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1、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国内外古今建筑;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宏村月沼》《故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2、介绍美术各中门类,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师:其中我们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家肯定不陌生。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授新课
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一)、课件出示:欣赏课本扉页《宏村月沼》1、了解宏村历史,村落形态;
2、宏村民居特征:多为两层,白墙灰瓦;
3、介绍宏村“承志堂”:宏大精美、题材丰富、技艺高超,被誉为“民间故宫”。
(二)欣赏课本《故宫》乾清宫、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提问: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九条游龙;五座浮山——九五之尊)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目前学界没有同意说法,大概得有两种: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主要是装饰和显示地位的(因为古代以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单数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宫——皇帝的居所,门钉都是9×9——81个。)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仙人走兽”——檐角小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犼、行什。)
三、小组讨论、交流:
课本扉页《宏村月沼》与《故宫》的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
(一)、欣赏《泰姬陵》《凡尔赛宫》《科隆大教堂》《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古建筑。
(二)、欣赏《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国际机场》《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建筑。
二、小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了解了中国、外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看了这些建筑,有什么想法?
生:“美、颜色好、高级、漂亮。”
(学生着重表达的是对色彩的感受,这说明色彩对于凡是具有分辨色彩能力的眼睛来说,都能引起反应,它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美感。学生对抽象的线条和体积没有明确的表达。)
师:“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1、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2、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美术课学会画桃子。
猜谜语扩大幼儿的思维。
活动准备
桃子简笔画一幅。
桃子谜语。
活动过程
一、桃子谜语
1、嘴儿歪,肚儿圆,毛茸茸,脸红红。(谜语)
2、幼儿在想象中,让幼儿大胆的说。(过程中多提示)
二、桃子简笔画
1、我们仔细观察下这幅画。
2、谜语中所描述的和我们现在看的这图画是不是一样啊!
3、纸上画着的'桃子好看不?我们也来学着画一画好不?
三、画桃子
1、我们先开始画一个小水珠的形状。
2、在小水珠上画条缝。
3、小水珠长在翅膀上。
4、桃子的脸红红……
5、桃子就这么简单的画完了。
四、小结
1、桃子的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我们应该多吃桃子。
2、我们一起把桃子贴在树上吧!
美术教案 篇3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纸上进行印画,培养幼儿对印章画的兴趣。
2、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
准备:
1、胡萝卜印章、盘子各36个,红、黄、蓝颜料若干。
2、范画一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重难点:怎样使整个图形完整的`印在纸上,把握好所蘸颜料的量和印时的力度。
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范画)
2、引起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印章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2、 请个别幼儿选印章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让幼儿乘“快乐大转盘”进行印画,提出要求
2、 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 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 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以“洋娃娃口吻”说:“今天我们小朋友为我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兴了,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谢谢你们。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小兜肚既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服侍,又是当今非常流行的一种时尚饰品,在设计和创作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以前多以蝴蝶、莲花等为图案,现在以京剧脸谱、抽象画、写意画为主,造型新颖,独特。不仅把以往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特征融于其中,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标新立异。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兜肚在不同时代产生的不同风格的美,在尝试制作中创造美。
学生分析: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本课以游戏的形式开始教学,让孩子随意的剪、拼、相互组合、贴出图案,使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对发展孩子的形象记忆,联想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并在孩子们兴趣正浓时欣赏美的兜肚外形、图案,感知兜肚是稍加修饰、创新剪贴即成。
设计思路:本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小兜肚的设计知识、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安全教育可以说是老生常谈,老师用“送礼物”的形式提起,在诙谐幽默的气氛中引起学生的注意。紧接着让学生放手剪制图形,轻松的心态放飞了学生的思想,经老师的巧妙点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跃入眼帘,不知不觉中一种意念在学生的心中滋生:美好的生活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勇于创造的手,这时教师联系舞蹈中的服装引入小兜肚的制作,学生兴趣浓厚。
二、尝试探索,自主学习。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投入。吸引学生制作小兜肚,是从欣赏作品开始的。学生欣赏的作品不仅有书上的,还有教师创作的。从一幅幅有意境的画面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这项民间艺术的乡土气息,而且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为了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教师特意出示了各异的兜肚外形,在开放环境中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三、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制作。
制作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彩纸,随意折剪,无形中学习设计、剪制知识。教师在学生中间仔细看、细心观察,巧妙点拨,发现有创意的作品随机展示,学生在互相启迪中不断创新。
四、展示作品,激励促进:
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探索、创造,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并把自己心爱的作品展示到实物投影上及黑板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在实践中学会 兜肚的设计知识、剪贴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练习颜色相互搭配的技能。
3、情感领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设计组合能力及色彩的搭配。
教法选择:
尝试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具准备:
大屏幕投影、实物展台、彩纸、剪刀、胶棒
课前准备:将学生每六人分成一组围坐方桌前,每人一袋各色彩纸,一把剪刀,一个胶棒。
课前谈话:
教师手拿创可贴问:这是什么?这节课谁想用?如果想用现在老师就送给你。(学生开始一楞,继而都笑着摇了摇头)我问:怎么不要?你们笑什么?
生:我们上课时都会注意安全,不会让手受伤的。
师:老师也这样认为。相信谁都不会得到老师的这个礼物。
评:课前师生间诙谐幽默的谈话,在笑声中学生不仅恍然大悟体会到课上剪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放松了情绪,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师:告诉老师,你们以前谁用彩纸剪过小物象,好剪吗?
生1:好剪,我剪过蝴蝶、小鸟、还有飞机。
师:啊!我知道了,你剪的物象都会飞。
生2:不好剪,姥姥教我了半天我才学会一种图案。
师:是吗?那我们今天就不学剪图案,随便剪,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好吗?
评: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更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自主学习。
(一)自由选择彩纸,随意折剪,无形中学习设计、剪制知识。
评: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更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仔细看、细心观察。
1、师:诶?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人人都是小巧手,你们已经剪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形象了,快点找一找,再给大家讲讲吧!
生1:我剪出了一条美丽的鱼
生2:我的像刚出生的小鸡
生3:赵雯剪了个能吃的大红螃蟹。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眼睛已经不是普通的眼睛了,看到自己任意折剪的彩纸竟然看出了这么多小形象,真棒!你们都学会剪图案了,如果同学们能相互合作把剩下的碎彩纸与刚才的形象在组合,添加一些细节那就更形象了,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设计、剪制的第一步。
评:学生在获取如何构思的同时,丰富了想象力,在这种艺术训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思维的启迪。
2、 揭示课题:小兜肚
师: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看录像,是我校舞蹈队表演的《种南瓜》
生1:老师这里有我表演。
生2:还有我!
生3:也有我。
师:是吗?那你们先来介绍当时穿的服饰好吗?
生:我们都穿着兜肚,扎着一个朝天辫。
生:兜兜上贴着个大南瓜。
师:那咱们快来看看(放录像),瞧!他们跳的多美呀!戴着绿色的兜兜,知道吗?兜肚以前是妈妈们为自己的宝宝制作的,多是带刺绣图案的民间艺术品,色彩鲜艳夺目,特有乡土气息。现在又是大姐姐们的时尚了。
(三)欣赏分析书中及教师制作的作品
1、 分析兜肚的外型(欣赏书中作品)
师:你们说兜肚都有什么形状?
生1:菱形的。生2:梯形的。生3:椭圆形的。
2、 欣赏兜肚的装饰(欣赏教师制作的作品)
师:一轮明月悠闲地挂满天星斗的夜空……。
师:聪明的一休和我们一样已经 想好了兜肚的'剪贴图案了……。
师: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
生1:南方。生2:海南岛。
师:这一幅可以利用你手中的边角料粘贴,你们谁都会做。
评:几乎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完全融入其中、乐在其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尝试制作兜肚外型
师:刚才大家设计剪制的图案很漂亮,很有创意,老师相信你们兜肚的外型设计就更不是你们的对手了,开始你的创作吧,一定会成功。
学生尝试操作。
评:学生的剪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不成样子,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在创造,这就变机械地传授为自主地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此同时,怎样才能剪得更好更美?学生尝试探索中产生了迫切的认知需要,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引导发现
1、师:同学们都剪制了小兜肚的外型,孙老师也想试试,行吗?你们看看老师剪纸时的技巧,聪明的你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2、进行小兜肚外型剪纸的示范。操作过程如下:
在实物投影上用方形纸演示(方形纸折、剪)展示形状各异的兜肚外形。
方形纸 调角 对角折叠 剪去一角
评: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学生们饶有兴趣、聚精会神地观察;教师的提示,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步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在剪兜肚形时采用的方法。
评:学生从操作中去归纳,总结,避免了直接教学方法的单调枯燥,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剪出你心目中最美的兜肚外形。
2、把已经剪好的图案贴在兜肚形内,注意大小适度,颜色搭配的要漂亮,鲜明。
3、胶要少用些以粘上为佳,这样的作品更活泼。
4、重点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评: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教学首先要做到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指导解疑时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经过自身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同样能体验成功。
四、展示作品,激励促进:
学生陆续把制作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在实物投影上。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了一件作品。
1、生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老师评价。
3、教师简单点评。
评:在这一环节中,精美的作品、恰当的评价,既让学生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努力方向,实现了评价的激励促进的功能。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全课小结。
师: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生答略)自己动手做一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而且还会给生活带来一抹亮丽的风景!
评: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生活中获得美的灵感,用学到的本领美化生活,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总结:本课学生通过尝试、交流、欣赏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制作欲望,体验了手工制作剪、拼、贴的乐趣,有的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借鉴了一些表现方法,如:色快拼组法,还有色彩的选择搭配。而且全班同学积极地参加作品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不同工具所画出的线条特色和美感,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画出轻重、粗细、疏密、快慢、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体会线条的不同表现力、节奏感和丰富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线条传达出的不同美感,感悟作者的性格、偏好及微妙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不同工具所画出的线条特色和美感,尝试画出轻重、粗细、疏密、快慢、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表达出作者微妙的情感,体现性格和偏好。
教学难点:学生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体验线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用什么工具画画? 生:(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用一样特殊的工具来画,你们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吗?(老师出示绸带)老师就用这根带子作为画笔来画,你们边看边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师舞动绸带画波浪、山脉、龙卷风、河流、漩涡等)哪位同学也想上来试试?我们猜猜他画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些舞动的线条是不是很神奇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神奇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揭题)
设计意图:老师利用绸带代笔画出各种丰富的线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上台舞动绸带描绘形象能进一步让大家感受到线条丰富的变化,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欣赏大自然中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
师:说到丰富、美丽的线条,在我们生活中、在自然界就有许多,一起来欣赏。(课件)
1. 这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直直的线条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直直的线条向上伸展,有一种挺拔坚韧向上的感觉)。
2. 坚硬的山石上居然有这么美丽的线条,由于形态不同带给我们的感觉还不一样,谁来说说?
生: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感受画面,左边的线条粗粗细细,温柔舒展,右边的却曲曲折折,有粗糙、坚锐的感觉)。
3. 这是树木年轮和漩涡的线条,它们都是一圈一圈,从中心扩散出去,但却给了我们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生:学生回答(感受年轮是凝固的线条,漩涡的线条给人旋转的动感)。
4. 这是城市立交桥的夜景图,这些流畅弯曲的线条让你想到什么?生:学生回答(弯曲流畅的线条充满了活力,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师: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欣赏到的,你们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些漂亮的线条,谁来说一说? 生:学生回答(柳树的枝条、水的波纹、流线型汽车、雨丝、斑马、海螺花纹等)。 师:通过欣赏交流我们一起来总结下线条有哪些形态特征?(课件) 生: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线条有粗细、长短、疏密、曲直的不同形态)。
师:这些长短、粗细、曲直不同的线条都是线条的魅力。(长短、粗细、疏密、曲直)老师边说边板书。
三、学生第一次作业
1.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根据我们总结的知识,你能用手上的笔简单地画一画刚才我们见到的不同线条吗?随便用绘画工具画,线条的变化越多越好,(每个学生的工具不一样)2分钟时间。
2.作业反馈。
师:刚才同学们使用不同工具来描绘线条,这些线条给人的感觉是否一样,来欣赏下。(老师把学生用不同工具勾画的线条在投影仪上展示,请学生说感受,主要重点分析不同工具画的线条特点,发现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炭笔:松软层次丰富,有轻重、深浅、粗细变化。水彩笔:颜色纯净,粗细、深浅变化不明显,线条边缘光洁。铅笔:层次清楚、刻画细腻、质感逼真。)
四、教师范画
师:同学们,其实咱们画中国画的毛笔如果画在宣纸上那线条变化可丰富了,看老师的笔先蘸上水,笔尖上蘸一点墨画出的线条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老师运笔的速度变一下,执笔的方式不一样看看线条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生:老师示范,学生回答(引导说出有浓淡、干湿、虚实、枯润的变化并板书)。
师:在外国人的眼中我们的毛笔是非常神奇的,它有非凡的表现力。其实画家是最善于用这些变化的线条来描绘作品,来欣赏一下。(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范画,学生对水墨画工具描绘线条的变化会有更直观的了解感受,对不同工具表现不同线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会用这些技能技法来描绘、装饰自己的作业,解
决本课的难点。
五、欣赏
1.师:这幅是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的作品《秀石疏林图》,赵孟頫是古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图画对于线条的运用十分讲究。我们仔细来找一找这幅画上的线条有何特点?我刚才示范的线条的变化,你能找出来吗?(画家是将书法笔法融入绘画中,画面线条有枯润、浓淡、粗细、虚实的对比,展现了中国画非凡的表现力和迷人的魅力)
2.师:这幅作品吸引你吗?有趣在哪里?它乍一看好像线条有点乱,但乱中有序,富有动感。它是美国当代画家凯文?欧森画的钢笔速写,画家抓住大提琴演奏家的动态特征,用看似凌乱的线条,画出了乐手的动感以及酣畅激动的情绪,情感表现非常到位。
3.师:这两幅作品是素描,一幅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大象》,还有一幅是德国画家珂勒惠支的《人物》。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画面的.线条各有什么特点?(轻松随意的线条准确地抓住了大象的外形特征,表现了质感。用轻重、粗细、浓淡、虚实、明暗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了物体的空间感. 六、欣赏音乐,学生作业
师:同学们,欣赏了那么多作品,现在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听一段音乐,请你们都举起双手随着旋律的变化来打节奏,思考下音乐语汇的哪些内容与线条的虚实、轻重、流畅等丰富变化特别相似。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变化起伏、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与线条的虚实、轻重、流畅等特点很相近)(课件)。
师:要不怎么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线条都可以表达人的情感,你们看这幅画就是绘画大师安东尼·塔皮埃斯的作品,多么富有个性的画面,通过它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线条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绪等抽象的内容。
设计意图:艺术是相通的,音乐的感觉也可以通过美术的语汇来表现,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又让他们觉得有趣好奇。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线条的特点与音乐语汇的共同点并用语言描述,可以进一步感知线条的魅力。 七、欣赏学生作业
师:大师的作品固然精彩,同学们的作业也不赖,我们来欣赏他们是怎样用线条来画画的。(课件)
1. 这张作业是一幅什么画?谁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描述。(学生回答)师:能找到虚实、粗细、枯润、浓淡变化的线条吗?这位同学用丰富的水墨线条,描绘了近处的树和远处的房子,一派乡村美景。
2. 再看这张,看出来用了什么工具?(炭笔),用炭笔画的同学可以学一学她是怎样用线条表现的,中间的虚实、轻重变化很是精彩。
这张作业是同学用铅笔画的写生花卉,流畅的线条富于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花朵的勃勃生机。
八、学生作业
师: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们,我们看一下作业要求:请你用手中的工具在规定时间内,用富于变化的线条描绘一幅简单画面,内容自定(人物、动物、风景都可以)。
九、作业反馈
学生把完成的作业贴上展板,可以自评、互评、点评。(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条的形态、特征、画面的内容进行点评,可以评价自己的也可以是同学的,还可为同学提出些建议。说说画面上吸引你的是哪些线条?变化体现在哪里?)
十、结束语
今天大家用充满魅力的线条描绘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也表现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些有趣的线条也在打扮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你们看,向空中发散的礼花给我们带来节日的喜庆,螺旋形的蚊香是老师童年的记忆,流线型的椅子简洁漂亮,你们看这就是利用漩涡线条旋转的形态设计的楼梯,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还装扮了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线条无处不在,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多去发现学会欣赏。
作业要求
用手中的工具在规定时间内,用富于变化的线条描绘一幅简单画面,内容自定(人物、动物、风景都可以)。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精选)08-08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美术教案(经典)09-10
[精选]美术教案08-16
美术教案01-27
美术教案01-31
美术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