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08 05:16:4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美术教案 篇1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师:(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 发现方法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 表现自己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 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 介绍新朋友

  (六) 讲评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蔬菜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小动物的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带来两张的小动物的照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更富有装饰性,更加简练。

  动物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

  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国画动物的乐趣。出示课题:写意动物

  利用真实的动物和国画写意动物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教师演示

  教师在黑板前面演示写意动物小松鼠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并在演示时介绍用笔、用墨的方法及名称。学生欣赏并总结所学到的新知。

  用笔:用笔方法分为中锋运笔,侧锋用笔及中锋侧锋组合的运笔方法。

  用墨:墨色分为焦、重、浓、淡,轻。墨色的变化和放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

  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小动物中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侧锋运笔,蔬果的轮廓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

  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

  欣赏分析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写意动物的国画。)

  画面中是那种动物?

  分析所欣赏写意动物的作画流程。

  分析运用的那些运笔方法,用墨方法。

  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马、松鼠、猴子,大公鸡等。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直观的了解国画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写意动物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

  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拓展欣赏

  欣赏写意松树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今天同学们体验了国画中的写意动物,下堂课我们要学习写意松树,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先感受一下吧。

  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并渗透下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

  知识拓展

  在中国绘画中,最早被描绘的题材是动物。动物成为绘画的表现主题与原始先民狩猎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原始人在与飞禽走兽的长期接触中,对动物的某些特殊机能产生了仰慕和崇敬之情,并幻想自己也能具有鸟兽的特异功能,甚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都附会到它们身上,并认为人与动物可以易形。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使他们把自己与飞禽走兽等动物 联系起来。

  《诗经·商颂》中就有“天命玄鸟,降以生商”的记载。基于这种朴素的原始宗教观,原始人描绘了大量以飞禽走兽为题材的动物形象。人们描绘它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主要是出宗教和记事,但描绘花鸟鱼虫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人们对动植物的了解和对绘画规律的认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借助旌幡帛画、染织图案、漆器壁画、玉石雕刻、青铜铭文等媒介不断地被描绘。至西周、春秋时期,某些特定的动物形象已具有了文字符号的含义,并逐渐演变成为“官称”、“爵位”、“冠冕车服之饰”。直至今天,一些动物如喜鹊、乌鸦、白头翁、仙鹤、鲤鱼等还被人们赋予特定的含义。

  中国画中表现动物的题材基本上分为走兽、翎毛、鳞甲和草虫等几大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法程式。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写意动物和工笔动物画法在形体结构和个体细节的表现上各不相同。动物工笔画要求结构准确,形象生动,刻画深入,而动物写意画法无法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它只要求在造型上表“意”,在形式上写“情”。

  写意动物的造型一要重整体,二要抓特征,三要传精神。画写意动物首先应从对象的整体形象出发,用简洁的笔触表现出高度概括的形象。但是仅仅表现出洗练的形象还不能描绘出具体对象的生动性,因此还必须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加以表现。有时为了突出个性,还要有意强化个体特征,这样才能描绘出特定动物的特定形象。画写意动物最重要的还是“传神”。固然,活泼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是传神的基础,但是“点睛”是传神的关键。传统中国画对“点睛”特别重视,早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就提出了“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的观点。宋人为了表现眼睛的亮度和光泽,用生漆点睛,八大山人为了表现鸟鄙夷和傲视的神态,加大眼眶的面积,将眼球点在眼眶的一隅。画动物点睛,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干净利落地点画。一般情况下,眼眶宜大不宜小,眼球宜小不宜大,这样眼睛才比较有神。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帽子,了解帽子的作用,美术教案-新年帽。

  2、引导幼儿大胆运用贴、团、印等技能装饰帽子。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帽子若干顶(4-6)

  2、漂亮的动(植)物图片若干,各种颜色的皱纸,印章、印泥等若干。

  3、用纸剪好的“帽子”人手一份。

  4、已学会唱《新年好》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新年好》进入活动室

  师: (听,这是什么歌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走边唱)是呀,新年快到了,我们小朋友又要大一岁了,园长老师已经给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新年礼物。你们想不想看看?

  幼:想。

  师:那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呀。(教师出示示范帽子)

  幼:帽子。

  二、引导幼儿欣赏各种装饰好的`帽子

  师:哇,这么多漂亮的帽子呀!那你最喜欢哪一顶帽子呀?(请小朋友上前来拿着喜欢的帽子回答)你为什么喜欢这顶帽子呢?(你喜欢这顶帽子的哪个地方呀,如:颜色、图案方面——引导幼儿讲述)

  幼:有小动物的,幼儿教案《美术教案-新年帽》……

  教师小结:园长老师送给我们小朋友的帽子真是漂亮啊!有的帽子上有许多小圆点,五颜六色的,像彩色的小雨点,有的帽子上有许多可爱的图案。那你们知不知道帽子有什么用吗?( 现在是冬天了,早上起来小耳朵会很冷,我们戴上帽子就会怎么样啊?)

  幼:漂亮的,带上帽子就不会冷了……

  教师小结:对,冬天的帽子戴上去可以保暖的。

  三、引起幼儿装饰帽子的兴趣

  师:刚才我们看了好多漂亮的帽子。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帽子(教师出示未装饰的“帽子”)你们觉得这些帽子漂不漂亮啊?

  幼:不漂亮。(漂亮)

  师:那我们一起把它们打扮得漂亮一点好不好?(这些帽子和那些帽子哪些更漂亮啊?)

  幼:好

  师:等一会儿小朋友打扮的时候可以像这顶帽子一样用印章印上漂亮的图案,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咦?这顶帽子上的小圆点是怎么变成的呀?(引导幼儿讲述)。老师告诉你吧,只要拿一张皱纸,先捏一捏,再搓一搓(教师迅速将皱纸团团圆)变变变!啊,变出来了。然后我们把小圆点用固体胶粘上,再贴到“帽子”上去就可以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其他小朋友看看她有没有变出小圆点。

  教师小结:哦,变出来了,她的小手真能干。现在我们知道了是用这个皱纸放在手心里面像做圆子一样搓成一个个彩色的小圆点的。你们能像她一样变出许多小圆点吗?

  幼:能。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帽子”呀,皱纸呀,小印章呀,你们自己去选一顶帽子,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现在就请你们过去吧)

  四、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五、作业欣赏与讲评

  师:已经打扮好帽子的小朋友坐到前面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打扮帽子的。哇,你们的帽子打扮得这么漂亮啊!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打扮帽子的呀。来,我们一起把帽子戴上,笑一笑,老师给你们拍照。

  师:我们跟客人老师说一声“再见”。

  幼:客人老师再见!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对人类与动物的亲近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与动物之间有趣的经历或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表现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景。

  难点:

  ①人与动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及如何在简单的构图中体现两者和谐亲密的关系。

  ②能通过对动物神态的描绘提高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图片、资料、电影《宠物侦探》片段、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剪纸小红马。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让学生观看欣赏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个落入凡间的小精灵一一法国小女孩蒂皮,用她那些匪夷所思的`经历,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广袤的非洲野生丛林长大,与野象为伴,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个个动物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老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和动物相处的趣味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根据现有的图片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

  2、游戏导入:

  学生分组活动接龙,开小火车讲述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有的动物是朋友,有的动物是敌人。

  草一兔子——狼——狮子——大象……: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活动的延伸可促

  进学生感情交流,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3、模仿感受:

  ①师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拍掌,共同完成“对口令”游戏。教师问前半部分,同学迅速接后半部分,如:

  (师)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②师生共同完成“模仿秀”游戏。选出表演的同学上台,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挂图,模仿图中的动物,全班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测是哪种动物。

  ③4~6人分组讨论,向同伴介绍与动物有关的人、事、物。

  ④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动物”字样,学生观看由基本形演化而出的各种动物造型。

  4、讨论探究:

  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可以讲解一些动物的逸闻趣事,讲

  述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事情。学生欣赏有关图片,讨论如何绘画表现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人和动物的场景。

  5、欣赏交流:

  欣赏的主要是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人和动物的构图,抓住人和动物相处 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情节。人物和动物动态及活动场景的整体表现。

  交流主要是绘画和制作的交流,看了前面的图片,受到启发后学生根据现 有的材料进行联想,分组研究讨论怎样利用自己的材料制作,用什么样的材料、 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剪、贴、折、撕、粘、挖……).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板书设计:

  动物朋友

  动物

  朋友

美术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食物。小学生本身就对未来充满和好奇心,而这一课,我心中的未来,给学生自己大胆的设想自己希望中的未来,并可以用美术表现出来,不仅让学生有兴趣的完成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美术有强烈的、持续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学生好动,敢于大胆表现自己,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的讨论和创作,都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不同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教学过程:

  1、 引导阶段。

  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由歌曲与学生围绕“我想象的未来”或“我希望的未来”进行交流。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

  2、 发展阶段。

  (1) 在交流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构思,用简笔画的形式绘制《我心中的`未来》草图。然后集体讨论草图中表现的内容,明确未来的生活,启发学生绘画中心的未来生活。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多种绘画形式,如电脑绘画、自描绘画、钢笔绘画蜡笔画等等。但强调无论何种绘画,在创作构图上要突出主题、画面饱满、充满想象。

  (3)让学生选择课本中一幅作品,从其表现形式,内容,构图等方面自学,并分组讨论交流,有疑问可以向老师提出。

  (4)学生选择资料和表现的形式进行创作。

  3、课后拓展。

  让学生课后收集科幻资料和图片,或者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的资料,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总课时数:19,2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复制和粘贴的功能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意,想象并组合画面.

  2,在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

  3,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形象创作.

  课前准备:

  1,师准备电脑及电脑软硬件设备,还有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1,引导过程

  (1)组织好学生进入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并安排好.

  (2)复习一年级学过画图游戏方法导入本课的排列,重复,变异等造型内容.

  (3)教师打开一些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演示电脑绘画中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复制和粘贴.(让学生了解用复制和粘贴就可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

  2,发展过程:

  (1)详细的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与粘贴以及变化的操作方法及过程,以便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可先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试着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的操作,也可互相交流.

  (2)步骤: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

  (3)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和变化制作一副有独特,有趣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担任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模板添色和界面上的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用具

  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部分.

  1,操作教学准备工作.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2,学生范例作品欣赏.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并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

  3,讲授基本常识.

  先开主机,再开显示器,电脑通常就会自动进入WINDOWS系统的主桌面,点击左下角开始按钮,从弹出菜单中点击程序文件夹,从弹出菜单中点击附件文件夹,再从弹出菜单中点击画图图标,便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

  4,讲解画图程序.

  教师讲解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一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二)发展部分.

  1,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

  (1)教师在应用软件中为学生作业设计制作好各种动物模板,选择合适漂亮的画面作为学生作业的场景.

  (2)取名存盘后在主桌面上建立快捷键图标,让学生能够方便打开.

  2,学生自由操作练习,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打开文件后,将各种飞禽走兽拖放到场景中合适的位置并调整大小.

  (2)要求学生作业以选择模板填色为主,同时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地发挥,大胆地创作.

  3,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电脑前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1) 学生自我讲解,作简单介绍.

  (2) 集体推选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4,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Phtshp电脑绘画作品欣赏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优秀的美术作品已纷纷进入平常百姓家。r-幅绘画作品配上一个合适的画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美术作品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同时还具有保护作品的功能。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与画框相关的知识,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具有独特创意的小画框,并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用它装饰作品,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教材第16页展示了多张在现实生活中配有精美画框的绘画作品图片,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回忆,进一步感受画框对绘画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装饰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教材第17页展示了画框的基本创作步骤,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和示范,同时还提供了一组改变画框的内外形状,使画框更具个性化的示范图,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要结合局部示范和相关步骤,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引。4幅不同风格的同龄人画框作品,又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拓展了制作装饰的好方法,激励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

  (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

  (3)课题揭示:《小画框》。

  2. 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画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

  (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5.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美术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2、(一)能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蔬果中的萝卜与荸荠。(了解)

  (二)能较熟练地运用墨色,处理好浓、淡、枯、湿的不同笔法。(练习)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4、课前准备5、

  不同构图的萝卜范画。

  四、教学步骤

  (一)可用猜迷的方法引入课题。

  圆圆身子细尾巴,

  半截藏在地底下,

  别看皮辣心里甜,

  你们猜猜这里啥。

  (二)画萝卜

  侧笔淡墨画出萝卜身。

  中锋浓墨画出萝卜根。

  边画边捻笔,尾巴有精神。

  点上小青叶,位置要看准。

  (三)画荸荠

  先蘸紫色,笔尖再蘸点墨。画成椭圆形。

  用笔尖蘸红点在中空白处。

  (6)蔬果搭配和位讲究巧和美。

  萝卜大,荸荠小,大小一起有变化。

  三颗荸荠画出聚和散,

  有藏有露不呆板。

  (7)重视示范作画

  中国画经历无数画家艰辛创作劳动,已形成独特而极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直接看清章法、用笔、用墨、用色的表现手法,从一笔一势开始至全幅一气呵成,让学生看清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描绘技能。

  (8)临摹和写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临是对着他人之作,照着写或画。

  摹是以薄纸(透明纸)覆在他人作品上,拓下来。

  通过临摹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作品的特点,学习其章法、用笔、用墨、用色以及表达意境,表现对象的规律,间接提高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为能更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表现技巧打下基础。动笔前先认真“读画”,切忌心中无数,依样画葫芦,得貌遗神。

  写生是自然形象全面认识的过程,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手段,是加强记忆及培养想象力的'最有效方法。经过前几节课的表现方法的学习,萝卜、荸荠又是最容易取得的自然形象,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写生。

  临摹和写生两种方法要结合进行,才会有新的提高。

  (课后录:要注意学生的情感)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体课的教学,使学生学生利用旧纸盒进行立体造型,创造生活、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纸盒组拼的基本方法、集体组拼城堡及其活动策划。

  难点:楼群巧妙组合设计。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CAI课件、不同大小形状的.纸盒、剪刀、胶水、作品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CAI课件:近年长沙的高楼建筑。

  问:长沙美吗?

  生答,师总结。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

  师:大家想不想当一会小小设计师,把我们的长沙变得更美。

  板书课题: 纸盒组拼城市

  (二)学生开始尝试作业

  1、师:大家用桌上的纸盒组拼。

  2、学生动手尝试组拼,教师个别指导。

  (三)教师指导学生作业

  1、提示学生:

  怎么样使你的楼房变动更牢固?

  学生思考:

  双面胶

  2、怎么样使城市变得更美观?

  (四)欣赏建筑的图片

  1、对比欣赏建筑与“纸盒组拼楼房的构成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A、平和堂大厦的建筑风格。

  B、学校建筑的特点。

  2、摄影作品的浏览。

  3、教师选一幢建筑为摸型,运用纸盒进行组拼,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纸盒尝试不同的组拼方式。

  (五)学生第二作业,教师下位指导。

  (六)集体作业,师生共同努力,组拼城市。

  (七)学生自评作业,教师总结。

《【精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1-30

美术教案02-05

美术教案02-06

美术教案02-03

美术教案02-03

美术教案01-20

美术教案01-19

美术教案01-19

美术教案01-20

美术教案01-20

【精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美术教案 篇1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师:(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 发现方法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 表现自己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 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 介绍新朋友

  (六) 讲评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蔬菜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小动物的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带来两张的小动物的照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更富有装饰性,更加简练。

  动物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

  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国画动物的乐趣。出示课题:写意动物

  利用真实的动物和国画写意动物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教师演示

  教师在黑板前面演示写意动物小松鼠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并在演示时介绍用笔、用墨的方法及名称。学生欣赏并总结所学到的新知。

  用笔:用笔方法分为中锋运笔,侧锋用笔及中锋侧锋组合的运笔方法。

  用墨:墨色分为焦、重、浓、淡,轻。墨色的变化和放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

  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小动物中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侧锋运笔,蔬果的轮廓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

  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

  欣赏分析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写意动物的国画。)

  画面中是那种动物?

  分析所欣赏写意动物的作画流程。

  分析运用的那些运笔方法,用墨方法。

  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马、松鼠、猴子,大公鸡等。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直观的了解国画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写意动物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

  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拓展欣赏

  欣赏写意松树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今天同学们体验了国画中的写意动物,下堂课我们要学习写意松树,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先感受一下吧。

  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并渗透下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

  知识拓展

  在中国绘画中,最早被描绘的题材是动物。动物成为绘画的表现主题与原始先民狩猎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原始人在与飞禽走兽的长期接触中,对动物的某些特殊机能产生了仰慕和崇敬之情,并幻想自己也能具有鸟兽的特异功能,甚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都附会到它们身上,并认为人与动物可以易形。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使他们把自己与飞禽走兽等动物 联系起来。

  《诗经·商颂》中就有“天命玄鸟,降以生商”的记载。基于这种朴素的原始宗教观,原始人描绘了大量以飞禽走兽为题材的动物形象。人们描绘它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主要是出宗教和记事,但描绘花鸟鱼虫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人们对动植物的了解和对绘画规律的认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借助旌幡帛画、染织图案、漆器壁画、玉石雕刻、青铜铭文等媒介不断地被描绘。至西周、春秋时期,某些特定的动物形象已具有了文字符号的含义,并逐渐演变成为“官称”、“爵位”、“冠冕车服之饰”。直至今天,一些动物如喜鹊、乌鸦、白头翁、仙鹤、鲤鱼等还被人们赋予特定的含义。

  中国画中表现动物的题材基本上分为走兽、翎毛、鳞甲和草虫等几大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法程式。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写意动物和工笔动物画法在形体结构和个体细节的表现上各不相同。动物工笔画要求结构准确,形象生动,刻画深入,而动物写意画法无法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它只要求在造型上表“意”,在形式上写“情”。

  写意动物的造型一要重整体,二要抓特征,三要传精神。画写意动物首先应从对象的整体形象出发,用简洁的笔触表现出高度概括的形象。但是仅仅表现出洗练的形象还不能描绘出具体对象的生动性,因此还必须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加以表现。有时为了突出个性,还要有意强化个体特征,这样才能描绘出特定动物的特定形象。画写意动物最重要的还是“传神”。固然,活泼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是传神的基础,但是“点睛”是传神的关键。传统中国画对“点睛”特别重视,早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就提出了“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的观点。宋人为了表现眼睛的亮度和光泽,用生漆点睛,八大山人为了表现鸟鄙夷和傲视的神态,加大眼眶的面积,将眼球点在眼眶的一隅。画动物点睛,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干净利落地点画。一般情况下,眼眶宜大不宜小,眼球宜小不宜大,这样眼睛才比较有神。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帽子,了解帽子的作用,美术教案-新年帽。

  2、引导幼儿大胆运用贴、团、印等技能装饰帽子。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帽子若干顶(4-6)

  2、漂亮的动(植)物图片若干,各种颜色的皱纸,印章、印泥等若干。

  3、用纸剪好的“帽子”人手一份。

  4、已学会唱《新年好》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新年好》进入活动室

  师: (听,这是什么歌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走边唱)是呀,新年快到了,我们小朋友又要大一岁了,园长老师已经给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新年礼物。你们想不想看看?

  幼:想。

  师:那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呀。(教师出示示范帽子)

  幼:帽子。

  二、引导幼儿欣赏各种装饰好的`帽子

  师:哇,这么多漂亮的帽子呀!那你最喜欢哪一顶帽子呀?(请小朋友上前来拿着喜欢的帽子回答)你为什么喜欢这顶帽子呢?(你喜欢这顶帽子的哪个地方呀,如:颜色、图案方面——引导幼儿讲述)

  幼:有小动物的,幼儿教案《美术教案-新年帽》……

  教师小结:园长老师送给我们小朋友的帽子真是漂亮啊!有的帽子上有许多小圆点,五颜六色的,像彩色的小雨点,有的帽子上有许多可爱的图案。那你们知不知道帽子有什么用吗?( 现在是冬天了,早上起来小耳朵会很冷,我们戴上帽子就会怎么样啊?)

  幼:漂亮的,带上帽子就不会冷了……

  教师小结:对,冬天的帽子戴上去可以保暖的。

  三、引起幼儿装饰帽子的兴趣

  师:刚才我们看了好多漂亮的帽子。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帽子(教师出示未装饰的“帽子”)你们觉得这些帽子漂不漂亮啊?

  幼:不漂亮。(漂亮)

  师:那我们一起把它们打扮得漂亮一点好不好?(这些帽子和那些帽子哪些更漂亮啊?)

  幼:好

  师:等一会儿小朋友打扮的时候可以像这顶帽子一样用印章印上漂亮的图案,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咦?这顶帽子上的小圆点是怎么变成的呀?(引导幼儿讲述)。老师告诉你吧,只要拿一张皱纸,先捏一捏,再搓一搓(教师迅速将皱纸团团圆)变变变!啊,变出来了。然后我们把小圆点用固体胶粘上,再贴到“帽子”上去就可以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其他小朋友看看她有没有变出小圆点。

  教师小结:哦,变出来了,她的小手真能干。现在我们知道了是用这个皱纸放在手心里面像做圆子一样搓成一个个彩色的小圆点的。你们能像她一样变出许多小圆点吗?

  幼:能。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帽子”呀,皱纸呀,小印章呀,你们自己去选一顶帽子,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现在就请你们过去吧)

  四、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五、作业欣赏与讲评

  师:已经打扮好帽子的小朋友坐到前面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打扮帽子的。哇,你们的帽子打扮得这么漂亮啊!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打扮帽子的呀。来,我们一起把帽子戴上,笑一笑,老师给你们拍照。

  师:我们跟客人老师说一声“再见”。

  幼:客人老师再见!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对人类与动物的亲近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与动物之间有趣的经历或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表现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景。

  难点:

  ①人与动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及如何在简单的构图中体现两者和谐亲密的关系。

  ②能通过对动物神态的描绘提高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图片、资料、电影《宠物侦探》片段、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剪纸小红马。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让学生观看欣赏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个落入凡间的小精灵一一法国小女孩蒂皮,用她那些匪夷所思的`经历,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广袤的非洲野生丛林长大,与野象为伴,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个个动物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老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和动物相处的趣味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根据现有的图片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

  2、游戏导入:

  学生分组活动接龙,开小火车讲述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有的动物是朋友,有的动物是敌人。

  草一兔子——狼——狮子——大象……: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活动的延伸可促

  进学生感情交流,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3、模仿感受:

  ①师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拍掌,共同完成“对口令”游戏。教师问前半部分,同学迅速接后半部分,如:

  (师)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②师生共同完成“模仿秀”游戏。选出表演的同学上台,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挂图,模仿图中的动物,全班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测是哪种动物。

  ③4~6人分组讨论,向同伴介绍与动物有关的人、事、物。

  ④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动物”字样,学生观看由基本形演化而出的各种动物造型。

  4、讨论探究:

  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可以讲解一些动物的逸闻趣事,讲

  述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事情。学生欣赏有关图片,讨论如何绘画表现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人和动物的场景。

  5、欣赏交流:

  欣赏的主要是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人和动物的构图,抓住人和动物相处 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情节。人物和动物动态及活动场景的整体表现。

  交流主要是绘画和制作的交流,看了前面的图片,受到启发后学生根据现 有的材料进行联想,分组研究讨论怎样利用自己的材料制作,用什么样的材料、 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剪、贴、折、撕、粘、挖……).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板书设计:

  动物朋友

  动物

  朋友

美术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食物。小学生本身就对未来充满和好奇心,而这一课,我心中的未来,给学生自己大胆的设想自己希望中的未来,并可以用美术表现出来,不仅让学生有兴趣的完成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美术有强烈的、持续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学生好动,敢于大胆表现自己,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的讨论和创作,都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不同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教学过程:

  1、 引导阶段。

  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由歌曲与学生围绕“我想象的未来”或“我希望的未来”进行交流。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

  2、 发展阶段。

  (1) 在交流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构思,用简笔画的形式绘制《我心中的`未来》草图。然后集体讨论草图中表现的内容,明确未来的生活,启发学生绘画中心的未来生活。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多种绘画形式,如电脑绘画、自描绘画、钢笔绘画蜡笔画等等。但强调无论何种绘画,在创作构图上要突出主题、画面饱满、充满想象。

  (3)让学生选择课本中一幅作品,从其表现形式,内容,构图等方面自学,并分组讨论交流,有疑问可以向老师提出。

  (4)学生选择资料和表现的形式进行创作。

  3、课后拓展。

  让学生课后收集科幻资料和图片,或者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的资料,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总课时数:19,2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复制和粘贴的功能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意,想象并组合画面.

  2,在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

  3,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形象创作.

  课前准备:

  1,师准备电脑及电脑软硬件设备,还有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1,引导过程

  (1)组织好学生进入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并安排好.

  (2)复习一年级学过画图游戏方法导入本课的排列,重复,变异等造型内容.

  (3)教师打开一些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演示电脑绘画中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复制和粘贴.(让学生了解用复制和粘贴就可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

  2,发展过程:

  (1)详细的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与粘贴以及变化的操作方法及过程,以便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可先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试着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的操作,也可互相交流.

  (2)步骤: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

  (3)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和变化制作一副有独特,有趣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担任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模板添色和界面上的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用具

  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部分.

  1,操作教学准备工作.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2,学生范例作品欣赏.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并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

  3,讲授基本常识.

  先开主机,再开显示器,电脑通常就会自动进入WINDOWS系统的主桌面,点击左下角开始按钮,从弹出菜单中点击程序文件夹,从弹出菜单中点击附件文件夹,再从弹出菜单中点击画图图标,便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

  4,讲解画图程序.

  教师讲解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一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二)发展部分.

  1,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

  (1)教师在应用软件中为学生作业设计制作好各种动物模板,选择合适漂亮的画面作为学生作业的场景.

  (2)取名存盘后在主桌面上建立快捷键图标,让学生能够方便打开.

  2,学生自由操作练习,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打开文件后,将各种飞禽走兽拖放到场景中合适的位置并调整大小.

  (2)要求学生作业以选择模板填色为主,同时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地发挥,大胆地创作.

  3,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电脑前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1) 学生自我讲解,作简单介绍.

  (2) 集体推选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4,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Phtshp电脑绘画作品欣赏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优秀的美术作品已纷纷进入平常百姓家。r-幅绘画作品配上一个合适的画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美术作品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同时还具有保护作品的功能。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与画框相关的知识,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具有独特创意的小画框,并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用它装饰作品,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教材第16页展示了多张在现实生活中配有精美画框的绘画作品图片,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回忆,进一步感受画框对绘画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装饰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教材第17页展示了画框的基本创作步骤,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和示范,同时还提供了一组改变画框的内外形状,使画框更具个性化的示范图,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要结合局部示范和相关步骤,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引。4幅不同风格的同龄人画框作品,又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拓展了制作装饰的好方法,激励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

  (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

  (3)课题揭示:《小画框》。

  2. 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画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

  (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5.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美术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2、(一)能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蔬果中的萝卜与荸荠。(了解)

  (二)能较熟练地运用墨色,处理好浓、淡、枯、湿的不同笔法。(练习)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4、课前准备5、

  不同构图的萝卜范画。

  四、教学步骤

  (一)可用猜迷的方法引入课题。

  圆圆身子细尾巴,

  半截藏在地底下,

  别看皮辣心里甜,

  你们猜猜这里啥。

  (二)画萝卜

  侧笔淡墨画出萝卜身。

  中锋浓墨画出萝卜根。

  边画边捻笔,尾巴有精神。

  点上小青叶,位置要看准。

  (三)画荸荠

  先蘸紫色,笔尖再蘸点墨。画成椭圆形。

  用笔尖蘸红点在中空白处。

  (6)蔬果搭配和位讲究巧和美。

  萝卜大,荸荠小,大小一起有变化。

  三颗荸荠画出聚和散,

  有藏有露不呆板。

  (7)重视示范作画

  中国画经历无数画家艰辛创作劳动,已形成独特而极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直接看清章法、用笔、用墨、用色的表现手法,从一笔一势开始至全幅一气呵成,让学生看清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描绘技能。

  (8)临摹和写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临是对着他人之作,照着写或画。

  摹是以薄纸(透明纸)覆在他人作品上,拓下来。

  通过临摹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作品的特点,学习其章法、用笔、用墨、用色以及表达意境,表现对象的规律,间接提高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为能更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表现技巧打下基础。动笔前先认真“读画”,切忌心中无数,依样画葫芦,得貌遗神。

  写生是自然形象全面认识的过程,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手段,是加强记忆及培养想象力的'最有效方法。经过前几节课的表现方法的学习,萝卜、荸荠又是最容易取得的自然形象,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写生。

  临摹和写生两种方法要结合进行,才会有新的提高。

  (课后录:要注意学生的情感)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体课的教学,使学生学生利用旧纸盒进行立体造型,创造生活、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纸盒组拼的基本方法、集体组拼城堡及其活动策划。

  难点:楼群巧妙组合设计。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CAI课件、不同大小形状的.纸盒、剪刀、胶水、作品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CAI课件:近年长沙的高楼建筑。

  问:长沙美吗?

  生答,师总结。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

  师:大家想不想当一会小小设计师,把我们的长沙变得更美。

  板书课题: 纸盒组拼城市

  (二)学生开始尝试作业

  1、师:大家用桌上的纸盒组拼。

  2、学生动手尝试组拼,教师个别指导。

  (三)教师指导学生作业

  1、提示学生:

  怎么样使你的楼房变动更牢固?

  学生思考:

  双面胶

  2、怎么样使城市变得更美观?

  (四)欣赏建筑的图片

  1、对比欣赏建筑与“纸盒组拼楼房的构成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A、平和堂大厦的建筑风格。

  B、学校建筑的特点。

  2、摄影作品的浏览。

  3、教师选一幢建筑为摸型,运用纸盒进行组拼,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纸盒尝试不同的组拼方式。

  (五)学生第二作业,教师下位指导。

  (六)集体作业,师生共同努力,组拼城市。

  (七)学生自评作业,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