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中班美术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涂颜色,尝试渐变的方法。
2.积极参与铺路的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一张
2.背景图一幅。
3.剪刀、胶水、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张非常漂亮的图片,我把它带来了,你们想看吗?
2.出示范画
提问: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呢?
(大家说说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
二、示范讲解
1.教师:为什么会这么漂亮呢?
(原来呀这些颜色它们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兄弟跟兄弟在一起颜色会变得更好看了。)
2.咦!这条路还没铺完,我们继续把它铺下去。
如:深绿和淡绿是兄弟,在涂的时候,一定要同一个方向,涂均匀,在线里面涂,
不要涂到外面去,两个好朋友要手拉手。
三、出示涂色纸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把路铺好,我们要铺三条路。
一条是“△”的`路,
一条是“□”的路,
一条是“○”的路。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图形的路,请你们在里面涂上漂亮的颜色,
图好后,剪下来按小兔的要求铺路。
四、幼儿涂色
1.教师帮助需要帮助的幼儿。
2.剪好后,贴上去,可以帮助没完成的小朋友。
五、作品展示
1.表扬颜色涂得漂亮的幼儿。
2.让幼儿感受到成功。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上到下地观察猪,了解猪的外形特征。
2、了解猪与人民的关系,知道猪的用途。
3、能大胆作画,把主体形象画大、画满。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猪
2、幼儿用涂色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胖胖的小动物,你们猜它是谁呀?(然后出示玩具猪)
教师:噢!是小猪,还是一只胖乎乎的大肥猪。
二、引导幼儿观察猪,并观看老师的示范
1.了解、认识大肥猪的外形特征。
(1)大肥猪是什么样子的?
(2)圆圆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小小的圆圆的眼睛、象三角形一样的耳朵、圆圆的翘翘的鼻子。)
(3)身体像什么形状?(椭圆形)
(4)身体的后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细细的尾巴,四条粗粗的短腿,脚上有尖尖的蹄子。)
2.讨论怎样来剪出大肥猪的身体各部分,知道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猪的哪个部位,并能够正确的.选择图形剪出图形。
3.介绍一种新的涂色拓印的方法。
(1)把白色的底版用回形针把剪好的大肥猪纸板固定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蜡笔在底版上进行涂色,直至出现大肥猪的轮廓。小朋友们在观察老师涂色的时候很细心,知道选择了什么颜色的蜡笔进行涂色,也知道了是怎样来涂色的,在观看老师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制作的方法。
三、幼儿进行操作,启发幼儿想象添画充实画面的背景。
1.在幼儿进行大肥猪的制作,教师交待制作要求:
底版和大肥猪纸板在涂色是不能移动,涂色是注意力度,以防底版画破。
2.启发幼儿,添加相应的事物。
你的大肥猪在什么地方呢?
(如:农场里的房子、田野里的树木和草地,丰富画面的背景,使画面更加充实。)
四、展览幼儿作品
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猪住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一、活动意图:
建立正确的儿童观,从幼儿的主体性出发,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幼儿学会学习,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情感态度、手工技能水平和艺术综合素质,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伞的多样性及不同图案的美。
2.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图案、装饰、创作小纸伞。
3.乐于和同伴交流,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雨伞、收集雨伞图片、两把自制的小伞、不同形状的蜡光纸、印章、印泥、各种图案、水彩笔、竹签、剪刀、胶水、展示板。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以猜谜等形式,引入课题,让孩子观察并相互讨论。
师:一种花,真奇怪,地上不开手上开,屋里不开屋外开,晴天不开雨天开。小朋友猜猜看,这是什么东西?
(2)说说伞的颜色、形状、图案。
师:瞧,这把伞多美呀!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它什么形状的,有哪些颜色,伞面上有什么花纹。小朋友们也带来自己的小伞,请你们找找看,你的伞在哪里,和别人的伞一样吗?你可以把你当小伞介绍给小朋友们和老师听听。(幼儿自由讲述)
(3)参观各种类型伞的图片,扩展幼儿想象空间。
师:老师收集了好多不一样的伞的.图片,有的伞很特别,我们一起去找找看看吧!
(4)幼儿自由参观,讨论,讲述对不同的伞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告诉我,你最喜欢哪把伞?喜欢他的什么地方?
(5)出示纸伞,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有规律装饰和散点式装饰的排列方法及色彩搭配。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两把小伞,是我自己设计制作的,来看看他是用什么做的。(纸)这两把伞的伞面,有没有相同的东西?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不一样?
2、选择材料进行伞面装饰
(1)请幼儿自由选择圆形、方形、花边形的图画纸设计伞面。
师:这么美丽的小伞,我想送给小朋友们,可是送给谁好呢?这样吧,我们动手设计一把漂亮的小伞送给自己好吗?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图案以规律或散点的方式进行装饰。
师:桌面上有不同的材料,有水彩笔画;印章;图案;这些是设计伞面的。白乳胶,如果在做的时候小手弄脏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抹布,擦擦小手。剪刀是在我们做好伞面是时候再用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刚刚老师所说的方式进行装饰,去做一个比老师更好好看的伞面,好不好?
(3)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看看谁的伞面最漂亮。
3、立起小伞。
师:小朋友设计的伞面都很好看,但怎样才能让你的小伞立起来呢?(出示展示台)这里有展示台分别在书包架上和地板台上,小朋友做完伞面,插在展示台上,展示台上有竹签,所以注意插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哟!也可以叫老师帮忙!
4、伞的展示
(1)请先装饰、制作好伞的幼儿给伞取名字,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2)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分享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反思:
《我会做伞》活动是整合课程中的一个美术活动,但在设计时老师并没有把它看成是单一的美术活动,而是有机渗透各方面领域知识的整合课程。
在动手绘画之前,给予孩子们时间观察欣赏、讨论、交流。因为伞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但很少有人刻意地去观察它,对孩子们来说尤其是这样。如果没有刻意的引导,孩子们也就无法积累相关的经验。
在伞面设计过程中,幼儿用色比较单一,老师及时在用色上做了一些强调和鼓励。为了孩子们能充分按自己的意愿和想像去设计,提供了四种不同层次的材料,老师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不去打扰和打断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为了更顺利地进行本次活动,考虑该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设计伞面和制作小伞,选材上为幼儿提供了形状不同的伞面供幼儿自由选择。活动过程中,老师发现可以在材料的提供上做一些调整,给予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更多动手机会,为他们提供各种画有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纸,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剪出不同形状、大小的伞面,以满足不同层次和能力幼儿的需要。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示范材料太小了,而且在幼儿操作材料之前,老师没有解释好每一份材料。特别是印章这份材料,没有解析清楚,导致每个印章的颜色都混乱了。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感知剪刀,了解剪刀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大胆把自己看到的剪刀描绘下来,能表现剪刀的局部特征,并用喜欢的色彩装饰背景。
2、在看看、想想、画画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力和表现力。
3、乐于观察、积极探索,喜爱绘画活动。
活动准备
1、儿童剪刀若干把。
2、PPT。
活动过程
一、互动谈话,回忆幼儿已有经验。
1、师:你们见过剪刀吗?你用过剪刀吗?你用过什么样的剪刀?剪刀上有什么?剪刀有什么作用?
2、:剪刀可以帮助我们把东西剪开,剪成各种各样我们想要的形状,功能可强大了。
二、引导观察,了解剪刀的整体和局部特征。
1、整体观察
师:你看到的剪刀是什么样的?剪刀分为几部分?(剪把、剪刀关、剪刀刃、剪刀背等。)
2、局部观察
教师拿起一把剪刀,引导幼儿观察剪刀局部特征。
提问:
1、你的剪刀、刀把是什么样子?
2、刀刃上有什么?
3、刀刃长什么样?有什么用?
4、剪刀关长什么样?有什么用?
三、教师局部示范
1、教师选取一把剪刀的刀把与幼儿互动观察,提问:你们看这把剪刀的刀把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
2、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把刀把形象地刻画下来。
3、继续选取幼儿感兴趣或者感觉困难的部位进行示范作画,提问:你们觉得剪刀的哪个地方最难画?(教师根据幼儿的思路,以边互动观察边作画的'形式示范作画。)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写意要求:你们要细致观察,把你们看到的剪刀用各种线条、形状画出来,在作画前要注意构图,要把剪刀画在纸的中间,画得大一些,然后请你用喜欢的颜色把背景装饰起来。
五、讲评、欣赏
1、同伴欣赏,引导幼儿学会以欣赏和肯定他人的看法、作品。
2、教师肯定,特别肯定有独创性的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用正方形纸两次向中心折叠的技能,辅助添画制作成青蛙。
2.能看懂分步图示,主动探索学习折纸技能。
3.养成主动收拾和整理学习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青蛙范例一只,蜡光纸分步示意图6幅。
2.《小青蛙》音乐。
3.绿色正方形纸和记号笔人手一份。
4.记录纸一份,记号笔。
活动过程:
1.以儿歌引起幼儿折纸的兴趣:
(1)教师出示范例,念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我有一张大嘴巴。 两只眼睛长得大,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
(2)激趣:“你们也想来折只青蛙去消灭害虫吗?”
2.探索折纸的方法,帮助幼儿归纳折纸的步骤。
(1)出示青蛙的分解步骤折纸图,探索折纸的方法:
图1~图3——归纳出“四角向中心折”的折法3次,提示语:“中心妈妈的4个孩子都要和妈妈亲一亲。”
图4——翻出大嘴巴,教师可以作示范。
图5——教师先示范折出青蛙的大腿,引导幼儿回忆出这就是以前折桌子的方法。
图6——示范折出青蛙的嘴和小腿,可将范图进行翻转展示。
(2)帮助幼儿归纳折纸步骤,教师进行记录。
请幼儿说一说青蛙是怎样折出来的'?教师在记录纸上用简单的图示进行归纳记录,并请幼儿说一说哪一步最有难度,可进行再次示范。
(3)教师完整示范青蛙的折法,并添画青蛙的眼珠、花纹等进行装饰。
3.幼儿练习折纸青蛙。
(1)提出折纸要求:“请你们看着图自己来学一学折青蛙,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举手问老师,也可以问问一组上的好朋友。”
(2)幼儿操作,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指导,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旁边有困难的同伴。
(3)提醒幼儿给青蛙画上眼珠、花纹等。
4.展示评价幼儿的作品。
(1)请幼儿将小青蛙放到桌子中间,比一比谁折的最平整,谁的花纹最漂亮?
(2)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听音乐学小青蛙跳出去“捉害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为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结合本班幼儿已有一定折纸基础的特点,将传统的折纸活动作了调整,鼓励幼儿看图示来探索和归纳出折纸的步骤,教师的图示记录中翻转符号的添加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了“四角向中心折”三次都要进行翻转的方法,本次活动中翻折青蛙的大腿部分是活动的难点,我在图示上打星做标记,并进行了2次重点示范,在完整示范过程中也提醒幼儿仔细关注打星的地方,这样凸显了折纸重难点。在幼儿折纸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成人有所依赖,困难的地方立即就想到让老师或家长帮助,缺少了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也有个别幼儿将大眼睛部分都翻出来导致无法折出青蛙腿,因此教师在提示幼儿“将下面2个正方形完全翻出打开”时还应注意提醒幼儿“大眼睛”部分要保持不动。另外在青蛙花纹的添画方面发现幼儿设计的花纹特别有创意,因此在评价作品时除了表扬幼儿折叠平整,还重点介绍了幼儿设计的特别花纹。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陀螺色彩组合图,教师制作多种图案的陀螺5、6个
2、室内陈列幼儿自带的各种小陀螺。
3、圆的`硬纸板、牙签、彩笔、火柴棒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商店,导入活动
1、小兔开新店,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呀,小兔开了一家玩具店,非常开心,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2、参观小兔玩具店
小兔的玩具店里有什么?
二、通过观察与已有的经验,了解了陀螺的外型特征,引起玩陀螺的愿望。师:你们以前玩过陀螺吗?小兔想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玩一玩。幼儿自由结伴玩陀螺。
师:你是怎么玩的呢?
三、欣赏观察老师制作的陀螺,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陀螺
1、老师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
2、教师简单示范制作,让幼儿掌握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规。
3、装饰好陀螺要求:提醒找到陀螺的中心圆点,插上牙签或火柴棒。
4、鼓励幼儿选择丰富的色彩,用多种方法装饰陀螺,教师巡回指导
5、让幼儿玩一玩自己做的陀螺
比一比谁做的陀螺颜色最鲜艳,转动时的色彩最漂亮,转的时间最长。
四、幼儿作品展示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2、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会儿就帮助小兔做了这么多漂亮的陀螺,让我们去邀请听课的老师来买陀螺,帮助小兔招揽生意好吗?
延伸:
出示其他各种形状的陀螺,并让幼儿回家制作。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设计】
路边花园在幼儿的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但“路边花园”这个名称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对其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较少。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一方面通过观察欣赏,了解路边花园的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关系,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并添画丰富画面内容。
本活动共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谈谈路边花园,了解花园的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关系;第二环节:设计路边花园,引导幼儿合理布局并进行添画;第三环节,作品展示,互相观赏各自的路边花园,分享有创意的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路边花园的特点和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2、尝试对路边花园进行合理布局,并进行添画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1、路边花园的图片。
2、“路边花园”绘画范例。
3、记号笔、蜡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谈路边花园(了解花园的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1、教师导入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花园,老师给它们拍了照片,一起来看一看。
2、师幼欣赏城市大街上的路边花园照片。
3、提问:花园里有些什么?里面有什么你认识的.花朵?
小结:花园里有很多绿化,特别是有各种品种的花朵,还有健身器材。
4、提问:怎样的花园最受人们欢迎?为什么要在大街上造花园?
小结:花园可以让城市变得更美丽,空气更新鲜,人们的身体更健康。
二、设计路边花园(引导幼儿合理布局并进行添画。)
1、讨论:路边花园里有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表述示范绘画路边花园。
3、幼儿绘画。
操作要求:
(1)先将画面分成三块,分别表示小河、草地、天空。
(花园的花坛内也可以分为几个区域,可将同一形状的花瓣或颜色一致的花朵画在一起)
(2)再依次在画面上进行添画。
重点观察与指导:幼儿的构图与布局是否恰当。
三、观赏谈论(作品展示,互相观赏各自的路边花园,分享有创意的设计。)
1、互相观赏各自的路边花园。
2、交流:哪些布局较合理?哪些设计最会受人欢迎?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会团圆、搓的技能,初步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2、喜欢参加泥工活动,愿意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油泥(彩色),红豆、短牙签,白纸、皱纹纸、水彩笔、彩纸等。
2、动物园场景一副。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一起去动物园玩好吗?幼儿随音乐如:小鹿跳跳跳,小乌龟爬爬爬等等来到动物园。
师;动物园到了,呀!(作惊讶状)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你们知道小动物到哪里去了吗?我们来问问小熊猫吧!
师;原来是大家不爱护环境,动物园里变的不美了,所以小动物们都离开了动物园,我们一起来打扮动物园,将小动物们请回来好吗?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呢?(熊猫、鸭子、猴子````)
师:我们一起看看熊猫长的什么样?熊猫有圆圆的身体,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熊猫又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呢?(是由黑色和白色组成的)
师:熊猫用油泥怎样做出来呢?先将泥团圆搓长,然后分泥,白色的泥做身体,将分好的泥团圆,然后用牙签将他们连接起来,熊猫的头和身体就做好了。熊猫的眼睛和四肢是什么颜色的呢?(是黑色的)
对了,我们用黑色的油泥做四肢和眼睛,这样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就做好了(出示成品)
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小动物呢?(大象)大象长什么样呢?大象有胖胖的身体,耳朵象一把大扇子,腿象四根粗粗的棍子,大象还有一根长长的鼻子和细细的尾巴呢。怎么做呢?
我们还是先分泥,一块做身体,另一块做四肢、鼻子、耳朵,看一只大象就做好了!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我们一起来打扮动物园好吗?第一组的小朋友是折牵牛花,折的时候要边对边,角对角,比一比谁折的好看。
第二组的小朋友是做大树的`,我们将叶子贴在树枝上,美化动物园的环境。
第三组的小朋友是做小草的,沿着小草的轮廓剪下来
第四组的小朋友是做小动物的,比一比谁做的小动物多又象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四组
3、总结评价
4.做好家长工作,建立起合作、愉快的关系,互通信息,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幼儿在家表现,杜绝家园两面化情况的出现。
5.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使幼儿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识,懂得初步的自我保护。
(2)保证幼儿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中班美术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妈妈是每一个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妈妈总是不计一切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我妈妈》这一个绘本就是描述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孩子在观察图片的同时,理解故事中妈妈所变换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整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能仔细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经验,大胆讲述,但是通过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来感受“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对中班初期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引出身边有爱心的人——妈妈,激发孩子的兴趣;环节二,观察图片,理解其深刻含义;环节三,大胆讲述,感受母爱的伟大。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化,让孩子感受到母爱。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绘本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够大胆表达。
2.感受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并乐意表达对妈妈的爱。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示爱心图片)这是什么?(爱心)
对,这是一颗用花布做的爱心,在你的身边,谁是有爱心的人呢?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十分有爱心的妈妈。
二、观察图片,理解内容
1、第1页(封面)
提问:
(1)这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她长得什么样?(头发长长卷卷的,穿了一件花衣服)
(2)她在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过渡:会做小狗逗你笑的妈妈会是个什么样的妈妈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2、第2页(厨师)
提问:
(1)妈妈变成了谁?(厨师)
(2)大厨师妈妈做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啊?(蛋糕:桃子样、爱心样、草莓味、橘子味)
小结:哇!她会做各种各样的蛋糕,闻一闻,好香啊。妈妈真是个手艺独特的大厨师。
(3)你的妈妈会给你做什么好吃的?
(4)妈妈在做饭的时候辛苦吗?那妈妈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她是为了谁?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不怕辛苦,愿意每天给你做饭。
过渡:妈妈又会变成谁呢?(一起说“变变变”)
3、第3页(大力士)
提问:
(1)咦,妈妈又在干什么了?(拿了很多东西)
(2)妈妈为什么要拎这么多东西?一下子拎这么多的东西,会怎么样?(累)
(3)拎了这么多的东西会很累,可是看看妈妈的表情,为什么还是笑眯眯的?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不怕累,就算让她像大力士一样拎这么多的东西,她也觉得很快乐。
4、第4页(沙发)(一起念“变变变”)
提问:
(1)这是什么?(沙发)
(2)那妈妈呢?(妈妈变成了沙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坐在沙发上有什么感觉?(软软的,很温暖、舒服)
(4)妈妈为什么会变成沙发?(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的温暖舒适)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愿意把自己温暖的怀抱变成孩子的沙发。
5、第5页(狮子、猫)(“变变变”)
提问:
(1)狮子和猫,先来看看这个狮子在干什么?(张大嘴巴在吼叫)
(2)什么时候狮子会这样?(生气,发怒)谁来学学这个狮子?(幼儿模仿动作)
(3)这只猫看上去怎么样?(可爱,温柔)
(4)你觉得你的妈妈是狮子还是猫?为什么?
小结:其实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在你做错事情的时候,她会像狮子一样生气,在你乖的时候也会像猫一样很温柔。
6、第6页(最后一页)
师:这就是我妈妈,不管她变成什么样子,她都是我的妈妈,她真的很棒,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三、大胆讲述,感受母爱
1、这位妈妈怎么样?她为自己的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幼儿边说教师出示图片)
2、你觉得你的妈妈和哪张图片是一样的,请你来夸夸你的妈妈。
3、(出示录像)这是谁的妈妈?她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原来你们的妈妈都很爱你们,现在我们一起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永远爱你!”
活动反思:
《我妈妈》是一本描述妈妈的图画书,作者用爱画出心中妈妈的各种样子,表达着和妈妈之间深深的爱意,喜欢这个绘本是因为被书中一个个有趣的妈妈造型所吸引,而且对孩子来说,妈妈是最亲密、最熟悉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活动中,在幼儿一起阅读理解的过程,绘本中,妈妈变成沙发,坐在妈妈身上像坐在沙发上一样柔软画面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前2张图片中,我就请孩子注意观察画面的变化,想像自己在家中与母亲的相处方式以促进幼儿对绘本的了解,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大多都能理解,在对妈妈变成狮子和猫时,采用的是对比的形式同时出现,幼儿刚开始说不出来,我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提问,“妈妈怎么会变成狮子?”“什么时候你的妈妈会变成狮子或小猫?”通过慢慢的引导都能大胆讲述,幼儿本来都说妈妈是狮子,不是好妈妈,可是在现实中,妈妈对孩子在犯错是责骂进行对比,有一半的孩子可以理解其实妈妈是为了我好,于是,我让这部分孩子来说说,为什么妈妈是爱你的?来让另一部分的孩子来感知妈妈在批评你时其实也是爱你的。最后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们深刻的爱。这个活动我并不是原文的介绍,我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图片制作成PPT课件,在制作PPT时,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把妈妈的本领一张张呈现,而难点的地方狮子和猫一起呈现,让幼儿联想和表达。最后还请班中幼儿的家长录制一段话,更能让幼儿理解妈妈透露的浓浓爱意,从而引发幼儿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12-13
中班美术的教案12-13
美术中班教案05-27
中班美术教案05-18
中班美术教案【精选】07-20
中班美术教案(经典)07-20
【集合】中班美术教案07-20
中班美术教案(通用)07-20
(热)中班美术教案07-20
[集合]中班美术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