累、腰酸、很辛苦),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读小鸭说的话。(个人读、小组赛读、齐读)

  ③(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简析: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及通过动作表演谈感受、使学生入情入境,融入角色中,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3、(合作学习二、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4、(句式训练)出示句式:“你愿意和我一起吗?师讲叙:小母鸡说话真有礼貌,你能学着它有礼貌地说说话吗?”

  5、(学习第四自然段)师讲叙:小母鸡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稻子获得了丰收,它把稻子打成米,做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谁?它们心里觉得怎样?(很不好意思,很后悔等)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学生自读、指名读、互评)

  6、(分角色表演读全文)a、(个别带头饰上台表演读)b、(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读)适当空出时间让学生酝酿感情,熟悉台词。表演后进行评议。

  (简析:通过分角色表演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既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四)回归整体,感悟明理。

  1、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谁做得对?你给他们当当裁判好吗?它们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会怎么做呢?请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一下。(让学生评、议、演)

  2、现在,大家来说说,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五)作业超市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好伙伴一起说说田字格中生字的笔顺,试着写一写。

母鸡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教育幼儿在外出时要跟好大人,不要随便乱跑。

  2、能够在教师帮助下简单讲出图上的部分内容。

  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教师用ji妈妈的口吻引入主题,出示图片。

  2、尝试讲述:利用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1)完整观察图片,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

  (2)逐一出示图片,进行提问:

  图片一: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黄ji在干什么?

  图片二:小黄ji离开妈妈在干什么?正在这时,谁来了?

  图片三:谁来救它了?

  (3)教师完整讲述示范。

  3、幼儿练习: 幼儿讲述练习。

  4、讨论:我和妈妈出去要怎么办?

  延伸活动:

  情境表演——我和妈妈上商店

  附图片内容:

  图片一:画着ji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玩,小黄ji离开了大家。

  图片二:小黄ji一个人在草地上走,正在这时,一只大野猫朝小黄ji扑了过来。

  图片三:小黄ji害怕极了,这是ji妈妈来了,打败了大野猫,留下了小黄ji,告诉小黄ji离开妈妈很危险。

《关于母鸡教案范文汇编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母鸡教案】相关文章:

母鸡的教案01-20

《母鸡》教案02-10

《母鸡》教案03-18

课文母鸡的教案04-02

语文母鸡教案02-22

《母鸡孵蛋》教案03-07

《母鸡下蛋》教案02-24

母鸡教案范文03-28

关于母鸡的教案02-23

关于母鸡教案01-09

关于母鸡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鸡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母鸡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母鸡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尝试自己看图谱将大母鸡的叫声较有节奏地念诵,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尝试边唱歌曲边表演,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歌曲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以大母鸡的形象,学母鸡的动作律动进场,每人头上绑了一块丝巾。

  二、学习母鸡的不同叫声(难点前置)

  1.大母鸡有什么本领?大母鸡生蛋的时候会怎么叫?出示节奏谱:··● 咯咯嗒

  2.还有怎么叫?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节奏谱:·●·● 咯嗒咯嗒

  3.出示图谱····●:怎么叫,谁来试试看? 咯咯咯咯嗒

  4.将三张图谱连起来叫:··●︱·●·●︱····●︱ 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咯咯嗒

  5.图谱重置后连着叫:····●︱····●︱·●·●︱··●︱ 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听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谱。

  3.教师再次范唱,出示完整的图谱。(跟着伴奏)

  4.教师带领幼儿唱:要用开心的心情。

  5.分角色唱:教师唱歌词,幼儿唱叫声部分。

  6.师幼交换:把高兴的心情加进去。

  7.大母鸡生蛋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把高兴、自豪的感情唱出来,唱得跳跃一点。

  四、幼儿坐在草窝上进行表演唱。

  1.请幼儿每人找一个草窝坐下进行表演唱。

  2.从草窝下面找出大鸡蛋。

  五、教师带领幼儿拿着鸡蛋,在歌曲的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简单评析:

  1.在难点前置有节奏地学念母鸡叫声的'时候,可以加入钢琴,减少难度。

  2.这是一首民歌,民歌中的“呦”要唱的轻一点。

  3.图谱不要太细化,应该要给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借鉴课例的同时,我还明确了歌唱教学活动一定要让幼儿多听,多欣赏,然后再学唱,要让幼儿理解,马春燕老师甚至提出要在教师唱五遍后,幼儿才能开唱。同时,这次两个歌曲教学都是比较常态的,可以直接拿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而且歌唱教学的教学范式也一目了然,值得年轻教师学习。

母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演示。

  2.课前材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

  2.揭题:34.母鸡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

  2.交流。

  (板书)讨厌不讨厌

  (1-----3)(4-----7)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出示)理解词语:

  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

  (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

  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

  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看看前,看看后。()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爱

  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引读课文。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

  (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

  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

母鸡教案 篇3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母鸡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鸡的伟大母爱。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 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article/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母鸡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由慢到快,由神秘到热烈的音乐情绪。

  2、借助图谱、故事展开想象,并用动作、语言表达音乐的变化。

  【活动准备】

  动漫、图谱、头饰。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随音乐进行猜想。

  导语:老师这儿有一首好听的乐曲,请你听一听、想一想,这段音乐中会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听音乐。提问:你想到了什么?

  2、讲故事,再次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1)讲故事,帮助理解音乐。(播放动漫)

  听故事《母鸡和狐狸》。启发语:到底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故事:今天,母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偷偷地跟在了母鸡的后面,只听“啪”的一声,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狐狸好疼啊,可是它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噗咚”一声,狐狸掉进了池塘里。母鸡走上了山坡,狐狸也跟着走上了山坡,一不小心,这只倒霉的狐狸被钉子扎了脚。这时母鸡发现了狐狸,赶紧钻过小篱笆,淌过小水塘回到了家。狐狸在母鸡的家门口,敲呀,敲呀,门怎么也敲不开,气得狐狸直跺脚,最后瘫倒在了地上。

  (2)再次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师:我们再听一次音乐,请你仔细听,并想一想在这首乐曲当中什么地方表现的是母鸡前面走,狐狸悄悄的跟在后面?什么地方表现得是母鸡跑,狐狸追呢?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提问:你认为音乐当中什么地方表现得是母鸡前面跑,狐狸偷偷跟着呢?哪儿表现的是母鸡跑,狐狸追呢?

  (3)听听音乐里面母鸡与狐狸发生的.事情。

  边听音乐,教师边放母鸡与狐狸的卡片,边语言提示。

  3、创编动作

  (1)导语:母鸡在前面走,狐狸偷偷的跟在了后面,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被钉耙打了头)

  狐狸被钉耙打了头是什么样子?学一学。

  第二次,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掉进了池塘里)

  狐狸掉到池塘里又会是什么样子?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表演。

  最后,这只倒霉的狐狸又发生了什么事?(钉子扎了脚)

  钉子扎了脚以后,狐狸是什么样子啊?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2)听音乐表演狐狸遇到的倒霉事情。

  4、完整地表演

  (1)老师当鸡妈妈,幼儿当狐狸,完整地表演一次。

  (2)请几名幼儿当鸡妈妈,其他幼儿当狐狸,完整表演。

母鸡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⑴ 圈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

  ⑵ 认真朗读课文:

  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⑶ 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⑴ 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⑵ 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⑶ 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⑷ 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母鸡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读通读懂课文,进而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认读15个汉字,书写“母”字。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师讲叙:同学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哪几位动物朋友和大家见面呢?(屏幕出现: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手拉手高高兴兴走来,边走边说:“小朋友们好!”)

  2、(播放动画片)师讲叙:小母鸡和它的朋友到底要去干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动画片吧。(把课文插图即小母鸡种稻子的过程制成动画片,这一次播放只配上轻轻的音乐,配上课文朗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个人自读)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标然段的序号。

  2、(小组读)小组长先抽读生字新词,互相正音,再轮读课文。

  3、(检查正音)电脑课件出示一些小动物,根据学生选择的动物,师点击该动物图标即显示一个生字新词,学生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

  4、(指名分段读)指名分段比赛读,学生既听又评。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讲叙:小母鸡请谁一起种稻子?它们愿意吗?为什么?(屏幕出示句式:“小母鸡请一起,说太辛苦,它怕。”个人读文思考,再全班交流。

  2、(第一自然段)具体教法如下:

  ①(引出对话)师讲叙:小母鸡先请谁和它一起种稻子?(小鸭)它是怎样对小鸭说?小鸭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小母鸡和小鸭的对话。)

  ②(指导感情朗读)a、师:当我们要请别人帮忙时,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商量、有礼貌)请大家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小母鸡的问话。(个人读、指名读、齐读)b、师接着引导:小鸭怕弯腰不愿意帮忙,弯腰很辛苦吗?请同学连续做几次弯腰的.动作。C、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感觉?(累、腰酸、很辛苦),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读小鸭说的话。(个人读、小组赛读、齐读)

  ③(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简析: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及通过动作表演谈感受、使学生入情入境,融入角色中,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3、(合作学习二、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4、(句式训练)出示句式:“你愿意和我一起吗?师讲叙:小母鸡说话真有礼貌,你能学着它有礼貌地说说话吗?”

  5、(学习第四自然段)师讲叙:小母鸡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稻子获得了丰收,它把稻子打成米,做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谁?它们心里觉得怎样?(很不好意思,很后悔等)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学生自读、指名读、互评)

  6、(分角色表演读全文)a、(个别带头饰上台表演读)b、(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读)适当空出时间让学生酝酿感情,熟悉台词。表演后进行评议。

  (简析:通过分角色表演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既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四)回归整体,感悟明理。

  1、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谁做得对?你给他们当当裁判好吗?它们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会怎么做呢?请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一下。(让学生评、议、演)

  2、现在,大家来说说,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五)作业超市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好伙伴一起说说田字格中生字的笔顺,试着写一写。

母鸡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教育幼儿在外出时要跟好大人,不要随便乱跑。

  2、能够在教师帮助下简单讲出图上的部分内容。

  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教师用ji妈妈的口吻引入主题,出示图片。

  2、尝试讲述:利用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1)完整观察图片,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

  (2)逐一出示图片,进行提问:

  图片一: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黄ji在干什么?

  图片二:小黄ji离开妈妈在干什么?正在这时,谁来了?

  图片三:谁来救它了?

  (3)教师完整讲述示范。

  3、幼儿练习: 幼儿讲述练习。

  4、讨论:我和妈妈出去要怎么办?

  延伸活动:

  情境表演——我和妈妈上商店

  附图片内容:

  图片一:画着ji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玩,小黄ji离开了大家。

  图片二:小黄ji一个人在草地上走,正在这时,一只大野猫朝小黄ji扑了过来。

  图片三:小黄ji害怕极了,这是ji妈妈来了,打败了大野猫,留下了小黄ji,告诉小黄ji离开妈妈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