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17 07:42:02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八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念诗歌。

  2、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知道大家都在为家庭出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活动谈论并画过自己的家庭成员所做的事情。

  2、图片(饭菜1、妈妈2、坏玩具3、爸爸4、小孩5、全家福6)。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平时爸爸妈妈在家里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幼儿:“我的'爸爸在家里玩游戏,妈妈在家里看电视。”

  幼儿:“我的爸爸在家里陪我玩,妈妈就洗碗。”

  2、老师:“除了这些事情外,爸爸妈妈有什么好本领呢?”

  幼儿:“我的爸爸会修自行车。”

  幼儿:“我的妈妈会给我扎好看的辫子。”等等

  二、展示图片,吸引幼儿兴趣

  1、老师出示图片1,问“这是什么呀?是谁做的?”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新的诗歌,竖起小耳朵,来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老师:“听完了这首诗歌,老师要提问了,这首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呢?”

  “诗歌里有哪些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

  老师:“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遍,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老师:“在诗歌里,妈妈做了什么事?(用诗歌里的语句回答)”

  “爸爸做了什么事?”“我又做了什么事呢?”

  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一说,这首诗歌吧!跟着老师一起念。”

  4、老师边指图片边念:“伸出小手,边打节奏,边念。”

  将幼儿分成2组,分别朗诵诗歌中的问句和答句。

  5、老师:“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爱我们,那我们小朋友怎样做才能爱爸爸妈妈呢?请小朋友来说说?”总结:帮爸爸妈妈干干小家务,锤锤肩,听话等等都是爱爸爸妈妈的表现,大家都爱这个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以故事角色的身份去想象、思考,并理解故事的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大胆表达。

  2.让幼儿明白要有爱心,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有下雨声音的磁带,录音机;

  2.妈妈和鸡宝宝的'胸饰;

  3.布置小鸡的家,对面的小山坡,小河、(蓝布),图片,地毯。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参加表演游戏。(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鸡宝宝)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表演游戏。第二天,正当小鸡一家准备出门时,发现昨晚的雨水汇成了小河。

  (1)启发“小鸡”讨论过河的办法;

  (2)经过启发讨论,准备用自己的办法过河时,发现已经有了一座小桥。

  (3)音乐声中,鸡妈妈带小鸡们高兴的过河,到达小山坡。鸡妈妈召集小鸡围坐在一起,猜一猜,桥会是谁搭的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听故事了解内容

  (1)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a.圆圆的“石头”组成了什么?它们是真的石头吗?

  b.到山坡以后,发现了什么?

  c.桥为什么不见了?又是谁帮了小鸡一家?

  (2)根据图片内容给图片排序。

  3.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生活中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帮助过别人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4.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去帮助他,你也会得到快乐。

  5.音乐声中鸡妈妈带小鸡去乌龟家作客。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学念儿歌,能初步学会跟念儿歌。

  2、能用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体验春天大自然的美和诗歌的语言美。

  4、能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行创编。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乐意学念儿歌,能初步学会跟念儿歌。

  活动难点:

  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及儿歌内容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准备:

  “春天”挂图、可移动的花、草、鸟等桌面教具、布袋木偶小猴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春天背景图,请幼儿说说图中有什么。

  2、出示小猴,小猴念儿歌一遍

  3、教师边念儿歌边演示教具,请幼儿学说“春天到”、“吱吱叫”、“多美好”。

  4、请幼儿跟着老师、小猴一起念儿歌。

  5、教师带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由于托班年龄较小,对于季节的变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于这个春天,幼儿们都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及周围环境的一些变化,可能最近天气变化无常,自然环境的变化并不是那么的明显,所以幼儿们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通过不断地引导、结合挂图,幼儿对春天的变化才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太合理,不够贴近现实生活,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对于春天的自然变化并不是很明显,让幼儿们感受不到春天已经到了的感觉。因此在本周主题制定的过程中,这个春天的主题的实施过于早了;活动中仍然存在着老套的教学方式,跟念现象较普遍,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好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和感受儿歌的美妙意境,激发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2、能够大胆的猜测、朗读、表现儿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儿歌,理解动词“吹”、“落”、“游”、“打“,初步感受形容词“暖暖的”、“细细的”、“红色的“。

  活动重点: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中的动词“吹”、“落”、“游”、“打”等。

  活动难点:

  体验和感受儿歌所传达的优美意境和情感。

  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宝宝吧)、自制儿歌挂图及相关图卡。

  活动过程:

  一、初次欣赏录音,感知诗歌中出现的主要景物。

  ——你听到诗歌里出现了哪些景物?还需要再听一次吗?(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示池塘、风、雨、鱼虾以及荷花的图片并粘贴。)

  二、运用猜空白、翻字卡的方法,学习、理解诗歌中的动词。

  1、再次欣赏儿歌,请幼儿听听挂图上绿色卡片的地方是什么字?

  2、幼儿翻看字卡并带读。

  3、接龙游戏。教师念前半句,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后半句。

  三、初步感受形容词,体会儿歌的优美意境。

  ——请你们看看红色卡片表示的是什么字?

  ——红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点题)

  四、配乐朗诵诗歌。

  1、第一次朗诵:我们能不能也用美美的声音把这首诗念出来呢?那我们试试看.

  2、第二次朗诵:你们觉得自己念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念会更好?带着这些方法我们再试试看是不是更好听了,好吗?

  3、第三次朗诵:怎么样?刚才我们都是用声音朗读,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罗,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一起来表现。愿意挑战吗?有没有信心?那我们试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班里农民工的幼儿多,每天来园不洗脸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让幼儿自己认识到自己这一不良习惯,设计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用幽默的语言朗读儿歌。

  2、通过扩编故事活动,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用幽默的语言朗读儿歌。

  【活动准备】

  挂图 小猪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老师弹琴,幼儿拍手打节奏安静。

  2.出示挂图,让幼儿一边观察一半用语言引导。

  老师:图上有什么?脏小猪、镜子、小猪在河里,小猫拿着照相机,而小猪站在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想知道吗?

  3.老师有表情的完整朗诵儿歌《小猪照相》。

  小猪仔,想照相,

  请求镜子来帮忙。

  不要,不要,你太脏。

  小河水,清清亮,

  洗洗干净变模样。

  小河给它鼓鼓掌;

  漂亮,漂亮,真漂亮!

  “咔嚓”一声响,

  小猫来照相,

  漂亮小猪留在照片上。

  4.提问:(1)为什么小猪请镜子来帮忙,因为小猪想照相,可是它的身上很脏,镜子不愿意帮助它。

  (2)小猪来到什么地方?它在小河里干什么?小河在给它说什么?小猪为什么特别高兴。

  (3)小猫拿着照相机在给谁照相?漂亮的小猪。

  5.欣赏儿歌两遍。

  二.扩编故事

  1.大家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加以想象编成故事。

  2.图一:有只小猪非常喜欢玩,玩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滚来滚去把身上都弄的脏脏的',它突然想起好长时间没有照相,它就去找镜子帮忙,镜子一看到脏脏的小猪,对它说:“我才不要帮助你,你太脏了”。小猪听了很伤心。

  3.图二:小猪就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河水又清又亮,它就跳进了小河洗啊洗小猪变干净了,小河水跳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说:“小猪变干净,漂亮漂亮真漂亮。”小猪开心的笑着。

  4.图二:小猪于是来到了草地,请小猫给自己照相,小猫咔嚓一声就把漂亮的小猪相在了照片上。

  5.对能编成故事的幼儿及时表扬贴星星给予鼓励。

  三.学念儿歌

  1.老师教幼儿用清晰、幽默的语言朗诵儿歌,注意停顿、轻重的应用3——4遍。

  2.请幼儿带上小猪头饰扮演小猪,并做简单的动作集体跟着念儿歌。

  3.小组朗诵儿歌,对在小组朗诵儿歌时表现好的鼓掌给予奖励并自己表扬自己我最棒。

  4.个别朗诵儿歌,对在个别朗诵儿歌时表现好的幼儿及时表扬贴星星给予鼓励。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通过学习这首儿歌你喜欢儿歌中的脏小猪还是可爱干净的漂亮的小猪呢?平时我们上学还是出门干其它的事情都要干干净净出门,这样无论到了哪里任何人都会喜欢你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活动自然和谐、生动有趣,在活动中我用《小猪照相》儿歌贯穿始终从先听、提问、欣赏、扩编故事然后学念儿歌使孩子们在自由、放松、开心理解掌握了儿歌。为了让幼儿很好的学习儿歌,我充分的利用了挂图与头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扩编故事这环节中幼儿的兴趣浓厚,在学念儿歌时小猪头饰的出现将活动推向高潮,大家都想当“小猪”,活动在欢笑中结束,也让幼儿学到了知识。

  附儿歌《小猪照相》

  小猪仔,想照相,

  请求镜子来帮忙。

  不要,不要,你太脏。

  小河水,清清亮,

  洗洗干净变模样。

  小河给它鼓鼓掌;

  漂亮,漂亮,真漂亮!

  “咔嚓”一声响,

  小猫来照相,

  漂亮小猪留在照片上。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学得儿歌。

  2、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小鱼胸饰(人手一份),背景―河,配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体验与朋友一起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背景图:师、老师带你们去个地方,这是什么地方?

  2、蓝蓝的河水中游来了谁(一教师扮小鱼游过来)

  (二)理解儿歌内容

  1、感知理解儿歌第一、二句

  1)几条小鱼水中游。

  2)谁看出来了一条小鱼水中游,它的心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它心理很难受、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

  3)一条小鱼水中游,没有朋友多么孤单,真没劲,所以它感到“孤孤单单真难受”。

  4)怎么样能让这条小鱼开心起来呢?

  2、感知理解儿歌第三、四句

  1)请一位愿做小鱼朋友的'幼儿带上胸饰,跟着教师扮的鱼一起游。

  2)现在几条小鱼在水中游?

  3)现在小鱼高兴吗?小鱼是用什么动作表示高兴的?

  4)两条小鱼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3、感知理解儿歌第五、六句

  1)有许多小鱼一起在水中游,小鱼会怎么样呢?

  2)谁原因做它们的朋友,请一起到小河里游。

  3)哇!这么多小鱼都是我们的好朋友真快乐。

  4)有许多小鱼水中游,块块乐乐水中游。

  (三)欣赏学习

  1、完整欣赏儿歌

  2、提问:一条小鱼在水中游,为什么很难受?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呢?

  3、请幼儿做小鱼,边欣赏边做动作。

  (四)游戏结束

  带领幼儿一同游戏《捉小鱼》

  活动反思: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 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 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耳朵上的绿星》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的动物》里的一节语言活动。这是一篇充满爱心的童话。这一内容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诙谐幽默,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教学策略和方法: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角色游戏表演等教学方法。通过利用图片、课件等辅助手段完成本次的活动。

  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本此活动我以让幼儿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本次活动我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在幼儿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萤火虫会发光的秘密。

  2、懂得同伴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要替别人着想。

  活动重点:

  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萤火虫会发光的秘密。

  活动难点:

  懂得同伴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要替别人着想。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松鼠头饰、玫瑰花、小草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出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看它是谁? (幼儿猜出后,出示小松鼠画面。)

  “嗨!大家好,我是小松鼠,今天晚上,森林里要举行一个音乐会,我要到台上表演唱歌,请小朋友快帮我想想,怎样打扮才最漂亮呢?”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各种打扮的方法。(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小松鼠出主意,对积极发言与有创意的孩子进行鼓励与肯定。)

  二、结合课件,分段讲述故事,边讲边议,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一)、讲述故事从开始至……小松鼠没有摘小草

  1、观看图片,提出问题、讨论:

  小松鼠来到花园里首先遇到了谁?你觉得他想用小草想怎样打扮自己?

  2、讲述故事从“开始至……小松鼠没有摘小草,走开了。”提问

  (1)、小松鼠想用小草怎样打扮自己?

  (2)小松鼠想用小草编一顶帽子,它摘小草了吗?(图片)小松鼠要摘小草的时候,小草是怎么说的?

  (3)小松鼠这时候是怎么做的?(幼:走开了。)小松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幼儿模仿小松鼠伤心、难过的表情

  (二)、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接着继续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

  1、观看图片、提问讨论

  小草没有同意小松鼠的请求,小松鼠又看见了什么?你觉得他想用玫瑰花怎样来打扮自己?(幼儿讲述后播放动画)

  2、继续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提问:

  (1)小松鼠看到一朵红红的玫瑰花,它想怎么打扮自己?请幼儿一起做一做涂红嘴唇的动作

  (2)红红的玫瑰花真漂亮,你觉得小松鼠会摘吗?为什么?

  (3)(出示图片)你觉得玫瑰花会怎么说?

  3、在幼儿猜测的基础上继续播放故事至……又走开了。

  (1)小松鼠有没有摘玫瑰花?玫瑰花是怎样说的?

  (2)、这时小松鼠又是怎样做的?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请幼儿模仿小松鼠和花草之间的对话

  4、延伸问题

  (1)小松鼠为什么不摘花草,用小草和玫瑰花来打扮自己?

  (2)“小松鼠懂得爱护小草、小花,小朋友喜不喜欢它呢?”

  (3)小松鼠爱护花草,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起给它送颗爱心好吗?

  小朋友喜欢小松鼠,许多小动物也非常喜欢它,看,谁又来了(图片)

  (三)、继续播放故事至……悄悄地跟着小松鼠。

  1、谁知道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2、引导幼儿思考“萤火虫会帮助小松鼠吗?会怎么帮呢?” (幼儿讲述后,播放故事“这时候至……悄悄地跟着小松鼠。 )

  提问:萤火虫有没有帮助小松鼠呢? 鼓励幼儿对故事的结尾进行大胆地猜测。在幼儿自由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

  (四)、继续播放故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至……故事结尾。

  1、出示图片,讨论故事结尾

  森林音乐会要开始了,(图片)你们觉得小松鼠会成功吗?故事的结尾会有怎样奇特的事情发生呢?

  幼儿相互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故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至……故事结尾”提问

  (1)小松鼠去参加音乐会了吗?

  (2)当小松鼠轻盈地跳上舞台时,为什么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3)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是从哪儿来的呢?

  三、再次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小松鼠变漂亮了吗?是谁帮助它的?

  (2)同伴间互相帮助真开心呀!如果你是萤火虫你会怎样让小松鼠变得更漂亮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想象)

  把萤火虫变成了:项链、手表、蝴蝶结等等

  四、结束

  请全体幼儿扮演萤火虫参加森林里小动物们的音乐会。

  活动延伸:

  1、在发现区与同伴一起了解萤火虫发光的秘密。

  2、请幼儿挑选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表演。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19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2-1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2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实用]07-04

中班语言活动:伞教案01-26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必备)09-15

中班语言活动春雨教案06-03

中班语言活动《树叶》教案01-04

中班语言活动《礼物》教案01-03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八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念诗歌。

  2、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知道大家都在为家庭出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活动谈论并画过自己的家庭成员所做的事情。

  2、图片(饭菜1、妈妈2、坏玩具3、爸爸4、小孩5、全家福6)。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平时爸爸妈妈在家里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幼儿:“我的'爸爸在家里玩游戏,妈妈在家里看电视。”

  幼儿:“我的爸爸在家里陪我玩,妈妈就洗碗。”

  2、老师:“除了这些事情外,爸爸妈妈有什么好本领呢?”

  幼儿:“我的爸爸会修自行车。”

  幼儿:“我的妈妈会给我扎好看的辫子。”等等

  二、展示图片,吸引幼儿兴趣

  1、老师出示图片1,问“这是什么呀?是谁做的?”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新的诗歌,竖起小耳朵,来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老师:“听完了这首诗歌,老师要提问了,这首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呢?”

  “诗歌里有哪些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

  老师:“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遍,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老师:“在诗歌里,妈妈做了什么事?(用诗歌里的语句回答)”

  “爸爸做了什么事?”“我又做了什么事呢?”

  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一说,这首诗歌吧!跟着老师一起念。”

  4、老师边指图片边念:“伸出小手,边打节奏,边念。”

  将幼儿分成2组,分别朗诵诗歌中的问句和答句。

  5、老师:“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爱我们,那我们小朋友怎样做才能爱爸爸妈妈呢?请小朋友来说说?”总结:帮爸爸妈妈干干小家务,锤锤肩,听话等等都是爱爸爸妈妈的表现,大家都爱这个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以故事角色的身份去想象、思考,并理解故事的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大胆表达。

  2.让幼儿明白要有爱心,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有下雨声音的磁带,录音机;

  2.妈妈和鸡宝宝的'胸饰;

  3.布置小鸡的家,对面的小山坡,小河、(蓝布),图片,地毯。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参加表演游戏。(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鸡宝宝)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表演游戏。第二天,正当小鸡一家准备出门时,发现昨晚的雨水汇成了小河。

  (1)启发“小鸡”讨论过河的办法;

  (2)经过启发讨论,准备用自己的办法过河时,发现已经有了一座小桥。

  (3)音乐声中,鸡妈妈带小鸡们高兴的过河,到达小山坡。鸡妈妈召集小鸡围坐在一起,猜一猜,桥会是谁搭的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听故事了解内容

  (1)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a.圆圆的“石头”组成了什么?它们是真的石头吗?

  b.到山坡以后,发现了什么?

  c.桥为什么不见了?又是谁帮了小鸡一家?

  (2)根据图片内容给图片排序。

  3.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生活中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帮助过别人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4.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去帮助他,你也会得到快乐。

  5.音乐声中鸡妈妈带小鸡去乌龟家作客。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学念儿歌,能初步学会跟念儿歌。

  2、能用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体验春天大自然的美和诗歌的语言美。

  4、能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行创编。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乐意学念儿歌,能初步学会跟念儿歌。

  活动难点:

  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及儿歌内容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准备:

  “春天”挂图、可移动的花、草、鸟等桌面教具、布袋木偶小猴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春天背景图,请幼儿说说图中有什么。

  2、出示小猴,小猴念儿歌一遍

  3、教师边念儿歌边演示教具,请幼儿学说“春天到”、“吱吱叫”、“多美好”。

  4、请幼儿跟着老师、小猴一起念儿歌。

  5、教师带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由于托班年龄较小,对于季节的变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于这个春天,幼儿们都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及周围环境的一些变化,可能最近天气变化无常,自然环境的变化并不是那么的明显,所以幼儿们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通过不断地引导、结合挂图,幼儿对春天的变化才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太合理,不够贴近现实生活,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对于春天的自然变化并不是很明显,让幼儿们感受不到春天已经到了的感觉。因此在本周主题制定的过程中,这个春天的主题的实施过于早了;活动中仍然存在着老套的教学方式,跟念现象较普遍,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好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和感受儿歌的美妙意境,激发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2、能够大胆的猜测、朗读、表现儿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儿歌,理解动词“吹”、“落”、“游”、“打“,初步感受形容词“暖暖的”、“细细的”、“红色的“。

  活动重点: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中的动词“吹”、“落”、“游”、“打”等。

  活动难点:

  体验和感受儿歌所传达的优美意境和情感。

  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宝宝吧)、自制儿歌挂图及相关图卡。

  活动过程:

  一、初次欣赏录音,感知诗歌中出现的主要景物。

  ——你听到诗歌里出现了哪些景物?还需要再听一次吗?(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示池塘、风、雨、鱼虾以及荷花的图片并粘贴。)

  二、运用猜空白、翻字卡的方法,学习、理解诗歌中的动词。

  1、再次欣赏儿歌,请幼儿听听挂图上绿色卡片的地方是什么字?

  2、幼儿翻看字卡并带读。

  3、接龙游戏。教师念前半句,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后半句。

  三、初步感受形容词,体会儿歌的优美意境。

  ——请你们看看红色卡片表示的是什么字?

  ——红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点题)

  四、配乐朗诵诗歌。

  1、第一次朗诵:我们能不能也用美美的声音把这首诗念出来呢?那我们试试看.

  2、第二次朗诵:你们觉得自己念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念会更好?带着这些方法我们再试试看是不是更好听了,好吗?

  3、第三次朗诵:怎么样?刚才我们都是用声音朗读,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罗,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一起来表现。愿意挑战吗?有没有信心?那我们试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班里农民工的幼儿多,每天来园不洗脸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让幼儿自己认识到自己这一不良习惯,设计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用幽默的语言朗读儿歌。

  2、通过扩编故事活动,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用幽默的语言朗读儿歌。

  【活动准备】

  挂图 小猪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老师弹琴,幼儿拍手打节奏安静。

  2.出示挂图,让幼儿一边观察一半用语言引导。

  老师:图上有什么?脏小猪、镜子、小猪在河里,小猫拿着照相机,而小猪站在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想知道吗?

  3.老师有表情的完整朗诵儿歌《小猪照相》。

  小猪仔,想照相,

  请求镜子来帮忙。

  不要,不要,你太脏。

  小河水,清清亮,

  洗洗干净变模样。

  小河给它鼓鼓掌;

  漂亮,漂亮,真漂亮!

  “咔嚓”一声响,

  小猫来照相,

  漂亮小猪留在照片上。

  4.提问:(1)为什么小猪请镜子来帮忙,因为小猪想照相,可是它的身上很脏,镜子不愿意帮助它。

  (2)小猪来到什么地方?它在小河里干什么?小河在给它说什么?小猪为什么特别高兴。

  (3)小猫拿着照相机在给谁照相?漂亮的小猪。

  5.欣赏儿歌两遍。

  二.扩编故事

  1.大家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加以想象编成故事。

  2.图一:有只小猪非常喜欢玩,玩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滚来滚去把身上都弄的脏脏的',它突然想起好长时间没有照相,它就去找镜子帮忙,镜子一看到脏脏的小猪,对它说:“我才不要帮助你,你太脏了”。小猪听了很伤心。

  3.图二:小猪就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河水又清又亮,它就跳进了小河洗啊洗小猪变干净了,小河水跳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说:“小猪变干净,漂亮漂亮真漂亮。”小猪开心的笑着。

  4.图二:小猪于是来到了草地,请小猫给自己照相,小猫咔嚓一声就把漂亮的小猪相在了照片上。

  5.对能编成故事的幼儿及时表扬贴星星给予鼓励。

  三.学念儿歌

  1.老师教幼儿用清晰、幽默的语言朗诵儿歌,注意停顿、轻重的应用3——4遍。

  2.请幼儿带上小猪头饰扮演小猪,并做简单的动作集体跟着念儿歌。

  3.小组朗诵儿歌,对在小组朗诵儿歌时表现好的鼓掌给予奖励并自己表扬自己我最棒。

  4.个别朗诵儿歌,对在个别朗诵儿歌时表现好的幼儿及时表扬贴星星给予鼓励。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通过学习这首儿歌你喜欢儿歌中的脏小猪还是可爱干净的漂亮的小猪呢?平时我们上学还是出门干其它的事情都要干干净净出门,这样无论到了哪里任何人都会喜欢你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活动自然和谐、生动有趣,在活动中我用《小猪照相》儿歌贯穿始终从先听、提问、欣赏、扩编故事然后学念儿歌使孩子们在自由、放松、开心理解掌握了儿歌。为了让幼儿很好的学习儿歌,我充分的利用了挂图与头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扩编故事这环节中幼儿的兴趣浓厚,在学念儿歌时小猪头饰的出现将活动推向高潮,大家都想当“小猪”,活动在欢笑中结束,也让幼儿学到了知识。

  附儿歌《小猪照相》

  小猪仔,想照相,

  请求镜子来帮忙。

  不要,不要,你太脏。

  小河水,清清亮,

  洗洗干净变模样。

  小河给它鼓鼓掌;

  漂亮,漂亮,真漂亮!

  “咔嚓”一声响,

  小猫来照相,

  漂亮小猪留在照片上。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学得儿歌。

  2、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小鱼胸饰(人手一份),背景―河,配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体验与朋友一起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背景图:师、老师带你们去个地方,这是什么地方?

  2、蓝蓝的河水中游来了谁(一教师扮小鱼游过来)

  (二)理解儿歌内容

  1、感知理解儿歌第一、二句

  1)几条小鱼水中游。

  2)谁看出来了一条小鱼水中游,它的心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它心理很难受、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

  3)一条小鱼水中游,没有朋友多么孤单,真没劲,所以它感到“孤孤单单真难受”。

  4)怎么样能让这条小鱼开心起来呢?

  2、感知理解儿歌第三、四句

  1)请一位愿做小鱼朋友的'幼儿带上胸饰,跟着教师扮的鱼一起游。

  2)现在几条小鱼在水中游?

  3)现在小鱼高兴吗?小鱼是用什么动作表示高兴的?

  4)两条小鱼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3、感知理解儿歌第五、六句

  1)有许多小鱼一起在水中游,小鱼会怎么样呢?

  2)谁原因做它们的朋友,请一起到小河里游。

  3)哇!这么多小鱼都是我们的好朋友真快乐。

  4)有许多小鱼水中游,块块乐乐水中游。

  (三)欣赏学习

  1、完整欣赏儿歌

  2、提问:一条小鱼在水中游,为什么很难受?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呢?

  3、请幼儿做小鱼,边欣赏边做动作。

  (四)游戏结束

  带领幼儿一同游戏《捉小鱼》

  活动反思: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 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 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耳朵上的绿星》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的动物》里的一节语言活动。这是一篇充满爱心的童话。这一内容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诙谐幽默,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教学策略和方法: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角色游戏表演等教学方法。通过利用图片、课件等辅助手段完成本次的活动。

  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本此活动我以让幼儿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本次活动我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在幼儿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萤火虫会发光的秘密。

  2、懂得同伴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要替别人着想。

  活动重点:

  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萤火虫会发光的秘密。

  活动难点:

  懂得同伴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要替别人着想。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松鼠头饰、玫瑰花、小草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出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看它是谁? (幼儿猜出后,出示小松鼠画面。)

  “嗨!大家好,我是小松鼠,今天晚上,森林里要举行一个音乐会,我要到台上表演唱歌,请小朋友快帮我想想,怎样打扮才最漂亮呢?”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各种打扮的方法。(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小松鼠出主意,对积极发言与有创意的孩子进行鼓励与肯定。)

  二、结合课件,分段讲述故事,边讲边议,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一)、讲述故事从开始至……小松鼠没有摘小草

  1、观看图片,提出问题、讨论:

  小松鼠来到花园里首先遇到了谁?你觉得他想用小草想怎样打扮自己?

  2、讲述故事从“开始至……小松鼠没有摘小草,走开了。”提问

  (1)、小松鼠想用小草怎样打扮自己?

  (2)小松鼠想用小草编一顶帽子,它摘小草了吗?(图片)小松鼠要摘小草的时候,小草是怎么说的?

  (3)小松鼠这时候是怎么做的?(幼:走开了。)小松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幼儿模仿小松鼠伤心、难过的表情

  (二)、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接着继续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

  1、观看图片、提问讨论

  小草没有同意小松鼠的请求,小松鼠又看见了什么?你觉得他想用玫瑰花怎样来打扮自己?(幼儿讲述后播放动画)

  2、继续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提问:

  (1)小松鼠看到一朵红红的玫瑰花,它想怎么打扮自己?请幼儿一起做一做涂红嘴唇的动作

  (2)红红的玫瑰花真漂亮,你觉得小松鼠会摘吗?为什么?

  (3)(出示图片)你觉得玫瑰花会怎么说?

  3、在幼儿猜测的基础上继续播放故事至……又走开了。

  (1)小松鼠有没有摘玫瑰花?玫瑰花是怎样说的?

  (2)、这时小松鼠又是怎样做的?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请幼儿模仿小松鼠和花草之间的对话

  4、延伸问题

  (1)小松鼠为什么不摘花草,用小草和玫瑰花来打扮自己?

  (2)“小松鼠懂得爱护小草、小花,小朋友喜不喜欢它呢?”

  (3)小松鼠爱护花草,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起给它送颗爱心好吗?

  小朋友喜欢小松鼠,许多小动物也非常喜欢它,看,谁又来了(图片)

  (三)、继续播放故事至……悄悄地跟着小松鼠。

  1、谁知道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2、引导幼儿思考“萤火虫会帮助小松鼠吗?会怎么帮呢?” (幼儿讲述后,播放故事“这时候至……悄悄地跟着小松鼠。 )

  提问:萤火虫有没有帮助小松鼠呢? 鼓励幼儿对故事的结尾进行大胆地猜测。在幼儿自由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

  (四)、继续播放故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至……故事结尾。

  1、出示图片,讨论故事结尾

  森林音乐会要开始了,(图片)你们觉得小松鼠会成功吗?故事的结尾会有怎样奇特的事情发生呢?

  幼儿相互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故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至……故事结尾”提问

  (1)小松鼠去参加音乐会了吗?

  (2)当小松鼠轻盈地跳上舞台时,为什么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3)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是从哪儿来的呢?

  三、再次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小松鼠变漂亮了吗?是谁帮助它的?

  (2)同伴间互相帮助真开心呀!如果你是萤火虫你会怎样让小松鼠变得更漂亮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想象)

  把萤火虫变成了:项链、手表、蝴蝶结等等

  四、结束

  请全体幼儿扮演萤火虫参加森林里小动物们的音乐会。

  活动延伸:

  1、在发现区与同伴一起了解萤火虫发光的秘密。

  2、请幼儿挑选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