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8-09 18:52:48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人体基本结构和人物五官特征。

  技能领域:利用不同色彩的纸或画报纸,粘贴出每个学生自己可爱的形象。

  情感领域:通过分组作业,参与“竞争与合作”。

  创造领域:创造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自我”。

  (二)达标规程:

  自学探索--游戏尝试--分组创作--组合展评

  (三)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前提测评

  1、人物出立:教师本身

  2、作业展评:A.谁把“我”画得最象?象在什么地方?

  B.再请你看看其他作品中,有没有画得精彩的地方?

  一、

  1、全体速写(五分钟)

  2、学生争议

  二、认定目标

  1、想不想把“我”变成小纸人?

  2、“我”自己很想成为一个小纸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纸人》这课。

  课题出示:《小纸人》(剪贴画)

  二、

  1、齐答

  2、静听

  三、导学达标

  1、自学探索

  (1)提问:请你研究一下小纸人怎么做?从课本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小组意见反馈,初步得出制作方法。

  2、游戏尝试:

  (1)形式:五个组以“分身术”游戏,分别绘制。

  第一组:头

  第二组:身体

  第三组:上肢

  第四组:下肢

  第五组:手上饰物

  最后拼贴起来把“我”合成一个小纸人。

  (2)分析制作中问题,找到重、难点。

  A.你们是怎样完成这部分的?

  B.我们共同合成的那小纸人,还有什么问题吗?

  C.(有问题的话)怎么解决?

  3、分组创作:个人作业要求: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纸人.

  (2)巧妙合理运用分到各组的制作材料,绘制一个充满个性的自我。

  (3)鼓励竞争,加快速度,学会概括。

  4、组合展评:每个人制作的“小纸人”在黑板上合成一张“集体照”。

  三、

  1、

  (1)自学教材,小组讨论

  (2)各组选一学生回答

  2、

  分组绘制

  共同合作

  (2)

  A、组长汇报

  B、个别口答

  C、有问题的小组修正

  3、学生分组作业

  4、学生拼贴“集体照”

  四、达标测评

  1、提问:

  (1)谁是第一个来到“老师”身边?为什么?

  (2)照片中谁最象制作人自己?

  (3)谁是照片中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2、小结:今天同学们在自己不断地尝试和互相帮助中,掌握了许多巧妙运用色纸和画报纸的方法,使小纸人变得非常可爱;还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形体和五官,加快了自己的创作速度。

  四、

  1、集体讨论:

  (1)自述

  (2)他述

  (3)他述

  2、静听

  (四)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原始雕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地位和其独特的造型语言、艺术手法非洲雕刻艺术和审美趣味。

  2.从多角度去欣赏非洲雕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儿童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物产环境的一些情况,从而加深对非洲原始雕刻产生的原因的了解,用陶土仿制非洲雕刻。

  教学难点:

  感受非洲雕刻的独特造型、材质肌理和审美情趣非洲雕刻艺术。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非洲雕刻的图片

  二、新授:

  (1)讨论、描述课本例图中的非洲原始雕刻作品,非洲雕刻艺术发表各自的感受和见解。

  (2)比较一下非洲雕刻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雕刻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可以用黏土仿制课本上的非洲原始雕刻作品。

  (4)可以在黏土作品干透后用水粉色着色。

  三、指导学生练习:

  操作技巧

  1.可以临摹非洲雕刻作品,也可以参考它们的造型特点,然后加上自己的意思进行创作。

  2.泥工造型可以夸张、变形,不完全和真实的物象一模一样。作品要简炼、概括、生动有趣。

  3.泥工作业中要注意控制黏土的水分多少。水分少了,黏土干硬;水分多了,黏土过于湿软,都不适合于造型。

  操作步骤

  1.学生一起做泥工练习,对泥工作业进一步的感受。

  2.先捏制大的形状,再做细部。

  3.可适当运用泥工工具。

  四、评析学生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玩具的结构、功能、形态,萌发对玩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欣赏、感知、制作等一系列过程,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地认识事物的本质;3、使学生能在玩中增趣、玩中学法、玩中增智,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把玩外国民间玩具,了解不同玩具的构造特点、人文内涵、风土习俗

  2、教学难点:人偶玩具的制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外国民间玩具,相关的玩具图片、视频资料,适合教学的自制, 人偶玩具的制作材料

  2、学生:彩笔、剪刀、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从画作中简单了解中国明间玩具,然后话锋一转,引出问题:外国小朋友玩什么?

  2、点明本课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外国民间玩具。

  二、学习与创作

  1、玩中增趣,初步了解外国民间玩具;

  *欣赏美术书中的外国民间玩具,初步感受其形态特征和装饰效果;

  *师生拿出自带的外国民间玩具,通过欣赏、触摸、把玩,激发对外国民间玩具的探究兴趣。

  2、赏析探究,进一步了解外国民间玩具的人文内涵

  *通过芭比娃娃的装束,感受浓郁的民族风俗;

  *通过美国、非洲等玩具,感受玩具中精美的雕刻艺术;

  *通过胡桃夹子的玩具,感受玩具与文学间的关系;

  *通过遥控玩具等,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

  *小结:外国民间玩具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各自反映了本国的风情习俗,集人文内涵、造型艺术于一体,可玩、可赏。

  2、欣赏揣摩人偶玩具的制作

  *欣赏《音乐之声》片段,感受人偶玩具的'乐趣;

  *师生讨论人偶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人偶玩具的注意事项与制作步骤;

  3、精心设计、巧妙制作人偶玩具

  *作业要求:学习用纸、线制作能活动的人偶玩具

  三、评价与拓展

  1、以玩代评,感受成

  *学生自我介绍自己制作的偶玩具;

  *同座位互相把玩对方的人偶玩具,共享快乐。

  2、课后探究,制作万花筒

  *欣赏fiash制作的万花筒图案,猜猜是什么玩具;

  *简要讲解万花筒的、制作原理与方法;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尝试着制作一个万花筒。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在大面积的平面上进行装饰,“四方连续”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四方连续文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应用范围,对纹样特别是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次作业时设计包装纸,在纹样上不要过于复杂,以单纯简练为宜,色彩可以鲜艳一点,根据需要来定色调。

  [教学目标]

  学习用四方连续的骨式设计、绘制包装纸,初步知道四方连续的用途和其多种排列形式的变化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骨式排列,花纹设计。

  [教学难点]

  花纹拓印,色彩调配,着色。

  [教学构想及方法]

  为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案。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难度,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在老师的解说和示范中得到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范图。电脑辅助教学系统

  教与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3月8日——3月10日

  活动一:

  出示玩具熊,导出包装纸,导入新课。

  活动二:

  1、教授四方连续知识(结合书本与实物花样,师生共同分析)

  ◎四方连续:四方连续就是以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并无限扩展的大面积装饰纹样。

  ◎常用的四方连续骨式有三种:有散点式连缀式和重叠式结合投影片讲解几种常用的骨式并板书骨式名称和骨式图。

  ※散点式:以一个或数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纹样作分散排列,就叫散点式。它有平排式、斜排式两种。

  ※连缀式:单位纹样间相互连接或穿插的四方连续纹样,连续性很强,这种排列形式就叫连缀式。

  ※重叠式:两种以上不同组织的四方连续重叠成多层次的纹样,就叫重叠式。

  活动三:

  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图案。现在,老师就用一种花的图案来设计四方连续纹样。

  (演示过大和过小的错误做法)每个单位纹样的大小要一样,不能有大有小。排列要有规律,可事先折好骨式线。

  ※拓印花纹:

  透拓法:

  划痕法:

  活动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每人设计一种纹样,选择一种骨式设计一张包装纸。作业要求工细整洁。

  活动五: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3月10日——3月12日

  活动一:

  重温调色和着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色调要明快,不要太浓重;先涂底色后涂花纹;涂色要匀,做工要细。

  活动二: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用色不要过杂,免得使人烦躁不安。

  2、着色时,为了运笔稳当,可用执铅笔的方法执毛笔。

  3、对颜色调的过厚的和过稀的,及时给予协助。

  4、进入着色阶段时,强调做工精细,一丝不苟,善始善终。

  活动三: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板书计划:

  课题

  范画

  作业展示

  札记:

  包装纸的设计让许多熟悉电脑的学生联想到了壁纸的设计,我就鼓励画得快的孩子们在完成作业后,到美术教室的电脑上运用“画图”、“金山画王”等学过的软件设计包装纸。这种包装纸独具特色,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我又运用其它设计软件将这些包装纸“包”到“瓶子”、“盒子”上,直观展示学生们的成果,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美术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短竖线画栏杆;

  2、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粉笔若干、室外水泥场上画一大圆、玩具小兔一只(装在 笼子里)、范画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小朋友到室外来活动(幼儿分散站在圆圈外)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兔)。

  小兔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它不想关在笼子里,它想出来玩,你们说行吗?

  2、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小兔从笼子里出来,又不跑掉?(老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说出用栏杆将小兔围住)

  3、出示范画,讲解栏杆的画法:在教师画的`圆圈线上画许多短竖线,要求竖线从上往下画直。

  4、幼儿观赏范画后,用粉笔在圆圈上画栏杆,老师提醒幼儿要将栏杆画均匀,不能留出空处,不然小兔就会跑走。

  5、请小兔从笼子里出来,小朋友围着圆圈表演《小白兔采蘑菇》。

  6、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小兔用栏杆围了一个大场子,小兔玩得可高兴了,下次我们再为其它动物围场子,让小动物都从笼子里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吗?

  7、带幼儿回到室内,洗手。

  四、活动延伸:

  在美工活动区内投放许多动物卡片,请幼儿添画栏杆。

  五、活动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注意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实现了活动目标;再者,突破了课堂单一的在纸上绘画模式,让幼儿用粉笔在地面上涂涂画画,有得利于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锻炼,更利于体现自我意愿,幼儿学习兴趣也往往更高。

美术教案 篇6

  一、师生对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让色彩动起来(出示课题)。

  二、作品欣赏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出示图片:查灵克罗斯大桥)

  1、这幅作品表现了查灵克罗斯大桥的清晨,它是一幅油画作品,画家安德烈.德兰,法国人。

  2、师:他是一位野兽派画家(幻灯演示)。这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位画家也是野兽派的,你知道他是谁吗?(马蒂斯)学了艺术大师马蒂斯后,你觉的野兽派画家的风格是怎样的?(生答)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位野兽派画家他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

  ①我们先来看一下画面的色彩:画家在画中用了些什么颜色来表现景物的?(生答:绿色的路,蓝色的房子,红色的树,黄色的天空)用色非常大胆。这几种颜色产生的是什么对比?(强烈对比)是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产生了强烈对比?(红色和绿色是强烈对比 蓝色和黄色是强烈对比)

  ②:我们再来看看画家的用笔方法,你觉得他的用笔有什么特点?(生答)师小结:用笔随意、粗犷。(齐读:这幅画用色大胆,色彩对比强烈,用笔随意,粗犷)

  4、同学们,这幅色彩对比强烈,用笔随意,粗犷的画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生答:画面产生了动感,可以引用书里的话)我想,如果你在画画中也能坐到用色大胆,对比强烈,用笔随意、粗犷。你也能让色彩动起来。

  5、这幅画表现的是城市的清晨,画家把色彩表现的这样五彩斑斓(红色的.树,绿色的马路,蓝色的房子,黄色天空)。你觉得这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情?(生答:激动,欢快,兴奋)

  原来是画家内心激动、欢快的心情把树染成了红色,把马路染成了绿色,把房子染成了蓝色,把天空染成了黄色。我们也可以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内心的情绪。

  三、联系生活,寻找表现动感的题材

  1、画家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强烈对比的色彩。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见过色彩强烈对比的景物?(小组讨论)

  反馈讨论结果,(生举例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引导如:红色的书包和绿色的衣服我觉得很耀眼)师:老师也收集了很多运用了强烈对比色彩的图片我们来看一下(教师边出示边讲解)在球和桌面的作品中提问:画面中用了红色和绿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你觉得球的颜色显得更红呢还是桌面显得更绿呢?(球)说明在使用颜色时要掌握好两块对比色的大小关系,使主要的更突出。

  2、那么,我们怎样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让色彩动起来呢?

  ⑴、我们可以用抽象的图形来表现动感的画面。(出示书上的六幅作品,:①画面上都是运用了什么颜色产生了强烈对比。②用大小不一又很随意的点,动感又粗犷的线条,动感的面来表现画面的动感。注意点、线、面结合。③注意适当的运用黑色来协调画面,使画面和谐(注意黑色要最后画,否则画面色彩要脏)。

  ⑵、表现有动感的主题,如课本中的打篮球、欢乐的树林。还有哪些主题适合用强烈对比的色彩来表现:跳绳,踢毽子……

  四、布置作业,提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画一幅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作业要求:

  1、画面要饱满。

  2、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用笔大胆,粗犷。

  3、选择合适的主题,表现好画面的动感。

  4、注意调整画面,使画面和谐(黑色要最后使用)。

  悄悄话:可要好好享受这顿色彩大餐哟!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尽量坐到不要蜻蜓点水,也不要面面俱到。

  六、作业展评

  对照四点的作业要求进行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

  七、拓展

  表现《让色彩动起来》的方法除了画画外还有很多,比如电脑美术。欣赏电脑美术作品。鼓励大家课外试一试。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 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 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学习材料:童年图片资料等。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意境

  欣赏有关童年的摄影作品。认识摄影作品。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幸福往事,感受幸福。(回忆童年趣事这个环节,是放在课堂中的前置作业。一般常规教学,则是提前一课布置学生的前置作业。)

  (二)互动探究

  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童年主题的美术作品。分析欣赏。

  布置小组讨论:1、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猜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绘画或制作的吗?

  2、 你能看出作品中发生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 如果与自己的童年做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分析欣赏《流民图》。

  讨论:1、这些孩子的'表情怎么样?他们渴望什么?2、这些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3、他们的身体状况又是什么样的?

  (三)综合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精选)08-08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美术教案(经典)09-10

[精选]美术教案08-16

美术教案01-27

美术教案01-31

美术教案01-31

美术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人体基本结构和人物五官特征。

  技能领域:利用不同色彩的纸或画报纸,粘贴出每个学生自己可爱的形象。

  情感领域:通过分组作业,参与“竞争与合作”。

  创造领域:创造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自我”。

  (二)达标规程:

  自学探索--游戏尝试--分组创作--组合展评

  (三)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前提测评

  1、人物出立:教师本身

  2、作业展评:A.谁把“我”画得最象?象在什么地方?

  B.再请你看看其他作品中,有没有画得精彩的地方?

  一、

  1、全体速写(五分钟)

  2、学生争议

  二、认定目标

  1、想不想把“我”变成小纸人?

  2、“我”自己很想成为一个小纸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纸人》这课。

  课题出示:《小纸人》(剪贴画)

  二、

  1、齐答

  2、静听

  三、导学达标

  1、自学探索

  (1)提问:请你研究一下小纸人怎么做?从课本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小组意见反馈,初步得出制作方法。

  2、游戏尝试:

  (1)形式:五个组以“分身术”游戏,分别绘制。

  第一组:头

  第二组:身体

  第三组:上肢

  第四组:下肢

  第五组:手上饰物

  最后拼贴起来把“我”合成一个小纸人。

  (2)分析制作中问题,找到重、难点。

  A.你们是怎样完成这部分的?

  B.我们共同合成的那小纸人,还有什么问题吗?

  C.(有问题的话)怎么解决?

  3、分组创作:个人作业要求: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纸人.

  (2)巧妙合理运用分到各组的制作材料,绘制一个充满个性的自我。

  (3)鼓励竞争,加快速度,学会概括。

  4、组合展评:每个人制作的“小纸人”在黑板上合成一张“集体照”。

  三、

  1、

  (1)自学教材,小组讨论

  (2)各组选一学生回答

  2、

  分组绘制

  共同合作

  (2)

  A、组长汇报

  B、个别口答

  C、有问题的小组修正

  3、学生分组作业

  4、学生拼贴“集体照”

  四、达标测评

  1、提问:

  (1)谁是第一个来到“老师”身边?为什么?

  (2)照片中谁最象制作人自己?

  (3)谁是照片中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2、小结:今天同学们在自己不断地尝试和互相帮助中,掌握了许多巧妙运用色纸和画报纸的方法,使小纸人变得非常可爱;还懂得用概括的方法表现形体和五官,加快了自己的创作速度。

  四、

  1、集体讨论:

  (1)自述

  (2)他述

  (3)他述

  2、静听

  (四)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原始雕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地位和其独特的造型语言、艺术手法非洲雕刻艺术和审美趣味。

  2.从多角度去欣赏非洲雕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儿童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物产环境的一些情况,从而加深对非洲原始雕刻产生的原因的了解,用陶土仿制非洲雕刻。

  教学难点:

  感受非洲雕刻的独特造型、材质肌理和审美情趣非洲雕刻艺术。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非洲雕刻的图片

  二、新授:

  (1)讨论、描述课本例图中的非洲原始雕刻作品,非洲雕刻艺术发表各自的感受和见解。

  (2)比较一下非洲雕刻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雕刻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可以用黏土仿制课本上的非洲原始雕刻作品。

  (4)可以在黏土作品干透后用水粉色着色。

  三、指导学生练习:

  操作技巧

  1.可以临摹非洲雕刻作品,也可以参考它们的造型特点,然后加上自己的意思进行创作。

  2.泥工造型可以夸张、变形,不完全和真实的物象一模一样。作品要简炼、概括、生动有趣。

  3.泥工作业中要注意控制黏土的水分多少。水分少了,黏土干硬;水分多了,黏土过于湿软,都不适合于造型。

  操作步骤

  1.学生一起做泥工练习,对泥工作业进一步的感受。

  2.先捏制大的形状,再做细部。

  3.可适当运用泥工工具。

  四、评析学生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玩具的结构、功能、形态,萌发对玩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欣赏、感知、制作等一系列过程,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地认识事物的本质;3、使学生能在玩中增趣、玩中学法、玩中增智,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把玩外国民间玩具,了解不同玩具的构造特点、人文内涵、风土习俗

  2、教学难点:人偶玩具的制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外国民间玩具,相关的玩具图片、视频资料,适合教学的自制, 人偶玩具的制作材料

  2、学生:彩笔、剪刀、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从画作中简单了解中国明间玩具,然后话锋一转,引出问题:外国小朋友玩什么?

  2、点明本课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外国民间玩具。

  二、学习与创作

  1、玩中增趣,初步了解外国民间玩具;

  *欣赏美术书中的外国民间玩具,初步感受其形态特征和装饰效果;

  *师生拿出自带的外国民间玩具,通过欣赏、触摸、把玩,激发对外国民间玩具的探究兴趣。

  2、赏析探究,进一步了解外国民间玩具的人文内涵

  *通过芭比娃娃的装束,感受浓郁的民族风俗;

  *通过美国、非洲等玩具,感受玩具中精美的雕刻艺术;

  *通过胡桃夹子的玩具,感受玩具与文学间的关系;

  *通过遥控玩具等,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

  *小结:外国民间玩具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各自反映了本国的风情习俗,集人文内涵、造型艺术于一体,可玩、可赏。

  2、欣赏揣摩人偶玩具的制作

  *欣赏《音乐之声》片段,感受人偶玩具的'乐趣;

  *师生讨论人偶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人偶玩具的注意事项与制作步骤;

  3、精心设计、巧妙制作人偶玩具

  *作业要求:学习用纸、线制作能活动的人偶玩具

  三、评价与拓展

  1、以玩代评,感受成

  *学生自我介绍自己制作的偶玩具;

  *同座位互相把玩对方的人偶玩具,共享快乐。

  2、课后探究,制作万花筒

  *欣赏fiash制作的万花筒图案,猜猜是什么玩具;

  *简要讲解万花筒的、制作原理与方法;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尝试着制作一个万花筒。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在大面积的平面上进行装饰,“四方连续”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四方连续文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应用范围,对纹样特别是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次作业时设计包装纸,在纹样上不要过于复杂,以单纯简练为宜,色彩可以鲜艳一点,根据需要来定色调。

  [教学目标]

  学习用四方连续的骨式设计、绘制包装纸,初步知道四方连续的用途和其多种排列形式的变化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骨式排列,花纹设计。

  [教学难点]

  花纹拓印,色彩调配,着色。

  [教学构想及方法]

  为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案。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难度,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在老师的解说和示范中得到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范图。电脑辅助教学系统

  教与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3月8日——3月10日

  活动一:

  出示玩具熊,导出包装纸,导入新课。

  活动二:

  1、教授四方连续知识(结合书本与实物花样,师生共同分析)

  ◎四方连续:四方连续就是以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并无限扩展的大面积装饰纹样。

  ◎常用的四方连续骨式有三种:有散点式连缀式和重叠式结合投影片讲解几种常用的骨式并板书骨式名称和骨式图。

  ※散点式:以一个或数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纹样作分散排列,就叫散点式。它有平排式、斜排式两种。

  ※连缀式:单位纹样间相互连接或穿插的四方连续纹样,连续性很强,这种排列形式就叫连缀式。

  ※重叠式:两种以上不同组织的四方连续重叠成多层次的纹样,就叫重叠式。

  活动三:

  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图案。现在,老师就用一种花的图案来设计四方连续纹样。

  (演示过大和过小的错误做法)每个单位纹样的大小要一样,不能有大有小。排列要有规律,可事先折好骨式线。

  ※拓印花纹:

  透拓法:

  划痕法:

  活动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每人设计一种纹样,选择一种骨式设计一张包装纸。作业要求工细整洁。

  活动五: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3月10日——3月12日

  活动一:

  重温调色和着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色调要明快,不要太浓重;先涂底色后涂花纹;涂色要匀,做工要细。

  活动二: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用色不要过杂,免得使人烦躁不安。

  2、着色时,为了运笔稳当,可用执铅笔的方法执毛笔。

  3、对颜色调的过厚的和过稀的,及时给予协助。

  4、进入着色阶段时,强调做工精细,一丝不苟,善始善终。

  活动三: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板书计划:

  课题

  范画

  作业展示

  札记:

  包装纸的设计让许多熟悉电脑的学生联想到了壁纸的设计,我就鼓励画得快的孩子们在完成作业后,到美术教室的电脑上运用“画图”、“金山画王”等学过的软件设计包装纸。这种包装纸独具特色,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我又运用其它设计软件将这些包装纸“包”到“瓶子”、“盒子”上,直观展示学生们的成果,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美术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短竖线画栏杆;

  2、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粉笔若干、室外水泥场上画一大圆、玩具小兔一只(装在 笼子里)、范画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小朋友到室外来活动(幼儿分散站在圆圈外)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兔)。

  小兔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它不想关在笼子里,它想出来玩,你们说行吗?

  2、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小兔从笼子里出来,又不跑掉?(老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说出用栏杆将小兔围住)

  3、出示范画,讲解栏杆的画法:在教师画的`圆圈线上画许多短竖线,要求竖线从上往下画直。

  4、幼儿观赏范画后,用粉笔在圆圈上画栏杆,老师提醒幼儿要将栏杆画均匀,不能留出空处,不然小兔就会跑走。

  5、请小兔从笼子里出来,小朋友围着圆圈表演《小白兔采蘑菇》。

  6、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小兔用栏杆围了一个大场子,小兔玩得可高兴了,下次我们再为其它动物围场子,让小动物都从笼子里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吗?

  7、带幼儿回到室内,洗手。

  四、活动延伸:

  在美工活动区内投放许多动物卡片,请幼儿添画栏杆。

  五、活动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注意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实现了活动目标;再者,突破了课堂单一的在纸上绘画模式,让幼儿用粉笔在地面上涂涂画画,有得利于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锻炼,更利于体现自我意愿,幼儿学习兴趣也往往更高。

美术教案 篇6

  一、师生对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让色彩动起来(出示课题)。

  二、作品欣赏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出示图片:查灵克罗斯大桥)

  1、这幅作品表现了查灵克罗斯大桥的清晨,它是一幅油画作品,画家安德烈.德兰,法国人。

  2、师:他是一位野兽派画家(幻灯演示)。这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位画家也是野兽派的,你知道他是谁吗?(马蒂斯)学了艺术大师马蒂斯后,你觉的野兽派画家的风格是怎样的?(生答)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位野兽派画家他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

  ①我们先来看一下画面的色彩:画家在画中用了些什么颜色来表现景物的?(生答:绿色的路,蓝色的房子,红色的树,黄色的天空)用色非常大胆。这几种颜色产生的是什么对比?(强烈对比)是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产生了强烈对比?(红色和绿色是强烈对比 蓝色和黄色是强烈对比)

  ②:我们再来看看画家的用笔方法,你觉得他的用笔有什么特点?(生答)师小结:用笔随意、粗犷。(齐读:这幅画用色大胆,色彩对比强烈,用笔随意,粗犷)

  4、同学们,这幅色彩对比强烈,用笔随意,粗犷的画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生答:画面产生了动感,可以引用书里的话)我想,如果你在画画中也能坐到用色大胆,对比强烈,用笔随意、粗犷。你也能让色彩动起来。

  5、这幅画表现的是城市的清晨,画家把色彩表现的这样五彩斑斓(红色的.树,绿色的马路,蓝色的房子,黄色天空)。你觉得这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情?(生答:激动,欢快,兴奋)

  原来是画家内心激动、欢快的心情把树染成了红色,把马路染成了绿色,把房子染成了蓝色,把天空染成了黄色。我们也可以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内心的情绪。

  三、联系生活,寻找表现动感的题材

  1、画家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强烈对比的色彩。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见过色彩强烈对比的景物?(小组讨论)

  反馈讨论结果,(生举例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引导如:红色的书包和绿色的衣服我觉得很耀眼)师:老师也收集了很多运用了强烈对比色彩的图片我们来看一下(教师边出示边讲解)在球和桌面的作品中提问:画面中用了红色和绿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你觉得球的颜色显得更红呢还是桌面显得更绿呢?(球)说明在使用颜色时要掌握好两块对比色的大小关系,使主要的更突出。

  2、那么,我们怎样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让色彩动起来呢?

  ⑴、我们可以用抽象的图形来表现动感的画面。(出示书上的六幅作品,:①画面上都是运用了什么颜色产生了强烈对比。②用大小不一又很随意的点,动感又粗犷的线条,动感的面来表现画面的动感。注意点、线、面结合。③注意适当的运用黑色来协调画面,使画面和谐(注意黑色要最后画,否则画面色彩要脏)。

  ⑵、表现有动感的主题,如课本中的打篮球、欢乐的树林。还有哪些主题适合用强烈对比的色彩来表现:跳绳,踢毽子……

  四、布置作业,提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画一幅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作业要求:

  1、画面要饱满。

  2、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用笔大胆,粗犷。

  3、选择合适的主题,表现好画面的动感。

  4、注意调整画面,使画面和谐(黑色要最后使用)。

  悄悄话:可要好好享受这顿色彩大餐哟!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尽量坐到不要蜻蜓点水,也不要面面俱到。

  六、作业展评

  对照四点的作业要求进行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

  七、拓展

  表现《让色彩动起来》的方法除了画画外还有很多,比如电脑美术。欣赏电脑美术作品。鼓励大家课外试一试。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 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 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学习材料:童年图片资料等。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意境

  欣赏有关童年的摄影作品。认识摄影作品。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幸福往事,感受幸福。(回忆童年趣事这个环节,是放在课堂中的前置作业。一般常规教学,则是提前一课布置学生的前置作业。)

  (二)互动探究

  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童年主题的美术作品。分析欣赏。

  布置小组讨论:1、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猜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绘画或制作的吗?

  2、 你能看出作品中发生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 如果与自己的童年做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分析欣赏《流民图》。

  讨论:1、这些孩子的'表情怎么样?他们渴望什么?2、这些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3、他们的身体状况又是什么样的?

  (三)综合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精选)08-08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美术教案(经典)09-10

[精选]美术教案08-16

美术教案01-27

美术教案01-31

美术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