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
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
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多读文章(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
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
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明确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体感知
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①,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
《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读课文
①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
顷qǐng 倾qī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间jiàn许 许hǔ 曳yè 几jī
②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③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
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放置会:集会,恰逢但:只
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
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
特别注意“善”字,它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它。
(4)朗读、背诵
教师提示,学生背诵,再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
(5)抽查背诵情况,鼓励完成情况好的同学
比如:教师提示“表演者的情况”,学生齐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时间”,背“会宾客大宴”;提示“舞台布置”,背“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提示“听众情况”背“众宾团坐”;提示“开演时的氛围”,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以下当堂背诵同此,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2.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
绝:消失、没有之:指屏风里面
(2)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读、背诵(同上)
(5)抽查背诵情况。
3.第二、三、四段
(1)朗读。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
(3)准备这三段内容的复述。
(五)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一部分同学还当堂背诵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仅要会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认真做准备,下节课要求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六)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熟读、翻译了课文,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是怎样描摹出精采场面的,很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这篇文章。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部分实词。
2.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
3.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检查学生自译第二、三、四段的情况
(1)部分实词的词义理解(请学生起来回答)
欠—打呵欠伸—伸懒腰其—他的乳—名词,乳xx,动词,喂奶毕—全绝—极、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虽—即使中间—中间夹杂许许—拟声词名—说出股—大腿奋—卷起几—几乎、差点儿走—逃跑
(2)请了个同学起来翻译这3个文段,一人一段,教师学生共同点评。
2.齐读3个文段,准备复述
3.请几个同学来复述,一人复述一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好。要求:
(1)复述的内容要与原文相符,要抓住要点;
(2)口齿清楚,语句连贯,要一气呵成。
(请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裁判来点评)
4.分析这三个文段
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
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
(1)第一个场景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作者是怎么写“声”的?(即按什么顺序描摹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第二场景
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纵声”“渐拍渐止”,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闻余响。
(3)第三场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5)小结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
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
(三)总结、扩展
口技表演者技艺“善”,作者对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绘声绘色,亦“善”。这种描写方法,给人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希望大家仔细体会。在日常写作中,能抓住特点,运用这种传神的描写。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2、锻炼想象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牟取众目暌暌哂笑棘手履行
2、解释词语:
哂笑:
牟取:
棘手:
雨后春笋:
心安理得:
二、导入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身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星期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标题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故事真否?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3、洞真的是无底吗?
4、洞是比喻什么?
5、文章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象?
6、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
7、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五、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六、教师小结
七、课堂练习
写一篇小作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初步知道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2、认识四线三格;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认识声调符号,学会a、o、e的四个声调。
3、能认清a、o、e的字形,读书准音,并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出带调韵母。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及字形,掌握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特点。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四线格。
2、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认清字母形,读准字母音,能在四线格
中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出示汉语拼音四字,谈话导入: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来学习汉语拼音。它能帮我们识字,阅读,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的好帮手。听老师说一首儿——拼音字母用处大,看图字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
我们决心学好它。
二、学习单韵母a
1、引导学生看图,问:医生在给小红看嗓子,叫她张大嘴发什么间?(发“啊”的音),板书a。小红的嘴张得怎样?(大大)
2、指导发音:发音时,口大开。
3、指导字形:引导看小红的头和辫子与a比较。
学习儿:圆脸蛋单角辫,张大嘴巴aaa.
4、认识四线格(四线三格)
5、指导书写:
①a有几笔?先写哪笔?(先写c,再写l)
②a应写在哪一格中?老师范写,学生填写。
三、学习单韵母o
1、出示卡片,引导看图,问:公鸡在干什么?(喔喔叫)扳书O。
2、指导发音(发音时拢圆嘴巴),学儿: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叫
OOO
3、指导记字形,书写(O一笔写成,从左上起笔,写在第二格中),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四、学习单韵母e
1、指导图:部:什么在水中游?板书e,读e时,嘴巴扁扁的,试读。2、指导记字形,书写。E像图中的什么?(鹅的倒影)
学儿: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像个e。(e一笔写成,写在中格)
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五、板书:
aoe
六、作业
1出示卡片,抽读书单韵母。
2练写单韵母,记住字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aoe的四个声调;能正确读出带调韵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aoe字母卡片,读一读。
1激发兴趣:要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学好拼音的声调很重要。
二、学习a的.四声
1结合声调符号的形状,教学四声的读法,韵母的声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四种符号表示。板书:ˉˊˇˋ从符号的形状,我们可以想到四个声调的读法。
2在四个声调下面分别写上a,结合手势,老师范读a的四声,学生仿读。
3看书上的声调图,教学顺口溜:起音高,一路平,从中到高往上升,先降然后再扬起,从高降到最底层,边说边读a的四声。
三、学习o的四声
老师范读,领读,学生用手势练读,最后达到任意读出带调韵母O。
四、学生独立学习e的四声。
五、一,带调韵母。
板书:aoe
六、作业
1看卡片读四声
2抄写aoe的四声,记住声调及读音
3自己制作四声小卡片
2iu
教学要求:
1初步知道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2学习iu 三个单韵母。
3能读准iu 三个单韵母,记住字形并能正确书写;能正确熟悉地读带调韵母iu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复习aoe)
二、学习单韵母i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一件衣服)谁会读图边的字母?说字母的形状与图的哪点相似?(I的点像衣襟上的大扣子,I的竖像扣子下的红布条)学生的想法可以有所不同。
2板书字母I,请读得准的学生领读。
3I的四声怎么读?(同桌互相读,汇反,老师纠正)
4你们发现I的四声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吗?(I标调时,上面的一点要去掉)。
5指导书写,想一想,I占什么格,先写哪一笔?(占中格和上格,先写1、再加点)练习书写。
三、学习单韵母u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鸟?(乌鸦)
2板书字母u,老师范读,指名读。
3自己试读u的四声(同桌检查,老师指导)
4指导书写,谁知道u写在哪个格,先写哪一笔?请说对的同学在黑板上板书。订正,练习书写。
四、板书。iu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
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二、初读识字
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二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第三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分开
红豆 鲜肉 带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①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②去拼音读。
③交流加点字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做动作)
形近字:端-瑞、粽-宗、综。
④摘苹果识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
1.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空。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午、节、真"。
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节:5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扁下长,横平竖直。
真:10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5.识字练习。(教师出示生字钓鱼游戏)
四、感知理解
1.指名分段读课文。
①指生逐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B.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C.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节的由来)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5、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第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请学生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⑴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⑵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⑴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⑵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5、那么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
6、那么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么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么?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么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三、布置作业
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原由】
《竹影》原收录于《丰子恺文集·少年艺术》一章中。很显然这是给少年人讲艺术的,艺术是原文的主题。但本文先写了小孩子的活动,由活动引到艺术问题,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描摹使我们读者发现了孩子的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正如席勒所说的:艺术起源于游戏。个人认为孩子的童心与艺术两个方面倾向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现原文的精神。于是根据丰子恺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根据丰子恺散文与漫画的特点,由本文入手,探讨丰子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对丰子恺的评价。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确:环境描写、孩子的行为体现的`特点、父亲的言行、中国画的特点等等,只要围绕课文谈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独立思考三分钟。
3、四人小组内交流,每人谈一点美的地方。小组内推荐出最好的一点建议,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即时评价。
三、课外拓展
感知丰子恺艺术对美的追求。
问题:仔细观赏幻灯片上丰子恺的漫画,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
观赏两分钟,全班交流。
四、总结
1、根据对课文的阅读和漫画的赏析,请总结:你认为什么是美的?
明确:可以归纳为生活、艺术、自然三方面。
2、教师总结语:
⑴ 这节课所接触的知识;
⑵ 同学们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以及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⑶ 美是需要靠发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
语文教案 篇7
课前谈话:
小朋友,我们昨天已经见过面了,知道我姓什么样吗?关于我,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能不能介绍介绍你自己的家?
一、揭题。
小朋友说起自己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
出示卡片家谁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表扬好学,会学的学生)
能给家找找朋友吗?
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家, 看老师写课题,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
(范写,注音)
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
诗里的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去看看呀?
二、看图,学习生字。
1、观察画面。(课件演示)小朋友快看,你觉得美吗?你都看到些什么啦?
3、学习生字。
小朋友说得真好,这些词儿你都认识了吗?点击,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己练练读读,比比谁先读准,
自学。
谁已经会读了?谁来读给大家听?
(注意种子、鱼儿是轻声,子、儿要读得又轻又快。这样鱼儿才可爱。种子的种是翘舌音)
真的会读了吗?老师加大难度看你们行不行?哟,真的会了,真了不起,.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朋友看,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欢快地畅游,种子在泥土里尽情地发芽,成长。多美呀!
小朋友,景色美诗写得更美,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一)、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小朋友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姿势也那么棒!小朋友向他学习。
有的小朋友读得很认真,已经在读第二边啦!
(二)、检查初读。
1、谁先来读第一行?你真是个勇敢的小朋友!(注意白云的家要读得连贯)
齐读.再指读.
2、谁来读2、3、4行?这回可就难一点啦!谁来读?
你真棒!小鸟的家鱼儿的家种子的家读得特别好。
3、下面2行字儿最多,最长,谁也会读了?
小朋友读书个个都不错。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真棒。都能读通顺了,老师真高兴,你读了书知道白云的家在哪里吗? 你们愿不愿意把他们送回家呀? 谢谢你们把他们送回家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
(美),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6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
五、复习生字词。
小朋友,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块做个游戏,好吗?
把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老师说:种子种子在哪里?种子种子在这里,种子种子快回家!
发到种子卡片的学生就上台把卡片组合成词语,贴到画上的相应位置。贴对了,就齐读两遍。
鱼儿、泥土、白云同样的方法。
六、指导写字。
1、咱们来看云字怎么写。
A、云有几笔?怎么写?
B、看书上笔顺,课件演示,说说怎么写。(横,横,撇折,点)
C、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老师边写边说顺口溜:一横短,一横长,撇折起笔在中央。
齐说顺口溜。
D、学生描红。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
2、学写儿。(机动)
A、别小看儿字笔画很少,但要写好它很不容易啊!
B、看笔顺,说说怎么写。(先写撇,再写竖弯勾)
C、范写。学生书空。
左边是竖撇,右边竖弯勾,两笔肩并肩。(不要一笔高一笔低)
D、学生描红。
七.作业。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准备:1、打印生字卡片:(一个字一张,游戏用,不用注音,最好有隐隐的田字格线)
白、云种、子泥、土鱼、儿蓝、天
2、打印祖国(词语,要注音)
3、打印( )是( )的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5-2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