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火烧云》教案

《火烧云》教案

时间:2024-10-14 04:55:23 教案 我要投稿

《火烧云》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烧云》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火烧云》教案范文汇总6篇

《火烧云》教案 篇1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来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3.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4.交流点拨

  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变

  形状

  第3题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删掉这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出示对比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断。

  资料提供者:

《火烧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2。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

  2、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模仿课文的写法,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

  2、抓住重点词语品析,感受火烧云这一景观的瑰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恍恍惚惚

  3、搜集资料:火烧云什么时候出现,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将一道道美丽的景观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你能说说欣赏过的美景吗?

  (生交流:比如,波澜壮阔的大海,连绵起伏的群山,绚丽夺目的彩虹…)。

  1、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家--萧红(板书作者姓名),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美景。

  2、板书课题,齐读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根据课文一、二小节交流。(火烧云是在晚饭以后出现的红色的云。)

  师:火烧云刚出现时,是一片红色,课文1、2小节就写了火烧云刚出现时的情景。(板书:出现)

  2)根据第三小节交流。(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

  3)根据第4--6小节交流。(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我们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千变万化,变化多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课文的3--6小节就是写了火烧云的变化。(板书:变化)

  4)交流搜集的资料。

  3、根据刚才的交流,再来完整地说说"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4、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师:1、2小节写的是火烧云出现了,3--6小节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第7小节写了什么?据生答,师板书:消失。

  2)这篇课文就是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这样的过程来写的。

  三、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学习课文1、2小节

  1)火烧云上来了,瞧,霞光使得大地上的一切都变了颜色。(生读句子)大地万物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变得红彤彤和金灿灿的,看到这样的变化,人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乐呵呵,欣喜…),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2)出示图:看,这就是刚出现的火烧云,文中是怎样描述它的?(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句子中的"烧"能改成的"红"吗?为什么?

  生交流(不能改,原因:(1)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师小结:"烧"字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红,还表现出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

  指导读句。

  2、学习课文3--6小节

  过渡:这一大片的火烧云气势恢宏,色彩艳丽,不得不让我们为止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火烧云千变万化。

  1)颜色的变化

  轻声读读第三小节,思考: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些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颜色变化之快。

  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颜色变化之多。(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颜色真多,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看看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哪三类?(1、叠词2、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3、用实物色彩比拟)

  仅仅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些颜色是作者都觉得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来猜测一下,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的变化,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

  2)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极快,不禁让人眼花缭乱,而它的形状同样也是瞬息万变,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教案《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2》。轻声读读课文4--6小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抓住"短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三种不同的动物,而且每种动物都不断地发生变化"感受到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抓住"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师:作者欣赏着火烧云,想象了三种动物的变化,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这三种动物的变化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动物的出现--形状发生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三种动物的出现、消失时,句式的变化。

  出示火烧云图片:看看,这些火烧云又象什么呢?想象一下,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个来描述一下吗?(学生自行准备,口头交流。)

  3、学习课文第7小节

  1)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看着看着,作者觉得有些(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理解恍恍惚惚(由于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人们有些看不真切了,觉得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沉静"能换成"沉浸"吗?(沉静的意思是安静,沉浸的意思是处于某种气氛之中,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由于火烧云瞬息万变,使作者看花了眼,她认为必须让自己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稍作休息后再看,所以,这里只能用沉静。)(师点拨:的确,很多词语读起来似乎差不多,但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用词时一定要想想词语的意思,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2、就在人们揉揉眼睛,恍恍惚惚中,火烧云下去了。引读句子--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火烧云的喜爱,对火烧云离去的恋恋不舍,无奈之情。)

  二、课堂总结,激发情感

  师:火烧云是大自然这位魔术师送给我们的一道美景,作家萧红让我们随着她一起去细细体会了一番。其实,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相信也一定能将这些美景呈现出来。

《火烧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梳理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3、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一个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范围之大,气势之宏,颜色之艳,给人以动感。)齐读,火烧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板书:快、多)

  3、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褐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4、“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用“像一样的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5、天空还有哪些颜色?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7、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与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板书:快、多)

  3、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描绘的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得读给同桌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者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9、火烧云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欣赏一翻?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呢?(留恋,惋惜)指导朗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时刻描绘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图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

  四、拓展运用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观潮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3、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火烧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

  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

  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述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

  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1)、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

  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3)、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1)、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

  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佳句欣赏。

  (3)、指导朗读。

  (4)、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火烧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火烧云》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正音)

  2.按提纲交流:

  ①什么是火烧云?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板书: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

  (霞光是火烧云的一个方面)

  每一部分段意:(l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2-3段)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4-7段)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五、小结

  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

  火烧云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待学习方法任务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提问: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变化异常

  (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

  (l)与文题照应;

  (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

  (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

  (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

  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像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一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总结。

  ①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像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

  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

  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

  五、板书设计

《《火烧云》教案范文汇总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火烧云》教案】相关文章:

《火烧云》教案05-18

火烧云的教案03-02

火烧云教案02-17

《火烧云》的教案02-25

《火烧云》教案02-08

教案 《火烧云》03-17

火烧云教案范文08-18

《火烧云》教案范文06-27

《火烧云》优秀教案03-03

(热)《火烧云》教案11-07

《火烧云》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烧云》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火烧云》教案范文汇总6篇

《火烧云》教案 篇1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来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检查预习

  3.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4.交流点拨

  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变

  形状

  第3题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删掉这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出示对比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断。

  资料提供者:

《火烧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2。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

  2、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模仿课文的写法,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

  2、抓住重点词语品析,感受火烧云这一景观的瑰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恍恍惚惚

  3、搜集资料:火烧云什么时候出现,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将一道道美丽的景观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你能说说欣赏过的美景吗?

  (生交流:比如,波澜壮阔的大海,连绵起伏的群山,绚丽夺目的彩虹…)。

  1、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家--萧红(板书作者姓名),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美景。

  2、板书课题,齐读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根据课文一、二小节交流。(火烧云是在晚饭以后出现的红色的云。)

  师:火烧云刚出现时,是一片红色,课文1、2小节就写了火烧云刚出现时的情景。(板书:出现)

  2)根据第三小节交流。(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

  3)根据第4--6小节交流。(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我们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千变万化,变化多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课文的3--6小节就是写了火烧云的变化。(板书:变化)

  4)交流搜集的资料。

  3、根据刚才的交流,再来完整地说说"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4、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师:1、2小节写的是火烧云出现了,3--6小节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第7小节写了什么?据生答,师板书:消失。

  2)这篇课文就是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这样的过程来写的。

  三、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学习课文1、2小节

  1)火烧云上来了,瞧,霞光使得大地上的一切都变了颜色。(生读句子)大地万物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变得红彤彤和金灿灿的,看到这样的变化,人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乐呵呵,欣喜…),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2)出示图:看,这就是刚出现的火烧云,文中是怎样描述它的?(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句子中的"烧"能改成的"红"吗?为什么?

  生交流(不能改,原因:(1)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师小结:"烧"字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红,还表现出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

  指导读句。

  2、学习课文3--6小节

  过渡:这一大片的火烧云气势恢宏,色彩艳丽,不得不让我们为止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火烧云千变万化。

  1)颜色的变化

  轻声读读第三小节,思考: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些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颜色变化之快。

  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颜色变化之多。(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颜色真多,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看看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哪三类?(1、叠词2、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3、用实物色彩比拟)

  仅仅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些颜色是作者都觉得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来猜测一下,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的变化,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

  2)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极快,不禁让人眼花缭乱,而它的形状同样也是瞬息万变,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教案《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2》。轻声读读课文4--6小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抓住"短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三种不同的动物,而且每种动物都不断地发生变化"感受到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抓住"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师:作者欣赏着火烧云,想象了三种动物的变化,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这三种动物的变化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动物的出现--形状发生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三种动物的出现、消失时,句式的变化。

  出示火烧云图片:看看,这些火烧云又象什么呢?想象一下,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个来描述一下吗?(学生自行准备,口头交流。)

  3、学习课文第7小节

  1)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看着看着,作者觉得有些(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理解恍恍惚惚(由于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人们有些看不真切了,觉得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沉静"能换成"沉浸"吗?(沉静的意思是安静,沉浸的意思是处于某种气氛之中,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由于火烧云瞬息万变,使作者看花了眼,她认为必须让自己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稍作休息后再看,所以,这里只能用沉静。)(师点拨:的确,很多词语读起来似乎差不多,但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用词时一定要想想词语的意思,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2、就在人们揉揉眼睛,恍恍惚惚中,火烧云下去了。引读句子--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火烧云的喜爱,对火烧云离去的恋恋不舍,无奈之情。)

  二、课堂总结,激发情感

  师:火烧云是大自然这位魔术师送给我们的一道美景,作家萧红让我们随着她一起去细细体会了一番。其实,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相信也一定能将这些美景呈现出来。

《火烧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梳理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3、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一个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范围之大,气势之宏,颜色之艳,给人以动感。)齐读,火烧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板书:快、多)

  3、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褐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4、“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用“像一样的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5、天空还有哪些颜色?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7、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与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板书:快、多)

  3、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描绘的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得读给同桌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者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9、火烧云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欣赏一翻?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呢?(留恋,惋惜)指导朗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时刻描绘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图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

  四、拓展运用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观潮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3、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火烧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

  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

  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述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

  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1)、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

  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3)、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1)、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

  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佳句欣赏。

  (3)、指导朗读。

  (4)、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火烧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火烧云》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正音)

  2.按提纲交流:

  ①什么是火烧云?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板书: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

  (霞光是火烧云的一个方面)

  每一部分段意:(l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2-3段)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4-7段)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五、小结

  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

  火烧云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待学习方法任务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提问: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变化异常

  (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

  (l)与文题照应;

  (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

  (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

  (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

  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像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一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总结。

  ①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像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

  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

  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