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大班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大象与小鸟》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感受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能按不同的乐段、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3、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乐曲图谱。
2、课前观看课件《动物世界》。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快乐畅游》进入活动室。
要求能按节奏两人一起创编猫、鸭、鸡、狗的动作。
二、听钢琴伴奏练声。
1、要求用连与断的唱法,用“啦”音轻声的唱出《欢乐颂》。
2、 用和谐的声音唱出两声部的歌曲《柳树姑娘》。
三、欣赏乐曲《大象与小鸟》。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乐曲的名称,让幼儿观察图谱,了解乐曲的结构。
2、让幼儿看图谱学习区分表现大象与小鸟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动物是可以用轻快、活泼的音乐表现的,什么动物是可以用深沉而有力的音乐表现的。
4、引导幼儿根据A段轻快活泼的音乐性质创编相应的动作,并要求按节奏进行。
5、回忆课件中动物的形态,引导幼儿按B段的音乐性质创编相应的动物动作,并按节奏进行。(鼓励幼儿在自编时力求做到与别人不一样)
6、全体幼儿将创编的A、B段的动作完整的'表演一次。
7、继续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A’段,感受大象与小鸟在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8、 指导幼儿分角色游戏,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1)A段:女孩子按轻快的音乐表演小鸟等动物的动作。
B段:男孩按深沉而有力的音乐表演大象等动物的动作。
游戏玩法:A段音乐响起时,女孩子表演小动物的动作;B段音乐响起时女孩子躲起来,由男孩子表演小动物动作;A’段一起表演游戏。
(2) 男女孩互相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四、 复习音乐游戏《套圈》。
要求小朋友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按音乐玩游戏,要求三人跳舞时学会眼神交流。
五、听音乐《大象与小鸟》自由创编动作离开活动室。
【设计意图】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各种动物非常喜欢,充满好奇,于是触动灵机,尝试把动物主题引入到音乐领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模仿并创编河马、狮子、猩猩、海豚的动作来培养幼儿的创作造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突破了以往活动时幼儿单纯模仿的局限。
大班教案 篇2
大班区域活动:认识时刻表——第二次投放 活动目标:整点半点我会拨
活动材料:写有不同时间的卡片,幼儿自制的钟。活动指导:学习看时间卡,能正确读出卡片上的'时间,并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大班区域活动:认识时刻表——第三次投放
材料:表示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图片若干;幼儿操作钟若干。
指导:让幼儿看图片说出图片内容,并猜猜这是什么时候,在钟面进行操作,拨出相应的时间。
第四层次:投放记录表,绕过幼儿制作时刻表,记录自己一天的主要活动。
投放材料:记录表,笔,表上有钟面
指导过程:
1.表格如下:交代幼儿记录一天的主要活动,如7点起床,在钟面上画出来,并在相应的地方画出起床的标志图,如自己在穿上穿衣服。7点半吃饭,画出时间和吃饭的符号(小碗)
2.看老师的记录表:我的星期天,说说几点老师在干什么
大班教案 篇3
绘本分析:
孩子心目中的朋友不像我们成人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可以一起玩耍、游戏,有共同爱好就可以成为朋友,他们的朋友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一件东西、一只动物。因为多变的原因和想法,他们的朋友可能在不停的变化,但是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他们愉快的回忆,通过“好朋友”这一活动,让孩子将这一幕幕快乐时光展现在同伴面前,让大家都来分享、共同聆听,会使得他们的童心世界更多一份美好。而这样的分享与及交流活动也不会因此就止步,将会在孩子的表达与关注中进一步延伸与扩展下去……
活动目标:
1.运用“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句式表达。
2.愿意表达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生活经历,懂得与他人友好交往的方式,感受友情的美好与快乐。
活动重点: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有良好倾听习惯。
活动难点:
进一步拓宽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准备:
1.阅读过读本“好朋友”。
2.大统计表及幼儿事先自己记录的“我的好朋友”记录表。
3.大空白记录纸、记录笔、订书机。
4. 空白大书。
活动过程:
一、好朋友统计图
(一)教师:前两天,我们一起读了“好朋友”这本书,而且大家做了“我的好朋友”这样一个记录表,今天,你们把自己的记录表都带来了吗?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自己的好朋友吧!幼儿依据自己的记录内容大胆表达,教师用简笔形式在大统计表上记录。
(二)教师多种提问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记录表内容,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句式“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表达。师:你有什么样的好朋友?你为什么愿意让他做你的好朋友?谁有动物朋友或玩具朋友的?它们不会说话,也不会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为什么你会选择它?谁还有和它们不一样的朋友?谁愿意说说看?
(三)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大统计表,仿照读本内容进行小结。“我们有许多的好朋友,好朋友可以是……,可以是 ……;可以是……,可以是……”师:原来你们和好朋友有这么精彩的故事,真有意思,以后我还想听听你和其他好朋友的故事。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用乐器合奏歌曲,并能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进行指挥。
2、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感受小乐器合奏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已熟悉歌曲旋律、接触过碰铃和沙球、对基础节奏型有所了解
(材料准备)PPT、乐器(碰铃、沙球)
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进行指挥
难点:尝试根据指挥用乐器合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指挥》(指导:转音部分、开心的表情)
二、演奏:小指挥
1、提问:歌曲里的小指挥指挥了哪些乐器?(笛子、二胡、钢琴)除了指挥乐器还指挥了什么?(小朋友唱歌)
小结:原来小指挥指挥了整个乐队,里面有演奏各种乐器的人,还有唱歌的人。
2、说说挑挑小乐器
提问:我们教室里现在有碰铃和沙球,你们觉得分别用什么小乐器表演吹笛子、拉二胡、弹钢琴比较好?
小结:笛子和钢琴的声音比较清脆,就像是碰铃发出来的声音;二胡的声音比较粗犷,就像是沙球发出的声音。
提问:那么有什么好方法来表现唱歌呢?
幼儿自主小结:我们可以一起演唱,也可以是几种乐器一起表演,或者一边演奏乐器一边演唱。(如幼儿无答案,教师协助小结)
3、 听听选选节奏来(重点)
提问:还记得我们有哪些比较常见的节奏吗?(可请幼儿拍手表示小结)
教师可提供较为简单的节奏型让幼儿来共同熟悉一下。(视情况而定)
提问:如果你是小指挥,你喜欢用什么样的节奏来指挥小乐器演奏《小指挥》,和好朋友们一起讨论一下,四到五人一组,大家轮流做做小指挥,一会儿请每一组上来表演表演。
幼儿讨论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4、 看看我的小指挥(难点)
我们先请几名小指挥来试一试好吗?(根据幼儿所出现的的问题或优点来小结)
小结:小指挥的`手势要简单要让人看得明白,既要让其他人知道你在指挥谁,还要让人家知道你在指挥什么节奏。
过渡:现在老师先来做做小指挥,请三个小组的宝贝们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乐器,然后按照自己想表演的部分站好,仔细看看老师的指挥,根据老师的指挥来一起演奏小乐器。(三组轮流)
三、延伸活动
过渡:相信你们看了王老师怎么做的小指挥,你一定也学到了一些指挥的本领是不是?那我们赶紧回到教室里再和好朋友们一起到音乐区角里、还有表演性游戏里玩玩小指挥的游戏好吗?
个别幼儿做小指挥,自主选择节奏型进行指挥。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难点: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结束活动:
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大班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
2、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也有个别几个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像有些暗示性的话语对他们也不起多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这整一节活动中让我也总结出一点自己的感悟: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让孩子在愉快活泼的音乐环境中发掘音乐的美妙和谐。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更要注意教学活动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接受。
大班教案 篇6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的秘密》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但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过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和“不吹自灭”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索,实验一是“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这个环节根据幼儿的经验觉得非常容易吹进瓶子里,而结果却让幼儿很吃惊,不管是使劲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实验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最后环节,抓住了今年的社会关注点“雾霾”,虽然“雾霾”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动后半部分从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天气哪里来?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最后讨论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雾霾”,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达到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泥娃娃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他们形态各异、面貌可爱,十分吸引孩子。因此此次活动就是通过泥娃娃这一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让幼儿在仔细观察泥娃娃不同特征的过程中,利用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记录分类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本活动共四个环节,首先是看看说说可爱的泥娃娃的不同,然后想想把泥娃娃分家家的好办法,最后尝试分类并记录。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特征分类排序;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把结果记下来,并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PPT(泥娃娃图片);幼儿操作材料包;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可爱的泥娃娃
1、播放PPT:你认识他们吗?(他们的名字叫泥娃娃,也叫大阿福。)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找找泥娃娃造型上有些什么中国特色,比如糖葫芦、福字等。)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喜欢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产自我们中国的无锡惠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他们包含了许多的祝福,代表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快乐、吉祥如意,还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二、想一想——泥娃娃不一样
1、播放PPT:来了这么多泥娃娃,你有什么好办法帮他们分分类吧!(幼儿讨论,教师操作。将泥娃娃按不同的特征放进相应的表格中,初步了解泥娃娃的.分类。)
2、泥娃娃是泥做的,下雨会被淋湿的,我们快把泥娃娃放到展览架上吧~
3、出示展览柜:请你们按照泥娃娃不同的特征分别放在展览柜上展览,并说说你的理由。(要求幼儿把语句说完整。)
小结:泥娃娃有许多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特征来分类。
4、出示《泥娃娃展厅记录表》:按照自己的方法把分好的泥娃娃记录下来。
5、这个办法真不错,但是怎样记下来让别人看懂呢?(做标记。)
6、你有不一样的分法吗?再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三、摆一摆——泥娃娃展览
1、出示操作包上的泥娃娃:这里有几个泥娃娃?(20个)
2、看看这些泥娃娃,他们哪些方面一样?哪些方面不一样?(表情一样,发型、衣服、动作不一样。)
3、按照他们不同的特征分别放在两个架子上展览。
4、提醒幼儿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记录后能表达出是什么意思。
四、交流分享
1、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来给泥娃娃分类的?(颜色、大小等)
2、试一试同伴的好方法。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经典)大班教案07-31
(精选)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精选)08-10
大班教案03-27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经典)08-11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