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8-15 16:49:5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美术教案 篇1

  未来的我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美术教案-未来的我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术教案-未来的'我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最好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最好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

  (四)教学设计

美术教案 篇2

  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再现性形象和表现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艺术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它们的区别。

  重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难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我们都知道了美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们的同学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有些美术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点让我们不知所措,这时大家常常就会说这样的画是“抽象画”或“印象画”,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懂这样的作品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请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图》和P137的《格尔尼卡》,试着谈谈这两幅画的区别和自己的感受?

  《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该作品是画家为抗议德国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而创作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巨幅壁画作品。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两幅作品,都是借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来控诉法西斯的残暴。但我们从两件作品是却感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 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再现性艺术形象、表现性艺术形象。

  再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如《流民图》《血衣》等,这类作品中的美术形象较容易把握,因为他们和客观现实没有多大的差距。

  表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如《格尔尼卡》:

  在作品中,作者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方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我们仔细观察和体味,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瞪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握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简要介绍一下立体派作品的特征:以多维的视角观察物象)

  P137《呐喊》蒙克(挪威)油画73。5*91CM,奥斯陆国立美术馆

  蒙克:挪威当代著名画家,表现主义美术的先驱者。父亲是平民医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经历了许多人间的不幸,特别是死神对人的折磨,他五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夺去了生命,这些经历对蒙克以后的美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作品是以他自己对现实的切身体验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他自己在谈到这幅作品时曾说过:“…我和两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阳将要落山了,这时天空被染成了鲜血般的红色,我感到风刮得很厉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样的疲倦不堪,一动不动的停立在那里,蓝色的海湾和小镇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先走了,就留下我一个人,这时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状的恐惧,我听到了自然的喧嚣声”。

  注意:在美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二、 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角度: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形象

  1、 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对象视觉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如:《血衣》《蒙娜丽莎》等。

  2、 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觉,想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全生活实际与思维逻辑,如P138《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作品中以三个柔软得像而一样的时钟为主要形象,分别挂在干枯的树枝上,搭在直角的主台上,卧在奇怪的生物上,唯一一个还保持着硬度和原貌的时钟,也爬满了蚂蚁,遭受着骚扰和蹂躏,荒凉的海湾是暗喻着生命的死亡还是时间的停止,都不得而知。

  3、 抽象性形象:是指视觉形态的抽象,它只是对自然对象的外观进行程度不等的省略与舍弃。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另一类则是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

  【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其创作方法上和艺术手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就应该学会理解不同艺术形象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受,与画家在心灵上通过作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美术教案 篇3

  学习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用纸盒及多种材料制作一栋小屋。

  2、能说出小屋里住着谁,他喜欢做什么。

  3、小组或全班同学将作品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庄园、城堡或村落。

  教学重、难点:

  1、是否敢于想象。

  2、是否敢于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具学具:剪刀、彩笔、胶、纸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绘画工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

  1、引导阶段:

  回忆、讨论、交流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喜欢童话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他又住在怎样的屋子里?

  2、发展阶段:

  (1)小朋友们,你想成为一名小小的建筑师吗?你想拥有一套漂亮精致的小房子吗?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吧!瞧!我们做的房子有多棒:有几十层的摩天大厦,也有精致典雅的花园别墅,有古老的欧洲城堡,也有现代的高科技小区,居民公寓等,它们色彩鲜艳、造型丰富、配上各种小巧的.环境布置,真是太有意思啦!

  (2)想一想画出你想要的房子的外形、结构。

  a、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是不规则的……

  b、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圆锥形、平顶、彩条状的?或者瓦楞形的……

  c、门和窗的造型:方格窗、百叶窗还是大玻璃窗……单扇门、双扇门、或是旋转门、卷帘门……各是什么形状的?安装在什么的地方?门窗是不是需要打开?从哪里打开?

  d、其他部分:是否需要设计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等。注意点: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设计一组房子时要大小高低搭配和谐

  (3)做一做

  a、先做房子的身体,画好门窗后先剪制门窗,再粘贴身体。

  b、根据房子身体的形状大小来制作屋顶。

  c、添加其余部分或装饰房屋。

  d、最好选用一张彩纹纸作为底板,将房子贴在上面。

  e、有兴趣还可以给房子周围布置一些小设施,组成一个社区。

  三、学生作画,老师辅导:

  布置作业:制作一栋童话里的小屋子: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四、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课后拓展:请学生思考,除了小屋,纸盒还可以做什么?

美术教案 篇4

  一、绘画的多元化

  你能发现这两幅壁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吗?

  作品用勾线平涂法造型,形象追求平面单纯的美,服饰华美绮丽,富于装饰色彩。 朝元图元代(永乐宫壁画局部)

  作品用明暗法造型,形象写实,立体感强,观之如同在墙壁上开窗,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一般。

  利比亚女先知(壁画)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这三幅壁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又有什么不同?

  欧洲壁画

  上帝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

  中国壁画

  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

  飞天敦煌壁画

  埃及壁画

  这件作品既不像欧洲人那样根据物象去画,也不像中国画家依照想象去画。原来埃及壁画是根据实际的目的和用途去创作,因此壁画不仅精致、漂亮,而且完整、圆满。

  冥神-奥赛里斯与法老王

  二、为什么绘画可以呈现出多元化?

  同样的风景题材,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画家根据游山感受作画,引导观众随着画面布局由近及远地饱览阳春秀色,体会画家游历于山水之间的惬意心情。

  春山游骑图(中国画)明代周臣

  真实再现客观世界的绘画。应用科学透视法表现乡村小道,真实地描绘出画家在固定视点观察到的景物,使人充分感受天地的开阔和深远。

  村道(油画)1689霍贝玛(荷兰)

  画家以充满激情的笔法、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色彩表现景物,使观者明显地感受到画家奔放的内心世界。

  星月夜(油画)1889凡·高(荷兰)

  探究讨论

  如果同样是人物题材的内容,表现方法又有什么不同?

  画家用形象奇特的组合制造幻象。画面整体是奇特的荒谬的构成,令人感到一女子骑马走在树林中,身影忽现又忽被树遮挡的效果。

  委任状(油画)1965马格利特(比利时)

  用非写实的奇特手法将头部画成“开裂”的.,令人感到入睡者的灵魂离开她的头,游走到梦境中去了。

  梦(油画)1932 毕加索(西班牙)

  这是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绘画。人物、景物、阳光极其写实。

  蜻蜓(油画)1884列宾(俄国)

  为什么同样的题材,画家的作品面貌会如此多元呢?

  艺术多元的重要原因就是艺术家所处的国度、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并且每个人都富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审美追求。

  三、19世纪末,西方现代实验艺术出现后,在创作主张和表现手法上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超现实主义 永恒的记忆达利(西班牙)

  这是一幅另人震惊的作品,这里向人展示的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静,没有人影,也没有鸟兽,在一片荒凉的旷野上,只有几个软绵绵的钟表,或挂在枯枝上,或摆在桌台上,或搁在一个不明物上。在这幅作品中,一切事物不近情理,却又表现了可知的物体。表现人们心中的幻觉或梦想,创造出了一种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

  你能发现这幅作品与《永恒的记忆》的相同地方吗?

  这幅作品被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和艺术思潮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之一。该幅作品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沉的艺术观念思辨,给当时美术界吹来一股观念和理性之风,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广泛的精神渗透,既在思想观念上又在形式语言上使此画成为后来许多艺术潮流的源头。

  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张群孟禄丁

  抽象主义绘画

  从这幅类似于黄金比率的小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画家的理想,那就是试图建立一种完美的秩序。黑色的纵线与横线把画面分割成若干个不同比例的小长方块,他对这些小方块的空间探索似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如何在视觉上平衡这些小空间是他努力营造的理想。

  红色、黄色、蓝色与黑色构图蒙德里安(荷兰)

  你能发现这幅作品与上幅作品的相同地方吗?

  “建构”是王怀庆走向平面的第一步。在“建构”过程中,他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对象世界,不同的只是从“构成”视角将这个“对象世界”的空间意象淡化,只呈现一种“结构关系”和“结构”本身的美感。裂开的黑1991王怀庆

  立体画派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该画刻画了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凄惨的命运和感情由粗放的颜色和劲利的笔触反映出来。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西班牙)

  抽象表现主义

  体现了画家对青年时期亲身经历的西班牙内战的缅怀,他用黑色来作画,几何化的团块和结构,具有一种纪念碑式的沉稳厚重之感,渗透出悲剧情怀。西班牙共和国的哀歌第108号马瑟韦尔

  从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写实地再现客观对象的绘画,有夸张变形的表现性绘画,有抽象表现性绘画。它们与传统之间以及它们自身之间是有差异的,其影响遍及世界。

  正如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一样,世界各国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面貌。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和形式取决于不同民族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主张。

  四、欣赏不同的现代艺术作品

  马蒂斯不受客观事物色彩的束缚,将墙和餐桌都画成一种红色,桌布和墙壁的图案相同,使二者连成一片,给观者造成一种平面的、和谐的视觉感受。

  红色的和谐(油画)1908马蒂斯(法国)

  马格利特——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常常赋予平常熟悉的物体一种崭新的寓意,或者将不相干的事物扭曲地组合在一起,给人荒诞、幽默的感觉。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鲜活有趣的东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因此需要用一种直观的、有趣的、活泼生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而又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对此,我非常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极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去创造。

  本课探索的是色彩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练习的课程,属于“表现·创造”领域。

  色彩是最丰富、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绘画语言。如何让学生领略色彩的魅力,又能很好地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四季色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季节给人太多的感悟和联想,多姿多彩的四季更有利于激活色彩画创作的灵感。选择“春、夏、秋、冬”作为色彩课探索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绘画题材,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画家的调色板》—用色彩表现春、夏、秋、冬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认知领域:品味四季色彩特点,了解色彩魅力。

  操作领域:用掌握的色彩知识画一幅关于四季的色彩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利用三原色调配出其他色彩。

  教学难点:

  1、学会用色彩表现四季景色的特征。

  2、学会用色彩表达内心情感。

  教具学具: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范画、装有红、黄、蓝三种色水的透明玻璃杯(教师用)和装有三种色水的一次性杯子(学生每四人一组)、水粉颜料、调色盒、画笔、洗笔水杯、八开画纸等。

  教学措施:

  ①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容量。

  ②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乐趣。

  ③在教学中插入文学作品,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学习。

  ④采用分小组探究,通过调色游戏掌握色彩知识。

  ⑤对比、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看画—评画—画画,从感性到理性。

  教学过程

  [片段1]——轻松地进入课堂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张照片(观看屏幕)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黑猩猩)

  它在做什么?(学生笑着回答:画画)

  画什么画呢?(学生回答:色彩画)

  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一只3岁的黑猩猩非常喜欢画色彩画,它用它的调色板画了许多抽象画,还在日本举办过个人的画展。大家看,黑猩猩正在认真的画抽象画呢!画得还不错吧?

  那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画色彩画啊?

  (学生齐声回答)

  同学们,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色彩课,一起来探索色彩的规律,用我们绚丽多彩的调色板去描绘大自然,表现春、夏、秋、冬。(出示课题)

  【评析】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如何导入这节色彩课,我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提问题、欣赏作品等方法,效果不尽人意,感觉形式过于平淡,不够新鲜。通过网上的查找,发现一只会画画的黑猩猩。选用黑猩猩的照片引入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照片出示屏幕上时,学生的目光被吸引住了,“动物也会画画?”很多学生感到很新奇。看到黑猩猩在画色彩画时那认真、滑稽的情景,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笑声。大家在愉快的

  气氛中进入了课堂。

  [片段2] ——描述四季的色彩

  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的色彩也不一样,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请问这位同学: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假如要你用一种颜色来概括这个季节你会用哪种颜色?为什么?(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我要考考大家对四季色彩的感受和认识。(教师在黑板贴出“春、夏、秋、冬”四个字,并把学生分成四个组,第一组写春天的色彩,第二组写夏天的色彩,第三组写秋天的色彩,第四组写冬天的色彩。限时两分钟,以接力赛的形式,有次序地上黑板写出四季的色彩,看看哪个小组写的.颜色名称最多,最能体现季节的特点)

  第一组春天:粉绿、红、嫩绿、嫩黄、粉红、湛蓝、紫色

  第二组夏天:翠绿、红色、黑色、紫红、白、金色、天蓝

  第三组秋天:火红、金黄、枯黄、深黄、深红、橙红

  第四组冬天:浅蓝、白、红色、深蓝、灰色,粉红、普蓝

  时间到,非常好!同学们都把记忆中的四季色彩写在黑板上了。(教师口述点评学生写的颜色,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同学们对四季的色彩观察是非常仔细的,在老师看来那是一幅幅美丽而生动的画面。

  【评析】让学生回忆四季的色彩并写在黑板上,用颜色转释课题《我们的调色板》,学生感受到调色板和四季色彩的丰富。这个环节学生表现非常活跃,都争着上黑板写,学生写完将粉笔交给下一位同学继续写,下面的同学也在纷纷议论。当满黑板都写满颜色的时候,取得了一种很好的视觉效果。许多同学脸上都挂满了欣喜的笑容,等待着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我在点评时有意提问了在夏天里写“黑色”的同学,他的回答让我感到惊讶,他说:“夏天的太阳太猛烈了,把我们都晒黑了。”大家都笑了。而另外一个在冬天写“红色”同学想法也颇有创意,他说“冬天很冷,用火可以取暖,而火就是红色的,而且我还联想到了圣诞老人”。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们出众的想象力,同学们也为他们精彩的回答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顿时,课堂上充满一种愉悦的氛围。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理念。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体现了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分小组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联想,用文字描述四季的色彩,提高学生对四季色彩的感知能力,为引出“我们的调色板”课题做铺垫。

  大家看这是“黄色”、这是“蓝色”,这两种颜色哪一种更明亮哪一种更暗呢?(学生回答)这告诉我们颜色是有明暗之分的。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黑色与白色就是对比最明显的两种颜色,我们把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之为“明度”。同一种颜色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明度变化。同一种色彩有“明暗程度”同样也有“鲜艳程度”,我们把鲜艳程度称为“纯度”,也叫“纯净程度”。在色彩基础知识里面,我们把色相、明度、纯度称之为“色彩三要素”。任何一种色彩都具有这三种性质。

  【评析】这个环节我通过装有红、黄、蓝三种色水的透明玻璃容器给学生介绍色彩知识,试图给学生提供直观的信息,便于教师介绍色彩的理论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也容易理解并记住。学生喜欢鲜活有趣的东西,给学生提供直观的信息总胜过老师过多的语言描述或是学生凭空的想象。我在介绍“三原色”、“色彩冷暖和联想”、“色彩三要素”这些知识时,巧妙地运用了玻璃容器透明的特点和三原色的明度和冷暖对比来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明度”和“纯度”,了解它们的变化,我想让大家玩一个调色游戏。大家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红、黄、蓝三杯色水。我们用画笔沾上这三种颜色分别调

  入杯子看看有什么变化?(教师在黑板贴上色卡等式)

  黄+蓝=?(绿)

  黄+红=?(橙)

  蓝+红=?(紫)

  我们先用黄色调入蓝色观察有什么变化,看看哪个小组最快找到结果。(话音刚落,同学门纷纷动手了)

  (学生回答:绿色)

  大家看,这个小组调出了非常可爱的“草绿色”,真好看!但是,我发现这个小组调出来的绿色跟他们的不一样——“嫩绿色”,这种颜色用来表现春天的色彩真好!还有其他小组调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浅绿色”、“翠绿色”、“深绿色”、“暗绿色”。 (请小组代表把绿色样品拿到讲台上展示)

  【评析】各小组代表把调出的“绿色”展示在讲台上,我有意识地把不同明度的“绿色”由浅到深排列,体现色彩的明度色阶变化,让学生观察,学生一下子被这些多变的“绿色”吸引住了,有些同学还发出感叹:“好漂亮啊!”这些各种不同的“绿色”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请大家仔细看,这两杯同样是“绿色“,但是他们有什么分别吗?(举起两杯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绿色问)哪杯明度高,哪杯明度低?哪杯纯度高,哪杯纯度低?(学生观察集体回答)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因为两种颜料在混合调色的时候它们之间量的比例不一样,调出的颜色也不一样。大家看,(教师示意讲台上不同的绿色)同样是绿色,明度和纯度会产生这么多变化。在绘画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灵活地控制它的变化,用这种调色方法我们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色彩,提高绘画的表现力。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组颜色的混合效果,它们又能调出什么颜色呢?(学生很快得出:黄+红=橙,蓝+红=紫)

  大家做得很好!我们再往橙色里加入一些白色,往紫色里加入一些黑色,大家看看又能发现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这又告诉我们,一种颜色加入一些白色和黑色同样也能改变它的明度和纯度。通过这个调色实验我们知道,想要调出更多的颜色,需要我们大胆去尝试、去探索,在以后的色彩绘画实践中总结更多的调色方法,举一反三,提高我们的调色能力。

  【评析】在玩中学到知识,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通过形象有趣的调色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相互混合的变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这个环节学生在调色游戏中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很好地理解和巩固色彩的理论知识,为下面的色彩练习打下基础。教学设计也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

  [片段5] ——感受画家眼中的四季

  现在大家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我们再来欣赏两段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欣赏绘画大师的色彩作品,看看画家是怎么表现四季色彩的。欣赏的时候要认真留意四季的色彩特点和画家作品的色彩和构图。

  (学生欣赏视频)

  欣赏了这么精彩的四季色彩和大师作品,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呢?(提问一个学生)大师的色彩作品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大家看得很仔细,都有自己的感受,从刚才欣赏的画面我们看到大自然是五彩缤纷、多姿多采的。绿油油的春天万物苏醒,充满了希望;火红的夏天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金色的秋天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精选)08-08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美术教案(经典)09-10

[精选]美术教案08-16

美术教案01-27

美术教案01-31

美术教案01-31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美术教案 篇1

  未来的我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美术教案-未来的我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术教案-未来的'我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最好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最好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

  (四)教学设计

美术教案 篇2

  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再现性形象和表现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艺术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它们的区别。

  重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难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我们都知道了美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们的同学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有些美术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点让我们不知所措,这时大家常常就会说这样的画是“抽象画”或“印象画”,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懂这样的作品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请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图》和P137的《格尔尼卡》,试着谈谈这两幅画的区别和自己的感受?

  《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该作品是画家为抗议德国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而创作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巨幅壁画作品。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两幅作品,都是借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来控诉法西斯的残暴。但我们从两件作品是却感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 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再现性艺术形象、表现性艺术形象。

  再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如《流民图》《血衣》等,这类作品中的美术形象较容易把握,因为他们和客观现实没有多大的差距。

  表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如《格尔尼卡》:

  在作品中,作者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方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我们仔细观察和体味,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瞪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握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简要介绍一下立体派作品的特征:以多维的视角观察物象)

  P137《呐喊》蒙克(挪威)油画73。5*91CM,奥斯陆国立美术馆

  蒙克:挪威当代著名画家,表现主义美术的先驱者。父亲是平民医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经历了许多人间的不幸,特别是死神对人的折磨,他五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夺去了生命,这些经历对蒙克以后的美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作品是以他自己对现实的切身体验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他自己在谈到这幅作品时曾说过:“…我和两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阳将要落山了,这时天空被染成了鲜血般的红色,我感到风刮得很厉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样的疲倦不堪,一动不动的停立在那里,蓝色的海湾和小镇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先走了,就留下我一个人,这时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状的恐惧,我听到了自然的喧嚣声”。

  注意:在美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二、 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角度: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形象

  1、 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对象视觉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如:《血衣》《蒙娜丽莎》等。

  2、 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觉,想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全生活实际与思维逻辑,如P138《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作品中以三个柔软得像而一样的时钟为主要形象,分别挂在干枯的树枝上,搭在直角的主台上,卧在奇怪的生物上,唯一一个还保持着硬度和原貌的时钟,也爬满了蚂蚁,遭受着骚扰和蹂躏,荒凉的海湾是暗喻着生命的死亡还是时间的停止,都不得而知。

  3、 抽象性形象:是指视觉形态的抽象,它只是对自然对象的外观进行程度不等的省略与舍弃。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另一类则是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

  【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其创作方法上和艺术手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就应该学会理解不同艺术形象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受,与画家在心灵上通过作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美术教案 篇3

  学习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用纸盒及多种材料制作一栋小屋。

  2、能说出小屋里住着谁,他喜欢做什么。

  3、小组或全班同学将作品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庄园、城堡或村落。

  教学重、难点:

  1、是否敢于想象。

  2、是否敢于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具学具:剪刀、彩笔、胶、纸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绘画工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

  1、引导阶段:

  回忆、讨论、交流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喜欢童话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他又住在怎样的屋子里?

  2、发展阶段:

  (1)小朋友们,你想成为一名小小的建筑师吗?你想拥有一套漂亮精致的小房子吗?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吧!瞧!我们做的房子有多棒:有几十层的摩天大厦,也有精致典雅的花园别墅,有古老的欧洲城堡,也有现代的高科技小区,居民公寓等,它们色彩鲜艳、造型丰富、配上各种小巧的.环境布置,真是太有意思啦!

  (2)想一想画出你想要的房子的外形、结构。

  a、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是不规则的……

  b、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圆锥形、平顶、彩条状的?或者瓦楞形的……

  c、门和窗的造型:方格窗、百叶窗还是大玻璃窗……单扇门、双扇门、或是旋转门、卷帘门……各是什么形状的?安装在什么的地方?门窗是不是需要打开?从哪里打开?

  d、其他部分:是否需要设计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等。注意点: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设计一组房子时要大小高低搭配和谐

  (3)做一做

  a、先做房子的身体,画好门窗后先剪制门窗,再粘贴身体。

  b、根据房子身体的形状大小来制作屋顶。

  c、添加其余部分或装饰房屋。

  d、最好选用一张彩纹纸作为底板,将房子贴在上面。

  e、有兴趣还可以给房子周围布置一些小设施,组成一个社区。

  三、学生作画,老师辅导:

  布置作业:制作一栋童话里的小屋子: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四、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课后拓展:请学生思考,除了小屋,纸盒还可以做什么?

美术教案 篇4

  一、绘画的多元化

  你能发现这两幅壁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吗?

  作品用勾线平涂法造型,形象追求平面单纯的美,服饰华美绮丽,富于装饰色彩。 朝元图元代(永乐宫壁画局部)

  作品用明暗法造型,形象写实,立体感强,观之如同在墙壁上开窗,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一般。

  利比亚女先知(壁画)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这三幅壁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又有什么不同?

  欧洲壁画

  上帝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

  中国壁画

  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

  飞天敦煌壁画

  埃及壁画

  这件作品既不像欧洲人那样根据物象去画,也不像中国画家依照想象去画。原来埃及壁画是根据实际的目的和用途去创作,因此壁画不仅精致、漂亮,而且完整、圆满。

  冥神-奥赛里斯与法老王

  二、为什么绘画可以呈现出多元化?

  同样的风景题材,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画家根据游山感受作画,引导观众随着画面布局由近及远地饱览阳春秀色,体会画家游历于山水之间的惬意心情。

  春山游骑图(中国画)明代周臣

  真实再现客观世界的绘画。应用科学透视法表现乡村小道,真实地描绘出画家在固定视点观察到的景物,使人充分感受天地的开阔和深远。

  村道(油画)1689霍贝玛(荷兰)

  画家以充满激情的笔法、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色彩表现景物,使观者明显地感受到画家奔放的内心世界。

  星月夜(油画)1889凡·高(荷兰)

  探究讨论

  如果同样是人物题材的内容,表现方法又有什么不同?

  画家用形象奇特的组合制造幻象。画面整体是奇特的荒谬的构成,令人感到一女子骑马走在树林中,身影忽现又忽被树遮挡的效果。

  委任状(油画)1965马格利特(比利时)

  用非写实的奇特手法将头部画成“开裂”的.,令人感到入睡者的灵魂离开她的头,游走到梦境中去了。

  梦(油画)1932 毕加索(西班牙)

  这是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绘画。人物、景物、阳光极其写实。

  蜻蜓(油画)1884列宾(俄国)

  为什么同样的题材,画家的作品面貌会如此多元呢?

  艺术多元的重要原因就是艺术家所处的国度、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并且每个人都富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审美追求。

  三、19世纪末,西方现代实验艺术出现后,在创作主张和表现手法上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超现实主义 永恒的记忆达利(西班牙)

  这是一幅另人震惊的作品,这里向人展示的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静,没有人影,也没有鸟兽,在一片荒凉的旷野上,只有几个软绵绵的钟表,或挂在枯枝上,或摆在桌台上,或搁在一个不明物上。在这幅作品中,一切事物不近情理,却又表现了可知的物体。表现人们心中的幻觉或梦想,创造出了一种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

  你能发现这幅作品与《永恒的记忆》的相同地方吗?

  这幅作品被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和艺术思潮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之一。该幅作品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沉的艺术观念思辨,给当时美术界吹来一股观念和理性之风,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广泛的精神渗透,既在思想观念上又在形式语言上使此画成为后来许多艺术潮流的源头。

  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张群孟禄丁

  抽象主义绘画

  从这幅类似于黄金比率的小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画家的理想,那就是试图建立一种完美的秩序。黑色的纵线与横线把画面分割成若干个不同比例的小长方块,他对这些小方块的空间探索似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如何在视觉上平衡这些小空间是他努力营造的理想。

  红色、黄色、蓝色与黑色构图蒙德里安(荷兰)

  你能发现这幅作品与上幅作品的相同地方吗?

  “建构”是王怀庆走向平面的第一步。在“建构”过程中,他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对象世界,不同的只是从“构成”视角将这个“对象世界”的空间意象淡化,只呈现一种“结构关系”和“结构”本身的美感。裂开的黑1991王怀庆

  立体画派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该画刻画了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凄惨的命运和感情由粗放的颜色和劲利的笔触反映出来。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西班牙)

  抽象表现主义

  体现了画家对青年时期亲身经历的西班牙内战的缅怀,他用黑色来作画,几何化的团块和结构,具有一种纪念碑式的沉稳厚重之感,渗透出悲剧情怀。西班牙共和国的哀歌第108号马瑟韦尔

  从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写实地再现客观对象的绘画,有夸张变形的表现性绘画,有抽象表现性绘画。它们与传统之间以及它们自身之间是有差异的,其影响遍及世界。

  正如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一样,世界各国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面貌。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和形式取决于不同民族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主张。

  四、欣赏不同的现代艺术作品

  马蒂斯不受客观事物色彩的束缚,将墙和餐桌都画成一种红色,桌布和墙壁的图案相同,使二者连成一片,给观者造成一种平面的、和谐的视觉感受。

  红色的和谐(油画)1908马蒂斯(法国)

  马格利特——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常常赋予平常熟悉的物体一种崭新的寓意,或者将不相干的事物扭曲地组合在一起,给人荒诞、幽默的感觉。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鲜活有趣的东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因此需要用一种直观的、有趣的、活泼生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而又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对此,我非常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极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去创造。

  本课探索的是色彩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练习的课程,属于“表现·创造”领域。

  色彩是最丰富、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绘画语言。如何让学生领略色彩的魅力,又能很好地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四季色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季节给人太多的感悟和联想,多姿多彩的四季更有利于激活色彩画创作的灵感。选择“春、夏、秋、冬”作为色彩课探索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绘画题材,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画家的调色板》—用色彩表现春、夏、秋、冬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认知领域:品味四季色彩特点,了解色彩魅力。

  操作领域:用掌握的色彩知识画一幅关于四季的色彩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利用三原色调配出其他色彩。

  教学难点:

  1、学会用色彩表现四季景色的特征。

  2、学会用色彩表达内心情感。

  教具学具: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范画、装有红、黄、蓝三种色水的透明玻璃杯(教师用)和装有三种色水的一次性杯子(学生每四人一组)、水粉颜料、调色盒、画笔、洗笔水杯、八开画纸等。

  教学措施:

  ①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容量。

  ②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乐趣。

  ③在教学中插入文学作品,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学习。

  ④采用分小组探究,通过调色游戏掌握色彩知识。

  ⑤对比、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看画—评画—画画,从感性到理性。

  教学过程

  [片段1]——轻松地进入课堂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张照片(观看屏幕)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黑猩猩)

  它在做什么?(学生笑着回答:画画)

  画什么画呢?(学生回答:色彩画)

  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一只3岁的黑猩猩非常喜欢画色彩画,它用它的调色板画了许多抽象画,还在日本举办过个人的画展。大家看,黑猩猩正在认真的画抽象画呢!画得还不错吧?

  那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画色彩画啊?

  (学生齐声回答)

  同学们,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色彩课,一起来探索色彩的规律,用我们绚丽多彩的调色板去描绘大自然,表现春、夏、秋、冬。(出示课题)

  【评析】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如何导入这节色彩课,我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提问题、欣赏作品等方法,效果不尽人意,感觉形式过于平淡,不够新鲜。通过网上的查找,发现一只会画画的黑猩猩。选用黑猩猩的照片引入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照片出示屏幕上时,学生的目光被吸引住了,“动物也会画画?”很多学生感到很新奇。看到黑猩猩在画色彩画时那认真、滑稽的情景,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笑声。大家在愉快的

  气氛中进入了课堂。

  [片段2] ——描述四季的色彩

  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的色彩也不一样,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请问这位同学: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假如要你用一种颜色来概括这个季节你会用哪种颜色?为什么?(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我要考考大家对四季色彩的感受和认识。(教师在黑板贴出“春、夏、秋、冬”四个字,并把学生分成四个组,第一组写春天的色彩,第二组写夏天的色彩,第三组写秋天的色彩,第四组写冬天的色彩。限时两分钟,以接力赛的形式,有次序地上黑板写出四季的色彩,看看哪个小组写的.颜色名称最多,最能体现季节的特点)

  第一组春天:粉绿、红、嫩绿、嫩黄、粉红、湛蓝、紫色

  第二组夏天:翠绿、红色、黑色、紫红、白、金色、天蓝

  第三组秋天:火红、金黄、枯黄、深黄、深红、橙红

  第四组冬天:浅蓝、白、红色、深蓝、灰色,粉红、普蓝

  时间到,非常好!同学们都把记忆中的四季色彩写在黑板上了。(教师口述点评学生写的颜色,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同学们对四季的色彩观察是非常仔细的,在老师看来那是一幅幅美丽而生动的画面。

  【评析】让学生回忆四季的色彩并写在黑板上,用颜色转释课题《我们的调色板》,学生感受到调色板和四季色彩的丰富。这个环节学生表现非常活跃,都争着上黑板写,学生写完将粉笔交给下一位同学继续写,下面的同学也在纷纷议论。当满黑板都写满颜色的时候,取得了一种很好的视觉效果。许多同学脸上都挂满了欣喜的笑容,等待着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我在点评时有意提问了在夏天里写“黑色”的同学,他的回答让我感到惊讶,他说:“夏天的太阳太猛烈了,把我们都晒黑了。”大家都笑了。而另外一个在冬天写“红色”同学想法也颇有创意,他说“冬天很冷,用火可以取暖,而火就是红色的,而且我还联想到了圣诞老人”。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们出众的想象力,同学们也为他们精彩的回答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顿时,课堂上充满一种愉悦的氛围。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理念。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体现了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分小组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联想,用文字描述四季的色彩,提高学生对四季色彩的感知能力,为引出“我们的调色板”课题做铺垫。

  大家看这是“黄色”、这是“蓝色”,这两种颜色哪一种更明亮哪一种更暗呢?(学生回答)这告诉我们颜色是有明暗之分的。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黑色与白色就是对比最明显的两种颜色,我们把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之为“明度”。同一种颜色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明度变化。同一种色彩有“明暗程度”同样也有“鲜艳程度”,我们把鲜艳程度称为“纯度”,也叫“纯净程度”。在色彩基础知识里面,我们把色相、明度、纯度称之为“色彩三要素”。任何一种色彩都具有这三种性质。

  【评析】这个环节我通过装有红、黄、蓝三种色水的透明玻璃容器给学生介绍色彩知识,试图给学生提供直观的信息,便于教师介绍色彩的理论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也容易理解并记住。学生喜欢鲜活有趣的东西,给学生提供直观的信息总胜过老师过多的语言描述或是学生凭空的想象。我在介绍“三原色”、“色彩冷暖和联想”、“色彩三要素”这些知识时,巧妙地运用了玻璃容器透明的特点和三原色的明度和冷暖对比来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明度”和“纯度”,了解它们的变化,我想让大家玩一个调色游戏。大家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红、黄、蓝三杯色水。我们用画笔沾上这三种颜色分别调

  入杯子看看有什么变化?(教师在黑板贴上色卡等式)

  黄+蓝=?(绿)

  黄+红=?(橙)

  蓝+红=?(紫)

  我们先用黄色调入蓝色观察有什么变化,看看哪个小组最快找到结果。(话音刚落,同学门纷纷动手了)

  (学生回答:绿色)

  大家看,这个小组调出了非常可爱的“草绿色”,真好看!但是,我发现这个小组调出来的绿色跟他们的不一样——“嫩绿色”,这种颜色用来表现春天的色彩真好!还有其他小组调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浅绿色”、“翠绿色”、“深绿色”、“暗绿色”。 (请小组代表把绿色样品拿到讲台上展示)

  【评析】各小组代表把调出的“绿色”展示在讲台上,我有意识地把不同明度的“绿色”由浅到深排列,体现色彩的明度色阶变化,让学生观察,学生一下子被这些多变的“绿色”吸引住了,有些同学还发出感叹:“好漂亮啊!”这些各种不同的“绿色”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请大家仔细看,这两杯同样是“绿色“,但是他们有什么分别吗?(举起两杯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绿色问)哪杯明度高,哪杯明度低?哪杯纯度高,哪杯纯度低?(学生观察集体回答)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因为两种颜料在混合调色的时候它们之间量的比例不一样,调出的颜色也不一样。大家看,(教师示意讲台上不同的绿色)同样是绿色,明度和纯度会产生这么多变化。在绘画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灵活地控制它的变化,用这种调色方法我们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色彩,提高绘画的表现力。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组颜色的混合效果,它们又能调出什么颜色呢?(学生很快得出:黄+红=橙,蓝+红=紫)

  大家做得很好!我们再往橙色里加入一些白色,往紫色里加入一些黑色,大家看看又能发现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这又告诉我们,一种颜色加入一些白色和黑色同样也能改变它的明度和纯度。通过这个调色实验我们知道,想要调出更多的颜色,需要我们大胆去尝试、去探索,在以后的色彩绘画实践中总结更多的调色方法,举一反三,提高我们的调色能力。

  【评析】在玩中学到知识,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通过形象有趣的调色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相互混合的变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这个环节学生在调色游戏中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很好地理解和巩固色彩的理论知识,为下面的色彩练习打下基础。教学设计也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

  [片段5] ——感受画家眼中的四季

  现在大家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我们再来欣赏两段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欣赏绘画大师的色彩作品,看看画家是怎么表现四季色彩的。欣赏的时候要认真留意四季的色彩特点和画家作品的色彩和构图。

  (学生欣赏视频)

  欣赏了这么精彩的四季色彩和大师作品,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呢?(提问一个学生)大师的色彩作品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大家看得很仔细,都有自己的感受,从刚才欣赏的画面我们看到大自然是五彩缤纷、多姿多采的。绿油油的春天万物苏醒,充满了希望;火红的夏天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金色的秋天