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品】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分析课文所举材料事例,进而推导出课文的中心论点。
2、技能目标:根据初中所学的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写出段落内容。
3、情感目标:理解体会高尚的精神追求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从而认识拥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的高贵。
教学重难点
1、作者的论证思路。
2、在论证过程中选取恰当的材料。
3、对于“灵魂”含义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1题学生到黑板前标音;2,3,4题学生口头回答)
1、注意生字词。
揣摩chuǎi 平庸yōng 卑鄙bēi bǐ 显赫hè 携带xié 嘈杂cáo 缅怀miǎn 萎缩wěi采撷xié演绎 yì诠释quán
2、赫赫战功:显赫的战功。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这里是想像、推测的意思。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显赫:(权势、名声)盛大。
缅怀:追想(已往的事迹)。
3、“灵魂”的意思:
《辞海》对其有三种解释。
①宗教所信居于人的躯体内主宰躯体的精神体;
②心灵、思想意识;
③比喻起指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4、介绍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已退休。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
诗集:《忧伤的情欲》。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
二、引入:
同学们,请你们说说,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贵的?你们觉得自己是高贵的人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请大家看几幅画面,你认为他们高贵吗?(展示图片,学生发言讨论)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学完之后你们再来看看自己有没有新的.答案。
1、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2、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范读。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作者写了哪些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由阅读课文第2到第6自然段)
明确:
阿基米德 (西方物理学家)
第欧根尼 (西方哲学家)
王尔德 (西方现代作家)
少女 (中国普通百姓)
青年画家 (中国普通画家)
4、作者认为他们是高贵的,你们同意吗?为什么?他们哪些方面是高贵的呢?(学生讨论)
明确:
阿基米德: 面对生命威胁,思想不止
第欧根尼: 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
王尔德: 无视物质财富,珍爱艺术才华。
少女: 无视喧闹浮躁,保持精神追求。
青年画家: 牵心名画, 保持纯正追求。
5、分析以上事例,概括一下他们高贵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①有思想。
②有丰富的精神财富。
③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6、教师小结:
这三个方面都是指人的思想意识,也就是课文所提到的“灵魂”!那么课文中所说的“灵魂”的含义我们也就清楚了。
课文围绕“灵魂”展开论述,那么,我们也不难看出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所学的议论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7、请同学们回答,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什么?
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论点、论据、论证。
9、刚才我们分析作者文是围绕“灵魂”来谈那些人的“高贵”的。那么,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也就呼之欲出了,大家一起说!
明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0、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议论文文体的结构特点,给我们这篇课文划分段落结构。
明确:提出论点(第1段)——举例论证(第2—5段)——表达期望(第6段)
11、作者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举了五个事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五个例子打乱顺序,重新排列可不可以?或者我们把其中的几个例子换掉,比如,把“青年画家”的例子换成我国唐朝画圣吴道子,可不可以?为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
这几个事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贤哲,有普通人,故事发生的时刻也不同,有生命的关键时刻,也有平常时刻,作者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选择最典型的事例,体现了议论文举例的典型性。并且从排列上看是有一定顺序安排的,所以不能打乱,也不能调换。
所以同学们要注意,以后在你们写作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或主张说清楚、说透彻,就必须精心地选择材料事例,既要恰当适合,又要有说服力,并且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要合理。
12、同学们,一起再把课文朗读一遍。
13、教师总结:
也许你没有经济富足的家庭,没有地位显赫的父母;也许你长相平凡甚至丑陋;也许你衣着简朴甚至寒酸。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自卑自弃,因为你可以有思想、有追求,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是高贵的。所以,请昂起你高贵的头颅,向着那个纯正的目标,努力拼搏,不懈追求!
三、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读后感。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努力追求纯正的精神追求。
2、能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通过对语句的赏析,品味议论文准确简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 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努力追求纯正的精神追求。
2、能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周国平导入,推荐周国平的经典散文。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的议论文,看看是否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二、 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提出来的?
(学生朗读、思考、交流)
教师评点小结: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文章由引述帕斯卡的名言入题,然后对帕的话进行阐释。“可是”一转,指出正“因为人有一颗有思想的灵魂”,所以“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说明“灵魂”正是人的高贵所在。然后以退为进,“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以“但是”一词,突出自己的观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接着,还对自己的观点稍作补充,说明内心世界的差异决定了人的高贵、平庸乃至卑鄙。
2、 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一小节,再次明确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
3、请同学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同桌一起完成以下表格。
段落 内 容
提出问题 1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7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各段落间的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简明扼要、承上启下之特点,感受本文严谨的论述结构。)
教师小结: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先提出论点,稍加阐释,然后列举三个古今贤哲典型的事例来论正观点,紧接着又以一个少女和许多青年画家为例,赞颂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最后得出结论,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
三、精读品析
请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师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达概括有力,对事例的叙述既生动,又概括;对道理的分析,严谨周密。
四、课堂探究
1、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根据上下文内容揣摩“灵魂”一词的含义。
2、 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人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结合你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
五、课后学习
请你从自己生活的记忆里,选取一件能“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的事,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被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议论文。本文的安排整体来说,不仅要让学生对所学议论文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还要使学生受到有益启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来讲
(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本文以事例为主、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和清晰严谨的论证过程。
(2)在对文中所举“灵魂高贵” 事例及哲理语句分析过程中,感受人物高贵的精神世界。
(3)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关照自己的心路历程,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优点: 在本单元前三篇议论文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并掌握了简单的议论文知识。所以对于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我主要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完成,问题不是很大。
弱点:议论文不比小说,故事性不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找一些和文章相关的事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联系实际,理解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哪里,努力塑造自己高贵的灵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深刻理解和感悟“灵魂”的内涵,学习文中有力的说理.。(教学重点)
2、品味文中准确,富有哲理的语句。(教学难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灵魂”内涵。
2.举例论证的多角度和典型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作者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1)积累词汇。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3)理出文章的思路。
2.学生讨论交流:
(1)词汇提示。
芦苇(lú) 平庸(yōng) 赫赫(hè) 携(xié)
嘈杂(cáo) 沐浴(mùyù) 缅怀(miǎn) 萎缩(wěi)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语言,行为)平凡卑鄙。
恶劣:不道德。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
贤哲:贤明的人。
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
(2)明确: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论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观点是通过对名言的申说提出的。
(3)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第二部分(第2—5段):列举事例证明——贤哲及平常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是如何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1)第二段,举例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进行说理。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含的道理: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2)第三段举一位作家的例子进行论证。它不是单纯的举例,而是把举例和引用紧密相结合。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为据。侧重阐述献身于文学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作寄托灵魂的所在。
(3)第五段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
3.教师总结:文章举例注意选取事例的典型有力,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侧重,事例的叙述突出重点,并且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独立思考,然后讨论问题:
(1)“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好不好?为什么?
(2)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不好。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且注重角度的变化。换成布鲁诺的就和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了。且第三段的事例既是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
(2)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和全面性。
四、合作探究,能力迁移
1.研读赏析第一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试加以阐述。
②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
③从平时阅读过的文章中,摘录几句论说人的灵魂生活、精神世界的文字。
(小组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
①这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最可宝贵的是有能思想的灵魂。与之相比,肉身是脆弱的。是不足道的。
②人的高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高贵。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不为名利缠身,不惧权势,不畏邪恶,关注自身修养,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
③例:“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2.学完课文,你觉得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好不好?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A.有思想;B.有丰富的精神财富;C.有一种纯正的追求。把“高贵”改为“高尚”不好。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3.说说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的“动人的光彩”。
引导学生理解“动人的光彩”即能够坚守住自己的灵魂。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质的竞争中享有丰富的精神追求等。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相关文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03-08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03-03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8篇04-04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四篇09-10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15篇03-29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15篇03-03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5篇04-05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15篇)03-13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04-04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