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时间:2024-10-31 15:56: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集锦9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平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记住1平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见面了,现在咱们再来认识1平方米这个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吓到哦。感觉怎样?你猜猜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能像这样说说1平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课桌大约长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习)

  五、总结全课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平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教学后记: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84~85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连、练习十七(1~4)

  教材简析:教学面积时,教材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几个层次进行。明确面积是四边所围成的全部,会观察和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教材很注重面积单位的引入:“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自然突出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同时为学习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作了准备。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面积和周长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镜框:长30厘米,宽20厘米。钉成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100厘米指的这个镜框的什么?什么周长?

  现在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怎样算这块玻璃的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

  1、 认识物体的表面:

  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

  师:像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表面

  2、 认识平面:

  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师: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板:平面

  3、 认识围成的平面:

  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师: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

  板:围成的平面

  4、 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大小:

  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盖的表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不封闭的三角形有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它们都有大小。

  5、 归纳面积的含义。

  三、认识面积单位:

  1、 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p88上的图。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怎么办?

  师画下来,剪下来。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能看出大小吗?

  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积的大小用这种方法比行吗?两片叶子呢?

  师:有时候,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 利用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a.认识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比一比,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你的哪一个指甲的大小差不多?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拼一拼,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不同的拼法。

  数一数,p88(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摆一摆,,p88(3)中能摆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这个方法比出p86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吗?

  b. 认识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用一平方分米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行吗?我们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1平方米有多大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黑板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

  我们学习了几个面积单位?谁能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五、巩固练习:

  p90(1~4)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预习活动

  1.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

  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

  ()()()()

  2.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的周长=

  4.正方形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2)观察黑板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 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认识面积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2)认识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打√,不是封闭图形的打×。并说明理由。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

  3、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1)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2)()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

  1、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有小组长组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小组记录

  第一图:

  第二图:

  小组汇报:抽一名组员写在小组展示区

  全班交流,小组质疑。

  2、合作完成书上38页第一、二题。

  (四)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学生自说。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

  师: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师: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还有想说的吗?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师: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引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理由。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理由

  师: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

  师: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生汇报,你量了…、、

  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怎么办?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平方米

  师: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是1米

  师:他讲得对吗?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

  思考: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理由

  放手问:从中你想到什么?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面积

  课时

  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力目标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分。http://www.xkb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板书设计: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观察比较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常用的面积

  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主题图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一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课堂练习设计:

  第二课时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能运用所学熟练地解决问题。

  新授过程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

  2、设计练习题注意以下几种题型。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这种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要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同学们审题

  (2)、动手操作的题目:

  拼图游戏:用12个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像,这种题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面积的理解。

  估一估。让学生估一估身边物体的面积。如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种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设计题。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3、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展示。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知道大家弄懂了怎么制作轴对称图形了,下面检验一下哪组制作的最棒?

  自主练习1.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自主练习2.老师先剪一个,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再做后面几个。集体订正四、课堂: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导入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三、认识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2、具体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 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图形

  五、课堂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5-27

面积单位的教案01-20

面积单位教案05-24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04-19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08-08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01-04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03-02

【推荐】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04-08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04-03

实用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04-05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集锦9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平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记住1平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见面了,现在咱们再来认识1平方米这个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吓到哦。感觉怎样?你猜猜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能像这样说说1平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课桌大约长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习)

  五、总结全课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平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教学后记: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84~85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连、练习十七(1~4)

  教材简析:教学面积时,教材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几个层次进行。明确面积是四边所围成的全部,会观察和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教材很注重面积单位的引入:“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自然突出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同时为学习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作了准备。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面积和周长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镜框:长30厘米,宽20厘米。钉成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100厘米指的这个镜框的什么?什么周长?

  现在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怎样算这块玻璃的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

  1、 认识物体的表面:

  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

  师:像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表面

  2、 认识平面:

  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师: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板:平面

  3、 认识围成的平面:

  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师: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

  板:围成的平面

  4、 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大小:

  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盖的表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不封闭的三角形有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它们都有大小。

  5、 归纳面积的含义。

  三、认识面积单位:

  1、 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p88上的图。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怎么办?

  师画下来,剪下来。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能看出大小吗?

  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积的大小用这种方法比行吗?两片叶子呢?

  师:有时候,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 利用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a.认识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比一比,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你的哪一个指甲的大小差不多?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拼一拼,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不同的拼法。

  数一数,p88(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摆一摆,,p88(3)中能摆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用这个方法比出p86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吗?

  b. 认识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用一平方分米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行吗?我们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1平方米有多大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黑板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

  我们学习了几个面积单位?谁能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五、巩固练习:

  p90(1~4)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预习活动

  1.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

  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

  ()()()()

  2.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的周长=

  4.正方形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2)观察黑板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 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认识面积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2)认识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打√,不是封闭图形的打×。并说明理由。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

  3、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1)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2)()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

  1、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有小组长组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小组记录

  第一图:

  第二图:

  小组汇报:抽一名组员写在小组展示区

  全班交流,小组质疑。

  2、合作完成书上38页第一、二题。

  (四)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学生自说。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

  师: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师: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还有想说的吗?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师: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引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理由。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理由

  师: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

  师: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生汇报,你量了…、、

  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怎么办?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平方米

  师: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是1米

  师:他讲得对吗?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

  思考: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理由

  放手问:从中你想到什么?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面积

  课时

  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力目标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分。http://www.xkb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板书设计: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观察比较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常用的面积

  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主题图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一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课堂练习设计:

  第二课时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能运用所学熟练地解决问题。

  新授过程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

  2、设计练习题注意以下几种题型。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这种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要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同学们审题

  (2)、动手操作的题目:

  拼图游戏:用12个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像,这种题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面积的理解。

  估一估。让学生估一估身边物体的面积。如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种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设计题。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3、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展示。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知道大家弄懂了怎么制作轴对称图形了,下面检验一下哪组制作的最棒?

  自主练习1.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自主练习2.老师先剪一个,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再做后面几个。集体订正四、课堂: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导入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三、认识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2、具体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 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图形

  五、课堂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5-27

面积单位的教案01-20

面积单位教案05-24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04-19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08-08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01-04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03-02

【推荐】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04-08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04-03

实用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