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4-09-23 04:27:5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指定方向滚球,锻炼幼儿的控球能力。

  2.培养幼儿互相配合的合作精神。

  活动材料:

  皮球(小猪),废旧易拉罐、纸筒制作的赶猪棒,废旧盒子制作的“小猪家”。

  游戏玩法:

  玩法一:曲线赶球。教师布置画有圆点的场地,幼儿手持赶猪棒进行曲线赶小猪,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小猪”最听话。

  玩法二:运球。将幼儿人数分为两组,甲组第一名幼儿用赶猪棒将“小猪”赶到第二名幼儿跟前,第二名幼儿同样的方法将“小猪”赶到第三名幼儿,依次进行。乙组同甲组,看哪组最先到达为胜。

  玩法三:幼儿站在起点,教师口哨一响。幼儿手持赶猪棒,追赶?小猪,将“小猪”赶到家中,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准。

  玩法四:我带小猪去旅游。幼儿带领小猪走出场地,来幼儿园其他的地方,如遇到障碍物,注意绕行或改变方向。

小班教案 篇2

  家园共育:

  1、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幼儿参与自我服务,如自己洗脸、洗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裤、鞋袜等。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2、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3、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食品、调味品等有气味的物品图片。

  4、可能地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属性。

  5、鼓励孩子独立行走,不要爸爸妈妈抱。

  区域活动:

  娃娃家:增加脸盆毛巾等,引导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

  美工区:把各种五官图片随意摆放在头像上,供幼儿摆放出不同的表情。

  提供较大的人物头部图及画纸画笔,引导幼儿摩画头像,并准确的画出五官的位置。

  科学区:提供铁皮罐和塑料瓶,可装沙子、黄豆、纸张等物,供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发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提供装有醋、酒、辣酱等物品的嗅觉罐,引导幼儿闻一闻,辨别里面所装的物品。

  益智区:提供各种瓶盖,供幼儿蘸上颜料或印泥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提供各种五官的分割图片,供幼儿进行拼图游戏,进一步了解五官的特征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人一组,用图片交替进行“你问我答”的游戏,巩固五官的感知功能。如一人拿出眼睛的图片,另一人就要说“眼睛眼睛看看”。

  表演区:播放学过的歌曲,歌表演乐曲及舞蹈音乐,供幼儿表演。

  提供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敲打。

  主要活动:

  1、贴五官 8、猜猜哪杯水是清水

  2、宝贝在哪里 9、小手摸一摸

  3、吹泡泡 10、不爱用手的小河马

  4、大眼睛 11、合拢放开(一)

  5、叮叮当 12、大手拉小手

  6、猜猜我是睡 13、1个和2个

  7、香香的和臭臭的 14、合拢放开(二)

  主题说明:

  视、听、嗅、品尝、触摸……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否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知觉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和幼儿一起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很经验,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的经验世界。我们发现,在自然状态的协同感知中,幼儿难以体验到某一感官的特定感知作用;而当协同感知的平衡被打破——“闭上眼睛、‘打开’鼻子”、“蒙上眼睛看不见”时,幼儿就会更加真切地注意到某一感官的特定作用。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环境创设:

  1、在墙面上布置拟人化的、带着快乐表情的六个宝,使幼儿受到感染,产生热爱六个宝并快乐地运用它们的情感。

  2、在室内放置一个立体的人体模型或头部模型,供幼儿观察、了解六个宝的位置,激发幼儿探索人体的欲望。

  3、布置“我的宝宝用处多”专栏,请幼儿说说六个宝的用处,请家长或老师帮助他们记录张贴,供幼儿互相交流。家园共育:

  1、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幼儿参与自我服务,如自己洗脸、洗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裤、鞋袜等。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2、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3、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食品、调味品等有气味的物品图片。

  4、可能地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属性。

  5、鼓励孩子独立行走,不要爸爸妈妈抱。

  区域活动:

  娃娃家:增加脸盆毛巾等,引导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

  美工区:把各种五官图片随意摆放在头像上,供幼儿摆放出不同的表情。

  提供较大的人物头部图及画纸画笔,引导幼儿摩画头像,并准确的画出五官的位置。

  科学区:提供铁皮罐和塑料瓶,可装沙子、黄豆、纸张等物,供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发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提供装有醋、酒、辣酱等物品的嗅觉罐,引导幼儿闻一闻,辨别里面所装的'物品。

  益智区:提供各种瓶盖,供幼儿蘸上颜料或印泥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提供各种五官的分割图片,供幼儿进行拼图游戏,进一步了解五官的特征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人一组,用图片交替进行“你问我答”的游戏,巩固五官的感知功能。如一人拿出眼睛的图片,另一人就要说“眼睛眼睛看看”。

  表演区:播放学过的歌曲,歌表演乐曲及舞蹈音乐,供幼儿表演。

  提供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敲打。

  主要活动:

  1、贴五官 8、猜猜哪杯水是清水

  2、宝贝在哪里 9、小手摸一摸

  3、吹泡泡 10、不爱用手的小河马

  4、大眼睛 11、合拢放开(一)

  5、叮叮当 12、大手拉小手

  6、猜猜我是睡 13、1个和2个

  7、香香的和臭臭的 14、合拢放开(二)

  主题说明:

  视、听、嗅、品尝、触摸……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否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知觉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和幼儿一起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很经验,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的经验世界。我们发现,在自然状态的协同感知中,幼儿难以体验到某一感官的特定感知作用;而当协同感知的平衡被打破——“闭上眼睛、‘打开’鼻子”、“蒙上眼睛看不见”时,幼儿就会更加真切地注意到某一感官的特定作用。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环境创设:

  1、在墙面上布置拟人化的、带着快乐表情的六个宝,使幼儿受到感染,产生热爱六个宝并快乐地运用它们的情感。

  2、在室内放置一个立体的人体模型或头部模型,供幼儿观察、了解六个宝的位置,激发幼儿探索人体的欲望。

  3、布置“我的宝宝用处多”专栏,请幼儿说说六个宝的用处,请家长或老师帮助他们记录张贴,供幼儿互相交流。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叠不同的鱼

  2.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各色正方形手工纸若干(每个幼儿两张)

  2.蓝色海底世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课题

  在海底世界,本来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儿,由于很多人不讲卫生,海洋里的水变脏了,很多鱼儿没有了家,(出示背景图)。后来,人们给海洋治好了‘病’,现在有些鱼儿已经回来了,可有些鱼儿还不知道呢。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怎样制作鱼,让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好吗?

  二、基本部分:学习鱼的不同折法

  1.出示范例,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

  (1)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

  (2)将长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或折一个角)

  (3)添画上眼睛

  2.幼儿练习折大鱼小鱼,教师巡回指导。

  (1)对于有疑问和有困难的幼儿及时指导。

  (2)添画鱼儿头部眼睛时,注意在适当位置。

  3.教师协助幼儿将折好的鱼儿粘贴到背景图上

  送“大鱼小鱼“回到自己的家——海底世界。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鱼儿游来游去。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厨房的主要设备,初步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

  2、让幼儿感受厨房里的叔叔阿姨的辛苦。

  3、教育幼儿要热爱、尊敬他们。

  重点:

  让幼儿认识厨房里的主要设备,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

  难点:

  体会厨房里叔叔阿姨的辛苦。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画面“厨房里的叔叔和阿姨” 娃娃家厨房设备(刀、砧板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课堂

  (让幼儿想了解厨房里面叔叔阿姨的工作)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吃营养的饭菜,那是谁为我们准备的这些饭菜呢?

  (幼儿回答)

  老师:(厨房里的叔叔阿姨)他们都在忙着给我们做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认识厨房的各种设备,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知道叔叔阿姨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热爱他们。

  2、了解厨房中几种主要设备的名称、用途,知道这些东西很大、很重,使用起来很累,初步感受炊事员的辛苦。

  教师:你们认识这里的东西吗?

  教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刀和砧板是用来切菜的,煤气灶点起火来可烧饭、烧菜,锅是用来煮饭。烧菜、烧汤的,铲子是用来炒菜的…..)

  教师:你们在家里看过妈妈或者是奶奶煮饭吗?

  教师:他们是怎么煮饭的?我们厨房里的叔叔阿姨啊,帮我们煮饭好辛苦。

  教师:因为我们幼儿园里有那么多的小朋友,老师,还有阿姨,都是吃那些叔叔阿姨做的饭菜,所以阿姨们要做很多很多的菜,洗很多小朋友的碗等会很辛苦。教师:叔叔阿姨每天除了做饭和做菜还要干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做点心、磨豆浆等)

  教师:叔叔阿姨每天要为小朋友磨豆浆、做好吃的`点心;使小朋友们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工作很辛苦。

  教师:所以啊 ,我们小朋友要对厨房里的叔叔阿姨有礼貌,爱惜他们做的饭菜,不剩饭,不撒饭,不挑食,我们吃点心或者是吃饭的时候都要吃的干干净净的,珍惜叔叔阿姨的劳动成果。

  3、请幼儿看幼儿用书画面,欣赏儿歌《炊事员》,进一步强化幼儿对厨房里叔叔阿姨的热爱之情。

  教师:那现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书里面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我们厨房里的叔叔阿姨,你们仔细听听儿歌说了些什么。

  (老师朗读儿歌,幼儿进行回答。)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三、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

  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 学会区别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

  (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

  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

  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

  (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数学卡:3-4比较概念

  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

  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

  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小班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初步的自理能力。

  喜欢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我喜欢幼儿园》电子书20-21页)。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

  1、老师示范洗手的步骤,请幼儿说说老师洗手的动作。

  2、与幼儿讨论什么时候要洗手,为什么要洗干净手,手洗不干净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3、请幼儿互相检查双手是否清洁,是否修剪了指甲。

  4、播放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请幼儿观看洗手步骤。

  5、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洗洗手》:

  洗洗手

  打开水龙头,冲冲小手手,

  肥皂搓呀搓,泡泡多又多。

  再冲小手手,关上水龙头。

  擦去小水珠,干净小白手。

  6、请幼儿到卫生间,实际体验和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活动评价

  洗手的程序正确。

  能朗诵儿歌《洗洗手》。

  活动建议:

  与幼儿对话时,可运用关键词,例如干净、手指头、手指缝、手背、手掌、擦手等。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掌握夏季的季节特征。

  2、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夏季炎热、干燥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要多喝水。

  3、帮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降温工具,并简单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狗不热了》的故事,小朋友喜欢吗?

  小狗黄黄去旅行,心里高兴极了。黄黄起了一个大早,背上自己的旅行箱九出发了。哎呦,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啊,没走一会,黄黄头上的汗珠就滴答滴答落下来了,把黄黄穿着的小背心都湿透了,这可怎么办呢?黄黄忽然记起自己的旅行箱里还有一顶太阳帽呢,赶快拿出来带上,哇,凉快多了。可是没走一会儿,又热了起来,黄黄又从旅行箱里拿出了自己的小扇子,上下一扇,真凉快。走着走着,黄黄觉得口渴难耐,又拿出了自己带着的桔子水,哇冰凉的桔子水喝下去真痛快,黄黄觉得自己舒服多了,聪明的黄黄已经不热了。

  二、展开

  1.认识夏天的基本特征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故事中讲的小狗一会戴凉帽、摇扇子,一会又喝桔子水,这是说的什么季节的事呀?

  (夏季)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夏季)

  (2)你们是怎么知道夏季来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觉呀?

  夏天比起春天、秋天、冬天有什么不同?

  (自由讨论)小结:夏季十分炎热,穿的`衣服比以前少了,吃的水果的种类比以前多了,昆虫多了,树叶也更茂密了。

  2.让幼儿知道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这么热的天该怎么办。

  (1)如果我们现在在院子里跑一圈,就会满头大汗的,夏天这么热,我们该怎么办呀?

  谁能想出一些好办法,让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不会这么热?

  (2)小结:在户外时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外出长时间在烈日下行走要打太阳伞,下午2点钟太阳最热,在很热的夏天,要尽量减少这个时间外出。

  3.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凉快?

  (1)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过一个凉快的夏天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们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比如你吃什么能凉快一些?(吃西瓜、吃雪糕。)你怎样做能使自己凉快一些?(吹空调、吹电扇、出门带夏凉帽、打太阳伞、在水里游泳、在树荫下玩耍。)

  (2)幼儿讲述想出的凉快的办法。

  三.结束

  1.引导幼儿交流,知道夏天要怎样过才凉爽。

  2.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夏天的物品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在游泳的时候,一定要爸爸妈妈跟着,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故事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观看、欣赏和故事有关的图画、挂图,初步感受美的情感。

  2.尝试用动作、声音、语言等多种表现方法来表现故事内容。

  3.学习从小做个懂礼貌的人。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简单的礼仪,知道见面要打招呼。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头饰(小鸡2个、小羊2个、小象2个、小狗2个)。

  3.环境准备:在活动室中布置一个区角,供幼儿游戏和表演。

  活动重点:

  感知图画内容,初步理解故事。

  活动难点:

  尝试用动作、声音、语言等多种表现方法来表现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

  线上活动:以"打招呼"的形式,让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互相打招呼。例如抱抱、亲亲、握握手等。

  2.感知活动。

  幼儿围绕"见面"的话题,进行讨论。

  提问:刚才你们和老师、小伙伴们见面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动作?

  提问:如果见到了你的朋友或者你认识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理解活动。

  提问:动物们不会说话,他们见面的时候会怎样做呢?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并模仿,引出图一。用故事中的句式说话:小鸡和小鸡见面了,叽叽叽,啄啄小嘴。

  (2)幼儿欣赏图二、图三、图四,说说小羊、小象、小狗见面时是怎样做的,并模仿出它们见面时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式说话。

  (3)图五讲述:小朋友见面是怎样做的呢?你和你的小伙伴见面是怎么做的?

  (4)出示挂图,共同倾听故事。(播放录音)

  (5)模仿表演:教师出示头饰,请幼儿戴头饰进行表演故事。

  4.完整欣赏。

  教师播放故事音带,请幼儿跟着录音带随意表演。

  5.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整理桌椅。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名称:

  认识小兔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3.学习词”毛茸茸“”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小兔子,多准备些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朋友,大家快来看看这位好朋友是谁(直接出示小兔子)

  二.观察小兔子

  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由交流。

  三.引导幼儿探索

  四.幼儿表达探索过程,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有顺序的'观察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头部和眼睛,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色,再观察,小兔子的身体让幼儿去触摸小兔子,问幼儿兔子身体是什么颜色,问小朋友摸小兔有什么感觉?学习”毛茸茸“:教师同幼儿一起兔子的外部特征,”小兔子长什么样“。

  六.教师提出问题

  小兔子都吃什么

  1.小兔子的生活习性,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实验:

  让幼儿喂小兔子,让幼儿拿各种各样的青菜喂。

  3.问幼儿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并学习词蹦蹦跳跳

  七.幼儿表示对小兔子的感受

  让幼儿说说喜欢小兔子的理由,教师问喜欢小兔子,那么我们应该为小兔子做点什么?

  八.结束:

  知识拓展

  教师问幼儿,你们除了见过小白兔小朋友们还见过那些小兔子,出示图片给幼儿观察,各自交流。

小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感知冬天雪景的美妙,感受小动物热心、聪明的美好心灵。

  理解和学说动词:"推、铲、扒、扫等。"

  二、重点与难点

  感知小动物扫雪动态,形象化地理解不同动物的典型特征学说相关动词。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课件

  2、制作道具:猪鼻子,象鼻子,鸭嘴巴,松鼠尾巴,狐狸尾巴等。

  四、设计思路

  作品描写了美妙的雪景和美好的心灵,巧妙地将动物各自的特征与动物扫雪的自动态融为一体,既能使儿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又能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更能领略小动物们热心、聪明的美好心灵。

  第一,本设计首先以故事为蓝本,观察图片,展开讨论,对重点部分适当扩充内容以强化感知。

  第二,结合小班认知特点,运用道具在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动作来体会动词的`含义如铲、推、扒、扫等

  第三,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欣赏故事,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活动流程

  谈话--游戏--欣赏--扩展

  谈话:

  (1)观看课件

  教师提示:一天早上,小动物走出家门一看,都感到很奇怪,小路怎么没有了?小路到哪儿去了?

  (2)设问:小动物怎么啦?怎么会摔跤的?然后可插入孩子们和小动物对话。例如:"小猪快爬起来,不要哭"等。

  (3)讨论:他们是怎么扫雪的?然后学说动词:铲、推、扒、扫。

  2、游戏

  引导孩子学小动物扫雪。

  可让孩子自选道具,如猪鼻子,鸭嘴巴,松鼠尾巴,狗抓子,学着小动物扫雪,游戏结束后,说说怎么扫雪的。

  《冬天的小路》反思

  此活动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谈话环节,这一环节使幼儿回顾了通天的基本特征以及雪的特征和雪的样子。

  第二环节是学习故事。通过问题“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为什么扫雪?”“小动物都是怎么扫雪的?”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对小动物的模仿,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并逐渐在引导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小动物扫雪的原因:雪把小路盖上了,小动物们看不到路了,它们走在雪路上,都被雪滑倒了。并且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被雪滑倒是件很危险的事,还产生了如果下雪了要主动去扫雪,不让爷爷奶奶摔倒等关心、帮助他人的想法。

  第三环节是学习动词。在学习“推”、“铲”、“扒”、“扫”等动词时,我主要是让幼儿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肢体语言模仿的方式,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这四个动词,同时也在模仿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了小猪——鼻子、小鸭——嘴巴、小狗——爪子、小松鼠——尾巴的明显特征。

  最后环节是小结部分,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小动物们把雪扫干净了,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自己走在小路上安全了,方便了自己,同时也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我发现这一环节应调整放在第二环节中,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也鼓励、表扬了那些已经产生下雪主动扫雪帮助他人想法的幼儿,肯定他们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其效果会更好,而且对幼儿还有一种激励的效果。

  这一点是需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去体会,逐渐把握,也是经验的逐渐积累,来提升教学的灵活运用。

《【热门】小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精选】07-29

[精选]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经典】07-22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12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

【热门】小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班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指定方向滚球,锻炼幼儿的控球能力。

  2.培养幼儿互相配合的合作精神。

  活动材料:

  皮球(小猪),废旧易拉罐、纸筒制作的赶猪棒,废旧盒子制作的“小猪家”。

  游戏玩法:

  玩法一:曲线赶球。教师布置画有圆点的场地,幼儿手持赶猪棒进行曲线赶小猪,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小猪”最听话。

  玩法二:运球。将幼儿人数分为两组,甲组第一名幼儿用赶猪棒将“小猪”赶到第二名幼儿跟前,第二名幼儿同样的方法将“小猪”赶到第三名幼儿,依次进行。乙组同甲组,看哪组最先到达为胜。

  玩法三:幼儿站在起点,教师口哨一响。幼儿手持赶猪棒,追赶?小猪,将“小猪”赶到家中,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准。

  玩法四:我带小猪去旅游。幼儿带领小猪走出场地,来幼儿园其他的地方,如遇到障碍物,注意绕行或改变方向。

小班教案 篇2

  家园共育:

  1、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幼儿参与自我服务,如自己洗脸、洗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裤、鞋袜等。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2、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3、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食品、调味品等有气味的物品图片。

  4、可能地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属性。

  5、鼓励孩子独立行走,不要爸爸妈妈抱。

  区域活动:

  娃娃家:增加脸盆毛巾等,引导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

  美工区:把各种五官图片随意摆放在头像上,供幼儿摆放出不同的表情。

  提供较大的人物头部图及画纸画笔,引导幼儿摩画头像,并准确的画出五官的位置。

  科学区:提供铁皮罐和塑料瓶,可装沙子、黄豆、纸张等物,供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发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提供装有醋、酒、辣酱等物品的嗅觉罐,引导幼儿闻一闻,辨别里面所装的物品。

  益智区:提供各种瓶盖,供幼儿蘸上颜料或印泥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提供各种五官的分割图片,供幼儿进行拼图游戏,进一步了解五官的特征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人一组,用图片交替进行“你问我答”的游戏,巩固五官的感知功能。如一人拿出眼睛的图片,另一人就要说“眼睛眼睛看看”。

  表演区:播放学过的歌曲,歌表演乐曲及舞蹈音乐,供幼儿表演。

  提供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敲打。

  主要活动:

  1、贴五官 8、猜猜哪杯水是清水

  2、宝贝在哪里 9、小手摸一摸

  3、吹泡泡 10、不爱用手的小河马

  4、大眼睛 11、合拢放开(一)

  5、叮叮当 12、大手拉小手

  6、猜猜我是睡 13、1个和2个

  7、香香的和臭臭的 14、合拢放开(二)

  主题说明:

  视、听、嗅、品尝、触摸……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否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知觉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和幼儿一起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很经验,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的经验世界。我们发现,在自然状态的协同感知中,幼儿难以体验到某一感官的特定感知作用;而当协同感知的平衡被打破——“闭上眼睛、‘打开’鼻子”、“蒙上眼睛看不见”时,幼儿就会更加真切地注意到某一感官的特定作用。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环境创设:

  1、在墙面上布置拟人化的、带着快乐表情的六个宝,使幼儿受到感染,产生热爱六个宝并快乐地运用它们的情感。

  2、在室内放置一个立体的人体模型或头部模型,供幼儿观察、了解六个宝的位置,激发幼儿探索人体的欲望。

  3、布置“我的宝宝用处多”专栏,请幼儿说说六个宝的用处,请家长或老师帮助他们记录张贴,供幼儿互相交流。家园共育:

  1、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幼儿参与自我服务,如自己洗脸、洗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裤、鞋袜等。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2、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3、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食品、调味品等有气味的物品图片。

  4、可能地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属性。

  5、鼓励孩子独立行走,不要爸爸妈妈抱。

  区域活动:

  娃娃家:增加脸盆毛巾等,引导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

  美工区:把各种五官图片随意摆放在头像上,供幼儿摆放出不同的表情。

  提供较大的人物头部图及画纸画笔,引导幼儿摩画头像,并准确的画出五官的位置。

  科学区:提供铁皮罐和塑料瓶,可装沙子、黄豆、纸张等物,供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发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提供装有醋、酒、辣酱等物品的嗅觉罐,引导幼儿闻一闻,辨别里面所装的'物品。

  益智区:提供各种瓶盖,供幼儿蘸上颜料或印泥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提供各种五官的分割图片,供幼儿进行拼图游戏,进一步了解五官的特征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人一组,用图片交替进行“你问我答”的游戏,巩固五官的感知功能。如一人拿出眼睛的图片,另一人就要说“眼睛眼睛看看”。

  表演区:播放学过的歌曲,歌表演乐曲及舞蹈音乐,供幼儿表演。

  提供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敲打。

  主要活动:

  1、贴五官 8、猜猜哪杯水是清水

  2、宝贝在哪里 9、小手摸一摸

  3、吹泡泡 10、不爱用手的小河马

  4、大眼睛 11、合拢放开(一)

  5、叮叮当 12、大手拉小手

  6、猜猜我是睡 13、1个和2个

  7、香香的和臭臭的 14、合拢放开(二)

  主题说明:

  视、听、嗅、品尝、触摸……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否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知觉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和幼儿一起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很经验,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的经验世界。我们发现,在自然状态的协同感知中,幼儿难以体验到某一感官的特定感知作用;而当协同感知的平衡被打破——“闭上眼睛、‘打开’鼻子”、“蒙上眼睛看不见”时,幼儿就会更加真切地注意到某一感官的特定作用。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环境创设:

  1、在墙面上布置拟人化的、带着快乐表情的六个宝,使幼儿受到感染,产生热爱六个宝并快乐地运用它们的情感。

  2、在室内放置一个立体的人体模型或头部模型,供幼儿观察、了解六个宝的位置,激发幼儿探索人体的欲望。

  3、布置“我的宝宝用处多”专栏,请幼儿说说六个宝的用处,请家长或老师帮助他们记录张贴,供幼儿互相交流。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叠不同的鱼

  2.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各色正方形手工纸若干(每个幼儿两张)

  2.蓝色海底世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课题

  在海底世界,本来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儿,由于很多人不讲卫生,海洋里的水变脏了,很多鱼儿没有了家,(出示背景图)。后来,人们给海洋治好了‘病’,现在有些鱼儿已经回来了,可有些鱼儿还不知道呢。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怎样制作鱼,让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好吗?

  二、基本部分:学习鱼的不同折法

  1.出示范例,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

  (1)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

  (2)将长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或折一个角)

  (3)添画上眼睛

  2.幼儿练习折大鱼小鱼,教师巡回指导。

  (1)对于有疑问和有困难的幼儿及时指导。

  (2)添画鱼儿头部眼睛时,注意在适当位置。

  3.教师协助幼儿将折好的鱼儿粘贴到背景图上

  送“大鱼小鱼“回到自己的家——海底世界。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鱼儿游来游去。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厨房的主要设备,初步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

  2、让幼儿感受厨房里的叔叔阿姨的辛苦。

  3、教育幼儿要热爱、尊敬他们。

  重点:

  让幼儿认识厨房里的主要设备,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

  难点:

  体会厨房里叔叔阿姨的辛苦。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画面“厨房里的叔叔和阿姨” 娃娃家厨房设备(刀、砧板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课堂

  (让幼儿想了解厨房里面叔叔阿姨的工作)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吃营养的饭菜,那是谁为我们准备的这些饭菜呢?

  (幼儿回答)

  老师:(厨房里的叔叔阿姨)他们都在忙着给我们做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认识厨房的各种设备,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过程,知道叔叔阿姨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热爱他们。

  2、了解厨房中几种主要设备的名称、用途,知道这些东西很大、很重,使用起来很累,初步感受炊事员的辛苦。

  教师:你们认识这里的东西吗?

  教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刀和砧板是用来切菜的,煤气灶点起火来可烧饭、烧菜,锅是用来煮饭。烧菜、烧汤的,铲子是用来炒菜的…..)

  教师:你们在家里看过妈妈或者是奶奶煮饭吗?

  教师:他们是怎么煮饭的?我们厨房里的叔叔阿姨啊,帮我们煮饭好辛苦。

  教师:因为我们幼儿园里有那么多的小朋友,老师,还有阿姨,都是吃那些叔叔阿姨做的饭菜,所以阿姨们要做很多很多的菜,洗很多小朋友的碗等会很辛苦。教师:叔叔阿姨每天除了做饭和做菜还要干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做点心、磨豆浆等)

  教师:叔叔阿姨每天要为小朋友磨豆浆、做好吃的`点心;使小朋友们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工作很辛苦。

  教师:所以啊 ,我们小朋友要对厨房里的叔叔阿姨有礼貌,爱惜他们做的饭菜,不剩饭,不撒饭,不挑食,我们吃点心或者是吃饭的时候都要吃的干干净净的,珍惜叔叔阿姨的劳动成果。

  3、请幼儿看幼儿用书画面,欣赏儿歌《炊事员》,进一步强化幼儿对厨房里叔叔阿姨的热爱之情。

  教师:那现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书里面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我们厨房里的叔叔阿姨,你们仔细听听儿歌说了些什么。

  (老师朗读儿歌,幼儿进行回答。)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三、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

  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 学会区别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

  (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

  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

  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

  (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数学卡:3-4比较概念

  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

  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

  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小班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初步的自理能力。

  喜欢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我喜欢幼儿园》电子书20-21页)。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

  1、老师示范洗手的步骤,请幼儿说说老师洗手的动作。

  2、与幼儿讨论什么时候要洗手,为什么要洗干净手,手洗不干净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3、请幼儿互相检查双手是否清洁,是否修剪了指甲。

  4、播放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请幼儿观看洗手步骤。

  5、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洗洗手》:

  洗洗手

  打开水龙头,冲冲小手手,

  肥皂搓呀搓,泡泡多又多。

  再冲小手手,关上水龙头。

  擦去小水珠,干净小白手。

  6、请幼儿到卫生间,实际体验和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活动评价

  洗手的程序正确。

  能朗诵儿歌《洗洗手》。

  活动建议:

  与幼儿对话时,可运用关键词,例如干净、手指头、手指缝、手背、手掌、擦手等。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掌握夏季的季节特征。

  2、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夏季炎热、干燥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要多喝水。

  3、帮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降温工具,并简单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狗不热了》的故事,小朋友喜欢吗?

  小狗黄黄去旅行,心里高兴极了。黄黄起了一个大早,背上自己的旅行箱九出发了。哎呦,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啊,没走一会,黄黄头上的汗珠就滴答滴答落下来了,把黄黄穿着的小背心都湿透了,这可怎么办呢?黄黄忽然记起自己的旅行箱里还有一顶太阳帽呢,赶快拿出来带上,哇,凉快多了。可是没走一会儿,又热了起来,黄黄又从旅行箱里拿出了自己的小扇子,上下一扇,真凉快。走着走着,黄黄觉得口渴难耐,又拿出了自己带着的桔子水,哇冰凉的桔子水喝下去真痛快,黄黄觉得自己舒服多了,聪明的黄黄已经不热了。

  二、展开

  1.认识夏天的基本特征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故事中讲的小狗一会戴凉帽、摇扇子,一会又喝桔子水,这是说的什么季节的事呀?

  (夏季)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夏季)

  (2)你们是怎么知道夏季来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觉呀?

  夏天比起春天、秋天、冬天有什么不同?

  (自由讨论)小结:夏季十分炎热,穿的`衣服比以前少了,吃的水果的种类比以前多了,昆虫多了,树叶也更茂密了。

  2.让幼儿知道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这么热的天该怎么办。

  (1)如果我们现在在院子里跑一圈,就会满头大汗的,夏天这么热,我们该怎么办呀?

  谁能想出一些好办法,让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不会这么热?

  (2)小结:在户外时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外出长时间在烈日下行走要打太阳伞,下午2点钟太阳最热,在很热的夏天,要尽量减少这个时间外出。

  3.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凉快?

  (1)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过一个凉快的夏天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们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比如你吃什么能凉快一些?(吃西瓜、吃雪糕。)你怎样做能使自己凉快一些?(吹空调、吹电扇、出门带夏凉帽、打太阳伞、在水里游泳、在树荫下玩耍。)

  (2)幼儿讲述想出的凉快的办法。

  三.结束

  1.引导幼儿交流,知道夏天要怎样过才凉爽。

  2.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夏天的物品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在游泳的时候,一定要爸爸妈妈跟着,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故事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观看、欣赏和故事有关的图画、挂图,初步感受美的情感。

  2.尝试用动作、声音、语言等多种表现方法来表现故事内容。

  3.学习从小做个懂礼貌的人。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简单的礼仪,知道见面要打招呼。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头饰(小鸡2个、小羊2个、小象2个、小狗2个)。

  3.环境准备:在活动室中布置一个区角,供幼儿游戏和表演。

  活动重点:

  感知图画内容,初步理解故事。

  活动难点:

  尝试用动作、声音、语言等多种表现方法来表现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

  线上活动:以"打招呼"的形式,让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互相打招呼。例如抱抱、亲亲、握握手等。

  2.感知活动。

  幼儿围绕"见面"的话题,进行讨论。

  提问:刚才你们和老师、小伙伴们见面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动作?

  提问:如果见到了你的朋友或者你认识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理解活动。

  提问:动物们不会说话,他们见面的时候会怎样做呢?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并模仿,引出图一。用故事中的句式说话:小鸡和小鸡见面了,叽叽叽,啄啄小嘴。

  (2)幼儿欣赏图二、图三、图四,说说小羊、小象、小狗见面时是怎样做的,并模仿出它们见面时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式说话。

  (3)图五讲述:小朋友见面是怎样做的呢?你和你的小伙伴见面是怎么做的?

  (4)出示挂图,共同倾听故事。(播放录音)

  (5)模仿表演:教师出示头饰,请幼儿戴头饰进行表演故事。

  4.完整欣赏。

  教师播放故事音带,请幼儿跟着录音带随意表演。

  5.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整理桌椅。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名称:

  认识小兔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3.学习词”毛茸茸“”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小兔子,多准备些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朋友,大家快来看看这位好朋友是谁(直接出示小兔子)

  二.观察小兔子

  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由交流。

  三.引导幼儿探索

  四.幼儿表达探索过程,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有顺序的'观察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头部和眼睛,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色,再观察,小兔子的身体让幼儿去触摸小兔子,问幼儿兔子身体是什么颜色,问小朋友摸小兔有什么感觉?学习”毛茸茸“:教师同幼儿一起兔子的外部特征,”小兔子长什么样“。

  六.教师提出问题

  小兔子都吃什么

  1.小兔子的生活习性,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实验:

  让幼儿喂小兔子,让幼儿拿各种各样的青菜喂。

  3.问幼儿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并学习词蹦蹦跳跳

  七.幼儿表示对小兔子的感受

  让幼儿说说喜欢小兔子的理由,教师问喜欢小兔子,那么我们应该为小兔子做点什么?

  八.结束:

  知识拓展

  教师问幼儿,你们除了见过小白兔小朋友们还见过那些小兔子,出示图片给幼儿观察,各自交流。

小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感知冬天雪景的美妙,感受小动物热心、聪明的美好心灵。

  理解和学说动词:"推、铲、扒、扫等。"

  二、重点与难点

  感知小动物扫雪动态,形象化地理解不同动物的典型特征学说相关动词。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课件

  2、制作道具:猪鼻子,象鼻子,鸭嘴巴,松鼠尾巴,狐狸尾巴等。

  四、设计思路

  作品描写了美妙的雪景和美好的心灵,巧妙地将动物各自的特征与动物扫雪的自动态融为一体,既能使儿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又能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更能领略小动物们热心、聪明的美好心灵。

  第一,本设计首先以故事为蓝本,观察图片,展开讨论,对重点部分适当扩充内容以强化感知。

  第二,结合小班认知特点,运用道具在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动作来体会动词的`含义如铲、推、扒、扫等

  第三,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欣赏故事,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活动流程

  谈话--游戏--欣赏--扩展

  谈话:

  (1)观看课件

  教师提示:一天早上,小动物走出家门一看,都感到很奇怪,小路怎么没有了?小路到哪儿去了?

  (2)设问:小动物怎么啦?怎么会摔跤的?然后可插入孩子们和小动物对话。例如:"小猪快爬起来,不要哭"等。

  (3)讨论:他们是怎么扫雪的?然后学说动词:铲、推、扒、扫。

  2、游戏

  引导孩子学小动物扫雪。

  可让孩子自选道具,如猪鼻子,鸭嘴巴,松鼠尾巴,狗抓子,学着小动物扫雪,游戏结束后,说说怎么扫雪的。

  《冬天的小路》反思

  此活动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谈话环节,这一环节使幼儿回顾了通天的基本特征以及雪的特征和雪的样子。

  第二环节是学习故事。通过问题“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为什么扫雪?”“小动物都是怎么扫雪的?”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对小动物的模仿,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并逐渐在引导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小动物扫雪的原因:雪把小路盖上了,小动物们看不到路了,它们走在雪路上,都被雪滑倒了。并且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被雪滑倒是件很危险的事,还产生了如果下雪了要主动去扫雪,不让爷爷奶奶摔倒等关心、帮助他人的想法。

  第三环节是学习动词。在学习“推”、“铲”、“扒”、“扫”等动词时,我主要是让幼儿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肢体语言模仿的方式,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这四个动词,同时也在模仿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了小猪——鼻子、小鸭——嘴巴、小狗——爪子、小松鼠——尾巴的明显特征。

  最后环节是小结部分,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小动物们把雪扫干净了,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自己走在小路上安全了,方便了自己,同时也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我发现这一环节应调整放在第二环节中,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也鼓励、表扬了那些已经产生下雪主动扫雪帮助他人想法的幼儿,肯定他们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其效果会更好,而且对幼儿还有一种激励的效果。

  这一点是需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去体会,逐渐把握,也是经验的逐渐积累,来提升教学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