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儿歌教案

小班儿歌教案

时间:2024-05-26 14:36: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儿歌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儿歌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儿歌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小班儿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词汇:拿、唱、抬等词,注意漱,咕噜,等词的发音。

  3、知道漱 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喝水的小花茶杯,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学诗歌的兴趣。

  ⑴教师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

  ⑵教师:“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在干什么?”(幼儿:“漱口”注意发准 shu的音)

  ⑶教师边动作过示范朗读儿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提出儿歌的`名称,提问儿歌的内容。

  ⑴教师:“刚才老师在漱口,还念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 提问儿歌的名称,练习发漱的音。

  ⑶幼儿再次观看并注意听,教师边动作边念儿歌。

  ⑷提问: a、“教师手里拿着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手拿花花杯,学习词:拿) b、“喝口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喝口清清水,学习词:喝,注意“清”的发音) c、“然后头怎样,嘴怎样?”(引导幼儿说出抬着头,闭着嘴,学习词:抬、闭,注意“嘴”的发音。) d、“水吐出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说出咕噜咕噜吐出水,学习词:咕噜,并发准音)

  3、集体学念儿歌:

  ⑴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1-2遍。

   ⑵ 幼儿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边动作边念儿歌1-2遍。

  4、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让幼儿知道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饭后漱口,并对儿歌及时进行巩固。

小班儿歌教案 篇2

  小班儿歌教案《圆圆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连贯的说出儿歌的内容。

  2、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理解并朗诵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儿歌琅琅上口的特色。

  【活动准备】

  皮球铃鼓等图片,瓶盖,镜子等圆形的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圆形图片:这是一个神奇的圆,它会变魔法,他能变成很多东西,我们一起说:圆圆圆。

  二、基本部分。

  1、以问答式学习儿歌,同时丰富词汇:铃鼓,挂钟。

  小朋友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吗?(出示一些事前准备的圆形物品图片)引出儿歌需要的图片。

  (对于铃鼓,挂钟等幼儿不熟悉的词汇,要带领幼儿朗读)

  (引出图片后)现在我们知道皮球,铃鼓,挂钟,盘子

  都是圆的了,我们一起来说:皮球圆圆,铃鼓圆圆,挂钟圆圆,盘子圆圆。

  最后引出橘子,大家来看看句子是什么形状的?(看看橘子,还是圆圆圆!)

  2、教室先朗读一遍儿歌,再引导幼儿与自己一起来一遍。

  3、为儿歌取名。

  师:我们说的'都是什么形状的东西?那这首儿歌可以取个什么名字呢?

  4、改编儿歌: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儿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改编吧。(拿出刚刚使用过的物品)

  三、结束部分。

  扩散经验。

  师:除了儿歌里说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圆的呢?我们回家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圆的东西,然后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吧!

  儿歌:《圆圆圆》

  圆,圆,圆。

  皮球圆圆,铃鼓圆圆。

  挂钟圆圆,盘子圆圆。

  看看橘子,还是圆圆圆!

小班儿歌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语言训练:春天来了,小草也变绿了,小树也发芽了。

  粘 贴 大 树

  材料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春姑娘带来一幅图画咱们来看看,(出示一幅图画,画有红花绿草小树)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啊?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把图画上的话完整的说一遍:春天来了,小草也变绿了,小树也发芽了。

  师:有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把这幅漂亮的图画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咱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儿歌

  1. 教师读,幼儿欣赏。

  2. 教师领读,幼儿跟读(鼓励幼儿男孩女孩分开来读)

  3. 变换各种形式朗读(大小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读等)

  4. 游戏:小树长高了变矮了朗读儿歌<<春天到>>

  5.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学习儿歌。

  三、粘贴大树

  小朋友,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幅画,你们看这画没有颜色,这里有一些绿色的小米粒,我们给它粘上好吗?(边粘边欣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去户外寻找春天。

小班儿歌教案 篇4

  牵牛花,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蹲在地上吹喇叭。 嘀嘀嗒,嘀嘀嗒。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练习下列发音:牛(niu),楼(lou),梢(shao),墙(qiang),篱(li),吹(chui)等。

  2、要求幼儿快速轮流地接说游戏儿歌,并按照儿歌的顺序,协调灵活地做连接大拇指的动作。

  3、培养幼儿在领悟游戏语言规则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游戏儿歌“牵牛花爬高楼”。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复习游戏儿歌,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建议这样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听过“牵牛花爬高楼”的儿歌吗?你们会念吗?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念一遍“牵牛花爬高楼”。

  *然后,分别请两位幼儿单独念一遍游戏儿歌,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发音,重点练习发准“牛,楼,梢,墙,篱,吹”等字音。

  2、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幼儿轮流念儿歌,并迅速伸出手(拇指向上)与前面念儿歌者的拇指连接起来。

  *儿歌不能念错,不能接慢,否则停止连接者游戏一次或重新开始。

  *当儿歌念到“不敢爬”时,手指不要再接,大家马上蹲下念最后两句儿歌,并做吹喇叭的动作。

  3、引导幼儿游戏。

  *引导幼儿练习游戏的动作,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自己连接大拇指。儿歌念到最后两句时,大家蹲下做吹喇叭的动作。

  *与全体幼儿轮流念游戏儿歌,帮助幼儿熟悉游戏的形式,为幼儿自主游戏打好基础。

  *请四位幼儿上来与自己一起轮流念儿歌,共同合作表演“牵牛花爬高楼”的游戏。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提醒幼儿快速轮流地顺接儿歌,发展幼儿语言的敏捷性。

  4、将幼儿每三个或五个分为一组,每组围成一个圈,每人念一句儿歌,边念边迅速伸出一只手,且拇指向上握住前一幼儿的拇指,如此轮流。如果人数少,幼儿可依次伸出另一只手连接进行爬楼活动。最后,蹲下做吹喇叭的动作,游戏结束。

小班儿歌教案 篇5

  小班语言教案:手指儿歌

  设计意图:

  吃过餐点,我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散步。突然间有孩子指着地上自己的影子叫起来:“我变成小兔了。”大家好奇地围过去问道:“你怎么变的呀?”有的认为是太阳公公帮他变的;有的则认为是他自己变的;有的甚至疑惑他会不会真的变成小兔了。看到孩子们对影子这么感兴趣,我想:何不抓住孩子们生成的话题,顺应他们的活动,将疑团抛给他们,引导他们一起来探索影子的奥秘。

  活动目标:

  1、会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能大声的朗诵儿歌,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3、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手影。

  活动准备:

  1、图片,手影DV。

  2、《手指儿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引导幼儿说说手可以做什么。

  幼儿讨论。

  目的是让幼儿说出手可以变魔术。

  四、让幼儿知道手指头会变魔术,引起幼儿学儿歌的兴趣——观看手影DV,让幼儿感知手指头变魔术的乐趣。

  五、教师朗诵儿歌,一边朗诵,一边出示图片。

  提问:

  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内容回答,并用动作表示。

  六、幼儿学念儿歌:鼓励幼儿大声的朗诵,并能较正确地做手指动作。

  提问:

  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几个手指头变的?

  引导幼儿在朗诵最后一句时,做大老虎吓人的动作,体验儿歌的乐趣。

  七、让幼儿在屏幕上表演手指魔术,体验手指在屏幕上留下各种影子的乐趣。

  延伸:鼓励幼儿讨论手还可以变什么。

  附:儿歌

  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花蝴蝶呀。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

小班儿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开锁》

  2、掌握开锁的两个不同的节奏╳╳╳ ╳ ○

  3、学习音乐游戏,了解游戏的玩法。

  教学准备:

  锁2把,钥匙若干,锁图片人手一个,钥匙道具2把,幼儿有过玩锁的.经验

  教学过程:

   出示金锁、银锁激发幼儿兴趣。

  1、设置场景金锁、银锁找不到钥匙正在伤心,激发幼儿帮助金锁、银锁寻找钥匙的兴趣。

  2、学习期待锁打开而没有打开时的(╳ ╳ ○)的咔嚓声和锁打开时(╳╳)的咔嚓声,体验两种不同的节奏。

  在幼儿寻找钥匙的同时教师清唱歌曲伴奏,在找到与找不到的循环中体验两种节奏。体现两种不同的情绪,找不到时(╳ ╳ ○)失望,找到了(╳╳)高兴。

  3、学一学

  教师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拍出这两个节奏。教师提炼,反馈,全体幼儿配合着表情跟学1-2次。

  4、游戏:。

  游戏1 听节奏做动作

  游戏玩法:幼儿两手相扣做一把锁,听教师发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锁开了,手打开;没打开锁,手不动。)。

  游戏2 学一学节奏

  游戏玩法:看教师做不同的手打开和没打开动作,幼儿发出不同的节奏相对应。

   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范唱一遍,提问:

  你听见了几个咔嚓?

  他们都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2、教师范唱第二遍,要求幼儿在强拍处做拍手动作。

  3、幼儿轻声用"啦"来哼唱,咔嚓处仍用咔嚓。

  4、幼儿整体学唱。

《小班儿歌教案范文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儿歌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儿歌教案06-12

小班儿歌教案05-18

小班冬天儿歌教案12-12

小班儿歌《春天》教案08-02

小班安全儿歌教案04-02

(精华)小班儿歌教案06-12

小班语言儿歌教案01-11

小班儿歌蚂蚁教案02-28

小班儿歌好朋友教案02-02

小班教案《手指儿歌》反思12-31

小班儿歌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儿歌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儿歌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小班儿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词汇:拿、唱、抬等词,注意漱,咕噜,等词的发音。

  3、知道漱 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喝水的小花茶杯,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学诗歌的兴趣。

  ⑴教师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

  ⑵教师:“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在干什么?”(幼儿:“漱口”注意发准 shu的音)

  ⑶教师边动作过示范朗读儿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提出儿歌的`名称,提问儿歌的内容。

  ⑴教师:“刚才老师在漱口,还念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 提问儿歌的名称,练习发漱的音。

  ⑶幼儿再次观看并注意听,教师边动作边念儿歌。

  ⑷提问: a、“教师手里拿着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手拿花花杯,学习词:拿) b、“喝口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喝口清清水,学习词:喝,注意“清”的发音) c、“然后头怎样,嘴怎样?”(引导幼儿说出抬着头,闭着嘴,学习词:抬、闭,注意“嘴”的发音。) d、“水吐出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说出咕噜咕噜吐出水,学习词:咕噜,并发准音)

  3、集体学念儿歌:

  ⑴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1-2遍。

   ⑵ 幼儿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边动作边念儿歌1-2遍。

  4、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让幼儿知道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饭后漱口,并对儿歌及时进行巩固。

小班儿歌教案 篇2

  小班儿歌教案《圆圆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连贯的说出儿歌的内容。

  2、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理解并朗诵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儿歌琅琅上口的特色。

  【活动准备】

  皮球铃鼓等图片,瓶盖,镜子等圆形的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圆形图片:这是一个神奇的圆,它会变魔法,他能变成很多东西,我们一起说:圆圆圆。

  二、基本部分。

  1、以问答式学习儿歌,同时丰富词汇:铃鼓,挂钟。

  小朋友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吗?(出示一些事前准备的圆形物品图片)引出儿歌需要的图片。

  (对于铃鼓,挂钟等幼儿不熟悉的词汇,要带领幼儿朗读)

  (引出图片后)现在我们知道皮球,铃鼓,挂钟,盘子

  都是圆的了,我们一起来说:皮球圆圆,铃鼓圆圆,挂钟圆圆,盘子圆圆。

  最后引出橘子,大家来看看句子是什么形状的?(看看橘子,还是圆圆圆!)

  2、教室先朗读一遍儿歌,再引导幼儿与自己一起来一遍。

  3、为儿歌取名。

  师:我们说的'都是什么形状的东西?那这首儿歌可以取个什么名字呢?

  4、改编儿歌: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儿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改编吧。(拿出刚刚使用过的物品)

  三、结束部分。

  扩散经验。

  师:除了儿歌里说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圆的呢?我们回家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圆的东西,然后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吧!

  儿歌:《圆圆圆》

  圆,圆,圆。

  皮球圆圆,铃鼓圆圆。

  挂钟圆圆,盘子圆圆。

  看看橘子,还是圆圆圆!

小班儿歌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语言训练:春天来了,小草也变绿了,小树也发芽了。

  粘 贴 大 树

  材料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春姑娘带来一幅图画咱们来看看,(出示一幅图画,画有红花绿草小树)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啊?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把图画上的话完整的说一遍:春天来了,小草也变绿了,小树也发芽了。

  师:有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把这幅漂亮的图画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咱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儿歌

  1. 教师读,幼儿欣赏。

  2. 教师领读,幼儿跟读(鼓励幼儿男孩女孩分开来读)

  3. 变换各种形式朗读(大小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读等)

  4. 游戏:小树长高了变矮了朗读儿歌<<春天到>>

  5.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学习儿歌。

  三、粘贴大树

  小朋友,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幅画,你们看这画没有颜色,这里有一些绿色的小米粒,我们给它粘上好吗?(边粘边欣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去户外寻找春天。

小班儿歌教案 篇4

  牵牛花,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蹲在地上吹喇叭。 嘀嘀嗒,嘀嘀嗒。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练习下列发音:牛(niu),楼(lou),梢(shao),墙(qiang),篱(li),吹(chui)等。

  2、要求幼儿快速轮流地接说游戏儿歌,并按照儿歌的顺序,协调灵活地做连接大拇指的动作。

  3、培养幼儿在领悟游戏语言规则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游戏儿歌“牵牛花爬高楼”。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复习游戏儿歌,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建议这样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听过“牵牛花爬高楼”的儿歌吗?你们会念吗?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念一遍“牵牛花爬高楼”。

  *然后,分别请两位幼儿单独念一遍游戏儿歌,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发音,重点练习发准“牛,楼,梢,墙,篱,吹”等字音。

  2、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幼儿轮流念儿歌,并迅速伸出手(拇指向上)与前面念儿歌者的拇指连接起来。

  *儿歌不能念错,不能接慢,否则停止连接者游戏一次或重新开始。

  *当儿歌念到“不敢爬”时,手指不要再接,大家马上蹲下念最后两句儿歌,并做吹喇叭的动作。

  3、引导幼儿游戏。

  *引导幼儿练习游戏的动作,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自己连接大拇指。儿歌念到最后两句时,大家蹲下做吹喇叭的动作。

  *与全体幼儿轮流念游戏儿歌,帮助幼儿熟悉游戏的形式,为幼儿自主游戏打好基础。

  *请四位幼儿上来与自己一起轮流念儿歌,共同合作表演“牵牛花爬高楼”的游戏。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提醒幼儿快速轮流地顺接儿歌,发展幼儿语言的敏捷性。

  4、将幼儿每三个或五个分为一组,每组围成一个圈,每人念一句儿歌,边念边迅速伸出一只手,且拇指向上握住前一幼儿的拇指,如此轮流。如果人数少,幼儿可依次伸出另一只手连接进行爬楼活动。最后,蹲下做吹喇叭的动作,游戏结束。

小班儿歌教案 篇5

  小班语言教案:手指儿歌

  设计意图:

  吃过餐点,我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散步。突然间有孩子指着地上自己的影子叫起来:“我变成小兔了。”大家好奇地围过去问道:“你怎么变的呀?”有的认为是太阳公公帮他变的;有的则认为是他自己变的;有的甚至疑惑他会不会真的变成小兔了。看到孩子们对影子这么感兴趣,我想:何不抓住孩子们生成的话题,顺应他们的活动,将疑团抛给他们,引导他们一起来探索影子的奥秘。

  活动目标:

  1、会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能大声的朗诵儿歌,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3、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手影。

  活动准备:

  1、图片,手影DV。

  2、《手指儿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引导幼儿说说手可以做什么。

  幼儿讨论。

  目的是让幼儿说出手可以变魔术。

  四、让幼儿知道手指头会变魔术,引起幼儿学儿歌的兴趣——观看手影DV,让幼儿感知手指头变魔术的乐趣。

  五、教师朗诵儿歌,一边朗诵,一边出示图片。

  提问:

  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内容回答,并用动作表示。

  六、幼儿学念儿歌:鼓励幼儿大声的朗诵,并能较正确地做手指动作。

  提问:

  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几个手指头变的?

  引导幼儿在朗诵最后一句时,做大老虎吓人的动作,体验儿歌的乐趣。

  七、让幼儿在屏幕上表演手指魔术,体验手指在屏幕上留下各种影子的乐趣。

  延伸:鼓励幼儿讨论手还可以变什么。

  附:儿歌

  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花蝴蝶呀。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

小班儿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开锁》

  2、掌握开锁的两个不同的节奏╳╳╳ ╳ ○

  3、学习音乐游戏,了解游戏的玩法。

  教学准备:

  锁2把,钥匙若干,锁图片人手一个,钥匙道具2把,幼儿有过玩锁的.经验

  教学过程:

   出示金锁、银锁激发幼儿兴趣。

  1、设置场景金锁、银锁找不到钥匙正在伤心,激发幼儿帮助金锁、银锁寻找钥匙的兴趣。

  2、学习期待锁打开而没有打开时的(╳ ╳ ○)的咔嚓声和锁打开时(╳╳)的咔嚓声,体验两种不同的节奏。

  在幼儿寻找钥匙的同时教师清唱歌曲伴奏,在找到与找不到的循环中体验两种节奏。体现两种不同的情绪,找不到时(╳ ╳ ○)失望,找到了(╳╳)高兴。

  3、学一学

  教师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拍出这两个节奏。教师提炼,反馈,全体幼儿配合着表情跟学1-2次。

  4、游戏:。

  游戏1 听节奏做动作

  游戏玩法:幼儿两手相扣做一把锁,听教师发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锁开了,手打开;没打开锁,手不动。)。

  游戏2 学一学节奏

  游戏玩法:看教师做不同的手打开和没打开动作,幼儿发出不同的节奏相对应。

   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范唱一遍,提问:

  你听见了几个咔嚓?

  他们都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2、教师范唱第二遍,要求幼儿在强拍处做拍手动作。

  3、幼儿轻声用"啦"来哼唱,咔嚓处仍用咔嚓。

  4、幼儿整体学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