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 一 课 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4)课文主要讲什么?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 二 课 时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 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课的类型】
新授、讲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设问导课
1、做“推测过程”的小游戏:
⑴ 教师板书:(7、8岁)→(长大后)
第一首诗:作家。
⑵ 一个人7、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长大后成了作家,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⑶ 学生自主说。
⑷ 这个人是美国作家巴迪·舒尔伯格,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呢?我们一起到19课中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完课文,指名说作者主要写什么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3、这两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作者7、8岁时,听了这两句话作者分别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一至十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4、指名读句。
5、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得意扬扬、痛哭
6、四人小组结合实际讨论:
为什么对同一件事,父母的评价会截然相反?
7、指名答。
8、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说明什么?
9、引导学生说认识。
板书:
不理解
10、现在呢?我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指名读第16、17自然段,学生独立思考。)
11、指名答:
板书:
体会幸运
12、齐读最后两段。
三、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感情范读,深化中心:
⑴ 教师范读《爱》:
小小的童年,我幸运不随意,小小的童年,我快乐无忧虑,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爱意,留给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⑵ 学生设想:
假如看到第一首诗时,父母亲的评价一样,都是鼓励的或都是严厉的`,结果会怎样?
(补充课题:和)
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父母。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出示幻灯片: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自信,但过分自信,容易 ____,所以需要___。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___,所以需要____。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并试着提几个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齐读。)
谈话:
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1、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
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2、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
(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3、研读成年感悟:
⑴ 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⑵ 读议:
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屏显此段。)
品读:
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
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
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
(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⑶ 质疑:
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⑷ 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⑸ 美读:
(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
(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
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
(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4-0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4-0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4-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优选】04-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热)0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优秀教案03-0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