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教案

时间:2024-09-30 11:43:34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范文汇总6篇

分数乘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2.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分析关键句,找准单位1。

  2.掌握分析思路,弄清所求问题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并口述第二组算式的意义。

  2.列式。

  这些算式求的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

  这里的b,a,x就是什么?(单位1)

  3.找出下列各句子中的.单位1,再说明另一个数量与单位1的关系。

  提问:(3)题中怎样求甲?(4)题中怎样求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你认为应着重分析哪些已知条件?(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3)分组讨论这两个已知条件应怎样理解。

  (4)学生口述已知条件的意义,老师板演线段图,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18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华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

  师板演:

  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所以小新储蓄的钱数是以谁为单位1?(以小华储蓄的钱数为单位1。)

  怎样用线段表示小新的钱数?

  生口述,师继续板演:

  (把小华储蓄的钱数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求什么?(小新的钱数)

  3.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1)根据刚才的分析,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能不能一步求出小新储蓄的钱数?(不能)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再求小新储蓄的钱数。)

  因此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

  根据哪两个条件能求出小华的钱数?

  求出小华的钱数,又怎样求小新的钱数?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列式解答。

  (3)口述列式,并说明理由。

  求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为小华储蓄的钱

  求什么?根据什么列式?(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因为小新储蓄的钱数

  (4)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三)巩固反馈

  1.出示做一做。

  小明有多少枚邮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请你确定从哪些条件入手分析。

  (3)小组讨论:分析已知条件并画线段图。

  (4)反馈:请代表分析,并出示该小组的线段图。

  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新的邮票数量是这样的5份。

  均分成3份,小明的邮票是这样的4份。求小明有多少邮票。

  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6)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

  2.出示21页的9题。

  要求学生独立画图,分析解答。再互查。

  3.变换条件和问题进行对比练习。

  (1)找出已知条件中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4.选择正确列式。(小组讨论完成)

  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四)布置作业

  课本20页第6题,21页第10,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例3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教案 篇2

  (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说明: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同时注重了培

  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课时安排:10课时

分数乘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 4/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 5/6*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分数乘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二、引导探索,展示反馈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P8例1。

  (2)表示什么意义?

  (3)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6)++,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3表示什么意思?

  (8)把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用加法算:

  (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教学例2:6

  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5、尝试练习:P9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9做一做第2、3题。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课堂练习:P12练习二第1、2、4题。

  4、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一种稻谷每千克能出大米千克,100千克稻谷能出大米多少千克?

  (2)、甲、乙两袋橘子,如果从甲袋中拿出千克橘子放入乙袋,则两袋橘子一样重。原来甲袋橘子比乙袋橘子重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80× =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 )=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课后反思: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范文汇总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数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教案05-26

分数乘法教案05-18

分数乘法的教案05-17

分数乘法教案(精)11-02

关于分数乘法的教案03-31

分数乘法教案范文06-14

[精品]分数乘法教案05-24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05-31

分数乘法的教案15篇01-15

分数乘法教案(15篇)02-02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范文汇总6篇

分数乘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2.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分析关键句,找准单位1。

  2.掌握分析思路,弄清所求问题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并口述第二组算式的意义。

  2.列式。

  这些算式求的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

  这里的b,a,x就是什么?(单位1)

  3.找出下列各句子中的.单位1,再说明另一个数量与单位1的关系。

  提问:(3)题中怎样求甲?(4)题中怎样求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你认为应着重分析哪些已知条件?(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3)分组讨论这两个已知条件应怎样理解。

  (4)学生口述已知条件的意义,老师板演线段图,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18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华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

  师板演:

  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所以小新储蓄的钱数是以谁为单位1?(以小华储蓄的钱数为单位1。)

  怎样用线段表示小新的钱数?

  生口述,师继续板演:

  (把小华储蓄的钱数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求什么?(小新的钱数)

  3.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1)根据刚才的分析,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能不能一步求出小新储蓄的钱数?(不能)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再求小新储蓄的钱数。)

  因此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

  根据哪两个条件能求出小华的钱数?

  求出小华的钱数,又怎样求小新的钱数?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列式解答。

  (3)口述列式,并说明理由。

  求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为小华储蓄的钱

  求什么?根据什么列式?(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因为小新储蓄的钱数

  (4)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三)巩固反馈

  1.出示做一做。

  小明有多少枚邮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请你确定从哪些条件入手分析。

  (3)小组讨论:分析已知条件并画线段图。

  (4)反馈:请代表分析,并出示该小组的线段图。

  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新的邮票数量是这样的5份。

  均分成3份,小明的邮票是这样的4份。求小明有多少邮票。

  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6)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

  2.出示21页的9题。

  要求学生独立画图,分析解答。再互查。

  3.变换条件和问题进行对比练习。

  (1)找出已知条件中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4.选择正确列式。(小组讨论完成)

  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四)布置作业

  课本20页第6题,21页第10,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例3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教案 篇2

  (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说明: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同时注重了培

  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课时安排:10课时

分数乘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 4/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 5/6*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分数乘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二、引导探索,展示反馈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P8例1。

  (2)表示什么意义?

  (3)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6)++,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3表示什么意思?

  (8)把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用加法算:

  (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教学例2:6

  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5、尝试练习:P9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9做一做第2、3题。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课堂练习:P12练习二第1、2、4题。

  4、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一种稻谷每千克能出大米千克,100千克稻谷能出大米多少千克?

  (2)、甲、乙两袋橘子,如果从甲袋中拿出千克橘子放入乙袋,则两袋橘子一样重。原来甲袋橘子比乙袋橘子重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80× =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 )=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课后反思: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