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小班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与他人交往的美好情感。
2.大胆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名字,增进幼儿之间的了解。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好朋友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找朋友》导入活动
幼儿跟音乐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教师:刚才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
3.帮助幼儿初步比较自己和好朋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你的好朋友呢?你们两个谁高?
4.感知同伴之间交往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
两个小伙伴在路上相遇时,该怎样打招呼?
玩游戏时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小朋友路上相遇时可以说“你好”,或直呼其名,表示打招呼。
看到小朋友有了困难,要赶快去帮助,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5.情景表演
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相遇打招呼,两个好朋友见面后可以交换照片,
相互抱一抱,拉拉手等传递友情,教师帮助幼儿把照片贴在朋友树上。
6.出示照片
让幼儿观看后说一说他们是不是好朋友?你怎么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
7.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我发现我班个别孩子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甚至独来独往,不允许别人碰一下自己的玩具,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的玩具不愿意拿出来和大家的放在一起,宁愿把玩具放在自己的口袋中。拿着玩具到一边玩,就容易表现出了争抢的现象,我多次提醒,都没有达成目的,我想孩子的这一特点也许和家庭有关系,现在每家就一个孩子,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宠着、惯着、依着,要什么给什么,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产生了很大的偏差,为此我设计了《玩具一起玩》这一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的良好习惯,希望对幼儿的教育能有所提高。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2、 提高幼儿的`集体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验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2、 懂得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能与同伴友好地一起玩。
活动准备
1. 幼儿自带一件玩具。
2. 儿歌《找朋友》
3. 大皮球、木棒若干
4.幼儿日常游戏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 导入:律动《拍拍手》。
(1) 师出示幼儿游戏照片,(2) 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照片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3) 哪些小朋友表现得好?为什么?
基本部分:
2、 玩一玩:
(1) 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
(2)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玩具的特点和为什么喜欢玩具。
(3) 师组织幼儿小组活动,(4) 交换玩玩具,(5) 体验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6) 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7) 并给予指(8) 导。
(9) 提问:你喜欢自己玩还是喜欢和大家一起玩?为什么?对表现好的幼儿教师给予表扬。
结束部分:三、小结:
游戏:《赶小猪》
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集体的观念。
活动延伸: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的真棒,能主动的和小朋友交换玩具,还懂得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能与同伴友好地一起玩,最后以儿歌《找朋友》结束。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学会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2. 萌发关心他人,爱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 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要请你们仔细看看图片上有什么?
哦,房顶上有大蘑菇。你们家房顶上有大蘑菇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家的房顶上为什么有大蘑菇啊?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1.故事开头到“淋湿小兔的衣服和被子”
小兔家发生了什么事?(讲述??提问)
2.“淋湿小兔的.衣服和被子”到“小猴知道了,给小兔送来了雨伞”
谁给小兔送来了什么东西?他们为什么帮助小兔?
3.“小猴知道了,给小兔送来了雨伞”到“小兔屋里不漏雨了”
小兔这天晚上睡好觉了吗?她在干什么?为什么?
小松鼠是怎样帮助小兔的?
4.“小兔屋里不漏雨了”到故事结束
天晴了,小动物们干了什么?
三、教师结合PPT完整讲述故事
四、师幼交流可以帮助别人干什么
小兔有困难,小动物们能主动关心、帮助她。那你们会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吗?你们会帮助谁?(教师可做适当的情景描述,如星期六要大扫除可是妈妈很忙)
五、活动结束
你们都是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结合园本教研课题,本班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主要开展了以泥工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胆发挥幼儿的创作想象力的教研主题,在上学期里,老师积极参与研究,深入了解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和需要,丰富幼儿泥工活动的内容和想法。但在泥工游戏方面,材料不够丰富,因此在本学期,老师以通过添加辅助材料,促进幼儿发展为教研课题。在本次活动中,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泥工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体验,在玩中获得发展。
活动目标:
1、会用团圆、搓长、压扁等方法,制作不同形状的点心、饼干。
2、尝试使用辅助材料制作花纹。
活动准备:泥团、泥工板,小棍、不同花纹的辅助材料。
重点难点:使用辅助材料,尝试制作不同花纹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随爸爸妈妈到商店买食品时看到的点心、饼干的形状。
2、出示泥团并讨论。
①如果你想做两块“点心”,分到一块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把泥分长两块。
②怎么样做球形?用双手团圆。
③怎么样做长条形的点心?先团圆,再用双手来回搓长。
④怎么样做扁圆形的饼干或者点心?先团圆后压扁。
⑤怎么样做方形的饼干?先压扁,后用小棍把四边切直。
⑥用什么办法在点心和饼干制作花纹?用小棍、塑料片压上花纹。
3、幼儿操作,教师分别指导。对能力教强的幼儿,可鼓励他们多做一二块。
4、将作品放在大托盘里,师幼共同欣赏、评议。
活动反思:
今天康毅夫从家里带来一个用贝壳做成的小兔,教师观察发现,小兔除了用贝壳之外,还使用了其他辅助材料装饰,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使用辅助材料能够使作品更完美,所以在今天的泥工活动之前,老师让幼儿猜想小兔是用什么做的,摸摸小兔,说说有什么感觉(凉、贝壳的纹象楼梯、硬、有些剌手),还使用了什么材料装饰小兔(用水笔画嘴巴,用小贴片粘的眼睛,脖子上系了一朵小花),幼儿说得很全面,所以能够很顺利的引导幼儿在今天的泥工活动中使用辅助材料,用牙签在饼干上扎孔、用模型在饼干上压模、用小刀切泥……幼儿玩得很高兴。能够完成今天的目标,老师还需要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泥和幼儿所需要的材料,不断完善泥工区材料。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平时在家吃水果都是由大人包办分水果的,孩子自己很少动手。就算平时在幼儿园我们也是分好了水果人各一份给孩子吃的,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而橘子吃起来比较简单,是一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好机会,并且在活动中渗透了很多内容,通过孩子多种感官的运用,来了解橘子。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猜橘子——孩子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认识橘子的外部特征;第二环节剥橘子——了解橘子内部的特点并找到剥桔子的方法,为第三环节打下基础;第三环节尝橘子——每个孩子尝试自己动手剥橘子,并且和同伴一起分享。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说说中,感知橘子的基本特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己动手的能力。
活动准备:橘子若干,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猜橘子——运用多种感官,了解橘子的特点
1.教师把橘子放在盒子里: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件礼物,就在这个盒子里,会是什么呢?(摇一摇盒子)。
2.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出示橘子:闻闻橘子什么味道的?(酸酸的有点香)
谁来说说橘子长得什么样子?(圆圆的)
3.小结:橘子是圆圆的,颜色橘色的,摸上去不是那么滑的,闻起来酸酸香香的。
二、剥橘子——进一步感知橘子的特征
1.橘子应该怎么吃呢?
(可以把橘子皮剥下来吃)
2.闻闻橘子皮的味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呀?小结:一个圆圆的橘子里面住着很多橘子宝宝,一瓣瓣的橘子手拉手围成圈。
三、尝橘子——尝试自己动手剥橘子并品尝
1.这么香的橘子,好想尝尝看,吃东西以前先要做什么?
老师先示范洗手、剥橘子、分橘子。
2.幼儿品尝橘子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并和同伴分享,说说橘子的味道。
课后反思:
橘子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水果,也经常吃橘子,橘子对孩子来讲最平常不过了,这么平常的水果,孩子们未必认真观察过,因此,就产生了剥桔子这个活动。
大大小小、黄黄的桔子摆放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的兴趣大大的提了起来,我没有直接让孩子剥橘子,而是先让孩子应用视觉来感知橘子,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橘子的特征是什么,接着让孩子们应用嗅觉来感知橘子,闻一闻还没有剥开的橘子是什么气味?再接着让孩子们应用触摸觉来感知桔子,摸一摸桔子的表面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以上的活动进行过后,真正剥桔子的时候到了,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的进行剥橘子活动,大部分孩子都剥的很好,不需要老师的帮忙,小部分孩子还是有点不会,当把橘子剥好了小朋友自己会闻闻橘子,在把橘子一瓣一瓣地掰开来数。然后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到了——吃桔子,一瓣一瓣地吃桔子,边吃边说一说桔子的味道,是最美的生活。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音乐的强度感受多维度蓝色的差异。
2.尝试用乒乓球蘸颜料,用滚、弹跳等方法表现小溪和大海。
3.体验用乒乓球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乒乓球,水粉颜料(以蓝色系为主,可以适当搭配其他颜色,注意颜料要有厚度),黑色卡纸,素描纸。
2.小溪、大海等能展现不同蓝色的图片。
3.两首音乐:一首舒缓,一首激昂。
活动过程
1.随乐舞动,感受音乐的强弱。
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和节奏鲜明的有强度的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并跟着乐曲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进行舞蹈。
2.欣赏图片,感知多维度蓝色。
(1)教师出示实物图片(小溪、大海等),和幼儿一起观察蓝色,并引导幼儿将蓝色的深浅和音乐的强弱结合起来。
(2)播放舒缓的音乐,呈现小溪的图片;播放激昂的音乐,呈现大海的图片。引导幼儿将水的颜色深浅和音乐的强弱联系起来。
3.学习乒乓球的操作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用乒乓球来画画。 (啊?乒乓球也可以画画?)
(2)教师:将球放在颜料里滚一滚,转一转……看,乒乓球变色了!
4.幼儿创作。
(1)感受舒缓的音乐,用乒乓球蘸较浅的深蓝色颜料进行绘画,注意运用轻柔的、小幅度动作表现小溪。
(2)感受激昂的音乐,用相对应的深蓝色进行绘画,注意运用跳跃的.动作表现重音及大海的咆哮。
要点提示
球不仅可以在一种颜料里转,还可以去“串门”,将多种蓝色颜料混合起来,也可以加白色颜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幼儿尝试多种颜色,让幼儿在无意识地玩球过程中感受多维度蓝色。
评析
小溪和大海是蓝色的经典,而且是孩子比较熟悉的事物,作为蓝色的开始较容易人手,将音乐和色彩结合,孩子就能从多方面感知多维度蓝色。乒乓球作为特殊的材料,是本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熟悉幼儿园环境。
2、让小朋友认识幼儿园各类负责老师以及卫生老师和餐厅师傅。
3、让小朋友们了解幼儿园不同地方的人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事先计划好带孩子们参观的线路,最好是一路走下来,不要有重复的地方。
2、事先与其他的.部门负责人打好招呼,让他们做相应准备,给新来的小朋友们一个最热情的欢迎。
活动过程:
1、先把孩子们带到户外,让孩子们先看到户外设施,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2、再按顺序进入各种活动室等等,并让孩子们逐一地了解一下一些基本的设施和设备,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让小朋友们去感受一下这些设施设备,尤其是活动室里的。
3、重点的地方是在厨房。一定要让孩子们认识厨房的叔叔和阿姨,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就知道找谁吃东西,而不是随便就接受其他人给的食物。
4、最后就带孩子们到老师办公室,以及团长室,让孩子们认识其他的老师和园长,并让孩子们学会礼貌用语,见到他们时要说您好。
活动: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环境的小朋友来讲,环境的陌生给他们增添了许多恐惧,如果老师能主动带小朋友们集体参观一下,不仅会让小朋友们快速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还加深了对环境的了解,自然就减弱了恐惧感。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05-19
小班教案【经典】07-22
(经典)小班教案09-10
小班教案(经典)08-08
小班教案02-01
小班教案02-01
小班教案02-02
小班教案01-31
小班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