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名字的组成,知道自己的姓名的意义与独特性
2、感受中国百家姓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写有幼儿姓名的卡片,并按顺序排列成5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寻找姓名的秘密
1、 寻找自己的名字
师:你们看,黑板上有这么多的卡片,你们猜猜上面写了些什么啊
幼:名字
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吗?请你们大声的告诉我,在第几行第几个,叫什么名字
幼:……
2、 寻找姓名的特点
师:我们大一班每个小朋友的姓名都是不一样的,那有谁可以告诉老师,都有哪些不同啊?
幼:字数、姓名组成等
师:原来我们的姓名有三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有的第一个字一样,可是后面的又不一样了
二、寻找姓的特点
1、 了解姓名的组成
师:那姓名中的第一个字我们怎么称呼他呀?
幼:姓
师:那剩下的是什么啊?
幼:名
2、了解姓氏的特点
师:原来我们的名字是由姓和名组成的,那你们知道自己的姓是怎么来的吗?(提示:Xxx为什么姓X,Yyy为什么姓Y)
幼:因为爸爸姓xx
师:那能用妈妈的姓吗?
幼:能/不能
师:其实,我们可以用爸爸的姓也可以用妈妈的,不过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是用爸爸的姓的。
可是,老师有个问题了,我们的姓可不可以随便改啊?
幼:能/不能(提问原因)
师:其实等我们长大成年以后是可以改的,不过很不方便,所以老师觉得尽量是不改我们的`姓的
3、 认识其他的姓氏
师:那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的有这么多,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姓啊?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的姓最多了
幼:金、陈、谢、薛、苏、许、钱、赵、孙、章…..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又知道了这么多的姓。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姓,这些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的百家姓
三、说说名字的含义
师:我们的姓都是跟着爸爸或者妈妈的姓,不是随随便便取出来的,那我们的名字呢?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啊?
幼:…….
师:看来,我们的名字都是爸爸妈妈认真思考以后取出来的,都有特殊的意义。那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幼:喜欢/不喜欢(提问原因)
师:那我请你们一个个上来拿好自己的名字卡片,然后找一个朋友,跟他讲讲你的名字的意义
活动反思:
1、在寻找名字特点的这一阶段,花了较长的时间,对于名字的字数不同这一区别幼儿始终没有讲出来,作为教师,应在这个时候进行提问,引出这一区别。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两个名字,让幼儿说出不同。
2、对于姓是跟父亲还是母亲这一敏感话题停留时间过长。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与手势语的运用不够,比较生硬。
4、对于幼儿回答的反馈不够,对于幼儿的回答可以有意识的进行表扬,活跃幼儿的思维。
5、在本次教学完成后,可以出示百家姓,作为活动延伸,使得整个活动更为完整。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 是的,妈妈对孩子的爱永远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故事《我的妈妈》讲述了生活中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孩子生病了,妈妈照顾他的故事,同时作品深处也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妈妈关爱孩子,孩子疼爱妈妈”,体现了母子之情。《纲要》中指出:幼儿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通过活动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幼儿只有学会爱妈妈,才会潜移默化的去爱老师、爱同伴以及爱集体、爱家乡和爱祖国。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在“ 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中,给孩子讲述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体会到简单的“母爱”,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感激、关爱别人,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妈妈的形象及是怎样带丁丁看病的,丰富词汇:热汗淋淋、体弱瘦小。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出妈妈关爱丁丁和丁丁爱妈妈的情节。
3、激发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故事。 师:“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幼: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带我去医院打针;妈妈给我量体温,发烧了就用湿毛巾敷在头上……
(评析:幼儿生病时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教师正是抓住这一点,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思维,把幼儿拉入到故事情境中。)
二、利用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讲述第一段后提问: ①丁丁生病了,妈妈是怎样做的?妈妈的心情怎样?
幼:妈妈给他拿退烧药吃,不停地给他扇扇子。妈妈很担心他;妈妈很着急、难过。
②妈妈的身体是怎样的?看到体弱瘦小的妈妈,丁丁担心什么?
幼:妈妈的身体很瘦。丁丁担心妈妈背不动他;丁丁担心妈妈这么瘦,自己会把妈妈压坏了。
小结:丁丁生病了,妈妈非常的着急又是买药、又是扇扇子,同样,丁丁也担心妈妈背不动他,所以不想去医院,我们可以看出丁丁非常懂事,很关心妈妈。
2、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①妈妈为什会热汗淋淋?热汗淋淋是什么样子的?
幼:因为妈妈干了一天活了,早就没有劲了;因为妈妈走得很快;妈妈太瘦了,丁丁太重了。热汗淋淋就是满身都是汗,就像是雨下在身上一样,衣服都湿透了。
② 看到妈妈累得热汗淋淋,丁丁的心情怎样,他是怎么说的?丁丁为什么这么说?妈妈是怎样说的?妈妈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幼:丁丁心里很难受,因为他想让妈妈歇一会儿,不想让妈妈太累。妈妈心痛他,也怕耽误去医院的时间。
③看到妈妈实在没力气了,为什么丁丁要自己走?妈妈为什么还要命令丁丁?
幼:他看到妈妈实在没有力气了,所以要自己走。因为妈妈担心他,要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④给妈妈唱歌的时候他为什唱不下去了?
幼:因为他病得很厉害了;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哭了,怕妈妈伤心。
小结:在去医院的路上,妈妈不舍得让丁丁自己走,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很爱丁丁的;丁丁两次想下来自己走,不想让妈妈太累,我们能看出丁丁也非常地爱妈妈。
3、讲述第三段后提问: ①妈妈为什么一直守护在丁丁的床头?
幼:妈妈担心他醒来后看不到妈妈;担心他的病是否能赶快好起来。
②妈妈为什么不断的为丁丁扇扇子?她也很热,为什么不自己扇呢?
幼:妈妈想让他早点好起来;妈妈心里只有丁丁,她希望丁丁的病赶快好了,自己很热也忘掉了。
小结:丁丁住院了,妈妈精心的照顾丁丁,不停的为他扇扇子,希望他早点好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多么地疼爱丁丁。
4、讲述第四段后提问:看到妈妈熬红的眼睛,丁丁想怎样做? 幼:丁丁以后也会像妈妈照顾他那样的照顾妈妈。
小结:看到妈妈笑了,丁丁心里很感谢妈妈,以后也会像妈妈对待他一样的照顾妈妈、爱妈妈。
(评析:教师将故事分成了几个段落,在每个段落中都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问中隐含了教育目标,引导幼儿一步步地切入到教材的核心价值,使幼儿在故事情景中充分地体验到了妈妈对丁丁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妈妈的那伟大、无私的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会不知不觉将这种认识与感受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萌发对妈妈的爱的'目标也实现了。)
三、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讲述妈妈怎样照顾丁丁。
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幼:听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很高兴,因为丁丁知道关心妈妈;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因为妈妈也是这样照顾我的。
2、丁丁生病时妈妈是怎样照顾丁丁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丁丁是爱妈妈的?
幼:丁丁生病了,妈妈给他拿药吃,不停地扇扇子,背着他去医院,一直守护在他床边为他扇扇子;丁丁担心妈妈背不动他,丁丁要下来自己走,他还给妈妈唱歌,丁丁要像妈妈对待他一样的照顾妈妈,还说:“妈妈我爱你!”
3、平日在家里妈妈都为你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的呢?
幼:妈妈给我洗衣服、做饭、收拾房间、去超市买好东西;妈妈接送我去幼儿园;妈妈经常抱抱我。
4、播放公益广告后半部分:请小朋友看看电视里的孩子爱妈妈的方式是不是和你一样?他是怎样爱妈妈的?
幼:他给妈妈洗洗脚,给妈妈讲小鸭子的故事。
小结:其实,不管是给妈妈洗脚,还是帮妈妈扫地……,这都是爱妈妈的表现,我们不但要爱妈妈,还要爱身边所有的人。
(评析:教师给幼儿完整地呈现故事后,从让幼儿谈感受为突破口让幼儿的情感再一次升华。在“你有什么感受”之后又追问一句“为什么”,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回顾了故事中妈妈对丁丁的爱,丁丁对妈妈的爱。最后一个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使整个活动中积蓄的情感得以表达,实现了情感目标。)
【活动延伸】 1、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回家亲自为妈妈做一件事情,同时还要把爱妈妈的话说出来告诉妈妈,做完后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爱妈妈的。
2、到美工区亲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母亲节送给妈妈,想好对妈妈要说的话;到图书区和小伙伴一起讲一讲我和妈妈之间爱的故事。
(评析:活动延伸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这是爱的表达,是自己爱妈妈的具体体现,同时孩子也将这份爱传递到了每个家庭,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感动,自然地会去关爱自己的母亲,这个小小的举动会感动每个家庭、感动我们的社会。)
【活动反思】 1、目标定位清晰、具体、可操作。我们在分析教材后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方面来确定了教育目标,目标具体可操作,适合幼儿发展水平,表述清晰,便于我们操作和评价。
2、精心设计教学,利于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抓住“情感”这条主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而且每个环节的目标都是明确的,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3、师幼互动实效,面向全体幼儿。在每个互动环节中,我们将孩子的回答当成了有效的教育资源,不但能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能把球再抛出去,在师幼不断抛接球过程中引发孩子思维不断地活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了故事中丁丁对妈妈的深挚的爱。我们互动环节中面向全体幼儿做得还不够好,如果能分组讨论,让幼儿之间互动,与能力弱的幼儿互动,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个幼儿获得发展。
总之,我们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需要努力,应该注意把握教育的时机,精心设计每个教育活动,发挥自己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价值,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促使教育活动质量不断提升。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阳光,乐意和同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
2、能用绘画的方式大胆表达,尝试和同伴一起创编散文诗《太阳的朋友》。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和春天的太阳做游戏,积累感性经验。
2、照片、画纸、笔。
活动过程:
观看曾经的活动照片,师生共同回忆合太阳做游戏的共同经历。
1、春天的阳光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将已有经验进行整理成一段好听的散文诗供幼儿欣赏。
散文诗:根据幼儿的讲述整理:
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和春雨。春天的太阳还带来暖暖的阳光,亲亲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找太阳做朋友。杨老师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金灿灿的阳光从天上洒下来,把大地都变成了金色,真美丽”。天天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是暖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让我觉得好象躺在外婆的怀里。”;忙忙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让校园里的迎春花都开了,还有桃花、紫荆花、海棠花也来和我们做朋友”;宁宁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照在我的脸上是好舒服的,好象老师的手在摸我的.小脸蛋”;奇奇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能帮助我们补钙,让小朋友都长得壮壮的。”……你们知道吗,除了亲亲班的老师孩子喜欢太阳,还有许多别的东西也喜欢春雨呢。
小河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你把河面上的冰都融化了,让我又可以哗啦啦,哗啦啦的流了。”;太阳伞说:“太阳,太阳,我喜欢你,有你的日子,我的小主人会带着我在阳光下散步,游戏。”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续编故事。幼儿绘画,教师观察。共同讲述创编的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发展语言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情感,分享快乐。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元宵节习俗,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玩游戏。
活动准备:
挂图一张,故事《孤单单与热闹闹》故事磁带,背景音乐《金蛇狂舞》或《喜洋洋》,红绸子若干
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孤单与热闹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
难点:是让幼儿进行完整的语言口头讲述自己过元宵节的情节。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姑娘自己在这里站着,你能想象她在干什么吗?为什么一个人在那里?”
2、引导幼儿说“孤单单”一词
师:“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小姑娘现在的感觉吗?”————孤单单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讨论孤单的感觉
(1)你什么时候觉得孤单?
(2)孤单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3)孤单的时候你最希望什么?
(4)你喜欢孤单的感觉吗?你喜欢什么感觉?
2、听故事《孤单单与热闹闹》了解孤单与热闹的不同感觉
师:“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孤单单与热闹闹》,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教师讲故事
提问:
(1)故事发生在哪一天?
(2)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都在干什么?
(3)小米开始的时候在干什么?
(4)后来谁来了?他们一起干什么去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5)他们为什么高兴?
3、引导幼儿讨论热闹的感觉
(1)引导幼儿说自己的.元宵节趣事
师:“小朋友,你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和谁在一起?都干了些什么?全家人一起放鞭炮,吃元宵,你感觉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吗?为什么高兴(开心,幸福……)?”
(2)教师总结:每年的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天上的月亮很圆,全家人在一起放鞭炮,吃元宵,看花灯,很热闹,所以你会感觉到很高兴、开心。
4、比较孤单单和热闹闹,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感觉
师:“小朋友,你喜欢孤单单还是热闹闹?为什么?怎样才能热闹起来?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引导幼儿说出联系自己朋友的方式
师:“谁能说一说你怎样联系你的好朋友和你在一起玩呢?”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可以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到家里作客或者是去找的你的好朋友玩。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和好朋友在一起。
6、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好友通讯录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好友的联系方式?时间长了记不住我们应该怎么办?对,我们可以把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住址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以后再找好朋友的时候会更快更方便。”
师:“你想怎样制作你的通讯录呢?谁能说一说?”(教师可根据幼儿说的示范性的做一个通讯录或者是老师出示一个通讯录范例)
姓名(可用头像代替)家庭住址(可画楼房代替)电话号码
张佳环秀小区6号87881234
………………
三、结束部分
现在咱们就来听一个很好听很欢快的音乐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扭秧歌好吗?
教师发红绸子,幼儿间相互帮忙扎红绸,一起随音乐扭秧歌。
生活活动:生活中与幼儿进行集体或个别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和家里人是如何过春节和元宵节的。
环境创设:表演区放节日喜庆音乐,投放红绸等表演材料。
家长工作:建议家长向幼儿讲节日习俗,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将幼儿参与的节日庆祝活动拍摄下来。
附图:《孤单单的小姑娘》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重点难点
教幼儿热爱家庭、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教学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鞋。2、"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老师: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小衣服、小鞋子等)这些你能穿的合适吗?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 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了,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教学小结
(1)引导幼儿体会成长的快乐并教育幼儿学会更多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他们。
(2)幼儿听音乐——《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积极,准备的教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方面,没能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让幼儿亲自体验的环节,让幼儿感受一下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的快乐与满足,并从不同的交流讨论中增强情感的体验。
3、 幼儿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幼儿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幼儿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幼儿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语言的教案02-28
语言大班教案10-12
大班语言教案:字宝宝 大班语言教案04-19
大班语言教案:走近澳门_大班语言教案02-24
大班语言教案:春雨的色彩_大班语言教案02-24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01-11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02-20
大班语言成长教案02-14
大班语言冬天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