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19 15:57:1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园林式、花园式是幼儿园环境的一大特色。当幼儿园的绿草坪被围起来,插上“养护期间,不得入内”的牌子时,幼儿感到非常不解。通过观看录像、听故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草和树木的作用,感受它们的好处,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草的作用及保护小草的方法。

  2.激发幼儿爱小草、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使幼儿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一:我们和小草

  【活动准备】

  1.录像带:大草原、鸟语花香、绿草茵茵的景象,黄河水咆哮奔腾的景象,沙尘暴肆虐的景象。

  2.小木偶:青草娃娃。

  3.大的背景图一幅,纸做的供粘贴用的小草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幼儿观看录像里的两组对比鲜明的风光。

  师:小朋友,喜欢哪个风景?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风景里的大片绿草地。

  2.了解小草的作用及保护小草的方法。

  (1)师:你知道小草有什么作用吗?幼儿讨论后,老师帮助归纳和总结。老师讲《小泥块别害怕》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小草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2)师:小朋友应该怎样去爱护小草?幼儿讨论后,老师进行总结。

  3.老师出示木偶――青草娃娃,用青草娃娃的口吻讲故事《没有家了》。

  4.请幼儿动手为青草娃娃布置美丽的家――在背景图上粘贴“青草”。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投放与小草有关的儿歌、歌曲。

  3.组织幼儿为幼儿园的草地拔除杂草。

  活动二我们和小树

  【活动准备】

  1.“小树娃娃”木偶,浇水的工具。

  2.事先联系好幼儿园的花匠。

  【活动过程】

  1.老师与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里的树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较常绿树和落叶的异同。实地参观后,老师进行总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1)按树的高度和分枝的情况,可将树分成乔木和灌木两大类。而乔木类中,又可汗成常绿树和落叶树两子类。

  (2)常绿树几乎整年都是绿色的(如幼儿园的榕树、荔枝树、龙眼树等),而落叶树一般在冬季时,树叶掉得精光,等春天来到的时候,再抽叶开花或先开花后长叶(如幼儿目的石榴树、木棉树等)。

  2.老师出示木偶――小树娃娃,讲故事《我的好处真多》,帮助幼儿了解树木有以下几方面的用处:

  (1)树木呼出的是氧气,吸入的是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树叶可以吸收灰尘,让空气变得清洁。

  (2)树可供人们乘凉,可以减低噪音,防止水土流失。

  (3)木材可以架桥和铺路,做各种各样的家具,制作纸张等等。

  3.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树木?

  (1)请幼儿听歌曲《爱护小树苗》,让幼儿知道不能乱摇树苗。

  (2)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筷子,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3)老师向幼儿介绍植树绿化和植树节的意义。’

  4.到户外为树木浇水,听花匠叔叔介绍如何养护树木。

  【活动延伸】’。

  1.学习歌曲《爱护小树苗》《种树谣》,音乐游戏“围着小树做游戏”。

  2.开展美术活动,如线条画――大树、棉签手指画――果树、撕贴画――美丽的大树、小制作――叶子拓印画、树叶贴画、自制叶脉书签等。

  3.进行智力游戏“看谁种树多”,帮助幼儿掌握各种树木的名称。

  4.师生同玩体育游戏“植树造林…‘松鼠上树…‘大家来植树”“爱护小树苗”。

  【设计评析】

  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资源――众多的树木和花匠叔叔的'丰富知识,通过参观、谈话、故事、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幼儿了解了树木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实际对

  幼儿提出了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筷子的倡议。

  【资料链接】

  儿歌《小青草的话》

  小宝宝,小宝宝,我是公园里的小青草。看我的个儿小,我的用处可不少。有我刮风不扬土,空气清洁不干燥。我是公园的美容师,我为绿化立功劳。小宝宝,小宝宝,别踩我的头,别压我的腰,爱护我们小青草,请把我的话记牢。

  ‘故事《没有家了》

  草原上,小草在蓝蓝的天空下,在和暖的微风中,一起唱歌跳舞,幸福快乐地生活着。草原边,有一片美丽又茂密的大森林,它们为小草挡着风沙。可是有一天,来了许多人,到森林里乱砍乱伐,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草地上放牛牧马,太多的牛羊啃掉了一大片青草。最后,刮起了狂风,狂风把风沙吹起,风沙落在草地上,把碧绿的小草掩埋了,小草失去了家,难过地哭了。

  故事《我的好处真多》

  小朋友,我叫树,你到处可以看见我,你可知道我的用处?

  我喜欢阳光,我的叶子在阳光下放出新鲜空气,使人们身体健康。我的叶子集合在一起像一把大伞,能够吸热,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学习;我的叶子表面长着许多绒毛,可以吸灰尘,让空气清洁。我的根牢牢地扎在地底下,保护着土地。我的身体能架桥、铺路、建房子、做各种家具、造纸等。小朋友喜欢吃的许多水果,都是树的果实。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天敌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2、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或老师通过讲述文字资料,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三)、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视频,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教案 ) 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1)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3)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医学专用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四)、昆虫天敌的运用:

  1、“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2、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3、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索剥果壳的方法。

  2 、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花生、开心果、盘子、小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 、妈妈一会儿要带你们去找两个好朋友一起玩儿,如果你愿意去,听到音乐就快把玩具收好来找妈妈。

  2 、到好朋友家了,快看一看我们的好朋友是谁?(花生和开心果)你好花生,你好开心果!

  3、让我们摸一摸他们的大门,一个…一个…(让孩子们摸后说感觉)。

  (二)探索游戏

  1 、让我们敲敲门:“咦,他们怎么不开门?让我听听,噢,他们想想考考宝宝们聪明不聪明,想想办法怎样把门打开吧?”

  2 、宝宝们真聪明,它们又叫来了许多好朋友,请大家剥给客人老师、小朋友吃,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吃的好吗?

  (三)结束游戏

  “我们不能吃得太多,会上火的。让我们收拾干净去买点豆奶喝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幼儿全部都动起手来进行了 操作。分析此活动成功的原因:

  1、开始教师出示的食物引发了幼儿吃的欲望。小班幼儿对吃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和经验,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活动。

  2、请幼儿剥壳: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所以会不厌其烦地剥,直至取出里面好吃的东西。花生、开心果,一易一难,材料有层次便于不同幼儿选择。

  3、幼儿在剥开心果壳时,有的幼儿可以发现要从裂口处剥,其他幼儿有的咬,有的捏,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开启方法,教师适时插入,请剥开的小朋友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教师和幼儿一起试一试,指导不会的幼儿(分组、个别指导)。

  4、内容由浅入深,在了解外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的兴趣。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剥果壳的方法,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小班幼儿的主动性。从而也进一步了解果肉的特征,并渗透小常识,这两种果实不宜多吃,会上火。

  5、幼儿剥开后,吃了一会了,请幼儿送给客人老师吃,体验了和他人分享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02-24

科学的活动教案05-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园林式、花园式是幼儿园环境的一大特色。当幼儿园的绿草坪被围起来,插上“养护期间,不得入内”的牌子时,幼儿感到非常不解。通过观看录像、听故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草和树木的作用,感受它们的好处,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草的作用及保护小草的方法。

  2.激发幼儿爱小草、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使幼儿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一:我们和小草

  【活动准备】

  1.录像带:大草原、鸟语花香、绿草茵茵的景象,黄河水咆哮奔腾的景象,沙尘暴肆虐的景象。

  2.小木偶:青草娃娃。

  3.大的背景图一幅,纸做的供粘贴用的小草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幼儿观看录像里的两组对比鲜明的风光。

  师:小朋友,喜欢哪个风景?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风景里的大片绿草地。

  2.了解小草的作用及保护小草的方法。

  (1)师:你知道小草有什么作用吗?幼儿讨论后,老师帮助归纳和总结。老师讲《小泥块别害怕》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小草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2)师:小朋友应该怎样去爱护小草?幼儿讨论后,老师进行总结。

  3.老师出示木偶――青草娃娃,用青草娃娃的口吻讲故事《没有家了》。

  4.请幼儿动手为青草娃娃布置美丽的家――在背景图上粘贴“青草”。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投放与小草有关的儿歌、歌曲。

  3.组织幼儿为幼儿园的草地拔除杂草。

  活动二我们和小树

  【活动准备】

  1.“小树娃娃”木偶,浇水的工具。

  2.事先联系好幼儿园的花匠。

  【活动过程】

  1.老师与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里的树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较常绿树和落叶的异同。实地参观后,老师进行总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1)按树的高度和分枝的情况,可将树分成乔木和灌木两大类。而乔木类中,又可汗成常绿树和落叶树两子类。

  (2)常绿树几乎整年都是绿色的(如幼儿园的榕树、荔枝树、龙眼树等),而落叶树一般在冬季时,树叶掉得精光,等春天来到的时候,再抽叶开花或先开花后长叶(如幼儿目的石榴树、木棉树等)。

  2.老师出示木偶――小树娃娃,讲故事《我的好处真多》,帮助幼儿了解树木有以下几方面的用处:

  (1)树木呼出的是氧气,吸入的是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树叶可以吸收灰尘,让空气变得清洁。

  (2)树可供人们乘凉,可以减低噪音,防止水土流失。

  (3)木材可以架桥和铺路,做各种各样的家具,制作纸张等等。

  3.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树木?

  (1)请幼儿听歌曲《爱护小树苗》,让幼儿知道不能乱摇树苗。

  (2)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筷子,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3)老师向幼儿介绍植树绿化和植树节的意义。’

  4.到户外为树木浇水,听花匠叔叔介绍如何养护树木。

  【活动延伸】’。

  1.学习歌曲《爱护小树苗》《种树谣》,音乐游戏“围着小树做游戏”。

  2.开展美术活动,如线条画――大树、棉签手指画――果树、撕贴画――美丽的大树、小制作――叶子拓印画、树叶贴画、自制叶脉书签等。

  3.进行智力游戏“看谁种树多”,帮助幼儿掌握各种树木的名称。

  4.师生同玩体育游戏“植树造林…‘松鼠上树…‘大家来植树”“爱护小树苗”。

  【设计评析】

  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资源――众多的树木和花匠叔叔的'丰富知识,通过参观、谈话、故事、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幼儿了解了树木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实际对

  幼儿提出了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筷子的倡议。

  【资料链接】

  儿歌《小青草的话》

  小宝宝,小宝宝,我是公园里的小青草。看我的个儿小,我的用处可不少。有我刮风不扬土,空气清洁不干燥。我是公园的美容师,我为绿化立功劳。小宝宝,小宝宝,别踩我的头,别压我的腰,爱护我们小青草,请把我的话记牢。

  ‘故事《没有家了》

  草原上,小草在蓝蓝的天空下,在和暖的微风中,一起唱歌跳舞,幸福快乐地生活着。草原边,有一片美丽又茂密的大森林,它们为小草挡着风沙。可是有一天,来了许多人,到森林里乱砍乱伐,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草地上放牛牧马,太多的牛羊啃掉了一大片青草。最后,刮起了狂风,狂风把风沙吹起,风沙落在草地上,把碧绿的小草掩埋了,小草失去了家,难过地哭了。

  故事《我的好处真多》

  小朋友,我叫树,你到处可以看见我,你可知道我的用处?

  我喜欢阳光,我的叶子在阳光下放出新鲜空气,使人们身体健康。我的叶子集合在一起像一把大伞,能够吸热,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学习;我的叶子表面长着许多绒毛,可以吸灰尘,让空气清洁。我的根牢牢地扎在地底下,保护着土地。我的身体能架桥、铺路、建房子、做各种家具、造纸等。小朋友喜欢吃的许多水果,都是树的果实。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天敌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2、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或老师通过讲述文字资料,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三)、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视频,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教案 ) 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1)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3)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医学专用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四)、昆虫天敌的运用:

  1、“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2、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3、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索剥果壳的方法。

  2 、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花生、开心果、盘子、小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 、妈妈一会儿要带你们去找两个好朋友一起玩儿,如果你愿意去,听到音乐就快把玩具收好来找妈妈。

  2 、到好朋友家了,快看一看我们的好朋友是谁?(花生和开心果)你好花生,你好开心果!

  3、让我们摸一摸他们的大门,一个…一个…(让孩子们摸后说感觉)。

  (二)探索游戏

  1 、让我们敲敲门:“咦,他们怎么不开门?让我听听,噢,他们想想考考宝宝们聪明不聪明,想想办法怎样把门打开吧?”

  2 、宝宝们真聪明,它们又叫来了许多好朋友,请大家剥给客人老师、小朋友吃,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吃的好吗?

  (三)结束游戏

  “我们不能吃得太多,会上火的。让我们收拾干净去买点豆奶喝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幼儿全部都动起手来进行了 操作。分析此活动成功的原因:

  1、开始教师出示的食物引发了幼儿吃的欲望。小班幼儿对吃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和经验,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活动。

  2、请幼儿剥壳: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所以会不厌其烦地剥,直至取出里面好吃的东西。花生、开心果,一易一难,材料有层次便于不同幼儿选择。

  3、幼儿在剥开心果壳时,有的幼儿可以发现要从裂口处剥,其他幼儿有的咬,有的捏,都没有找到正确的开启方法,教师适时插入,请剥开的小朋友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教师和幼儿一起试一试,指导不会的幼儿(分组、个别指导)。

  4、内容由浅入深,在了解外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的兴趣。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剥果壳的方法,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小班幼儿的主动性。从而也进一步了解果肉的特征,并渗透小常识,这两种果实不宜多吃,会上火。

  5、幼儿剥开后,吃了一会了,请幼儿送给客人老师吃,体验了和他人分享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