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晏子使楚》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晏子使楚》教案 篇1
一导课
1作者说自己是晏子,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给同学们讲自己出使楚国的事情,看谁最聪明?表现最好?板题《晏子使楚》。
2分析使的意思
(1)使
是什么意思?
出使,派遣去。
(2)什么人可以出使别的国家?
(3)出使的时候代表了什么?
(4)为什么要出使?
(1)如果我到你们家去做客,你高兴吗?
(2)你会怎样招待我?如果我到你家去,那可是你的荣幸!
(3)二楚王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想干什么?
板
趁机
侮辱
(4)过了几次招?他侮辱了我几次?
(5)结果怎样?
板
尊重
4穿越时光隧道,穿越到70页,看我那天的表现吧!
二授新
〈一〉第一次楚王怎样侮辱我的?默读第二段。
1请生概括
2师譬喻:如果你现在要进教室了,我把门一关,让你从墙上开的一个小洞里钻进来,你的心情如何?此刻我跟你们一样生气。楚王的做法体现了什么?侮辱不尊重
3我用什么话来反击?请生有感情读。
4他这句话说白了是什么意思?(如果楚国是狗国,我就从这个狗洞里钻进去。)
5结果怎样?
尊重
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迎接
6处王此时的'心情从哪个词语反映出来的?(只好吩咐)
7这件事反映出晏子的什么?板
聪明才智
8表演
过渡语
楚王并不甘心,又挑起第二次侮辱
〈二〉分角色读:划
神态词、动作词
冷笑是什么态度?
2听到这话晏子的神情怎样?严肃说明什么?
3晏子说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是什么句式?(排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既然你........你来呢?哪个词说明楚王的态度?(打发)我们一般都会打发什么人?这又体现了什么?(侮辱)
5串词: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读他说的话.
6他为什么要故意笑?(嘲笑)
7楚王为什么只好陪着笑?
8结果?(赢得尊重)
9再次反映了什么?(聪明才智、口才好、思维敏捷、爱国)
〈三〉楚王仍不甘心,又可以安排酒席来侮辱晏子,(表演读)
1正当他们吃得很高兴的时候,就有五是压着齐国的盗贼从他们面前走过,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说明了什么?
2从楚王的表情看他的心情。
3晏子的神情怎样?(面不改色)
4淮何意?边说边画。
5水土指什么?(风气)
6最后结果怎样?(只好陪不是)(尊重)
〈四〉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别的国家去,就代表了自己国家的形象,所以请大家为自己的祖国增添光彩吧。像晏子一样爱国吧!
《晏子使楚》教案 篇2
一、情感激励(板书课题)
同学们,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但柳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柳子”啊?你发现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是的,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齐读课题。指题目,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源头小学的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
(让学生明白,当记者需要:耳灵──能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方的动作、神态;口利──要能言善辩,善于提问;手快──动笔写报道要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指名说:你喜欢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做到:
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 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2、适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却没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第一次在楚国的城门外,楚王想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见到楚王后,楚王却说齐国没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说齐国人品质不好。)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得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找到后马上举手。读后问: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2、出示黑板: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
齐读。这段话这样说好在哪里?
(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3、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看课文,能在“看了看”后面加上“想了想”这个词吗?为什么?说明什么?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这晏子想也不用想,就说出下面的话──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板书:
楚王 晏子钻狗洞 狗国
4、晏子钻了狗洞吗?(没有)他看到这个狗洞是怎样想的呢?
5、(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一米三几。)晏子还没有这个同学高呢。他可真够矮的。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什么?(晏子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晏子的爱国精神、思维敏捷。)
板书:
思维敏捷。
《晏子使楚》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同学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测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身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战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身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身作为一个大国使者和作为强国齐国的尊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
3、激发同学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举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晏子反驳楚王中这些句子的逻辑性的思维结论。
二、说学情
(一)同学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同学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二)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同学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笼统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让同学认真解读,掌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同学的笼统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一)推导法:
在解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句子时,教师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分别先后给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同学得出结论。从而得出结论,让同学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
(二)诵读法:
为了让同学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冷静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同学细读人物的语言和其前面的提示语,才干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
(三)剥笋法:
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同学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
四、说学法
(一)联想与想象:让同学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笼统思维品质的培养;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
(二)朗读与讨论:
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同学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同学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同学发明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
(三)再现与扮演: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同学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同学通过自身的阅读理解进行扮演。我们不求同学扮演的优劣,但小朋友在扮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拍三集电视连续剧的情景,激发同学的扮演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再现文学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一起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掌握。
(二)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要求是:移动式的一个三段论。)
例: (1)狗国,开狗洞。
(2)访问狗国,我得钻狗洞。
(3)楚国是狗国。
(三)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1) 启发谈话,回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第一大段。
(2) 考虑:当时的楚国是怎样一个国家?想象当时的楚王又是怎样一个国王?楚王要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国势强盛、显显威风
2、整体阅读
(1) 快速阅读第二大段,考虑: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几招?
(2) 读后交流
(3) 讨论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读“只好”的三个句子。
板书:只好,开城门,陪着笑,赔不是
(4) 再连读这三个结果,考虑楚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小结 楚王是步步退却,直到“赔不是”。
3、赏读第一个故事
(1) 一个依靠国势强盛,霸气十足的楚王为什么会在最后向晏子赔不是呢?细读第一个故事,说说其中的原因?
(2) 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一句的含义。
(3) 课件出示: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
(4) 读好这个句子。
(5) 想象说说:当时接待的人向楚王报告时的情景。
(6) 齐读这个段落。
4、赏读第二个故事
(1) 见面后的楚王又是如何对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应对的?细读课文。
(2) 交流汇报:理解:瞅、冷笑、严肃、装着为难、拱了拱等句子。
(3) 重点理解:描写人多的三个句子。试说成语:遮天蔽日、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4) 解读:说说:故意笑了笑和陪着笑的两个“笑”有什么不同?
(5) 课件出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既:
A 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去。
B 我是最不中用的人。
C 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5、赏读第三个故事
(1) 自学课文:考虑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2) 合作交流说说句子含义。
(3) 课件出示:类比推理的三段论。
既: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在齐国丰衣足食,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楚国是个强盗之国。
(4) 结论。理解:“水土不同”一词。
(5) 个别朗读。
6、小结再现
(1) 通读三个反驳的故事,你觉得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机智、善辩
(2) 请你们合作表示,自由分组整备。
7、表示深化
(1) 分三组分别扮演,同学自由选择一个自身喜欢的角色。(整备拍摄三集电视连续剧)并给出每集电视片片名。片名应该是开放的。
(2) 让同学说说:人们看完这个电视片你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结论也应该是多元的)
8、课后作业。
《晏子使楚》教案 篇4
现象: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晏子使楚》一课中,晏子与楚王斗智,其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思维。
过程:
师:晏子代表齐王出使楚国,楚王企图以侮辱晏子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因此,晏子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齐国的尊严。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段,思考:
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楚王用哪些方法来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用一句话来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列板书:
楚 王 晏 晏 晏 子 结 果
第一次让晏子钻洞访问狗国才钻狗洞只好开门迎接
第二次笑齐国没人才上等人访上等国,下等人访下等国只好陪笑
第三次笑齐人没出息水土不同,齐人到楚国便成盗贼只好赔不是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
第一次
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
生:(哈哈大笑)
师:晏子与楚王第二次斗智,请大家照刚才的方法来推理。
学生讨论后得出:
第二次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好,第三次,谁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
生:
第三次
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水土不同)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水土不同)
可见楚国是贼国。
师:对,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再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当今世界,苏联解体,西欧动荡不安,中东战事频繁,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为了努力搞好国际关系,争取世界各国的支持和帮助,需要有怎样的人才?
生:(短时间沉默后)要有像晏子那样杰出的外交家。
师:对,要有许许多多处惊不变,能言善辨的外交家,像历史上的晏子、诸葛亮,新中国的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还要有具有这方面才能的外交事务的接班人。
自评:
阅读教学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小学儿童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促进这种发展。这段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的推理过程的分析,训练学生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晏子使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春秋末期,齐国有个大夫叫晏子。
板书:
晏子
他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想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谓中有“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谓呢?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之所以也称为晏子,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板书:
使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
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 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究重点,突破难点
读了课文,大家都知道楚国国势强盛,楚王想侮辱晏子,可最后却不得不尊重晏子,(板书: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这是为什么呢?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快速默读这一段,考虑、讨论: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么对付的?找出有关的句子。指名回答,并板书:
钻墙洞:钻狗洞=访狗国
⑵ 品析晏子应付的话,体会妙处:
晏子的话到底妙在什么地方呢?(出示晏子的话。)
① 指名读晏子的话,想想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② 假如晏子想把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明白些,该怎样说?
③ 为什么晏子不把他的话说得更明白有力些呢?
⑶ 指导朗读:
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出示课件)让我们冷静地来读一读。
2、自学四、五自然段:
⑴ 小组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要求:
① 反复诵读,理解楚王和晏子话中的含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记出来。
② 根据第一个故事的板书,设计这两个故事的板书写下来。
⑵ 反馈自学情况:
① 质疑问难。
② 选择有特色的板书指名上台书写。
③ 扮演评价。
3、刚才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三个故事,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故事进行扮演,可以是组内合作,也可邀请自身的好朋友一起扮演。
4、从语言、动作、感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四、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1、总结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晏子出使楚国时与楚王进行斗争的三个小故事,仔细琢磨了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领悟了他的话中软中带硬,十分巧妙,终于使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身的脚,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么,你相对晏子说点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受到什么启发?
引导同学从文章内容与写作特点两方面来谈。
五、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1、为了更好地了解晏子,优秀《东周列国志》一书。
2、复述故事:
假如你是当时晏子使楚的随从,回齐国后,你会怎样向齐王汇报情况?
3、齐王得知这件事情后,他会怎么说?齐国的老百姓得知后又会怎么说?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字的词语:
⑴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
⑵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
⑶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
⑷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 ( )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击 挫败楚王
钻墙洞 钻狗洞=访狗国 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流畅翻译全文。
2.学习文中人物的艺术性语言。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晏子春秋》是记述 春秋 末期 齐 国著名政治家 晏婴 言行的一部著作。大约成书于 战国 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 政治主张 和思想品格。
晏婴,字 仲 ,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2.《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 三 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 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 高超的语言艺术 。
3.文中哪一句话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句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酒酣(hān) 吏二缚一人诣王(fù)
橘生淮南则为橘(jú)(huái) 寡人反取病焉(guǎ) (yān)
5.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图示。
【《晏子使楚》教案】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案06-27
晏子使楚教案02-19
晏子使楚的教案02-19
《晏子使楚》的教案02-14
《晏子使楚》教案03-05
晏子使楚教案06-24
[荐]《晏子使楚》教案12-21
《晏子使楚》优秀的教案02-25
《晏子使楚》教案最新10-20
语文《晏子使楚》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