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科学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21-31-42-32-43-4
通 路
断 路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工具玩沙,感知沙子的特征。
2、尝试用沙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体验玩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整洁无杂物的沙地或沙池。
2、玩沙工具:小铲子、小桶、筛子、模子、水、树枝、漏斗、木棍等。
活动流程:
一 、 幼儿自由玩沙,边玩边讨论沙子的特点。
1、沙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
2、用手摸沙子是什么感觉?
3、赤脚蹲在沙子上感觉怎么样?
二 、 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玩沙,并自由探索,用沙子简单造型。
1、筛沙子,摸一摸筛过的沙子和没筛过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
2、沙子里放点水,挖“隧道”“战壕”垒“燕子窝”建“城堡”等。
3、用木棍,树枝,手指等在沙子上画画,按手印,比一比谁画的好。
4、用模子扣一扣,看一看沙子会变成什么样?
三、互相欣赏评价,体验创造的乐趣。
鼓励孩子用简短的语句评价同伴的`作品,并能用高兴、开心、有趣等词汇表达玩沙的愉快心情。 我的创新:
小结及反思 这节课通过让幼儿在自由玩中感知和老师的引导使孩子们了解了沙子的特性。并用沙子摆出了很多造型,想象力比较丰富。对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小班孩子分享意识比较差,再用玩沙工具时出现了争抢现象,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不同的动物喜欢持不同的食物。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20多种,分散在四周,青草、竹子、桃子、骨头、玉米等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斗喜欢去动物园,现在动物园来了新朋友。
听:旺---旺—旺谁来动物园啦?鼓励幼儿说完整的话------小狗来动物园啦。
看:(师表演动作)谁来动物园啦?鼓励幼儿说出小猴来动物园啦。
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粮食,密林中安家。
评析:通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小动物小狗、小羊、熊猫、小猴、鸽子、牛等动物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兴趣。老师简单的问题谁来动物园啦,幼儿容易回答。,贴近生活的实物让幼儿很快找到了说话的感觉,为下步幼儿说更多更好的话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找朋友,感知发现
(1):认识食物
师: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
出示:这是什么?(这是小草)这是什么样的小草?鼓励幼儿说出更多的句子。
逐一出示竹子、桃子、骨头、玉米等图片,用多种形式说出这是什么
评析:通过说这些食物,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还可以在幼儿之间做一个示范,幼儿之间互相学习。
(2)动手操作,把食物送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师: 你把什么送给谁?
另师:谢谢你把嫩嫩的小草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客气
同样的方法把食物送给其他小动物,老师可以扮作小动物说谢谢,幼儿可以扮作小动物说谢谢,也可集体说不客气。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教师示范、幼儿师范、师幼之间的互动,多种形式让幼儿说出完整的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内容,学会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对发展幼儿的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介绍朋友,进一步感知
师:你的朋友是谁,他喜欢吃什么?让多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并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说。
师:谁还能说得更好?
语言能力实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师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幼儿即了解了动物吃什么又发展了语言。
3: 组织讨论,扩散思维
师:动物园里还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吃什么?和你最近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 指名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结:了解动物吃什么可以听别人说,可以看书,可以看电视,还可以自己观察,有很多方法。
师:你想知道小蚂蚁小青蛙吃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让幼儿多说。
师:现在把你喜欢的小动物请回来,告诉大家它吃什么?
评析:通过讨论,了解熟悉的.动物吃什么,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知道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4:动物分类,提升经验
师:动物园来了这么多新朋友,咱们小朋友给它们开个庆祝会,看看你的朋友应该坐几号餐桌,为什么?
出示三张餐桌图画,先让一位能力强的小朋友放 说一说为什么?然后让每位幼儿都把自己的动物放到餐桌上并说一说。
教师边总结边提问1号餐桌上的小动物吃草、蔬菜这些植物,我们叫它草食动物,2号餐桌上的小动物吃肉 我们叫它什么(肉食动物),鼓励说的好得小朋友,谁能给三号餐桌上的小动物起个名字?教师提示三号餐桌上的小动物既吃植物又吃肉(杂食动物)。
评析:给动物分类即是对原有经验的再现又是对新知识的提升,语言能力更是得到提高,因为句子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吃什么,可动物非常多要想知道更多的动物吃什么,就需要小朋友想办法,咱们要看谁发现的多谁知道得多,告诉小朋友们。
评析:本活动把训练幼儿的语言贯穿始终,幼儿的语言得到扎实的训练,句子有短到长,内容有少到多,教师提问简洁明了。在培养探索动物奥秘兴趣上也给与一定方法和指导,幼儿易产生了兴趣。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2、 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 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科学教案 篇5
重点
太阳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
学生在收集资料基础上资料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关于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料
教学器材:有关图片、录相
教学课件: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设问:1.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被称为什么天体?
2.行星、卫星自己能发光发热吗?
3.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那颗天体?
4.地球的卫星是那颗天体?
认识太阳的基本情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设问:①你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中心温度又可高达多少摄氏度?它为什么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能量从哪里来?
②你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多远?
计算:光每秒可走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少时间?
2.太阳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太阳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太阳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太阳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2万倍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太阳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中等的恒星。
太阳的表面
活动:观察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照片与大家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用一段话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觉。
读图:读“太阳的大气层”图,说出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你知道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的哪一层吗?
了解太阳的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录相:太阳活动
设问:1.太阳有哪些主要活动?分别发生在哪一层?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
3.太阳表面真的有黑斑吗?这些黑子到底是什么?
4.发生什么变化时太阳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
5.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多少?
计算:哪年开始为太阳活动的第21周?
交流:介绍一下你在收集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时还有哪些收获?
:
层次
主要太阳活动
对人类的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11年周期、太阳活动的标志)
皮肤癌、白内障等病人数增多
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等现象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设问:我们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吗?你能介绍一下观察太阳的方法吗?
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阅读教材“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案点评: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播放录相,并调动学生利用络查找、收集、资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求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求知欲。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鸡蛋和鸡是经常吃的。于是我们利用设疑“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蛋?哪些喜欢吃鸡?都知道有哪些鸡?”引发小朋友回忆生活经验,以此来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同时也将活动切入正题。这样,小朋友的兴趣也容易被吸引过来。
活动目标
1.通过为小朋友讲解和观察小鸡孵化从蛋到鸡的转变,从而知道鸡生蛋、蛋变鸡的由来以及生命起源和生命周期,从而帮助孩子培养和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从未能孵化出的鸡蛋中,让小朋友学习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照顾幼小生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爱心。
3.通过讲解过程中的互动,让小朋友知道每个人都有公平、平等的权利。
活动准备
数字孵化器、已孵化两周的鸡蛋、制作雏鸡盒的设备、相关的活动主题卡,电源插座、彩色记号笔、白板、温水、食物(如:蛋黄、用水泡过的米或饭、新鲜洗净的菜叶)
活动过程
1.通过设疑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师: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蛋?哪些小朋友喜欢吃鸡?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有哪些鸡?
师:鸡蛋和鸡小朋友们都见过,有谁知道鸡蛋是怎样变成鸡的?
评析: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以此来激发小朋友的情趣,是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
2.了解鸡蛋的不同
通过图片的展示与讲解,让小朋友有感性的认识孵化小鸡的鸡蛋和日常吃的鸡蛋的'不同之处。
评析:让小朋友们知道生命的起源。
3.介绍孵化过程中的主要孵化因素
小朋友用手触摸孵化器的观察窗,观察孵化器的构造。在通过讲解,让小朋友知道孵化的三个关键因素:即温度、湿度、翻蛋。并启发小朋友寻找生活中旋转加热的东西。
4.大家一起给三个将孵化出壳的小鸡起名字
将小朋友们说的喜欢的名字都写在白板上,然后通过举手评选,选出三个小朋友最喜欢的名字,作为三只小鸡的名字。
评析:通过为小鸡起名字,让小朋友们学会参与、公平评选、自己做决定。
5.制作雏鸡盒
教小朋友们如何制作雏鸡盒,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小朋友们思考回答
师:为什么要在盒子上开几个洞?
师:为什么要放电灯?
师:为什么要在盒子底部铺上报纸?
6.小朋友们喂小鸡
小鸡出壳毛全部干后,将小鸡放入制作的雏鸡盒内,让小朋友们抚摸、观察。
破壳后1-2天后,准备一些与水混合的蛋黄、菜叶等,请一些小朋友来喂小鸡。
科学教案 篇7
小班社会教案:我会搬椅子
活动由来:
宝贝们情绪稳定下来了,愿意参与班级活动。但是,还不会将小椅子一个一个的放好,经常乱放。搬椅子的方法也不对,拖着椅子走,推着椅子走,甚至有个别孩子还把椅子扛到了头上,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搬椅子的本领。
活动名称:生活游戏:我会搬椅子
活动目标:
1、学会搬、摆小椅子的方法,会一个挨着一个摆。
2、知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人手一个、大灰狼的头饰一个。兔跳的音乐、大灰狼的音乐。
2、场景布置:散放在活动室中的'小椅子。
3、教会幼儿说儿歌《搬椅子》
活动过程:
一、 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跳进活动室。
师:“兔宝宝们在外面玩累了,和妈妈一起回家吧!”师生共同学小兔子跳进活动室,发现散放在地上、桌边的小椅子。兔妈妈:“哎呀,我们的家怎么这么的乱,小椅子怎么到处乱跑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把椅子摆好。
二、幼儿一边念儿歌《搬椅子》,教师根据儿歌内容,引导幼儿模仿搬椅子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把椅子排成同字形,幼儿在中间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
我们用椅子来摆个家,好吗?来,和兔妈妈一起搭我们的新家。
兔宝宝们摆得真整齐,一定很累了,我们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吧!请林老师来当大灰狼,待会大灰狼出来的时候,小兔子们要赶快回家哦。(坐回椅子上)玩游戏两遍。
四、请幼儿把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天黑了,小椅子要去找它的桌子妈妈了,小兔子快把它送回家
吧。记住怎么搬椅子了吗?
五、小结:
兔宝宝们都学会了搬摆小椅子,长了本领,妈妈真高兴。以后,记得要用我们学会的新本领来送小椅子回家,好吗?
附儿歌《搬椅子》
小椅子,我会搬,两手抓住放胸前。
一个挨着一个放,整整齐齐真好看。
活动后反思: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兴趣很高,在游戏中学会了搬、摆椅子的方法。这个活动结束后,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搬椅子的方法。因为对他们来说不是学本领,而是玩游戏。以后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多思考,多找些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乐意参与,并愿意在游戏中学会的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经典)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精选]09-09
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