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气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常见,本节课利用气球,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以趣味的方式加深对颜色及形状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想象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难点: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喜欢的气球。
活动准备
1.教室内环境布置<用彩色的气球把教室装饰起来?》
2.白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教室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哇,这么多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你们去玩吧、、、(幼儿自由玩气球)
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一起幼儿对色彩的认识。
教师:“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现在找一个你喜欢的气球给你的小伙伴说说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找气球,教师个别提问)
2:集体玩游戏《气球跳跳跳》
教师:“咱们一起开玩游戏《气球跳跳跳》看谁的气球跳的最高。
幼儿念儿歌:“大气球,真好玩,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跳一跳,拍一拍,我的气球真好玩。”
3:游戏过后,请幼儿回到座位上,一个一个到前台来告诉大家自己手里拿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4:幼儿画画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我们想办法把它画到纸上好吗?” 教师指导幼儿画画。
结束部分: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1: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幼儿接受的还算可以。
2,在幼儿自己画画的时候班内大部分幼儿还需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想象力不是特别好,以后应加中重培养。
小百科: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3以内数的形成,知道其意义;
2、能较准确地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
3、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准备没人雪花片和肖邦各三个,数字卡片每人一套,彩笔1支;练习单两张;一幅体现家庭居室的图片
重难点分析:熟练掌握2、3的形成及其意义
活动过程:
一、听音计数,巩固2、3的形成,如:教师敲一下铃,冰吻幼儿在敲击下零是2下铃?知道1天1是2,用雪花片表示出来。
二、看图计数。培养幼儿按物体取数的能力并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分别有几个?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在练习单上进行行练习,能较熟练地按物体取数和按数取物体。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本周的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那为了找声音,了解声音,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钥匙、纽扣、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瓶子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这些瓶子放入了区角内供幼儿发现和探索,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瓶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那除了在瓶子上找到声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一次,我发现东东和冰冰两位小朋友那着瓶子在比谁的瓶子漂亮,兴趣十足。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价值吗?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把这些废旧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装饰瓶子,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而这些经过幼儿装饰的瓶子还可以放到娃娃家装饰,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这次活动的重点区是彩瓶子世界,3个层次:一是幼儿愿意在废旧的瓶子上随意的进行涂鸦;二是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去装饰瓶子;三是自己设计制作来装饰瓶子。
活动目标:
1 、孩子们能够积极快乐的在区角里玩。
2、学习利用一些辅助材料装饰废旧的花瓶。
3、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准备:
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
美工区:印染屋:各色颜料、宣纸、抹布
娃娃食品店:烂泥、饼印、抹布、颜料等。
糖果加工厂:泥、糖纸、 糖果盒等。
打扮瓶娃娃: 瓶子,利用橡皮泥、颜料、纸、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生活区:喂一喂:根据小动物的嘴形喂它们吃相应形状的饼干。
串一串:利用各种各样的管子串链子。(要求能看图片有序的串)
扣一扣:扣鱼鳞、扣桃花等、卷袜子(卷成一个小蜗牛)
建构区:各种积木、管子、各种罐子
表演区:各种服饰、装饰品、各种头饰、提供敲击手套
语言区:放置教师录制的“幼儿园的一天”(如:吃饭、洗手)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感知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熊和老鼠;
(材料准备)活动课件
活动重点:
从故事中体验熊的“大”和老鼠的“小”,由远到近变大变小的感受。
活动难点:
幼儿配合表演故事情境。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出来玩
· 出示小老鼠,讲述《大熊山》故事第一段
“一只小老鼠发现远处有一座棕色的'小山坡。小老鼠说:‘我要去爬小山坡’小老鼠慢慢地走近小山坡,发现小山坡变了,它变得怎样了呢?”
二、故事:大熊山(解决重点)
· 播放PPT,讲述《大熊山》故事第二段
“小老鼠慢慢地走近小山坡,小山坡越来越大,变成了大山坡,听到呼噜呼噜的声音,这会是什么?”
· 完整欣赏故事
1、小山坡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大?小山坡是怎么变成大山坡的呢?它可能会是什么啊?
2、想想说说,为什么小老鼠会把大熊当成小山坡?
3、一只大熊像座山,许多熊会像什么?
三、表演游戏:大熊山(解决难点)
两人结伴,一部分人弯腰,双手撑地,双腿伸直或跪在地上,装扮成“大熊山”(可以一人扮,也可以两、三人合在一起扮)。另一部分人扮演小老鼠,一边听故事,用双手手指沿“大熊山”身体爬过,表示小老鼠爬过山了。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儿歌。
2.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下雪天的有趣情境。
活动准备:
1.挂图21号;《小朋友的书·冬天里》。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回忆雪天的场景。
师:有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幼:冬天。
师:冬爷爷让我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礼品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想看看吗?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打开冬爷爷的神秘礼盒。
教师请幼儿上来打开礼盒。
师:是什么礼物?
幼:雪花。
师: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呢?
幼儿回答。
二、欣赏并理解儿歌。
1.出示下雪的图片。
师:雪花是什么颜色的?有谁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雪花是白白的,小小的,一片一片从天上飘落下来。
2.教师朗诵儿歌。
师:这么冷的天,谁出来了呀?
幼:是小狗。
师:你觉得他怕冷吗?
3.教师出示挂图,再次朗诵儿歌。
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回答。
师:下雪了,屋顶白茫茫的好像戴了一顶什么?
幼:帽子。
师:白茫茫的树林像穿了一件什么呢?
幼:……
师:雪地上有谁呢?
幼:小狗。
师:小狗怕冷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怕冷?你看它身上有穿衣服吗?
幼:他身子光溜溜的,都没有穿棉袄、戴帽子。
师:那我们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只有小狗不怕冷,嚓嚓嚓嚓往外跑。
师:小狗跑到雪地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幼:……
师:你们发现白茫茫的雪地有什么变化?
幼:多了很多脚印。
师:那会是谁的脚印呢?
幼:小狗的。
师:你觉得小狗的脚印像什么?
幼:一朵一朵的花。
三、幼儿根据图谱学习朗诵儿歌。
四、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对动物脚印的已有的经验,尝试学习仿编。
师:除了小狗不怕冷,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会不怕冷的往外跑呢?
幼:……
师:比如只有小猫不怕冷,嚓嚓嚓嚓往外跑……
五、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冬天里》第10页“下雪了”,学习儿歌。
活动反思与建议
这活动主要就通过有趣的儿歌,利用拟人的手法将树林、屋顶穿棉袄、戴帽子等,让幼儿感受下雪时的.有趣情境。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时,由于前面的活动进行的过快,幼儿并没有很快的理解儿歌,教师就让幼儿跟着图谱朗诵,没有到达很好的效果。在仿编的这一环节,教师也没有引导好幼儿对动物脚印的认识,就进行仿编,主导性过强,幼儿没有很好的参与其中,没有让幼儿进行很好的仿编。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跳远,跳远距离不少于20厘米。
2、发展幼儿的下肢力量。
3、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的敏捷性。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重点是双脚连续跳远
活动难点:
难点是跳远的距离不少于20厘米
活动准备:
1、小麻雀头饰若干
2、活动前清理场地上的障碍物。
安全要求:
提醒幼儿不要乱跑,注意个人安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沿场地做模仿动作
二、展开部分:
1、教师讲解示范双脚跳远的动作要领:自然起跳,起跳时要双脚用力向后蹬地,落地时要保护身体的平稳。
2、教师请幼儿练习双脚跳的动作,巩固双脚跳的.动作要领。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基本动作双脚跳远,提醒幼儿注意起跳动作准确。要求幼儿跳的距离尽量要大。通过指导与练习,让幼儿基本掌握双脚连续跳远的动作要领,突破难点。
4、组织幼儿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提醒幼儿安全及遵守游戏规则。
5、在幼儿熟悉玩法后,教师可增加幼儿连续跳远的次数。
附:玩法:请一名幼儿扮粮仓的看守人,站在小圈里,其余幼儿扮小麻雀,站在大圈外。
游戏开始后,小麻雀双脚跳入小圈,然后再跳出来,粮仓看守人在小圈内设法拍到圈内偷吃粮食的小麻雀,被拍到小麻雀停止活动站在指定地方,当看守人拍到3-4只小麻雀后,游戏停止,重选看守人后,游戏再次进行。
规则:小麻雀必须双脚跳进双圆。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教案 篇7
执教者 潘丛玲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尝试用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体验小熊不快乐到快乐的情绪。
3. 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很重要。
活动准备:
1.(快乐、悲伤、哭泣)的图片;
2.两段音乐(欢快、抒情);
3.操作教具(小熊、小猪、猴子、河马)、背景图;
4.两只小熊、两张小朋友的照片、2张脸(快乐、不快乐);
5.快乐笑脸的帖纸;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引出活动主题。
1.游戏:变脸。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变脸的游戏,(分别出示高兴、生气、
哭泣的图片)看这是什么脸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是高兴?(眉毛、嘴巴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学学。
2.出示小熊图片。
你们都是快乐宝宝,请你们来看看这只小熊怎么了?(不快乐、不
高兴、板着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不快乐的小熊》。
二、操作教具,分段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进行理解与体验。
1.(出示图片小猪、小猴,同时播放抒情的背景音乐)听老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不快乐的小熊。从开始到“小熊孤零零的.,谁也不跟它玩,它一点也不快乐。”并进行以下提问。
(1)小熊长得怎么样?(漂亮,有圆圆的鼻子,红色的蝴蝶结)
(2)小熊找小猪,发生了什么事?
(3)小熊找小猴,发生了什么事?
(4)大家都不跟它玩,它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不快乐)
(5)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它呢?
2.(出示图片河马)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第二部分:小熊找河马。从“小熊找到大河马,难过地问”到“不信,你照着镜子瞧瞧。”进行以下提问。
(1)小熊怎么问河马的?
(2)河马是怎么回答的?
3.(出示图片同时播放快乐的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第三部分:小熊找河马。从“小熊心里想”到结 束,并进行以下提问。
(1)听了河马的话,小熊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2)小熊一笑,发生了什么事情?
4.利用图示法前后的小熊进行对比,激发情感并进行情感梳理。
(1)(出示第一张图片)起先小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
(2)(出示第二张图片)后来小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开心、笑)我们一起来学学。
(3)大家喜欢怎么样的小熊呢?为什么?
(4)教师小结:大家不是因为喜欢小熊鼻子和蝴蝶结漂亮才喜欢它,而是因为小熊那好看的微笑。
三、故事经验的迁徙,把快乐与不快乐的情感与生活相结合。
(1)平时,你是怎么跟小朋友一起玩的呢?
(2)我这里有这样两个小朋友(出示小朋友笑、不笑的照片)你喜欢哪个小朋友?那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她呢?(给她玩具、吃的、心理想快乐的事情等等)
(3)原来笑可以让人变快乐,开心,还可以干什么呢?
(4)教师小结:微笑不仅让人变得漂亮;能让身体健康;找到好朋友;过用微笑跟别人交往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四、活动拓展:
1.跟朋友问好的时候除了要微笑,还可以怎么做呢?(轻轻地语言、眼神、脸部表情)
2.我们用这些好办法去跟后面的客人老师交朋友吧?(准备笑脸贴纸)
附:故事《不快乐的小熊》
(一)
小熊长着圆圆的鼻子,脖子上系着蝴蝶结,帅极了。可是它每天都板着脸,昂着头,很神气的样子,只是,脸上从来没有一点笑。
妈妈问:“小熊,你为什么都不笑啊?”小熊说:“我是最漂亮的小熊,应该是别人对我笑,我才不对别人笑呢?”“唉——”妈妈叹了一口气。
小熊去找小猪玩,小猪一看见板着脸的小熊赶紧就跑。小猪去找小猴玩,小猴一看见是从来都不笑的小熊,赶紧躲了起来。
小熊孤零零的,谁也不跟它玩,它一点也不快乐。
(二)
小熊找到大河马,难过地问:“我是漂亮的小熊,为什么谁都不跟我玩呀?
大河马说:“你得对别人笑,因为大家都喜欢和开心的朋友在一起。”
小熊说:“我从来没笑过,不知道怎样笑。”
大河马说:“你心里想着笑,就会笑。不信,你照着镜子瞧瞧。”
(三)
小熊心里想:“只要笑一笑,就会有朋友和我玩了。”小熊一边想,一边对着镜子瞧自己。哟!小熊的眉毛弯弯,嘴角咧开,他笑起来了。
哦!小熊没想到自己笑起来会那么好看,心里一乐,“哈哈哈…”地笑起来。
大河马看到从来不会笑的小熊“哈哈”大笑,也乐得“哈哈哈……”地大笑起来。大河马笑得那么响,把动物们都引来了。
动物们看到小熊不再板着脸,在那里“哈哈”笑,都过来一起乐,一起笑。“哈哈哈,哈哈哈......
小班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有些物体会沉,有些物 体会浮,初步 感知沉浮现象。
2、制作简单的能够漂浮的小船,交流制作的体会。
活动准备
大水盆、水。大大小小的.玩具船、玩具车、塑料杯、没有盖的盒、石头、笔、硬纸盒、泡沫板、三角形彩色纸、牙签,以及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 出示玩具车,请幼儿放在水中,观察玩具车在水中的情况。(下沉。)
2. 出示玩具船,请幼儿放在水中,观察玩具船在水中的情况。(飘浮。)
3. 向幼儿提问:
把玩具车和玩具船放在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车和船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样?
船像什么?
4. 出示塑料杯、没有盖的盒、石头、笔等,请幼儿放在水中,看看哪些东西像船一样浮在水面。
5. 老师示范利用纸盒等材料做玩具船:
在纸盒中央贴一小块泡沫板;用牙签穿过彩色纸;把牙签插在泡沫板上。
6. 请幼儿尝试自己做小船。
7. 请幼儿尝试放小船,看看小船能否浮起来。
活动评价
能初步判断哪些物体可以浮上来或沉下去。
能制作简单的能够漂浮的玩具船。
活动建议:
1.教师在组织本活动时尽量更多地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随时捕捉孩子的新信息,以便生成新的活动。
2.将此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鼓励幼儿探索家中各种物品的沉浮情况,并把新发现带到幼儿园,和同伴、老师分享。
3.活动适合在暖和的时间或地方进行。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精选】07-29
[精选]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经典】07-22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12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