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18 07:25:1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十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色彩、图形与线条打扮小猪,了解参加婚礼的基本礼仪。

  2、 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与图案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3、感受装饰的美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水彩笔、油画棒、水粉色、画纸,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参加婚礼的快乐景象,回忆结婚的有关经验。

  1.出示喜糖,提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什么时候吃过喜糖?"

  2、"你参加过婚礼吗?""你参加婚礼时都看到过什么?""新娘、新郎穿什么?""参加婚礼的客人都穿什么?""参加婚礼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帮你打扮的?"

  3、"为什么参加婚礼要精心打扮"(打扮得漂亮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是种礼貌。)

  二、欣赏PPT照片,引导幼儿讨论:设计服装打扮小猪。

  1、出示PPT照片,交代波哥要结婚师: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又有一场婚礼要进行了——那是波哥和卷尾妞的婚礼。

  师:波哥和卷尾妞邀请了许多猪朋友参加结婚典礼呢!猪朋友们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

  2、出示"小猪的着装"PPT照片,欣赏、讨论服装打扮的要素。

  师:小猪们为了隆重参加波哥的婚礼正在精心的准备呢!

  "它们在怎样打扮?""它们穿的是什么衣服?""旁边的小猪在干什么?"它是怎样涂的颜色?(一条蓝色,一条黄色,这样的涂色是间色的运用)边看边与幼儿一同讨论小猪们服装的款式、花纹和饰品,并与幼儿一同尝试命名,如彩条衣、花边服……

  3、导出小猪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

  "你们想怎样精心打扮小猪?"引导幼儿对小猪的纽扣、花边、口袋、绣花、领带等不同部位的进行装饰。

  三、幼儿创作,为小猪设计服饰。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颜料和油画棒,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精心打扮小猪,让它穿上漂亮干净的衣服;还可以给小猪带点装饰品呢!

  2、幼儿创作。(背景音乐)

  (1)幼儿联系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小猪身上用蜡笔描画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花纹,并有意识的`对花纹和布局进行设计。

  (2)能及时发现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对幼儿的创作给予建设性的指点。

  四、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幼儿陆续将着装完成的小猪送到展示板。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打扮的小猪的?引导幼儿从装饰的花纹、色彩等来评价。

  2、幼儿共同参加婚礼,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婚礼正式开始了,赶快向他们表示祝贺吧!"发喜糖了—谢谢你们帮助小猪设计了这么华丽隆重的衣服参加我们的婚礼!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表达我们喜悦的心情,表达我们的祝福吧!"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爱的姿态。

  2.尝试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熊猫的不同姿态。

  3.增强对熊猫的喜爱。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

  2.材料:竹子背景图、墨水、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猜图导入,引起兴趣。

  老师带来一只小动物请你猜猜是谁?(ppt出示熊猫的步骤图)

  小结:哦,原来是熊猫。熊猫还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我们的国宝哦!

  二、欣赏名画,感受水墨。

  1.了解水墨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来看看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中画叫水墨画,是有墨汁、水相互调和然后用毛笔画出来的画。这种画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称为国画。

  2.欣赏《熊猫竹石图》

  在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是呀,在作品中竹子、熊猫、岩石等图形,所以这一这幅作品的名字就叫熊猫竹石图。

  这两只熊猫他们长得怎样?(毛茸茸、胖乎乎、黑白相间)

  这两只熊猫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小结:是呀,画家爷爷用淡墨勾画了熊猫的轮廓,用浓墨画出了熊猫的四肢、耳朵、眼睛,黑白分明,熊猫胖乎乎、毛茸茸的非常可爱。

  3.欣赏不同姿态的熊猫。

  看,我这儿还有熊猫图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啊?(吃竹叶)他们是怎样吃的呀?

  这些熊猫又在干什么了呢?(玩耍、睡觉)

  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的熊猫作品,而且都是水墨画。这些作品都是一位叫吴作人的画家画的。其实这个吴作人画家还画了许多其他的水墨画。

  三、分组合作,体验水墨。

  1.探索画法。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水墨画熊猫,那我们也来画一画水墨画熊猫吧。

  你觉得熊猫应该先怎么画那部分呢?(先画……,再画……)

  2.交代要求。

  用大拇指和中指扣紧毛笔,然后蘸上墨汁并在瓶子上刮掉多余的墨汁进行绘画。

  3.幼儿操作。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副有着竹林的背景图,但是上面没有可爱的熊猫,请你去把你的熊猫添画在上面吧。

  四、相互欣赏,拓展

  思维。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2.欣赏水墨画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朋友画的熊猫真可爱,还有很多喜欢水墨画的人把它们都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活动反思:

  清画家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墨操于人,勾泼洪染之。”中国的的笔墨观,是中国画家在长期绘画实现的,它体现了中国画家伟大的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独特趣味和民族风格。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习我们中国具有特色的水墨画。

  孩子对中国水墨画充分的欣赏,有来自中国名画师的不同风格的图片,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熊猫》等的水墨画动画片,孩子们对水墨画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幻想。孩子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下,能初步的了解到水墨画的特征。活动中在引导幼儿欣赏时,通过让幼儿观察了熊猫的不同动态,最后让幼儿尝试用水墨画的.方式来学画熊猫,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纲要》中指出,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兴趣,再难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看着孩子们在我提供竹林背景图上画出一只只可爱憨厚的,不同动态的熊猫时,你无法想像这是出自孩子的手,是孩子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因为国宝熊猫的基本特征,以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只要我们老师精心、尽心、爱心的对待孩子,我们将会收获到最满意的笑。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刮画纸的神奇、有趣,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

  2.知道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并尝试运用。

  3.能画出蛋糕的轮廓,会用波浪纹、圆形等简单图案进行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能画出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图案进行装饰

  掌握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范画、轻音乐;刮画纸、竹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出示课件,欣赏各式各样的蛋糕。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蛋糕的种类可真多呀,有单层、双层,还有多层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口味不同;每个蛋糕上面的图案和花纹也都不一样。

  二、展开。

  1.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2分钟)

  指导语:瞧!刘老师也画了一个漂亮的大蛋糕!

  提问:这个蛋糕有几层呀?每一层上面是用什么图案来装饰的?

  2.教师示范画蛋糕轮廓并讲解解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6分钟)

  指导语: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这个蛋糕是怎么画的,小朋友来看一看。在画蛋糕的时候我们要从下往上画,最底层要画得大一些,第二层比第一层要小一点,最上面这一层再小一些。画完蛋糕的轮廓后再来画蜡烛和火焰。

  提问:咦,小朋友,你发现没发现老师用的纸和笔和我们平时用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可不是普通的黑纸,它呀可神奇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炫彩刮画纸”,(小朋友说一遍)在刮画纸的上面有一层黑色的覆盖层,只要我们用竹笔在上面轻轻一刮,就会变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

  指导语:竹笔由笔尖和笔尾两部分组成,笔尖可以用来画轮廓、刮细线。(就像这样,画完蛋糕的轮廓后可以用波浪纹、圆形或是简单的图案和花纹来装饰)

  笔尾是用来涂色的,轻轻地刮掉上面黑色的覆盖层。就像小朋友用油画棒涂颜色一样,从上到下,一点一点慢慢的刮,一些细小的地方,或者是边缘处也可以用笔尖来刮。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14分钟)

  指导语:刮画纸和竹笔可真神奇呀,一会小朋友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吧。

  在画蛋糕的时候要在纸的中间画,最下面一层要画的大一些,用笔尖画完轮廓后再用笔尾来涂色;另外,小朋友还要注意安全,不要用笔尖戳到自己或小朋友。

  指导语:一会请小朋友轻轻转过身体面向小桌子,每人拿一支笔和一张纸。一会小朋友可以画和老师一样的,也可以自己来创新。好,开始吧。

  4.请幼儿自评、互评作品。(5分)

  指导语:好,谁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蛋糕?

  提问:那么多漂亮的蛋糕,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指导语:请客人老师也来说说她最喜欢哪个蛋糕吧?

  三、结束。(2分钟)

  指导语: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还画了漂亮的大蛋糕,真能干呀,给自己鼓鼓掌吧!

  提问:那你们知道过生日为什么要送蛋糕吗?

  小结:是呀,送蛋糕就像送祝福、送健康、送快乐一样,收到蛋糕的人也会非常幸福和开心。

  提问:你们画了那么漂亮的蛋糕,你想送给谁?

  活动延伸:

  一会活动后咱们就把蛋糕送给你想送的人,现在请小朋友告诉旁边的小伙伴你想把蛋糕送给谁。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绘画感兴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故事《小船悠悠》中发现孩子们对蛋糕的兴趣浓厚,于是生成了炫彩刮画《生日蛋糕》的活动。结合我班美术特色,选用新颖独特的绘画材料——刮画纸,它结合多种绘画的特点,让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刮画纸颠覆了以往用笔在纸上绘画的传统,而是用竹笔在纸上刮画,底色绚丽多变,很好的促进教学氛围,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

  活动一开始,教师请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蛋糕,孩子们兴趣浓厚,知道了蛋糕的种类有许多,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口味不同;每个蛋糕上面的图案和花纹也都不一样。展开环节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幼儿在观看示范画蛋糕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纸和笔的不同,然后再进行示范讲解,从而突破难点。

  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教学环节流畅;95% 的幼儿画出了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5%的幼儿在画完蛋糕的基础上尝试大面积刮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评价环节中将所有孩子的画都展示出来,引导他们从蛋糕的形状、颜色、构图、大胆创新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自评、互评,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课后经过反思发现活动中仍寻在许多不足,如:应注重从小培养幼儿绘画时的坐姿,执笔的姿势及大胆创新的意识。另外不应把活动的重点设为画出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而应放在刮画上,只有大面积露出炫彩的底色,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刮画的神奇与乐趣。教学是一门学问和艺术,今后在备教材的过程中应再深入一些,在分析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美术活动中所用的材料;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每一次学习。

  小百科:生日蛋糕是一道美食,是过生日的必需品,它最早起源于西方,后来才慢慢的传入中国。最早的蛋糕是用几样简单的材料做出来的,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从情节、远近顺序、色彩上欣赏美术作品《喂小鸟》,感受画面的单纯与简洁以及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和温暖的柔情。

  2、通过迁移生活中和妈妈在一起的经验,体验作品中的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爱。

  3、爱妈妈,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爱与关心。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在和妈妈在一起的事情

  幻灯、电脑、电视、MP3。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米勒的画:

  1、出示幻灯《喂小鸟》。这是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画。提问:这是白天还是晚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阳光照在身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这幅画远处有什么?近处呢?他们会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画中有几个宝宝?妈妈在喂谁?宝宝是怎么吃的?(我们来学一学)旁边的宝宝在干什么?(我们来学一学)我们想象一下,妈妈喂饭的时候表情会是什么样子的?当妈妈微笑地看着你的时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妈妈一边喂饭的时候还会说什么呢?我们来听听这幅画中的妈妈对她的宝宝说了些什么?教师用语言描述作品。欣赏完这幅画,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4、其实,每个妈妈都很爱她们的宝宝。欣赏幻灯。请幼儿仔细观察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除了我们人类的妈妈这么爱宝宝之外,动物妈妈们也非常爱他们的宝宝。重点讲解北极熊。

  5、我们给米勒的画取个名字。

  二、迁移已有经验表述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请幼儿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教师将幼儿回答进行提升。

  2、这里还有一首说妈妈的歌呢!仔细听一听。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跳。

  三、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妈妈:

  你也爱妈妈,怎么让妈妈知道呢?

  活动延伸:

  美工区提供一些材料,想做礼物给妈妈的小朋友可以使用。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星夜》是梵高的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流动的线条(波浪线、螺旋线)生动地描绘了星夜蓝色的夜幕下,星月灿烂,彩云翻滚,大树卷曲旋转着向上升,让人感到生命的运动,宇宙的不停运转。整个画面倾泻着画家渴望生活的满腔热血,洋溢着画家激荡而顽强的生命力,是梵高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的成分。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知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思想,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2.创作“有星星的夜晚”,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星夜”、梵高的自画像

  2.幼儿人手一张画纸和笔

  [活动实录]

  1.直接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

  老师:小朋友,请仔细看一看,画面上画了什么?

  幼儿1:我看到了龙卷风、房子、星星、月亮、火、树、大海……

  幼儿2:我看到了洪水涌过来了……

  幼儿3:我觉得天空在翻滚了……

  (2)引导幼儿从颜色上欣赏、讨论

  老师: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

  幼儿:有黑的、灰的、黄的、蓝的……

  老师:什么颜色用得多些?(黑的、深蓝的、紫的)这些是灰暗色还是明亮色?(灰暗色)

  老师:它们在一起对比强烈吗?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对比强烈,心里有点不开心……

  教师小结:画家用了深蓝色、紫色和黄色,色彩鲜明,对比非常强烈,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3)引导幼儿从线条上欣赏、讨论

  老师:这幅作品中画家用了哪些线条?

  幼儿:用了波浪线、螺旋线……

  老师:哪些地方用了波浪线?给你什么感觉?

  幼儿:树用了波浪线,好像向上长一样。(请幼儿学一学)

  幼儿:天空用了波浪线,我觉得云在滚动……

  老师:画家在什么地方用了螺旋线?

  幼儿:星星和月亮周围用了螺旋线……

  老师:你有什么感觉?(好像包住了)星星和月亮被紧紧地包住了,那是什么感觉?(肯定很难受)

  请小朋友相互紧紧地抱住,感受难过。

  (4)引导幼儿整体感受.

  老师:你看了这幅作品,有什么感觉?

  幼儿:很难过、恐惧……

  教师小结: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旋涡围住了,大树像火苗一样向上旋转着上升,蓝颜色、紫颜色和黄颜色对比强烈,画家用这些颜色和形象表达了自己紧张、忧郁、难过的`感情。

  (5)请幼儿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老师:谁来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幼儿:星星和月亮、害怕的夜晚、恐怖的天空……

  3.欣赏梵高自画像,了解凡高的生平

  4.讨论

  老师:我们看到的有星星和月亮的夜空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

  5.创作“有星星的夜晚”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互动和谐。具有以下两大主要特点。

  1.宽松的互动环境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对艺术作品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宽松愉悦的环境对幼儿的表达非常重要。本节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平等互动,让幼儿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2.有效的问题引领

  这是一幅抽象的作品,但个性明显。本节活动中,教师预设了几个大问题,孩子们在问题的引领下充分感受了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和意思,体会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意图:

  设计此活动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拼原图,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为原图画上颜色,锻炼孩子手、眼、脑的协调性;把小朋友们分组,是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增强合作意识。选出小组长,培养小朋友们的责任感。小组比赛,锻炼孩子的竞争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要把散乱的图片拼回去,让想象力得到更充足的发挥;

  2、学会运用画笔为原图上色,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性;

  3、进行小组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4、学会正确使用双面胶纸。

  活动准备:

  小熊玩偶,剪好的碎图6张,A3纸6张,彩色笔,双面胶,爱心帖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出示小熊玩偶)

  幼:小熊

  师:对了,是小熊。可是,小熊今天好伤心呀,因为他早上在收拾房屋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6张自画像给撕碎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小熊解决这个问题呀?

  幼:把它拼起来,然后贴好(小朋友们各种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居然帮小熊想到了把它拼接起来的好办法。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帮小熊吧。

  2、分组比赛拼图

  老师把幼儿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应经分好了小组,选出了小组长。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拼的`快。比赛规则:每个小组需要正确的把小熊的自画像拼好,然后用双面胶贴在A3纸上。最快贴好的那个小组就获胜。(老师把小熊撕碎了的自画像发到每个小组,每组一张A3纸,一圈双面胶)

  把拼得最快且正确的小组的小组长请上来,分享他们小组拼得又快又正确的方法。

  师:你的名字是什么呀?请大声告诉班里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大声向别人介绍自己)

  幼:小丫

  师:小丫,你们组是拼得又快又正确,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的办法吗?

  幼:……(引导幼儿说己的想法)

  3、为小熊自画像上色

  师:小熊非常感谢小朋友们为把他的自画像拼好了,可是,现在小熊还有一个烦恼,就是他的自画像都没有颜色,可是他又想他的自画像是彩色的。小朋友们,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小朋友的自画像上颜色吧。

  每个小组长上来领之前已经拼好的自画像和彩色笔。小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小熊自画像涂上颜色。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为小熊的自画像画上了漂亮的颜色。我们把每个小组画好的小熊自画像放贴在小黑板上,每个人发一个小爱心,在觉得最漂亮的那张图下面贴上小爱心。获得最多小爱心的那张自画像的那个小组每个人就能获得老师给的一个小奖励。

  把获得最多小爱心的小组的小组长请上来。

  师:你的名字是什么呀?请大声告诉班里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大声向别人介绍自己)

  幼:小米

  师:小丫,你们组是画的最漂亮的,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的办法吗?

  幼:……(引导幼儿说己的想法)

  4、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都很棒,不仅帮小熊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会了拼图,而且还帮小熊的自画像画上了漂亮的颜色。没有被选出最漂亮的自画像也没关系,因为每个小朋友画的都很漂亮,下次继续你努力,画的更好。

  活动延伸

  1、在平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把图片给撕碎了,小朋友可以运用这次活动中所学的拼原图的办法,把图片给拼起来。

  2、在区角活动中,一些拼图的玩具。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减,环环相扣。导入也运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拼图也让孩子充分发挥的想象力,分小组比赛即培养了幼儿合作的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让幼儿自己选出最漂亮的自画像,孩子很感兴趣,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留给幼儿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领略抽象画的特点。

  2、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并乐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3、体验画面得美感及欣赏活动带来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

  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领略抽象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幼儿操作材料(白纸、黑色条状即时贴、蜡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让幼儿了解格子画的特点。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播放PPT1,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线条和方块可能是什么?

  幼:迷宫、水管、马路……

  二、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匹配游戏,引导幼儿体验画面的意义

  1、“小朋友说的很好。这幅画呀,是画家画的对一个城市的印象。那到底是哪个城市,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里面是两座不同的城市,哪座城市表现了这张画?第一张:小河上有什么?你们去过这个城市吗?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城市?第二张。(播放PPT2-3,一段是中国民乐配江南风景图片,一段是爵士乐配纽约的图片。)

  2、提问:你认为是哪一座城市,为什么?(很大,繁华)

  3、教师播放PPT4。(两座城市并列的图片)

  4、小结:“这幅画是画家画的对一个城市的感觉,这个城市叫纽约,就是我们刚才选的看到的第二个城市,纽约是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有整齐的街道、高高的大楼,晚上还有闪烁变幻的霓虹灯。”

  三、再次结合音乐欣赏图画,感知画面的美感

  1、(播放PPT5)这幅图画,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老汇爵士乐》。百老汇是纽约著名的一条街道,街道两旁都是歌剧院(表演),爵士乐(音乐的表现形式),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再来看看这幅图画。 你觉得这些大大小小的格子可能是什么?(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提问:这些格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大格子可能是什么?小格子又可能是什么?

  3、提问:这幅画里面,哪种颜色最多?黄色使你想到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4、提问:除了黄色还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你觉得漂亮吗?你喜欢这幅画吗?

  5、小结:这幅画由无数的金黄色的小格子和一些红色、蓝色的格子组成,这些格子就像纽约的街道、楼房、车辆、也像跳跃的小音符。在画家的`眼里,纽约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活力、充满音乐、让人快乐的城市。

  四、认识画家及其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那么,是谁画了这幅画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画家。播放PPT6,简单介绍画家(荷兰 蒙德里安)。他还有其他一些作品。(播放PPT7-9)

  2、提问:你喜欢这种特别的绘画方法吗?有很多设计师也很喜欢蒙得里安的风格,还把他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播放PPT10-15)

  3、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回设计师,试试这种有趣的新方法呢? 你觉得他们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格子、黑色的线条、留白,没有图上颜色的就是留白、色块)

  五、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接下来,我们也用这特别的绘画方法来创作一幅画!(出示一张白纸)老师在纸上已经贴好了一些纸条,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贴出不同大小的格子画,然后随意的将这些格子填上颜色,白纸放在小篓子里。等音乐结束时,你们可以带着作品,到老师身边介绍你的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美术欣赏活动设计选材于荷兰著名的新造型主义作画的创始人蒙德里安的作品,他的作品用抽象的线条来概括各种事物,简洁而大气,适合幼儿欣赏与理解。在设计本活动时,我重点引导幼儿感知蒙德里安画作的特点,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关注、启发幼儿感受蒙德里安画作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同时能用自己的思想来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创作作品时,幼儿的表现水平不同,但是孩子对欣赏作品是感兴趣的,也乐意参与到创作活动之中去。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内容:

  美术教研:宝宝的脸

  活动目标:

  1、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泥工捏出自己脸型和五官的基本特征,捏出五官的正确位置。

  2、在游戏中,促进小肌肉的灵活性,激发学习探索的精神。

  3、喜欢泥工活动,感受自己做出成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仔细观察过自己

  2、物质准备:各色橡皮泥,自制脸蛋轮廓,牙签,范例,泥工模版。

  指导要点:

  1、简单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用猜谜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出示脸谱并提问,请幼儿回忆五官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好朋友的脸上有眼睛,还有什么?

  你好朋友的脸上是不是也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头发呢?

  (3)请幼儿看,说说同伴五官的位置。

  教师用儿歌小结:“圆圆的脸,大大的眼,小小鼻子在中间,耳朵在两边,头发不遮眼。”

  2、示范捏泥,师生共同探讨

  师生共同探讨五官的'正确捏法,引导幼儿以鼻子为中心捏出五官,鼓励幼儿大胆捏。

  师:“我们脸上有这么多器官,应先捏什么?”

  3、提出捏泥要求

  (1)“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了,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

  (2)幼儿操作时,教师启发幼儿捏出能表现自己特色的脸蛋

  (3)提醒督促幼儿,保持桌面,地面与衣服的整洁。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5、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四季树林的图片,感受不同季节的树林产生的色彩美。

  2:尝试用同一色系的纸通过剪贴、绘画的方式与小组合作共同表现树林的美丽与生机。

  3:能按照小组的分工进行创作,体验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及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1:幼儿在《绿野仙踪》主题中对树木进行过探索。

  2: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过树林。

  3:幼儿具有看图剪纸的能力。

  4:幼儿在活动以前就已经分好了小组。

  物质准备:各色色纸;剪刀;胶棒;四张底色纸;水彩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森林四季图。

  1:出示四季树林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四幅图的色彩,感受不同色系所带来的季节特征。

  2:欣赏图片中所表现树木的远近、大小等构图特点。

  二:引导幼儿与同伴学习用剪纸的方式表现不同形式的树木。

  1:幼儿大胆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树的外形特征。

  2:分别请幼儿在对折纸上画出不同外形的树,拓展幼儿的思路。

  三:教师介绍活动材料以及活动的形式。

  1:教师布置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表现美丽的树林。

  2:引导幼儿想象小动物最喜欢树林了,可以增加一些动物来丰富画面。

  3:介绍材料:将摆放在前台的各种色系的纸向幼儿一一介绍,提醒幼儿在取材料的.时候按照色系来取。

  4:讨论:怎样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组合最美丽的树林?(对画面的整体构图进行讨论:提醒幼儿先不要急着将剪完的树贴在底纸上,等大家都完成后先做好整体布局再来张贴。)

  四: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

  1:每一组的幼儿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目的的取材料,教师进行观察并且指导。

  2:引导幼儿剪出不同大小以及不同外形的树。

  3:对幼儿小组间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以及指导。

  4:提醒幼儿操作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五:欣赏评析作品。

  每组幼儿共同为作品起名字并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做介绍。

中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名称:救生圈

  活动目标:

  尝试用绘画或粘贴的方法装饰救生圈。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粘贴材料、蜡笔、各色颜料。像救生圈形状的作画纸。

  活动室布置:收集各种款式的救生圈

  活动过程:

  一、欣赏

  夏天里,天气很热,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幼儿泛讲)

  欣赏活动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救生圈上的各种图案花纹。

  向幼儿介绍: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凉快,但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必须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并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时也要文明游泳。

  二、制作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讨论制作方法:

  1)用蜡笔在救生圈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与图案。

  2)找自己喜欢的手工纸,剪出各种形状进行粘贴。

  3)用颜料粉刷救生圈的颜色。

  三、请幼儿说说自己救生圈的价格

  让幼儿根据救生圈上的花纹或者图案,进行封闭式数数,数出的总数就是救生圈的价格。找找价格最贵的是哪一只救生圈。

  四、延伸

  “动手角”里有许多的材料,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出各种款式的救生圈来。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12-13

中班美术的教案12-13

美术中班教案05-27

中班美术教案05-18

中班美术教案【精选】07-20

中班美术教案(经典)07-20

【集合】中班美术教案07-20

中班美术教案(通用)07-20

(热)中班美术教案07-20

[集合]中班美术教案07-21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十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色彩、图形与线条打扮小猪,了解参加婚礼的基本礼仪。

  2、 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与图案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3、感受装饰的美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水彩笔、油画棒、水粉色、画纸,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参加婚礼的快乐景象,回忆结婚的有关经验。

  1.出示喜糖,提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什么时候吃过喜糖?"

  2、"你参加过婚礼吗?""你参加婚礼时都看到过什么?""新娘、新郎穿什么?""参加婚礼的客人都穿什么?""参加婚礼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帮你打扮的?"

  3、"为什么参加婚礼要精心打扮"(打扮得漂亮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是种礼貌。)

  二、欣赏PPT照片,引导幼儿讨论:设计服装打扮小猪。

  1、出示PPT照片,交代波哥要结婚师: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又有一场婚礼要进行了——那是波哥和卷尾妞的婚礼。

  师:波哥和卷尾妞邀请了许多猪朋友参加结婚典礼呢!猪朋友们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

  2、出示"小猪的着装"PPT照片,欣赏、讨论服装打扮的要素。

  师:小猪们为了隆重参加波哥的婚礼正在精心的准备呢!

  "它们在怎样打扮?""它们穿的是什么衣服?""旁边的小猪在干什么?"它是怎样涂的颜色?(一条蓝色,一条黄色,这样的涂色是间色的运用)边看边与幼儿一同讨论小猪们服装的款式、花纹和饰品,并与幼儿一同尝试命名,如彩条衣、花边服……

  3、导出小猪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

  "你们想怎样精心打扮小猪?"引导幼儿对小猪的纽扣、花边、口袋、绣花、领带等不同部位的进行装饰。

  三、幼儿创作,为小猪设计服饰。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颜料和油画棒,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精心打扮小猪,让它穿上漂亮干净的衣服;还可以给小猪带点装饰品呢!

  2、幼儿创作。(背景音乐)

  (1)幼儿联系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小猪身上用蜡笔描画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花纹,并有意识的`对花纹和布局进行设计。

  (2)能及时发现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对幼儿的创作给予建设性的指点。

  四、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幼儿陆续将着装完成的小猪送到展示板。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打扮的小猪的?引导幼儿从装饰的花纹、色彩等来评价。

  2、幼儿共同参加婚礼,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婚礼正式开始了,赶快向他们表示祝贺吧!"发喜糖了—谢谢你们帮助小猪设计了这么华丽隆重的衣服参加我们的婚礼!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表达我们喜悦的心情,表达我们的祝福吧!"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爱的姿态。

  2.尝试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熊猫的不同姿态。

  3.增强对熊猫的喜爱。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

  2.材料:竹子背景图、墨水、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猜图导入,引起兴趣。

  老师带来一只小动物请你猜猜是谁?(ppt出示熊猫的步骤图)

  小结:哦,原来是熊猫。熊猫还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我们的国宝哦!

  二、欣赏名画,感受水墨。

  1.了解水墨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来看看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中画叫水墨画,是有墨汁、水相互调和然后用毛笔画出来的画。这种画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称为国画。

  2.欣赏《熊猫竹石图》

  在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是呀,在作品中竹子、熊猫、岩石等图形,所以这一这幅作品的名字就叫熊猫竹石图。

  这两只熊猫他们长得怎样?(毛茸茸、胖乎乎、黑白相间)

  这两只熊猫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小结:是呀,画家爷爷用淡墨勾画了熊猫的轮廓,用浓墨画出了熊猫的四肢、耳朵、眼睛,黑白分明,熊猫胖乎乎、毛茸茸的非常可爱。

  3.欣赏不同姿态的熊猫。

  看,我这儿还有熊猫图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啊?(吃竹叶)他们是怎样吃的呀?

  这些熊猫又在干什么了呢?(玩耍、睡觉)

  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的熊猫作品,而且都是水墨画。这些作品都是一位叫吴作人的画家画的。其实这个吴作人画家还画了许多其他的水墨画。

  三、分组合作,体验水墨。

  1.探索画法。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水墨画熊猫,那我们也来画一画水墨画熊猫吧。

  你觉得熊猫应该先怎么画那部分呢?(先画……,再画……)

  2.交代要求。

  用大拇指和中指扣紧毛笔,然后蘸上墨汁并在瓶子上刮掉多余的墨汁进行绘画。

  3.幼儿操作。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副有着竹林的背景图,但是上面没有可爱的熊猫,请你去把你的熊猫添画在上面吧。

  四、相互欣赏,拓展

  思维。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2.欣赏水墨画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朋友画的熊猫真可爱,还有很多喜欢水墨画的人把它们都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活动反思:

  清画家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墨操于人,勾泼洪染之。”中国的的笔墨观,是中国画家在长期绘画实现的,它体现了中国画家伟大的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独特趣味和民族风格。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习我们中国具有特色的水墨画。

  孩子对中国水墨画充分的欣赏,有来自中国名画师的不同风格的图片,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熊猫》等的水墨画动画片,孩子们对水墨画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幻想。孩子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下,能初步的了解到水墨画的特征。活动中在引导幼儿欣赏时,通过让幼儿观察了熊猫的不同动态,最后让幼儿尝试用水墨画的.方式来学画熊猫,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纲要》中指出,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兴趣,再难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看着孩子们在我提供竹林背景图上画出一只只可爱憨厚的,不同动态的熊猫时,你无法想像这是出自孩子的手,是孩子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因为国宝熊猫的基本特征,以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只要我们老师精心、尽心、爱心的对待孩子,我们将会收获到最满意的笑。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刮画纸的神奇、有趣,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

  2.知道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并尝试运用。

  3.能画出蛋糕的轮廓,会用波浪纹、圆形等简单图案进行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能画出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图案进行装饰

  掌握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范画、轻音乐;刮画纸、竹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出示课件,欣赏各式各样的蛋糕。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蛋糕的种类可真多呀,有单层、双层,还有多层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口味不同;每个蛋糕上面的图案和花纹也都不一样。

  二、展开。

  1.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2分钟)

  指导语:瞧!刘老师也画了一个漂亮的大蛋糕!

  提问:这个蛋糕有几层呀?每一层上面是用什么图案来装饰的?

  2.教师示范画蛋糕轮廓并讲解解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6分钟)

  指导语: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这个蛋糕是怎么画的,小朋友来看一看。在画蛋糕的时候我们要从下往上画,最底层要画得大一些,第二层比第一层要小一点,最上面这一层再小一些。画完蛋糕的轮廓后再来画蜡烛和火焰。

  提问:咦,小朋友,你发现没发现老师用的纸和笔和我们平时用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可不是普通的黑纸,它呀可神奇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炫彩刮画纸”,(小朋友说一遍)在刮画纸的上面有一层黑色的覆盖层,只要我们用竹笔在上面轻轻一刮,就会变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

  指导语:竹笔由笔尖和笔尾两部分组成,笔尖可以用来画轮廓、刮细线。(就像这样,画完蛋糕的轮廓后可以用波浪纹、圆形或是简单的图案和花纹来装饰)

  笔尾是用来涂色的,轻轻地刮掉上面黑色的覆盖层。就像小朋友用油画棒涂颜色一样,从上到下,一点一点慢慢的刮,一些细小的地方,或者是边缘处也可以用笔尖来刮。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14分钟)

  指导语:刮画纸和竹笔可真神奇呀,一会小朋友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吧。

  在画蛋糕的时候要在纸的中间画,最下面一层要画的大一些,用笔尖画完轮廓后再用笔尾来涂色;另外,小朋友还要注意安全,不要用笔尖戳到自己或小朋友。

  指导语:一会请小朋友轻轻转过身体面向小桌子,每人拿一支笔和一张纸。一会小朋友可以画和老师一样的,也可以自己来创新。好,开始吧。

  4.请幼儿自评、互评作品。(5分)

  指导语:好,谁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蛋糕?

  提问:那么多漂亮的蛋糕,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指导语:请客人老师也来说说她最喜欢哪个蛋糕吧?

  三、结束。(2分钟)

  指导语: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还画了漂亮的大蛋糕,真能干呀,给自己鼓鼓掌吧!

  提问:那你们知道过生日为什么要送蛋糕吗?

  小结:是呀,送蛋糕就像送祝福、送健康、送快乐一样,收到蛋糕的人也会非常幸福和开心。

  提问:你们画了那么漂亮的蛋糕,你想送给谁?

  活动延伸:

  一会活动后咱们就把蛋糕送给你想送的人,现在请小朋友告诉旁边的小伙伴你想把蛋糕送给谁。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绘画感兴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故事《小船悠悠》中发现孩子们对蛋糕的兴趣浓厚,于是生成了炫彩刮画《生日蛋糕》的活动。结合我班美术特色,选用新颖独特的绘画材料——刮画纸,它结合多种绘画的特点,让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刮画纸颠覆了以往用笔在纸上绘画的传统,而是用竹笔在纸上刮画,底色绚丽多变,很好的促进教学氛围,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

  活动一开始,教师请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蛋糕,孩子们兴趣浓厚,知道了蛋糕的种类有许多,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口味不同;每个蛋糕上面的图案和花纹也都不一样。展开环节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刮画纸和竹笔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幼儿在观看示范画蛋糕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纸和笔的不同,然后再进行示范讲解,从而突破难点。

  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教学环节流畅;95% 的幼儿画出了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5%的幼儿在画完蛋糕的基础上尝试大面积刮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评价环节中将所有孩子的画都展示出来,引导他们从蛋糕的形状、颜色、构图、大胆创新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自评、互评,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课后经过反思发现活动中仍寻在许多不足,如:应注重从小培养幼儿绘画时的坐姿,执笔的姿势及大胆创新的意识。另外不应把活动的重点设为画出蛋糕的轮廓,并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而应放在刮画上,只有大面积露出炫彩的底色,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刮画的神奇与乐趣。教学是一门学问和艺术,今后在备教材的过程中应再深入一些,在分析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美术活动中所用的材料;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每一次学习。

  小百科:生日蛋糕是一道美食,是过生日的必需品,它最早起源于西方,后来才慢慢的传入中国。最早的蛋糕是用几样简单的材料做出来的,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从情节、远近顺序、色彩上欣赏美术作品《喂小鸟》,感受画面的单纯与简洁以及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和温暖的柔情。

  2、通过迁移生活中和妈妈在一起的经验,体验作品中的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爱。

  3、爱妈妈,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爱与关心。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在和妈妈在一起的事情

  幻灯、电脑、电视、MP3。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米勒的画:

  1、出示幻灯《喂小鸟》。这是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画。提问:这是白天还是晚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阳光照在身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这幅画远处有什么?近处呢?他们会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画中有几个宝宝?妈妈在喂谁?宝宝是怎么吃的?(我们来学一学)旁边的宝宝在干什么?(我们来学一学)我们想象一下,妈妈喂饭的时候表情会是什么样子的?当妈妈微笑地看着你的时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妈妈一边喂饭的时候还会说什么呢?我们来听听这幅画中的妈妈对她的宝宝说了些什么?教师用语言描述作品。欣赏完这幅画,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4、其实,每个妈妈都很爱她们的宝宝。欣赏幻灯。请幼儿仔细观察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除了我们人类的妈妈这么爱宝宝之外,动物妈妈们也非常爱他们的宝宝。重点讲解北极熊。

  5、我们给米勒的画取个名字。

  二、迁移已有经验表述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请幼儿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教师将幼儿回答进行提升。

  2、这里还有一首说妈妈的歌呢!仔细听一听。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跳。

  三、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妈妈:

  你也爱妈妈,怎么让妈妈知道呢?

  活动延伸:

  美工区提供一些材料,想做礼物给妈妈的小朋友可以使用。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星夜》是梵高的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流动的线条(波浪线、螺旋线)生动地描绘了星夜蓝色的夜幕下,星月灿烂,彩云翻滚,大树卷曲旋转着向上升,让人感到生命的运动,宇宙的不停运转。整个画面倾泻着画家渴望生活的满腔热血,洋溢着画家激荡而顽强的生命力,是梵高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的成分。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知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思想,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2.创作“有星星的夜晚”,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星夜”、梵高的自画像

  2.幼儿人手一张画纸和笔

  [活动实录]

  1.直接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

  老师:小朋友,请仔细看一看,画面上画了什么?

  幼儿1:我看到了龙卷风、房子、星星、月亮、火、树、大海……

  幼儿2:我看到了洪水涌过来了……

  幼儿3:我觉得天空在翻滚了……

  (2)引导幼儿从颜色上欣赏、讨论

  老师: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

  幼儿:有黑的、灰的、黄的、蓝的……

  老师:什么颜色用得多些?(黑的、深蓝的、紫的)这些是灰暗色还是明亮色?(灰暗色)

  老师:它们在一起对比强烈吗?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对比强烈,心里有点不开心……

  教师小结:画家用了深蓝色、紫色和黄色,色彩鲜明,对比非常强烈,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3)引导幼儿从线条上欣赏、讨论

  老师:这幅作品中画家用了哪些线条?

  幼儿:用了波浪线、螺旋线……

  老师:哪些地方用了波浪线?给你什么感觉?

  幼儿:树用了波浪线,好像向上长一样。(请幼儿学一学)

  幼儿:天空用了波浪线,我觉得云在滚动……

  老师:画家在什么地方用了螺旋线?

  幼儿:星星和月亮周围用了螺旋线……

  老师:你有什么感觉?(好像包住了)星星和月亮被紧紧地包住了,那是什么感觉?(肯定很难受)

  请小朋友相互紧紧地抱住,感受难过。

  (4)引导幼儿整体感受.

  老师:你看了这幅作品,有什么感觉?

  幼儿:很难过、恐惧……

  教师小结: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旋涡围住了,大树像火苗一样向上旋转着上升,蓝颜色、紫颜色和黄颜色对比强烈,画家用这些颜色和形象表达了自己紧张、忧郁、难过的`感情。

  (5)请幼儿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老师:谁来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幼儿:星星和月亮、害怕的夜晚、恐怖的天空……

  3.欣赏梵高自画像,了解凡高的生平

  4.讨论

  老师:我们看到的有星星和月亮的夜空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

  5.创作“有星星的夜晚”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互动和谐。具有以下两大主要特点。

  1.宽松的互动环境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对艺术作品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宽松愉悦的环境对幼儿的表达非常重要。本节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平等互动,让幼儿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2.有效的问题引领

  这是一幅抽象的作品,但个性明显。本节活动中,教师预设了几个大问题,孩子们在问题的引领下充分感受了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和意思,体会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意图:

  设计此活动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拼原图,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为原图画上颜色,锻炼孩子手、眼、脑的协调性;把小朋友们分组,是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增强合作意识。选出小组长,培养小朋友们的责任感。小组比赛,锻炼孩子的竞争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要把散乱的图片拼回去,让想象力得到更充足的发挥;

  2、学会运用画笔为原图上色,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性;

  3、进行小组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4、学会正确使用双面胶纸。

  活动准备:

  小熊玩偶,剪好的碎图6张,A3纸6张,彩色笔,双面胶,爱心帖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出示小熊玩偶)

  幼:小熊

  师:对了,是小熊。可是,小熊今天好伤心呀,因为他早上在收拾房屋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6张自画像给撕碎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小熊解决这个问题呀?

  幼:把它拼起来,然后贴好(小朋友们各种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居然帮小熊想到了把它拼接起来的好办法。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帮小熊吧。

  2、分组比赛拼图

  老师把幼儿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应经分好了小组,选出了小组长。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拼的`快。比赛规则:每个小组需要正确的把小熊的自画像拼好,然后用双面胶贴在A3纸上。最快贴好的那个小组就获胜。(老师把小熊撕碎了的自画像发到每个小组,每组一张A3纸,一圈双面胶)

  把拼得最快且正确的小组的小组长请上来,分享他们小组拼得又快又正确的方法。

  师:你的名字是什么呀?请大声告诉班里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大声向别人介绍自己)

  幼:小丫

  师:小丫,你们组是拼得又快又正确,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的办法吗?

  幼:……(引导幼儿说己的想法)

  3、为小熊自画像上色

  师:小熊非常感谢小朋友们为把他的自画像拼好了,可是,现在小熊还有一个烦恼,就是他的自画像都没有颜色,可是他又想他的自画像是彩色的。小朋友们,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小朋友的自画像上颜色吧。

  每个小组长上来领之前已经拼好的自画像和彩色笔。小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小熊自画像涂上颜色。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为小熊的自画像画上了漂亮的颜色。我们把每个小组画好的小熊自画像放贴在小黑板上,每个人发一个小爱心,在觉得最漂亮的那张图下面贴上小爱心。获得最多小爱心的那张自画像的那个小组每个人就能获得老师给的一个小奖励。

  把获得最多小爱心的小组的小组长请上来。

  师:你的名字是什么呀?请大声告诉班里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大声向别人介绍自己)

  幼:小米

  师:小丫,你们组是画的最漂亮的,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的办法吗?

  幼:……(引导幼儿说己的想法)

  4、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都很棒,不仅帮小熊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会了拼图,而且还帮小熊的自画像画上了漂亮的颜色。没有被选出最漂亮的自画像也没关系,因为每个小朋友画的都很漂亮,下次继续你努力,画的更好。

  活动延伸

  1、在平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把图片给撕碎了,小朋友可以运用这次活动中所学的拼原图的办法,把图片给拼起来。

  2、在区角活动中,一些拼图的玩具。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减,环环相扣。导入也运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拼图也让孩子充分发挥的想象力,分小组比赛即培养了幼儿合作的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让幼儿自己选出最漂亮的自画像,孩子很感兴趣,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留给幼儿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领略抽象画的特点。

  2、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并乐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3、体验画面得美感及欣赏活动带来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

  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百老汇爵士乐》,领略抽象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幼儿操作材料(白纸、黑色条状即时贴、蜡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让幼儿了解格子画的特点。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播放PPT1,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线条和方块可能是什么?

  幼:迷宫、水管、马路……

  二、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匹配游戏,引导幼儿体验画面的意义

  1、“小朋友说的很好。这幅画呀,是画家画的对一个城市的印象。那到底是哪个城市,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里面是两座不同的城市,哪座城市表现了这张画?第一张:小河上有什么?你们去过这个城市吗?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城市?第二张。(播放PPT2-3,一段是中国民乐配江南风景图片,一段是爵士乐配纽约的图片。)

  2、提问:你认为是哪一座城市,为什么?(很大,繁华)

  3、教师播放PPT4。(两座城市并列的图片)

  4、小结:“这幅画是画家画的对一个城市的感觉,这个城市叫纽约,就是我们刚才选的看到的第二个城市,纽约是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有整齐的街道、高高的大楼,晚上还有闪烁变幻的霓虹灯。”

  三、再次结合音乐欣赏图画,感知画面的美感

  1、(播放PPT5)这幅图画,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老汇爵士乐》。百老汇是纽约著名的一条街道,街道两旁都是歌剧院(表演),爵士乐(音乐的表现形式),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再来看看这幅图画。 你觉得这些大大小小的格子可能是什么?(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提问:这些格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大格子可能是什么?小格子又可能是什么?

  3、提问:这幅画里面,哪种颜色最多?黄色使你想到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4、提问:除了黄色还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你觉得漂亮吗?你喜欢这幅画吗?

  5、小结:这幅画由无数的金黄色的小格子和一些红色、蓝色的格子组成,这些格子就像纽约的街道、楼房、车辆、也像跳跃的小音符。在画家的`眼里,纽约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活力、充满音乐、让人快乐的城市。

  四、认识画家及其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那么,是谁画了这幅画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画家。播放PPT6,简单介绍画家(荷兰 蒙德里安)。他还有其他一些作品。(播放PPT7-9)

  2、提问:你喜欢这种特别的绘画方法吗?有很多设计师也很喜欢蒙得里安的风格,还把他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播放PPT10-15)

  3、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回设计师,试试这种有趣的新方法呢? 你觉得他们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格子、黑色的线条、留白,没有图上颜色的就是留白、色块)

  五、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接下来,我们也用这特别的绘画方法来创作一幅画!(出示一张白纸)老师在纸上已经贴好了一些纸条,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贴出不同大小的格子画,然后随意的将这些格子填上颜色,白纸放在小篓子里。等音乐结束时,你们可以带着作品,到老师身边介绍你的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美术欣赏活动设计选材于荷兰著名的新造型主义作画的创始人蒙德里安的作品,他的作品用抽象的线条来概括各种事物,简洁而大气,适合幼儿欣赏与理解。在设计本活动时,我重点引导幼儿感知蒙德里安画作的特点,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关注、启发幼儿感受蒙德里安画作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同时能用自己的思想来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创作作品时,幼儿的表现水平不同,但是孩子对欣赏作品是感兴趣的,也乐意参与到创作活动之中去。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内容:

  美术教研:宝宝的脸

  活动目标:

  1、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泥工捏出自己脸型和五官的基本特征,捏出五官的正确位置。

  2、在游戏中,促进小肌肉的灵活性,激发学习探索的精神。

  3、喜欢泥工活动,感受自己做出成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仔细观察过自己

  2、物质准备:各色橡皮泥,自制脸蛋轮廓,牙签,范例,泥工模版。

  指导要点:

  1、简单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用猜谜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出示脸谱并提问,请幼儿回忆五官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好朋友的脸上有眼睛,还有什么?

  你好朋友的脸上是不是也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头发呢?

  (3)请幼儿看,说说同伴五官的位置。

  教师用儿歌小结:“圆圆的脸,大大的眼,小小鼻子在中间,耳朵在两边,头发不遮眼。”

  2、示范捏泥,师生共同探讨

  师生共同探讨五官的'正确捏法,引导幼儿以鼻子为中心捏出五官,鼓励幼儿大胆捏。

  师:“我们脸上有这么多器官,应先捏什么?”

  3、提出捏泥要求

  (1)“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了,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

  (2)幼儿操作时,教师启发幼儿捏出能表现自己特色的脸蛋

  (3)提醒督促幼儿,保持桌面,地面与衣服的整洁。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5、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四季树林的图片,感受不同季节的树林产生的色彩美。

  2:尝试用同一色系的纸通过剪贴、绘画的方式与小组合作共同表现树林的美丽与生机。

  3:能按照小组的分工进行创作,体验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及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1:幼儿在《绿野仙踪》主题中对树木进行过探索。

  2: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过树林。

  3:幼儿具有看图剪纸的能力。

  4:幼儿在活动以前就已经分好了小组。

  物质准备:各色色纸;剪刀;胶棒;四张底色纸;水彩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森林四季图。

  1:出示四季树林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四幅图的色彩,感受不同色系所带来的季节特征。

  2:欣赏图片中所表现树木的远近、大小等构图特点。

  二:引导幼儿与同伴学习用剪纸的方式表现不同形式的树木。

  1:幼儿大胆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树的外形特征。

  2:分别请幼儿在对折纸上画出不同外形的树,拓展幼儿的思路。

  三:教师介绍活动材料以及活动的形式。

  1:教师布置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表现美丽的树林。

  2:引导幼儿想象小动物最喜欢树林了,可以增加一些动物来丰富画面。

  3:介绍材料:将摆放在前台的各种色系的纸向幼儿一一介绍,提醒幼儿在取材料的.时候按照色系来取。

  4:讨论:怎样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组合最美丽的树林?(对画面的整体构图进行讨论:提醒幼儿先不要急着将剪完的树贴在底纸上,等大家都完成后先做好整体布局再来张贴。)

  四: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

  1:每一组的幼儿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目的的取材料,教师进行观察并且指导。

  2:引导幼儿剪出不同大小以及不同外形的树。

  3:对幼儿小组间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以及指导。

  4:提醒幼儿操作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五:欣赏评析作品。

  每组幼儿共同为作品起名字并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做介绍。

中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名称:救生圈

  活动目标:

  尝试用绘画或粘贴的方法装饰救生圈。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粘贴材料、蜡笔、各色颜料。像救生圈形状的作画纸。

  活动室布置:收集各种款式的救生圈

  活动过程:

  一、欣赏

  夏天里,天气很热,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幼儿泛讲)

  欣赏活动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救生圈上的各种图案花纹。

  向幼儿介绍: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凉快,但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必须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并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时也要文明游泳。

  二、制作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讨论制作方法:

  1)用蜡笔在救生圈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与图案。

  2)找自己喜欢的手工纸,剪出各种形状进行粘贴。

  3)用颜料粉刷救生圈的颜色。

  三、请幼儿说说自己救生圈的价格

  让幼儿根据救生圈上的花纹或者图案,进行封闭式数数,数出的总数就是救生圈的价格。找找价格最贵的是哪一只救生圈。

  四、延伸

  “动手角”里有许多的材料,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出各种款式的救生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