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14 22:23:04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四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里有一档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节目《科学泡泡》,当孩子们看了节目以后,常常会交流讨论。有时还会学电视里的样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我受此启发,选择了以“淀粉躲猫猫”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用面粉水和白色油画棒画的图画、装有碘酒的喷壶2个,大记录表一张,分类图两张、教师演示材料一份。

  2、幼儿操作食物:米饭、面条、小馒头、藕片、芋艿、黄瓜、小蘑菇、青菜、鸡蛋;记录表人手一张,水彩笔若干支;碘酒一杯,滴管人手一根。抹布一块。

  3、食物照片。

  4、幻灯。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一号图是小朋友用什么画的?(用面粉加了水以后画的),二号图呢?(用白色油画棒画的)大家能看清楚这两幅画吗?听说,有一种水很神奇,一喷上去,能使其中一幅画看得更清楚。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2、了解碘酒

  这是什么?碘酒有什么用呢?

  3、用碘酒喷画

  请两位幼儿用喷壶里的碘酒进行实验。

  提问:几号图画看得更清楚了?变成了什么颜色?一号图画原来是用什么画的?

  小结:当我们把碘酒喷到面粉水画的图画上,图画就变成了紫黑色,真有趣。

  二、寻找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

  那么,碘酒碰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变紫黑色呢?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大馒头,大家先来猜一猜,如果碘酒碰到馒头会变怎么样? (幼儿猜想)我们先把它记下来。

  1、学习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表)刚才我们要研究的是馒头(教师在嘴巴下画上“馒头”)“?”代表什么?这里画的是什么?(猜好以后,我要请碘酒来帮忙。我用滴管挤一滴碘酒,滴在馒头上,小心,滴管不要碰到馒头。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我们在“滴管”下画一个√)

  2、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现在轮到小朋友来做小小实验家了。要当好实验家可没那么简单。别忘了先把要研究的食物画下来,还要猜一猜,再用碘酒试一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幼儿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猜想和用碘酒以后的实验结果。

  (3)那么碘酒碰到哪些东西会变紫黑色呢?请你们看着自己的记录表找一找。

  三、游戏:整理照片

  大家都找到了吗?现在请你们来帮个忙。碘酒碰到它们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按照“会变成紫黑色”、“不会变成紫黑色”分成两类。(请个别幼儿分类,大家一起检查。)

  四、结束

  有的食物会变颜色,有的食物不会变颜色。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会变色的食物里都藏着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很有趣的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奥秘,以后我们继续来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受电线与毛线的不同。

  2、在活动中能大胆想象拼出各种有趣的线条造型,并尝试用记录的方法记录已用线条的数量。

  3、体验有趣的线条造型、分享自己和同伴成功的快乐。

  准备:

  1、长短不一的电线、毛线若干。

  2、记录表、笔。

  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今天,蔡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摸看(一幼儿上来摸)你说说里面上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出示电线与毛线介绍其特性与用处。

  1、对了,神奇的口袋中装了电线和毛线,电线摸上去有点硬、光滑的,毛线摸上去有点软、毛毛的。

  2、什么地方需要用电线呢?

  3、毛线可以做成什么呢?

  三、介绍操作材料及记录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长短不同的电线和毛线,我们用这些电线和毛线拼出各种有趣的线条造型,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拿记录表演示)小朋友身上贴了数字,一会找和自己的'数字相对应的记录表和操作板来操作,我们要动手拼出三种不同的造型,并将它们记录在相应的位置里,同时也要数清楚长线用了几根短线用了几根也用数字来记录在相应的格子里。每种拼好、记录好以后要等老师拍好照后再选择另外一种材料。

  四、幼儿动手选择材料操作并记录。

  五、通过大屏幕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线条造型,同时验证所用线条的数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太阳头饰一个、小雨滴头饰若干、酒精灯一个、水一杯、玻璃片一块、教学课件、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雨滴旅行进入活动室,组织幼儿坐好。

  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下雨的`情景),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象与猜测。

  2、老师做实验,请幼儿观察,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点燃酒精灯(注意点燃的方法),把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并让幼儿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说说发现了什么?

  3、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小结:水热了就会产生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提问幼儿:你还在哪里见过水“蒸发”现象?

  5、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提问:热水倒在杯子里,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会发现什么?

  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幼儿讨论后回答)

  6、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7、让幼儿重新看录象,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8、教师与幼儿讨论雨的危害与好处。

  9、做游戏:“太阳与小雨滴”

  分给幼儿小雨滴头饰,教师扮演太阳。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交代游戏规则:太阳出来,小雨滴蒸发了,太阳下山了,水蒸气遇冷变成小雨滴了。

  10、发给幼儿图画纸,让幼儿添画小雨点。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时继续添画。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的秘密。

  2、学习用表格记录自己猜测、验证的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蛋宝宝、纸老鼠、钢珠、玻璃球、棉花、纸团、弹簧等材料若干;斜坡、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1、玩不同重量的纸老鼠,发现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①这里有许多纸老鼠,其中有一些纸老鼠有一个特别的本领,请你们玩一玩,看谁第一个发现?

  ②纸老鼠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幼儿讨论)

  2、探究纸老鼠会翻跟头的奥秘。

  ①提问:这些纸老鼠为什么会翻跟头?

  小结:原来是肚子里的东西会帮他翻跟头。

  ②你会翻跟头吗?一起翻翻看。

  3、按能与不能翻跟头,给纸老鼠分类。

  二、猜测、验证并记录。

  1、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并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

  ①看,纸老鼠的好朋友蛋宝宝也来了。哎,他不会翻跟头,可着急了,你能帮他吗?

  ②幼儿讨论。

  ③小结:小朋友想到给蛋宝宝肚子里放东西帮他翻跟头。猜一猜,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请你记录下来。

  2、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并记录。

  看,这里有纸团、棉花、弹簧、钢珠。动动小脑筋,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你去试一试。

  3、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①讨论:刚才你在蛋宝宝里放的什么材料,他会翻跟头吗?

  ②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③讨论:为什么只有圆溜溜的钢珠能帮蛋宝宝翻跟头?

  ④老师小结。

  三、迁移已有的'经验,制作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1、利用材料制作一个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别看小胶囊长长的,他也能翻跟头呢,不信你试试!

  2、在不同的材料(自制微型斜坡)上,玩一玩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四、结束部分。

  带上你的会翻跟头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玩一玩。

  整理操作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讨论:是不是蛋宝宝肚子里的铁珠越重,蛋宝宝就会翻得越快呢?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2-24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2-24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2-24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2-24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3-0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大班科学教案08-28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6-09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05-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四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里有一档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节目《科学泡泡》,当孩子们看了节目以后,常常会交流讨论。有时还会学电视里的样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我受此启发,选择了以“淀粉躲猫猫”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用面粉水和白色油画棒画的图画、装有碘酒的喷壶2个,大记录表一张,分类图两张、教师演示材料一份。

  2、幼儿操作食物:米饭、面条、小馒头、藕片、芋艿、黄瓜、小蘑菇、青菜、鸡蛋;记录表人手一张,水彩笔若干支;碘酒一杯,滴管人手一根。抹布一块。

  3、食物照片。

  4、幻灯。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一号图是小朋友用什么画的?(用面粉加了水以后画的),二号图呢?(用白色油画棒画的)大家能看清楚这两幅画吗?听说,有一种水很神奇,一喷上去,能使其中一幅画看得更清楚。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2、了解碘酒

  这是什么?碘酒有什么用呢?

  3、用碘酒喷画

  请两位幼儿用喷壶里的碘酒进行实验。

  提问:几号图画看得更清楚了?变成了什么颜色?一号图画原来是用什么画的?

  小结:当我们把碘酒喷到面粉水画的图画上,图画就变成了紫黑色,真有趣。

  二、寻找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

  那么,碘酒碰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变紫黑色呢?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大馒头,大家先来猜一猜,如果碘酒碰到馒头会变怎么样? (幼儿猜想)我们先把它记下来。

  1、学习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表)刚才我们要研究的是馒头(教师在嘴巴下画上“馒头”)“?”代表什么?这里画的是什么?(猜好以后,我要请碘酒来帮忙。我用滴管挤一滴碘酒,滴在馒头上,小心,滴管不要碰到馒头。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我们在“滴管”下画一个√)

  2、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现在轮到小朋友来做小小实验家了。要当好实验家可没那么简单。别忘了先把要研究的食物画下来,还要猜一猜,再用碘酒试一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幼儿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猜想和用碘酒以后的实验结果。

  (3)那么碘酒碰到哪些东西会变紫黑色呢?请你们看着自己的记录表找一找。

  三、游戏:整理照片

  大家都找到了吗?现在请你们来帮个忙。碘酒碰到它们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按照“会变成紫黑色”、“不会变成紫黑色”分成两类。(请个别幼儿分类,大家一起检查。)

  四、结束

  有的食物会变颜色,有的食物不会变颜色。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会变色的食物里都藏着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很有趣的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奥秘,以后我们继续来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受电线与毛线的不同。

  2、在活动中能大胆想象拼出各种有趣的线条造型,并尝试用记录的方法记录已用线条的数量。

  3、体验有趣的线条造型、分享自己和同伴成功的快乐。

  准备:

  1、长短不一的电线、毛线若干。

  2、记录表、笔。

  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今天,蔡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摸看(一幼儿上来摸)你说说里面上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出示电线与毛线介绍其特性与用处。

  1、对了,神奇的口袋中装了电线和毛线,电线摸上去有点硬、光滑的,毛线摸上去有点软、毛毛的。

  2、什么地方需要用电线呢?

  3、毛线可以做成什么呢?

  三、介绍操作材料及记录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长短不同的电线和毛线,我们用这些电线和毛线拼出各种有趣的线条造型,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拿记录表演示)小朋友身上贴了数字,一会找和自己的'数字相对应的记录表和操作板来操作,我们要动手拼出三种不同的造型,并将它们记录在相应的位置里,同时也要数清楚长线用了几根短线用了几根也用数字来记录在相应的格子里。每种拼好、记录好以后要等老师拍好照后再选择另外一种材料。

  四、幼儿动手选择材料操作并记录。

  五、通过大屏幕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线条造型,同时验证所用线条的数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太阳头饰一个、小雨滴头饰若干、酒精灯一个、水一杯、玻璃片一块、教学课件、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雨滴旅行进入活动室,组织幼儿坐好。

  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下雨的`情景),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象与猜测。

  2、老师做实验,请幼儿观察,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点燃酒精灯(注意点燃的方法),把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并让幼儿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说说发现了什么?

  3、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小结:水热了就会产生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提问幼儿:你还在哪里见过水“蒸发”现象?

  5、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提问:热水倒在杯子里,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会发现什么?

  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幼儿讨论后回答)

  6、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7、让幼儿重新看录象,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8、教师与幼儿讨论雨的危害与好处。

  9、做游戏:“太阳与小雨滴”

  分给幼儿小雨滴头饰,教师扮演太阳。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交代游戏规则:太阳出来,小雨滴蒸发了,太阳下山了,水蒸气遇冷变成小雨滴了。

  10、发给幼儿图画纸,让幼儿添画小雨点。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时继续添画。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的秘密。

  2、学习用表格记录自己猜测、验证的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蛋宝宝、纸老鼠、钢珠、玻璃球、棉花、纸团、弹簧等材料若干;斜坡、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1、玩不同重量的纸老鼠,发现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①这里有许多纸老鼠,其中有一些纸老鼠有一个特别的本领,请你们玩一玩,看谁第一个发现?

  ②纸老鼠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幼儿讨论)

  2、探究纸老鼠会翻跟头的奥秘。

  ①提问:这些纸老鼠为什么会翻跟头?

  小结:原来是肚子里的东西会帮他翻跟头。

  ②你会翻跟头吗?一起翻翻看。

  3、按能与不能翻跟头,给纸老鼠分类。

  二、猜测、验证并记录。

  1、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并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

  ①看,纸老鼠的好朋友蛋宝宝也来了。哎,他不会翻跟头,可着急了,你能帮他吗?

  ②幼儿讨论。

  ③小结:小朋友想到给蛋宝宝肚子里放东西帮他翻跟头。猜一猜,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请你记录下来。

  2、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并记录。

  看,这里有纸团、棉花、弹簧、钢珠。动动小脑筋,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你去试一试。

  3、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①讨论:刚才你在蛋宝宝里放的什么材料,他会翻跟头吗?

  ②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③讨论:为什么只有圆溜溜的钢珠能帮蛋宝宝翻跟头?

  ④老师小结。

  三、迁移已有的'经验,制作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1、利用材料制作一个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别看小胶囊长长的,他也能翻跟头呢,不信你试试!

  2、在不同的材料(自制微型斜坡)上,玩一玩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四、结束部分。

  带上你的会翻跟头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玩一玩。

  整理操作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讨论:是不是蛋宝宝肚子里的铁珠越重,蛋宝宝就会翻得越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