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豹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西门豹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门豹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门豹教案 篇1
《西门豹》教学建议
1不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淌”(后鼻音);会写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淹”与“掩”、“官”与“管”、“旱”与“早”,注意“淹、渠、灌、溉”中三点水在田字格的不同位置。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课文的对话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土地荒废,民不聊生,于是进行调查。文章妙在没有细致描写西门豹怎样查看,怎样专访,怎样研究,只用他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来反映,省却了许多烦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
(2)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道“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犯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这是对话的妙处。
(3)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到了送新娘的日子,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他不直接戳穿坏人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百姓。
3通过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可明确以下几点:
(1)从课文第一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精心选择调查对象,问得也很巧。
(2)从课文的主要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当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刻采取措施,反而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番话,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西门豹罢官的故事,增加对西门豹的了解。又比如,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应在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部分生动地记叙了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地实施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策略的。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为借口,又要把官绅们扔下漳河;官绅们跪下磕头求饶,西门豹并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让官绅们起来,并让他们回去。(这时西门豹知道官绅们是彻底被制服了,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5进行角色表演。课文第二部分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适宜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首先,基本上按照课文的描写表演。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次,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西门豹教案 篇2
主要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段落结构 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伯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段(10—13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段(第14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三层也
可以这样分:
第一段(1—8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
第二段(9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第三层(10—14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这一层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旱灾。写作方法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方法。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显然,比较复杂。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
教材重点
全文重点写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写西门豹将计就计,惩办邪恶、教育群众的局面尤为精彩。如“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并不是西门豹真是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做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做借口。“麻烦”是外表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把巫婆投向河里。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外表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外表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严厉惩罚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教材难点
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学中要从同学实际动身。假如同学概括能力还不够好,教学时可以在逐句逐段读课文时便分为三个段指导同学理解,教学第一段着重协助同学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使同学能清楚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教学第二段,要启发同学考虑:西门豹如何对待河伯娶媳妇的,他的做法为什么能达到破迷信的目的。教学第三段要启发同学体会怎样才干真正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教学中,可以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上。要指导同学弄清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了那四个问题以和老大爷怎样回答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还要着重指导同学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协助同学弄清西门豹是怎样用事实教育老百姓的,同时体会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和谋略。
2.“考虑·练习”第一题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可结合讲读课文完成。第二题是指导分段、归纳段意的练习,可在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同学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分别讲那三个意思的,然后根据这样的三个意思,练习给课文分段。在深入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同学归纳段意。
3.“考虑·练习”3是理解词语和句子的练习。这三个句子都表示了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理解这三个句子要注意联系上文。比方第一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上文讲西门豹听百姓述说巫婆用河伯娶媳妇的骗局图财害命,下文讲西门豹设计惩治恶人,就知道西门豹并非真的相信河伯灵验和要去送新娘,而是准备利用官绅和巫婆的骗局来惩治他们。“还真灵”,是正话反说。再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里不是讲这个姑娘长得不美,而是以此使姑娘免遭迫害。“我要选个漂亮的,”不是真心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而是以此为借口让巫婆向河伯“通报”,惩治宣传迷信,迫害妇女的巫婆。由此看出西门豹善于抓住巫婆的弱点,若无其事地惩治邪恶,维护老百姓,足见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又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假戏真做的一种姿态。既然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照理该回来了。“麻烦”,是客气的说法,实际软中带硬,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河里,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
4.关于字词。“绸”是翘舌音。“选、早、烦、灌”是前鼻音,“荒、姓”是后鼻音。“荒”中间是“亡”。“跪”右边是“危”。“溉”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 221年)。
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北。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担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西门豹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知识传授: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思想教育: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准备
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三、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迷信,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五、交流字词重点内容。
荒()灾()徒()溉()慌()灭()
陡()概()谎()凿(业)部魏(鬼)部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六、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复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讲一个我国战国时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一)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1)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2)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3)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4)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6.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学生复述
(二)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1)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2)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3)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三)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三、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西门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
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
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
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
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
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西门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西门豹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继续进行分段和归纳段意的训练。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学生读)从题目上看是写谁的事?讲他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一个学生读文,回答这件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战国时期)
三、学习生字
1.字音。
学生对着生字表读生字,重点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选、旱、烦、灌”和后鼻音“荒、姓”。
2.字形
(1)将生字按结构的不同进行归纳。
上下结构:荒芜婆旱渠
左右结构:姓绸徒烦跪灌溉
半包围结构:逼选
(2)重点指导。
荒:中间是亡,千万不要多加一点。
婆:右上部的皮,最后一笔是“ ”。
跪:右边是危,最后两笔是“ ”。
溉:右半部共9笔写成。
(3)教师发印有组词练习的纸,学生做。
①形近字组词:
②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逼( )( )姓( )( )
概( )( )选( )( )
(4)集体对答案。
四、查字典理解词语
1.学生读课后读读读写写的字词。
2.查字典解词。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3.集体对答案。
五、再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
1.学生读课文,思考此问题。
2.学生用“‖”将课文分段。(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我也去送送新娘”)。
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第三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全文按什么顺序分段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的。)
4.请3个同学分三段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写生字、词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师:上节课,我们将课文分成三段,谁还记得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西门豹破除了迷信,挽救了邺地的人们。好,我们先看课文的第一段。
1.请一个学生读,教师问:西门豹到邺地后首先看到了什么情景?
“荒芜”是什么意思?
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这个地方地荒人稀,十分荒凉,生活很贫穷。)
2.他看到这一切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了解情况,他对老大爷说什么了?谁读读西门豹的话?其他同学想: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几个问题?什么问题?(学生读教师板书)
(1)人烟稀少?
(2)谁说的?
(3)新娘从哪儿来?
(4)发过大水吗?
3.他提这四个问题干什么?(了解情况找贫穷的根本原因。)
4.老大爷是怎样回答他的问题的?请4个同学读老大爷的话。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1)当问“为什么人烟稀少”时,老大爷说什么?(学生读)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板书。
“不给河伯娶媳妇,大水淹田地”这说明这个地方的人怎样?(很迷信,无知)
(2)当西门豹问“这是谁说的”时候,大爷说什么?(他不仅告诉西门豹是谁说的,而且还告诉他这一“娶媳”怎么个娶法。)
老百姓愿意这样做吗?你从大爷的话中哪个词看出来的?(硬逼)什么叫“硬逼”?(强迫别人干不情愿的事。)
老百姓虽不情愿,但一年一年这样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老百姓很愚昧无知。)
西门豹知道什么了?
(3)老大爷是怎样回答西门豹提出的第3个问题的?
①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
②“有钱人家给钱就没事了”这更加说明什么?(巫婆、官绅互相勾结,借机搜刮民财。)
③西门豹又从大爷话中知道了什么?(这儿的人口为什么少?地方为什么贫穷?)
(4)西门豹为了验证给河伯娶媳妇可以不发大水的说法,向老大爷提第4个问题,老大爷怎样回答的?
①学生读话。
②这时西门豹心里怎样?
③西门豹说什么了?(学生齐读这一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还真灵啊”是什么意思?(表面很相信,但却带有讽刺意味。)
“下一回他要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165明这时西门豹心里怎样?(想好了对策。)
二、总结第一段,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1.师生看板书总结。
2.分角色朗读。
一人读西门豹的话;一人读老大爷的话;教师读叙述部分。
三、布置作业
读第2大段,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第三课时
一、导言
教师:西门豹了解了邺地贫穷的'原因后,知道“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回“河伯娶媳妇”时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那么他的对策是什么?最后成功了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默读这段,思考:他想的对策是什么?(只思考不用回答。)
2.请一个同学读这段,其他同学仍思考上述问题。
3.学生用自己的话。
4.教师总结,并告诉学生也就是西门豹用巧计既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又破除了迷信。
教师问:“西门豹是怎么破除迷信的?我们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1)先写了什么?(西门豹真的来了。)
(2)再写什么?(西门豹看新娘,以“新娘不漂亮”为理由,让巫婆告诉河伯改日再送去;惩治了巫婆。)
“麻烦”一词是什么意思?(表面上很客气,实际上是惩治巫婆的计策。)
巫婆选的新娘漂亮不漂亮?那为什么说这个新娘“不漂亮”?再找个漂亮的改日送去?这是在干嘛?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
西门豹说此话时态度怎样?(泰然自若)
(3)接着写什么?
学生读下一个自然段回答。(西门豹说巫婆去了一会儿还不见回来,故投官绅头入河去催。)
这又是在干什么?(惩治官绅头)
“等了一会儿”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西门豹假戏真做)
学生读这段。
(4)最后讲什么?
学生读下一段。
“站了很久”说明什么?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又要让官绅去催一催,官绅们怎样?(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下求饶,磕头都磕出血来了。)什么叫“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学生说词意,带到文中是指这些官绅们担惊受怕,十分恐惧的样子。)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读出西门豹的胸有成竹和泰然自若,读出官绅们惊恐畏惧的神情。)
4.读这一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愚昧无知的百姓都(明白了),他们知道什么了?(以前他们很迷信)
从这段的什么地方看出他们过去的愚昧无知?(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从“漳河也没有发过水”说明了什么?(漳河发大水与河伯娶媳妇无关)
学生再读这小段。
三、学生读第二段,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你们说西门豹怎么样
学生讨论:西门豹才智超人,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愚弄的老百姓。从而我们知道什么?(尊重科学,破除迷信)
四、学习第三段,点明课文中心
1.学生读这段,说这段的意思。
2.什么叫“灌溉”?
3.教师告诉学生只有尊重科学,开凿引水,科学种田,才能有好的收成。
4.学生读这段,读出人们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西门豹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㈠、教学内容要求:
⒈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教育。
⒉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⒊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⒋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㈡、内容组成: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由三大部分组成:⒈了解情况 ⒉惩治恶人 ⒊兴修水利
㈢、地位和作用:迷信,是生产力低下,科技欠发达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缺乏认识而进行的错误解释和盲目的崇拜。如今,科技飞速发展,迷信却依旧存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从小树立科学观念,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未来。
〔学情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学生五年级的语文学习应该在前四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字、词、句学生自学为主,课文要学会独立阅读,品味语言的'同时又要掌握阅读方法,发展思维,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情会表面读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透过这些更好的学习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
1.搜集图片,让学生置身于邺地的荒芜环境之中,感受当地老百姓的艰难生活。
2.朗读课文,融入当时的情景,体会主人公的处境。
3.梳理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自己还看过哪些像西门豹这样的清官及其事迹,学习他们的机智、果敢,为民办事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学习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方法。
【西门豹教案】相关文章:
《西门豹》教案02-25
西门豹教案10-03
西门豹教案03-31
《西门豹》优秀教案06-25
《西门豹》教案最新10-28
西门豹治邺教案01-23
《西门豹》的教案设计04-01
《西门豹》教案15篇03-08
【推荐】西门豹教案4篇06-04
西门豹教案汇编八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